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大意!胰腺癌很會偽裝.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各種癌症是非常多的,這些癌症威脅著我們的健康,那麼大家知道胰腺癌症狀是什麼嗎?

胰腺癌以及變為了我們人類的一大殺手了,對於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大家要是能夠瞭解的話,就能做到及早的預防了。

胰腺癌發病隱匿,但進展迅速,一般自覺症狀開始到入院時間為1-6個月,平均4個月。統計顯示,病程3~6個月的患者占80%,病程1個月以內僅14%。

胰腺癌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當出現症狀時往往病程發展至中晚期,而失去治療機會。要提高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應重視早期不典型症狀。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一、為什麼胰腺癌會被稱為“癌中之王”?

據相關資料顯示,胰腺癌的生存率在1970年左右,僅僅只有2.5%,而到了2010年,也就只有8.2%,直到術後輔助化療等治療的改進,才有點大的進步,但整體來看還是十分兇險。

另外,綜合全球各地的報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幾乎都在10%以下

那胰腺癌為何這麼“猛”呢?原因主要有3點:很難早期發現、缺乏好的靶向藥、腫瘤微環境複雜

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很難早期發現。這和它的位置有很大關係,它很好地隱藏在胃、肝臟、脾臟等其它器官的後面,腹部按壓基本找不到它,初期時腫瘤又很小,一般的B超、ct也無法篩查出來,所以早期很難及時察覺。

再加上它又很會偽裝,基本沒什麼特異性表現,比如腹痛,很容易被當做普通胃病,因為胃病更為常見,最終等你察覺到不對勁時,它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二、胰腺癌很會“偽裝”,別大意

胰腺癌是一個很好的“偽裝者”,所以為了能及時揪出它,我們要學會甄別,尤其是下面幾點我們一定要注意。

1、經常肚子疼,不一定是胃病

當出現腹痛時,別直接將其默認為胃病,也有可能是胰腺癌給你敲響的“警鐘”,所以要注意辨別。

一般胃病引起的,多是陣發性的,與飲食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比如胃潰瘍,疼痛多呈燒灼樣或鈍痛,其發病與進食有關,吃飯時疼,飯後休息一段時間又會慢慢好轉

而胰腺癌引起的,多表現為持續性加重疼痛、鈍痛,痛感更為劇烈,偶爾還可向腰背部放射。

2、頸部劇烈疼痛,不一定是頸椎病

說到頸椎痛,絕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頸椎病,但事實上胰腺癌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細胞、血液侵蝕到骨頭並壓迫神經時,也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3、突然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同樣的,提起血糖高,大家都會與糖尿病聯繫到一起。可胰腺負責內、外分泌功能,當它出問題,也會導致血糖突然升高。所以,沒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突然患上了糖尿病的年輕人也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很“狡猾”,為了能及時抓住它,建議40歲以後,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悶脹不適、頑固性腹痛和腰背痛、莫名體重明顯下降、突發糖尿病等症狀時,需提高警惕,當心胰腺癌,及時就醫檢查診治。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三、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1.菸民。吸菸是一個已經明確的風險因素。有20%的胰腺癌患者是吸菸引起的。另外,常吃薰制或加工肉,會使血糖升高從而增加胰腺癌風險。

2.糖尿病患者。日本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胰腺癌的風險比健康人群高2.12倍,而女性則要高出1.5倍。如果中老年人無飲食和生活習慣問題,血糖卻不受控制,長期有糖尿病,應考慮接受胰腺癌檢查。

3.肥胖人群。美國的研究顯示,肥胖也會增加胰腺癌風險。BMI超過30的話,男性胰腺癌風險會增加1.4倍,女性則增加1.3倍。

健康的大便是什麼狀態?經常吃什麼有助排便

人想要維持健康狀態,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並不會被完全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最後一項吸收工作後,食物殘渣就會變成“廢物”,然後隨著便意到來排出外。此時很多人都會無情地按下沖水鍵,殊不知“大便”並非毫無用處,它可是腸道健康的晴雨錶。

一、如果一個人的腸道十分健康的話,那大便就會呈現出以下幾個狀態:

1、大便成形

正常人的大便應該是緩緩下沉的狀態,呈現出圓柱、彎曲或者是蛇形,其表面富有彈性且十分柔軟。當受到飲食影響之後,大便狀態也會發生一些改變,但絕對是呈現出成形狀態

2、大便顏色正常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大便顏色主要是以黃色、褐色等為主。受到食物色素的影響,大便短時間內會發生改變,但隨著食物殘渣完全排出後,大便顏色也會恢復至正常狀態。

3、排便非常規律

身體健康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排便習慣,通常以一天一次或兩三天一次為主,甚至是每次大便都是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就臨床研究發現,成年人1-3天排便一次,都算是正常情況。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二、大便是怎麼形成的?

食物進入人體後,一部分會被小腸消化、吸收,剩餘的殘渣會被運到大腸,對水分和電解質進一步吸收,最終形成大便,由肛門排出體外。

一般情況下,大便往往受到3個因素影響:

① 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數量

如果進食過多的食物或消化出現障礙,很容易影響小腸的消化吸收,導致食物殘渣數量增多,刺激腸道蠕動,導致排便次數增加。

② 腸道蠕動

小腸蠕動過快時,容易影響食物消化,導致殘渣變多,影響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增多且溏薄。

影響小腸蠕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進食了刺激、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受涼、腸炎、消化腫瘤疾病、緊張焦慮的情緒等。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③ 腸道菌群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上,腸道益生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分解有害、有毒物質,同時也有調節脂肪代謝、膽固醇和糖的作用,維持腸道粘膜完整性。如果腸道益生菌大量減少,就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問題。

三、為什麼大便會“前硬後軟”?

這時有人就問了,排便時經常感覺“前硬後軟”,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屬於便秘的範疇。一般來說,便秘多是生活因素造成的,比如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長期久坐不動、飲水不足等,都會讓大便排出延遲,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造成“前硬後軟”的情況。

除此之外,大便“前硬後軟”也不能忽略疾病因素。

1、胃腸道梗阻

當發生胃腸道梗阻時,會影響食物殘渣的正常通過,長時間滯留在胃部或腸道引起便秘,表現為大便前端幹硬,難以排出。

2、肛門疾病

比如痔瘡、肛裂、直腸炎、肛周膿腫等肛腸疾病,會引起排便疼痛,使得患者懼怕排便,最終產生便秘。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3、結腸應激功能減退

正常情況下,結腸內容物能夠刺激結腸正常蠕動,但是當結腸的應激功能減退,就很難產生蠕動以及排便動作,導致便秘。

4、局部病變

比如腹腔積液、系統性硬化症、膈肌麻痹等局部病變,容易導致排便無力,使糞便長時間停留在大腸無法排出,引起便秘。

四、警惕大便發出的“癌症信號”

大便是人體健康的“晴雨錶”,但很多人不會主動觀察大便。

英國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有1/3的英國人不知道什麼是“正常的大便”。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常常已是中晚期。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年輕化趨勢也很明顯。

其實,腸癌會有3個排便表現,我們應當學會區分和辨別。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1、黑便和血便

黑便,即外觀烏黑色糊狀、帶有血腥味的油性光澤黑色大便,通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來說,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於50ml且出血不是太集中,就會形成黑便。如果出血多且集中,肉眼可以看到血跡,即形成血便。很多時候,血便是顏色發紅,容易引起注意,但黑便經常被人忽略

根據便血的情況,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出血部位:

1)先便血,後排便,血的顏色鮮紅,提示出血部位在直腸或肛門,比如痔瘡、肛裂、直腸癌。

2)先排便,後便血,大便如馬路柏油一般黑,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胃或十二指腸、小腸等遠離肛門的部位,要懷疑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甚至胃癌。

2、大便變細

大便變細、排便不爽,甚至有固定的劃痕,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則要警惕早期腸癌的可能,是腸道內腫瘤擠壓大便造成的

3、排便習慣改變

腸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現腹瀉、便秘兩者交替進行,尤其是到中晚期,隨著腫瘤不斷變大,還會引起進行性便秘,直腸癌患者還會有排便不盡感。如果原本排便正常,但排便的次數突然增多,或者長時間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對於45歲以上人群或腸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肛門指檢,每5年做一次腸鏡,以便儘早發現腸道問題。

五、經常吃什麼助排便

1、大白菜

大白菜水分含量高,而且所含營養物質豐富,性質偏涼,有滑泄清利之力,適宜改善便秘。

2、紅薯

紅薯削去外皮後洗淨切成小塊。把切好的紅薯放入煮鍋裡,加少許水,剛沒到紅薯表面即可,煮熟。紅薯煮熟後倒入牛奶煮沸。放入適量白糖攪勻即可食用。

注意:這個方法對於經常便秘和頑固性便秘的非常有效果。

3、蜂蜜

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酵素類物質。酵素可以幫助人體消化、吸收並加強新陳代謝。便秘了來杯蜂蜜水吧!

4、蘋果

蘋果洗淨,每天帶皮吃1個,可預防便秘。每天帶皮吃4—5個,可調治頑固性便秘。每日早、晚空腹吃1~2個,可調治習慣性便秘。

5、香蕉

香蕉(熟香蕉)含有的大量水溶性植物纖維,能夠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大便變軟而易於排出。

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但這4種添加劑需警惕

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史也伴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史,它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另外是為了滿足我們對口味或營養的需求。我們能在超市購買到各式各樣的食品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食品添加劑。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物會在短時間內腐敗變質,無法實現長途運輸,我們也就沒有豐富多樣的食品可選擇。因為有了抗氧化劑,食用油、麻花、堅果等食品就不會輕易有哈喇味。再比如甜味劑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等,它們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減少能量攝入,還能夠滿足糖尿病人對甜食的渴望。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一、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

對於食品添加劑,不少人的認知仍停留在“人工生產出來的”、“吃了對身體有害”、“不如天然的好”等等,其實這些認知太過於片面了。

我們先來瞭解下什麼是食品添加劑:

很多食物在存放一定時間後,就會滋生微生物,導致腐敗變質,從而危及健康。而食品添加劑就是為了改善食物色、香、味等品質,以及防腐等目的,而加入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對,你沒看錯,食品添加劑當中其實也有一大部分是天然物質。所以,別急著否定它,它的作用是很多的,它的存在對於食品工業有特殊的積極意義:

  • 比如防止食物變質,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以及預防因食用被微生物感染而誘發的食物中毒;
  • 還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滿足大眾的不同需求
  • 尤其是如果在符合規定內,適當添加一些食品營養強化劑,對提升食品的營養價值也是有幫助的可見,食品添加劑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麼“壞”。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二、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很多人都喜歡追求“零添加”、“純天然”的產品,認為這樣才是對人體無害的,但事實上,有時候零添加不一定就更安全、健康。

零添加不一定就是好,就以食品防腐劑來說,一些高蛋白食物必須用到它,不然很容易變質,而它可幫助我們延長食品保鮮期、儲存期,防止食物腐敗變質。所以,合理添加,對人們來說,反而是有好處的,它的存在大力促進了食品工業的發展,所以,也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

有些標了“零添加”的食品,事實上不一定真的就沒加,很多時候都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手段,因為現代食品基本離不開食品添加劑,而這樣掩耳盜鈴的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知情權,也一定程度上擾亂了食品市場的競爭秩序。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追求零添加食品,它不一定就如你想像中的那麼好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三、4種添加劑需警惕,尤其是家長

而對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美國兒科學會(AAP)提醒:要警惕其對孩童健康的影響,尤其是這4種添加劑:

1、高氯酸鹽

一般在乾燥食品塑膠包裝中會添加這種添加劑,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靜電。

但有研究證實,它可干擾甲狀腺素的產生,影響認知功能,尤其是對發育中的胎兒影響最深,因為此時胚胎基本需要依賴母體的甲狀腺素,接觸這種物質可提升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發病風險。

2、人造食用色素

像果汁、飲品當中會比較經常用到,可提升對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吸引力。可如果長期接觸這種物質,可提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具體機制暫不明了。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3、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一般在加工肉類、魚類當中很用到,但長期大量攝入這類物質,可提升胃腸癌症的發病風險,早在2006年,其就被IARC列為“可能致癌物”。

4、全氟烷基化合物

在製造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防油紙和包裝會用到這種物質,而長期接觸這種物質,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受損

結語:其實添加劑的種類有很多,食品添加劑只是這麼多添加劑中的一種,其他的添加劑還有飼料添加劑、藥品添加劑、塑膠添加劑、塗料添加劑等等,比如蘇丹紅、福馬林等是化工原料,就不是食品添加劑,很多黑心廠商為了追求更好的顏色、口感而非法添加了不合規的添加劑就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而這種問題頻頻發生也讓很多人心有餘悸。

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和飲料生產廠商應該做的,我們做為消費者也應該對食品添加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就覺得不健康。

控制血壓減輕癡呆風險!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壓?

老年癡呆症的發生是在老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是很多人對於老年癡呆不太瞭解,那麼什麼是老年癡呆症呢?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特徵性病理改變為β澱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丟失伴膠質細胞增生等。

導致癡呆症的病理生理過程在生命後期出現臨床上可識別的認知障礙之前的許多年就開始了。因此,預防策略應針對中年時期的風險因素,即大致定義為40-65歲之間的年齡段。

美國心臟協會(AHA)定義了 “生命簡單7″(LS7),這是一個由三個生物(血壓、膽固醇水準、血糖狀況)和四個生活方式(吸菸、體重指數[BMI]、飲食、身體活動)組成的心血管健康(CVH)指標的綜合得分,用於心血管疾病的初級或初級預防。堅持LS7理想的CVH建議與較低的心臟代謝疾病風險有關,如2型糖尿病(T2D)、心肌梗死和中風。

一些佇列研究探討了LS7評分與晚年癡呆或認知能力下降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並不一致。為了全面評估個人生物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因果效應,來自德國慕尼克LMU大學醫院中風和癡呆症研究所的專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lzheimer&Dementia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229976人中(平均隨訪9年),探討了由 LS7測量的中年心血管健康是否與發生的全因癡呆有關,以及該分數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否與癡呆有因果關係。

結果顯示,遵守LS7的生物指標(血壓、膽固醇、血糖狀況)與癡呆發病風險降低有關(每增加1分,風險降低7%,HR=0.93,,95%置信區間[CI;0.89-0.96])。相比之下,LS7綜合評分和生活方式子評分(吸菸、體重指數、飲食、體力活動)與癡呆症的發生沒有關係。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中,遺傳性血壓升高與較高的癡呆症風險有關(每增加一個標準差,OR= 1.31,95%CI[1.05-1.60])。

按發生癡呆狀態,(A) LS7綜合評分,(B)生物分,和(C)生活方式分在基線上的分佈。

當排除基線時有心肌梗死或中風病史的人(N = 6847人;每增加1個點,HR=0.94,95% CI [0.90-0.97]),以及額外排除隨訪期間有心肌梗死或中風事件的參與者(N = 12305人;每增加1個點,HR=0. 94,95%CI[0.90-0.98]),以及將分析限制在隨訪期大於8年的參與者(N=190,064人,事件數=204;每增加1個點,HR=0.89,95%CI[0.79-0.99]。綜上,該研究強調了中年控制血壓以減輕癡呆風險的重要性。

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壓?

1.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 g(1啤酒瓶蓋);注意隱性鹽的攝入,如鹹菜、雞精、醬油等,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2 mmHg-8 mmHg。

2.減輕體重,將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體重指數[BMI]:18.5 kg/m2-23.9 kg/m2,男性腰圍<90 cm,女性<85 cm)。體重減輕10公斤,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5 mmHg-20 mmHg。

3.規律運動,除日常生活活動外,建議每週4-7天、每天累計30-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4 mmHg-9 mmHg。

4.科學戒煙,避免被動吸煙。戒煙雖不能直接降低血壓,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壓併發症風險。

5.限制飲酒,最好是戒酒。飲酒會顯著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且其風險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飲酒最好是戒酒,可使血壓降低。

6.心理平衡,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精神緊張可啟動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壓力管理,進行個體化認知行為干預,必要情況下可採取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緩解焦慮和精神壓力。也可以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避免由於精神壓力導致的血壓波動。

鼻咽癌怎樣治療?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鼻咽癌生長在鼻腔後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較隱蔽,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患者是因發現頸部腫塊或其他轉移症狀後才被確診,從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需警惕鼻咽癌的早期信號。鼻咽癌在確診前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症狀多發生于單側。

鼻腔出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時涕中帶血,早期痰中或涕中僅有少量血絲,時有時無。晚期出血較多可有鼻血。

單側鼻塞。早期多不明顯,隨著腫瘤的長大而呈現進行性加重。它與感冒不同,表現為單側鼻塞,且抗感冒治療無效。 若腫瘤堵塞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性鼻塞。

單耳部症狀。癌腫組織增大,侵犯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引起耳部疼痛、耳鳴、聽力減退、若壓迫咽鼓管咽口時,使鼓室內外壓差變化增大,可加重耳鳴症狀。

偏頭痛。約見於1/3的病人,頭痛劇烈且部位較固定,服用止痛劑無效。頭痛是由癌組織侵犯或壓迫顱神經所引起。

單側口眼歪斜。鼻咽癌侵犯到顱神經,還可產生口角歪斜,患側眼視力下降,或出現複視。這些症狀有時是某些患者的初診主訴。

頸部腫塊。據統計約80%的患者有鎖骨下後方、耳垂下方的淋巴結轉移,腫塊增長迅速,可無任何症狀,起初可以活動,而後在短時間內即發生粘連,固定不動。

鼻咽癌也可發生遠處轉移至肝、肺、骨骼等部位,從而引起相應部位的症狀。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一、全球近一半鼻咽癌在中國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資料,中國鼻咽癌患者約占全世界的一半,2020年全球新發鼻咽癌患者13.3萬例,中國占了6.2萬例。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鼻咽癌發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遺傳

2、環境

3、病毒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二、別把鼻咽癌當成鼻炎來治

由於鼻炎和鼻咽癌的症狀相似,患者容易混淆,醫生也容可能誤診。

鼻炎患者經常感冒,鼻塞具有交替性、間歇性的特點,通常隨著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側臥時下側鼻孔鼻塞加重,上側鼻孔通氣良好。而鼻咽癌引起的鼻塞具有顯著特點,一開始是一側鼻塞,隨著病情進展逐漸發展為雙側鼻塞,呈進行性、持續性。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除了鼻塞,鼻咽癌還有其他常見症狀,持續出現兩周時應警惕。

1、頭痛

鼻咽癌會侵犯顱底骨質、神經、血管等,引起頭痛,頭痛表現為單側頭痛,具有持續性的特點。

2、聽力減退

當鼻咽癌發生在鼻咽側壁或咽鼓管口時,咽鼓管會不斷被壓迫,導致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症狀。

3、鼻涕帶有血絲

吸鼻子時,鼻涕回縮,沾上血絲,然後從口咽部吐出,也就是“咽式鼻出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痰中帶血,導致誤診。

4、吞咽困難

鼻咽癌不斷發展,會逐漸對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產生壓迫,引起吞咽困難、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等。

三、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近年來,鼻咽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香港知名導演陳木勝等都被鼻咽癌盯上。面對鼻咽癌,防比治更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醃制食物、戒煙;

預防感冒,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減少病毒感染的幾率。

避免吸入有毒物質,例如吸入霧霾、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有害煙霧。

做好篩查,定期體檢,如果出現疑似鼻咽癌的症狀,應儘早就診,查明原因。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四、鼻咽癌治療方法

1.放射治療 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方法,鈷60放射治療優於深部X線照射,亦可並用腔內鐳療。放療對癌細胞有較為直接的殺滅作用,但是不良反應比較大,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因此,劑量大小、照射範圍、照射療程要根據病變範圍及患者的身體狀況慎重選擇。

2.聯合化療 化療可用於配合放射治療,或用於晚期有遠處轉移或放射治療後復發病人的姑息治療。

3.手術治療 由於鼻咽癌的特點,外科手術不能作為治療的首選方法。但在放療後復發時,外科手術作為挽救性治療措施還是有益的。

4.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中藥在治療晚期鼻咽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減少放、化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而且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中可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五、治療鼻咽癌民間偏方

1、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蓮30克、金果欖9—12克。水煎服,每天一劑。

2、土茯苓30克。水煎代茶飲。

3、紫草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射干60克,水煎服。或搗敷或醋磨搽敷患處。

5、15~20%醋制囪砂溶液滴鼻,每日3~4次,一般可連續滴用,直至治癒後繼用2~3個月。

化療有用嗎?為什麼化療後身體變得更差了

在癌症威脅健康的過程中,許多不良症狀都會出現。因此發現癌症之後,應該第一時間展開治療,通過正確的方式控制病情的發展,這樣才能防止癌症嚴重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應用到化療這種手段,因此發現癌變出現後,應該選擇合理的治療措施,這樣才能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否則患癌之後身心健康受損,疾病又得不到控制,有可能會讓患癌的人壽命縮短。那麼,今天就帶你瞭解瞭解化療的那些知識!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一、癌症到了晚期,還有必要治療嗎?

癌症到了晚期,還要不要治療?

對於這個問題,腫瘤精准醫療專家內德•賈瓦迪博士說出了他的看法,“儘管目前癌症暫時無法治癒,但是對於癌症晚期的患者來說,通過精准醫療,可以延長生存期,帶來新的希望。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可能就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患者等到了治療方法”。

經常有人問我,親戚朋友被確診癌症晚期,還有繼續治療的必要嗎?既然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那麼是不是放棄治療更好?事實上,癌症晚期不等於被判了死刑,有一些癌症,即使到了晚期,也依然有治癒的可能

不過,治癒癌症不是指讓癌症消失,而是指實現臨床治癒,也就是說,癌症患者經過治療之後,體內已經檢測不到癌症,或者癌症長期沒有復發,也沒有因為癌症死去。在臨床上,通常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癌症的治癒率。5年生存率,不是說癌症患者治療後只能活5年,而是指治療5年之後,還有多少癌症患者活著。5年生存率越高,癌症治癒率越大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二、患者化療後身體變得更差了,化療真的有用嗎?

臨床上,部分患者在經過化療後,身體反而會變得更差,甚至有的患者不久就離開了,這也讓不少人對化療產生了質疑,化療真的有用嗎?它會加速患者的死亡嗎?

需要明確的是,化療仍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療曾經是治療血液腫瘤的首選手段,在治療絨癌、小細胞肺癌等實體腫瘤上,化療的有效率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在乳腺癌的治療上,化療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化療可以消滅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或者可以縮小腫瘤。對於原來因為腫瘤太大無法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來說,通過化療縮小病灶之後,就可以順利進行手術,將病灶切除。

麼,化療會加速患者的死亡嗎?

在大部分情況下,化療都不會加速腫瘤患者的死亡。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不同個體對於化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一些體質較差、年齡較大或者存在多種併發症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化療的副作用,最後導致死亡。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很低,約為5%。更何況,現在的化療輔助用藥有了很大的發展,可以減輕患者在化療中產生的不適反應。”總的來說,癌症患者不必懼怕化療,化療對於病情的好處,遠遠大於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三、癌症預防在於早,3個方面自測是否需要癌症篩查

對於癌症的預防,防癌體檢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防癌體檢,是不是每年檢查一次最好?其實不一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醫師畢曉峰分享了3個方法,大家可以自測是否需要做防癌體檢:

  • 你的年齡多大?

年齡越大,接觸的致癌物越多,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大。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約占所有癌症患者的94%。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有針對性地進行防癌體檢。

  • 你有沒有經常抽菸?

吸菸不僅與肺癌有關,還與食管癌、喉癌、胃癌、乳腺癌等癌症有密切的關係。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吸菸量越多,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因此,對於一年吸菸在30包以上的人群來說,應及早進行肺癌篩查。此外,經常吸入二手菸、三手菸、廚房油菸,以及有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慢阻肺等人群,也要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篩查肺癌。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 你有沒有經常吃這些食物?

1、添加酒精的食物

如果已經有癌症在影響健康,在飲食過程中應該遠離含有酒精的食物。很多人患上癌症之後沒有戒酒,日常飲食過程中做不到滴酒不沾,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如果已經出現了癌症,在飲食過程中儘量少吃辛辣食物。很多人飲食太過重口味,平時總是愛吃一些辛辣的食物,而這些辛辣食物本身具備較強的刺激性。

3、醃制的食物

出現癌症之後常見的醃制食物最好少吃,醃制食物種類多,常見的火腿、罐頭、鹹魚都屬於醃制食物。醃制食物雖然美味,但是裡面會含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物質。特別是已經出現了消化道惡性腫瘤,在飲食過程中更需要避開這些醃制的食物。

否則攝入了醃制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癌症發展,這樣對癌症病情控制不利。因此,發現癌症正在影響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選擇營養豐富,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獲取營養物質,不要經常攝入醃制食物增加身體負擔。

戒菸後為什麼變胖了?戒斷綜合征會持續多久?

吸菸有害健康,這是常識,沒有人不知道,每個菸盒上也印有吸菸有害健康的標識,我們的菸民對此卻無動於衷,依然我行我素,菸不吸手,覺得這樣活的瀟灑、隨性,殊不知,在不知不覺當中,心腦血管以及皮膚牙齒都出現一些變化,而且吸菸的時間久了還會讓人上癮,對人體的肺部傷害也非常大。有些想要戒菸的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人在戒菸之後,肺部還能恢復正常嗎?如果恢復正常的話需要多長時間呢?其實只要人們戒掉菸之後,也就是不吸菸,是可能讓肺部恢復正常的。具體恢復的時間也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來講,幾年之後就可以讓肺部恢復正常了,菸齡越長,肺部需要的恢復時間也會越長。

一、戒菸後,肺部可以恢復健康嗎?

戒菸後,影響肺部恢復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抽菸者的年齡、抽菸的總時間、抽菸的總數量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因每個人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肺部的恢復情況如何不好一概而論。

一般來說,戒菸的人,肺部恢復情況如下:

  • 戒菸7天:此時肺部纖毛就像枯萎的小草重新萌芽,吸菸者的呼吸能力也會稍微變強。
  • 戒菸3個月:纖毛恢復如初,開始清掃一些受損以及死亡的細胞,另外,支氣管組織也慢慢開始癒合。
  • 戒菸1年:纖毛繼續恢復,肺功能也開始越來越好。
  • 戒菸10年有效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使其和不抽菸的人的死亡率基本持平。

可見,戒菸後,對肺部的好處是很明顯的,所以想要肺部健康,你還等什麼?

戒菸后,肺部能恢复健康吗?提醒:2种方法自测肺功能,不妨试试
二、戒菸後變黑了的肺部,還能變白嗎?

部分菸民由於長期吸菸,導致肺部變黑,那麼變黑了的肺部,還能白回來嗎?

有研究表示:長期抽菸,菸霧當中含的粉塵和顆粒在進入肺部後,會損傷纖毛,時間久了,顆粒越積越多,便會導致肺部變黑。一般來說,以每天抽1包菸(20根)來算,僅3年左右,一個健康的肺就會出現明顯變黑,且大多時候還是不可逆的變化

如果戒菸了,黑乎乎的肺還能白回來嗎?答案是不能。

香菸當中的有害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開始發揮作用,等以後想把這些顆粒粉塵弄出來,並不現實。另外提醒一下大家,也別輕信網路上說的“洗肺可以使肺變白”,並沒什麼用,操作不當還可能導致肺泡出血,提升肺部感染的幾率。

戒菸后,肺部能恢复健康吗?提醒:2种方法自测肺功能,不妨试试
不過,肺雖然不能變白,但是只要你戒菸,肺就能開始自我修復,甚至恢復到正常功能,所以戒菸還是很有意義的,強烈建議大家儘快戒菸!

三、為什麼有的人戒菸後反而變胖了?可能是碰上戒斷反應了

正常戒菸後,吸菸者會出現多種不適症狀,比如焦慮、頭疼、失眠、口幹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主要是因為吸菸者對尼古丁存在依賴性,突然不接觸了,自然渾身難受。臨床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尼古丁戒斷綜合征”。

一般來說,這些階段症狀在戒菸後幾小時內就會出現,尤其是前3天,差不多1個月的時候才會有所緩解。戒斷症狀不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

而一些人在戒菸後,之所以會變胖,是因為戒菸後,菸草當中的尼古丁、菸堿等物質不再抑制人體大腦的饑餓中樞,所以很容易產生饑餓感,導致食欲大振。再加上身體代謝率與抽菸的時候相比變慢了,自然就容易變胖。

不過別慌,只要你控制好飲食(多吃蔬果少吃肉)、加強鍛煉,還是可以很好的控制體重的。退一步來說,戒菸後發胖與戒菸後獲得的好處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戒菸后,肺部能恢复健康吗?提醒:2种方法自测肺功能,不妨试试
四、戒菸後尼古丁戒斷綜合征會持續多久?

尼古丁戒斷綜合征,所有戒菸的人都要面對,有些人也不時發問,這個到底會持續多久。據瞭解,尼古丁戒斷綜合征在戒菸後100天,仍然會有一些強烈的戒斷症狀出現,比如精神狀態不好,白天感覺昏昏欲睡;口腔症狀也比較多見。戒斷症有的是暫時的,有的則可能影響更加深遠,有人戒菸一個月以後發現,自己以前晚上從不起夜的習慣發生了改變,即使睡覺前沒喝多少水,但睡到淩晨四五點鐘總要被尿憋醒,急不可待。

對此,每個經歷過戒菸的人都有很多感觸。但是,一般認為這不是一種疾病,有些醫生常常建議忍耐一下就過去了,但其實,只有戒菸過的人才知道,這種忍耐其實並不容易。國人戒菸一般都是靠意志力,其成功率只有2%-5%,這並非是國人意志力不夠堅強,而長久以來我們對尼古丁戒斷綜合征認識不夠,應對措施幾乎為零的結果。

男人鬍子長得快是什麼原因?鬍子與壽命有關係嗎?

鬍子是男性的象徵。男性到了青春期開始,就慢慢的開始長鬍子了。一般男性會在十三四歲開始長鬍子,在30歲的時候鬍子的生長達到頂峰。而後鬍子的生長速度就沒有之前快了。正常情況下,男性的鬍子會長0.4毫米左右。不同的男性,鬍子生長速度不同。有些男性鬍子長得比較慢,幾天不刮也不明顯。有些男性鬍子卻長得非常快,一天不刮就鬍子拉碴的。很多男性不喜歡自己鬍子長得太快,覺得顯得邋遢又顯老。那麼,鬍子長得快說明了什麼?

一、鬍子長得快是什麼原因?

其實鬍子長得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並且鬍子長得快還是件好事。男性之所以會長鬍子,是因為到了青春期,身體開始分泌雄性荷爾蒙。雄性荷爾蒙的分泌推動了鬍子的生長,還會推動腿毛等身體毛髮的生長。雄性荷爾蒙分泌多,鬍子長得也會比較快,並且還不容易發胖。

但有些男性發現自己鬍子長得快,但是鬍子卻比較稀少,留不成那種滿臉的絡腮胡。其實也是正常的。鬍子的生長不僅受到雄性荷爾蒙的影響,還會受到毛囊受體的影響。毛囊受體多,鬍子就會長得很稠密和茂盛。毛囊受體少,鬍子就會相對較稀。只要你的鬍子長得比較快,說明你雄性荷爾蒙分泌充足,值得高興。

男性刮胡子频率高,说明了什么?提醒:长胡子快慢,与寿命无关

二、男人為啥會進化出鬍子?

有人說,是為了吸引異性!其實並不完全是。調查顯示,有女性喜歡有鬍子的男性,也有女性喜歡鬍子刮得乾淨的男性,缺乏一致的證據。

那麼,是為了繁殖嗎?有證據證明,鬍鬚的進化就是為了給男性爭取更多的交配機會

一些研究發現,男女都認為有鬍鬚的男性更加強壯、更有攻擊性。鬍鬚濃密的男性,可以恐嚇對手,從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還有研究發現,留有鬍子的人被認為比其他人更具統治力

男性刮胡子频率高,说明了什么?提醒:长胡子快慢,与寿命无关
因此,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過程中,男性就進化出了鬍子。

三、鬍子長得越快,壽命越短?

那麼,鬍子生長的速度,與壽命長短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這個說法最開始來源於英國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的人員經過調查發現,男性是否每天刮鬍子與壽命有關,每天刮鬍子的男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每天刮鬍子的男性更低

此外,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研究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也發現,男性刮鬍子的頻率與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都有一定的關係,在參與研究的2438名中年男子中,有835人死亡,其中每天至少刮一次鬍子的男性占31%,沒有每天刮鬍子的男性占45%。

男性刮胡子频率高,说明了什么?提醒:长胡子快慢,与寿命无关
不過,這兩個研究都不足以證明刮鬍子的頻率與壽命有關。因為這兩個研究都沒有排除其他影響壽命的因素,比如遺傳史、基礎病,或者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所以目前認為,鬍子生長快慢、刮鬍子的頻率與壽命的長短關係不大。影響鬍子生長速度的主要是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四、延伸:從鬍子看男人的性格

男性刮胡子频率高,说明了什么?提醒:长胡子快慢,与寿命无关

1、鬍鬚少

男人的鬍鬚少、頭髮也少則應對應著眉毛也少,否則不對稱會影響到整個人的臉形。如果男人的鬍子少而頭髮多,多半性情比較消極,在為人處事上也有一種愛理不理的感覺,給人的印象就是對什麼事情也不放心上。

2、卷胡

擁有卷胡的男人一般都是頭腦很聰明,這樣的男人的鬼主意多,很適合有創意的工作或成為組織者。這樣的男人在工作都能盡心盡力,且胸襟寬懷,是一位好朋友,好丈夫。

3、鬍鬚細而長

鬍鬚細而長的男人,這樣的男人風流倜倘,在感情方面很多情,一旦遇到喜歡的人,也可以很專一,是一個很有情趣的男人。不過這樣的男人對情感的熱度不會太長久,與這種人在一起,要有心理準備。

4、鬍鬚看起蓬鬆而又散亂

鬍鬚看起蓬鬆而又散亂的男人,如果加上清爽的精神與奇特的骨骼,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政壇中的人物。

5、鬍鬚多而長

如果一個男人的鬍鬚多而長,這樣的男人多是性情積極而個性很熱情,一般比較喜歡與朋友玩,還有點粗野的味道。這樣的男人天生的直脾氣,一般都是有話就直說,對朋友很忠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請一定要珍惜哦。

 

飲食合理多運動,這就是日本人的長壽秘密

世界衛生組織(WTO)發佈的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6.83歲,男性為80.50歲,均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連續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還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6.1歲。《柳葉刀》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最高的地方是上海,男人的平均壽命為80.2歲,女人為85.2歲,比1990年提高了約6年時間,與日本、法國這兩個當今世界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不相上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人平均預期壽命為78.8歲,出現20多年來首次年度下降。 其中,2015年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6.3歲,較2014年降低0.2歲。 2015年女性平均壽命則為81.2歲。

最近日本厚生勞動9月發佈的一則資料顯示:日本百歲老人創歷史新高,達86510人。與去年相比,增加了6060人。如果以每10萬人口來算,那日本2021年的百歲老人人數也同樣再次刷新了記錄,達68.54人。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而據瞭解,目前吉尼斯紀錄認定的2位元“世界最高齡者”,都在日本,分別是118歲的田中加子(女性最高)與111歲的上田幹蔵(男性最高)。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日本人的長壽秘密到底是什麼?

關於長壽的話題,其實很早就有,早在1990年代,一名叫威利特的營養研究人員就曾發表過論文,提及日本人異常長壽,其原因與日本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自此之後,越來越多論文提出長壽與飲食有關的觀點。

那日本的飲食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很多人對日本料理的印象僅停留在壽司、三文魚等,可這是非常片面的一種看法。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流行病學研究員張舒分析了39項有關“日本菜系與健康”之間的研究,最終發現:多項研究之間提及海鮮、蔬菜、大豆及豆製品,如長期攝入這些飲食,可有效降低心臟病的發病風險與總體死亡率。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另外,日本東北大學食品與分子生物科學副教授都築毅也對日本料理與長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最終發現:不同版本的日式飲食,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如吃

1975年套餐(具有種類繁多,少糖特點)的老鼠發生糖尿病、脂肪肝疾病的風險要低於其它老鼠,且活的更久,老年時記憶力更好。

對此,都築毅總結出:該版本飲食之所以對健康有益,不僅是它特殊的營養成份,它的烹飪方式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日本料理重視“原味”,所以烹飪方法多採用清蒸、慢燉等相對(爆炒、油炸)較健康的方式,且少糖、少鹽;另外,日本料理重視飲食多樣化,同時強調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而這些飲食特點對健康長壽都是有幫助的。

可見,飲食在長壽上出了多大“力”!

長壽並非只是“吃”出來的

當然,想要長壽,不僅要注重飲食,另一位學者,日本文化專家馬科斯•卡塔赫納通過對沖繩等地的百歲老人的生活方式等進行研究後發現,他們能夠長壽還與這些原因有關:

1、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運動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也是很密切的,經常鍛煉的人,可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產生積極影響,增強體質,提高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而日本是一個十分注重運動推廣的國家,早在2011年就開始推廣名為“運動一生”的活動,如能在這些活動裡做出突出貢獻,還能在10月“強化體能月”受到表彰。這項運動在日本掀起了運動高潮。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2、有良好的就醫環境

日本在醫療方面做的一直都蠻好的,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致力於開發新藥和器械,想要依靠全球先進的醫療技術來幫助人類延長壽命;而且在日本,醫療福利也很好,每個持有《國民健康手冊》都能享受醫保,幾乎所有項目個人只需支付30%費用,其他由國家承擔,大大降低了民眾的經濟負擔,所以日本人非常重視體檢,而及時發現與診治疾病,對長壽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3、正確管理好腰圍

毫不誇張的說,你在日本街頭,可能找不到大胖子(除相撲運動員等特殊人群)。這與日本一項法律規定有關:企業需每年對40~75歲的員工進行腰圍檢查:男性需<90cm,女性需<85cm。如企業沒有做好管理,可能會面臨政府的罰款,而員工對於此規定,自然也會配合,積極管控自己的腰圍。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想長壽多運動

想長壽,一定要多動,我們每個人身上有206塊骨頭,230個關節,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你多動,只有運動時,關節液才會大量分泌,保證關節有足夠的的營養,從而維持健康。另外美國還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堅持鍛煉,到了30歲之後,肌肉就會一年比一年減少,而到75歲時直接丟失50%,此時一些慢性病,你就算想防也是有心無力,而慢性病是長壽路上的一道大障礙。

心態好才會更長壽

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所以不管是誰,我們都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儘量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遇到事情要學會與家人、朋友溝通,不要憋在心裡,很多時候一些小事裝糊塗,別太計較,這樣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有利於延年益壽。

吃飯八成飽多吃魚肉,少吃豬肉

我們在日本人的餐桌上,我們會發現,日本人的食物是非常清淡的。且出現的種類,有很多都是魚類。並且,日本人所吃的食物是非常少的,吃完後,並不會有非常大的飽腹欲。僅僅只吃八分飽即可,這樣的生活方式,恰恰對長壽是非常有益的。魚肉是優質蛋白,經常吃點魚肉,可以很好的補充身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長壽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肺癌逐漸年輕化? 如何預防人類健康殺手肺癌

很多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大多數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身體出現不適再去就醫一般多已經是中晚期。”另外,有多年的吸菸史的人群也屬於肺癌的高發人群,要更加注意肺癌的早期篩查。

吸菸是國際公認的導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吸菸的人依然有可能會患肺癌。肺癌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疾病,不吸菸的人群被動吸菸以及和抽煙的人有接觸也會受到影響;其次,空氣污染、廚房油菸以及汽車尾氣等周圍的環境也是造成肺癌的重要因素。另外,雌激素類物質、生活過度勞累、有肺癌家族史等都是罹患肺癌的因素。

從臨床來看,肺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有所增加。肺癌以前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多發的疾病,以60歲以上居多,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診斷為肺癌,裡邊甚至包括一些年輕的女性。

健康人群应如何预防肺癌?提醒:这4件“小事”,日常需多加注意
作為健康人群,應如何預防肺癌呢?

1、戒菸是首要

抽菸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同時,還要遠離二手菸、三手菸。

2、重視臨床症狀

當出現肺癌早期的症狀,比如持續咳嗽、胸悶胸痛、聲音嘶啞、痰中帶血等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健康人群应如何预防肺癌?提醒:这4件“小事”,日常需多加注意
3、做好職業防護

職業上容易受到放射性輻射以及接觸致癌化合物的人,在工作的時候,應做好防護,避免長期與致癌因數接觸。

4、肺部疾病及早治療

肺炎的產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肺部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和癌變。比如說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肺部的疾病,比方說肺結核肺炎等,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會進一步的惡化成肺癌。 因此如果肺部有疾病,應該儘早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子可以防止進一步癌變的發生。

5、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運動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如果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話,那麼自身的免疫力也會提高,免疫力提高了人就不容易生病,癌症也不會找上門來。 我們應該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抽空插空的進行鍛煉,既不影響工作又增強了自己的體質。另外運動還會使自己的身心情變好,有積極的心態也會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

6、定時體檢很重要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再加上不正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的肺癌的發病率也會很高。因此我們應該 養成定時體檢的好習慣,一年進行兩次全面檢查,這樣子可以把癌症的發生扼殺在搖籃裡,如果患上癌症了,也能在早期及時的發現,及時治療,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