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胃需要養,每日堅持“2要、3不要”,胃會感謝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飲食條件也因此變得豐富,但正是因為這樣使得稍微飲食不當就導致一些疾病發生,尤其是胃部健康受損,目前常見的胃疾病有胃炎、胃潰瘍、胃癌等。

這些胃疾病都會導致胃功能下降,從而威脅到人體健康,所以若發現得了胃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另外,在治療期間,注重養胃也很關鍵,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特別強調要注意飲食,其中飲食不只是要忌辛辣、油膩食物和刺激性冰寒,還包含日常的水果攝入,但是常常被很多人忽略。其實胃不好的人,在吃水果上也需要重視。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一、有胃病就不能吃水果嗎?

水果是當代人補充營養和度過休閒時光的必備佳品,人們普遍認為水果有益於健康,但是也有人認為胃病患者並不適合吃水果,否則會刺激腸胃,加重病情,這種觀點仔細探究起來也不無道理。

中醫認為,水果有寒、熱、平三種性質,而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大多以寒涼為主,而胃病患者也大多體寒虛弱,如果吃多了寒涼水果,可能會加重病情。

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水果大多以酸、甜為主,甜水果在進入人體後最終也會轉變為酸,而胃炎患者常常會有泛酸、胃痛的症狀,就是胃酸過多引起的,此時食用水果就會增加人體內的胃酸,正如烈火烹油、雪上加霜,會加重症狀。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陳延醫生曾表示,絕大多數胃病患者都不適合吃水果,但是凡事沒有絕對,萎縮性胃炎患者吃一些酸甜水果還會對治療起到輔助作用,因此要辯證地看待水果,不可一概而論。

水果中也不完全是對胃病患者有害的,就拿蘋果和香蕉來說,蘋果易消化,本身富含果膠食用後不僅不會造成腸胃負擔,還會緩解腹瀉、便秘等症狀。

而香蕉富含鉀元素,可以平衡電解質紊亂,比較適合因胃病嘔吐、腹瀉造成脫水症狀的患者。當然如果症狀嚴重還是要靠正規治療,香蕉、蘋果也只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二、得了胃病後,4種水果再愛吃也要管住嘴,避免傷身

如上所述,水果中大多以寒涼為主,這些水果很容易成為胃病的誘因,因此一定要控制攝入量。這4種水果,胃病患者要多加注意!

鮮棗:鮮棗等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和食物,對健康人群來說,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食用它可以延緩腸胃吸收營養,達到控制血糖速度的目的,但是對胃病患者來說,本身吸收功能就下降了,再補充膳食纖維就會影響營養吸收,再加上一些粗糙的膳食纖維還可以損傷腸胃黏膜,產生副作用。

柿子:柿子雖然美味,但是含有較多的鞣酸、單寧等物質,會對腸胃產生刺激,尤其是和胃酸產生協同作用,對腸胃的負擔很大。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山楂:山楂也富含單寧、果膠等物質,少量食用可以達到消食健胃的目的,但是過量或胃病患者食用就會刺激腸胃黏膜,導致更大的負擔和損傷,得不償失。

檸檬:檸檬、李子、楊梅等水果口感偏酸,健康人群適量食用可以促進胃酸、消化酶的分泌,但是胃病患者食用就會刺激腸胃,導致胃酸過多,引發反酸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食欲不振,因此要儘量少吃。

提醒:冰鎮水果也不建議食用!因為經過冰鎮的水果比較寒涼,對胃病患者來說就是外寒的來源,很容易增加寒氣,誘發疾病,得不償失。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三、水果雖好,但這3類人吃水果之前要三思

在大眾的印象中,水果對人體都是多有益處,但是正如胃病患者不適合吃上述幾種水果一樣,有3類人也不適合吃一部分水果,吃前“三思”不能少!

第一、胃酸過多的人不適合吃有機酸含量高的水果,有機酸過多,水果一般都泛酸,食用後會促進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但是對胃酸過多的人來說,就是烈火烹油,胃酸增加很容易引起胃部泛酸、嘔吐等症狀,因此胃酸過多、胃潰瘍、胃炎患者都應少吃。

第二、減肥人群不適合吃熱量過高的水果,比如:牛油果、榴槤和椰子等,這些水果的熱量比瘦肉都高,其中牛油果含有15.3%的脂肪、榴槤含有27%的糖分和5%的脂肪、葉子脂肪含量12%,由此可見,對減肥人群來說,吃這些水果,就是一邊減肥一邊吃“肉”,效果自然上不去。

第三、糖尿病患者不適合吃升糖指數高的水果,升糖指數GI是指水果被食用後人體血糖升高的速率,由於人體對水果的吸收率和水果中的含糖量、脂肪含量都各有差異,因此水果的升糖指數也差異較大,糖尿病患者吃水果一定要參考含糖量和升糖指數,嚴格把控,如:芭蕉、芒果、鮮棗等就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四、好胃需要養,每日堅持“2要、3不要”,胃會感謝你

“2要”每天要吃各種養胃食物
比如早晚記得喝完養胃粥,小米粥、紅棗山藥粥、燕麥粥等等還可以吃些養胃水果蔬菜,每天正常進食,一日三餐照常吃,並且在營養攝入充足,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保證每天攝入足夠多的食物,但不要吃撐,這樣可以預防、改善便秘,還可以起到養胃的作用。

每天堅持鍛煉身體
當你內心真的渴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有多難,你都會想辦法去完成。但當內心的驅動力不足時,你就會給自己找各種藉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運動這件事情上。

“伤胃水果”被揪出,4种水果可能会加重胃病,再喜欢也建议少碰

“3不要”
飯後不要馬上運動
剛吃過飯的時候,血液主要集中在胃部,用來消化食物,血液迴圈相對比較快,此時不適合立馬坐下,也適合立馬運動。坐著不利於腸胃消化,運動很可能讓胃部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隨後導致消化不良。

吃飯速度不要過快
吃飯速度不要太快,尤其是午飯。一日三餐相對來講,午餐給身體提供的營養最多,但許多人常常會因為工作忙碌,而將午餐隨意應付掉,吃些速食、簡餐,或者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午飯。

不要空腹吃橘子、山楂等水果
食用橘子、山楂等酸性水果,對腸胃當然有一定好處,幫助健胃消食,還可以清新口氣,但最好不要空腹食用。因為橘子和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物質,空腹進食,容易讓胃酸分泌更多,刺激胃黏膜,隨後出現胃脹、胃酸等現象,不利於養護腸胃。對胃不好的人來講,還可以加重胃病。

因此勸大家不要空腹吃這類食物,尤其是原本胃就不好的人,還有中老年人。最後提醒大家,胃不好的人,需要養胃,沒有胃病的人也不要因此而掉以輕心,養胃其實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事。

可以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愛馬仕,而是睡眠

據《2019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國人平均入睡時間超過晚上12點,有30%的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而且越是年輕睡眠越紊亂,80後最愛失眠,90後睡得最晚,00後賴床最久。

聽多了“不要熬夜,早點睡覺”的告誡,很多人在短暫的心虛之後,就越發不以為然。看不到直接的負面影響,總有些90後、00後仗著自己的身體和年齡把熬夜當作了家常便飯。可你知道嗎?就在前不久,波士頓的科學家們就已經證實:熬夜,真的會變傻。

紅色是血液,藍色是腦脊液。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史無前例地拍下了清洗過程:你睡著的時候,真的被“洗了腦”人體中,每個器官都會產生相應的垃圾和廢物,而大腦是其中工作最辛勤、最活躍的器官。按理說最活躍的器官排泄也應該最勤快,可其他器官都有排出廢物的淋巴系統,唯獨大腦沒有。

研究表明,大腦最有效的清理方式就是睡覺!從前沒有發現過,血液會週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腦。 每當血液大量流出,腦脊液就趁機發動一撥“攻擊”,進入之後會清除毒素,比如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而這樣的清洗,只有在睡著後才能做到,讓人一覺醒來,擁有一個清爽的大腦;沒睡著的時候,腦脊液並沒有充分的機會“ 趁虛而入”。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腦電活動和清洗過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腦電波指揮了液體運動。說白了,沒睡好的人,腦子裡全都是垃圾。所以,多睡一點吧,不要熬夜了。“洗腦”洗不完,說不定真的會變傻 。

熬夜是不可修复性损伤!没睡好的人,脑子里都是“垃圾”!
01補覺不能少

昨晚已熬過去,今天是新的開始,可以按時的補充一下睡眠。

可以選擇補午覺,中午時睡一會,可以提升下午的工作和學習品質。

要注意的是,午覺不要睡過頭,如果白天睡眠時間過長,不僅會越睡越覺得疲憊,到了晚上真正需要睡眠時卻再也無法入睡了。

02修復肝臟

對於熬夜後肝功能受到損害以及減弱的人來說,適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因為蛋白質能修復肝臟,更有利於肝臟恢復。

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是雞蛋、牛奶、雞肉、豆腐等食物,有利於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

熬夜過後,也可以在睡前或者醒來時,先喝一杯牛奶,及時修補熬夜損耗。

 

熬夜是不可修复性损伤!没睡好的人,脑子里都是“垃圾”!
03護眼

熬夜會造成眼部疲勞,而維生素A能緩解用眼過度造成的視覺疲勞,調節視網膜感光物質,幫助提高對昏暗光線的的適應力,防止出現用眼疲勞、視力下降等情況。

男性每天所需的維生素A攝入量為800微克,女性每天所需維生素攝入量為700微克。

食用一根胡蘿蔔或10克雞肝即可滿足一天的攝入量。除了胡蘿蔔和動物肝臟,菠菜、西蘭花等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

04護膚

B族維生素能加速人體新陳代謝,説明排出毒素,保持皮膚健康、延緩肌膚衰老。

其中的維生素B12能夠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改善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熬夜後會出現的問題。

經常睡太晚,可以通過吃些黃豆、大米、香菇,還有少許肉類來補充B族維生素。

05解乏安神

熬夜時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而腎上腺素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熬夜後第二天會有乏力、疲憊狀態,這時補充維生素C,有解乏安神的作用。

如果你在熬夜後太累了,可以選擇多吃一些獼猴桃、櫻桃、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下面5個小方法能督促你早睡,讓你戒掉熬夜的癮:

1、 放下手機、電腦、PAD等所有電子產品!睡覺前1小時把它們放在另外一個房間。
2、 給自己設置一個上床睡覺時間,每次鬧鈴一響,放下手裡的一切,準備入睡。
3、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不冷不熱的溫度,不過饑也不過飽,選擇舒適的床品和枕頭,氣息平緩,睡前1小時不要劇烈運動。
4、 睡前可以看會紙質書,枯燥的內容會更容易促進睡眠,不要看電視電影或小說。
5、 給自己設立獎懲機制,比如,堅持早睡早起1周,就獎勵自己一次,熬夜晚睡一次,就剝奪自己當月的所有非必要支出。

《why we sleep》的作者沃克說過:可以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愛馬仕,而是睡眠。

晨起5種表現,或暗示肝臟不好.養肝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很多人稱肝臟為“啞巴”,這是因為肝臟內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出現問題時,身體幾乎不會有痛感。大約每2~3分鐘左右,肝臟會把全身的血液過濾一遍,一小時內大概過濾25次,一天要過濾幾百次。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會傷害到肝臟,比如:熬夜、喝酒、暴飲暴食等,都會傷害到肝臟。那麼肝臟出現問題就無跡可尋嗎?其實並不是,身體會給你一些提醒。

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也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當肝臟開始損傷、惡化時,肝臟本身沒有感覺,基本上就只能觀察身體的一些異常表現來判斷肝臟是否正常。而當肝區有明顯的疼痛時,肝臟往往已經損傷嚴重了,說明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甚至可能是肝癌的發生,所以平時需要多多注意。

晨起时,肝不好的人可能有5种异常,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健康
一、養肝有多重要?

人體正常的肝臟在各種藥物、病毒、酒精等的刺激下,會慢慢的演變成肝細胞炎症,進而出現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癌。

而肝臟即便有了異常,在早期也會沉默,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導致很多患者一確診便是肝癌,因此養肝護肝、做好肝臟疾病的預防非常的重要。

二、晨起5種表現,或暗示肝臟不好

作為人體重要的解毒、代謝器官,肝臟多數情況下是沉默低調的,直到難以承受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並不代表肝臟病變毫無跡象,如果晨起出現下面五種表現,或許就是肝臟不好發出的信號。

1.噁心、沒有食欲

晨起經過一系列的洗漱工作之後,人體的食欲會慢慢出現,如果這個時候看見早餐沒有食欲、噁心,那就要警惕是肝臟異常導致的了。

2.小便顏色異常

正常的尿液顏色是清亮的淡黃色,如果發現晨起的小便呈現出茶色、異常發黃的現象,有可能是肝臟膽色素代謝異常導致的,多半可能肝臟出現了問題。

晨起时,肝不好的人可能有5种异常,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健康
3.口臭、口苦

如果晨起發現口臭、口苦的症狀,要小心是腸胃或者肝臟出現了病變導致的。

4.牙齦、鼻子出血

肝臟出現病變之後,體內的凝血因數合成會出現變化,從而導致牙齦或者鼻子有出血的異常症狀。

5.肝掌、蜘蛛痣

如果發現手掌兩側通紅,呈現肝掌的症狀,或者臉部、背部、胸部等出現蜘蛛痣,要小心是肝臟異常發出的信號。

晨起时,肝不好的人可能有5种异常,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健康
三、養肝注意“不吃”

養肝護肝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做好控制,切記不亂吃保健品、不喝酒、不吃黴變食物,避免這些東西的攝入對肝臟帶來的損傷。

1.不亂吃保健品

很多保健品的功效被誇大,如果經常攝入保健品,很可能會導致肝臟的負擔加重,甚至引發慢性的肝臟損傷,因此要記住不要亂吃保健品。

2.不喝酒

酒精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長期過量的飲酒會導致肝臟受損,甚至誘發酒精性肝病,從而為肝癌等疾病埋下禍根,因此儘量要做到不喝酒。

3.不吃黴變食物

黴變的食物中含有一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這種物質有著嚴重的肝毒性,如果本身患有肝炎,再加上黃麴黴素的刺激的話,被肝癌盯上的幾率也會變大。

晨起时,肝不好的人可能有5种异常,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健康
4.不吃燒烤
燒烤中含有一百多中致癌物質,這些物質都要依賴肝來排毒。特別是其中含有的苯並芘是一種有害物質,會幫助癌細胞轉移和入侵,對身體危害很大。

5.不吃大魚大肉
因為攝入人體的營養物質和脂肪全都需要肝來代謝處理。所以一次性吃很多食物並且攝入大量脂肪都會加重肝臟負擔。而且多餘的脂肪還會堆積到肝上,形成脂肪肝,給肝臟帶來沉重的負擔。嚴重的化還會導致肝硬化.

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當然要現說水。正常情況下,成人一天要攝入水2L左右,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是不缺水的。想要養肝就在水中加入對肝好的草藥,一舉兩得,既補水又養肝。
決明子:清熱明目,適用於肝火旺
菊花:清肝熱、平肝陽,適用於肝陽上亢
金銀花:抗菌消炎,清咽利喉,幫助肝臟排毒
牛蒡根:潤腸通便,幫助肝臟排毒
桂花:排毒養顏、加快新陳代謝
這幾味中草藥搭配可以用於肝臟排毒保健。長期喝,排毒明目,養肝養壽。適合大都數人飲用,特別是久坐不動、熬夜、用眼過度的人。

多吃菌類
銀耳、木耳、香菇、平菇中含有很大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起到給人體補充營養的作用之外,菌類還富含豐富的纖維,可以清理腸道,幫助身體排毒,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多吃蛋白質
像雞蛋、豆腐、牛奶、魚肉、肌肉等這些熱量低、蛋白質高的食物對肝臟最友好。因為這些食物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修復受損的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還可以提供給身體需要的地方。多吃蛋白質對肝臟很友好。

人體必備元素硒是癌細胞的毒藥.適當吃5種食物,不怕缺硒

老馬最近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往日裡胃口不錯的他,這幾天逐漸變得食欲不振,見到些葷腥還會覺得噁心反胃。此外,他明明並沒有好好吃東西,卻相繼出現了腹脹、便秘的症狀。夜間睡覺,也輾轉反側,很難入眠。這讓他情緒異常煩躁,經常因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就和老伴兒大吵起來。事後弄得他又尷尬又後悔,老伴兒也一肚子委屈。

後來在家人的建議下,老馬到醫院做了一次檢查。結果表明,他缺硒很嚴重,這讓老馬有些摸不清頭腦了,難道自己最近的情況,都和這缺硒有關聯嗎?

硒是人體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硒是生命之火”,這是科學家曾經對硒做出的評價。與我們所熟知的碘一樣,硒也是維持人類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微量元素。雖然人體內所含硒的數量非常之少,但是它在維持人類生命健康的方面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硒不僅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幫助人體抵抗癌症。不過很多讀者並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補充硒元素。

含硒米,究竟是好是壞呢?

硒是抵抗癌症、提高免疫力的必需元素!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告诉您
一、富硒米營養更豐富?別再花冤枉錢了

大米作為國人喜愛的主食之一,由於出產地、大米形態、味道、營養成分等不同,也被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東北珍珠米、蘋果米、竹香米、含鈣米等。

在選購大米時,除了個人的口味、價格、用途之外,營養成分佔據了主要因素,而富硒米也因為營養保健的功效,成為了大米市場上的“新寵兒”。

含硒米,指的是含有硒元素的大米,一般來說,大米中的硒元素都屬於人工添加,當每千克大米中硒元素含量超過40微克時,就可稱為“富硒”。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富硒米營養豐富,但從營養成分上來看,富硒米除了富含硒元素之外,其它的成分和普通大米並無明顯差異,而人體攝入硒元素的主要途徑是動物性食物、海產品等,比如:動物肝臟、腎臟、肉類等,並非植物性食物。

由此可見,“保健大米”未必真的能保健。飲食方面仍然要以葷素搭配、種類多樣、營養平衡為基準,也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硒是抵抗癌症、提高免疫力的必需元素!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告诉您
二、麻省大學研究:人體必備元素硒是癌細胞的毒藥

補充微量元素,是當代人普遍具有的保健意識,而硒元素作為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自然也受到了重視,尤其是在廣告商對硒元素“抗癌效果”的大肆宣傳之下,含硒的補劑和食品也火爆一時。不過硒元素真的能抗癌嗎?

醫學雜誌《Nature Metabolism》刊登了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一篇名為《Selenium detoxification is required for cancer-cell survival》的研究報告。

該報告提到:硒半胱氨酸在人體內合成時會產生一種叫做硒磷酸合成酶2 (SEPHS2)的代謝酶,這種酶能夠對硒元素和硒化合物起到解毒作用,是癌細胞賴以生存的條件。當SEPHS2被抑制,硒元素對癌細胞就會從積極作用轉變為負面作用,導致腫瘤細胞中毒而死。

硒元素在人體內,和細胞凋亡、DNA修復、免疫系統、內分泌、抗氧化等作用有所關聯,其中對免疫力的提升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防癌的有力證據,但是免疫力提升會對很多疾病都有預防作用,和癌症之間並無針對性。

上述研究雖然證實了硒元素是癌細胞的“毒藥”,也打開了醫學界研究抗癌方法的新思路,但是過往的研究成果和資料都建立在細胞水準和小樣本分析的基礎之上,並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撐補硒防癌這個觀點,因此“補硒抗癌”有待醫學界進一步的求證。

硒是抵抗癌症、提高免疫力的必需元素!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告诉您
三、適當吃5種食物,不怕缺硒

硒元素和人體多種生理過程緊密相關,補硒未必能防癌,但是缺硒卻會引發多種疾病,比如:克山病、甲狀腺腫大、免疫缺失、高血壓、白內障等等,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硒元素,這5類食物要適當吃。

硒含量最多的5類食物,分別是:水產、動物性食物、豆類食物、蛋類食物和果蔬類食物。

其中水產中硒含量豐富的有帶魚、銀魚、鱸魚、河蝦等,黃花魚硒含量最高,大、小黃花魚每100克硒含量分別達到42.6毫克、55.2毫克;

動物性食物有腎臟(豬牛)、肝臟(雞鴨)、牛羊肉等;豆類食物含硒量較高的有綠豆、豆腐、花豌豆、虎皮芸豆等;蛋類食物有鵪鶉蛋、雞蛋等;

果蔬類食物有苜蓿、木耳、胡蘿蔔、芒果、桑葚等。

此外,一些穀物也含有一定的硒元素,比如:小米,可以熬制小米粥來補充硒元素。

硒是抵抗癌症、提高免疫力的必需元素!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告诉您
四、補硒不可盲目,補多反而傷身

眾所周知,人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任何一種物質缺失或增加超出了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就會成為疾病的根源,硒元素也不例外,並不是補充越多越好,更不能盲目補充。

2021年,哈佛醫學院刊物《哈佛健康》中提到:醫學界對硒的研究方向很豐富,但是就結果來看,並未達成一致,補硒對人體的益處也並未得到公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朱毅教授也表示:硒元素的有益和中毒劑量範圍很小,成年人攝入硒元素400微克超過1周,或體內硒元素含量達到400微克,兒童180-360微克,就有可能出現中毒症狀,考慮到硒元素過量對人體的負面作用,不應該鼓勵大量補充硒元素,

成年人健康狀態下,每日硒元素攝入50-200微克即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50微克,可以參考這個標準制定飲食計畫。

硒是抵抗癌症、提高免疫力的必需元素!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告诉您
硒能預防很多疾病發生。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硒具有清除自由基、保護肝臟、腸胃和防衰老的功能。另外合理的補充硒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病毒和病菌的侵入,從而為個人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火牆。

補充硒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藥物和食物。藥補和食補是最常見的兩種補硒選擇。缺乏硒的人群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合理補充。但是一定要注意劑量,過量的補充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最後建議大家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積極運動,規律的運動能提升硒元素的吸收,大大增強防病作用。

究竟是怎樣的做菜習慣,會增加患癌風險?如何不讓廚房變“癌細胞收容所”?

癌腫是體內細胞DNA變異、腫瘤細胞過度增殖的產物,它可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有細胞的部位,以內臟癌變最為多見。而且由於癌症早期症狀並不特異,所以臨床上很多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已經到了中晚期。

到了癌症晚期,已經失去了治癒的可能性,或只能通過化療來緩解患者的痛苦,延長生命,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談癌色變”。想盡各類辦法來預防癌症。有不少養生愛好者將預防癌症的希望寄託在飲食上,各類防癌食物層出不窮。

然而可惜的是,臨床證實食物對預防癌症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加速細胞癌變的原因卻和“不良飲食習慣”有直接關係。俗話說“病從口入”,你以為只有細菌這麼簡單?

一、人人都有癌細胞

人體細胞時時刻刻都在分裂、增殖、衰老,DNA也不斷地複製,大量新細胞會取代死亡的細胞,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維持機體的健康。在這個數以億計的分裂過程中,DNA會複製錯誤,導致基因突變,部分細胞會變異成前癌細胞,而在一定條件下,前癌細胞可能發展成癌細胞,進而引發癌症。

二、為什麼有人會得癌,有人不會?

據統計,2014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人被確診,4人死亡。為什麼人人都有癌細胞,卻不是人人都得癌?

瑞士日內瓦醫科大學醫學博士黃又彭解釋,這是因為人體可以修復突變的細胞。

人人都有癌细胞,为什么有人会得癌?3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请远离
正常情況下,當細胞基因複製錯誤時,人體會啟動自身的修復功能,促使大部分突變細胞修復至正常,而修復失敗的細胞會自然死亡,部分存活下來的突變細胞會變成前癌細胞。此時,免疫系統會對前癌細胞發動攻擊,將它們再次消滅,從而達到防癌的效果。

但免疫系統不是萬能的,當前癌細胞數量過多,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在前癌細胞發展成癌細胞的過程中,癌細胞會經歷生長、休眠和自愈這3種生存狀態。其中,10%的癌細胞可以自愈,90%的癌細胞會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自然消退。例如,射線可以使癌細胞停止發展,內分泌變化可以促使癌細胞消退,炎症反應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也可使癌細胞自行消失。

人人都有癌细胞,为什么有人会得癌?3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请远离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會影響免疫功能,成為助長“癌細胞”的幫兇,例如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情緒因素等。

糟糕的生活習慣、致癌物過多的環境因素,都會降低免疫力,使更多細胞癌變,並促進癌症的發生進程。性格開朗、喜愛運動的人,免疫系統較為健康,更有能力消滅癌細胞。

因此,面對癌症時,患者要充滿信心、保持樂觀,這樣更能提升生存率。

三、究竟是怎樣的做菜習慣,會增加患癌風險?

長期食用老油壺中的油
做菜都是需要用油的,有的人會專門買油壺少量裝點油,這樣用著會比較方便。當然,也有家庭習慣用大桶的油,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習慣。這裡需要提醒一下,一直習慣用油壺裝油的,有個細節一定要注意,就是油壺要經常清洗,不然容易藏汙納垢,衛生搞不好是容易致病的,尤其是會暗藏黴菌。

現代人大多吃的都是植物油,而植物油的原料就是穀物,穀物儲存不當,就會容易黴變,產生黃麴黴菌後,人體攝入過多,就會增加癌症的風險,肝癌的發生風險會更高一點,黃麴黴菌對肝臟的危害性更大。

做菜後,馬上關掉油煙機

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上每家廚房中都會有油煙機,油煙機的出現,就是為了降低吸入油煙,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油煙中的有害物質,比香煙還要多,長期在廚房中做飯的家庭主婦或煮夫,就可能會吸入到較多的有害物質。

正常來說,打開油煙機做菜,並不會吸入太多的油煙,只是有的人為了節省,只要不做菜了就會將油煙機關掉,做菜時,再把油煙機打開,卻不知道這樣的節省,可能會招癌上身。油煙機工作,不是說立馬就會將油煙吸走,也是需要過程的,你馬上就關掉,就會有一些殘餘油煙,進入到人體後,會對肺部、口腔、喉嚨、食道造成較大的傷害,會增加相關癌症的發生率。

除了廚房裡的致癌物,冰箱裡也有。

你可能沒注意到冰箱的一個角落,就是封條,封條這裡應該大多數家庭都沒有清潔到,都會比較注重冰箱內部的清潔,冰箱封條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旦被忽略,就會容易滋生細菌、黴菌,冰箱封條處,相對比較陰暗潮濕,再接觸到一些汁液,沒有及時的清理,就有可能產生黴菌,這些黴菌長期與各種食物相處在一個空間,難免會導致一些食物被感染。

最終,就會通過食物進入到體內,給肝臟帶來損傷,當損傷逐漸加重時,癌變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臥室裡也會藏有致癌物,需早留意早處理。

臥室裡的致癌物來源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來自於人為的,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整個房間。人為的指的就是吸煙,煙癮比較大的人,都是會習慣早起、睡前吸根煙,這樣就會導致整個臥室都會有煙氣,生活在一起的人,都會受到煙草的迫害,增加患癌的風險。

人人都有癌细胞,为什么有人会得癌?3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请远离

除了吸煙,第二方面,則是來自於臥房裡的新傢俱,或者新地毯以及新的壁紙,或者其它新裝修材料,要知道有些裝修材料,會含有致癌氣體,比如說氡,它就屬於致癌物,會增加白血病的患病風險,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新的地毯或新傢俱中會含有其它有害物質,都有可能增加癌變的可能。

人人都有癌细胞,为什么有人会得癌?3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请远离
癌症高發並不是沒有緣由的,大多是人們忽略了一些事情,或者說有些事情沒有做到位,細節問題沒把控好,就會在悄無聲息下,加大了患癌的風險。家裡面藏有的一些致癌物,你可能沒注意到,請對照自查看看,若有就早處理。

人人都有癌細胞,為什麼有人會得癌?3種做菜習慣或致癌,請遠離”

如何不讓廚房變“癌細胞收容所”?
【1】保證廚房通風良好
廚房通風非常關鍵,做飯時如果有窗戶要打開,保證空氣流通,新鮮的空氣有助於燃氣燃燒,也有助於有毒物質快速排放,保持室內環境的衛生,對於烹飪者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2】油煙機早點開,晚點關
不要為了省電,在廚房有油煙的時候才打開油煙機,開火前油煙機就要先運作起來,因為在燃氣時就已經開始產生廢氣,炒完菜不要著急關掉油煙機,最好多開一會,把炒菜產生的油煙全部排放出去,避免室內油煙過多,發生嗆咳等問題。

【3】炒菜控制好油溫
使用油燒到150℃時,就會產生強烈辛辣味,對呼吸系統造成劇烈刺激,因此油溫一定要控制好,無需冒煙才放入蔥薑,等油入鍋後,蔥姜周圍冒出小泡泡,說明油溫已經夠了,此時放入食材就可以了。

【4】飲食,減少油炸烹飪
油炸等烹飪方式不僅會更容易產生油煙,油煎炸後的食物也會化身“熱量炸彈”,同時,富含澱粉類的食品(麵粉類、薯類食品)等,油炸時可能產生丙烯醯胺等有害成分。儘量保持蒸煮燉的烹飪方法,減少油脂攝入盡,最大可能保留食材原有營養物質,對於降低身體患慢性疾病更有幫助。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老年人要養成哪些好的飲食習慣?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各項機能也隨之下降,味覺功能下降,隨之帶來的是食欲變差,營養攝入不均導致營養失衡從而出現營養不良。

慢性疾病也是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基礎疾病會影響老年人的胃腸功能,加上部分老人存在飲食誤區——“千金難買老來瘦”“吃素長壽”等,多方面導致了老年人營養不良的現狀。

老年人會出現牙齒鬆動、脫落等問題,影響咀嚼功能,進而影響食物攝入,對很多食物難以咀嚼,因此會選擇放棄吃一些食物,最終出現營養不良。

以上原發性營養不良,長期如此,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可造成多種危害,如免疫力下降、提不起精神、體重下降,甚至影響原有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使其病情加重,帶來嚴重後果。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一、人老了,為何各種疾病都找上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容易患病已經成為生活常態,很多老人在晚年都會因疾病而降低生存品質,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歸根到底都和3個原因有關。

從臨床上來說,人老了患病難以避免。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其代謝能力、器官功能、消化功能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並且這種衰老的影響會擴散到全身每一處組織,這就導致身體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和有害物質的影響,甚至是過往積累的潛在病變因數、自身機體產生的器質性病變也容易發生。

其次,人老了之後免疫力也會相應下降,免疫細胞是人體內負責“監管”細胞變異和有害物質入侵,當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突變或異常後,免疫細胞還負責清理它們,但是老年人衰老後,身體全方位衰退,免疫力也下降了,免疫細胞的監管能力不到位,就會使突變細胞和有害物質有機可趁。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此外老年人腸胃功能衰退,消化能力下降,會導致食物營養攝入不到位,身體缺乏營養。而營養不良又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比如:肌少症。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二、老年人增強體質,這6種營養要跟上

老年人也要重視營養補充,想要增強體質不能簡單地增加食物攝入,關鍵還是要看營養物質的攝取是否到位。

1、鐵

美國在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中發現,貧血在男性中發病率11%,女性群體中10.2%。其中缺鐵性貧血占主要因素。而老年人貧血會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紅細胞的生成和壽命減少、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此外還有多種疾病風險和貧血有關,比如:消化不良、情緒影響、心絞痛等等,由此可見,老年人補充足夠的鐵元素極為重要。

2、鈣

醫學調查發現,國內老年群體中骨質疏鬆發生率20%左右,而根源就是老年人的鈣流失比較嚴重。老年人補鈣也必須,可以通過大豆及豆製品、牛奶及乳製品、動物骨頭等來補充鈣,如果已經確診缺鈣,引發了症狀,可以在醫生建議下,服用相關的補劑。

3、蛋白質

老年人的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對蛋白質的利用能力也降低,而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中老年人缺乏蛋白質會加速肌肉組織的衰老退化,也會使酶活性降低,引起貧血,降低免疫力等一系列的後果。

因此中老年人需要補充蛋白質,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是保證營養和能量的根源,老年人補充蛋白質可以通過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

可以在正餐中增加瘦肉比例,牛奶和雞蛋作為加餐,一般每天一個雞蛋,牛奶200-300毫升即可。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4、維生素

維生素雖然不參與人體細胞和能量的補充,但是卻和人體生理功能息息相關,是代謝、發育和生長的必需物質,但是在眾多維生素中,人體能夠自我合成或獲取的維生素種類極少,絕大多數都必須從食物中獲取,也因此維生素缺乏是最為普見現象。

一般來說,只要飲食均衡就可以保證充足的維生素攝入。《中國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餐食材種類最好達到13種,每週達到25種。

5、鋅

鋅是人體內呼吸酶、DNA和RNA聚合酶、乳酸脫氫酶等多種酶的成分,缺鋅就意味著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酸、維生素A等物質的反應過程都將受到影響,甚至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味覺感受形成阻礙,由此引發視力障礙、生長發育疾病、味覺失靈、食欲不振等症狀。

鋅可以通過海鮮補充,一般每週食用兩次即可。世界衛生組織也推薦:用鋅鹽補充鋅元素。

6、歐米伽-3脂肪酸

歐米伽-3脂肪酸是一種活性物質,它可以促進人體內中性、酸性脂肪酸的排出(糞便),還可以參與代謝,對前列腺素類化合物的生成發揮作用。醫學研究證實,歐米伽-3脂肪酸對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抑鬱等疾病有正面影響。

歐米伽-3脂肪酸的補充可以通過鳳尾魚、鮭魚等魚類、植物油中的山茶油、橄欖油、大豆油、野生家禽等,市面上的補劑產品要注意觀察成分,只有同時含有α-亞麻酸、EPA和DHA的產品才能夠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謹防受騙。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三、老年人要養成哪些好的飲食習慣?

1、飲食要適度
本身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的腸胃功能不像年輕時的那樣好,這個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就要注意一個度。面對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千萬不要超標,不要一次性吃太多。暴飲暴食對於老年人的腸胃來說是一種傷害,而且暴飲暴食後,老年人會非常的撐,會出現消化不良問題,會感到很難受。飲食一定要適度,遇見美食不要貪吃。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2、葷素都要吃
有些老年人無肉不歡,有些老年人只吃素。光吃肉不吃素,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不僅容易便秘,還容易出現營養缺失的問題。只吃素也會出現營養缺失的問題,不過可以通過飲食調整來改變。老年人想要讓身體更加健康,就要注意葷素搭配,每餐都要有新鮮的蔬菜,每餐都要有肉類,每餐都要有主食,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充分攝入。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3、養成清淡的口味
上了年紀在口味方面也要做出改變,不能像原先那樣重口味飲食了,要吃得清淡一些,這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一種飲食習慣。如果吃的太過於油膩或者吃的太鹹,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病率上會更高,不想得這些慢性病就要吃得清淡一些,要少鹽、少油、少糖、少放調料。

4、吃飯細嚼慢嚥
不管牙口好不好,都要細嚼慢嚥的吃飯,千萬不要狼吞虎嚥的吃飯,吃飯不要太過於著急,要把吃飯的速度放慢下來。在這件事上要多加注意,如果吃飯吃的比較急,不僅會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還容易給腸胃帶來負擔,時間長了容易得腸胃疾病。吃飯一定要咀嚼的慢一些,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放慢速度,每口飯咀嚼30次就可以了,漸漸的就能養成這種習慣。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5、飯要放溫一些再吃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吃燙食的習慣,而且還勸自己身邊的人趁熱吃,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想要讓自己更加健康更加長壽,就要把飯放溫一些再吃,這是需要養成的好的習慣。如果總是吃燙食就會燙傷食道黏膜,時間久了就會引起病變,甚至會引起癌變,食道癌這種癌症和這種不良飲食習慣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老年人爱生病?或许是缺乏这6种物质,5个饮食习惯养出好肠胃

飲食這件事非常的重,要想要讓身體更加健康,就要重視起飲食健康,這回事。本身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就不像原先那樣強健,如果再在飲食上不注意,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不管是老年人自身還是老年人的子女,都要注重飲食方面的調理,這樣才能老人更加長壽。

老年癡呆的“禍根”被揪出,不想得癡呆,2個飲食習慣要避免.

老年癡呆逐漸表現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特別健忘,丟三落四,有時候在和人說話的時候,剛說完就忘了,一句話反反復複地說。
老年癡呆不僅僅是記性差,往往給老人及其家庭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不僅生活品質下降,還嚴重危害到患者健康。
研究發現,均衡適量的營養攝入能夠預防認知功能衰退,而過度營養或營養不足則可能引起認知功能的衰退。那麼,老年癡呆是吃出來的嗎?

老年痴呆是吃出来的?提醒:老人有这种饮食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一、老年癡呆的“禍根”被揪出

阿爾茨海默病是很常見的一種老年癡呆症,據統計全世界現在有將近3500萬左右的老年癡呆患者,其中有25%就在中國,而且有研究預計在未來的2050年,我國的老年癡呆患者將超過四千萬

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大腦會出現澱粉樣蛋白斑塊沉積,或者神經原纖維纏結,而這兩種現象與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有關。

β-澱粉樣蛋白積累過多,會產生澱粉樣蛋白斑塊沉積,影響到神經傳遞,誘發老年癡呆症。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會產生神經原纖維纏結,影響到患者的記憶力等等。

年齡的增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大腦退化、心腦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會誘發老年癡呆症。

老年痴呆是吃出来的?提醒:老人有这种饮食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二、3種老年癡呆或可治癒!

很多人以為老年癡呆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甚至認為老年癡呆治不好,其實並不是,老年癡呆還有很多其他的分類,下面這三種老年癡呆或許就可以治癒。

1.正常顱壓腦積水

記憶力出現障礙、尿失禁、步態不穩等都是正常顱壓腦積水的症狀,一般可以通過腦部CT、核磁共振等來檢查出來,一旦確診就要儘快治療。

2.老年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患者會出現頭暈、焦躁、失眠、情緒低等的一些症狀,甚至還可能有被害妄想,這種症狀一定要儘快到精神科就診,另外家人也要積極的照料、關愛。

3.老年甲狀腺功能減退

老年人患上甲減之後,會出現抑鬱、反應遲緩、記憶力減退等的一些症狀,相對來說和阿爾茨海默病不好區分,因此建議檢查甲狀腺功能來進行排查。

老年痴呆是吃出来的?提醒:老人有这种饮食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不想得癡呆,2個飲食習慣要避免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指出,我國現存癡呆患者超過1300萬,發病率、死亡率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隨著老齡化加劇,癡呆患者將越來越多。
俗話說,“病從口入”,不良飲食是老年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以下兩個不良飲食習慣,應注意避免。

1、吃得太鹹
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表明,吃太鹹會損傷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攝入過多食鹽,大腦的關鍵蛋白tau會出現異常,而tau蛋白與阿茨海默症等失智症有關。當tau蛋白過度磷酸化修飾,就會形成蛋白纏結,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大腦萎縮和記憶丟失。此外,高鹽飲食還會增加高血壓、骨質疏鬆、腎臟疾病的發生風險。

2、愛吃加工肉
愛吃加工肉的人,很可能被老年癡呆症“盯上”。裡茲大學的研究稱,每天攝入25g加工肉,會增加44%癡呆症的風險。
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喜歡吃加工肉的人以男性居多,具有吸煙、肥胖、文化水準較低、蔬果攝入不足以及熱量、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等特徵。在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作用下,發生癡呆症的風險會大大提升。

目前,加工肉類已被世衛組織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是指通過醃制、薰制、發酵等方法製作的肉類,比如火腿、培根、香腸、熏肉等。

老年痴呆是吃出来的?提醒:老人有这种饮食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1、可以多吃的食物
.豆類,每週至少食用4次豆類;
•魚類,每週至少食用1次魚類,優先選擇三文魚、金槍魚等富含脂肪酸的魚類;
•堅果,每天食用10g(去殼後的重量);
•用橄欖油或山茶籽油等代替花生油、豬油;
•全穀物,少吃精米白麵,主食中全穀物應占至少1/3;
•家禽肉,每週至少食用2次,但要避免煎炸的烹飪方式;
•綠葉蔬菜,每天都要吃綠葉蔬菜,此外每天還要增加番茄、茄子等非綠葉蔬菜的攝入;
•水果,優先選擇草莓、藍莓等漿果類水果,每週至少食用2次。

2、要少吃的食物
•薯條、炸雞等油炸食品,每週不超過1次或不吃;
•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每週食用量應不超過4個手掌大小;
•甜點、黃油和加工零食;
•乳酪類食物,每週不超過1次。

如今,老年癡呆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健康負擔。家庭中出現一名老年癡呆患者,就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家人身心俱疲。
因此,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積極預防老年癡呆。家中有老年人的,要多關心他們的身體,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發展越來越嚴重。對於已經患上老年癡呆的老年人,則要多點耐心和愛心,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質。

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什麼人群要少喝豆漿?

豆漿是很多人喜歡的一種飲品。然而,“女性長期喝豆漿易患乳腺癌”的說法在網路上流傳,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其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網帖稱,豆製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以大豆異黃酮為主),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會在人體內積聚,造成人體內雌激素偏高,提高乳腺癌患病的概率。

據瞭解,植物雌激素是一類具有弱雌性激素、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因生物活性類似於雌激素而得名,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就屬於其中之一。植物雌激素在食物中的分佈還是比較廣泛的,像扁豆和穀物中的木酚素、黃豆芽中的香豆素,都是植物雌激素。

豆漿中含有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但豆漿中的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根本不是一回事。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植物雌激素與乳腺癌之間更沒有直接關係。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最少喝

一、豆漿會導致孩子性早熟?

在生活中關於豆漿會導致性早熟的傳言比比皆是,並且一個個都傳得有鼻子有眼“豆漿內雌激素含量高,小女孩喝了會提前發育”“還在給你的小孩喝豆漿嗎?雌激素會毀了她!”

事實上,豆漿內含有的雌激素和人體雌激素並不相同,豆漿內含有的大豆異黃酮活性很弱,是人體、醫用雌激素的1/10000甚至是更低。

特別是豆子製成豆漿後,其內裡含有的大豆異黃酮活性也會降低,進入體內後很難發揮功效,更別提會誘發兒童性早熟了。再加上我們的身體對於雌激素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在體內雌激素降低時,會發揮雌激素活性。反之,雌激素水準升高時則會抑制雌激素活性,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不會引起兒童性早熟。

為了證明豆漿和兒童性早熟之間的關係,義大利的學者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選取了27名男和21名女童作為研究物件,讓其中30名兒童連續6個月飲用豆制飲品,另外18名兒童則不飲用。在6個月後,對兒童的發育情況和體內雌激素水準進行檢測,發現兩組兒童體內沒有性早熟徵兆,雌激素水準也沒有區別。也就是說,豆漿和兒童性早熟之間並沒有關係。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谷傳玲提醒,雖說豆漿不會誘發兒童性早熟,但是也不建議1歲以下的兒童飲用。因為喝豆漿會減少他們的喝奶量,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發育。

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最少喝
二、豆漿是乳腺癌“幫兇”?含高雌激素還致癌?

關於豆漿和乳腺癌的傳言,也有不少。甚至臨床上很多確診乳腺癌的患者,聲稱自己之所以患病是因為豆漿喝多了,然而這個說法真的可信嗎?

對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邵彬進行了闢謠,就目前來看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明乳腺癌的發生和飲用豆漿之間存在相關性。

豆漿內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和可能導致乳腺癌發生的雌激素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植物性雌激素在進入體內後可進一步拮抗我們體內動物性雌激素和內源性雌激素,反而可對身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甚至可以說喝豆漿和乳腺癌之間的關係是負相關的,飲用豆漿可一定程度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風險。

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最少喝
三、經常喝豆漿,這些好處看得見

關於豆漿身上常見的“黑鍋”小妙都給大家解釋了,接下來再來一起瞭解下,喝豆漿可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呢?

1.有利於保護皮膚

豆漿內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在體內進行轉換後可變成對身體有益的雌激素。可對皮膚狀態起到一定好的作用,經常喝豆漿的人,會發現自己的皮膚變得更加有彈性。另外,豆漿還可以幫助抗衰老。

2.減少血管內壁垃圾

豆漿內含有一定量的磷脂酸、亞油酸,這些物質在進入體內後可起到一定潤滑作用。對於血管壁內的垃圾,可以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特別是一些體內膽固醇含量偏高的人群,建議日常可適當的喝一些豆漿,對於健康有很大好處。

3.補充優質蛋白質

豆漿內含有很多優質蛋白,進入體內後可快速被身體所吸收利用,堅持喝豆漿可以讓人體補充蛋白質,還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人體抵抗力。

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最少喝
四、豆漿雖然好,但這些人最好少喝!

01腸胃不好的人
豆漿性質偏寒,消化不良、嗝氣的人應儘量少喝豆漿;豆漿在酶的作用下能產生氣,所以腹脹、腹瀉的人儘量不要喝豆漿。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

02有痛風症狀的人
痛風大多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而大豆富含嘌呤,豆漿是由大豆磨成漿的飲品,所以痛風病人要少喝豆漿。

長期喝豆漿到底會不會導致女性得乳腺癌呢?最少喝

03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
豆漿不能與紅黴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為二者會發生化學反應。喝豆漿與服用抗生素的間隔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以上。

04手術後或正處於恢復期的人
手術或生病後的人群身體抵抗力普遍較弱,而豆漿屬寒性,在體弱情況下飲用容易產生噁心,腹瀉等症狀。因此,在術後或恢復期間的人最好不要飲用豆漿。

喝豆漿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01忌放紅糖
喝豆漿時忌放紅糖,紅糖含有多種有機酸,與豆漿裡的蛋白酶結合後不容易被人體吸收。

02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豆漿需要煮熟了再喝,煮豆漿時還要注意敞開鍋蓋,這樣才能讓豆漿裡的有害物質隨著水蒸氣揮發掉。

03忌用保溫瓶儲存豆漿
把豆漿裝在保溫瓶內,會使瓶內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繁殖,3至4小時後,就會變質。另外,豆漿裡的皂毒素還能夠溶解暖瓶裡的水垢,喝後會危害人體健康。

04忌與雞蛋同食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也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強的滋補作用。但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05忌空腹喝豆漿
空腹喝豆漿時,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體內轉化為熱量而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補益作用。喝豆漿的同時吃些饅頭、麵包等澱粉類食品能夠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利用起來。

最後,一些因為缺鋅而出現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差的人群,也建議少喝豆漿。因為豆子內含有抑制劑、皂角素以及外源凝集素等物質,容易加重患者的不適症狀。

中年人是疾病好發期,明明體檢預防,為什麼還是在中年得了癌症?

它們非常精明,不像病毒、病菌那麼明目張膽,而是喬裝打扮,混跡在好細胞中。它們表明看著和正常細胞一樣安靜老實,但是私底下卻不動聲色地生根發芽,小心翼翼地長大。它們有著更巧妙的戰術,先是滲透到“群眾中”,通過不斷拉攏腐蝕四周的好細胞,逼迫它們變質,從而發展自己的勢力,壯大自己的隊伍……以上這段文字描述的主角,就是「癌細胞」。
聽說,人活著就一定會得癌?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只要人活著,體內的細胞就會不停分裂,1分2,2分4,4分8……而細胞又是有壽命的,新的細胞誕生,老的細胞死去,這樣維持一個迴圈。但是注意,這些細胞又可以分為正反兩派,細胞每分裂一次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誕生一個“反派壞人”,說只要人活著,就有可能中招。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一、中年人是疾病好發期

俗話說,40歲前人找病,40歲後病找人。人到中年,正在為家庭和事業奔波,身體很容易吃不消。稍不注意,疾病就會找上門來。因此,對於中年人來說,尤其要注意做好健康管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35歲以後,身體的各項機能就開始不斷下降,開始走下坡路。這一時期疾病雖然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已經逐漸在體內醞釀。

40歲以後,有很多人不是感覺腰酸背痛,就是渾身沒勁,聽力下降,反應遲鈍,容易發胖,都是人體器官開始衰老的表現。

同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和癌症等疾病的發生風險也在40歲不斷提高,美國心臟病協會的研究曾發現,男性在45-64歲之間,更容易患腦卒中。

這一階段的人們,其實都有了一定的成就,成家立業,家庭和睦。因此,更應該對身體健康格外關注,與其70歲被動養老,不如40歲開始主動規劃,預防疾病。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二、為什麼明明體檢預防,還是在中年得了癌症?

很多人每年都堅持體檢,每次都安然無事,卻在中年查出癌症,甚至癌症晚期,為什麼?大多數疾病來得讓人猝不及防,但其實都是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爆發的。癌細胞很狡猾,在體內悄悄潛伏,普通的體檢確實很難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在癌症早期,基本不會影響常規體檢的生理指標,再加上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很難發現。

那麼還有體檢的必要嗎?當然有!體檢的意義,在於衡量個人的整體健康水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有基本的掌握,以及及時發現一些常見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至於癌症,則要通過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才能發現。目前只有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篩查屬於全世界公認的癌症篩查項目。對於符合篩查標準的健康人群來說,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進行防癌體檢,防患於未然。

常規的體檢雖然無法篩查癌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癌症發生風險,發現慢性疾病,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依然不能忽視。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三、若中年人出現4大症狀,可能患癌了

不過,癌症早期的症狀雖然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但也不是無跡可尋。當身體出現以下4大症狀的時候,可能已經被癌症盯上了,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檢查。

1. 盜汗合併體重減輕

長期盜汗,同時伴隨著體重在短期內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半年內體重下降5%以上,很有可能與癌症有關。

2. 大便習慣改變

具體表現為長期便秘、腹瀉,腹瀉和便秘交替,腹脹、腹痛等,需要警惕胃腸道腫瘤的發生。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胃腸鏡、腫瘤標誌物、影像學檢查等。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3. 持續疼痛

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而且疼痛呈持續性加重,不要強忍著,要積極找到疼痛的原因,以防是癌症引起。

4. 乏力疲勞

全身乏力,總是感覺疲勞,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這種症狀與一般的乏力疲勞不同,經過適當的休息後也無法緩解,而且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三、預防癌症,牢記這4個不
癌症越來越多,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牢記這4個不,或許能讓癌症遠離你。
1.不要吸煙、喝酒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煙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煙草中含有超7000種化合物,大部分對人體有害,吸煙過程中可產生40多種致癌物質。吸煙不僅傷肺,它對人體的傷害幾乎是“全方位”的,包括呼吸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只要有煙草的“侵入”,就存在損傷的可能。酒精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的I類致癌物質。酒精經過代謝會成為乙醛,而乙醛可以引起的DNA損傷和突變,引發惡性腫瘤。因此,拒絕煙酒,可以大大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2.不要讓自己變太胖
眾所周知,肥胖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多問題,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資料顯示:7.8%的癌症發病和6.5%的癌症死亡都與超重有關!所以,肥胖者要,健康飲食、合理運動,積極減肥;正常體重的人群,也要積極鍛煉,控制體重,以減少癌症的發病幾率。

3.不要常喝含糖飲料
現實中,很多人感覺口渴時,會選擇喝飲料或奶茶補充水分。殊不知,含糖飲料也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與食物不同,攝入含糖飲料,並不會出現明顯的飽腹感。因此,很容易導致糖分攝入過多而不自知。這些糖分能量沉積在體內就會導致超重和肥胖。除癌症之外,長期大量飲用含糖飲料,可能還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或其他口腔問題的風險。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是喝水。儘量減少飲用奶茶、汽水、飲料等含糖量高的飲品,也是預防癌症的方法之一。

4.不要食用過多紅肉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烹調紅肉大多會採用煎、烤等方式,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中的血紅素鐵,可能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注意,這裡並不是說紅肉不能吃。紅肉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等,是補充營養的好食物。但是,紅肉的攝入需要控制量,每週推薦的攝入量為350-500克熟肉。

中老年人易被疾病“缠上”,劝告:若有4种表现,可能是体内有癌
一人患癌,全家痛苦。癌症無情地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使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預防癌症並不難,人人都可以做到,重要的是行動起來!“管住嘴,邁開腿”,預防癌症,你我同行。

 

多吃骨湯和蝦皮能補鈣嗎?食物怎樣吃才最補鈣?

家長為了讓孩子長高,總是會拼命地給孩子補鈣。對於成長發育的孩子來說,父母都十分重視身高問題,如果家裡的孩子個子高,家長也會認為自己養得好、有面子。但是說到補鈣,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之前聽老人說,孩子要想補鈣,需要多吃骨湯和蝦皮。但這種科譜是真是假?平時需要多吃蝦皮。真的能看起來更高更牢固嗎?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王女士今年63歲了,最近晚上睡覺的時候腿會一抽一抽,有時候還會很痛。王女士想應該是缺鈣導致的腿抽筋,於是在網上尋找補鈣的方法,她看到很多人說補鈣要多吃骨頭湯和蝦皮,於是每天都變著法子做這些食物。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偶爾還是抽筋,王女士感到很鬱悶,為什麼喝了那麼多骨頭湯,幾乎每天都吃蝦皮,怎麼還是缺鈣呢?究竟怎樣才能補鈣呢?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一、為何年齡越大,越容易缺鈣?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體內各臟器功能會逐漸走下坡路,再加上戶外活動減少,導致老年人體內的鈣質流失加快。由於胃腸道功能下降,導致老年人消化食物內鈣質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在流失量增加的情況下,又無法補充到足夠的鈣質,體內自然會出現鈣質缺乏的情況。

再加上,老年人年齡增加後,體內新陳代謝速度會變慢,即便是補充鈣質後,也很難被身體吸收保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老年人極易出現鈣質缺乏的情況。

當老年人體內缺鈣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表現,包括有倦怠、乏力、腰酸背痛;牙齒鬆動、抵抗力下降;關節疼痛、腳後跟疼;明顯駝背、身高降低;食欲減退、便秘等。

值得提醒的是,這些症狀更多是起到參考作用,想要明確體內是否缺鈣,還是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不能盲目依靠症狀自測。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二、常做4件事,身體的鈣可能會被悄悄“偷走”

體內缺鈣除了和年齡因素相關外,長期保持不良習慣也可能會引起缺鈣,這些習慣你身上是否存在?

抽菸、喝酒:抽菸會導致體內骨量流失增加,且會讓腸道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而喝酒也同樣會讓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過量攝入酒精還會直接導致成骨細胞功能受到抑制,導致骨骼生長受影響。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吃得鹹:大量攝入鹽分會導致尿鈣的排出量增加,繼而引起骨質疏鬆的發病風險增加。

躲太陽: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代人不少都長期不曬太陽,這樣一來會導致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影響鈣質的合成。

懶得動:運動對於骨骼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長期不進行運動,會讓我們的骨質對鈣的需求和利用率下降,會導致骨質異常流失,易導致身體缺鈣。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三、這2種補鈣方法用處不大,別再信了

缺鈣是不少人身上存在的情況,對於這些人而言,日常補鈣一定要避開誤區,這兩個方式補鈣的作用非常有限。

1.骨頭湯補鈣

洛陽正骨醫院骨質疏鬆診療中心孔西建介紹說,曾經有醫生為了驗證骨頭湯內的鈣含量進行過一項實驗,用5kg的豬骨頭加上5kg水在高壓鍋內燉煮10小時,而後檢測骨頭湯內的鈣含量。結果發現,一碗骨頭湯內的鈣含量不到10mg,同等重量的牛奶內鈣含量達到了200mg,哪個食物的含鈣量更高一目了然。

而且,骨頭湯裡大部分的是鈣鹽,並不是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鈣離子。大量骨內的脂肪溶解在湯裡,長期喝骨頭湯,反而容易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孔西建醫生表示,老年人應該少喝骨頭湯。

2.蝦皮補鈣

蝦皮內的確含有很高的鈣質,但是我們能食用的量非常少,每次食用的量最多10g,再加上蝦皮基本無法徹底嚼碎,每次食用蝦皮後,其內裡含有的鈣質只有少部分能被溶解,讓身體吸收利用。大部分的鈣質會隨著食物殘渣排出體外,想要依靠吃蝦皮補鈣,效果不會太理想。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四、補鈣要趁早,多吃4類食物有好處

在生活中,真正能補鈣的食物其實是這四類,一起往下看。

首先是牛奶。牛奶內含有豐富的鈣質,250ml內約含有250mg,並且牛奶內的鈣質和人體所需的成分非常接近,喝牛奶攝入的鈣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成年人每日攝入300ml牛奶,即可獲得很好的補鈣效果。

其次是,綠葉蔬菜。不少綠葉蔬菜內也含有豐富的鈣元素,如100g油菜內約含有108mg鈣質、100g綠莧菜約含有187mg鈣。除了鈣質以外,蔬菜內含有其他多種營養元素,對於健康非常有益。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再者是堅果。各類炒熟的堅果內,含鈣量可達到100~200mg/100g,每天堅持吃一小把堅果,可起到不錯的補鈣效果。注意不要多吃哦,堅果內的油脂含量相對較高。

最後,還可以多吃魚蝦貝類。海產品內含有的鈣含量也非常豐富,對於一些沒有海鮮過敏的人群而言,日常可適當的多吃海鮮。

骨头汤、虾皮并不补钙?提醒:真正补钙的4种食物,你可能不爱吃

身體每天需要的鈣量取決於年齡和生理狀態的不同,正常兒童的鈣是正平衡,每天需要量240-900毫克,每天尿鈣排出約為100毫克,成人以後每天鈣需要量約為360毫克,要維持鈣的平衡,每日鈣攝入量應該在500毫克以上。妊娠以及哺乳期的婦女要多補充鈣,以維持母嬰對鈣的需要量,每日攝入量應該在1000毫克左右。
促進鈣吸收的方式
1、曬太陽。
經常曬太陽可以使皮膚生成維生素d。促進腸胃對鈣的吸收。

2、米醋。
在烹飪過程中加入適當的米醋,米醋可以與鈣發生反應,生成醋酸鈣。

3、運動。
經常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腸胃的吸收,可以加速代謝,對鈣的吸收更好。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食物含有鈣物質,建議大家合理均衡地攝入。如果還出現缺鈣的情況,也可以適當服用一些鈣的補充劑,使機體健康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