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會致癌嗎?胃癌早期的徵兆是什麼?

你知道嗎有相關研究指出,80%的胃癌早期都可以防治。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已經被確定為導致胃癌的第一致癌因素。吹氣試驗、大便潛血試驗、腫瘤標誌物和胃鏡檢查,都是篩查早期胃癌的主要醫學檢查方式。所以,除了體檢,預防永遠是疾病最好的“醫生”,平日裡多注意腸胃的狀況,才能更好地遠離腸胃疾病騷擾。

胃癌與平時這幾個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1、喝酒抽煙
酒中的酒精會損傷我們的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而香煙中的致癌物質,會增加胃酸分泌,同樣傷害胃黏膜。

2、吃發黴食物
有些人,節儉慣了,剩飯剩菜,一直不捨得倒掉,就留著放冰箱裡,一次吃不完兩次,兩次吃不完三次。節儉的習慣讓人敬佩,不過長時間吃不完的食物可是會發黴的,產生致癌物質,尤其是一些堅果和穀物,還是把剩飯剩菜倒掉吧。

3、飲食習慣
除了喝酒抽煙,吃發黴食物,生活中還有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同樣很傷胃。比如,經常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經常吃刺激辛辣的食物,饑一頓飽一頓,暴飲暴食胡吃海喝,都會給胃部帶來傷害,破壞胃黏膜。畢竟,食物都是要經過胃來消化的,飲食中務必要注意。

胃癌早期的徵兆

1、燒心和反酸
患有胃癌的患者,通常在胸骨下部的位置出現燒心的現象。感覺這一個部位就像有一團火在燃燒一樣,時常有一種燒灼感。這是因為胃裡面的食物到了食管裡面。胃部經常會分泌胃酸,導致食物也帶有一定的酸性。但是食管通常是鹼性的,當帶有酸性的食物到了食管裡面,就會腐蝕食管的黏膜,就會引起患者有燒灼感。

2、上腹部不適
根據胃的解剖位置可以知道,一旦胃部出現問題,首先就在腹部會有相應的表現。上腹部的不適感是胃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尤其是在吃完東西後,患者會有很明顯的飽脹感,有的患者也會有燒灼的感覺。這些感覺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總是反反復複的發作。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也不是很明顯,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視,有的人認為只是簡單的炎症。
3、貧血
日常生活中,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很多。身體虛弱、營養不良、各種慢性病等都會引起貧血。但是要注意的是,胃癌也會引起貧血。因為胃癌的患者,在後期隨著腫瘤的增大,會壓迫到血管,從而導致胃部出血。一些患者就會出現嘔血的現象,當長期嘔血的時候,就容易導致貧血現象的出現。

4、大便的改變
平時一些飲食上的因素,也會影響到大便顏色的改變。比如吃了火龍果、血豆腐等都會導致大便顏色呈黑色或者深色,但這些情況下是正常的。如果在沒有任何因素的影響下,大便呈現黑色並且發亮,甚至有的時候大便帶血,這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胃癌了。
如何預防胃癌?

胃癌的病因比較多樣性,無法有效明確,因此預防措施相對缺乏。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日常中適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碰醃制辣質的食物,能夠一定程度減輕胃癌發病風險。

雖然胃癌的出現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存在相關聯繫,但除了這一因素之外,也有其他的風險,例如環境因素與宿主。因為在世界不同區域的胃癌發病中幽門螺旋桿菌究竟起多大作用無法明確,並且胃癌幹預性措施中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還沒有結果。
所以雖然當前根據推理可以認為將幽門螺旋桿菌根除能夠預防胃癌,但由於上述因素,更由於當前不同地區胃癌發病率差異和經濟條件,現在對於胃癌的發病高危風險有胃癌加速者、異型增生癌前病變者、中重度腸化生、重度萎縮性胃炎,要踐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癌症身上會出現黑斑嗎?為什麼得了癌症會變黑?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些人患上癌症,他們要麼是癌症的晚期,要麼是癌症的中晚期。由於癌症在人體內潛伏的時間長,無法被及時發現,在臨床醫學中的治療率較低。癌症在初期很難被人們發現,人們也無法對身體有較高的回饋。當身體內有癌症時,的確會在其他地方表現出一些外在特徵。如果要說身體內有癌症會有變黑.
臉色變黑——肝癌
肝癌時由於肝臟的代謝能力下降,身體分泌的黑色素不能很好地被代謝,就容易沉積在面部,會導致患者面如死灰,看起來臉色發黑。
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才是肝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建議高危人群(具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 )每隔半年進行至少一次檢查。
皮膚黑痣——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由身體的黑痣演變而來,但並非所有黑痣都會出現惡變。如果身上黑痣在短期內突然變大,顏色加深,或者突然破裂、潰爛、滲液和出血,平時不痛不癢,突然出現瘙癢或疼痛時,就需要高度警惕其惡變的可能了,最好儘快到醫院去切除。
甲床變黑——甲床色素性鱗狀細胞癌
甲床色素性鱗狀細胞癌雖然不太常見,但其發病也有明顯的特徵。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指甲發黑,且面積逐漸增大,就要警惕這個疾病的可能。

大便變黑——腸癌
腸癌發生時,由於癌變的腸道黏膜糜爛、出血,血液長時間在腸道滯留會變黑,與糞便混合後會使大便變黑。腸癌常見症狀包括:
1)排便習慣改變:有時會表現為頑固性便秘,有時腹瀉或解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這是因為腸道發生癌變後形成的癌腫刺激腸道組織而發生。

2)大便變細:當腫瘤突出腸腔生長時,會導致腸腔狹窄,所以大便形狀會變細。因此大便形狀變細也是腸癌的警示信號。
3)惡臭氣味:正常大便有臭味是因為含有蛋白質分解產物導致的,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輕。一些疾病發生時,大便氣味也會發生改變。如慢性腸炎、胰腺疾病、結直腸癌潰爛時可有惡臭,腸道阿米巴感染時可有血腥臭味,消化不良時可有酸臭味等。因此惡臭氣味者需要警惕有腸癌可能。
皮膚瘙癢難耐?也要當心惡性腫瘤

-生理性瘙癢
皮膚乾燥、瘙癢,多見於秋冬季節,當氣溫降低天氣乾燥時,皮脂分泌就會減少,皮膚便容易出現乾燥,出現皸裂、起皮、瘙癢等問題,這是生理性瘙癢最為主要的原因。而老人之所以容易出現瘙癢,也是因為年紀大了,人體內含水量少了,皮膚組織逐漸萎縮變薄,皮脂腺及汗腺分泌也減少引起。此外,洗澡太過頻繁、洗滌用品鹼性強、衣服布料不舒適等也會引發皮膚瘙癢問題。

-病理性瘙癢
過敏:最常見典型的表現就是局部或全身出現瘙癢,這類癢,一般在停止接觸過敏原後就會好轉。
蕁麻疹:發病前,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反復發作。

糖尿病:相關資料顯示,大約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時候會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膚瘙癢,並且多是比較頑固的,尤其是外陰或肛門部症狀最嚴重。

肝膽疾病:有研究顯示,大約有40%—60%的肝膽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以及黃疸出現的時候就會出現皮膚瘙癢。

癌症:一些腫瘤,如霍奇金淋巴瘤、慢性白血病、肺癌、肝癌、胃癌等也可引發瘙癢,主要與癌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有關,這些物質隨血液到達皮膚後,刺激皮膚產生免疫反應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瘙癢。癌症引起的瘙癢,多為突然發生且較為頑固,持續時間長。與氣候變化無關,止癢藥也不管用,如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1.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
對於有乙肝、丙肝,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記得定期體檢,體檢能發現很多小問題,不要小看這些小問題,一拖再拖會變成大問題。

2、遠離這些
遠離煙酒和檳榔,這些致癌物對健康一無是處,遠離它們才能遠離癌症。

3、不熬夜
熬夜也是非常傷肝的,熬夜會使得肝臟超負荷工作,得不到足夠的休息,久而久之會使得肝功能下降。

4、少生氣
生氣傷肝,會使得肝火上升,使得肝氣鬱結,對肝臟的傷害還是蠻大的。

5、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能夠穩定血脂,還能預防癌症,讓你不會遭受便秘的煩惱。

6、 多運動
運動能夠增強身體的機能和免疫力,讓身體更輕盈,讓癌症遠離。

血脂高的症狀有哪些呢?瘦人會有高血脂嗎?

血脂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由於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於正常稱為高脂血症,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那麼,血脂高的症狀有哪些呢?

引起血脂高的原因如下:

1.、飲食失當飲食不節,攝食過度,或恣食肥膩甘甜厚味,引起血脂高,過多膏脂隨飲食進入人體,輸布、轉化不及,滯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長期飲食失當,或酗酒過度,損及脾胃,致使飲食不歸正化,不能化精微以營養全身,反而變生脂濁,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為實證,後者為虛中夾實證,這是二者不同之處。

2、 喜靜少動或生性喜靜,貪睡少動;或因職業工作所限,終日伏案,多坐少走,人體氣機失於疏暢,氣鬱則津液輸布不利.膏脂轉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積體內,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3、 情志刺激 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或鬱怒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膏脂運化輸布失常,血脂升高。
4、 年老體衰人老則五臟六腑皆衰,引起血脂升高,以腎為主,腎主五液,腎虛則津液失其主宰;脾主運化,脾虛則飲食不歸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則津液輸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謝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勞過度,辛勞憂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5、 體質稟賦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後,形體更加豐腴,而陽氣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輸化遲緩,血中育質過多。或素體陰虛陽亢,脂化為育,溶入血中,血脂升高。
血脂高吃什麼好

1、植物蛋白
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當中最好的來源,它在腸道內進行膽固醇的排泄,減少腸道場內膽固醇和膽汁酸的吸收。對於高血脂的患者來說,每天食用大豆製品,能夠有效的降低血脂。
 2、維生素C
含維生素c較多的有檸檬、獼猴桃等水果,蔬菜,它可以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在人體代謝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多吃可以改善血脂的狀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3、膳食纖維
一般情況下,膳食纖維多存在於綠葉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類食物中。這類食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在腸道內通過的時間,從而減少脂肪的吸收。以達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與膽固醇進行結合,將其排出體外,降低血脂水準。

4、洋蔥
洋蔥降血脂的效果很好,但是不能作為藥物來使用,一次性不要使用過多。因為洋蔥中前列腺素A,它能有效的軟化血管,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5、牛奶
高血脂的患者可以選擇喝的低脂奶,牛奶營養豐富,但是也不宜喝過多,如果超標的話,也容易引起血脂不正常,因此應該適當喝一些牛奶。還有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喝咖啡,咖啡中所含的成分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瘦人會有高血脂嗎

瘦人有高血脂在臨床上有這種可能,因為血脂升高疾病也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尤其是有血脂升高的疾病,叫家族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像這一類的疾病都是家族遺傳的血脂升高,是由於幾個已知的基因突變所造成,這種患者就經常發現很瘦,血脂也升高的患者,血脂升高大部分以膽固醇升高為主,而且這樣的患者還有可能伴隨著有脂肪肝等,其實很瘦。

因此在臨床上不能簡單的通過一個人的胖瘦,判斷血脂是否正常,建議患者通過化驗,因為化驗很準確,隔夜空腹8-12小時到醫院抽一管血就明確血脂是否升高。

為什麼骨骼的年紀將會比真實年紀更小?養骨秘笈有哪些?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養生,可以說養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為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慢慢減退,骨密度也逐漸下降,很多的老年人備受骨質疏鬆的困擾,所以養生在老年階段更受歡迎。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十分多發的一種病症,研究發現,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患骨質疏鬆的幾率為19.2%,特別是老年人女性,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達到51.6%。因此女性年紀大了以後,十個很有可能有八個都身患骨質疏鬆。可是假如平時堅持養骨,骨骼的年紀將會比真實年紀更小.
養骨秘笈

健康飲食
我們應該多攝入富含鈣、鎂的食物,保證每天800毫克以上鈣質的攝入,50歲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鈣質補充,保證每天喝奶300克,適當補充鈣劑。

另外,骨骼中22%的成分是蛋白質,所以我們要多吃點蛋類、奶類、核桃、肉皮等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
鉀也是骨骼生長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從香蕉、柳丁、李子等水果中補充。
吃多種水果、蔬菜和穀物,將有助於攝入足夠的鎂,進而幫助鈣的吸收。
骨骼所需的維D,90%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攝取,其餘10%通過食物攝取,主要存在於深海魚、動物肝臟和瘦肉中。適當的補充這方面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

適當運動
骨骼的健康,除了要補,還要練。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骨骼肌肉系統的強度,增加骨骼的平衡能力,減少發生骨折的機率。有關節問題的老人可每天進行適當的肌肉鍛煉,如騎單車、游泳或散步。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分多次運動。每天戶外鍛煉1~2次,每次1小時左右,以輕微出汗為宜。

曬太陽
曬太陽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合成,延緩骨質疏鬆的發展。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皮膚產生活性維生素D,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30分鐘、夏季每天曬太陽5~10分鐘、冬季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補充肽
此外,每天一杯國肽世家膠原蛋白肽,可以讓你的骨骼更健康,它裡面含有多種促進骨代謝的活性肽類物質,以及鈣、磷、鐵等一些元素。人體服用後無需消化,直接被吸收利用,可以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一定的生理功效。
肽對骨質疏鬆作用機制

1、肽可以促進骨、軟骨細胞增殖,促進組織對鈣的吸收。
2、肽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刺激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增殖。
3、肽可以改善骨密度,增加骨骺端膠原蛋白的含量,影響破骨細胞的分化和活性,有利於保持松質骨的骨小梁微觀結構。

肽是骨骼這座建築裡的鋼筋,而鈣質則是混凝土,沒有鋼筋的存在,骨骼這座建築就會不堪一擊。因此,肽對於骨骼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肽可以增加骨骼的強度與硬度,預防骨質疏鬆,充分靈活關節,預防骨質疏鬆和關節炎。肽進入人體後,隨著血液迴圈到骨骼後,能夠促進合成生長激素,促生長激素釋放因數,生長抑素,促甲狀腺釋放激素。這些肽類物質對骨的合成、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對改善骨關節炎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

上廁所發現什麼異常可能肝受損了?如何預防肝癌的發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癌症進入人們的視線裡,不少知名藝人都因罹患肝癌而離世令大家十分動容。就連經濟條件比常人高上許多的普通人,都對晚期肝癌無計可施,晚期肝癌真的如此可怕嗎?為什麼肝癌一經發現就是晚期?

肝癌顧名思義是指在肝臟上生長的惡性腫瘤,是由不受人體正常調控的異常細胞不斷繁殖、無節制生長形成的。惡性腫瘤在體內會不斷消耗人體內的養分和能量,且會侵襲、破壞器官組織,甚至會轉移到身體的其他臟器,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臨床上將肝癌分別兩類,分別為肝細胞肝癌、膽管細胞性肝癌,前者的癌細胞主要來源於肝細胞、後者是來源於組成膽管的細胞,臨床上肝癌以肝細胞肝癌為主。約有8成的肝癌患者確診時已經到達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手術的機會。中晚期肝癌具有治療難度大、預後差的特點,如果僅僅只是對症治療,晚期的患者生存期可能只有3~4個月。
二、上廁所發現這2個異常,可能肝受損了

肝臟作為一個沉默的器官,有時候出了問題也很難發現,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如果發現上廁所時出現下面幾個症狀,可能是肝受損發出的信號。

1、尿液顏色改變

由於喝水少、飲食習慣、藥物等因素,可能會導致尿液顏色出現偶爾的異常。但如果排除了這些因素,卻出現了膚色發黃、尿液發黃、腹部不適等的症狀,那很可能是肝臟異常的信號。

2、大便顏色改變

大便呈現陶土樣、黑便等的改變,很可能是肝臟功能異常導致的,最好儘快就醫排查原因,並且對症進行治療。

肝癌最喜歡這4個人,“高危人群”小心4050歲的中年男性
臨床上50%以上的肝癌患者為40-50歲的中年男性。 他們一般情況良好,肝功能正常,無明顯肝硬化或門靜脈高壓症表現;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症狀和體征: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腹水及黃疸加重等等。 男性在這個年齡段正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很多人都有長期過度疲勞、煙酒等不良習慣,在這個時期要多注意肝臟的健康。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肝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3倍,近年來,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年上升。

3.脂肪肝和肝硬化患者。
脂肪肝患者如果不及時幹預,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對於已經患有肝臟疾病的人來說,必須要做好早期預防工作。有些脂肪肝可能只是被人們誤認為是肝病而不加以重視。 當然,也有一些患者只是簡單的“跨過”肝硬化,就變成了癌症。

4.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者
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很多感染者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不去看醫生,當他們去看醫生時,他們往往已經病入膏肓。

如何預防肝癌的發生?

無論是哪種癌症,預防都要大於治療,肝癌也不例外,想要預防肝癌的發生,一定要保證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高危人群還要做好定期的篩查。

一般患有基礎性肝病的患者要積極接受治療,將肝病治療好也就預防了肝癌,還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來預防乙肝。

我國作為肝癌大國,發病率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左右,而且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患者一確診便是晚期,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上廁所時尿少腹瀉、黑便、尿液發黃等,一定要警惕是肝癌發出的信號。

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感冒,有的人長期不感冒?癌症與免疫力的關係大嗎?

感冒在我們生活當中是一個常見病,感冒的原因有很多種。有時候主要是因為病毒乘虛而入,而有時候是因為天氣太冷了,我們沒有注意保暖,才讓我們得了感冒。而且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一年會感冒很多次,但是有些人幾年也不感冒一次。
最近又流行起了一種說法,感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代表身體免疫力強,對待外界的病毒反應更激烈,才會頻繁感冒。而長期不感冒的人,代表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得一些癌症等大病。但是也有一些人說,頻繁感冒是因為身體免疫力差,難以抵禦外界入侵的有害物質。那麼,長期不感冒的人,真的免疫力更差,更容易得癌嗎?一、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感冒,有的人長期不感冒?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話,有些人輕易不生病,但是一生病就是大病,這讓一些很少感冒發燒的人覺得“瑟瑟發抖”,難道自己不經常生病反而是壞事嗎?

其實,人是否容易生病主要和兩個因素相關,一是爹媽給的遺傳因素,我們體內存在的一些基因決定了身體對於感冒病毒是否易感,也會影響感染後的嚴重程度。

二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所致,如一些人長期缺乏運動、睡眠不足以及居住環境較差的人,患感冒的風險也會增加。因為這些因素容易導致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在外來病毒入侵時,無法很好地進行抵禦所致。
癌症與免疫力的關係大嗎?
《美國科學院院刊》刊登了一項涉及200萬例18~70歲癌症患者的資料的研究,評估了癌症發病率上升與免疫系統衰退的關係。結果顯示:免疫系統的衰退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大大超過預期。

從根源上來說,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的“反叛”,一般會被免疫系統扼殺。當免疫系統衰退或者出現問題,則有部分的異常細胞就能“逃逸”,“免疫衰退”可能成為一部分異常細胞變成腫瘤的“土壤”。但是話又說回來,腫瘤的產生原因是很複雜的,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結果。
那是不是提高免疫力就能防癌呢?
需要提醒的是,免疫力不等於抗癌力。這不意味著提高免疫力就一定能防癌。因為免疫力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處在平衡之中。

感冒發燒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觀眾都會患上感冒發燒的症狀,不過對於這一症狀形成的原因,相信很多觀眾並不是很清楚。根據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當細菌和病毒入侵人體呼吸系統的時候,如果人類的免疫系統沒有發揮作用,或者發揮的作用並不明顯,就會產生感冒發燒的症狀,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不過一般的感冒發燒,即使人們不服用藥物治療,過了三到五天之後也會自行消失。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狀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在不斷地發揮作用,並將細菌和病毒殺滅了,所以人體感冒的症狀也會緩解。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還有很多患者產生了錯誤的想法,認為患病可以啟動自身的免疫系統。

這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還能預防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醫療專家同時提醒廣大患者,經常感冒發燒的人,因為免疫力比較差的原因,患上重大疾病的風險更大,所以並不值得提倡。相反那些容易感冒發燒的人,免疫力是非常強的。

但是並不是免疫力越強的人,越不容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兩者之間並沒有根本的聯繫。從中大家也明白了,對於養生專家所提出的理論,其實並不具有實踐意義,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仔細甄別,避免因為養生專家的建議而誤入歧途,那樣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空氣炸鍋到底能不能用?空氣炸鍋炸出來的食物會致癌嗎?

空氣炸鍋很火爆,它到底安不安全這個問題的爭論也很熱門。支援空氣炸鍋的人把它說得跟“神器”一樣,既方便又美味還健康;而反對它的“揭秘者”們,把它說成是資本的“行銷陰謀”,使用空氣炸鍋就是在交“智商稅”。那麼,空氣炸鍋到底能不能用?

空氣炸鍋,是一種可以用空氣來進行“油炸”的機器,主要是利用空氣替代原本煎鍋裡的熱油,讓食物變熟;同時熱空氣還吹走了食物表層的水分,使食材達到近似油炸的效果。2019年12月,有調查顯示,韓國市面上10款空氣炸鍋如果使用不當的話,會在烹飪的過程中產生危害健康的物質丙烯醯胺。

“萬物皆可炸”,炸雞翅、炸薯條、炸排骨……想起這些,你是不是馬上就口水直流?如今,空氣炸鍋成了“網紅”電器,無油、低脂、不上火的空氣炸鍋讓喜愛油炸食物的朋友們如獲至寶。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困惑,既然是“炸”,空氣炸鍋炸出來的食物健康嗎?會致癌嗎?如果非要用空氣炸鍋,如何使用才更健康?

空氣炸鍋是怎麼工作的
傳統的油炸是利用高溫下油的汽化將食物表面的水分帶走,同時由外向內傳導熱量來烹飪食物。空氣炸鍋的頂部有食物烘烤加熱器,能快速加熱鍋內空氣,再借助大功率的風扇,在炸鍋的密閉空間內產生高溫和快速迴圈的旋渦熱流。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熱空氣替代傳統動植物油,讓空氣來“炸”食物。
致癌物與鍋具無關,大多是因高溫烹飪

空氣炸鍋是否會致癌?簡單來說,可以將空氣炸鍋理解成用空氣代替油來對食物進行炸制。鍋內頂部的空氣加熱後,用內置大功率風扇把熱氣進行急速迴圈,帶走食物表層水分,使其變得酥脆,可達到煎炸效果。但它和其他鍋具一樣都是烹飪工具,只要符合生產標準,不烹飪有毒、有害物質,其本身談不上危害健康。

為什麼空氣炸鍋製作出來的食物“丙烯醯胺”含量超標?

丙烯醯胺的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經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估後將它定位為2a級致癌物,但僅僅指其對人體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臨床實驗證據並不足。而在加熱同時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時(一般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烹飪溫度超過120℃,就會產生丙烯醯胺類的致癌物,難以完全避免。但這也恰恰說明丙烯醯胺的產生源自食物本身以及高溫烹飪方式,並非空氣炸鍋本身。

也就是說,即使不使用空氣炸鍋,用普通鍋具對食物進行高溫煎炒、油炸、紅燒、烤等,也可能產生丙烯醯胺。

空氣炸鍋選購技巧
1、安全性
只要是品質合格的產品,通常來說都是帶有3C標誌,在選購時,先問下銷售人員,有沒有3C安全標誌。選擇全國聯保的產品,售後會更加便捷。

2、底盤設計
選購時,還要注意一下底盤設計,若是底盤有螺旋狀凸起的,這樣就會影響到熱迴圈,還會讓食物受熱面積受到影響。

3、控制台
它主要就分為電腦和機械這兩種,效果都是一樣的,在選擇時,不要從銷售人員來介紹聽從它的優點,要自己從多方面來考慮。
4、易清洗
在運行時,食物的油脂會激發出來,這時容易濺在炸籃上,在選擇時,一定要選擇容易清洗的材質,最好不能含有塗層,這樣清洗就會方便很多。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哎呀,說這麼多遍你怎麼就是不聽,說了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頭。”李阿姨早晨起來打掃衛生,進去兒子房間,一眼就瞅見了床頭的還亮著遊戲頁面的手機。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多年來李阿姨一直堅持養生,對於這些會產生輻射的電子產品都盡可能的避而遠之。她也一直叮囑兒子要儘量少玩手機,但年輕人肯定是離不開手機的。於是她只好退而求其次的跟兒子說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旁,每次說的時候兒子都嘴上答應。這次李阿姨進去打掃衛生的時候又發現兒子把手機放在床頭就睡了,當下她氣不打一處來直接把兒子拍醒了。

再次苦口婆心的勸兒子,手機有輻射不能放在床頭的,不然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被吵醒的兒子一肚子的火,當下就沖李阿姨發火了“手機哪裡會導致癌症發生,我每天都放在床頭睡覺的,怎麼不見我得癌症!”李阿姨直接被兒子吼的愣住,悻悻地去了屋外。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而且有些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一般會把手機放在床頭,但是有些人說如果把手機放在床頭會得腦瘤,不知道這種說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呢?

什麼是輻射?

輻射是一種能量的傳遞,在我們生活中輻射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曬太陽的時候會有紫外線輻射,但使用微波爐的時候會出現電磁輻射。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主要是核輻射CT檢查等所產生的一些輻射,相信很多人去醫院做CT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有時候需要穿上一層衣服,就是為了防止電離輻射給身體帶來影響。

如果長期接觸這些輻射會給健康帶來威脅,也會增加身體細胞突變的可能性,容易引發癌症。

非電離輻射是輻射能量比較低的一些,對健康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比如手機等一些電子產品就會產生這種輻射,輻射的頻率是比較低的,正常情況下不需要恐慌。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所謂手機輻射,是指手機產生的射頻電磁場,又可稱為無線電波。頻率在30 kHz–300GHz之間,與微波、可見光、紅外線同屬於非電離輻射。與x射線、伽馬射線之類的電離輻射不同,電磁輻射沒有本事直接去破壞生物體內的DNA分子,不過它們也會產生一些生物效應,比如熱效應。但手機輻射的能量實在太小了,根本無法提高人的體溫。

有研究發現,當用一側耳朵接聽手機超過50分鐘,同一側大腦會比另一側大腦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但這項研究還非常初始,大腦消耗葡萄糖增多也未必會產生什麼有害的影響。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那麼腦瘤的發病因素有哪些呢?

1.遺傳因素
任何疾病一旦與先天遺傳有關,似乎就有一種無奈感。遺傳因素在腦瘤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體基因缺陷或突變可形成顱內腫瘤。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是典型的遺傳性神經系統腫瘤,約半數患者都有家族病史。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2.物理化學性損害
物理化學因素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一些腦部損傷或常接受放射線者,其顱內纖維母細胞或腦膜內皮細胞易發生癌基因突變,引起腦癌發生;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化學物誘發的腦癌包括各種膠質瘤、腦膜瘤、上皮癌、垂體腺瘤等,常見的化學致癌物有甲基膽蒽、二苯蒽,亞硝基呱啶、二亞硝基呱嗪、甲基亞硝脲等。

手機放在床頭很容易會導致腦瘤發生嗎?

  3.酸性體質
不良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等可造成體質酸化,免疫力下降,機體代謝迴圈緩慢,阻塞腦動脈,氣血運行不暢,這時腦部寄生蟲、病毒大量繁殖,造成腦部嚴重損傷。

為什麼會患上肺癌呢?頭部出現哪些異常表現可能是癌症的信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資料,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因肺癌致死的有180萬例,是死亡人數做多的癌症。經肺癌病因調查發現,在所有的肺癌患者中,近70%的男性多因長期暴露在菸草菸霧導致的。那為啥有些人明明不抽菸不喝酒,為什麼會患上肺癌呢?
為什麼很多肺癌發現已是晚期?

這是因為肺癌早期一般不會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出現,當肺部內病灶持續增大後導致肺部受到異常壓迫時,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如病灶壓迫到肺、氣管時,會引起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出現,但這些症狀也不具有特異性。

在最初出現的時候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或是當成一些其他的小病來進行治療,等到症狀嚴重的時候,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頭部出現哪些異常表現可能是癌症的信號?

1.莫名其妙頭疼
儘管造成頭疼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例如常用的欠缺睡眠品質,著涼感冒等,倘若是這種要素所導致,通過充裕歇息或服食藥品後便能轉好。可倘若日常生活很規律性,都沒有有關病症,但最近卻莫名其妙地擁有頭疼的覺得,就得相對高度當心是否身體內的癌細胞在席捲。這時,千萬別單純性認為是沒歇息好,更不能吃止痛片,恰當的作法是立即去醫院檢查。

2.臉部變黑發脹
大家都知道,在身心健康時,大家的臉部會展現出白裡透紅的情況,可一旦臉部皮膚顏色慢慢變黑,或許便是身體內擁有癌細胞,尤其是嘴巴部位主要表現更加顯著。這是由於癌細胞不斷損害肝臟,導致其新陳代謝作用降低,從而黑色素才會在臉部堆積。而臉部發脹的首要緣故,很可能是肺癌細胞侵害到了上腔靜脈,導致靜脈血管阻塞,這樣的事情下,身體臉部的血夜不能正常的流回,促使臉部浮腫。要是沒有高度重視起來,癌細胞持續席捲,還會跟身體角逐營養物質,促使膠體滲透壓及其蛋白質含量減少,從而加劇浮腫問題。

3.出血
這兒所講的出血主要包含鼻內和牙床部位,假如並沒遭受外部的危害,但是這兩個部位卻不明原因的出血,或許是早期肝癌所導致。因身體的凝血因數必須在肝部中生成,但假如肝部產生變病,便會直接影響到其常規的作用,促使凝血因數總數減少從而造成凝血障礙,最後主要表現為莫名其妙的出鼻血。

預防肺癌有五招:

1.控制空氣污染
做好環境保護,有效控制空氣污染,達到預防肺癌的目的。

2.禁止和控制吸菸
禁止和控制吸菸,首先要注意減少吸菸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規來限制人們,尤其是青少年。

3.預防和控制慢性支氣管炎
由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癌發病率高於無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因此積極預防和控制慢性支氣管炎對預防肺癌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說服慢性支氣管炎吸菸者戒菸,因為慢性支氣管炎和吸菸者的肺癌發病率較高。

4.職業防護
對於開採放射性礦石的礦區,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儘量減少輻射量。對於暴露在致癌化合物中的工人,必須採取各種有效的勞動保護措施,以避免或減少與致癌因素的接觸。
5、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對早期肺癌的篩查手段仍不盡如人意,在人群中普查肺癌的費用非常昂貴,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能性很小。

艾滋病老齡化的原因是什麼?艾滋病病人怎麼樣才能不傳染家人?

艾滋病的英文簡稱是AIDS,艾滋病的中文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的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本病主要經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HIV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壞CD4(+)的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功能受損乃至缺陷,最終並發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艾滋病具有傳播迅速、發病非常緩慢而且病死率高的特點。

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2019年中國新診斷報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數為15萬例。其中,60歲及以上感染者人數3.7萬例。

艾滋病“老龄化”:为何越来越多的老人染上艾滋病?

老齡男性感染者數量與2010年相比翻了5番,成為中國艾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群體。自我報告通過商業性性行為感染的老年男性占60%;通過非商業性性行為感染的占30%。

廣場舞殘害了多少老人?老人說出真相,讓子女震驚不已
廣場舞讓老年人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很多人可能覺得跳廣場舞會給老人帶來很多好處,不僅能鍛煉身體,也能打發無聊的生活,還能交到很多的朋友,但是廣場舞也會有一些弊端,那就是跳廣場舞會感染艾滋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很多人都以為感染艾滋病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他們才是主要群體,其實老人才是最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發人群,根據調查發現,60歲老人要占三分之一,並且還在逐漸上升的趨勢,所以只要是稍不註意,艾滋病就有可能上門。

艾滋病“老龄化”:为何越来越多的老人染上艾滋病?
這些老人在跳完廣場舞回來後,身體就出現了問題,渾身難受,一直低燒,渾身上下還起紅疹,讓子女感到擔心不已,子女一直以為是過敏引起的,到了醫院治療後,才得知感染了艾滋病,這讓子女感到震驚不已,一時間難以接受。

艾滋病「老齡化」,離不開兩個原因

隨著醫療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社會人均壽命也整體延長。而我國目前的退休年齡男性是60歲,女性則是55歲,一些女工人則年滿50歲就能退休了。忙碌了大半輩子的叔叔阿姨突然閑了下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艾滋病“老龄化”:为何越来越多的老人染上艾滋病?
不過,隨著空閑時間的增多,很多老人和子女接觸的機會卻減少了。由於社會結構改變的因素,年輕人在外地工作而老年人空巢留守的情況越來越多。如果再加上喪偶因素,獨居老人的數量會更多。大多數時候,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多數時候他們是寂寞的。

在這種因素之下,一些老年人平時會參與大量的老年性活動和社交,期望能夠找到感情的寄托。而由於感情需求急待解決,使得一些老年人在生理需求顯得盲目。參與社交的老年人可能會盲目發生性關系,甚至有的老人會發生性交易性質的行為。

非婚性行為增加了,老年人的安全意識卻沒有提高。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醫師李在村表示,在老年性行為中,老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很低,安全性行為知識薄弱,很容易發生高危性行為,增加艾滋病感染風險。

艾滋病“老龄化”:为何越来越多的老人染上艾滋病?
對老年感染者多一些幫助和理解

老年人感染艾滋病,比年輕人更為痛苦。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感染HIV後易發展為艾滋病(AIDS),且老年病例通常存在潛在合並癥、機會性感染,加快死亡速度。

還有專家指出,中老年HIV感染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不僅免疫重建效果不如年輕患者,治療4年內的死亡率也比年輕感染者高出30%。

但與身體上的痛苦相比,老年感染者精神上所受創傷更大。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很多中國人心中,性只是為了生育,不是為了快樂;前者是正當的,後者是不純潔的。

艾滋病病人怎麼樣才能不傳染家人

艾滋病主要是通過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的疾病,通過性傳播是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所以在艾滋病的預防方面,要做到潔身自好。

如果家裏人有艾滋病,就應該讓其進行規範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療,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就能夠降低傳染性,就能夠將艾滋病病毒抑製在檢測不到的狀態,這也是保護家人不被感染的一種方法。另外,盡量不要有血液上的接觸,艾滋病在得到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之後,一般來說病情可以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