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呈年輕化趨勢,導致肺癌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公眾對肺癌的認知還遠遠不足,肺癌的臨床表現又不太具有典型性,有時很像感冒、發燒等症狀,因此不太容易引起警惕,往往被患者忽略。據介紹,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列男性腫瘤首位,女性腫瘤第二位和第一位。近年來,肺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越來越多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肺癌來襲,睡眠先知,警惕4個異常表現

肺癌是人心頭懸著的一把刀,霧霾、二手菸、家居裝修……無處不在的高危風險,使肺癌成為了癌症中發病率極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所幸,肺癌若能在早期及時發現,治癒可能性將大大提高,這也提醒我們平時要多注意身體出現的異常,警惕癌症信號。

在夜間,由於身體各個器官都處於放鬆狀態,腫瘤侵襲的表現便會更加明顯,患者也更容易察覺異常症狀,如果睡覺時出現或伴有以下幾種情況,那麼我們就要提高警惕心,留心是否為肺部腫瘤侵襲導致:

•失眠或夜間突然醒來

中醫認為,淩晨三四點鐘,是肝和肺兩個器官進行自我修復、排毒的時間,如果常在這兩個時間段突然醒來,很可能是肝臟或肺部出現病變,是在“提醒”患者注意,尤其是癌細胞在內部“作怪”時,更容易出現異常失眠情況。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胸背疼痛

肺癌造成的胸部疼痛與肺癌發病的位置及侵犯到組織有關,腫瘤增大觸及痛覺神經,患者就會感覺到有明顯的胸口悶痛症狀,這種疼痛會伴隨著深呼吸或咳嗽加劇。起初,大多人會誤以為是心臟疾病,或是身體過於疲勞所引起

•咳嗽

咳嗽是肺部疾病常見的症狀,肺癌患者以刺激性乾咳為主,夜間尤為明顯。當肺部腫瘤生長過大,導致壓迫到氣管,就會引起人體咳嗽不止。

•持續性低燒

腫瘤入侵人體時,身體的免疫系統自動進行抵禦。肺部出現癌變也可能引發身體的異常發熱,若夜間睡覺時身體頻繁發熱,還伴隨呼吸困難,渾身乏力等症狀,可能就是癌細胞引發的發熱症。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肺癌高發且年輕化,4類人群要小心

說起抗擊新冠病毒最大功勞的器官,就是我們的肺,肺部同志是我們的重要呼吸“指揮官”,也是我們重要的“造血司令”。一顆健康的肺,不僅能抗病毒,還能抗癌。那麼有哪些高危人群需要注意保護好我們的肺呢?

•長期抽菸或“被吸菸”人群

提到肺癌高發人群,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老菸民”。菸草燃燒後釋放的環芳烴、亞硝胺等都是強致癌物。研究也發現,吸菸劑量越大,發生肺癌的危險性也越高。

除了主動吸菸者,哈醫大腫瘤所報導了兒童和被動吸菸的女性,發現肺癌發生的危險度均有所上升。研究認為,被動吸菸的傷害可能比主動吸菸更大。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長期接觸有害氣體人群

除了香菸,環境污染也是致癌的一大原因。尤其是職業與石棉、鈾、氡等有毒物質長期接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幾十倍。不過,目前對於人們所關心的PM2.5是否會引發肺癌,至今仍未有確鑿定論,仍需進一步研究。

還有一種空氣污染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即油菸污染,有研究指出每個月炒菜30次以上者,比低於30次以下者,肺癌發生風險增加9倍。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有研究顯示,相比普通人群,父母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60倍;兄弟姐妹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78倍;子女有肺癌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1.95倍。可見,一級親屬患肺癌會增加個體發生肺癌的風險,值得警惕。

•精神壓力大人群

壓力與免疫功能有相關聯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處於崩潰邊緣的精神壓力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包括肺癌在內的各種疾病風險。

日常預防及肺癌篩查建議

高危人群不代表就是一定會發生肺癌,只是發生的概率要比普通人更大而已。所以這類人群更要用心養成“健康好肺”,盡可能地降低患癌風險。

日常預防優先體檢篩查,不管是高危人群還是已經出現肺癌症狀表現者,每年都應接受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高科技的篩查方式可以説明我們更便捷、更高效、更準確的掌握肺部情況。

肺癌越來越年輕化,給高危人群畫個像,符合4種情況要當心了
預防肺癌也要積極做好日常干預,老菸民應該儘早開展戒菸行動,戒菸依舊是預防肺癌最好的方法。與吸菸者一起生活的人群,平日應儘量避免被動吸菸。

肺癌這種疾病對人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威脅,而且最近幾十年來這種病並沒有隨著醫學技術的發達而逐漸消失,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患有肺病,肺癌發病死亡的幾率不斷的提高,近年來肺癌的年齡段不斷的下降,也就是說青年人由於壓力大,或者是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不規律,更容易患上肺癌。

為何越來越多人得尿毒癥,這6件事馬上做起來,遠離疾病

尿毒癥並不僅僅是一種單獨的病症,使各種慢性腎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共同結果,無論是糖尿病導致的腎病還是腎小球腎炎,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到了晚期腎功能喪失就會出現尿毒癥而引發尿毒癥的原因,也是綜合性的。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這3個部位痛,說明尿毒癥離你不遠

尿毒癥的發生,會直接體現在身體上。如果身體這3個位部位出現疼痛,可能與尿毒癥有關,要提高警惕!

1.腰痛

腰為腎之府,腎臟位於腰部,當腎臟不能及時排出毒素,就會導致負擔過重,累及腰部,引起腰酸、腰痛的不適症狀。

2.尿痛

尿液是身體排出毒素的主要方式之一,作為分解毒素的重要器官,當腎臟受損嚴重,出現尿毒癥的時候,由於尿液難以排出,表現之一就是尿痛。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3.頭痛

頭痛與尿毒癥導致腦神經細胞發生病變有關,使感覺神經出現障礙,引起頭痛、疲乏、困倦等症狀。

除了這3個部位疼痛之外,尿毒癥的其他典型症狀還有:面色發黃、血壓升高、血糖升高、消化不良、口臭難聞、皮膚瘙癢、全身水腫等。

“尿毒癥”越來越多,無非是這4個因素在作怪

腎臟功能很強大,卻又很脆弱。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腎臟受到的傷害也越來越多。當慢性腎臟病病情惡化,久治不愈,就會發展成尿毒癥。在10.8%的慢性腎臟病者中,約有1%最終會變成尿毒癥。根據尿毒癥現狀,

尿毒癥的發生,與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等因素密切相關。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又與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脫不了干係。比如:

口味太重

長期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對腎臟的傷害很大。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經常吃速食、炸雞、燒烤、可樂等,飲食非常不健康。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以高鹽飲食為例,鹽分攝入過多,會影響血液迴圈速度,造成血管硬化,發生高血壓等心血管事件。高血壓等心血管事件,又會促進腎臟的血流量,對腎臟造成損傷。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尿毒癥。

經常熬夜

年輕人是“熬夜大軍”,幾乎很少有年輕人在晚上11點前睡覺,有的年輕人為了學習、工作或遊戲,經常淩晨兩三點才睡覺。

長期熬夜,會導致睡眠嚴重不足,使人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降低機體抵抗力,導致細菌和病毒更容易入侵身體,損傷腎臟。

習慣憋尿

憋尿是一種不好的習慣,當膀胱出現尿意時,意味著需要排洩了。如果強行不排洩,膀胱就會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容易出現雙腎盂積水。不及時治療的話,腎功能就會嚴重受損,引起尿毒癥。

慢性疾病

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慢性疾病,但是沒有及時治療,或者久治不愈,就會成為尿毒癥的導火索,增加腎臟負擔,破壞腎臟功能,最終發展為尿毒癥。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不想尿毒癥找上,多做這6件事

尿毒癥會對身體多個臟器、組織造成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不想尿毒癥找上,就多做這幾件事吧!

第一,多喝水,不憋尿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尤其是龍鬚尾參茶等茶水,少喝碳酸飲料。多喝水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水分,還可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此外,要注意,多喝水很容易產生尿意,有尿意的時候不要憋著,一定要及時排尿。

第二,飲食要低鹽、低糖、低蛋白

口味清淡,少吃燒烤食物、油炸食物和甜食甜品,避免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同時還要戒酒。常見的可以降低尿毒癥風險的食物,有西葫蘆、黃瓜、蘋果、番茄等。

第三,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炎等人群來說,要採用科學系統的方法,積極治療原發病,降低原發病病情惡化的風險,以免發展成尿毒癥,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第四,堅持鍛煉身體

以“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為原則,適度鍛煉身體,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心肺和腎臟功能,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為什麼“尿毒癥”越來越多?醫生勸說:4個原因別碰,腎會感謝你
第五,不要“過度”

夫精者,生之本也。所以說,一個人房之事如果“過度”,除了會傷腎精外,對身體其他臟腑 ,同樣有損傷。古代諸多君主,壽命較短,多數也是“這方面”過度導致的!

第六,不要過悲

悲傷、憂鬱、痛苦等不良情緒,會損傷一個人的腎臟健康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火氣大,才會有煩躁的情緒;而長時間火氣大,最終便會損害腎臟健康。所以,如果能持續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不會太差。

”蛇纏腰”帶狀皰疹怎麼治療,如何預防帶狀皰疹

相信大家對帶狀皰疹狀疾病並不陌生,帶狀皰疹的產生跟病毒入侵有關,在免疫功能薄弱時病毒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帶狀皰疹的產生。因此需要採取好的方式來積極預防,另外,還要瞭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現帶狀皰疹,採取一些好的方式來預防,否則受到帶狀皰疹的影響皮膚健康會受損,神經也會受到損傷而產生疼痛感。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疼痛第一感:痛如刀割

像是將一把6釐米寬、3毫米厚的劍在心口位置緩慢地拉鋸,只要身體一動就痛。

疼痛第二感:針紮痛

身體接觸到任何東西都超級痛,哪怕和衣服接觸的地方也會有鋼針刺的感覺,這種痛就像皮膚上紮著一片很細的小針。

疼痛第三感:撕裂痛

心口撕裂痛、伸手撕裂痛,就好像從身體上撕下自己的一片片肉一樣痛。

沒體驗過的人絕對不懂,那種感受,讓人懷疑人生!

一、帶狀皰疹,痛到懷疑人生!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由長期潛伏在人體神經細胞中的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一般在人體的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爆發,在潛伏的神經細胞中引發炎症,然後移動到皮膚上產生水泡和紅斑。

為何得了帶狀皰疹後會這麼痛呢?這主要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和損傷人體感覺神經引起的。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帶狀皰疹一旦發作,從開始的局部皮膚疼痛到皰疹消退,需要2-3周的時間,這也是病毒肆虐和侵害神經的一個完整過程。有些患者在早期就會出現非常劇烈的疼痛,疼痛發作時患者不敢呼吸、萬念俱灰,吃不下睡不著,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無法及時控制住疼痛,拖延下去容易留下神經痛的後遺症

在帶狀皰疹的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仍持續3個月以上,被稱為帶狀皰疹的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典型症狀是:原皰疹部位皮膚劇烈疼痛、灼痛、刀割痛、刺痛、跳痛,甚至不能觸摸,疼痛部位還夾雜有麻木、奇癢無比的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甚至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二、及時治療很重要,如何判斷是不是帶狀皰疹?

得了帶狀皰疹後一定要及時治療,這影響到患者今後人生的生活品質。

早期積極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帶狀皰疹發展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特別是對於50歲以上有嚴重皮疹、中重度疼痛或累及非軀體部位的皮疹患者,早期積極鎮痛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但可惜的是,在早期階段,有些患者並沒有發現自己患的是帶狀皰疹,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是不是帶狀皰疹呢?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帶狀皰疹發疹前,會有輕度乏力、食欲不振、低熱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有灼熱感或神經痛,先出現潮紅斑,然後出現成簇狀的丘疹,繼而很快變為呈帶狀排列的水皰,多發生在身體一側。早期帶狀皰疹神經痛多為鈍痛、跳痛或抽搐痛,常伴有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燒灼感。

除了普通人外,部分高危人群應該更加注意早期症狀:

•抵抗力低下人群

帶狀皰疹通常容易在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被誘發,因此,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容易患帶狀皰疹,如老年人、久病者、過度勞累者;

•某些患病人群

一些長期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現帶狀皰疹,這是因為疾病可導致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慢性病,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慢性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愛滋病等;

某些用藥人群

而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容易影響免疫系統,如類固醇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砷劑等藥物。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三、科學治療,勿信偏方

關於帶狀皰疹的治療,民間流傳著一些偏方,例如洗藥草水、塗墨汁等,但這些偏方不僅無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可能造成發炎、感染、潰爛。因此,建議不要輕信偏方,得了帶狀皰疹應及早接受正規的治療。《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2018)》指出:

1.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藥物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可有效縮短病程,加快皮疹癒合,減少病毒播散到內臟,應該在發疹後24~72 h內使用抗病毒治療。目前批准使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包括阿昔洛韋、泛昔洛韋、伐昔洛韋、膦甲酸鈉和溴夫定。

有一種痛如刀割叫做“帶狀皰疹”,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及時治療
2.糖皮質激素治療

目前普遍觀點認為,在早期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時,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過程,縮短皮損癒合時間和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但對已發生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無效。

3.鎮痛治療

對於輕中度的疼痛,考慮處方藥對乙醯氨基酚、曲馬多或非甾體類抗炎藥;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類藥物或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來緩解。

帶狀皰疹怎樣進行護理?

第一、做好隔離的工作。由於病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在發病期間應避免與患者接觸,因為他們的皮膚脆弱,抵抗力也相對較差,容易感染。

第二、要有合理的飲食。在飲食方面,患者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維持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可以吃一些魚來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

第三、要多進行休息。患了帶狀皰疹應積極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休息,不要加班和熬夜、或過度疲勞,因為疲勞是帶狀皰疹的病因,如果在發病後還過度勞累,只會很容易導致反復發作。

第四、要有好的生活習慣。患病期間,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作息上要有規律,要保證睡眠時間充足,不做重工作,多進行鍛煉,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幫助迅速恢復疾病。

什麼是生酮飲食療法,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嗎?

減肥的人肯定都聽說過生酮飲食,還有些人把它當作萬能飲食,宣揚它可以“包治百病”,但也有人對生酮飲食產生質疑:生酮飲食安全嗎?生酮是一點碳水都不能碰嗎?生酮增肌效果好嗎?備孕期間可以繼續生酮飲食嗎?……

其實,生酮飲食本不是用來減肥的,原本是一種治療癲癇的正經手段,如今卻因“減重”讓減肥星人上了頭。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生酮飲食療法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

臨床營養學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研究人員將總共80例接受化療的患者隨機分配至生酮飲食治療組或對照組,共12周進行對照試驗,分別在入院、實驗中期和第12周時,收集患者空腹時血樣以評估胰島素。研究顯示,生酮飲食療法可以降低HIF-α(缺氧誘導因數1-α)的水準並在乳腺癌患者中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1]

什麼是生酮飲食療法?

生酮飲食是近年來備受推崇一種高脂肪低碳水的飲食方案,這種飲食方案要求每天飲食的營養素占比要滿足脂肪75%、蛋白質20%、碳水化合物5%。生酮飲食療法最早由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Russel Wilder醫生提出,是用來用來治療癲癇的。近年來,在許多網紅博主的推薦下,生酮飲食成為了一種很受歡迎的減肥方式,而關於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生酮飲食是如何“餓死”癌細胞的?

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理論依據是:癌細胞是靠葡萄糖滋養生長的,而葡萄糖需要碳水化合物來轉化,如果我們採用生酮飲食法,少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在血糖不足的情況下,正常細胞可以利用酮體供能,但是癌細胞卻不能,因此就能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2]

生酮飲食真的能治療癌症嗎?

理論上來看,生酮飲食治療癌症是可行的,那麼實際效果如何呢?

2018年7月,《自然》雜誌(Nature)線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聯合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生酮飲食與PI3K抑制劑聯用,在降低小鼠腫瘤負擔和延長生存期方面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這表明生酮飲食能提高部分患者的抗癌能力。[3]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2018年8月,《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發表了一項由45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患者參與的研究,研究發現,在這兩種癌症患者身上,生酮飲食都有很好的輔助抗癌效果。[4]

2021年4月1日,《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特殊飲食可能會增強藥物戰勝癌症的能力》(Special diets might boost the power of drugs to vanquish cancers)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列舉了部分正在進行的“生酮飲食輔助治療癌症”的臨床試驗。其中一項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員Vicky Makker主導的臨床試驗中,採用磷脂醯肌醇-激酶(PI3K)抑制劑 + 生酮飲食的方法,阻止癌症細胞增殖,目前正在用於輔助治療子宮內膜癌研究。[5]

Clinical Nutrition: 生酮飲食療法有助治療乳腺癌!生酮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
近年來,關於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的研究越來越多,涉及的癌症包括惡性腦腫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肺癌等,但目前生酮飲食療法治療癌症大多數集中在動物實驗和一些極端案例當中,還缺乏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因此腫瘤專家不建議將生酮飲食療法作為腫瘤治療的常規手段

生酮飲食過程中的醫療監督非常重要。由醫生開始瞭解是否需要或適合生酮飲食,期間需要營養師給出專業的飲食營養比例,確保健康和療程不受影響。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嚴格限制的,即使是隱藏在牙膏、藥物、糖衣中的碳水化合物也需要被注意。脂肪的選擇是關鍵,可多攝取鱷梨、橄欖油等相對健康的植物油脂。

需要供給足夠的液體防止在生酮飲食過程中脫水。即使只有一次的放縱餐也會影響進展,策略性的支持可以幫助患者堅持飲食。“生酮”有風險,食療需謹慎!

膀胱癌的病因與影響,膀胱癌患者生活質量

膀胱癌是指膀胱內細胞的惡性過度生長,最常見的過度生長位於膀胱腔內,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由它生成的癌就稱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見的一類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見的膀胱癌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癌細胞從體內其他地方擴散到膀胱,稱作膀胱轉移癌,一般很少見,偶爾會從鄰近的臟器長入膀胱,如前列腺,結腸,直腸或子宮頸。膀胱癌好發年齡51~70歲,發病高峰為65歲,罕見於30歲以前。在我國,膀胱癌目前仍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近幾年,部分城市膀胱癌的發病率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

2018年全球新診斷的膀胱癌(BC)有50萬例。BC包含一系列疾病進展,從無痛性非肌肉浸潤性BC(NMIBC)到需要根治性手術、放療(RT)再到侵襲性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預期壽命因並存疾病的不同而長短不一。在癌症患者關心的三個關鍵問題(生存率、護理經驗和未來生活品質)中,關於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的理解存在重大差距。

大多數HRQOL報告都集中在MIBC的倖存者身上,因為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或根治性放療會影響尿、腸、性功能和身體形象。在社會交往中身體活動和情感功能的缺陷已被描述,但對NMIBC診斷後的HRQOL、長期BC預後以及這些患者與其他癌症患者的比較知之甚少。

為了確定這一點,有研究者進行了一項橫斷面調查,覆蓋了10%的英國人口。該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在人群水準上確定在過去10年內診斷出的患有或超過BC的個體的HRQOL。次要目標是將該HRQOL與其他盆腔癌患者和普通人群的HRQOL進行比較。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European Urology期刊上。

研究者通過國家癌症登記資料確定診斷膀胱癌後1-10年的參與者。採用5級EQ-5D (EQ-5D- 5l)和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品質問卷(EORTC QLQ)-C30測定一般HRQOL。膀胱癌特異性結果來自EORTC QLQ-BLM30和EORTC QLQ-NMIBC24。

研究共完成1796項調查問卷(應答率55%),包括868例(48%)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患者,893例(50%)接受放療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患者,以及35例(1.9%)治療不明的患者。大多數(69%)的參與者在任何EQ-5D維度上都至少有一個問題。年齡/性別調整的一般HRQOL結果在所有階段和治療組中都是相似的,而問題隨著年齡和長期情況而增加。性問題在男性中很常見,隨著年齡的減小和根治性治療的增加而增加。較年輕的參與者(65歲以下)比85歲以上的參與者報告了更多的經濟困難。BC患者的HRQOL明顯低於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後以及普通人群的HRQOL(51%[95%CI:48 53],均p<0.05)。

研究結果提示,長期整體HRQOL與患者年齡和LTCs差異較大相關,而不是治療類型、疾病分期或診斷後時間。這一重要的觀察結果對治療決策具有直接的臨床意義,在這一過程中,瞭解兩種不同程度的治療方法並作出權衡(總體生存率和生存品質)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治療強度和多種治療方式似乎與HRQOL的不良結果無關(包括一般症狀和治療特異性症狀)。例如,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單獨治療或TURBT聯合膀胱灌注治療的受試者有相似的泌尿系統症狀和性功能評分。接受RC單獨治療或RC聯合全身化療的受試者在所有領域(包括疲勞和胃腸道症狀)的功能和症狀評分相似。

第三,一些問題得分最高的是男性的性功能問題。評分根據年齡、LTCs和治療不同而不同,這表明是多因素導致的。參與者接受RC或RT治療,直接影響勃起能力和射精(和女性陰道長度)。

總之,與普通人群和其他常見癌症患者報告的HRQOL相比,膀胱癌患者的HRQOL更差,而且似乎與接受的治療和疾病階段無關。總的來說,這些資料為臨床醫生和患者考慮多模式治療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並證明了基於症狀、患者偏好和生存率的治療選擇是合理的。

近年來,微創手術作為臨床手術治療方式得到大力提倡,其具有手術創傷小,視野清晰,操作簡單等多種優勢。與傳統的開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相較,腹腔鏡下操作實現了微創美容式手術,更重要的是小而清晰的創口不僅不易損傷細小血管避免發生腸粘連,而且大大減少了腹腔臟器暴露面積,減少細菌等術後感染的發生率,顯著提高了患者預後水準。

得了癌症能活多久,會不會人財兩空?

癌症是縈繞在醫院上空的一個魔咒,非常多得了癌症的患者,都想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還能活多久?其實癌症一旦出現,就很難完全治癒,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保證你治癒之後,就不會復發。

確診癌症,有人活十幾年,有人卻挺不過半年,為何差別這麼大?
確診癌症,還能活多久?

同樣是患上癌症,為什麼有些人很快就會去世,而有些人能活很久?癌症的生存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分期分型

癌細胞的分型常是決定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有的癌症侵襲性很強,患癌後病情發展很快,預後也不佳。而有的癌症侵襲性較低,病情進展較緩慢,患者常有比較長的生存期。

如胰腺癌相比其它癌症惡性程度較高,早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5年生存率不足1%,預後很差。

而甲狀腺癌進展緩慢,通常預後較好,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十年生存率在95%以上。

癌症的分期也是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分期越晚,病情就越嚴重,一般越早期的癌症,治癒率相對中晚期更高,預後也會更好,晚期癌症通常治癒率低,預後差,患者生存期也相對較短。

醫院、醫生的專業度

治療是否規範科學,也會影響患者的生存期,正規醫院的醫生會根據由大量資料為基礎制定的指南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方法會根據患者情況而定。

選擇缺乏科學根據的所謂偏方和秘方,往往對患者無益,有時候還會延誤治療,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確診癌症,有人活十幾年,有人卻挺不過半年,為何差別這麼大?
治療手段

對癌症的治療上,不同治療手段的效果不同,一般醫生會根據指南和患者的情況選擇治療方式,但是治療方式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和患者年齡、身體素質、免疫力和治療的配合度等有關,不少癌症的首選治療方式是手術,但有一些患者不耐受手術,這時醫生就會選擇其他效果相對沒那麼好,但患者可以耐受的方式進行治療。

癌症到最後都是“人財兩空”,沒必要治?

有些人認為患上癌症就不要治療了,避免“人財兩空”。實際上,不少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後是可以達到治癒的,雖然很多人認為一些患者最後還是離世了是“人財兩空”。

但實際上,“人財兩空”的觀點只看到了結果,未看到治療過程中的積極意義,癌症治療除了徹底消滅癌細胞,更多的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併發症的產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尤其是終末期的癌症患者,往往癌痛劇烈,姑息性治療很有必要。

因此,患者的治療預期要“實事求是”,早期癌症可以追求治癒,但到了癌症晚期,徹底治癒的可能性較小,這個時候就會更加側重于為患者減輕疼痛,讓患者帶瘤生存。

確診癌症,有人活十幾年,有人卻挺不過半年,為何差別這麼大?
帶瘤治療不代表著保守等待,只是不提倡過度治療,晚期患者應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且這個時候往往已經無法耐受手術和化療,過度治療只會給患者增加痛苦,可以選擇單獨放療或其他治療,控制腫瘤的發展,減輕患者的症狀和疼痛,延長生存期。

治療癌症,越努力越幸運

患上癌症不代表就無法久活,不少癌症患者在及時治療後,生存期仍較長,想要延長生存期,以下建議要聽取:

患者的配合程度

在治療時,醫生會為患者制定方案,並不斷做出調整,讓療效更好,但是有些患者不信任醫生,拒絕配合,甚至盲目聽信他人建議,擅自停藥停止治療,使用偏方,甚至寄希望於迷信,只求神拜佛,往往會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

心態要積極

確診為癌症,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但患者應積極調整心態,一昧的消極情緒會影響治療,良好的心態則有助於治療,要相信自己,相信醫生。

康復期間的護理

癌症作為一種有復發風險的疾病,癌症患者在康復期的時候,正確的護理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上,要養好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飲食上要清淡,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堅持鍛煉,不熬夜,不抽菸喝酒。還要定期進行檢查,特別是在手術後一兩年時間裡,是復發風險最高的時期,定期複診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早進行治療。

確診癌症,有人活十幾年,有人卻挺不過半年,為何差別這麼大?
總的來說要想知道患癌的人能活多久,必須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可能更接近於事實的答案。癌症並不可怕,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可以做有效的預防的。保持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適當的運動就可以在源頭上有效的預防癌症的發生。最後,希望大家都用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毒從口入,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吃魚膽能排毒?吃魚膽能明目?有一位視物模糊的男子聽說民間有生吞魚膽明目的偏方,便去菜市場買了一條草魚,吞下了魚膽。然而,在生吞魚膽不久後,該男子出現腹痛、噁心等消化道症狀。等到家屬意識到可能是魚膽出了問題將男子送進醫院之後,才發現原本只是有些視物模糊的男子已經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包括血液灌流在內的一系列治療後,男子才得以康復出院

小小的魚膽竟然危害如此之大!

魚膽即魚的膽囊。位於魚類軀幹部腹側。主要用於容納魚類肝胰臟分泌的膽汁,起消化作用。魚膽的膽汁內所含的氫氰酸毒性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無特效解毒劑,不論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會被破壞。魚膽的毒性主要為膽汁成分對人體細胞的損害作用及所含組織胺類物質的致敏作用,魚膽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可以引起中毒,中毒量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魚膽中毒多由口服生魚膽所引起[1],魚膽進入胃腸道後毒素首先到達肝臟,腎臟為主要排洩途徑,在腎臟濃度最高,患者可于吞服魚膽後1h~4d內迅速出現急性腎衰竭、肝臟損害、心肌損害等致命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極高[2]。

重症中毒患者經擴容、利尿、導瀉等對症支援治療的同時仍需要行血液淨化治療。血液灌流是將患者血液從體內引到體外循環系統內,通過灌流器中吸附劑吸附毒物、藥物、代謝產物,達到清除這些物質的一種血液淨化治療方法。血液透析採用彌散、超濾和對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質,可用於治療藥物或食物中毒。兩者聯合治療比單項措施更能清除毒物和代謝物。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儲備下降,內環境調節功能減弱,極易發生不可逆性病理變化而造成死亡

五大食物中毒要小心!

日常生活中,稍微不注意就會引起食物中毒,目前細菌性食物中毒、黴菌性食物中毒、動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及化學性中毒最易發生。

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發生與不同地區人群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主要因食入被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區性、季節性和波動性。如黴變甘蔗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為預防蘑菇中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採購食用菌必須到正規市場;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催吐並前往醫院治療;患者如能攜帶吃剩的蘑菇,可以輔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一種叫做秋水仙堿的毒素,一次食用50克以上就能引發中毒症狀,最好吃經過處理曬乾的黃花菜,但是也不能大量食用來“降尿酸”。

斷腸草很容易跟金銀花相混淆,自己不要在野外採摘金銀花。

動物性食物中毒

引起動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兩種:其一,將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或動物的某一部分當作食品,如河豚魚、豬甲狀腺等;其二,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動物性食品,如貝類、鮐魚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就是亞硝酸鹽中毒。剩飯剩菜最容易產生亞硝酸鹽。每頓飯儘量少做點,一頓吃完,吃不完的放冰箱裡,最好不要隔夜,尤其是青菜。另外醃制的泡菜在第5-8天亞硝酸鹽含量是最高的,一定要醃漬夠時間了才吃。

化學性食物中毒來勢兇猛,發病率高,發病率幾乎100%,病死率高,如處理不及時,常會造成死亡,釀成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預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清潔

飯前便後洗手;清洗消毒用於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避免蟲、鼠及其它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2、生熟分開

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3、做熟

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湯要煮開確保達到70C,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變清,不能是淡紅色;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C以下;熟食在食用前應使溫度保持在60C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進行處理以保安全;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選擇經過安全加工的食品;水果和蔬菜要洗乾淨;不吃超過保鮮期的食物。

飽受爭議的“安樂死”究竟是解脫還是謀殺?

安樂死一詞源于希臘文Euthanasia,其原意為“沒有痛苦的死亡”。而安樂死的現代含義則是指“對於現代醫學條件下無可挽救其生命的瀕死病人,醫生在患者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真誠委託的前提下,為減少病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痛苦而採取適當措施,提前結束病人生命的行為”。

2019年,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一則紀錄片《她選擇了安樂死》,講述了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在身患絕症時的抉擇,以及遠赴瑞士實施安樂死的全過程。

01 正開啟人生第二階段,她查出罕見病

美奈,在家中四姐妹當中排行老三,父母很早就離婚了,但姐姐們的陪伴讓她的童年也是非常幸福。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高中畢業後,美奈便去了首爾留學,畢業後又回國從事韓語翻譯職業。

45歲時,美奈做了個決定,準備換一種活法,在兒童福利院的找了一份工作,準備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

但噩夢卻在3年後找上了門,她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病——多系統萎縮症,一種還沒發現病因,也沒有治癒可能的疾病。這徹底炸翻了美奈的安穩幸福的生活。

一開始,在姐姐們的陪伴與鼓勵下,美奈還很堅強,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美奈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開始出現語言功能退化、說話速度越來越緩慢、肢體都在肌肉萎縮中變得不協調,最終只能依靠輪椅行動。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這讓美奈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因疾病的影響,連自殺都成了她的奢望,幾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最終,美奈選擇了安樂死。

02 赴瑞士執行安樂死,全程經歷4分鐘

由於日本和全世界絕大多數地方都不認可安樂死,所以美奈申請赴瑞。年底,得到執行安樂死的通知後,美奈在姐姐們的陪伴下來到了瑞士。

在安樂死的前一天,姐妹三人一起享受了燭光晚餐,一起徹夜長談,互相鼓勵安慰,以求不留遺憾。雖然姐姐們一直希望美奈可以改變決定,但最終還是尊重她的選擇。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第二天,美奈簽完字後躺著床上,只需要她自己打開輸液的開關,就可以走完最後的路。

最終,在攝像機的記錄下,美奈微笑著打開了開關,她對姐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現在真的感到很幸福,真的特別感謝你們”

短短4分鐘後,她便像小女孩一般沉沉睡去,52年的人生,結束了!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安樂死,一直是個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目前僅在少數國家合法。

一、目前有哪些國家安樂死合法化?

安樂死是根據他人的意願,醫護人員採取相關措施,加速患者的死亡;而協助自殺被認為是安樂死的一種,是指患者自己有求死的意願,然後在他人幫助下,由自己親手完成死亡行為。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近日,又有一個國家通過了安樂死合法化法案,那就是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第四個通過此法案的國家,將於今年6月正式生效。之後,本國遭受嚴重且無法治癒的疾病或因嚴重的慢性病而無法自理、無法忍受的成年患者,將可以申請安樂死或協助自殺。

在業內人士看來,安樂死是為了讓患者的死亡變得有尊嚴,而不是如行屍走肉般活著,主要針對那些目前醫療技術已經無力回天的患者,以提高患者的臨終生命品質為主要目的。

重病女子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4分鐘
當親人受到病痛的折磨,醫生告知無法治療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讓親人安樂死嗎?我會說我不知道,看著病人難受我也難受。但是如果是讓我用安樂死的方法讓他提前離去的話,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劊子手。是一個殺人兇手。病人倒想的是早點結束這樣的痛苦生活,但是活著的人一輩子活在痛苦中。哎,真的是矛盾啊。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待呢?

什麼是肛裂,肛裂的病因

肛裂是指肛管皮膚出現縱形、裂開性潰瘍,發病後主要症狀是疼痛和出血。排便時,大便經過患處,會引發劇烈疼痛,便後持續數小時,嚴重者直至下次排便前才能緩解。出血主要是鮮血,排便時滴出或便後手紙擦血,便後即止。肛裂是一種常見病。在肛腸科疾病中發病率排名第二,僅次於痔瘡

每個肛裂的年輕人

在備受折磨前

都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裂開”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肛裂是什麼體驗

肛裂不是肛門爆裂

而是肛門內的肛管出現裂口

這讓肛裂患者在每一次排洩前

都面臨“生與死”的抉擇

選擇逃避的人

想著能憋一會是一會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

便便在腸子裡每多待一秒鐘

被腸粘膜吸收的水分就越多

最後只會變得又幹又粗

徒增排便痛苦

而選擇直面人生的人

也總會被自己菊花的擴張程度刷新認知

肛裂除了傷口疼痛外

還會導致可持續數小時肛門痙攣

能趴著堅決不躺著

能躺著堅決不坐著

已經成了肛裂患者的處世之道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這疼痛甚至讓不少人產生了

剖腹取屎的想法

到底是什麼

讓這群人年紀輕輕

就開始為下半生下半身煩惱?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肛裂的原因

肛裂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病因①

最常見的就是用力排便

便秘會使便便太幹太粗

想著好不容易來了感覺

拼盡明天的力氣也擠出來!

 

但這容易導致肛管直接被撐破

因為肛管的韌性遠低於腸道

經不起大力折騰

 

病因②

腹瀉時

肛門會急劇擴張

讓肛管表面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

再加上便便的反復沖刷

很容易形成肛裂

病因③

內括約肌受腸道、肛管炎症影響

發生痙攣

肛管的舒展性不夠也容易破裂

 

病因④

無法消化的硬物

劃破肛管導致肛裂

通常是食物骨頭

或兒童誤食異物造成的

病因⑤

為了追求刺激

玩某些危險遊戲

同樣會導致肛裂

大家可別太高估肛管的擴張性了

無論原因如何

只要治療夠及時

肛裂的恢復狀況還是挺理想的

 

肛裂如何治療

急性肛裂的緩解與治療方法

共分為三步

第一步:軟化大便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開塞露

將露擠入肛門並平臥

直至產生便意

也可通過口服緩瀉劑

如液體石蠟等來軟化大便

平時要多補充水分和膳食纖維

上班摸魚的時候也可以按摩肚子

小心別睡著就是了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第二步:坐浴

首先接大約3/4臉盆的水

再放入100-200顆花椒

煮沸十分鐘

這鍋熬制好的花椒水

不僅有利於毛細血管增生

改善創面血液迴圈、促進癒合

還能緩解括約肌痙攣

 

使用方法是用花椒水的熱氣熏屁股

待水溫合適後(40°C左右)

坐進水中十分鐘以上

可以很好地緩解疼痛

第三步:手法擴張(最關鍵)

首先在指腹上擠出綠豆大小的痔瘡膏

接著在肛門周圍打圈按摩

直至肌肉放鬆

再用指腹輕輕探入約一節手指

然後反復抽拉幾次

充分潤滑肛管和肛門

這三個步驟以七天為一個週期

堅持下來就能取得不錯的療效

早期的急性肛裂

一般可通過以上操作恢復治癒

可一旦錯過治療時間

發展成反復發作的慢性肛裂

則需通過括約肌切斷術等方法治療

但再好的治療方法

也比不過有效的預防

普通人注意事項

①儘量別讓自己腹瀉和便秘

多補充水分

多吃粗糧蔬菜水果

特別是薯類

比如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紅薯

可促進腸道蠕動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少吃油膩食物

堅決不吃過期腐敗食物

減少腹瀉概率

②養成良好排洩習慣

一有便意立馬釋放

不要給腸道吸收便便水分的機會

排便時用自己最省力的排便體位

儘量將便便一次排淨

喜歡座便器的朋友可墊個腳踏

將腿抬高,更易於便便排出

醫生勸告:5個行為可以引起肛裂,能避開就避開,別亂來
治療感染源頭

急性和慢性肛竇炎、肛乳頭炎、內痔和息肉等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的致病菌經腺口進入肛腺,在肛管皮下組織內生成膿腫,破潰後形成潰瘍。小型淺部血栓因感染發生血栓靜脈炎,也可致肛裂發生。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肛裂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有所瞭解,在生活中,如果有發生肛裂的情況的話,可以根據以上的方法進行治療,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防護的問題,雖然是小問題,也不能夠忽視。

戒菸後變黑的肺還能恢復回以前那樣嗎?

說到抽菸,你會想到自己身邊很多癮君子,上廁所抽菸、吃完飯抽菸、洗完澡抽菸,甚至有些人夜裡還會起來抽一支,可以說,這樣頻繁抽菸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數,嚴重的時候,甚至因為抽菸過多,會引起較大的問題,例如,肺部疾病,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一名52歲患者的器官捐贈,這位捐獻者有30年菸齡,當醫生打開他的胸腔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整個黑色的肺!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圖源網路

仔細觀察後,這個肺存在很多問題:肺氣腫、肺塵部有肺大泡和結核鈣化。由於肺的品質不高,醫院最終放棄移植這個器官。

網友表示,這就是最好的戒菸宣傳,死後連器官都沒人要,你還不想戒菸嗎?

一、吸菸,讓男人更短命

吸菸有害健康”,這句口號婦孺皆知,可還是有大量的人每天在噴雲吐霧。

3月15日,英國研究人員發表最新研究,歸納了12項相關資料,覆蓋28個國家,納入超過18萬名50歲以下的菸民。整體的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死亡風險比女性高60%。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研究進一步發現,正是因為吸菸,才導致了男女間死亡風險差異變大。資料證實,不吸菸或已經戒菸的男性,死亡風險和女性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二、抽菸一定會短命?幸運兒太少了

有人可能會反駁:我爺爺天天抽菸,還不是活到了100歲,精神很好!

其實,“吸菸又長壽”的問題早有人做了研究。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吸菸又長壽,是因為他們的基因存在215處單核苷酸多態性,對受損細胞的修復能力更強,得以延長壽命。這種差別讓他們活到100歲的幾率比普通人高3倍以上,哪怕是天天抽菸。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研究人員Levine表示,這些人的基因天生與眾不同,對吸菸的反應異于常人。Levine強調,現實生活中,具有這種長壽基因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不是幸運兒,不要把“長壽”當作吸菸的擋箭牌。

對於吸菸者而言,乖乖戒菸才是正道。

三、聽說戒菸會長胖,還要不要戒?

也有一種現象是,戒菸的人似乎比以前胖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多種因素導致的。

尼古丁本身會抑制食欲,吸菸的過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食量和頻率。再者,尼古丁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率。據統計,吸菸者的日均熱量消耗比不吸菸者增加10%,這些因素都導致吸菸者的體重有所下降。

而戒菸之後,尼古丁抑制食欲的情況消失,熱量消耗沒有增加,再加上有的人戒菸時會用零食代替吸菸,導致整體熱量攝入和儲存要高於戒菸之前,體重有所增加。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戒菸後的群體體重會普遍增加,但長期來看,死亡風險卻降低了

這項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納入了超過10萬人,研究人員對受訪者定期的跟蹤隨訪超過40年。資料顯示,戒菸後,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風險比吸菸群體低了52%。納入體重增加因素後,死亡風險依然比吸菸者低。

戒菸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導致糖尿病風險增高,但長期的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風險都顯著下降了。而且,並非所有人戒菸都會長胖,長胖者約占30%,所以不要以變胖為藉口,如果能配合膳食和運動,體重是可以控制的。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四、戒菸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

戒菸後,肺部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長期吸菸不但肺部被染黑,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咳嗽、氣喘等毛病也會出現。而一旦開始戒菸,相關症狀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

戒菸兩天,呼吸沉重的症狀減輕,因為細胞的氧氣利用率提升,支氣管得到放鬆;

戒菸72小時,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順暢,肺活量逐步增加;

戒菸一個月,血液迴圈持續穩定,肺部功能改善30%;

戒菸半年,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上出現新的纖毛,處理痰液的功能增強,咳嗽、氣短和疲勞症狀減輕;

戒菸一年,冠狀動脈硬化的風險比吸菸者降低50%。與此同時,肺功能持續增強,纖毛持續恢復,自淨功能得到強化,曾經吸菸的痕跡也慢慢消失;

戒菸5-10年,腫瘤、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降低到與非吸菸者持平的局面

戒菸15年以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與不吸菸者持平。

戒菸之後,變黑的肺還能白回來嗎?吸菸30年的肺長什麼樣?
戒菸多久才算成功?

戒菸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堅持下去,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通常來說,戒菸時長達到3個月,而且在此期間沒有吸菸的話,就算戒菸成功了。

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身體對菸草的依賴感也在緩慢的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菸癮是會長期存在的,一旦採取放任的狀態,隨時會有複吸的風險,所以心理層面的克制需要長期保持。也就是說,哪怕已經3個月沒有抽菸了,但是也得時常告訴自己,不能吸菸,以此來進行心理暗示。

說到底,吸菸本身就是對身體健康的一種放任,而提高警惕,保持良好的生活的習慣,則是能戒菸成功的基礎。所以為了你的家人,朋友,你決定開始戒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