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大是怎麼回事?長壽老人都有哪些好習慣?

“脖子粗,肚子大”,這樣的體型在很多醫生眼裡基本屬於“不及格”的體型。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樣的體型對我們的心臟等器官影響非常大,可能引發多種疾病,甚至癌症。以前有一句調侃人的話:“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僅粗脖子越來越常見,大肚子也越來越多了。“看來脖子粗,肚子大的人更容易短命的說法,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科學家發現,肚子大的人或與長壽無緣

現代受到生活水準的提高,“大肚子”的人也越來越多……

2020年《國際肥胖雜誌》上發佈的一項研究,研究顯示,脂肪堆積在頸部,即雙下巴明顯,可能與體重或肥胖有關。更重要的是,與發生更大的心臟代謝風險有關。

而脂肪堆積在內臟,即啤酒肚,也是心臟代謝風險和慢性炎症最密切相關的因素之一;頸部脂肪組織堆積與內臟脂肪堆積同樣危險。

肚子大,說明腹部脂肪較多,稱之為中心性肥胖,可能會涉及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疾病。

脖子大,給人感覺肥頭大耳,多項研究發現這類人更容易得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也就是說,肚子大、脖子粗的人可能預示著中心性和全身性肥胖、心臟代謝風險高和機體炎症。

長壽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

健康飲食,拒絕病從口入

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對人來說具有極高的地位,但是吃不好則會吃出多種疾病,例如“三高”、胃癌等。因此想要健康長壽,那便要“吃好”。首先,對於多油、高糖、高鹽、重辣的食物要懂得適可而止,切莫貪多,對於胃癌患者而言,這幾類食物更應儘量避免。其次,要葷素搭配,保證食物多樣化,豐富自己的餐桌,拓寬自己的食譜。然而在繁多的食物種類之中,最重要且最基礎的種類是穀物、蔬果、豆類。最後,吃飯時間需規律,吃飯時細嚼慢嚥。

亂用保健品猛於虎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據統計,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約有近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死亡人數是主要傳染病死亡人數的10倍以上。有人說,我服用中藥,是否就比較安全呢?這也不全對。中藥也是藥,也有幾分“毒”。

再說說保健品。

由於近來廣告的狂轟濫炸,補腎壯陽,溫補腎虛弄得家喻戶曉,胡亂服用補藥,不是中醫學的理念,是有害健康的。還有冬蟲夏草也並非神藥。現在許多病人盲目服用,不僅效果達不到,還破費甚巨,實在是不值得。

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包穀、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裡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保證充足飲水

水是身體最好的排毒劑和稀釋劑,每天保證充足飲水量,有助於強健體魄。如果等到口渴了才想起為身體補水,各個器官的負擔已經加重,此時血液濃度比較高,更容易引發身體病變。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每天保證充足飲水量,還有助刺激腸壁蠕動,改善腸道環境,預防便秘等情況發生,維持身體強壯,慢慢擁有長壽體質。

排便正常

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老化,尤其老了以後胃腸消化吸收能力不像以前那麼好,如果不及時調理就會出現便秘和消化不良等情況,長壽的人會及時通過合理的飲食以及合理的運動來改善這些問題,達到正常排便,避免毒素堆積,使身體更輕鬆,幫助延年益壽的效果。

心情愉快

憤怒是七個情感和六個欲望中最強烈的情感。長期憤怒會影響血液的運作並導致氣滯,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長壽的老人即使有任何不服從,也不會感到驚訝,並且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

為何俄羅斯人患肝癌少?肝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喝酒傷肝,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過量飲酒的話,容易損傷的肝臟的健康導致肝細胞受損,嚴重預防肝臟疾病甚至肝癌的危險,所以在生活中也是要做到儘早戒酒。

但是說到這裡很多人也會提出反駁的說法,就拿俄羅斯人當例子,認為俄羅斯人如此愛喝酒,而且愛喝一些烈酒,為什麼卻沒有得上肝病呢?所以認為的肝癌與喝酒並沒有一定的聯繫。

說到這裡很多人也會感覺到非常的納悶,確實如此俄羅斯人非常的愛喝酒,但是患上肝癌的人群卻不多,這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俄羅斯人那麼能喝酒,為什麼患肝癌的卻不多?

俄羅斯人,確實能喝,而酒精也的確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大誘因,那為何俄羅斯人患肝癌的人卻不多呢?

這自然是有原因的,其中,基因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很多俄羅斯人喝酒並不會出現臉紅的情況,但東亞黃種人,就普遍有這種情況存在。

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遺傳了一種特殊的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喝酒後體內乙醇的含量會明顯超過一般人,而乙醛又是一種致癌物,自然便會提升肝癌的發病率。

另外,俄羅斯人肝癌發病率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俄羅斯慢性乙肝病例少,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也是肝癌的一大誘因,持續感染,可導致肝臟受損,引發炎症,進而提升肝硬化、肝癌的發病風險。
對此,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提醒:俄羅斯人,雖然在基因方面有一定優勢,乙肝病毒也少,但是不代表就沒有俄羅斯人因為喝酒而發生肝癌的情況發生。據瞭解,近10多年,俄羅斯肝癌的發病率已經翻了一倍之多,另外,每年有高達4萬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所以大家別被表像迷惑了,喝酒傷身,及時戒酒才是保護健康的有效途徑。
肝癌早期常見的幾種症狀其實有部分都屬於中晚期,不能通過此類症狀判定是否為肝癌,一定要定期的體檢,才能夠明確一些肝癌的高危情況,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肝癌的症狀具體如下:

肝區疼痛:絕大部分肝區疼痛是因為肝包膜受到侵犯,大部分患者在中晚期才會出現疼痛的症狀,早期可能只有輕微的異常或隱痛感,但此種感覺很輕微,往往比較難發現。

消化道症狀

還有的症狀是關於消化道的症狀,一般的情況下,大家都會誤以為是因為胃病的情況,其實並不是的,希望這點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腹瀉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這種情況的發生率是很高的,一般的情況下,國內外都會有所報導的,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有噁心的症狀等。

發燒 肝癌所致發熱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達39℃以上,呈不規則熱型,多不伴寒戰,午後發熱較常見,有時也可見弛張型高熱。發熱可因腫瘤壞死或其代謝產物引起。
消瘦乏力:肝癌患者早期消化功能會出現紊亂,還有可能會引起肝功能和營養吸收障礙下降的發生,肝癌患者的代謝功能還會出現異常,從而引起消瘦乏力的症狀出現。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引起膽汁分泌異常的症狀,消化能力下降,從而使患者體型偏瘦。

出血傾向。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於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併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主要是由於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事實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速食麵是致癌物嗎?什麼是致癌物質?

速食麵中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包括谷氨酸鈉,焦糖色,檸檬酸和特丁基對苯二酚等,這些食品添加劑均為合法添加劑,在標準使用過程中具有極高的安全性。
但如果使用不當的話,就容易產生副作用,甚至危害身體健康。1.谷氨酸鈉。它對人體有害。谷氨酸鈉是一種水溶性很強的物質,廣泛用於麵粉和麵包中。 例如谷氨酸鈉就存在於味精和醬油裡。 人在攝取蛋白質時,經過消化和吸收,還能形成許多谷氨酸。

檸檬酸,一種天然物質,存在於檸檬,柑橘和其他酸味水果中。 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而且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廣泛的用途,如用於生產飲料,糖果,糕點以及各種調味料等。檸檬酸的主要成分為檸檬酸三鈉和檸檬酸鉀。 特丁基對苯二酚(TBPs)是一種能抑制油變味和變差的抗氧化劑,儘管攝入過多會危害身體,但是速食麵中的量遠沒有達到過多量的要求。
我們必須知道致癌物的概念是什麼。致癌物,意思就是導致癌症的外部因素,而這些外部因素的分類是非常多的。一類致癌物,經過當前的科學研究,相關證據已經非常的明確,只要多接觸了一類致癌物,致癌風險就會提高。

二類致癌物的意思就是和癌症的發生可能有關係,但是證據還沒有那麼明確,還需要繼續研究去證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一類和二類致癌物,最好的辦法還是小心為妙。那真正的致癌物都有什麼呢?跟著我一起來認識一下。
鐵元素

在肉類裡面普遍都存在鐵元素,這是非常正常的。對於人體來說,鐵元素的攝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細胞的層面,想要進行能量代謝,產生出的能量需要用鐵元素這條“河流”來進行運送。同時缺鐵還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但是如果鐵元素超標的話,帶來的危害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當我們攝入過多的鐵元素時,鐵元素會作為一種催化劑,導致氧自由基的過度生成。簡單而言,就是鐵元素讓體內細胞的能量活動過於活躍,導致癌細胞病變的可能性增加。在深加工後的肉,往往會有更多的鐵元素聚集,所以要儘量少吃。

過燙的食物
有時候我們吃飯會比較著急,來不及等食物涼下來就著急吃下肚,這樣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我們的食管黏膜非常脆弱,如果我們吃的食物溫度高於65度,就會燙傷我們的食道黏膜,從而產生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如果經常這樣吃過燙的東西,黏膜不斷地進行自我修復,在這個修復過程中就容易引發細胞癌變。
所以我們在日常吃東西的時候,就要注意別太著急。溫度還比較高的食物,儘量再涼一涼再吃。特別是在吃火鍋的時候,由於溫度往往都會比較高,要格外的小心一點。

油炸、燒烤食品

多次使用的食用油,通過這種食用油烹飪或者是油炸各種食物都會容易產生苯並芘,苯並芘是一類致癌物。

並且經過動物實驗證明長期吸入或者是食用含有苯並芘較高的食物易誘發胃癌、肺癌、腸癌、肝癌等癌症問題。
隔夜蔬菜、醃制食品

在隔夜菜以及醃制食品等食物當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在進入人們的身體裡以後會產生亞硝酸胺。

而亞硝酸氨屬於社會容易導致基因突變的一種強致癌物,而在國際上也被認為是一類致癌物。

易導致食道癌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哪些?預防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過,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變得越來越糟了,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疾病找上門。食道癌疾病就是其中之一,一旦患病連吃飯都成了難題,因此,及時預防非常的重要。在平日裡有不好的生活習慣的,也要儘快糾正。
做好食道癌的預防是毋庸置疑的,對於有家族遺傳或不良生活習慣及具有相關病史的人群,應格外重視,如長期大量飲烈性酒者;喜食醃制食品、熏烤食品、過燙過熱食品者;這類人群食管癌的發病率普遍較一般人群為高,也應定期到醫院做檢查。

罹患食道癌的壞習慣

蹲食因蹲著飲食時腹腔內壓力增加,食物通過賁門進入胃的時候必然受阻,食管就要增加蠕動和壓力來輸送食團。食物與食管產生的摩擦力加重食管壁的損傷,容易癌變。
吃發黴的糧食,少吃酸菜黴變食物也是誘發食道癌的因素之一。因為發黴的糧食可產生毒素,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這些物質都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減少或避免 亞硝胺化學物質的攝人,亞硝胺是一類致癌性很強的化學致癌物。因此,要盡可能不吃久存變質的食品,醃制的肉食品和醃菜等。

吃過燙的食物,吃熱燙和過於粗糙的食物過於熱燙、粗糙的食物在通過食管,接觸粘膜上皮時,會燙傷食管粘膜上皮,使粘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
進食過快不要狼吞虎嚥,不要吃飯菜速度過快,避免誤吞魚刺、禽畜肉骨頭等。這些硬性的骨刺,會刺破食管壁,創口一時難愈,日久天長易導致食管病變,不要過量飲烈性酒以減輕對食管粘膜的刺激 。

喜歡吃醃制、薰制、燒烤等食品,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吃一些醃制、薰制、燒烤之類的東西,像是羊肉串、熏肉之類的東西,但他們並不知道,這樣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病率增高。醃制的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並且在醃制的時候會產生黴變,使得亞硝酸鹽和二次胺產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並且在燒烤和薰制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亞硝酸鹽,這些都會對人體的消化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

喜歡吃辛辣的食物,如果長期食用辛辣的食物,如生洋蔥、辣椒等,會對食管上皮造成損害,使上皮細胞變性,引起粘膜炎症,長期食用會增加致癌物的敏感度,甚至會引起食管癌的癌變。
如何預防食管癌?

細嚼慢嚥少磨擦

雖然食管的鱗狀上皮和其他上皮相比,具有一定的耐磨特性,但畢竟有限。但細嚼,可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形成光滑的食團。慢咽,可使食團得到食道分泌的黏液潤滑,順利移到胃,使食管不受到磨損。如果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那麼食管難免會受到損傷。

戒除煙酒慎用藥

煙、酒可削弱食管清除酸的能力和上皮的保護功能,反酸、燒心患者尤應戒煙、酒。有資料認為,煙、酒還是食道癌的誘因。

避免醃制、燒烤類食物

其本身含有致癌物質,特別指醃制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屬明確致癌物質;

避免過熱、過燙類食物

食物過燙易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黏膜損傷致反復炎症刺激,可誘發食道癌變;

有一種”重返青春”可能是癌症的徵兆!老年人如何養生比較好呢?

永葆青春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可容顏逐漸衰老,月經也逐漸消失,然而,絕經後“大姨媽”又來了……這是又“青春”了嗎? “返老還童”是童話裡的故事,然而現實世界裡的“返老還童”未必是什麼好事!
有時老年人會偶然出現返老還童現象,不少人認為是健康長壽之吉兆,其實不然。醫學專家指出,這些現象常常是疾病發生的信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視力好轉

有些老年人戴了一段時間的老花鏡後,忽然視力好轉了,這種反常現像是白內障的早期信號。因為當白內障由早期向中期發展時,晶狀體吸收水分而膨脹增厚,使老人有視力好轉之感。

白髮變黑髮

有些老年人忽然間頭髮變黑了,特別是同時還伴有皮膚變嫩、性功能亢進等現象,這很可能是垂體腫瘤、腎上腺細胞癌等嚴重疾病發生的早期信號。

長出新牙

有些老年人脫牙之後,口腔內又“長出新牙”,這種現象最常見的原因是牙齦萎縮,使原來殘留在牙床裡的多生牙或未脫盡的殘根顯露。個別情況與內分泌紊亂或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故應特別注意。

老人長出“新牙”,當心腫瘤

①可能是恒牙冠破損,牙根折斷遺留在牙槽窩內,老人牙齦萎縮後暴露出來,誤認為“新牙”。
②可能是埋伏阻生智齒,隨牙槽骨萎縮,阻生智齒顯露,好像是長出了“新牙”。
③可能是腫瘤。

老人越來越“孩子氣”,當心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除了記憶力下降,定向能力衰退,如不認識路;語言能力衰退,如找詞困難、遲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減退,伴隨情緒低落、抑鬱、易激惹等,都可能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

老年人如何養生比較好呢?

堅持適當運動

老年人養生的最關鍵方法之一就是堅持做適當運動,正所謂生命在於運動,只有每天都活動身體,才能維持有健康的體魄。建議老年人早上可以做一些能夠伸展筋骨的活動,或者也可以選擇慢走,以及打太極拳、練習太極劍等。而在運動時需要保持適量,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運動量。
注意飲食調理

早餐宜軟不宜硬:如果想要收到顯著的養生保健作用,調理飲食就顯得至關重要。建議老人在早上要選擇吃一些較軟的食物,比如紅棗蓮子粥、薏仁粥等粗糧粥,最好不要進食過於油膩以及幹硬等刺激性大的食品。另外,在晨起之後可以先飲用一杯溫開水,可促進腸胃蠕動。

老年人飲食要多樣,以五穀為養,以五果為助,以五畜為益,以五菜為充,使穀果、畜、蔬菜適當搭配,營養豐富全面,延緩衰老。注意清淡飲食,不宜過飽,不宜過冷,老年人脾胃功能較弱,消化能力較差,應當注意避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同時,要注意飲食禁忌: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要吃太甜,不要吃太辣,不要吃太鹹;不要吃太燙、太涼。

淡泊名利,人到了老年要懂得知天命,要懂得淡泊名利。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老年人如果能夠淡泊名利的話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也就不會出現大喜大悲的現象,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會被擊退,也能夠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學會寬容,人在社會交往中,難免會吃虧、被誤解、受委屈。而老年人在面對這一些事情的時候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要學會寬容。寬容不但可以更顯示自己的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而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

應該如何緩解冬天的皮膚瘙癢呢?

皮膚瘙癢是神經性皮炎常常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最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需要瞭解哪些原因會導致皮膚瘙癢的出現。皮膚病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疾病,所以需要進行有效預防。以下提及到的幾點是造成皮膚瘙癢的主要原因。
一到冬天,皮膚就開始癢!癢!癢!尤其是剛脫掉貼身的衣物,總是忍不住全身撓一遍。為什麼一到冬天就會皮膚癢呢?是患上皮膚病了嗎?應該如何緩解冬天的皮膚瘙癢呢?

大家都知道冬天是一個乾燥的季節,同時因為天氣比較寒冷,皮膚毛孔緊縮,導致油脂不能夠很好分泌出來,所以皮膚少了油脂的保護變得更加乾燥,皮膚組織神經也變得敏感,從而誘發了皮膚乾燥脫皮、瘙癢的問題,那麼需要多喝熱水,特別是開暖氣的地方,皮膚水分流失更快,可以放一盤水增加空氣濕度。
冬天天氣寒冷,洗一個熱水澡是非常舒服的,特別是對於皮膚瘙癢的患者,洗熱水澡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有的人會把水溫調高很多,但是因為水溫過高,皮膚保護層遭到破壞,油脂沖洗太乾淨,舒適過後卻會讓皮膚更加乾燥、瘙癢。所以洗澡水溫一定要適宜,而且時間不宜過長,洗澡後還要及時塗上身體乳,才能有效改善瘙癢的問題。

還有冬季的寒冷,有的人穿衣比較多而且包裹的比較緊,加之冬天本來血液迴圈就比較差,這樣也會引起皮膚瘙癢的問題,所以盡可能的穿的寬鬆,而且要適當的運動,這樣有助於血液迴圈,就能改善皮膚瘙癢的症狀。

蕁麻疹:在冬季很多患者會出現膽鹼能性蕁麻疹,主要是寒冷天氣引起致敏物質釋放,導致皮膚出現丘疹和瘙癢症狀,通常與室溫過高、刺激性飲食、冷熱交替、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因素密切相關。

蕁麻疹:冬季是銀屑病高發季,由於冬季人們常出現免疫力低下反復感冒情況,銀屑病特別容易侵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同時受天氣影響患者皮膚容易乾燥脫皮,處理不當則容易刺激到皮損進行。
皮膚瘙癢注意什麼?

保濕:既然乾燥是皮膚瘙癢出現的主因,那麼我們首要解決的就是皮膚乾燥問題,如果自身沒有患有基礎疾病,大家可通過塗保濕力度強,成分簡單溫和的保濕霜劑滋潤皮膚,若患有皮膚疾病需在醫生指導下塗抹保濕劑。

切勿抓撓:搔抓皮膚雖然會暫時緩解癢感,但隨後皮膚會釋放出更多的瘙癢介質從而加劇癢感,形成一種‘癢-撓-更癢’的惡性循環,所以要避免抓癢、燙洗等“暴力止癢”的行為,若皮膚被抓破還容易導致感染、病情加重的情況發生。

局部濕敷:將毛巾或化妝棉在乾淨的涼水中浸濕,敷在瘙癢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癢感,水溫切勿過熱過冷容易破壞皮膚屏障。
保持適度清潔

不少老年人由於行動不便,會疏於洗澡,洗澡過頻容易瘙癢,但不注意皮膚衛生,同樣也會導致油脂、角質堵塞毛孔,引起瘙癢,老人最好每週可以進行一次清潔,洗澡時控制好洗澡水的熱度,儘量使用油脂稍重的沐浴露,避免肥皂等誘發皮膚乾燥的清潔用品。

做好飲食調整

刺激性食物,包括煙、酒、魚、蝦、辣椒、韭菜、蔥、蒜等,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加重瘙癢,日常應多吃滋陰潤肺健脾的食物,如木瓜、糯米、紅棗、茄子、花生等,可以幫助保持皮膚潤澤,不容易脫皮枯萎。

膽囊結石有癌變的可能嗎?預防膽囊結石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早上小麗起床的時候都不想吃飯,感覺不餓,所以就洗漱完畢,急匆匆的去上班了,他的母親看到這種不健康的生活對他進行了指責,母親認為,長期不吃早餐是會引起膽結石的。
早餐本來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然而很多人卻因為各種原因,省掉了早餐,殊不知,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對健康造成威脅,其中膽結石就是常見的後果之一,我們都知道,膽囊具有濃縮和儲存膽汁的作用,膽囊是一個呈梨形的囊性器官,肝臟分泌膽汁後,有約40~60毫升的膽汁,被儲存在膽囊內而保留起來。

當進食食物後,膽汁通過肝左管、肝右管、肝總管、膽總管直到十二指腸內,與胃液和胰液一起幫助消化食物,此時膽囊內儲存的膽汁,會一同進入到十二指腸內,此時,膽囊會呈收縮狀態,如果長期不規律飲食,可能會導致膽囊不規律工作,而誘發結石形成。
早期膽囊癌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因此比較容易被忽略。但也有一些信號出現,一定要引起警惕。

1、右上腹疼痛。這是膽結石的最常見症狀之一,由於膽囊和肝臟靠得近,因此患者常常會產生肝部疼痛。俄亥俄州立大學胃腸病專家萊文表示,右上腹疼痛一般發生在飯後數小時內,尤其是當吃得多、吃得油膩的時候,可持續數個小時。患者普遍會感到右上腹部位疼痛,但有時疼痛也會放射到背部和下腹部。

2、消化道症狀。有膽結石患者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的症狀,例如噁心、食欲不振、嘔吐、腹脹等等,非常容易與消化道疾病混淆。如果突然噁心或嘔吐很厲害,則可能是發生了急性炎症,應立即就醫。

3、皮膚發黃。皮膚發黃是膽結石的一個重要表現,這是由黃疸引起的。膽囊管和膽小管因被結石堵塞,導致膽汁不斷在膽囊內淤積,使血清內膽紅素的濃度升高,導致表面皮膚發黃,包括眼睛等黏膜部位也會隨之發黃。
4、胰腺炎。胰腺是一個靠近肝臟與膽囊的器官,負責分泌消化酶到消化道,消化酶的作用類似於膽汁。膽結石的存在會影響胰腺正常工作,如果膽結石堵塞了膽道和胰腺管道,就會導致胰腺炎。因此發生胰腺炎的患者最好也排查一下是否有膽結石。

膽結石會癌變嗎?

膽結石直徑大於3cm,50歲以上,尤其是女性,應考慮預防性膽囊切除術。

假期過後,到消化內科看膽囊疾病的人會比平時多得多。這與人們在節日期間改善生活,吃油和水密切相關。事實上,許多人通常吃很多油和水,這使得近年來我國膽囊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過去,人們只熟悉膽結石和膽囊炎。現在膽管癌也很常見,膽囊癌患者往往有膽結石。因此,在診斷過程中經常誤診,誤診率可達統計79.5%。

膽囊癌通常是由慢性膽囊炎或膽結石手術引起的,而且大多是晚期,療效很差,絕大多數患者在一年內死亡。但如果能及早診斷,及時切除未轉移的膽囊癌,5年的生存率可以達到92%。

目前,專家普遍認為非典型增生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在膽結石或其他膽囊疾病切除術的標本中,83%有上皮增生,13.5%非典型增生,3.5%原位癌。

怎麼預防膽囊結石

平時要多喝水、多運動,多喝水、多運動有利於促進膽汁的排泄,不容易長膽結石。

如果肚子裡面有蛔蟲要記得殺蛔蟲,因為蛔蟲卵也是導致膽結石的重要原因。

一定要注意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會導致膽汁一直囤積在膽囊內無法排出,長期高濃度的膽汁儲存於膽囊內會導致膽結石的發生。

要在飲食結構上進行調整。平時要儘量少量多餐,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吃一些粗纖維和膳食纖維的一些食物,包括木耳、蘿蔔、芹菜、韭菜等,多吃一些新鮮的蘋果、香蕉、橘子、獼猴桃等。

每年定期體檢,包括肝膽B超檢查,便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為什麼現在的人那麼容易患癌?哪些食物容易啟動癌細胞?

肉,是很多人非常愛吃的食物,肉類經過烹飪之後能夠滿足飽腹感,其中所含有優質蛋白等更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高效對抗細菌和病毒。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於肉也是有了質疑,甚至有些人認為長期吃紅肉,更容易增加癌症風險,這也是得到世衛組織認證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那麼容易患癌?

我們都知道,許多癌症跟遺傳有關,但癌症患者的大幅增加,又不僅僅是遺傳的原因。

人均年齡增長,癌症與年齡的關係十分密切。資料顯示,大多數癌症患者是老年人,70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癌風險是20歲年輕人的100倍以上!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中老年患者的比例繼續增加。此外,不少癌症類型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例如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等。

哪些食物容易啟動癌細胞?

1、高糖分食物

身體上每一個細胞都需足夠的葡萄糖來滋養,促進其生長。癌細胞也是如此,癌細胞對糖的需求量更大,據研究發現,高糖飲食可增加患癌風險,所以應少喝含糖飲料和各種糕點以及糖果等。

2、油炸食物

食物經過油炸後變成高熱量和高脂肪的,而且其中也含有大量丙烯醯胺,這是一種有毒和致癌物質。太多丙烯醯胺在體內積存可影響正常細胞修復,或使得細胞基因發生突變。

3、紅肉

雖然紅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優質蛋白質以及鐵元素,但若吃太多同樣也會增加患癌風險,如前列腺癌、腸癌以及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等。

這些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燒烤

燒烤的味道鮮美,在製作過程中,肉放在烤架上,燒烤的時候會散發出誘人的味道,但肉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會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攝入。所以燒烤食品的營養價值並不高。

當肉被加熱分解時,會產生致癌突變。燒烤產生的油煙中具有很多種致癌物質,烤串工人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下,患癌症風險大大增加。所以,建議大家少吃或不吃燒烤!

深加工肉類

熏腸、火腿、香腸、臘腸、牛肉幹、肉類配料等,都是常見的加工類肉食,這些深加工的肉類中加入了大量的食鹽、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等,增加對腸道的損傷,誘發癌症。

因為醃制入味的關係,男女老少都特別愛吃,並且會長期反復購買。尤其是對於肉食主義者來說,冰箱裡總會存著幾罐罐裝肉和牛肉幹,吃泡面時要搭配香腸,自己在家做飯吃也會切幾片火腿下飯,方便又美味。

未去網狀物的豬脖子肉

豬脖子部位是淋巴結相對聚集的地方,而淋巴結在動物體內主要負責過濾病原體,拒絕淋巴攜帶的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迴圈。

如果吃進沒被處理乾淨的已經病變淋巴結的豬脖子肉,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健康威脅。

並且豬脖子肉存在可以合成甲狀腺激素的甲狀腺,一旦人體攝入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可能增加中毒風險。

平時在吃肉的時候,我們可以每天吃瘦肉75克左右,蔬菜儘量保證在500克左右。

其實現在我們吃到的肉類主要有白肉以及紅肉,一般紅肉是紅色的,比如兔肉,羊肉,牛肉,豬肉等。

但是白肉中的脂肪含量比較低,比如鵝肉,鴨肉,雞肉都屬於這種肉類。

在平時吃肉的時候,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一定要合理食用,避免攝入過多,可以有效強身健體,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

如果長期攝入大量的紅肉,容易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所以在平時應該注意適量。

肛門癌早期是什麼狀態?日常該如何預防肛門癌?

肛門永遠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對於中國人來說,大家對肛門、生殖道有著異于常人的敏感,這跟含蓄的民族性格有關。但是在疾病面前,我們應該收起自己的害羞,主動告知醫生這些地方的不適。
不少人得痔瘡時可以通過藥浴等保守治療根治,但是就是因為害羞、不好意思,導致人們一拖再拖,最終痔瘡越來越大影響人們生活,那時就要動用手術,還不如一開始就去醫院檢查。

今年29歲的小良(化名)是一位程式師,他在學生時期就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和周圍人不同,他總是更關注男性,到了後來他開始頻繁網約。年輕的小良似乎有無窮的精力,幾乎每一個週末都有豔遇。

他自己也忘了是什麼時候染上的病,一開始感覺肛周有些疼痛,但是擦點藥膏又很快好了,除了“辦事”的時候感覺比以前疼痛外,也沒其他特別異常的地方,所有也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後來就慢慢出現不對勁了,直到連續一周都無法排便時,連肚子都脹起來了,才趕忙去醫院做檢查,結果發現患的是HPV感染的肛門癌。
為了可以活著,小良切除了全大腸,肛門被縫合,在肚子上裝了人造肛口,從此每天都要隨身攜帶一個糞袋。他說自己已經感受不到快樂了,就連唯一能帶來快樂的“性”也被剝奪了。

發生肛門癌的5個症狀

1、肛門異常出血。如果人們的肛門口部位發生不明緣由的出血症狀,但是出血量不多,同時還伴有肛門周圍疼痛的症狀,則需要警惕肛門癌的症狀。

2、肛門出現明顯的異物感。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群的肛門是完全沒有異樣的感覺,但肛門癌的患者往往感覺肛門內有異物的存在。

3、肛門長時間瘙癢。如果人們的肛門出現瘙癢感並持續較長的時間長,同時肛門瘙癢反復出現,治療後無明顯治癒的效果,則需要考慮是否患有肛門癌。
4、肛門口出現異常的分泌物。一般正常人的肛門是乾淨乾燥的,不會出現異常的分泌物。而肛門癌的患者肛門會出現潰瘍等分泌物,並出現讓人感到異常難聞的氣味。

5、淋巴結髮生腫大。當肛門癌患者的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癌細胞會轉移到腹股溝,造成肛門和腹股溝的淋巴結髮生腫大的現象。

預防肛門癌,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首先,發現痔瘡儘早就診檢查。很多病人會把肛門癌早當做痣瘡處理,而若要儘快辨別出痣瘡和肛門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到醫院進行肛門指檢。只需十幾元就可以準確判斷出病情,不要因為尷尬害羞而拒絕做檢查。

  其次,打疫苗HPV預苗。人類乳頭瘤病毒是肛門癌最關鍵的致癌因素,HPV能夠感染皮膚表層的細胞,及生殖器、肛門、口腔和咽喉內的細胞。怎樣預防被HPV攻擊呢?簡單來說就是接種疫苗。HPV預苗是最有效的保護傘,它能夠幫助預防HPV感染,但要明確的是,它不能幫助現有的感染者。

最後,發生性能行為時做好安全防範措施。啪啪啪是HPV散播的主要途徑,安全、有保障的性行為是對愛人健康的負責。安全套能夠給予一些防HPV和HIV的保護。除此之外,在結束以後,要注意肛門及肛門周圍的清理。

肛門癌屬於少見的癌症,但假如能在早期確診,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對大部分肛門癌病人來講,放化療綜合性治療效果非常好,即便對對復發後腫瘤的治療也是相當成功。

防癌抗癌宜吃的幾種食物,經常吃哪些食物可以抗癌?

美國癌症研究院曾公佈最新的26種抗癌食物,常見的有蔬菜胡蘿蔔、菠菜、番茄、西蘭花和十字花科蔬菜、蘆筍等,常見的水果有蘋果、藍莓、草莓、櫻桃、西柚等。研究人員指出,富含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抗癌食物”出現,不少朋友為了追求其“抗癌效果”,而大量攝入這些“抗癌食物”,關於這些食物的說法也越來越多,比如“萵筍是‘抗癌一霸’,不但抗癌還能緩解化療副作用。”“紅薯能殺死人體內98.9%的癌細胞。”“蒲公英是‘抗癌之王’,不但能殺死癌細胞,還能消結節。”那麼,這些食物到底是“抗癌霸王菜”,還是商家宣傳的“噱頭”呢?

首先,萵筍含有鉀、煙鹼酸,對於穩定血壓、幫助糖代謝、降低三酸甘油脂有幫助,但僅為保健效果;至於改善肝臟功能、抵抗痛風、幫助睡眠,則並無特別的保健效果。而萵筍是萵苣的根莖,確實含有抗氧化物質芳香烴羥化脂,對於抑制身體吸收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會帶來一定的幫助。

因此,萵筍也確實可以降低腸胃道癌症產生的風險,至於降低風險的程度,並沒有相關科學研究。至於傳言宣稱說萵筍能緩解化療副作用,那就更屬於誇大其詞。此外,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緩解癌症的化療作用一般是以藥物緩解,不會用食材萵筍來緩解,而且也沒有相關的科學證據。

我們食用的萵筍怎麼可能一根裡面就含有達到抗癌標準量所需的香烴羥化酯呢?

實驗可是提取了十幾斤甚至幾十斤萵筍才提取出能夠達到抗癌作用的量。我們一天要吃那麼多萵筍簡直是異想天開。可能有人就會反駁,那我天天吃頓頓吃,就像文章開頭郭先生家的例子一樣,總能吃到那個量吧。我們要知道,萵筍要起到抗癌的作用是要一次性就要吃到十幾斤甚至幾十斤,分開起到的效果可以說是甚微。

其次,就算你每天都吃萵筍,香烴羥化酯也無法被身體完全吸收。我們要知道,腸胃是智慧的,每種營養所需要的量它都會有個吸收上限。有的人每天都喝牛奶都卻長不高,難道是因為鈣的攝入不夠多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腸胃吸收不足。

食物吃進去了,但是腸胃不起吸收作用那不就是做無用功嗎?同樣的,萵筍吃再多,腸胃卻很難完全將香烴羥化酯全部吸收,就起不到我們幻想中的抗癌作用。

一起來看看萵筍的功效和作用吧!

1、改善血糖代謝

萵筍含有豐富的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元素,尤其是含有豐富的煙酸成分。糖尿病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膳食多樣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多食用膳食纖維,萵筍對糖尿病患者非常的友好。食用萵筍可以幫助調節胰島素、提高血糖代謝、熱量低、膳食纖維豐富,是糖尿病患者食譜的不二之選。

2、改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確保日常營養均衡,補足充分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的萵筍含有一定量的鐵元素,可以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

還含有豐富的鉀元素,促進排尿、減少心臟壓力、降低血壓、預防心律失常,對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患者起了非常大的幫助。有心臟病或者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可以吃些萵筍來補充更多的營養物質。

3、孕婦的傾心之選

萵筍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可以達到0.6每100克。食用萵筍進入腸道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可以改善孕期便秘的問題,對長期便秘的朋友來說有很好的調節效果。萵筍還有熱量低,營養價值高的特點,非常適合孕婦進食。其中含有豐富的葉酸,尤其適合孕中期孕婦食用。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食物抗癌,你愛吃嗎

1、生薑
生薑很常見,但是有很多朋友卻不喜歡吃。不過,如果您看了下面的內容,看到生薑可以抗癌,會不會偶爾也會嘗試一下呢?研究發現,生薑中所含的薑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而且具有抑制腫瘤作用。此外,吃薑能還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人斑”。所以,不愛吃生薑的朋友,也要偶爾嘗試一下哦。

2、大蒜

大蒜中富含大蒜素,這種營養物質具有抗菌能力和抗氧化性,所以大蒜對預防癌症、保護免疫組織等,是能夠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

研究還發現,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進腸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可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從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3、捲心菜

研究人員觀察到波蘭和俄羅斯等東歐婦女被乳腺癌纏身的機會比美洲婦女低,經過一系列的飲食分析後,發現捲心菜是主要功臣。

這是因為捲心菜富含異硫氰酸鹽和蘿蔔硫素,這些營養物質能幫助身體解毒,還能抗氧化,這對於抗癌有很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捲心菜也是維生素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同時還有護眼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秋冬正是吃捲心菜的最佳時節,不但味美,還營養豐富。

4、胡蘿蔔

有研究表明,胡蘿蔔能夠降低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女士進食胡蘿蔔還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生率。
這是因為胡蘿蔔中富胡蘿蔔素,這種物質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抗癌作用,對多種臟器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