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肥胖嗎,中老年人體重維持在多少更健康長壽?

體重,關乎著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和健康程度。過於肥胖自然不利於健康,過於瘦弱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如今,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並且呈爆炸式增長。肥胖已成為全世界的一大難題,那肥胖的標準是什麼?您離肥胖還有多遠?在臨床上,診斷肥胖以體重指數(BMI)為標準。指體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數位,用以評估一個人的胖瘦程度.成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近日,發表在《BMC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論文,在十年間分析了365萬餘名無癌症成年人的數據,對這些參與者進行26種不同癌症的分析篩查。在長達8年的隨訪中,其中的20萬名參與者被確診為癌症。

通過兩項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較高的體重指數(BMI)與26種癌症的發生相關,包括常見的宮頸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等。[1]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體重指數(BMI)和腰圍2個指標,在評估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中是高度重合的。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肥胖不僅影響你的顏值,更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肥胖到底有「幾宗罪」?

毋庸置疑,肥胖是不健康的,除了造成外貌焦慮以外,還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隱患。

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40歲以後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平常人的50%,而高血壓會導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此外,肥胖導致脂肪附著在心肌,影響心肌功能,也會直接引發心衰、心律不齊等疾病。肥胖還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影響大腦健康。

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數倍,糖尿病的新發病例大部分都是肥胖及超重人群。[2]這是因為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肥胖人群等於擁有了胰島素「抗體」。胰島素是人體的降血糖激素,當胰島素不足時,通過食物攝入的大量糖分將進入血液循環,造成高血糖與糖尿病。

關節炎。超重會導致膝關節炎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原因是體重增加之後,關節需要負擔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加,長此以往造成磨損,再加上體內糖和嘌呤的代謝障礙,很容易誘發關節炎。

腫瘤。肥胖與一部分的腫瘤發病也密切相關,例如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卵巢癌等等。這是因為肥胖會影響體內雌激素的分泌,激素和代謝紊亂就容易誘發癌症。

二.怎麼知道是否肥胖?2個指標幫你

根據以下兩個方面,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1)BMI指數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衡量人是否肥胖的指數。具體計算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正常體重的BMI範圍是18.5~25,小於18.5為過輕,大於25小於30則是超重,30以上可判斷為肥胖。

按照這個標準,身高170cm的人,體重超過72公斤就是超重,超過86公斤就是肥胖。

(2)腰圍

要時刻記住BMI的公式可能有些困難,還可以通過腰圍來判斷肥胖。腰圍的測量方式是在距離肚臍上方三個手指的位置用軟尺繞一圈測量。

若女性腰圍在85厘米以上,男性腰圍在90厘米以上則可以判斷為肥胖。

二.怎麼減肥?營養專家來支招

減肥是最近熱度不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到底怎麼做才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營養減重門診主任醫師陳偉,針對減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貫徹降鹽、降糖、降油飲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而且會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導致高血壓。少吃高糖食品,否則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盡量避免吃餅乾、澱粉類食品。建議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如蒸、白灼等,避免煎炸、燒烤食物。

邁開腿。鍛煉也是減肥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保持日常鍛煉不僅能夠燃燒身體熱量和脂肪,還能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注意減肥鍛煉要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運動后要注意拉伸和放鬆肌肉。

三.老年人不可盲目減重

年輕人為了健康控制自己的體重,但老來“過瘦”亦會導致體質變弱而影響健康。因此提醒老年朋友對胖與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老年人的健康體重需採用體質指數衡量,其計算公式是: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老人的體質指數最好保持在 20~26.9

如果老人的體質指數小於20,說明體重偏低,易出現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跌倒等風險;如果體質指數大於26.9,說明超重或肥胖,存在“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

對於肥胖的老年人,體重管理應講究循序漸進,不宜速度過快,最合理的第一步就是先保證不再發胖,其次是半年內體重要減輕5%-10%

 

 

喝湯其實不養生,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阿姨近幾年來很是熱衷於煲湯,經常會買一些煲湯大全,天天給全家人都煲上湯,甚至最過分的時候,阿姨家一周都在喝湯,而且只喝湯不吃肉。

前段時間阿姨去體檢,查出了高血壓和高血脂,還伴隨著輕微的營養不良,阿姨自認為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這樣被打破了,自己也很奇怪,自己幾乎是社區裡的“養生達人”、“營養大嬸”了,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還能歸因於自己年紀大了,可是營養不良這個病,阿姨認為醫生查錯了。

直到阿姨的老伴前段時間因為下樓梯摔了一跤進了醫院,在住院時進行檢查,卻查出了骨質疏鬆。

這件事讓阿姨很是疑惑,自己和老伴經常煲湯喝,骨頭湯不是最補鈣的嗎?老伴也沒少喝啊,怎麼還能補出個營養不良和骨質疏鬆呢?

一、長期喝湯不是養生的首選

無論是煲湯還是燉湯,裡面的嘌呤含量都非常高,而長期嘌呤攝入過高會導致高尿酸,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

研究表明,湯中的營養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多。以雞湯和骨頭湯為例,人通過進食從雞肉中獲取的營養成分包括優質蛋白、脂肪、鈣質和維生素等,人們認為老火湯中的雞肉營養全都進入了湯中。但是在燉雞湯的過程中,只有部分雞肉中的脂肪和礦物質會溶於水中,其餘的營養物質還留在肉里,因此只喝湯不吃肉的吃法,並沒有直接吃雞肉有營養。

至於骨頭湯,研究發現無論骨頭經過多長時間的燉煮,其中的鈣質都很難溶進湯里,因此靠喝骨頭湯達到補鈣的目的是不實際的除此之外,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喝多了還會增加痛風等風險。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問了,喝湯竟然不是養生的首選,為什麼你之前的文章還建議我們喝湯補腎?

這里給大家解釋一下,在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適當的可以喝湯,但不建議長期喝湯。除此之外,食療補身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湯,而是裡面的中藥。其次,患有腎病、痛風、高尿酸的病人不建議長期喝湯。

二、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2020年,發表在Science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能使肝臟產生抗衰老的蛋白質。研究人員以鼠類為研究對象,發現經常鍛煉的老鼠的血液能夠使久坐不動的老鼠的大腦變得活躍,這是因為血液中的一種特殊肝蛋白的作用[2]。這一發現證明,常鍛煉能夠增加血液中這一蛋白質,預防老年痴獃的發生。對此,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醫學系Priya Pstrong>,人到中年時,每周進行一定的中高強度鍛煉對保持大腦結構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運動還能調節體內的代謝功能,使肌肉纖維體現出較強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耐力訓練的小鼠血液中產生了更多有利的細胞因子,能抗過敏和寄生蟲感染。另外,這些適應性變化能夠強化人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肌和各處肌肉的氧化代謝能力,從而改善全身的葡萄糖穩態。

三、一周運動幾次好?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各項技能已經退化,其實並不建議長期運動或者劇烈運動,另外有些人忙於工作,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運動,那麼成年人一周運動幾次好呢?

世衛組織表示,成年人每周應適度進行普通強度的鍛煉150分鐘以上,或劇烈運動不少於75分鐘。而有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運動量並不能很好達到保持健康的標準。

根據人體運動能力的積累和疲勞消除的規律,一般一周運動兩到三次,每次間隔兩天較為合適。運動的種類可以選擇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再結合一些較劇烈的無氧運動,能夠非常好地鍛煉心腦血管健康,預防心臟病等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而對於老年人而言,每周運動的頻率可以稍微減少,可以自身的疲勞感作為判斷標準。

運動是最為划算的養生方式,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毅力去進行堅持的,一次兩次運動並沒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運動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運動養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在於一天做到腰酸背疼,而在於十年如一日的運動到底。

長期抽菸的人突然戒菸對身體好還是不好

現代人們對於身體健康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打算戒菸的人也逐漸增多。但是有很多人發現,突然性的戒菸會出現很大程度上的身體不適,那麼突然戒菸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戒菸是為了身體健康,如果戒菸的效果反而還會造成身體損傷,那又有什麼意義呢?下面就和大家詳細說說。

戒菸到底能不能為吸菸者的身體帶來好處?很難從個體上來說明,要看群體的數據。

調查數據顯示,吸菸會給人帶來一系列的疾病:即使每天只抽1支菸,也會使男性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菸者患中風的概率是非吸菸者的1.5倍,吸菸儼然成為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而戒菸后,雖然心血管不會立刻回到吸菸前的水平,但有研究顯示,戒菸者5年後心臟病風險降低了38%。[1]

盲目戒菸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吸菸會對肺部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一天只抽少量的幾支,長期吸菸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因此不是戒菸會帶來疾病,導致疾病發生的是吸菸本身。

肺部疾病

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吸菸對肺部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香菸在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有害化學成分,這些成分會使支氣管或者肺泡、氣管發生慢性病變,導致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甚至是肺癌的發生。

心臟疾病

香菸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導致心肌缺氧。香菸中的尼古丁還會刺激神經中樞,能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長期如此,心肌缺氧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梗塞、心臟局部缺血,從而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多種心臟疾病。

口腔疾病

長期吸菸容易導致唾液腺發炎,味蕾受損,因此吸菸者的味覺和嗅覺能力通常比較弱。菸草經燃燒釋放的有害物質還易侵蝕牙齦和牙周組織,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齒鬆動、脫落等。長期吸菸人群患口腔癌和咽喉癌的風險也要高於普通人群。

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儘早戒菸最好。但是對於常年吸菸已經成習慣的老菸民而言,戛然而止地戒菸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不適,這些不適是由戒斷反應導致的。

香菸是具有成癮性的,突然戒菸會出現戒斷反應。出現包括焦躁、失眠、乏力、流鼻涕等一系列癥狀。中日醫院菸草病學及戒菸中心肖丹教授表示:

這些在戒菸早期出現的不適癥狀屬於戒菸的正常反應,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2]但是對於一些身體比較虛弱,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來說,可能難以負擔戒斷反應,這時候就不適合突然戒菸。

戒菸要講究方法,謹記2點

導致菸民戒菸成功率低的很大原因,是對於香菸的心理依賴。身體上的戒斷反應,在停止吸菸后的幾天就會消失,但是心理上對吸菸的渴望,卻可能伴隨吸菸者一生。

或許有很多人想問,多長時間不吸菸算戒菸成功?專家表示,每個人吸菸的情況各異,戒菸成功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或天數來判定,但可以將戒菸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個月、三個月和一年。

如果成功度過了第三個階段沒有復吸,也沒有強烈的吸菸慾望的話,那麼可以看作是戒菸成功了。

關於戒菸的注意事項,建議分依賴程度選擇戒菸的方式。對香菸依賴程度低的,可採取直接戒菸,即通過自身意志力抑制想吸菸的慾望,或採用一些口香糖進行替代。

對於頑固、戒菸難的菸民,若無法自己戒除香菸,可以通過到戒菸中心、諮詢專業醫生來尋求幫助解決。

戒菸不止要靠戒菸者本身的意志力和堅定的信念,周圍的環境和家人的幫助在其中也能起到微妙的影響作用。戒菸勢在必行,相信只要從心理上真正戒斷,就能戒菸成功。

久坐傷身易致病,健康體魄站起來

很多現代人的工作大多數是在辦公室坐著完成的,每天站起來運動的時間很少。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久坐已經成了危害健康的一個全球性問題。

近期,《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顯示,每日只需要30-4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MVPA),就能有效降低與日常久坐有關的死亡風險。[1]

4.4萬名參與者佩戴了運動感測器,提供每日的久坐和運動時長數據,並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發現,每天久坐8.5小時的人,只需進行11分鐘左右的中高強度運動,就能夠抵消風險。如果久坐10小時以上,中高強度運動不足3分鐘的,死亡風險會翻倍

一、久坐,大概是離死亡最近的動作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2016年,久坐行為導致全球近7萬人喪生,因為久坐習慣與這五種特定的健康狀況相關: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腸癌、子宮內膜癌和肺癌。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發布的研究顯示,久坐對健康的損害相當於抽菸與肥胖,成人坐著看電視1小時,將減少壽命近22分鐘。[2]研究人員對8800名25歲及以上成年人進行了6年半的跟蹤調查,最終得出這個結論。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科主任劉豐表示,該項研究的結論可能有失偏頗,因為久坐折壽無法用準確的數字來量化。但不可否認的是,久坐對心腦血管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影響血液流動,容易誘發心肌梗死、腦血栓等疾病。

此外,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久坐與老年痴獃(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也有關。該研究調查了45~75歲人群久坐的時間,並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掃描,結果發現,每天久坐15小時的人,大腦中有關記憶的顳葉部位有萎縮現象。同時,大腦的區域也會變薄,這些都會大大增加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

雖然久坐不動對身體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上班族和學生黨都不得不每天久坐。所以,在無法避免久坐的情況下,保持正確的坐姿顯得尤為重要。

何為正確的坐姿?對照著下圖,我們簡單講解一下。

首先,頭部和頸部都要放鬆,雙眼保持目視前方,視線與電腦頂端處保持平行。在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手掌、手腕和前臂處於同一水平線,肘部自然彎曲。

其次,背部要挺直,不要駝背和含胸,可以在腰部放個靠枕,減輕腰部負擔。

另外,坐著不要翹二郎腿,雙腳盡量平放在地面上。蹺二郎腿對身體骨骼,尤其是盆骨和脊柱有很大的傷害。

為了避免久坐傷害應盡可能多地給自己創造站起來活動一下的機會。只要養成經常站立的習慣,每天站夠2~3小時,就能為我們的健康加分。“站”出健康要把握好下麵三個原則:

1.能站著就不坐。很多細節的改變,可以幫我們養成站立的習慣。比如,儘量少開車,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坐地鐵或公交別“搶座”,儘量多站一會兒;站起來接電話,如果是行動電話還可以到走廊裡邊走邊接;用小容量的杯子喝水,增加站起來去接水的次數;下午如果感到困倦,可以用站立、走動代替咖啡;晚飯最好吃完立刻刷碗,以免窩在沙發裡長出小肚腩;晚飯後站著看電視,或給花澆澆水,給魚喂個食,做做家務,開窗眺望一會,都能讓你遠離沙發。

2.把握好午餐時間。午餐是上班族站起來活動的最佳機會,一定要把握好。最好拒絕外賣,能出去吃就儘量出去吃,否則一整天都在辦公桌前度過了。如果條件允許,儘量能飯後散散步,既可以緩解困倦感,又能增加運動量,為下午的工作帶來活力。老年人午餐後也不要馬上午休,最好在屋裡溜達10分鐘,或站一會兒再休息。

3.想方設法走“遠一點”。下班回家不妨提前一站下車走回家,既鍛煉身體,又能看看沿路景色,緩解整日的疲勞;開車外出辦事,可以把車稍微停遠一些,增加走路的機會;能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

每天堅持走路不止能減肥,還能長壽你知道嗎?

美國心臟協會的專家表示,走路是一種更容易堅持的運動,不管是老年人,還是超重的人,都比較適合。加利福尼亞的瑜伽老師德西·巴特利特表示,走路是實現減肥的簡單方式。很多人剛開始想通過跑步實現減肥,但由於跑步對膝蓋、臀部和下背的衝擊力較大,更多的人是轉向了走路。巴特利特認為,走路時快慢交替進行比較好

日本醫生川村昌寫了一本名為《走路縮肚法》的書,書中也提到,只要採用正確的走路方式就可以輕鬆瘦身。在走路時,保持縮肚、挺肚,並且搭配一吸一吐的呼吸節奏即可。

圖源網路

對於此減肥方法,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科學系教授李靖稱:「這樣走路,首先有一個好處就是能促進腸胃蠕動,消化吸收速度會通過這個方式而加快,對便秘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從中醫角度來說,特別適合一些脾胃虛弱的人群。

並且,在走路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呼氣、吸氣,可讓人的意志力集中在呼吸上。從中醫角度將,可以有效提昇陽氣、健脾強腎,對於健康是好處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說這麼走路可以減肥其實不嚴謹,日本醫生並沒有在文中提到他的運動強度。每天只是普通的散步或者是每周只走一次,是起不到減肥目的的。

那麼走路鍛煉,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

首先可以有效促進胃腸道進行蠕動,減輕腸胃的代謝負擔,讓腸胃能在夜間更好的休息和修復,為好的睡眠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走路鍛煉是天然的鎮靜劑,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於情緒低落的人群,在行走之後可以有效改善心情。

此外,多項國外研究表明,走路鍛煉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法國一項覆蓋400萬女性的研究顯示,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步走1小時,可以使患乳腺癌風險下降12%。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針對7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能夠讓患大腸癌的風險下降50%。

閒暇時間和幾個好友一起邊走邊聊,既能增進友誼,也能起到健身的作用。當走路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時,無形之中就塑造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冠肺炎時期,假日防護守則

每一個人都喜歡假期,特別是經過漫長的工作和學習之後假期更令人興奮不已,不過在興奮之餘也請不要忘記了自身安全,畢竟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在假期里要注意哪些防護事項呢?

外出購物,如何做好個人健康防護:

儘量網路採購物品,如果需要線下購物,購物前做好採購計劃能幫助我們減少購物停留時間。選擇正規的商超,盡量避開人流高峰期,不逗留,不聚集。

購物時要全程佩戴口罩,盡量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優先選擇無接觸的電子支付方式;保存好購物憑證;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一定戴好手套、塑料袋以避免直接接觸。

特殊時期,切勿購買來歷不明、無相關標籤及追溯碼產品的進口冷鏈商品。

購物回家后,要及時消毒食品外包裝,冰箱內的食物要分類存放,生食、熟食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外出就餐,作好個人健康防護:

假日期間外出就餐正確佩戴口罩,家庭聚會、聚餐人數應儘量的少。

外出就餐,要選擇證件齊全的餐館,盡量縮短就餐時間或採取打包的方式;就餐時需留意食品是否有異物、是否變質、是否燒熟煮透。

網上訂餐時,應選擇有實體店、證件齊全、距離較近的餐館訂餐,盡量避免選訂冷食類、生食類、冷加工糕點等風險食物。

如果出現咳嗽,呼吸困難 發燒等問題,請儘快到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假日期間儘量不遠行,在家裡追劇,看書 聽音樂 玩遊戲安穩度過美妙的假日吧

大便不暢,這樣做輕鬆改善排便困難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工作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而使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出現了很多影響健康的症狀。大便不通就是這些症狀之一,引起大便不通的原因主要是便秘,下面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引起大便不通的原因都有哪些及改善之道,

一、為什麼大便拉完還想拉?

1、如廁時間太長

越來越多人上廁所喜歡帶手機,一邊玩手機一邊排便,沒個30分鐘是不會從廁所出來的。殊不知,上廁所的時間越長,對直腸粘膜的傷害就越大。在重力的影響下,直腸粘膜會和肌肉層分離,導致鬆弛或脫垂,出現「拉完還想拉」的感覺。

2、結腸相關炎症

當結腸感染炎症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到刺激,即使只產生了一點點糞便,也會很敏感,產生強烈的便意。此外,由於結腸的功能受到影響,無法正常回收糞便里的水分,導致糞便體積變大,身體就會頻繁出現「想拉屎」的感覺。結腸炎的糞便表面會帶有粘液或深紅色血絲,需要警惕。

3、痔瘡誤以為是便便

正常情況下,直腸里累積了100ml左右的糞便就會產生便意,有排便的需求。但如果長了痔瘡,不斷刺激直腸內壁,就會產生排便不盡的感覺。如果長時間蹲廁,很有可能造成直腸靜脈曲張。

此外,要注意痔瘡引起的便血和結腸炎引起的便血不同,痔瘡引起的便血是鮮紅色的,與糞便分離,無粘液

4、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症

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症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肛門直腸神經失調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肛門灼熱、墜脹、疼痛,便意頻繁等,常見於心情急躁、情緒抑鬱等人群,比較典型的癥狀為頻繁「上大號」、肛門有異味或肛門潮濕,有時出現肛門內有蟻蟲爬行感覺,病程較長,需要積極治療

二、怎麼排便又快又順暢?

受工作、飲食、情緒等因素的影響,不是每個人都有良好的排便習慣。然而,長期排便不正常,不僅容易引起便秘,還有可能誘發腸道病變。那麼,怎麼排便又快又順暢呢?

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燕麥、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多喝水,保證腸道水份分泌和吸收的循環。

另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一有便意感就排便,最好每天定時排便一次,每日三餐后和晨起后是排便最佳時間。排便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要看報紙或玩手機,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自我腹部按摩    仰臥位,以腹部為中心,用自己的手掌,適當加壓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約10分鐘。可促進腸道的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為什麼說泡腳可以養生,如何 正確泡腳!

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同時,在水中加點中藥,還可以起到其他作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鄒燕勤:養生有3招,藥渣泡腳,吃不過「三」,不碰冷飲

鄒燕勤院長是江蘇省中醫院腎科學術帶頭人,今年86歲,面色紅潤,談吐敏捷,被問到有什麼養生秘訣,她說:「我的養生秘訣很簡單,藥渣泡腳、吃不過三、不碰冷飲。」

鄒燕勤院長說,很多人服用中藥湯劑之後,都會把藥渣倒掉,但其實經過煎煮后的藥渣,依舊有殘留的藥用價值。這些藥渣用來泡腳,可以讓藥性通過皮膚抵達機體,起到很好的輔助養生的效果。通常來說,藥渣泡腳用對了,不但可以幫助治療疾病,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通絡、改善睡眠。

當然,對於沒有藥渣的人來說,也可以購買泡腳包來泡腳。

另外,鄒燕勤院長所謂的吃不過「三」,指的是再好吃、在喜歡吃的食物也不要超過三口。中國人講,過猶不及,任何食物吃太多都會導致營養失衡,這對健康來說是不利的。當然,在吃的方面,我們更加不能挑食,而是要均衡膳食、平衡營養。

和鄒燕勤院長一樣,其父親也是著名的腎內科專家,鄒燕勤院長說,從小到大,父親從來不讓家裡人吃冷飲。因為中醫講,「胃和腎喜溫不喜涼」,長期吃冷飲會造成脾胃虧虛和腎虛。

泡腳養生不做好這3點,等於白泡,很多人都沒在意

很多人都會通過泡腳來進行養生,認為泡一泡腳,能夠放鬆一下自己,人會更加輕鬆,但是這3點不把握好,可能等於白泡。

1、水溫不要超過40℃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一般以40度以下為宜。過高的水溫容易將腳步皮膚燙傷。而且水溫越高,雙腳的血管擴張程度就越高,這樣人體的血液過多地流向下肢,導致心腦血管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容易造成眩暈。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不宜太長,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現在市面上出了很多能加熱的智能泡腳桶,有的人很喜歡把水泡涼了以後再加熱,一直泡一兩個小時,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泡得太久容易出現出汗、心慌等癥狀,因此要控制泡腳的時間。

3、糖尿病人泡腳要謹慎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泡腳的方式多有講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經受到高血糖的影響會出現異常,表現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這時最好有家人或監護人在側幫助調控水溫。[1]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腳步皮膚較為脆弱,一旦出現傷口很容易導致感染。因此在泡腳過程中需要多加小心,如不慎產生傷口或出血需要及時就診,

分享幾個簡單的腳方

1.生薑水泡腳祛寒:

取適量的生薑把它拍扁,然後放在鍋裡熬大約15分鐘左右。再把煮好的生薑水倒入盤中,再放點冷水。讓溫度保持在40度左右,再把腳放到裡邊,水的高度要沒過踝部,邊泡,再用手搓一搓腳,大約泡腳20分鐘。

如果身體的寒氣較重,可以多放點薑的用量,這樣效果更佳。在堅持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四肢寒冷會有一定的緩解,特別對女性的宮寒都會有明顯的效果。

2.艾草水泡腳溫肺:

取50克左右的艾葉草放在鍋裡,放上半鍋水,蓋上鍋蓋,煮大約10分鐘左右。艾草水煮好後。把水倒到盤裡,然後把腳放在裡邊,以水的高度沒過踝部為宜,也是一邊泡一邊搓。泡大約15分鐘為宜。長期選用艾草水泡腳,可以有效改善人的肺功能。特別對於支氣管和有痰的患者,都有很大的改善。

3.桂皮水泡腳消腫:

對腎病的人來講,用桂皮水泡腳可謂是腎病患者的一大福音。選用花椒和桂皮各一半的量煮水後泡腳。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有浮腫現象的人會起到消腫的作用。假如人的浮腫是從腿部開始發展到身體其它部位。這往往是由於心臟功能有問題而產生的水腫。針對這種水腫,可以用生薑煮水泡腳,先保障身體血液迴圈正常,再選用桂皮水泡腳,需要堅持泡腳才能慢慢減輕身體水腫的效果。

碘酒和碘伏酒精同樣都是消毒劑選擇哪個更好?

生活中人們的身體會經常的出現一些外傷,多都是喜歡運動的年輕人容易出現,一但出現比較嚴重的身體損傷一定要及時的消毒處理,而人們常用的消毒手段無非是酒精或者碘伏 碘酒等

一、碘伏

碘伏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基本上家中常備、

碘伏對人體毒性低,卻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滅包括細菌、原蟲、真菌和部分病毒。另外,碘伏對人皮膚的刺激性小,塗擦傷口時痛感較輕,因此碘伏適用範圍很廣。

除此之外,碘伏可用於臉部的美容清潔和消炎,例如臉上患有痤瘡、酒糟鼻的患者,就可以用碘伏稀釋液進行日常塗抹;碘伏還能用於家中日常用品與時鮮蔬果的消毒,能去除大部分細菌和病菌。 當然,關於這一點,小妙應該是不會的,雖然它的效果很好,但是小妙心裡多少有點過不去。

除了清理皮膚外傷口,碘伏還可用於治療甲溝炎和婦科炎症等疾病。在甲溝炎發生的早期,患處塗抹碘伏擦洗有利於預防後續的感染,防止進一步化膿。對於陰道炎、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用碘伏擦洗會陰切口能有效減輕疼痛,預防感染。

二、碘酒

碘酒又名碘酊,是由碘化鉀等物質溶於酒精和水后產生的一種消毒液。其作用機制是使菌體蛋白質變性並死亡,對細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滅殺作用[1]。但是碘酒對人體的刺激性比較強,如果用在傷口上會造成較為劇烈的痛感,還可能灼傷皮膚組織。因此碘酒主要用於表皮的消毒工作。

除了消毒皮膚外,碘酒可以治療一些封閉性的毛囊炎,或被蚊蟲叮咬后產生的小包。這些情況不會產生傷口,因此可以用碘酒塗抹患處,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由於碘酒對皮膚和黏膜都有較強的刺激性,因此即便不是在傷口上使用,在進行皮膚消毒時也要先用酒精進行脫碘。具體做法是先用棉簽在皮膚上塗擦一遍碘酒,過一分鐘后再用醫用酒精擦拭兩遍。

三、酒精

看過武俠片的人都知道,當電視劇中的主角受了傷之後,旁邊的人都會口含一口白酒,朝著它的傷口噴過去,其實這也就是現在的酒精消毒。

醫用酒精一般指含有75%乙醇的液體,能夠進行傷口的消毒,阻止細菌和病毒進入體內。酒精的利用範圍很廣,尤其是在新冠病毒流行的當下,酒精能夠消毒皮膚和雙手,也可以用酒精噴霧對衣物和用品進行消毒。

不同濃度的酒精利用範圍不同,95%濃度的酒精可用於清潔相機鏡頭,40%~50%的酒精可以擦拭皮膚促進血液循環。75%濃度的酒精消毒效果最佳,但要避免直接對皮膚破潰處使用酒精,因為乙醇對傷口的刺激性還是比較強的。

使用酒精時要特別注意遠離火源,因為酒精是易揮發、易燃的化學物質。此外家中不宜存放大量的醫用酒精,每次用完之後要記得蓋緊瓶蓋,以免發生意外。

五、補充:皮膚擦傷,如何正確的處理傷口?

科普完了一些常用的消毒藥物,小妙自然不會忘記科普一些皮膚擦傷的處理措施,畢竟夏天要到了,磕著碰著在所難免。

簡單的皮膚擦傷,大家只需要做好2步。首先用上述小妙推薦的藥物,進行傷口的清創消毒,也就是用這些藥物進行擦拭,清除血跡和不幹凈的灰塵等等。

① 用乾淨的水,反復沖洗,盡可能把泥土、砂石沖洗乾淨,自來水或者瓶裝飲用水都可以。

② 消毒。拿出碘伏和無菌棉簽,塗擦傷口和傷口周圍區域。

③ 用無菌紗布或者清潔敷貼(藥店有售,相當於大創可貼),蓋住傷口,膠布或者繃帶固定。

④ 傷口包紮好後要定期換藥,換藥的目的主要是觀察傷口有沒有滲液、化膿等,觀察完後沖洗消毒(注意,此時不要再用自來水等沖洗了,因為自來水和飲用水都是有菌的),再次包紮。

228假期後上班為何老犯困 ? 什麽原因會造成的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過完長假再上班時雖然說已經投入到工作狀態中,但是總是感覺到昏昏欲睡!其實這是「假期綜合征」的表現,由於假期中許多人黑白顛倒,生活不規律,生物鐘紊亂,從而導致了上班老是犯困。

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一種叫「生物鐘」的生理節律。在人體內,該固有的生理節律基本以24小時為一個循環周期。生物鐘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控制。生物鐘對人類的生命活動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它控制我們的睡眠、清醒、飲食行為以及體溫、血壓、心跳、以及內分泌等等。相反,外界很多因素也會影響生物鐘,例如光-暗周期和體力或社交活動。

 

如何讓自己儘快恢復工作學習狀態呢?

有研究睡眠障礙的醫生認為,節后綜合征常見的睡眠紊亂,除了是因為作息打亂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假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甚至將電子產品帶上床。因為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色素分泌,從而導致「生物鐘」越撥越后。

另外工作時吃點黑巧克力,它不僅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脂肪,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劑,適當性的吃一些黑巧克力對於身體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說我們感覺到非常的勞累犯困,那麼就可以通過攝入黑巧克力的方法進行改善,黑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的成分,具有振奮精神的作用,但是並不建議大家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