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能治糖尿病?別拿健康賭時髦,科學飲食才是王道

糖尿病,這個被稱為”甜蜜負擔”的慢性疾病,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控制血糖,糖友們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近年來,”過午不食”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也開始在一些糖尿病患者中流行開來。它聲稱能神奇地降低血糖,甚至”治癒”糖尿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這種方法對糖尿病人的身體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

過午不食:血糖的“穩定器”?

(一)血糖控制的“新發現”
近年來,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過午不食”作為一種特殊的間歇性禁食方式,被研究發現對血糖控制有著顯著效果。2023年6月15日,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過午不食”或是一種預防糖尿病的關鍵。研究中,參與者在下午1點前攝入每日總能量的80%,這種進食模式被稱為“早限制性進食”(Early Time-Restricted Feeding, eTRF)。結果顯示,這種進食方式能顯著降低血糖波動,減少血糖超出正常範圍的時間,從而改善代謝健康。

(二)背後的“科學密碼”
這種血糖改善的效果並非偶然。人體的生物鐘在血糖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當我們在一天中較早的時間進食時,身體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和代謝這些能量,減少血糖的劇烈波動。此外,過午不食還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身體更高效地利用胰島素,進一步穩定血糖水準。

過午不食:身體的“益生菌”?

(一)體重管理的“小助手”
除了血糖控制,過午不食對體重管理也有積極作用。研究表明,這種進食模式能有效減少體脂率和體脂量,幫助人們更輕鬆地達到減肥目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體重的減輕不僅能改善血糖控制,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的風險。

(二)心血管健康的“守護者”
過午不食還能對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研究發現,這種飲食模式能降低血脂水準,減少炎症因數,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糖尿病患者本身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較高。

(三)腸道菌群的“調節器”
過午不食還能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腸道菌群在人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不僅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還與免疫系統和代謝健康密切相關。通過調整進食時間,我們可以為腸道菌群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環境,從而提升整體健康水準。

糖尿病人的飲食:如何“過午不食”?

(一)合理規劃進食時間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合理規劃進食時間至關重要。建議將一天的進食時間集中在早上和中午,儘量在下午1點前完成大部分熱量的攝入。例如,早餐可以選擇全麥麵包搭配雞蛋和牛奶,午餐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的食物,如雞胸肉、蔬菜沙拉和糙米飯。

(二)選擇健康的食物
在過午不食的飲食模式下,選擇健康的食物尤為重要。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胸肉和豆類。這些食物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幫助控制血糖水準。同時,減少高糖、高脂肪和高鹽的食物攝入,避免血糖的劇烈波動。

(三)保持適量的運動
除了飲食調整,適量的運動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運動不僅能幫助消耗多餘的熱量,還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進一步穩定血糖。

長期堅持的巨大危害

過午不食如果長期堅持,對糖尿病人的身體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 營養不良:一天只吃一頓飯,很難攝入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會嚴重缺乏。這會導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 胰島功能進一步衰退:我們的身體需要規律的能量供應來維持正常運轉。過午不食打亂了這種節律。長時間空腹會讓胰島細胞”無所事事”。而第二天的暴飲暴食又會讓它”超負荷工作”。長此以往,本就脆弱的胰島功能會加速衰退。這反而會讓糖尿病更加難以控制。
– 併發症風險增高:營養不良和血糖的劇烈波動,會顯著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這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等。
– 體重反彈: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因為總熱量攝入減少而減重。但這種極端的節食方式很難長期堅持。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很容易迅速反彈,甚至超過以前。

糖尿病飲食的核心原則:不是”不吃”,而是”會吃”

說了這麼多過午不食的壞處,那麼糖尿病人到底應該怎麼吃呢?

其實,糖尿病飲食的核心不是”餓著”,而是”科學地吃”。

目標是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保證營養均衡,讓血糖盡可能平穩。

1. 控制總熱量,維持健康體重

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和活動量,計算出每天所需的總熱量。然後合理分配到三餐中。既不能吃太多導致血糖升高,也不能吃太少導致營養不良。

2. 優化主食結構,選擇”慢升糖”食物

主食是升血糖的主要來源,但我們不能完全不吃主食。關鍵在於吃什麼和吃多少。

– 用粗糧雜豆代替部分精米白麵:比如用糙米、燕麥、藜麥、玉米、紅薯、紫薯等代替白米飯、白麵條和白饅頭。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消化吸收慢,血糖上升也慢。
– 控制好分量:一般建議每餐的主食量控制在一個拳頭大小左右。具體的量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 吃飯順序有講究:可以嘗試”先菜後肉再主食”的吃飯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食物,可以增加飽腹感,延緩主食的吸收速度,從而讓餐後血糖更平穩。

3. 保證足量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能提供很強的飽腹感,並且對血糖的影響很小。它是糖尿病飲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優質蛋白來源:魚、蝦、雞胸肉、瘦牛肉、雞蛋、牛奶、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
– 推薦攝入量:一般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0-1.2克蛋白質。例如,一個體重60公斤的糖友,每天需要60-72克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要均勻分配到三餐中。

4. 多吃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熱量低,對血糖影響小。

– 推薦種類:各種綠葉蔬菜,如菠菜、生菜、油麥菜、西蘭花、白菜等。瓜茄類蔬菜,如黃瓜、冬瓜、番茄、茄子等也很好。
– 注意事項:土豆、山藥、蓮藕等澱粉含量較高的蔬菜,應視為”主食”。吃了這些,就要相應減少其他主食的量。

5. 選擇健康脂肪,控制脂肪總量

脂肪也是必需的營養素,但要選擇對心血管友好的健康脂肪。

– 推薦脂肪來源:橄欖油、茶籽油、堅果(少量)、牛油果等。
– 限制脂肪來源:動物內臟、肥肉、油炸食品、黃油、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要儘量少吃或不吃。

6. 清淡飲食,戒煙限酒

– 低鹽: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約等於一個啤酒瓶蓋去掉裡面的膠墊後裝滿鹽的量。過多的鹽分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低糖:嚴格限制含糖飲料、糖果、甜點、含糖水果罐頭等食物的攝入。
– 戒煙限酒:吸煙會加速血管病變,飲酒則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和體重增加。最好能做到不吸煙、不飲酒。

過午不食作為一種特殊的飲食模式,對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和健康有著顯著的益處。通過合理規劃進食時間、選擇健康的食物和保持適量的運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升整體健康水準。然而,這種飲食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人,建議在嘗試之前諮詢專業意見,確保安全和健康。讓我們一起探索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之道,擁抱更加健康的生活吧!

豬油到底能不能進食呢?把豬油當成主要的食用油行嗎?

香煙“以後還是勤快點,自己煉豬油吧,聽說這植物油致癌!”徐大伯看了一篇文章後,立馬跑去廚房告知老伴。“別聽別人胡說八道!豬油雖然做菜香,但卻是心血管禍根,腦梗心梗高發,就是豬油吃太多!”徐大伯覺得老伴太不可理喻,在之前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是吃豬油,也沒見人患心血管疾病。

“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是各種病也接踵而來,很難說不是植物油的問題!”雙方誰也不服對方的說法,吵吵了半天也沒個結果,最終不歡而散。食用油是廚房必不可少的調料,是美食的“靈魂”,同時也能為人體提供一些必要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但植物油更好,還是動物油更好,一直以來爭論不休。

豬油到底能不能進食呢?

據瞭解,豬油也是可以進食的,平時適當進食豬油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因為豬油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像常見的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都可以從豬油中獲取,平時偶爾吃點豬油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但是,想要獲取食用油中的營養物質,應該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適當進食豬油能夠滋潤身體,同時達到潤腸,通便的功效。如果不是大量進食,一般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我們來看一下豬油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首先他含有利於人體吸引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由於它的味道獨特,可以增加食欲。同時含有大量的脂肪和油脂,可以抵禦寒冷,在嚴寒地區吃些豬油是對身體有幫助的。而且在天氣乾燥的時候吃豬油,它具有通腸潤便的作用,還可以排毒解毒,補肺止咳。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也可以滋補身體。

在以前,很多勞動人民在勞累的一天之後,吃上一頓用豬油做的飯,不僅能夠解饞,而且能夠迅速地恢復體力,補充能量。

長期食用豬油,或把豬油當成主要的食用油行嗎?

豬油中還含有較多膽固醇,含量為約為93mg/100g。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多,含有高達 40% 的飽和脂肪,所以才能有膏狀那樣滑潤的質地。因為飽和脂肪足夠多,才能把油和澱粉、纖維素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所以豬油能和米麵等食材完美融合,做出口感酥脆潤滑的點心小吃。從美味的角度說,豬油確實是種好食材。
但我們現在的健康飲食建議食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少食飽和脂肪酸,且過量的豬油對於血脂代謝不利,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不能長期食用豬油,不能把豬油當成主要的食用油。

四類人最好別吃豬油

  嬰幼兒:豬油雖然潤腸,但嬰幼兒腸胃沒發育好,不建議吃

肥胖、心腦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於豬油會導致肥胖、引發或加重心血管疾病,肥胖、心腦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這幾類人最適合的食用油是火麻油,火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所含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共達76.4%,可預防改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