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是每一個減肥的人都極可能遭遇的惡魔。暴飲暴食,無法克制食欲,滿腦子都想著吃……它可能出現在減肥中期,減肥後期,甚至伴隨你一生。要知道食欲像彈簧,如果你想強行為了減肥的目的去壓抑這根食欲彈簧,那你施壓越強,它最後反彈得也越猛。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就不理 它,那它也彈不起來。引起「食欲」的最直接的原因,自然就是「餓」.可以試試以下這幾種食物增加飽腹感並且熱量低的食物

紅薯:紅薯裡面含有澱粉和澱粉,在進入身體後會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將紅薯當做主食可以幫助身體補充能量,還能夠提高飽腹感。
健康養生,亞健康,疾病預防,人群健康
暴食——是每一個減肥的人都極可能遭遇的惡魔。暴飲暴食,無法克制食欲,滿腦子都想著吃……它可能出現在減肥中期,減肥後期,甚至伴隨你一生。要知道食欲像彈簧,如果你想強行為了減肥的目的去壓抑這根食欲彈簧,那你施壓越強,它最後反彈得也越猛。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就不理 它,那它也彈不起來。引起「食欲」的最直接的原因,自然就是「餓」.可以試試以下這幾種食物增加飽腹感並且熱量低的食物
紅薯:紅薯裡面含有澱粉和澱粉,在進入身體後會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將紅薯當做主食可以幫助身體補充能量,還能夠提高飽腹感。
關於“心臟支架”(更準確的說法是“冠狀動脈支架”),很多人的認知趨向兩個極端。
一部分人認為,如果心臟有問題,無論輕重,早點裝了支架,以後就不會突發心臟病。我就曾經看到有患者追著醫生苦苦要求放支架,醫生百般解釋輕度狹窄不需要支架治療,但患者就是希望“防患於未然”。
75%是一個居中的臨界點,一般來說,血管狹窄小於50%基本不用放支架,血管狹窄大於90%肯定需要放支架。但血管狹窄75%要不要放支架呢?
如果病情比較穩定,沒出現明顯的心絞痛等癥狀,可以先隨訪觀察,一邊吃藥,一邊調整生活方式,暫時不需要支架。如果癥狀比較明顯,心電圖顯示動態缺血改變,就要考慮放支架。
總而言之,血管狹窄75%放不放支架,要視病情而定。
臨床上,會出現患者放支架之後死亡的現象,那麼是說明支架沒用嗎?當然不是!
大部分患者放支架后,不但不會危及生命安全,反而會延長壽命。小部分放支架后死亡的患者,死因不一定是支架,有可能是病情危重、支架手術出現風險、支架內急性血栓形成或者發生心衰等。
安裝心臟支架並非一勞永逸,支架內還可繼續長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僅如此,會引發急性血栓、亞急性血栓或動脈再狹窄,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心梗。
其實,時至今日,冠心病已然超過惡性腫瘤,成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即便我們現在有了形形色色的治療方案,但無論是否做支架,冠心病均需要常規服用藥物,所謂活到老,吃藥到老,這是所有慢性病的最大特點。
支架術後的藥物並非是為了預防排異反應,而是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防止支架內膜再次增生。支架只能解決血管的狹窄,解決不了動脈硬化,也杜絕不了再狹窄。
腫瘤令人聞之色變,在關於腫瘤的治療方面現代醫學也是在不斷深入研究,除了放化療和一些對正常細胞也會造成損傷的藥物以外,中藥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人還存在錯誤的觀念,認為腫瘤是只有西醫才能治療的疾病,但事實上中藥依然是可以治療癌症。
一、關於中醫治癌的4大誤區
中醫認為,腫瘤的出現是因為本虛標實所引起的,也就是正虛邪實,而中醫在治療腫瘤時採取的是祛邪扶正以及調和陰陽的方法進行治療的,由此可見,中醫也是可以治療癌症的,但偏偏有很多人都深陷中醫致癌的誤區里。
1、到了終末期,才找中醫治療
臨床上,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是選擇通過化療或放療來治療癌症的,把中醫治療放在後位,但往往已經耽誤了治療癌症的時間,這也是中醫治療癌症的誤區之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中醫和西醫用進行,取長補短,方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相信偏方,只靠中醫治療
第二個誤區就是只相信中醫治療癌症,尤其是相信「偏方」,無法接受手術、化療和放療帶來的副作用,事實上,癌症的治療是需要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治療方案,而並非單純依賴中醫治療。
3、病急亂求醫,用藥繁雜
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為癌症時都會陷入恐懼的深淵裡,這種害怕的心理使得他們開始胡亂用藥,懷揣著寧缺毋濫的希望,但事實往往不如人願,過度的治療會使原本已經受損的機體負擔持續增加,這樣做不僅會促使腫瘤的增大,導致病情不斷惡化,同時還會導致治療的失誤。
4、中醫只是安慰劑
缺乏對中醫治療癌症的正確認識,導致癌症患者認為中醫只不過是安慰劑,但實際上,有足夠的實驗證實,中醫在治療癌症上已取得不錯的效果,尤其是近年來在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抗癌中藥中的抗癌有效成分已經被證實。
簡單來說,不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是可以治療癌症的,但對於中醫治療癌症,大部分人還是比較陌生的,存在很多疑問,比如中醫治療在癌症治療的哪個階段進行比較好?
二、手術、化療、放療期間可以中醫治療嗎?
事實上,中醫治療癌症,越早介入越好,所以無論是手術期間、化療還是放療期間,病人都可以進行中醫治療。臨床上,很多人到了窮極末路的時候,才會選擇中藥治療,其實這個時候中藥治癌的效果已經不大了。
癌症病人在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的同時,消滅腫瘤細胞的時候,其實也在損傷人體的正常組織細胞,這個時候人體的體質是虛弱的,長此以往也會導致腫瘤細胞的複發和增大。
而這個時候中藥就可以通過扶正祛邪,來進行治療,此外中醫在治療癌症時講究辨證論治,中醫治療癌症是根據陰陽氣血虛損的不同情況,把治療癌症的方法細分為益氣健脾法、滋陰補血法、溫腎壯陽法以及養陰生津法,只有分清陰陽、氣血盛衰情況以及各個臟腑、經絡的虛實,進行對症治療。
由此可見,中醫在治療癌症上,的確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提高病人生存質量
當然中醫確實不能成為治癌的主要手段,但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早在3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記載過「瘤者攻之」,表明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可以糾正體內陰陽氣血失衡,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同時能夠提高癌症患者的康復能力,從而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命。
不可否認西醫治療癌症,快、效果立竿見影,但是無論是化療還是手術,都會損害正常的組織細胞,從而導致癌症患者後期的生存質量下降,但如果結合中醫一同治療,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有數據顯示,單純依賴放療的癌症患者3年生存率只有10%,5年生存率僅有2%,而如果是中西結合治療,3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35.9%,而5年生存率也可以提高到21.4%[3]。
1、天南星
天南星本身具有祛風、化痰的功效,而且對於痰瘀中風的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方面最新的研究也發現天南星的提取液能夠有效的抑制H細胞生長與繁殖,對小白鼠進行抗腫瘤實驗的過程中,也發現它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也就說明天南星可以作為抗腫瘤以及治療腫瘤的中藥。
2、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非常珍貴的藥材,近年來發展了人工種植的技術之後,也加速了它的研究進展以及臨床藥物價值的研究。自古以來都有石斛能夠滋陰、補腎、填精、養胃、補氣等多種功效,而且現代研究也發現了石斛具有豐富的多糖,這對增強免疫力以及白細胞的功能有很大幫助,所以能作為治療腫瘤的中藥。
3、虎杖
虎杖本身具有祛風,利濕,破瘀,通經的功效,所以它能夠用來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濕熱引起的黃疸、熱淋症,以及女性下焦濕熱引起的白帶異常、產後惡露不止、崩漏等等問題,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在臨床上也發現了虎杖提取物當中蒽醌類的物質,尤其是大黃素有一定程度的細胞毒作用,能夠對H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能夠有效提高體內白細胞水準,對腫瘤治療很有效果。
4、赤石脂
赤石脂本身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斂瘡生肌的功效,所以對於痢疾、女性的崩漏、便血等情況很有效果,而且能夠治療瘡腫、潰爛,有很好的消炎生肌的效果。臨床上主要用它來作為腸胃腫瘤的輔助治療藥物,它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矽酸鋁,對於消化道的毒素物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以對一些炎症和其他異常反應產生的滲出物能起到很好的清除效果,達到治療腫瘤的效果。
結語:治療腫瘤的中藥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還有烏骨藤、山豆根、石菖蒲、獨活、天茄花、透骨草、苦參、水蛭等等很多中藥材,用中醫中藥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特別是放、化療期間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大的副作用;而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採用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可以通過中醫中藥或者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腫瘤。
根據英國巴恩斯利醫院休•鐘斯教授的調查,英國目前有150萬男性糖尿病患者,其中40%睾酮水準過低。過低的睾酮含量會使得內臟脂肪增加,對健康危害極大。臨床實驗表明,睾酮較低的糖尿病人採用該療法後,不但血糖更平穩,而且性功能得到改善。對此療法,英國糖尿病協會的態度是“既不推薦,也不否定”
此外,在新冠肺炎的研究上,科學家也發現,睾丸素較多的男性,死於新冠肺炎風險更低。
不幸逝世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多因其他疾病的併發症而死亡,但英國斯旺西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無名指較長的男性死於冠狀病毒的風險較低。
斯旺西大學進化生物學專家約翰·曼寧教授表示,無名指較長的男性,往往體內存在更多的睾酮,而這種激素會產生更多的一種叫做ACE-2的化合物,該化合物有助於人體抵抗病毒。
一、神奇的睾酮到底是什麼?
睾酮,也叫睾丸素,是一種由男性睾丸分泌的類固醇荷爾蒙,但其實在女性的卵巢中,也會分泌出這種激素。
對於男性而言,睾酮關係著肌肉力量、體能、性生活和骨質強度,它可直接影響男性的肌肉恢復和生長,而體格健壯的男性往往具有更高的睾酮素水平。睾酮素影響著男性全身的生理功能,它不僅維持著體力、膽固醇、脂肪的平衡,還會促進男性性能力發育,預防男性骨質疏鬆、幫助維持心臟方面的健康。
二、睾酮為什麼會缺乏?
睾酮並不是源源不斷的,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其分泌也會有所下降。有研究指出,男性到了80歲,體內睾酮含量僅有年輕時的1/50。當然,除了年齡的影響以外,一些生活習慣也會影響睾酮素水平提前下降。
1.過大的壓力
激素水平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當神經長期處於一個緊繃的狀態,自然就會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壓力負擔重,往往體內睾酮素水平也會較低。
2.過度的訓練
一定程度上的訓練可以幫助促進體內睾酮素的分泌,但水過滿則溢,訓練過度會導致機體分泌腎上腺激素,分解肌肉蛋白,降低睾酮素水平。
脂肪也是刺激激素分泌的重要原料,若是男性攝入的脂肪含量無法滿足身體所需,激素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就會導致水平直線下降。
三、3個方法自然提高睾酮水平
睾酮素讓男性更有「男人味」,但其實提高這種激素的方式並不難,可以通過生活細節改善進行提高。
飲食
膽固醇是睾酮素的「先驅」,因此完全杜絕脂肪的飲食,是不可取的。想要提高睾酮素,就要選擇優質脂肪飲食,如橄欖油、杏仁、牛油果、紅肉、蛋黃、黑巧克力等,都是優質的增脂食物。
適當的重量訓練,可喚醒身體對肌肉組織的修復,使得睾酮素分泌,硬拉、深蹲、卧推等都是較為適合的無氧鍛煉方式。
睡眠
有試驗表明,連續三天晚睡超過5小時,睾酮水平會大幅下降達10~15%。對於成年男性而言,每晚保證7~9個小時的睡眠是理想的選擇。
促進睾酮分泌是一項長期需要堅持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換句話說,促進睾酮也跟健身一樣,需要堅持幾個月時間,才能見到效果。所以,如果想保持健康青春活力,那麼就要把這些習慣堅持下去。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腦梗塞.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於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最高。數據統計出在1990-2016年間,全球各地的終生卒中風險,發現全球成年人發生風險的概率已達到24.9%。
二、H型高血壓:最易引發中風的高血壓類型
你知道嗎?高血壓其實也分類型的,而有一種叫H型高血壓,是導致當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H型高血壓有兩個要素——高血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代謝生成物,我們人體攝入的飲食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的蛋氨酸代謝后就會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再代謝轉化人體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質,但若是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B12,那麼這種物質的轉化過程就會受阻,體內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生活活性物質生成減少,就會導致分泌紊亂,引發疾病。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患者Hcy升高是因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
若是想要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最安全有效的途徑就是補充足夠的營養素,而葉酸就是其中之一。
三、合理補充葉酸可以降低卒中風險!
在NEJM的統計報告表中,美國卒中的發病率下降效果喜人,在過去的10年間,美國政府在控制風險因素和持續投資公共衛生項目措施大力干預,使得國民的卒中風險持續下降。
(美國近百年來卒中負擔下降)
研究發現,Hcy升高合併高血可增加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約11倍,而補充葉酸則為目前降低Hcy最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美國及加拿大從1998年開始,已經強制執行讓國民補充葉酸的措施,他們在麵粉中添加葉酸成分,極大地改善了葉酸和Hcy的水平。截止2009年,全球59個國家開展麵粉強化強制政策的國家中有51個實施了葉酸強化。
那麼普通老百姓日常應該如何補充葉酸呢?
日常食物補充:綠葉蔬菜、豆類、柑橘類水果、穀類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不過食物在烹飪過程中會造成一部分葉酸的流失,正常膳食很難獲取成年人足夠的葉酸需求量(>0.4mg/d),因此還需要額外選擇補充劑進行補充。
在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誤讀該疾病的預警信號。一些行為的異常也可能是發病訊號,例如炒菜不放鹽、打麻將亂出牌、胡言亂語、頭暈、肢體乏力無力等等,千萬不要隨便誤作其他疾病隨意處置。腦卒中的黃金搶救時間為4個小時內,針對病人也並沒有特殊的自救措施。因此發病後應當以最快速度選擇有資質、有能力進行急性期腦血管病救治的綜合醫院、腦血管病專科.
春光正好。春季,萬物復蘇,但因氣候多變,疾病易發,因此有說法稱春天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春困、口鼻乾燥、便秘等症狀,在民間被稱作上火。從中醫角度來看,無論是真上火還是假上火,是實火還是虛火,都可歸為春燥的表現。
不少人家中準備了各種降火藥丸,一旦出現口腔潰瘍、牙疼等現象就吃上幾粒。但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很多人一出現類似癥狀,便吃解毒丸,但殊不知很有可能會葯不對症。比如牛黃解毒丸對伴有大便乾結的癥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預防春燥的食物
1,芹菜。春季吃芹菜降火去燥是非常好的,不僅如此,春季吃芹菜也能夠幫助我們抵抗倒春寒。
2,小白菜。春季吃小白菜的時候,要注意了,烹飪的過程中時間不宜太過久,這樣容易讓營養流失。
3,蜂蜜。蜂蜜降火的效果是非常棒的哦!尤其是當你們因為上火導致嘴唇乾裂起皮的話,用蜂蜜薄薄的塗在嘴唇上,堅持個幾天,很快就能好了。
4,蘿蔔。蘿蔔對於痰液多,且黃的人來說,是有很好的清熱消痰作用。蘿蔔當中要屬青蘿蔔降火效果最佳哦!
熬夜會導致缺乏內源氧,出現以下症狀:免疫力下降,皮膚粗糙,臉色黯淡,出現黑眼圈及暗瘡,眼睛乾澀,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引發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稱為熬夜綜合症。
其實,晚上幾點睡覺算熬夜並沒有定論。一般來說,人的正常睡眠時間應該為6-8小時。理論上,每天睡夠這個時間都算是正常的。
晚上11點後睡覺,屬於熬夜。雖然說零點後才算深夜,但是由於人體需要休息以及進行身體機能的修復,而23點至淩晨三點是修復和休息的最佳時段。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再入睡,不僅身體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的修復也容易錯失時機,不能很好地進行修復。
長期熬夜,有害身體健康
一.記憶力下降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可導致記憶力下降。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交感神經沒辦法充分休息,容易出現萎靡不振、疲勞嗜睡及記憶力下降等。
二.皮膚變差
長期熬夜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皮膚乾燥、無光澤等皮膚問題,還可能導致色素斑、黃褐斑。
三.容易猝死
長期23點後睡覺容易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出現猝死的情況。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熬夜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增加心臟病的患病風險。長此以往,還可能會有猝死的可能。
四.損傷肝臟
長期23點後睡覺可能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臟的最佳排毒時間,若是長期23點再睡覺,肝臟無法順利排毒,這容易導致肝臟血流相對不足,難以修復已受損的肝細胞,情況可能還會惡化。
體重,關乎著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和健康程度。過於肥胖自然不利於健康,過於瘦弱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如今,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並且呈爆炸式增長。肥胖已成為全世界的一大難題,那肥胖的標準是什麼?您離肥胖還有多遠?在臨床上,診斷肥胖以體重指數(BMI)為標準。指體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數位,用以評估一個人的胖瘦程度.成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通過兩項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較高的體重指數(BMI)與26種癌症的發生相關,包括常見的宮頸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等。[1]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體重指數(BMI)和腰圍2個指標,在評估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中是高度重合的。
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肥胖不僅影響你的顏值,更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肥胖到底有「幾宗罪」?
毋庸置疑,肥胖是不健康的,除了造成外貌焦慮以外,還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隱患。
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40歲以後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平常人的50%,而高血壓會導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此外,肥胖導致脂肪附著在心肌,影響心肌功能,也會直接引發心衰、心律不齊等疾病。肥胖還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影響大腦健康。
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數倍,糖尿病的新發病例大部分都是肥胖及超重人群。[2]這是因為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肥胖人群等於擁有了胰島素「抗體」。胰島素是人體的降血糖激素,當胰島素不足時,通過食物攝入的大量糖分將進入血液循環,造成高血糖與糖尿病。
關節炎。超重會導致膝關節炎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原因是體重增加之後,關節需要負擔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加,長此以往造成磨損,再加上體內糖和嘌呤的代謝障礙,很容易誘發關節炎。
腫瘤。肥胖與一部分的腫瘤發病也密切相關,例如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卵巢癌等等。這是因為肥胖會影響體內雌激素的分泌,激素和代謝紊亂就容易誘發癌症。
二.怎麼知道是否肥胖?2個指標幫你
根據以下兩個方面,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1)BMI指數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衡量人是否肥胖的指數。具體計算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正常體重的BMI範圍是18.5~25,小於18.5為過輕,大於25小於30則是超重,30以上可判斷為肥胖。
按照這個標準,身高170cm的人,體重超過72公斤就是超重,超過86公斤就是肥胖。
(2)腰圍
要時刻記住BMI的公式可能有些困難,還可以通過腰圍來判斷肥胖。腰圍的測量方式是在距離肚臍上方三個手指的位置用軟尺繞一圈測量。
若女性腰圍在85厘米以上,男性腰圍在90厘米以上則可以判斷為肥胖。
二.怎麼減肥?營養專家來支招
減肥是最近熱度不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到底怎麼做才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營養減重門診主任醫師陳偉,針對減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貫徹降鹽、降糖、降油飲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而且會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導致高血壓。少吃高糖食品,否則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盡量避免吃餅乾、澱粉類食品。建議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如蒸、白灼等,避免煎炸、燒烤食物。
邁開腿。鍛煉也是減肥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保持日常鍛煉不僅能夠燃燒身體熱量和脂肪,還能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注意減肥鍛煉要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運動后要注意拉伸和放鬆肌肉。
三.老年人不可盲目減重
年輕人為了健康控制自己的體重,但老來“過瘦”亦會導致體質變弱而影響健康。因此提醒老年朋友對胖與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老年人的健康體重需採用體質指數衡量,其計算公式是: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老人的體質指數最好保持在 20~26.9
如果老人的體質指數小於20,說明體重偏低,易出現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跌倒等風險;如果體質指數大於26.9,說明超重或肥胖,存在“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
對於肥胖的老年人,體重管理應講究循序漸進,不宜速度過快,最合理的第一步就是先保證不再發胖,其次是半年內體重要減輕5%-10%
阿姨近幾年來很是熱衷於煲湯,經常會買一些煲湯大全,天天給全家人都煲上湯,甚至最過分的時候,阿姨家一周都在喝湯,而且只喝湯不吃肉。
前段時間阿姨去體檢,查出了高血壓和高血脂,還伴隨著輕微的營養不良,阿姨自認為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這樣被打破了,自己也很奇怪,自己幾乎是社區裡的“養生達人”、“營養大嬸”了,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還能歸因於自己年紀大了,可是營養不良這個病,阿姨認為醫生查錯了。
直到阿姨的老伴前段時間因為下樓梯摔了一跤進了醫院,在住院時進行檢查,卻查出了骨質疏鬆。
這件事讓阿姨很是疑惑,自己和老伴經常煲湯喝,骨頭湯不是最補鈣的嗎?老伴也沒少喝啊,怎麼還能補出個營養不良和骨質疏鬆呢?
一、長期喝湯不是養生的首選
無論是煲湯還是燉湯,裡面的嘌呤含量都非常高,而長期嘌呤攝入過高會導致高尿酸,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
研究表明,湯中的營養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多。以雞湯和骨頭湯為例,人通過進食從雞肉中獲取的營養成分包括優質蛋白、脂肪、鈣質和維生素等,人們認為老火湯中的雞肉營養全都進入了湯中。但是在燉雞湯的過程中,只有部分雞肉中的脂肪和礦物質會溶於水中,其餘的營養物質還留在肉里,因此只喝湯不吃肉的吃法,並沒有直接吃雞肉有營養。
至於骨頭湯,研究發現無論骨頭經過多長時間的燉煮,其中的鈣質都很難溶進湯里,因此靠喝骨頭湯達到補鈣的目的是不實際的。除此之外,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喝多了還會增加痛風等風險。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問了,喝湯竟然不是養生的首選,為什麼你之前的文章還建議我們喝湯補腎?
這里給大家解釋一下,在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適當的可以喝湯,但不建議長期喝湯。除此之外,食療補身真正起到作用的不是湯,而是裡面的中藥。其次,患有腎病、痛風、高尿酸的病人不建議長期喝湯。
二、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2020年,發表在Science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能使肝臟產生抗衰老的蛋白質。研究人員以鼠類為研究對象,發現經常鍛煉的老鼠的血液能夠使久坐不動的老鼠的大腦變得活躍,這是因為血液中的一種特殊肝蛋白的作用[2]。這一發現證明,常鍛煉能夠增加血液中這一蛋白質,預防老年痴獃的發生。對此,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醫學系Priya Pstrong>,人到中年時,每周進行一定的中高強度鍛煉對保持大腦結構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運動還能調節體內的代謝功能,使肌肉纖維體現出較強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耐力訓練的小鼠血液中產生了更多有利的細胞因子,能抗過敏和寄生蟲感染。另外,這些適應性變化能夠強化人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肌和各處肌肉的氧化代謝能力,從而改善全身的葡萄糖穩態。
三、一周運動幾次好?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各項技能已經退化,其實並不建議長期運動或者劇烈運動,另外有些人忙於工作,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運動,那麼成年人一周運動幾次好呢?
世衛組織表示,成年人每周應適度進行普通強度的鍛煉150分鐘以上,或劇烈運動不少於75分鐘。而有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運動量並不能很好達到保持健康的標準。
根據人體運動能力的積累和疲勞消除的規律,一般一周運動兩到三次,每次間隔兩天較為合適。運動的種類可以選擇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再結合一些較劇烈的無氧運動,能夠非常好地鍛煉心腦血管健康,預防心臟病等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而對於老年人而言,每周運動的頻率可以稍微減少,可以自身的疲勞感作為判斷標準。
運動是最為划算的養生方式,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毅力去進行堅持的,一次兩次運動並沒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運動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運動養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在於一天做到腰酸背疼,而在於十年如一日的運動到底。
腦震蕩指的是頭部外傷後,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短至數秒鐘或數分鐘,但不超過半小時。清醒後對受傷當時情況及受傷經過不能回憶,但對受傷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憶。隨後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欲嘔等情況
腦震蕩之後,大多數患者通過適量休息是可以自愈的,但是要注意顱內血腫疾病的發生。顱內血腫是可以危及生命的,必須趁早診斷進行手術將血塊取出,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對於一般較為輕微的腦震蕩患者而言,傷後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復了,在康復時間內,要注意飲食清淡,戒煙戒酒,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減少使用腦力以及體力的活動,避免對腦部進行第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