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膽囊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膽囊癌是膽系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占64.7%),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第五位,其發病率近年有明顯上升趨勢。膽囊癌分原發性膽囊癌和繼發性膽囊癌,後者只占極少一部分,以50歲以上的女性多見,50歲以下發病率為0.3~0.7%。與男性之比約為3: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膽囊癌的惡劣預後狀況已發生了較大的改善,美國和法國的文獻報導5年生存率已達25%和26%。目前手術後能長期生存的病人。多是屬於膽囊腺瘤性息肉有惡變者。故提高膽囊癌手術治療效果的關鍵仍在於提高早期診斷率。本病屬中醫學“脅痛”、“黃疸”、“癥積”等病範疇。

68岁父亲腹痛,查出胆囊癌!医生强调:这4类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一、從結石到癌症,只要3步

膽囊是形似梨狀的囊袋結構器官,在肝臟的後方,主要對膽汁進行濃縮與儲存。

目前,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在7%~10%之間,居高不下並持續上升。據統計,導致膽囊結石的常見原因有長期不吃早餐、長期食用高膽固醇食物、肥胖、藥源性膽囊結石等。

68岁父亲腹痛,查出胆囊癌!医生强调:这4类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結石到腫瘤看似遙遠,其實只需要簡單的三步。

第一步,早期膽囊結石可以無任何症狀,或只是在飽餐後出現右上腹脹痛。

第二步,隨著病情發展,膽囊結石可引起急性炎症、膽絞痛,表現為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和發燒症狀。

第三步,形成膽囊壁梗阻,結石反復刺激膽囊壁,開始合併膽囊炎,出現不典型增生,進一步演變成癌。

68岁父亲腹痛,查出胆囊癌!医生强调:这4类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臨床上,膽囊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特徵:

•年齡>50歲;

•有多發結石病史,膽囊內結石互動性較差,最大直徑≥2cm的女性患者;

•有慢性結石性膽囊炎病史,腹痛性質發生變化,有膽囊萎縮、膽囊壁鈣化、局限性厚壁膽囊壁以及瓷化膽囊等症狀;

•膽胰管合流異常、膽囊腺肌症以及結石合併寬基息肉的患者。

二、膽囊切除對身體有何影響?

1、術後併發膽漏

手術可能併發膽漏,出現右上腹部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膽漏,可通過十二指腸鏡置入內支撐管,保證膽管下端持續開放,讓腹腔膽汁引流減少。

假若無法置入內支撐管或引流效果不佳,還可以及時手術探查,完善術後膽漏問題。

2、術後腹腔內出血

手術可能併發腹腔內出血,如果沒有器質性病變和手術指征,那麼可以針對性止血處理,比如放置腹腔引流管、應用止血藥物等,大多數患者可用非手術方法來解決。

68岁父亲腹痛,查出胆囊癌!医生强调:这4类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3、消化功能影響

膽囊切除後,膽汁會直接經過膽總管,緩緩流入十二指腸,此時若大量進食高脂和高蛋白食物,會對消化系統有一定影響。

患者術後要飲食清淡,避免高脂飲食,但也不必過度擔心消化功能問題。膽囊切除3個月後,膽管會輕微擴張以代償膽囊儲存功能的缺失,消化功能會逐漸恢復。

臨床上,膽囊切除術的後遺症已有較為成熟的處理辦法,患者其實不需要太擔心。

三、不切好不好?3種情況,得切

一般來說,沒有症狀的膽囊疾病不採取手術治療,而是以長期監測為主,但對有明顯症狀的膽囊疾病則會建議手術切除。以下三種情況,切除膽囊是最好的選擇。

•嚴重的膽囊感染

一般的膽囊炎不需要切除膽囊,但膽囊結石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會引發急性、劇烈的腹痛、嘔吐以及持續高熱症狀,容易合併其他疾病,及時手術切除是阻止病情發展的最好方式。

68岁父亲腹痛,查出胆囊癌!医生强调:这4类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嚴重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早期並無明顯不適,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梗阻和感染問題,還會伴隨劇痛,甚至威脅生命,此時及時手術才是上策。

膽囊結石卡在膽囊管內,很容易引起膽絞痛,約7成患者會在一年內復發。結石長期刺激會引起局部炎症,導致膽囊“瓷化“,喪失正常功能,硬是將瓷化的膽囊留下,其實並無益處。

•膽囊癌

作為惡性腫瘤疾病,膽囊癌治療起來較為複雜,由於可能出現癌細胞擴散和轉移的情況,因此一旦確診膽囊癌,建議及時手術切除病灶。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患者恐懼手術,擔心遠期後遺症,其實這種擔憂完全沒必要。從長期隨訪中發現,患者切除膽囊後的生活品質是提高的,遠期收益遠高於不切除的情況,還能排除膽囊癌的隱憂。

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醫生進行詳細和綜合分析,如果需要切除膽囊,那麼就相信醫生

膽囊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一、膽囊患者飲食可以吃

1、多吃具有抗膽道、膽管癌作用的食物:魚翅、雞肫、蕎麥、薏米、豆腐渣、猴頭菇。

2、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蕎麥、綠豆、油菜、香椿、芋艿、蔥白、苦瓜、百合、馬蘭頭、地耳、鯉魚、水蛇、蝦、泥鰍、海蜇、黃顙魚、針魚。

3、食具有利膽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無花果、胡桃、芝麻、金針菜、海參。

4、食欲差宜吃楊梅、山藥、薏米、蘿蔔、塘虱、恭菜。

二、膽囊癌患者飲食不能吃的

1、不要吃動物脂肪及油膩食物。

2、不要暴飲暴食、飲食過飽。

3、不要吸煙、喝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吃黴變、油煎、煙熏、醃制食物。

5、不要吃堅硬、粘滯不易消化食物。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於膽囊癌的症狀已經非常瞭解了吧,至於患了膽囊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的飲食,也給大家介紹了,有些不能吃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對於病情是沒有幫助的。

老菸民戒菸時有這2個戒斷反應其實是好事!

對家人及身邊的人都有傷害,你沒看見所有的公共場所都不讓抽菸嗎?而且菸的包裝盒上都寫著吸菸有害健康,這個道理就連剛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你這個成年人,難道不知道嗎?抽菸極深者危害最大,猛抽一口做深呼吸狀,使菸霧充滿肺部,久而久之,肺部的焦油和微塵殘留會充斥肺細胞,最易患肺氣腫,嚴重者誘發肺心病,導致血液長期缺氧而縮短壽命。抽菸對身體有害,只要有意志戒掉,還是好習慣,少抽或不抽對身體有益健康。由於長期抽菸,一般會有依賴性,有癮,戒菸後,從精神層面注意調節,可以準備點零食,轉移一下注意力。主要是通過思想上認識到抽菸的危害性,增強戒菸自覺性,祝戒菸成功,身體健康。

為什麼手術前,醫生要求病人先戒菸?

吸菸會增加手術中肺感染的風險以及手術後傷口癒合的難度,因此醫生會要求病人在手術前戒菸。

吸菸意味著會有部分菸霧進入肺部,香菸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就會刺激肺細胞發生炎症改變,使呼吸道的清除功能減弱和咳嗽反射敏感性降低,痰液增多並難以排出,從而加大手術後肺部發生感染的幾率。

老菸民突然戒菸,是好是坏?提醒:这些症状不用怕

術後傷口的延遲癒合則是跟香菸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兩種有害物質有關,前者會刺激機體釋放兒茶酚胺來使血管收縮,後者會抑制血紅蛋白同氧氣結合,導致傷口因缺少血液和氧氣而難以癒合。

當然,對於很多吸菸者來說,戒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老菸民,其戒菸的難度往往更大。阻礙老菸民戒菸的,除了身體的戒斷反應,還可能是某些關於戒菸的謠言。

老菸民沒必要戒菸,戒了反而更短命?

戒菸這件事,任何時候都不晚,老菸民不會因為戒菸而更短命。如果有人跟你說很多抽菸的人反而長壽,請直接反駁他:這是謬論。如果對方追問原因,那麼你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向他解釋:

一是以偏概全。抽菸長壽只是個例,無法做出“抽菸→長壽”的推論

如果拋開個例,你就會發現,抽菸短壽的人遠比抽菸長壽的人多,抽菸患上肺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遠比不抽菸的高

二是倖存者偏差。如果有人跟你說:“我18歲之後就開始抽菸,現在我80歲。”這是有可能。但不會有人跟你說“我18歲之後就開始抽菸,然後我45歲就得肺癌死了。”

你獲得的資訊只來自于個別倖存者,而更多的遇難者無法從墳墓中跳出來說出真相。

老菸民突然戒菸,是好是坏?提醒:这些症状不用怕

吸菸是影響壽命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人的壽命會受遺傳、飲食、運動、心態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遺傳基因好的人,不論抽菸與否,往往都會比從不吸菸的先天體弱者長壽。

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在戒菸之後會出現某些不適。菸草病學與戒菸中心主任肖丹指出,這種情況叫做“戒斷反應”。

因為菸民的身體已經在多年的吸菸中對菸草產生了依賴,突然戒菸就會讓身體感覺不適,但這些不適往往就是身體逐漸好轉的表現。戒菸的不同階段中中,人體會出現不同的戒斷反應:

剛開始可能是表現為非常想吸菸、心癢等對於菸草特別渴望的反應,之後會出現坐立不安、心理空虛、易煩躁、口渴、疲勞等表現,再往後還可能會出現失眠、焦慮等情況。

但只要熬過去了,戒菸就是成功了,這時你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

生理上:擺脫了對菸草的依賴,不會再因不能抽菸而出現生理上的不適,如口渴、疲勞等。

心理上:不會想要抽菸,不僅是看到香菸的時候無動於衷,對於別人遞上來的香菸也能果斷拒絕

吸菸有害健康,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在戒菸的過程中出現戒斷反應,要堅信自己能夠承受,只要熬過去了,你就能收穫更健康的身體。如果不戒菸,你的肺就很可能會出現問題。

老菸民突然戒菸,是好是坏?提醒:这些症状不用怕
戒菸時有這2個戒斷反應其實是好事!

1、咳嗽和吐黑痰

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支氣管纖毛,支氣管纖毛的主要作用就是像掃帚那樣擺動將肺部毒素和黏液清理出去。

一旦戒菸,支氣管纖毛就會漸漸自然修復,從而加大排毒的效率,而咳嗽正是肺部排毒的方式,若有咳黑痰的症狀,更要恭喜你,這些黑痰是肺部為了裹住粉塵顆粒而分泌的黏液,咳出來對肺部健康是極為有益的。

2、頭暈、全身乏力、嗜睡

香菸燃燒後會釋放大量的一氧化碳,進入血液中後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降低,從而導致大腦和四肢缺氧。長時間不吸菸後再吸一支菸會導致大腦暈眩,這正是缺氧的表現。

戒菸後,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迴圈速度加快,大腦和四肢的供氧量會更加充足,由於突然間的不適應,於是會出現一段時間的“醉氧症”,具體表現正是頭暈、全身乏力、嗜睡等。當出現這些症狀時,意味著你的大腦和四肢獲取到了充足的氧份,是好事。

抑鬱症可能增加癡呆症的風險,年輕時如何預防老年癡呆?

來自學業、工作、社交、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可能讓不少年輕人不知不覺產生了抑鬱症狀。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提醒年輕人不可忽視心理健康,因為這可能對後半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抑鬱可能加快認知衰退的速度,增加日後患癡呆症的風險。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從整個環境層面來說,每一種心理疾病的流行,其實離不開它所處的大環境。較之以往,當前整個社會抑鬱症的發病率,其實都呈現出上升趨勢。

抑鬱症狀可能會增加癡呆症的風險,但研究結果存在爭議,因為晚年抑鬱症可能是癡呆症的前兆症狀。有關抑鬱症和癡呆症風險的生命過程資料可能會澄清這種關聯;然而,目前的資料都十分有限。

為了總結歸納成年人各生命階段的抑鬱症狀軌跡,並估計其與認知障礙和衰退的關係,來自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的專家通過對4個前瞻性佇列(20-89歲)的集合研究,對相關結果進行總結並發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抑鬱症量表-10(CESD-10),研究人員對6122名老年參與者的成年早期(20-49歲)、中期(50-69歲)和晚期(70-89歲)的時間加權平均數進行了估算。調整後的集合邏輯和混合效應模型估計了歸納的抑鬱症狀與兩個認知結果的關係:根據既定標準定義的認知障礙和綜合認知得分。

結果顯示,在單獨的模型中,每個生命階段的抑鬱症狀升高與認知結果相關:成年早期認知障礙風險增加59%(20-49歲,OR=1.59,95%CI:1.35,1.87);中期增加94%(50-60歲,OR=1.94,95%CI:1.16,3.26);以及晚期77%(70-89歲OR=1.77,95%CI:1.42,2.21)。

當對其他生命階段的抑鬱症狀進行調整後,成年早期(OR=1.73;95%CI:1.42,2.11)和晚年(OR=1.43;95%CI:1.08,1.89)的抑鬱症狀升高仍與認知障礙風險增加73%與43%有關,並且也與認知衰退的速度有關(P<0.05)。

綜上,該研究表明,成年早期的抑鬱症狀可能是獨立于中年或晚年抑鬱症狀的認知障礙的風險因素。

年輕時如何預防老年癡呆?

1、健康飲食

大家都知道營養不好皮膚都會變差,何況我們人類最精密最強大的器官大腦。神經系統就像硬體,是提高記憶力的基本,所以說保障大腦營養是十分重要的。

簡單來說就是避免那些含高飽和脂肪酸的食品,比如蛋糕、奶油、油炸品、香腸之類聽起來就好吃的垃圾食品,推薦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堅果等,蔬菜和水果也是大腦喜歡的飲食,尤其是捲心菜、菠菜、胡蘿蔔這類十字花科的食物,它們含有硫糖苷,可以防止體內乙醯膽鹼流失,有助於增強注意力。

2、少宅多運動

還有研究結果顯示有氧運動對記憶有一定促進作用,這主要因為:

有氧運動有會促進神經元的生長,經常在跑步機上運動的老鼠,其海馬神經元數量就比一般小數多。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大腦供氧,保證大腦對氧氣及其他營養物質的需求。

3、充足睡眠,保證生物鐘正常運作

所謂充足睡眠,不僅僅是指時間,因為相比睡眠時間,睡眠品質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更重要。比較現實的方法是:不管你什麼時候睡覺,一定要在每天同一時間起床,這樣才能保證生物鐘的正常運作,也是擁有高品質睡眠的前提。

你離PE有多遠?男人早洩如何科學治療?

早洩治療首先需要改變觀念。治療目的不僅僅是延長性交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掌控力,增加男女雙方的性生活滿意度。完整的性愛包括性前戲、陰莖與陰道的接觸和性後戲三部分。研究表明大多數夫婦認為最合適的陰莖與陰道的接觸時間為7~13分鐘。性生活時,雙方要心情放鬆,延長“性前戲”的時間,如親吻、撫摸等,施以豐富和溫柔的刺激,以提高伴侶達到性高草的概率,這遠比單調的抽插運動更有效。時間不是決定性愛品質的關鍵因素。性伴侶之間感情的融洽,坦誠的交流,互相瞭解雙方的性敏感區域,盡可能多一些性前戲和性後戲,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性生活滿意度。即使偶爾出現早洩,男方也不要恐懼和焦慮,女方更不應責備和埋怨,而應表示理解,從而為下次性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CA:關注癌症患者的性健康

最近,著名期刊《臨床腫瘤雜誌(CA)》刊文指出,康復期癌症患者更擔心自己的“性健康”。

研究的主體人群是15~39歲癌症患者,且已經結束完整的癌症治療,研究從性功能障礙、伴侶關係、自我身形認知三方面開展。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研究結果顯示,在性功能障礙方面,有42%~52%的患者存在一個或多個性功能問題。從腫瘤類型來看,血液系統腫瘤患者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比例更高。

此外,30歲以下癌症患者在結束治療後,男性的欲望明顯降低,女性的次數明顯減少,無論男女,對性生活的滿意程度都比同齡人低

在伴侶關係方面,69%~72.4%的患者處於戀愛或婚姻關係,滿意度較高。但依然有22%的患者認為癌症影響了感情,23.6%的患者覺得與伴侶的關係不再融洽。

在自我身形認知方面,54%的患者對自己的身形感到苦惱,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再有吸引力,對暴露自己的傷疤有顧慮,產生自卑心理,對自我價值和外表的認可度大大降低。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與其他生理性研究不同的是,這項研究關注癌症患者的“性健康”問題,而目前臨床上十分缺乏這類研究。考慮到“性”與健康的關係,研究者認為,醫生需要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問題,實施干預,應對這些後遺症。

二、你離PE有多遠?

性健康”對癌症治癒者來說是嚴峻的問題,對非癌症患者來說,也不是一件“玩笑事兒”。其中,早洩堪稱是男性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發病率高,陌生是存在許多誤解。

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通常以男性的潛伏期時間或女性的滿意度作為標準。我國學者認為,PE是指男性失去控制能力,導致提前完成,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心理狀態等,外界因素包括環境、伴侶的配合程度等。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傳統上,時間是衡量是否PE的重要標準。人們認為,夫妻生活持續時間在1分鐘以下,就是原發性PE。而繼發性PE是指,夫妻生活時間從正常發展到不足3分鐘。

醫師指出,實際上,國際通用的衡量標準已經重新定義,不再單純考慮時間的長短,而是從以下三點進行判斷:

1、夫妻生活持續時間短,只能維持2-3分鐘或更短時間;

2、控制能力下降,想延長時間但是身不由己;

3、夫妻生活的滿意度降低,出現明顯的痛苦,與伴侶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PE的危害不僅是無法滿足生理需求,它還會影響與伴侶的感情,降低生活滿意度。從本質上來講,PE是一種神經生物學與心理學相互交叉的疾病,應該及早干預。

三、PE如何科學治療?

1、藥物治療

藥物是治療PE的基礎,國內外指南推薦的有:

(1)鹽酸達泊西汀是首選基礎用藥;

(2)口服舍曲林、帕羅西汀、氟西汀等SSRIs藥物;

(3)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達拉非等PDE5i藥物,可用於ED引起的PE;

(4)外用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局部麻醉藥膏或噴霧,改善症狀。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要進行。

患者要和伴侶進行充分溝通,瞭解雙方的表現、情緒等,共同面對問題。如果雙方無法解決,要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消除抑鬱、焦慮情緒,進行性健康教育。

3、行為、物理治療

行為治療包括動停、擠壓技術、盆底康復訓練等,物理治療包括生物回饋、針灸等。

4、共病治療

共病治療適用於PE伴發慢性前列腺炎、ED、不育、抑鬱症等疾病的人群,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严肃科普:治疗“早洩”的口服、外用药物有哪些?能治好吗?
PE是可以根治的”,醫師表示,除了可以進行上述治療,男性還要多瞭解健康知識,多與伴侶溝通。之所以很多人覺得PE難治,是因為先在心理上認輸了,到最後情緒焦慮嚴重,反復治不好。

治療早洩的食譜1:北芪杞子燉乳鴿

原料:北芪30克、杞子30克、乳鴿1只。

做法:先將乳鴿去毛及內臟與北芪、杞子同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飲湯吃肉,一般3天燉1次,3—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即可見效。

治療早洩的食譜2:炸麻雀

方劑:麻雀4只,花生油、鹽末各適量。

制用法:將麻雀去毛及內臟雜物,洗淨,晾乾。將油放人鍋內燒至五六層熱,下麻雀炸呈金黃色取出,把油倒出,用原鍋炒鹽末少許即成。吃時蘸鹽,每日2次,每次2次,可連用幾天。

功效:補腎壯陽。用治早/泄、陽痿、遺精,有較好療效。

治療早洩的食譜3:鎖陽雞

方劑:鎖陽、金櫻子、黨參、懷山藥各20克,五味子15克,小公雞1只。

制用法:將雞開膛去內臟雜物,洗淨,連同上述藥物一併放人大燉盅內,注人開水,注人開水八成滿,蓋上盅蓋,放人滾水鍋中,隔水燉4小時即成。

功效:固腎止遺,滋陰壯陽。用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等。

明明不抽菸,為什麼患上肺癌?做好這4點,讓肺乾淨一點點

肺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位居第一,提到肺癌,人們經常和抽菸喝酒聯想在一起,確實長期抽菸喝酒的人,得肺癌的幾率會比正常人要高,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引起肺癌的一大誘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還有很多因素會使人得肺癌。

特別是網路上很多網友分享親朋好友的例子,比如,自己家某某親戚一輩子不抽菸喝酒,前段時間卻被查出肺癌,也有網友稱很多的女性,平時並沒有愛抽菸喝酒的習慣,但依然逃脫不了肺癌的“魔抓”,它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宮頸癌。很多網友都為此疑惑,不抽菸不喝酒,為什麼也會得肺癌?

同一单位的3个人不菸不酒,却同时患肺癌?只因她们长期做这2件事

一、明明不抽菸不喝酒,為什麼越來越多女性患上肺癌?

肺癌的發病率為所有癌症的首位,且男女比例相當,尤其是不吸菸的女性比率正在大幅上升。眾所周知,吸菸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因素,為何不吸菸的女性患癌率卻不降反升?

吸二手菸等於慢性自殺

曾進行過一項實驗:在一個120平左右的房間裡,吸一支菸,PM2.5的濃度可達到800微克/立方米;吸兩支菸,PM2.5的濃度可達到1500微克/立方米。

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家人若丈夫吸菸,老婆患肺癌的概率往往是普通人群的2倍

被動吸菸比主動吸菸會吸入更多有害物質。香菸點燃後外冒的菸與吸入的菸相比,部分致癌物質的含量更高,這些物質可通過不吸菸者的鼻腔進入呼吸道,損害器官的上皮細胞,最終誘發癌症。

同一单位的3个人不菸不酒,却同时患肺癌?只因她们长期做这2件事

廚房油菸是“隱藏兇手”

國人喜歡用猛火翻炒的烹飪方式,且女性在廚房的時間普遍比男性更長,因此遭受有害氣體的危害更大,患肺癌的可能性也更高。

英國的一項研究報告也表明,在通風性差、燃燒效能低的環境中做飯,所吸入的有毒氣體,接近每天吸兩包菸。目前,每年全球有160萬人因吸入有害氣體死亡。

在肺癌與廚房油菸的相關研究中,結論發現廚房油菸與燒菜時油的溫度有直接關係。不少煮婦在烹飪後都表示,“做完飯,都沒胃口。”這就是油溫燃燒所形成的一種油菸綜合征。

同一单位的3个人不菸不酒,却同时患肺癌?只因她们长期做这2件事

二、為什麼有些人吸菸數十年,仍舊長壽?你可能學不來

眾所周知,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一大主因。但仔細觀察,可能會發現部分人明明有幾十年的菸齡,卻依舊長壽。比如張學良先生,活到了103……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調閱了美國許多老人的健康資料,從中找出90名有長期吸菸習慣,且都活到了80歲以上的人,還有730名同樣吸菸,但壽命不足70歲的人,對比分析他們的基因組。

結果發現,在那些吸菸但又長壽的人基因組裡,存在215處單核苷酸多態性。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獨特的基因可以加強細胞修復能力即使吸菸損害了他們的體內細胞,這些基因也能起到較好的抵抗相應損害。也正是因為基因組上的差異,使得他們更為長壽

這是“先天”條件,想學也學不來,只能“羡慕”人家就是“命好”。

同一单位的3个人不菸不酒,却同时患肺癌?只因她们长期做这2件事

三、做好這4點,讓肺乾淨一點點

肺是直接暴露於外部環境中的臟器,汽車尾氣、塵埃灰塵、二手菸氣、廚房煤氣……每天我們可能會不知不覺間就吸入這些有害氣體,肺部本身是有一定的自潔能力,那我們有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這個能力有所提升呢?

1、多喝水

肺部需要“水養”,中醫強調,肺喜潤而惡燥。每天保證喝2000ml左右的水,才能保證肺部和呼吸道足夠“濕潤”。尤其是秋冬兩季,氣候乾燥,更要注意及時補水,不要等口乾舌燥才來飲水。

2、多吃蔬菜

肺部“受傷”,多是因為支氣管黏膜受損,而蔬菜中的維生素可以保護黏膜細胞,防止細菌入侵攻擊黏膜受損處,引起炎症的發生。

3、“清洗”肺部

主動將肺部的有害氣體的“咳”出來。在清晨、中午或睡前在空氣清新處深呼吸,然後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保持肺部的“自我”清潔。

同一单位的3个人不菸不酒,却同时患肺癌?只因她们长期做这2件事
4、定期檢查

40歲後,肺功能開始下降,“過濾”機能有所下降,雖然日常感覺不出來,但這個年齡段往往是肺病的高發期。因此,長期吸菸者、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呼吸困難者、在粉塵環境工作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這5類高危人群必須早些進行肺功能檢查,也有利於早期排查出是否有癌變,更早進行干預。

這些人群要重點預防肺部問題

1、長期做飯的人

廚房油菸需讓廚房保持空氣流動的狀態,讓做飯時產生的油菸都分散出去,那麼你吸入的成分越少,患肺癌的概率也就越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曾有研究表明,經常做飯的人群,尤其是喜歡用煎、炸、烤方式烹飪,發生肺癌的危險會明顯增大。所以,對於有這項重大責任的人,改善烹飪方式,做好油菸處理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2、中老年階段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都在下降。而肺癌的高發年齡多在50歲以上,通常是在中老年這個階段,如果你符合這個年齡階層,要注意肺癌的篩查,不能因為不吸菸不喝酒就忽視它

3、吸二手菸的人

雖然你沒有吸菸的習慣,但經常吸二手菸也同樣是危害肺部健康的方式,相對於無菸環境的人群,也會增加發生肺癌的危險。因此,給自己給身邊的人營造一個無菸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4、經常打掃衛生的人

有打掃工作的人群,會經常接觸到大量的塵土、灰塵等,而在自然的環境中,也會存在各種細菌、微生物,對於這類人群接觸多了,再加上抵抗力比較弱,就容易增加肺部疾病的可能。

過半老人受膝蓋關節炎困擾,保護膝蓋要重視生活細節

很多老人家,辛辛苦苦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兒女成家立業,終於可以享清福的時候,膝關節疼痛卻讓很多老人倍感心累,行走不方便,平時還會酸痛,尤其是老年女性。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那膝關節不好的老人應該運動還是靜養?會不會越運動膝蓋磨損得越厲害?很多老人和關心父母的兒女都有這樣的疑惑,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一疑問。

超65%老人受膝蓋關節炎困擾

世衛組織的統計顯示,骨關節炎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後第三大慢性疾病。在65歲以上老年人中,骨性關節炎發病率為60%-70%,而75歲以上人群高達85%左右,這意味著半數以上的老人需要忍受關節疼痛的困擾。

關節軟骨為什麼會發生退化呢?

因素是綜合性的,一部分原因是長時間的機械磨損。人的身體就像一架機器,活了幾十年機器也耗損了幾十年,各個零部件都會有磨損的情況,關節和骨頭也是如此。再加上有的人比較肥胖,有的人體力勞動過重以及過度運動等,都會導致磨損加劇。

膝盖不好,怎样运动才能更健康?再次提醒:一定牢记这4点!

不想傷害膝關節,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適?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身體能夠承受的運動量也不一樣,但是步行過多會對膝關節造成傷害,膝關節的負重如果過多,容易導致半月板或關節軟骨提前有磨損,同時還會損傷肌肉和韌帶。

如果在走路後第二天膝關節有腫脹或疼痛的情況,就說明走路的步數超過了身體的承受能力,如果不減少步數就會對膝關節造成傷害。

從目前的研究發現,並非步數走的越多就越健康,反而走路過多容易導致筋膜、肌肉和關節損傷等,那麼步行多少比較合適呢?

在2019年,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展開了一項調查,在對16741名老年女性的行走步數和行走強度與全因死亡之間做了測量:

發現和每天走2700步相比較,走路步數達到7500步,和全因死亡風險降低60%有關;但是當超過7500步後,步數和全因死亡率之間就沒什麼關係了。

目前根據大多數醫學報告中的建議,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可以累計做相當於步行6000步左右的中等強度的鍛煉

膝盖不好,怎样运动才能更健康?再次提醒:一定牢记这4点!

4種運動誤區,對老人膝關節損傷大

運動雖然對健康有很多好處,尤其是走路一向被認為是最健康的運動之一,但是錯誤的走路方式很容易傷害膝關節。

1.走路前不熱身

走路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否則很容易損傷膝關節,熱身運動能讓身體先活動起來,拉伸肌肉和關節,減少運動時對膝蓋的損傷。

2.走路姿勢不正確

走路是需要全身的骨骼和肌肉來共同完成的,所以走路的姿勢對身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錯誤的走路姿勢,會對膝蓋和關節造成更多的壓力和磨損,有時候這種損害讓人難以察覺,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對膝蓋造成巨大的創傷。

3.走路的場地和裝備

走路的場地選擇也非常重要,最好選擇草地或比較平坦、較軟的路面來走路,這樣可以減小對膝蓋的壓力。走路時還要選擇合適的鞋子,鞋底要柔軟、透氣舒服,穿太硬的鞋子走路起不到緩衝作用,容易損傷膝蓋。

4.進行對膝蓋不利的運動

除了走路之外,還有以下6種運動也會對膝關節不利。

爬山

在爬山的時候,膝關節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如果是向上攀登時,膝關節需要負擔的重量大約是平時的4倍。而且爬山的速度越快,就會對膝關節產生越大的壓力,對膝關節的損傷也就越大。

膝盖不好,怎样运动才能更健康?再次提醒:一定牢记这4点!

羽毛球、籃球、足球

這三種球類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足球和羽毛球需要很靈活地跑動,而且需要經常突然加速跑步,這樣來回切換再加上劇烈的扭轉動作,非常容易對膝關節造成嚴重的損傷。打籃球需要頻繁劇烈跳躍,也會給膝關節帶來不小的壓力。

跳有氧操

這也是一種傷膝蓋的運動,因為跳有氧操需要很多跳躍動作,而且基本上是在硬地板上跳動,所以非常容易讓膝蓋受傷。

跳繩

對於肥胖的人來說,跳繩很容易損傷膝蓋,比如BMI大於30的人想要通過跳繩減肥,在進行跳躍動作時,過大的體重非常容易對膝關節造成巨大的壓力

做好這6點,膝關節會感謝你

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可以選擇比較不傷膝蓋的運動

游泳

游泳對膝關節衝擊是最小的,因為在水中人體的關節幾乎不負重,再加上水的浮力可以減輕對關節的壓力,不過游泳的姿勢要正確才能保護膝蓋。

划船機

划船機是坐著來滑行的,不會對膝蓋造成很重的力量壓迫,而且關節的屈伸度也在合理的範圍內。

騎單車

騎單車或動感單車也是一項很好的低衝擊運動,不過在騎行過程中要注意加速、停止等情況,而且要調整好單車的把手和座椅,這樣才能保護膝關節。

除了這些運動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措施來保護膝關節。

膝盖不好,怎样运动才能更健康?再次提醒:一定牢记这4点!

靠牆靜蹲

兩腳分開站立和肩同寬,讓肩、腰、背和臀部和牆壁緊貼,膝蓋彎曲,小腿和地面保持垂直,蹲到感覺腿酸脹為止,下蹲的位置越低,對於腿部的鍛煉效果就越好。

內收外放

坐在椅子上,將一個空的礦泉水瓶放在兩腿之間,讓雙腿儘量將其夾緊,到極限後堅持10秒鐘,然後再將雙手放置在大腿外側,使雙腿外展,雙手內收,堅持10秒鐘,重複該動作20遍。

雙足爭力

採取坐位,雙足跟交叉,下腿往前伸,上腿往下壓,相互爭力10秒,然後雙腿交替再重複20遍。

保護膝蓋要重視生活細節

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方式如果的選擇不當,那麼從根源上就出現錯誤,為了保護自己的膝關節一定要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鍛煉切不可心急,這樣才可以增強膝關節的柔韌度靈活性。另外老年人平時要注意膝蓋保暖,年輕的女性朋友也不要“為了風度不要溫度”,冬天不要穿過於暴露的衣褲。另外如果可以很好的控制體重,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承載力,這樣可以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可以減少膝關節受到傷害。只有把自己的膝蓋保護好了,人們才能更好的生活。

癌症早期如何預防,常吃韭菜和大蒜健康又抗癌

癌症對於人們的危害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他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要防治癌症,真正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早期癌症預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對身體保持基本敏感

癌細胞的活動能否被及早發現是預後關鍵,所以平時不要忽視自己的身體感受或細微變化。當你感到腹部脹痛、盆腔疼痛和尿急時,就該及時就診,這些症狀都和卵巢癌的特徵比較相符。研究發現,如果癌症尚未擴散,90%到95%的人可以治癒。

二、瞭解家族健康狀況

如果家族史中有癌症記錄的話,最好與有關醫生做個交流。因為某些癌症跟遺傳基因有關,例如有的人生來就有腫瘤狀息肉,這種遺傳因素通常是直腸疾病的誘因,如果40歲以前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癌變。

三、女性應警惕乳腺癌變

據統計,目前乳腺癌仍是危及女性健康的疾病,每月自檢應成為女性每月必做的功課。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女性,如本人有家族遺傳史,就有必要做一次基因檢查。如果發現有乳房腫塊,應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如果感到腫塊有明顯變化,在常規的乳房X射線檢查後,再加做核磁共振檢查,這兩項檢查同時進行,能查出94%的乳腺癌病變。

4种癌症早期不痛不痒!发现这些症状,别迟疑,尽快去医院检查
四、4種癌症早期不痛不癢,需多加防範

除了胃癌,還有4種癌症的早期症狀也不明顯,需要提高警惕。

1、宮頸癌

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誤以為是慢性宮頸炎等其他宮頸疾病。如果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增多的情況,應高度警惕宮頸癌。

宮頸癌在年輕人中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比如性生活出血、婦科檢查出血或者大便出血等。早期的出血量較少,隨著病情的進展,出血量會越來越多,甚至造成大出血。此外,還伴隨著經期延長、週期縮短等月經不調的症狀。

宮頸癌在中老年人中常表現為絕經後陰道出血

宮頸癌引發的陰道排液異常,主要表現為分泌物增多,顏色呈白色或血色,質地稀薄,有一股腥臭味。

4种癌症早期不痛不痒!发现这些症状,别迟疑,尽快去医院检查
2、膀胱癌

膀胱癌的早期典型症狀為血尿,具有肉眼可見、無痛性、間歇性等特點,需要警惕。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目前,針對膀胱癌的檢查方式主要有尿常規、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等,必要時可以進行膀胱鏡檢查

3、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80%的鼻咽癌發生在亞洲,其中有50%在發生在中國,是名副其實的“飲食癌”。鼻咽癌早期的症狀主要有鼻塞、耳悶、涕血、痰血、頸部腫塊等症狀。

鼻咽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習慣、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對於有鼻咽癌家族史、長期攝入醃制食品、感染EB病毒等鼻咽癌高危人群來說,應更加注意鼻咽癌的早期篩查。鼻咽癌發現得越早,治癒率就越高,其早期治癒率可達90%以上。

4种癌症早期不痛不痒!发现这些症状,别迟疑,尽快去医院检查
4、乳腺癌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乳腺癌新發病例已經超過40萬,並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很多女性在做胸部自查時,發現自己胸部有異常腫痛的包塊。需要注意的是,乳房包塊不僅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還有可能是乳腺癌。

因此,女性朋友要多關注乳腺健康,學會自檢,並定期做乳腺篩查。

五、常吃韭菜和大蒜健康又抗癌

1.韭菜

營養價值高。可抗衰老。韭菜也是一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更值得向我們引薦的是它的維生素,礦物質。

比方2兩的韭菜,食物成分表裡記載的是維生素A:235微克胡蘿蔔素:1410毫克鉀:247毫克。

中醫說韭菜還能益肝健胃: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別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胃口,根據2007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組織出版的《食物、營養、身體活動與癌症預防》中專家報告的結論,非澱粉蔬菜很可能降低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的危險性,有限證據證明能降低鼻咽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2.大蒜

大蒜的肌酸酐是參與肌肉活動的主要部分,大蒜中蒜素與維生素B1共同產生的蒜硫胺素,能消除疲勞、增強體力。大蒜的保健作用還包括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並有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故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療效。大蒜中含有一些“硫”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就是大蒜素,能阻斷體內亞硝胺的合成,同時富含硒、鍺元素,能啟動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細胞突變能力,幫助人體構建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肺結核會不會傳染給家人?肺結核病該如何預防?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至少存在1.5萬年。結核菌可以侵入身體的多個器官多個系統,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即“肺結核”。在所有結核病中,肺結核大概占95%。很多認為,肺結核是“窮人病”,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就不會有肺結核了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大約有1300萬結核病人,2015年有960萬新發病例,死亡150萬人,結核病已成為繼愛滋病後的傳染病頭號殺手之一。

專家介紹,老人、小孩、居住環境差、營養不良、罹患糖尿病、塵肺、惡性腫瘤、妊娠、風濕免疫疾病、有免疫抵制狀態的人群都要小心肺結核。青壯年也是肺結核的高發人群,往往他們因為長期的不良行為習慣導致感染結核菌。

为什么年轻人会被肺结核盯上?会传染吗?能否治愈?本文为你说清

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為什麼也會被肺結核”盯上?

肺結核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其中一種疾病,雖然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肺結核病並沒有遠離我們。肺結核病是因為結核桿菌入侵人體後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它具有非常強烈的傳染性。

很多人對肺結核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是卻不知道肺結核有哪些症狀。在肺結核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患者很容易以為是感冒。

肺結核的早期症狀通常是,經常不明原因的午後低燒、乏力、咳嗽咳痰、食欲減退、消瘦、盜汗、胸痛、咯血等,女性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如果肺部的病灶出現急劇進展,患者也會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

很多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並不典型,而且表現多樣,所以肺結核病往往很難及時發現。總之,如果沒有患感冒,但是卻連續咳嗽、咳痰半個月以上時,就要考慮是否患有肺結核,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为什么年轻人会被肺结核盯上?会传染吗?能否治愈?本文为你说清

那麼,肺結核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肺結核是一種會傳染的疾病,90%的肺結核都是通過飛沫經呼吸道進行傳染的,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飛沫傳播

肺結核病主要能通過呼吸道傳染,比如肺結核病患者會從呼吸道中排出大量的帶菌微滴,一旦其他人吸入了這些帶菌微滴,就可能會造成感染。

肺結核還能夠通過消化道傳播,比如食用了帶菌的食物;還有少數能夠經過皮膚傷口和泌尿道進行傳播。不過,就算感染了結核桿菌也不一定會發病,一般只有在抵抗力降低時才發病。

肺結核會不會傳染給家人?

由於肺結核能夠通過飛沫進行傳染,當處於排菌期的肺結核患者在打噴嚏、咳嗽時會有飛沫噴出,這些飛沫中含有很多結核菌,如果在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就容易感染肺結核。

因此,如果家中有肺結核患者,很可能會傳染給一起居住的家人。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防止被傳染呢?

首先,保持家裡的空氣流通,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少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外出回家後首先要洗手、洗臉,換外衣和換鞋,儘量避免將外界的病原體帶回家中。

其次,要增強抵抗力,健康的體魄有利於預防感染肺結核,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飲食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为什么年轻人会被肺结核盯上?会传染吗?能否治愈?本文为你说清

最後,定期體檢,有助於幫助早期確診疾病。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持續咳嗽、咳痰半個月以上時,就要及時去醫院做排查。

肺結核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在人員密集的工廠、學校等場所,很容易發生結核傳播和聚集性發病的情況。

肺結核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復惡化,病程遷延,形成纖維化和空洞,當病變累及到血管時容易引發咯血,對肺功能和肺組織會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會導致死亡。

治療肺結核的辦法有哪些,能否治癒?

肺結核如果不治療,幾乎是不能自愈的,那麼,目前治療肺結核的方法有哪些呢?

必須按時吃藥

作為一種頑強的細菌,想用藥物殺死結核桿菌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患病後一般需要半年或以上的時間來治療。在治療期間必須要定期服藥,可以設定鬧鐘或讓家人監督,做到每天按時服藥。

監測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由於需要長期服藥,所以也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要定期去醫院監測肝腎功能等。

治療肺結核的常用藥物是利福平,服用後容易導致對陽光敏感,最好使用防曬霜,而且利福平能降低避孕藥的作用,服藥期間最好使用其他的避孕措施。

为什么年轻人会被肺结核盯上?会传染吗?能否治愈?本文为你说清

結核病該如何預防?

1、生活有規律

避免長期過勞和精神緊張,飲食均衡,適當進行鍛煉,增強抵抗力。

2、預防與結核病有關的相關疾病

如糖尿病,可使結核病發作時機添加4倍。又如愛滋病,可使結核病發作時機添加30倍。其他如矽肺、胃腸道疾病、腫瘤、器官移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

3、對高發人群進行預防性治療

其重點對象是新發現的排菌肺結核病人家庭內受感染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和結核菌素試驗反應≥15mm或有水皰的成員。

4、防止結核菌傳播

1)削減結核菌播散:加強健康教育。使我們懂得結核病的損害和感染方法(因其是呼吸道感染),養成人人不隨地吐痰的衛生習慣;結核病患者的痰應進行燃燒或藥物消毒處理;患者在咳嗽、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嘴或戴口罩,不要近距離面臨別人大聲說話;患者所用物品應經常消毒和清洗。

2)減少環境中結核菌的濃度。結核菌容易在通風不良的較密閉環境(如冬季居室內、擁擠的集體宿舍或工棚)中傳播。因此要養成定時開窗通風的習慣,儘量讓日光進入室內。

3)注意隔離,減少接觸傳染源。隔離排菌肺結核病人,其不要到擁擠的人與人接觸頻繁的場所活動或工作。家庭成員中的病人,除積極治療和經常通風換氣外,最好單獨住一室,無條件者也要分床睡。

5、為兒童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可以使兒童發生必定水準的特異性抵抗力。削減感染時機,或在感染天然結核菌時約束細菌的成長繁衍,削減細菌數量,起到預防兒童結核病

為什麼腸癌越來越年輕化,預防腸癌我們應該怎樣做?

直腸癌是胃腸外科很常見的消化道腫瘤,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提高,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也發生了變化,直腸癌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於直腸癌早期症狀不太典型,容易被誤診為痔瘡、慢性結腸炎等,所以很多患者沒有引起重視,導致了很多就診的患者發現時已發展到了中晚期。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和預後生存時間。

腸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1.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但經常被患者自我診斷為痔瘡導致誤診或不被重視,從而延誤了治療時間,使病情加重。直腸癌便血呈持續性,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緩和,血液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粘液的血便,或膿血便,有時還伴有血塊;而痔瘡便血呈週期性,隨時間推移症狀會有所恢復,血液為鮮紅色,血液以多以噴射、流出的方式出現,血液中並無其它粘液。

2.大便習慣的改變

腫瘤產生的分泌物會刺激腸道,導致便意頻繁,裡急後重等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長期腹瀉等症狀。

3.腸道狹窄梗阻的現象

直腸癌還會引起腸道狹窄梗阻的現象,大便成型變細、排便困難、便秘、脹氣疼痛等症狀。由於糞便的堆積,有時能在左下腹部位置摸到條狀腫塊。

一、越來越多年輕人得腸癌,為什麼?

腸癌是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高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但近年來,年輕患者卻有增加的趨勢。

美國癌症協會發表的研究也顯示,腸癌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

研究人員翻閱臨床資料庫,分析後發現,50歲以下人群的腸癌發病率正在上升,2014年的占比已達到12.2%,預計到2030年,美國20-34歲人群的結腸癌發病率將增加90%,直腸癌發病率將增加124%。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这是吃出来的病!5个原因别再碰
目前,年輕人腸癌增加確切原因尚未找到,但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1、不良的飲食習慣

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過量飲酒、愛吃肉、偏愛重口味及醃制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都會直接或間接誘發腸癌。而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常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2、久坐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久坐、缺乏運動可導致腸道蠕動減慢,提升腸癌的風險。越來越多年輕人容易因學習或工作,養成久坐的習慣,運動量也不足。

3、肥胖

臨床資料顯示,早發性結直腸癌與50歲以下人群肥胖率上升有著密切關係,肥胖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運動量少等。

研究顯示,腹部脂肪會引起機體的慢性發炎反應,可能誘發癌症,還與結直腸癌有明顯關聯性。與正常人群相比,腰圍大於99釐米的女性腰圍大於101釐米的男性,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这是吃出来的病!5个原因别再碰

4、家族因素

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中有20%-30%的人有癌症家族史,其中約50%的患者在10-15歲左右開始長腸息肉,如果沒能及時干預,可能衍變成腸癌。

5、其他因素

吸菸、有炎症性腸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腺瘤樣息肉等,都會增加腸癌風險。

二、同樣是腹瀉,為啥有人沒事,有人是腸癌?

很多人有腹瀉的經歷,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有的人沒事,有的人卻確診腸癌,為什麼?

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食物中毒、腸炎等,它還是大腸癌的常見症狀,容易被忽略。

與其他腹瀉不同,大腸癌的腹瀉大多伴有腹痛、腹脹和腹部壓痛等腸梗阻症狀,且在腹瀉後沒有明顯好轉。隨著腫瘤的位置越來越低,患者排便次數也會變多。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这是吃出来的病!5个原因别再碰
三、合理的飲食可預防腸癌

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腸癌與日常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2020年發表在BMJ上的研究顯示,人們可以通過飲食來預防腸癌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这是吃出来的病!5个原因别再碰
1、鎂

每天鎂攝入量大於255mg時,可觀察腸癌預防效果,降低13%-22%的腸癌發生風險。富含鎂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茄子、蘿蔔、香蕉、橘子、小米、玉米、黃豆、豌豆、紫菜、鮭魚、貝類、墨魚、松子、榛子等。

2、葉酸

據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增加葉酸的攝入量與大腸癌風險的降低相關。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油菜、小白菜、青菜、石榴、檸檬、蘋果、山楂、核桃、動物內臟、大麥、燕麥、玉米和小米等。

3、乳製品

乳製品的攝入量與腸癌風險降低相關,可降低風險約13%-19%。但研究人員指出,由於結果的多樣性和乳製品的多樣性,無法預估出所需乳製品的劑量。

4、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腸癌風險的顯著降低相關,可使風險降低22%-43%。

5、果蔬

薈萃分析表明,食用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腸癌風險約8%-52%,每天增加100克的果蔬攝入量,即可增加對結直腸產生保護作用。

6、大豆

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可降低腸癌風險8%-15%。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肿瘤专家:这是吃出来的病!5个原因别再碰
四、遠離腸癌要這樣

1、少吃加工肉製品

加工肉製品,指的是紅肉、禽類肉、動物內臟、血等經過醃制、發酵、煙熏等,以增強口味或方便存放的產品,是比紅肉本身更容易誘發腸癌的食物。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因此,這類食物,一定要注意忌口,切莫貪嘴,食用太多。

2、少吃油炸食物

研究證實,“油炸”這種高脂肪食物,與結腸癌等腫瘤密切相關。油炸類食物,在高溫油炸處理後,會產生大量油脂氧化聚合物,其中有苯並芘,有強烈的接觸致癌性,會增加腸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風險。

3、再忙也要運動

有研究表明,經常鍛煉的人,罹患腸道息肉的幾率降低16%,發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因此,生活中,不論多忙,也要注意,多運動,切莫太懶惰。每週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能降低30%。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即使每天跑10分鐘到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抗癌新武器,研究證實TILs療法對多種癌症有效!

癌症是一種由身體內部散發的“內症”,和自身細胞處於同源,因此很難將其針對性清除,這也是癌症治療的難點之一。有人說,癌症就好像是上帝給人類設置的“壽命鎖”,活到一定年紀,癌細胞自然就會不受控制,開始擴散,最後演變成癌症。但在現代醫學中,無數的醫學研究者並不信這個邪,仍然在為徹底攻克癌症,努力研究著治療的方法,積極的奮鬥者。

早在1988年,美國癌症研究員的StevenRosenberg主任,就通過對TIL細胞的研究和改進,發明了此種癌症治療方法。

病灶完全消失,数十亿免疫细胞回输体内,TILs疗法让晚期肺癌
一、大名鼎鼎的TILs療法是什麼?

TILs療法,中文全稱為: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簡單點講,就是將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中的淋巴細胞分離純化,挑選出其中能特異性抗癌的淋巴細胞,擴增活化後回輸。

初一看,TILs細胞療法和CAR-T細胞療法沒有太大區別,但通過多項臨床試驗發現,TILs具有明顯的抗癌優勢:

1.對腫瘤的特異性強。經過改造後的T細胞,具有非常強的腫瘤殺傷性,它可定向篩選過程,確保只擴增識別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針對性殺死癌細胞,腫瘤病灶明顯縮小。

病灶完全消失,数十亿免疫细胞回输体内,TILs疗法让晚期肺癌
2.治療後復發率較低,抗復發性強。傳統的手術治療,復發性與轉移可能性較高,而目前首位接受TIL療法的倖存者,已成功健康生活了10年之久。

3.適應多種實體腫瘤。適應症廣,對原發腫瘤、轉移灶均有明顯療效。在C-144-01一項2期臨床試驗中,66例被確診為中晚期的黑色素瘤患者,通過TILs治療後,疾病控制率(DCR)高達80.3%;在12名可評估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TIL療法可達到25%的總緩解率,齊總2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

4.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強強聯合,殺癌效果倍增!與免疫增強藥物IL-2和PD-1抑制劑聯合使用,可以剛好發揮藥效。在一項骨肉瘤的治療中,研究人員首次使用TILs與nivolumab(百時美研發的一種PD-1)聯合治療,最終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33.3%,並且10例患者中有2位患者出現完全緩解。

病灶完全消失,数十亿免疫细胞回输体内,TILs疗法让晚期肺癌
近年來,TILs療法在國際上發表了眾多重磅研究資料

宮頸癌最新的資料顯示,客觀緩解率(ORR)44%,完全緩解率(CR)11%,疾病控制率(DCR)高達85%。基於這項優異的臨床資料,2019年FDA授予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治療方法LN-145為突破性的治療指定,預計將於2021年提交上市申請。肺癌最新的臨床資料(2020AACR)顯示,TIL療法對於晚期肺癌可達到25%的總緩解率。

肉瘤首次公佈的截止到2020年6月1日的資料顯示,客觀緩解率(ORR)達到33.3%。卵巢癌的初步資料顯示,6例晚期轉移性高級別漿液性OC的患者接受了ipilimumab後進行手術,接受TIL療法,再接受低劑量IL-2和nivolumab。結果顯示,一名患者獲得了部分緩解,其他五名患者經歷了長達12個月的疾病穩定期。頭頸癌:客觀緩解率44.4%,87.5的患者腫瘤縮小。除此之外,TILs療法在結直腸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中也顯示出巨大潛力,已經發展的各項研究表明,TIL治療將有待不斷改進和發展,最終將成為人類抗癌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