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開始吃降壓藥就不能停嗎? 醫生告訴您:不是這樣!

高血壓是我國最為高發的慢性病之一,有資料統計表明高血壓近些年還逐漸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部分青中年人群也開始受到高血壓困擾正因如此,當測量血壓發現有升高趨勢時,很多人會盲目購買降壓藥物服用。

在龐大的高血壓人群中,就診率只有30%左右。而且,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血壓的控制率不到30%

什麼時候吃降壓藥最好?

如果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將會成為腦卒中、心臟病、腎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顯示,約70%的腦卒中死亡和約50%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高血壓是一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那麼,這意味著得了高血壓,一定要吃降壓藥嗎?其實不一定。

高血壓的診斷,一般是以不同時間測量出三次以上血壓大於140/90mmHg為標準。正常情況下,剛發現高血壓的患者,醫生會根據心血管危險分層來決定是否需要吃藥。

如果是低危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監測血壓,減少危險因素。3個月後,如果降壓效果不明顯,血壓仍然高於140/90mmHg,則應該考慮吃降壓藥

降壓藥的作用,首先是控制血壓。其次,降壓藥還可以舒張血管、減慢心率,降低血管對降壓物質的反應,改善心臟功能等。

有的高血壓患者只在血壓升高時吃降壓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有的高血壓患者,吃了一段時間的降壓藥,血壓降下來了,然後馬上就停止吃藥。還有的高血壓患者,對於早上、中午還是晚上吃降壓藥舉棋不定……

理論上來說,一天之中,人體的血壓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呈雙峰雙谷。也就是說,上午6-10點上升,午後2-3點下降,4-6點又上升,然後緩慢下降,一直到凌晨2-3點降到最低。

所以,根據血壓波動的規律和降壓藥的不同類型,建議:

1.一天吃一次的降壓藥,吃藥時間在早上7點左右

2.一天吃兩次的降壓藥,吃藥時間分別在上午7點和下午2點左右

根據血壓波動的高峰吃降壓藥葯,血壓控制就比較理想,能更好地降低高峰期的血壓,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降壓藥要一直吃,終身不能停?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辦法,只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吃藥來有效降壓,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藥。

但是,「是葯三分毒」,一些高血壓患者擔心,自己長期吃降壓藥,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於是私自停止服用降壓藥,或者隔幾天服用一次降壓藥,試圖降低依賴的風險。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老年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付治卿解釋,降壓藥時通過作用於高血壓的某一發病機制或幾種發病機制來起到降壓作用,一旦停葯,阻斷機制就會消失,血壓會再次升高。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不是因為降壓藥引起的藥物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患者本身的發病機制導致的。所以,不用擔心長期吃降壓藥會產生葯癮。

而且,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再配合改善生活方式,血壓降到了正常值,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降壓藥可以緩慢減量,甚至可以停葯,並不是傳說中的「得了高血壓就要一輩子吃降壓藥」。

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說,還是需要堅持終身服藥,才能較好地控制住血壓。如果血壓經常波動,容易增加心梗、中風、腎衰、死亡等風險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輕度高血壓患者經過生活干預后,血壓達到標準,就可以減少用藥或停葯。大多數情況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還是「葯不離身」的。

有的患者問:「我的血壓已經正常,還需要吃降壓藥嗎?」對於這種情況想,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說,可以停止吃降壓藥的情況如下:

1.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后,就算不依賴藥物,血壓也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正常

2.一些因腎動脈狹窄、腎性高血壓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通過治療去除了疾病因素,而且血壓也恢復了正常,就可以停用降壓藥。

3.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血壓上升幅度不大,收縮壓<145mmHG(19.2千帕),舒張壓小於90mmHG(12千帕),而且沒有出現冠心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也可以考慮停葯。

4.因為不耐受某種降壓藥,後吃完某種降壓藥副作用太大,或過敏,那麼肯定需要停用這種降壓藥;但這時候需要更換其他降壓藥,而不能停用降壓藥。降壓藥能不能停,關鍵是看自己的血壓;所以我們更應該監測自己的血壓!

血糖高的早期症狀,小心糖尿病來襲

人到了中年就容易出現血糖高的症狀,血糖高並不代表就是出現了糖尿病,也有可能是出現了高血糖症。一旦血糖高就要進行控制,不然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怎麼樣判斷是否血糖高呢?

事實上,血糖高居不下,將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引發糖尿病。

一、老年人的正常血糖應該是多少?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血糖會在一個比較小的波動範圍內保持穩定。比如空腹血糖通常在4.0-6.1mmol/L之間,餐后血糖通常在4.4-7.8mmol/L之間,不同的個體會因為年齡、飲食、運動、情緒、疾病等因素有所差別。

其中,血糖水平的控制和年齡有密切的相關性,老年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正常血糖的標準會比年輕人稍微放寬一點,比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小於7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小於8mmol/L即可。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高血糖「盯上」因此,學會自我檢測血糖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助於了解自身血糖的狀況與波動,另一方面可以配合醫生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水平會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而出現變化。對於以居家為主,生活比較有規律的老年人來說,可以在家自測血糖。

專家建議,老年人在家自測血糖需要把握幾個點:空腹、早飯後2小時、午飯後2小時、晚飯後2小時及睡前,並及時將血糖值記錄下來。

如果血糖控制達標了,可以每天測一次或隔天測一次血糖。經過血糖測量之後,如果空腹血糖高於4.0-6.1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就稱為高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二、身上有這5個表現,說明你的血糖太高了

除了血糖監測,還可以通過身體發出的一些信號發現血糖過高的蛛絲馬跡,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1.多尿

當血糖不斷升高,超過腎糖閾時,排入尿中的糖就會增多,從而增加排尿次數與尿量。

2.口渴

排尿增多,體內水份總量就會相應減少,引起大腦口渴中樞的興奮,產生極度口渴的生理現象。

3.容易肚子餓

血糖過高,就會導致無法進入細胞,不能被細胞利用,從而刺激大腦的飢餓中樞興奮,使人容易產生飢餓感,增加進食次數和食量。

4.消瘦

雖然餓得快,吃得多,但是體重卻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原因是血糖過高導致體內的葡萄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不足,同時多尿會加速體內的水分流失,最終引起消瘦。

5.乏力

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就會造成細胞缺乏能量,使人疲乏無力,精神狀況差。

此外,如果血糖持續過高,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還有可能出現皮膚瘙癢、反覆感染、視力下降、身體有爛蘋果味等癥狀,需要提高警惕!

高血糖並不意味著得了糖尿病

前面提到,高血糖和糖尿病的血糖值標準是略有差別的,也就是說,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一定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達到兩次或兩次以上血糖超過標準值,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簡單來說,糖尿病一定會高血糖,但是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造成的。那麼,造成血糖高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大量喝酒,喝酒會增加飽腹感,但由於酒精在體內的吸收和代謝較快,不能長時間維持血糖水平,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壓力過大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體內環境紊亂,引起血糖升高。

肥胖,肥胖的人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使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代謝,造成血糖升高。

飲食不當,攝入過多的含糖飲料和甜食,使體內的糖分含量高於正常標準,同時增加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從而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高的患者不僅飲食上要注意,同時還需要多運動,合理的運動能有效控制血糖。平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騎車,瑜伽等。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的症狀就要到醫院檢查確診,及時控制血糖,同時在生活上也要多注意休息

2021春季得了流感怎麼辦,預防春季流感小常識

春季,氣溫上升,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也是細菌病毒活躍的季節。所以春季是流行性疾病的高發期,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流行性感冒。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在抵抗力較弱的情況下,更容易被流感盯上

  1.注意營養

  優質的營養能讓身體的免疫大軍養足戰力,捍衛身體健康。少吃高糖、高鹽、高油脂食物,可多吃海魚,補充礦物質和脂肪酸,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

  2.勤洗手

手是接觸各種病菌最多的部位,勤洗手看似簡單,但卻是預防感冒和流感病毒侵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3.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也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加拿大多倫多睡眠失調症診治所的研究認為,人進入睡眠狀態后,各種有益於增強免疫功能的過程便隨即開始。如果每天睡眠少於7小時,患病的幾率就可能增加。所以,想要擁有好的抵抗力,就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4.多運動

運動能消除身心的高度緊張和重壓,適宜的中等強度運動能促進心血管循環系統,促使心臟輸送更多的血液,進而使免疫細胞積極運作,是提高免疫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免疫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感冒。

  5.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后,抗體提高到保護水平(即有效抗擊病毒)的人在90%以上。

  6.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

增強抵抗力,是加速病毒性感冒痊癒,和預防出現病毒性感冒的絕招。在感冒的時候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補充多種維生素,或者吃一些維生素c保健品也可以增加人體的抵抗力。補充一些益生菌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我們可以喝一些優酪乳,還有益生菌補充劑。都可以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力。

接觸梅毒患者會被傳染嗎?多久可以查出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據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新發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次撒哈拉非洲。已成為報告病例數最多的性病。所報告的梅毒中,潛伏梅毒占多數,一、二期梅毒也較為常見,先天梅毒報告病例數也在增加。

感染梅毒,身體會有什麼感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可引起神經、心血管等多系統損害,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1]因此,要注意梅毒的癥狀,儘早引起重視。

1.生殖器官發炎、起疹子

男性感染梅毒后,早期癥狀是在生殖器包皮內面或冠狀溝開始出現米粒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疹子,隨後逐漸擴散到整個陰莖。

女性的情況則分佈在外陰,表面的疹子會迅速糜爛產生潰爛,但不會出現膿液或不適感覺,基本形成潰瘍后,即出現一期梅毒硬下疳

2.無明顯疼痛的淋巴結腫大

梅毒硬下疳出現后的一周左右,腹股溝淋巴結就會出現腫大,但觸摸、擠壓無痛感,也不破潰,常被忽略,穿刺淋巴結液可發現梅毒螺旋體。

3.皮膚異常

除了生殖器皮膚外,患者全身的皮膚也可能出現脫屑、皮疹、紅斑等表現,與常見癬類疾病的表現非常相似,難以分辨。梅毒初期的特殊表現是患者會在手心和腳心都出現紅斑。

與梅毒患者有過性接觸會被感染嗎?

梅毒屬於「性病」的一種,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是性接觸傳染,但並不是只要與梅毒患者有過性接觸就一定會被傳染,任何傳染病的傳播都是有概率的,需要分情況進行分析。

梅毒病毒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會越來越小。除了三期梅毒的活動狀態,感染4年以上患者基本無傳染性

但如果是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和潛伏梅毒的患者,傳染性就非常高。因此,與梅毒患者發生性接觸后感染梅毒的可能,首先要看該患者處於梅毒病程的什麼階段。

梅毒一般多久能檢查出來?

一般而言發生高危暴露行為後的兩周即可出現一期梅毒癥狀,可以進行血液檢查。不過梅毒的發病時間因人而異,如果感染的梅毒螺旋體數量多,或身體狀況差則發病較早。

如果自身抵抗力強或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則發病較晚。通常在2~4周內出現癥狀,但8周無癥狀者也不能排除感染,建議在第90天左右做一次血液檢查,排除感染可能。

檢查梅毒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實驗室檢查。首先是梅毒螺旋體的檢查,出現皮疹癥狀后,用顯微鏡直接觀察病變部位,診出梅毒螺旋體。

初步發現梅毒螺旋體后,進行梅毒血清學試驗,對於梅毒的診斷和療效評估非常重要。[2]需要注意的是在梅毒感染早期,血清種尚未出現抗體,要在硬下疳發生2~3周后採取血清學試驗較為合適。

另外還有一種檢查手段是用於診斷神經梅毒的腦脊液檢查,不僅能檢測腦脊液種梅毒的相關抗體,還包括腦脊液的白細胞數量、蛋白變化等等。

如果確認感染梅毒,一定要儘早治療。療後定期進行臨床和隨訪檢查。性夥伴要同查同治。早期梅毒經徹底治療可臨床痊癒,消除傳染性。晚期梅毒治療可消除組織內炎症,但已破壞的組織難以修復。

預防梅毒從現在做起

割包皮究竟好不好? 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麽

很多男性朋友們會出現包皮過長的情況,大家要知道,包皮對男性朋友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與以後的生育問題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一些男性朋友們出現了包皮過長的情況就會去割包皮,那麼男人為什麼要割那層皮?

包皮具有超好的伸縮性,它可以分泌抗細菌和病毒的蛋白,是身體免疫預防的一道防線。但再好的衣服,也要量體裁衣穿得才舒服,這包皮太長,也會給陰莖帶來不好的影響。

1、引發炎症

包皮並不是順滑的,褶皺的形態讓它很容易藏污納垢。陰莖頭部分佈有油脂腺體,分泌的東西積累多了就會產生異味,若平日清理不幹凈,容易造成瘙癢、紅斑的癥狀,引起發炎。

2、影響生育

包皮里藏著太多病菌,不僅影響男性本身,也會給伴侶帶來感染。女性的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還有輸卵管的發炎、盆腔炎,這些實際上跟男性的包皮過長是有一定關係的。

3、影響性生活

包皮過長不利於陰莖的生長。頭部被緊緊包住,無法感受到外界,導致器官發育較為滯緩,還會影響性生活。

二、包皮過長,還可能誘發癌症

別小看包皮的威力,它還可能誘發陰莖癌。據長沙晚報訊,廣西一男子就因「命根」患癌,差點危及性命。

35歲的蔣先生在某次洗澡時,無意發現自己私處上長了一個硬結,不痛不癢也沒有其他異常。蔣先生就一直沒有重視,又因疫情期間就醫不方便,所以就一直拖著沒有理會。

今年5月初,蔣先生髮現這個硬結越長越大,不知不覺間已經如雞蛋般大小。而伴隨著硬塊增大,四周皮膚都破潰。在妻子的陪伴下,蔣先生從廣西專程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泌尿科問診,被確診出「陰莖高分化鱗癌」。5月15日,患者進行了陰莖部分切除術。

蔣先生的主治醫生泌尿主任楊科介紹,陰莖癌在我國是相對罕見的惡性腫瘤,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確,但與包莖和包皮過長關係密切。包皮過長,容易產生包皮垢,在污垢和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非常容易誘發癌症

三、太長就得割?不一定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割包皮手術屬於小型手術,但為了追求更好地療效,醫生一般會建議在青春期前後進行,這是最佳時間。青春期新陳代謝較快,傷口復原較好,還避免影響器官的發育。

包皮過長也不一定要割掉,那情況才要特別留意呢?當包皮把這個頭部都遮蓋住,連清洗都比較困難,還會導致身體出現疼痛、瘙癢等不適,那就要及時進行檢查及手術了。

四、割完之後,要注意這3點

雖說割包皮是個小手術,但畢竟是身體上的一塊組織,想要康復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清淡飲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利於傷口癒合;

·避免一些性暗示的相關刺激,如一些特殊影視、圖片等,康復前也要忍住;

·不管是恢復階段還是平時,都建議男性朋友選擇寬鬆透氣好的褲子,內褲不能太緊,這樣不利於局部健康。

包皮過長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男性也無需刻意追求尊嚴而不好意思去醫院診治,它對於男性的生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包皮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後期的生育,所以如果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的採取手術,以免對以後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