別讓保健品變“害身品”!這類保健品長期吃會傷身體,老年人選品指南請收好

“聽說吃鈣片能防骨質疏鬆,我天天吃怎麼反而關節疼?”“隔壁張大爺吃了三年‘降壓保健品’,血壓沒降反而肝指標高了”……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不少老年人把保健品當成“養生法寶”,鈣片、維生素、中藥補劑買了一大堆,覺得“吃了總比不吃好,長期吃更安心”。可很多人不知道,有些保健品就像“隱形炸彈”,長期亂吃不僅沒好處,還會傷肝傷腎、打亂身體平衡;更有不法商家把保健品吹成“治病神藥”,讓老人花了冤枉錢還耽誤病情。今天就幫大家理清“哪些保健品不能長期吃”,再教老年人怎麼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保健品,避免踩坑。
長期服用保健品的危害

保健品,全稱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雖然它們聲稱能夠調節人體機能,但並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然而,許多老年人卻將保健品當成了“萬能藥”,長期服用,殊不知這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
(一)加重肝臟和腎臟負擔

許多保健品成分需要經過肝臟和腎臟代謝。長期過量攝入保健品,會使肝腎持續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增加其負擔,可能導致功能障礙。比如,一些含有高劑量維生素A的保健品,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肝臟損傷。

(二)營養失衡

長期依賴保健品補充營養,可能導致飲食結構不合理,反而造成某些營養素過量,另一些缺乏,打破身體營養平衡。例如,過度服用維生素C可能會引起尿頻、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尿酸鹽結石。

(三)免疫系統失調

長期服用保健品可能會幹擾機體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力的產生,導致體內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大量生長。這就好比過度依賴外部的“保護傘”,而忽略了自身“防禦系統”的建設,最終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四)胃腸疾病

一些保健品中的成分可能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如導致腹脹、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也可能引起慢性胃炎、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比如,某些含有高劑量鐵的保健品,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

(五)心理依賴和經濟負擔

長期服用保健品可能使人產生心理依賴,忽視自身健康管理,如不注重飲食和運動。此外,保健品價格往往較高,長期購買服用卻未帶來實際健康效益,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支出。

老年人選保健品,記住這些“黃金原則”,不踩坑、不浪費錢

很多老年人買保健品時,要麼聽商家忽悠,要麼看別人買自己也買,結果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花了冤枉錢還傷身體。其實老年人選保健品,不用複雜,記住以下原則,就能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

1. 先“評估需求”:沒需求別亂買,缺啥再補啥

選保健品的第一步,是先搞清楚“自己到底缺不缺”,而不是“別人說啥好就買啥”。老年人可以通過兩個方式評估需求:

– 看飲食:飲食均衡就不用補
如果每天能吃夠1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半斤水果、1兩肉、1個雞蛋、1杯牛奶/豆漿,主食里加些雜糧,大多不會缺營養,沒必要買鈣片、維生素等保健品;如果飲食單一(比如不愛吃蔬菜、喝不了牛奶),可以針對性補(比如不愛喝牛奶就補點鈣,不愛吃蔬菜就補點維生素C)。
– 看檢查:根據體檢報告補
每年體檢時,可以讓醫生幫忙看一下指標,比如缺鈣會有骨密度降低,缺維生素D會有血鈣異常,缺B族維生素會有貧血、神經炎等。只有體檢發現“確實缺”,再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補,比如骨密度低就補鈣片(同時補維生素D促進吸收),貧血就補B族維生素,這樣才不會盲目。
– 比如張阿姨體檢時發現骨密度偏低,醫生建議她每天補600毫克鈣(包括食物+保健品),她就選了一款每片300毫克的鈣片,每天吃1片,再喝1杯牛奶(含鈣300毫克),剛好達標,既沒過量,又能補鈣,比之前“每天吃2片鈣片”安全多了。
2. 拒絕“治病宣傳”:凡是說“能治病”的,全是騙局

老年人選保健品時,只要聽到商家說“能治高血壓、糖尿病、癌症”“能替代藥品”“吃了不用去醫院”,不管產品多有名、別人多推薦,都要立刻拒絕——保健品的本質是“膳食補充劑”,不能治療任何疾病,這是國家規定的,凡是違反這個規定的,都是虛假宣傳,甚至是騙局。

– 比如有些商家說“某保健品能降血糖,吃了不用打胰島素”,老年人千萬別信,要是停了降糖藥/胰島素,血糖會快速升高,可能引發酮症酸中毒、昏迷等嚴重後果;
– 還有些商家說“某中藥丸能治關節炎,吃了不用貼膏藥”,其實關節炎需要醫生診斷(是風濕性還是骨性),再針對性治療,吃保健品只會耽誤病情。
– 記住:身體不舒服要先去醫院,聽醫生的話吃藥治療,保健品不能當藥吃,更不能替代藥。

3. 看“三標一證”:沒這些的,再便宜也別買

正規的保健品,包裝上必須有“三標一證”,老年人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少一個都別買:

– 藍帽子標誌:這是國家批准的保健品專用標誌,形狀像一頂藍色的小帽子,下面會有“國食健字”或“食健備”的批准文號(比如“國食健字G2023XXXX”),可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查到;
– 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正規產品會清晰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方式,沒有這些的可能是“三無產品”,甚至是過期產品;
– 成分表和含量:要仔細看成分表,知道裡面含什麼(比如鈣片要知道每片含鈣多少毫克),避免買到含有自己過敏。

保健品並非萬能的“靈丹妙藥”,長期服用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老年人在選擇保健品時,應更加謹慎,優先選擇均衡飲食,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營養需求進行合理補充,並在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保健品的積極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

總之,保健品可以是老年人的健康伴侶,但絕不能成為依賴的對象。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保健品,才能讓它們真正為老年人的健康服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