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及時發現乳腺癌?生活中怎樣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作為女性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著女性朋友的身體健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往往是無法治癒的,所以對於乳腺癌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大部分女性朋友來說,對於乳腺癌的瞭解非常少,而全面瞭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乳腺癌的相關知識。

對於乳腺癌,一般可以進行手術切除治療以及放化療,大部分患者在發現病灶之後,常常都可以選擇上述治療方法,而通過上述方法的治療,也常常能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所以總的來說,乳腺癌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最重要的是需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

乳腺癌,究竟有多可怕?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去年發佈的2020年全球癌症資料顯示,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約占新發癌症病例的11.7%。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如何才能及時發現乳腺癌?

1.自檢

女性可以通過自檢及時發現乳腺癌。乳頭有血性溢液、皮膚皺縮等是乳腺癌的明顯信號。乳房皮膚呈橘皮樣、多褶皺、按壓疼痛、皮膚凹陷、皮膚腫塊突出等多是乳腺癌中晚期症狀。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乳腺癌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腫塊,女性可以經常觸查自己的胸部。經期正常的女性,可在月經來潮後的第9~11進行自查,這是乳腺檢查最佳時期。

發現有形狀不規則,硬度較大的腫塊時,應立即就醫檢查,以便及早確診。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2.乳腺癌早篩檢查

自覺進行早期篩查,是預防乳腺癌的重要途徑。

1.來自乳腺癌高危家族且明確攜帶乳腺癌相關突變基因的女性,自35歲開始,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乳腺核磁共振檢查。

2.對於無早發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的其他乳腺癌高風險女性,40至44歲期間,可以每年做1次乳腺超聲篩查,當乳腺超聲篩查陰性時,建議補充乳腺磁共振檢查;

3.45歲後的女性,建議每年做1次乳腺X線聯合乳腺超聲篩查,當乳腺X線及乳腺超聲篩查均陰性時,建議補充乳腺磁共振檢查。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3招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想要預防乳腺癌,注意以下4點,降低風險,減少患癌概率。

1.遠離危險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和發病因素多樣化,難以控制和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遠離危險因素降低患病風險。

這些措施可以做到有效預防,如鍛煉身體,保持運動,控制體重;盡可能母乳餵養孩子;拒絕喝酒吸煙;減少輻射,避免環境污染暴露等。其中母乳餵養,餵養時間越長,預防作用越明顯。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2.手術切除

研究發現,約有1%的乳腺癌家族史,並可能存在1/2基因突變,這些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危險高達80%。

這類人群為了自身健康,可以考慮做預防性乳腺切除。乳腺切除術可以切除整個乳房和乳頭,也可以保留乳頭乳暈,切除乳腺。切除手術後,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會明顯下降。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3.飲食預防

科學的飲食可以幫助我們遠離乳腺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任濟醫院乳腺外科護士長徐潔慧給出預防乳腺癌飲食建議:

減少脂肪攝入

研究發現,減少乳腺癌患者飲食中脂肪的攝入,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後生存率。脂肪組織會產生雌激素,體內脂肪越多,雌激素量也就越多,雌激素水準高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多吃豆類食品

豆類食物含有大豆異黃酮,作為非營養性成分,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誘導產生弱雌激素樣作用,有助於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起到抗氧化等作用,大豆每日攝入量約為30~50g。

6年前,已经化疗痊愈的姚贝娜,为何仍死于乳腺癌?原因值得深思
喝茶

綠茶被視為防癌之選,因其中含抗癌的抗氧化物及多酚類。但每天一杯半杯綠茶未必就有效,最好每天能飲三杯以上。

食用橄欖油

研究指出,油脂攝取過多會產生較多的自由基,刺激細胞的分裂及變質。因此在烹調上選用多蒸煮、少油煎、油炸等方式,用油建議以橄欖油為佳。

多吃水果和蔬菜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最主要來源,而「維生素C」是強抗氧化劑,對乳腺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加拿大國家癌症研究會綜合12項研究資料認為:新鮮的蔬菜水果,對不同年齡的婦女都有抗乳腺癌作用。捲心菜、花椰菜、球芽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防癌效果最好.

治療子宮內膜癌新藥Jemperli獲批!哪些人易患子宮內膜癌?

隨著年齡的不斷上升,每一個女性都會經歷到絕經這個生理階段。但是女性朋友在經過絕經之後,會更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惡性腫瘤疾病的危害,子宮內膜癌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人。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人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新發病例都比往年有所升高,並是導致死亡的前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和宮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人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在亞洲,現在僅次於宮頸癌,居女人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元。

又一款“广谱”抗癌药获批!已证实可治疗10余种癌症,效果出众

一、治療子宮內膜癌新藥Jemperli(dostarlimab gxly)獲批

早在今年4月Jemperli(dostarlimab gxly)。——獲批用於攜帶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復發或晚期子宮內膜癌。而今再次傳來喜訊:FDA已經批准了第二個適應症,用於治療錯配修復缺陷(dMMR)復發或晚期實體瘤的成年患者。這意味著,它將成為為數不多的廣譜抗癌藥,給晚期實體瘤患者更多的希望。它的名字叫做Jemperli(dostarlimab gxly)。

 

又一款“广谱”抗癌药获批!已证实可治疗10余种癌症,效果出众
此次臨床實驗入組人群包括71例dMMR復發或晚期的子宮內膜癌患者,

在實驗中,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Jemperli 500mg靜脈注射,共4次;隨後,再每6周接受一次Jemperli 1000mg靜脈注射。結果顯示,有42.3%的患者病情實現完全緩解(腫瘤消失)或部分緩解(腫瘤縮小)。在病情緩解的患者中,有93%的人緩解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

二、效果出眾,正式獲批臨床應用

此外,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另一項名為GARNET的臨床試驗,參與者包括所有類型的dMMR實體瘤患者(子宮內膜和非子宮內膜實體瘤)。

此次結果顯示,Jemperli的客觀緩解率為41.6%(95% CI; 34.9-48.6),完全緩解率為9.1%,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34.7個月,95.4%患者緩解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

又一款“广谱”抗癌药获批!已证实可治疗10余种癌症,效果出众
兩組臨床試驗,都顯示出Jemperli的強大療效。此前,研究者以為該藥僅適用於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但通過試驗證實,該藥適應症可以擴展到所有dMMR癌種,包括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膽管癌等10餘種腫瘤。這意味著,因錯配修復基因而致癌的患者,在治療方案上又多了一項“給力”的選擇。

三、Jemperli的作用機制及副作用

Jemperli是一種單藥療法,為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抗體與PD-1受體結合,阻斷其與配體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通過對人體免疫細胞和一些癌細胞的蛋白質(PD-1)的瞄準,阻斷癌細胞蛋白質的供給,説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又一款“广谱”抗癌药获批!已证实可治疗10余种癌症,效果出众
Jemperli有極高的療效,但副作用也不能忽視,常見的有疲勞、噁心、腹瀉、貧血和便秘等。副作用嚴重時,還可引起被稱為“免疫介導性副作用”的嚴重疾病,包括健康器官的炎症,如肺部(肺炎)、結腸(結腸炎)、肝臟(肝炎)、內分泌腺(內分泌疾病)和腎臟(腎炎)等。

四、廣譜抗癌時代,患者有了更多生存希望

除了Jemperli以外,此前已有數款廣譜抗癌藥展現出良好的潛力。與傳統治療不同,這種免疫療法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啟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抗擊腫瘤,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患者長期生存獲益等特點。

廣譜抗癌藥,是指對多個不同類型的腫瘤靶點都有作用的藥物。目前已有的廣譜抗癌藥並不多,但每款的問世,都給患者帶來新的驚喜。

又一款“广谱”抗癌药获批!已证实可治疗10余种癌症,效果出众
•Larotrectinib,中文名拉羅替尼,可用於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使用範圍覆蓋17種癌症;

•Libtayo(cemiplimab-rwlc),中文名西米普利單抗,是第一個獲批治療晚期CSCC、BCC兩種常見皮膚癌的藥物;

•Tecentriq(atezolizumab),PD-L1單抗,可適應其他尿路上皮癌、腎細胞癌、肝細胞癌、頭頸癌等;

•Imfinzi(durvalumab),適應症為III期不可手術切除NSCLC在同步放化療後的鞏固治療;

•Bavencio(avelumab),可治療罕見皮膚癌默克細胞癌(MCC)、卵巢癌、乳腺癌、頭頸癌、非小細胞肺癌等。

可見,廣譜藥物在肝膽腫瘤、胃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種癌症的治療上,有著傳統治療不可比擬的優勢。

精准醫學的到來,讓更多癌症患者看到希望。未來,無論是常見癌症還是罕見癌症,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只要符合條件,患者都有可能通過廣譜抗癌藥物重獲新生。

五、延伸:哪些人易患子宮內膜癌?

一是月經不規律的人。月經失調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二是人們常說的“三高美人”,即肥胖的人、糖尿病病人、高血壓的病人。相關文獻研究表明,“肥胖”這一因素的相關性更大。

這兩類人都容易出現內分泌異常,年輕時多年不孕等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圍絕經期則出現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最後發展成子宮內膜癌。

結語:子宮內膜癌症對身體產生的傷害大家應該都清楚,雖然抗癌藥物越來越多,治癒的希望也越來越大,但是提前預防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根本,希望通過這個小科普,讓大家瞭解更多知識,防止自己受到子宮內膜癌症的侵襲。

癌痛為什麼會痛不欲生?防癌抗癌吃什麼好?

劉聰今年年僅十八,但是她已經是多年的舌癌患者(沒看錯,就是舌頭長癌了),年少輕狂的她總是喜歡喝奶茶、吃炸雞,尤其對街邊的小吃檔充滿了興趣。在讀書期間,她曾創下許多記錄,比如一個星期只吃燒烤、一個星期十杯奶茶等等,今年一月,劉聰因為舌頭不明腫痛入院治療,經過病理切片檢查,劉聰確診為舌癌晚期伴有淋巴轉移,從此以後,她就開始了入院治療的生活。三個月後,劉聰的病變得更加嚴重,同時她也產生了嚴重的癌症疼痛。

劉聰的癌症治療是舌下注射藥物,當針筒進入她舌下黏膜的那瞬間開始,她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刺痛,那種疼痛蝕骨入髓,癌細胞的折磨讓她體內的每一個正常細胞都發出了哀嚎。劉聰表示從口腔到食管再到肛門,沒有一個地方不如坐針氈,那種疼痛即使是粉身碎骨也無法比擬。看著眼窩深陷的劉聰,醫生能感受到她求生的欲望非常薄弱了,癌症帶來的痛苦讓她只想快點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天24小時內有20個小時都有劉聰的哀嚎。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來說,可能他們唯一的感受就是“痛得根本不想活了”,為什麼癌痛會讓人這麼“痛不欲生”?

癌症发展到晚期,患者只能被“活活痛死”吗?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一、癌痛為什麼會“痛不欲生”?

據統計,有1/4的癌症患者經歷過癌痛。癌症分期越晚,癌痛的幾率越大,晚期癌症患者合併疼痛的發生率為61.6%。

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癌痛會對患者的進食、睡眠、活動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食欲下降、睡眠不足、活動不便,進一步降低免疫力,影響治療。 癌痛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

  • 軀體

癌症發生的時候,內皮細胞和炎性細胞會釋放大量的炎性介質和致痛物質,增加中樞神經和外周對疼痛的敏感性。此外,隨著病情的進展,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還會產生自發性疼痛,比如乳腺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上,引發骨痛,或者肺癌細胞侵犯胸膜,引發胸痛等等。

而且,治療的過程也很痛,手術會產生創傷性的疼痛,吃藥會引起周圍神經痛等。

癌症发展到晚期,患者只能被“活活痛死”吗?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 心理

除了生理上的痛,心理上的痛也不可避免。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由於對癌症的不瞭解,以及對生命健康與安全的擔憂,患者的心理被恐懼、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包圍著,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緩解,會進一步合併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失眠、乏力,進一步加重癌痛。

  • 精神

癌痛還會帶來精神上的痛苦,摧毀意志力,反過來加重癌痛,造成惡性循環,使癌痛持續存在。

二、癌痛不要忍!治療一定要趁早

有一些癌痛患者總認為“忍忍就過去了”,其實癌痛不能忍,越早治療越好!

在癌症治療中,癌痛治療同樣是關鍵的一部分。目前針對癌痛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其中,通過藥物治療,可以緩解90%以上的癌痛

如果癌痛比較複雜和頑固,除了藥物治療,還要輔助神經阻滯、神經損毀等有創治療。除此之外,心理治療也必不可少,比如認知治療

WHO有著名的三階梯止痛法,治療之前需要進行疼痛評估,由患者在0至10間選擇合適的數位表達自己疼痛的程度,疼痛輕重由0到10,其中0代表沒有疼痛,10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

進行疼痛評估之後,可以對疼痛進行輕、中、重程度三個階梯治療,第一階梯治療的藥物主要有乙醯氨基酚和非甾體類藥物,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治療的藥物主要有阿片類藥物

當然,三階梯止痛法不是萬能的,除了上述藥物之外,還需要適當聯合其他輔助藥物,才能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癌痛會導致思維不清.人格改變,有些患者可能採取輕生行為。減輕癌痛之苦,可讓患者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從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能以更好的狀態繼續治療,延長生命。

三、防癌抗癌吃什麼好

玉米

據美國醫學界認證,玉米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對抑制癌症有顯著效果。另外,玉米中的谷胱甘肽,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還能使化學致癌物質失去活性。小編覺的這個可以解釋為什麼有許多的長壽老人並沒有食用高營養的食物但是卻身體健康,玉米如此強大的功能,加上現在改良的口味讓我們不得不愛。

酸梅

酸梅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輔助治療陰莖癌、宮頸癌。女人們應該多吃一點,既可以當零食,又能預防疾病,一舉兩得。

牛肉

微生物研究小組指出牛肉中含有一種能抑制致癌物質活動的成分,從而起到防癌作用。並可望從牛肉中提取出防癌抗癌的新藥。

草莓

在抗癌水果中,草莓的作用位居首位。新鮮草莓中含有一種奇妙的鞣酸物質,可在體內產生抗毒作用,阻止癌細胞的形成。此外,草莓中還有一種胺類物質,對預防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適宜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肺癌患者以及這些癌症患者在放療期間食用,可以收到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利咽潤喉的效果,對緩解放療反應、減輕病症、幫助康復也有益處。

獼猴桃

近年研究證實,獼猴桃中含有一種具有阻斷人體內致癌的“亞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質,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胃癌晚期需要手術嗎?生活中如何預防胃癌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大家總是不願意提及癌症,它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它的到來會給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所以一些人被檢查出癌症後,總是不願意接受事實,更加不願意去接受治療。癌症到了晚期階段,說明病情比較嚴重,治癒的可能性也比較小,這時候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手術,還不如好好地度過剩下的日子。

癌症晚期究竟有沒有做手術的必要?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從多方面來看,首先要對患者的情況做一個詳細的瞭解,如果確定手術能夠延長患者的壽命,為什麼不去做?雖然說治療的過程可能會讓自己很痛苦,但是做完手術之後壽命可以延長幾年,不做的話,就只能看著生命一點點逝去,這樣的情況下做手術是有意義的。

一、深刻反思,胃癌晚期真的需要手術嗎?

癌症發展到晚期,生存率已大大下降,有的醫生會建議手術,抑制癌細胞擴散。那麼,癌症晚期還有沒有必要做手術呢?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手術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可不可以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沒有必要再增加痛苦了。

其次,還要看手術風險高不高。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對於癌症晚期患者來說,身體是否能夠承受手術帶來的創傷、併發症?如果不行,那麼建議放棄手術。

最後,還要尊重患者的個人意願。患者自己願意接受手術嗎?相比起家屬的想法,患者的求生意識更重要。

胃癌早期不痛不痒!出现这5个症状别迟疑,或是胃癌报到了

需要強調的是,癌症晚期無法手術,不代表沒救了。以胃癌為例,患者如果無法手術,還可以選擇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射頻消融等手段,控制癌細胞轉移,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目前,化療仍然是晚期胃癌的最主要治療手段。

總而言之,癌症晚期要不要手術,一定要反復考慮風險和收益。如果收益大於風險,即使患者的意願不強,醫生和家屬也應該好好勸說,鼓勵患者接受手術,勇敢地活下去。

二、別等到晚期,才發現胃癌

胃癌的早診率較低,經常被誤以為是胃炎、胃潰瘍等胃病,導致確診時已是進展期,即使進行手術,5年生存率也不到30%。然而,胃癌如果能早期發現,其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甚至實現治癒

所以,我們要對胃癌症狀有所瞭解,避免與普通胃病混淆。

胃癌早期不痛不痒!出现这5个症状别迟疑,或是胃癌报到了
那麼,胃癌早期的症狀有哪些呢?常見的有:

1、嘔血或便血,病灶出血導致;

2、噁心、嘔吐,在年輕患者中較為常見;

3、乏力、消瘦,多由消化功能降低、進食減少引起;

4、吞咽困難,腫塊接近賁門時,可阻礙食物進入;

5、上腹部不適或出現腫塊。

三、生活中如何預防胃癌

1、煙草是癌症發生最重要的獨立因素,在全部癌症病人中,有1/3以上與吸煙有關,吸煙越多,煙齡越早,癌症的發病率也越高。吸煙和飲酒對致癌還有協同作用。

2、少吃醃制、薰制、油炸及含硝酸鹽類等食品,如火腿、熏腸、熏魚、午餐肉、炸土豆片等。

3、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並提倡生食。如番茄、深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大豆製品、柑橘類水果、麥芽與麥片、蔥、薑、蒜、優酪乳等。

4、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奶油、人造奶油、黃油、豬油。

5、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6、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經常三餐不定時和暴飲暴食者患胃癌風險會增加1.3倍。

 

透析的尿毒癥患者能活多久?生活中如何預防尿毒癥

現在有很多的人由於不保重自己的身體,從而患上了尿毒癥,其實這和腎功能的衰竭有很大的關係,腎功能衰竭後就形成了尿毒癥,很多人都想知道尿毒癥患者能活多久,其實這和患者的治療以及心態方面都有很大的關係,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尿毒癥於慢性腎衰竭區別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腎臟病導致腎臟功能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直至功能喪失所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和代謝紊亂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征,簡稱慢性腎衰。

慢性腎衰竭的末期也就是尿毒癥了,尿毒癥其實不屬於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腎臟疾病的症狀。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階段時出現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綜合征。

二、尿毒癥的併發症,有多可怕?

腎病是全身性疾病,不僅影響腎臟,其危害可覆蓋全身器官。尤其是尿毒癥患者,由於其他器官組織受損,各種併發症接踵而來。

1、尿毒癥腦病

尿毒癥性腦病是常見併發症之一,由毒素在大腦裡大面積儲蓄引起,對神經系統造成嚴重影響,患者會發生行為異常、幻聽幻視、語無倫次等表現。

王老漢(化名)就是一位尿毒癥患者,最近常常在家胡言亂語,神神叨叨。老伴以為他“中邪”,還請了有名的“大仙”來叫魂。誰知王老漢未見好轉,反而大吵大鬧起來,稱有人要殺自己,最終好幾個人聯手摁住他,把他架往醫院。

尿毒症能活多少年?延续寿命取决于这4点,有患者透析了43年
2、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尿毒癥會出現鈣磷代謝異常,隨著血磷的增高,高磷血症可引起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家住象山的余女士(化名)尿毒癥4年,一直在做腹透治療。最近一年來,她發現自己變醜了,頜面部出現畸形,身高體重也嚴重縮水,鄞州二院腎內科包蓓豔主任表示,這是尿毒癥併發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改變。

3、心血管疾病

腎功能缺失,毒素在身體中堆積,可影響正常的循環系統,影響血壓、血糖等多項指標,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癥最常見、最嚴重的併發症,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4、皮膚問題

皮膚病常出現在尿毒癥早中期,當體內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反映在皮膚上。早期症狀多為乾燥、脫屑、奇癢難忍,不少患者會不停抓撓,導致皮膚破裂,甚至感染。

尿毒症能活多少年?延续寿命取决于这4点,有患者透析了43年
5、消化道問題

尿毒癥的病人往往會合並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是體內毒素積蓄,可損傷消化道黏膜,引起慢性出血。早期患者會表現為食欲不振,如果病情加重,則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胃炎或是消化道疾病。

三、透析的尿毒癥患者能活多久?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是尿毒癥治療的主要方式,通過將血液、腹膜液引入透析機,進行物質交換,以達到排出廢物、維持酸堿平衡的目的。

如果尿毒癥患者不透析,體內毒素越積越多,隨著血液迴圈影響其他臟器,剩餘腎功能又無法滿足基本需求時,患者會少尿甚至無尿,最終會水鈉瀦留、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誘發死亡。

尿毒症能活多少年?延续寿命取决于这4点,有患者透析了43年
那麼,接受透析的患者能活多久呢?

來自斯坦莫爾的馬赫什瑪獲得了“全球透析時間最長”的吉尼斯紀錄,今年61歲的他,已經透析43年。在我國,透析20~30年的病人比比皆是,具體能延長多久生命,取決於以下幾點因素:

•併發症: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癥併發症的死亡首因,當患者合併心衰、高血壓、貧血情況時,壽命會更短;

•疾病基礎:一般來說,繼發性腎病引起的尿毒癥,生存率會低於于原發性腎病;

•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會通過增加蛋白的降解、加重骨疾病,糾正代謝性酸是治療目標之一;

•身體體質:患者體質如何,是否適合透析,是否規律透析等,也會影響壽命。

尿毒症能活多少年?延续寿命取决于这4点,有患者透析了43年
四、腎有沒有問題,看小便就知道

尿液是腎臟的“代言人”,腎是非常隱忍的器官,當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病情已有進展。因此,觀察尿液可以幫助我們儘早排查腎臟情況。

-尿量異常

正常狀態下,成年人每天排尿1500毫升左右,若是喝水減少或大量出汗,尿量會相應減少。但若是一天尿量少於400毫升(少尿,或者多於3000毫升(多尿,則應警惕腎臟疾病。

-尿色異常

正常尿液呈透明色,喝水不多時呈淡黃色。當發現尿液出現發紅、洗肉水色、濃茶色等,排除飲食影響,有可能是腎病徵兆。

尿毒症能活多少年?延续寿命取决于这4点,有患者透析了43年
-泡沫增多

小便泡沫多,且超過2分鐘時間沒有消散,則說明尿液含的蛋白質較多,說明泌尿系統出現一定的問題,可能是腎病。

五、生活中如何預防尿毒癥

1、低蛋白飲食,對尿毒癥患者平日可以給予低蛋白飲食。正常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求蛋白量1~1.5g,但是尿毒癥患者只需求進食0.5g/公斤或許更少。削減蛋白質的攝入意圖是削減體內氮質代謝產品的發作和積蓄

2、心態健康樂觀,有腎炎病先天素質的人,應警惕腎炎的發生,但也不能悲觀,而應該消除對疾病的恐慌心理,從父母親人的病情發展中汲取教訓,積極預防。

3、控制含鎘量高的食入,平日日子裡含鎘量高的食物包含由動物肝和腎臟製成的食物、海產品如比目魚、蟹類,這些海產品由於遭到海水中的鎘污染,體內會很多積蓄鎘。

4、增強體質,預防腎臟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鍛煉身體的方式有多種,散步、長跑、跳舞、登山、划船、武術、氣功、太極拳等,皆有利於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感染細菌病毒後免疫反應性損害的發生。

5、作息規律,因為生活不規律,睡眠不充足,暴飲暴食,酒色過度,勞逸無度,均可降低人體對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機會。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勞逸結合,定時作息,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暢。

菸齡越長,得肺癌幾率越大!診斷出了肺癌還能存活多久?

聽到癌這個字,很多人都是非常害怕的,因為一旦扯上這個字的病,都是沒有什麼機會康復的。而肺癌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肺癌的發生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是有關的,尤其是吸菸對肺部的傷害非常大。那麼吸菸和肺癌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又要如何預防肺癌呢?

菸齡越長,得肺癌幾率越大

一般菸癮不大的人,每天只是吸上一兩根來緩解緊張的情緒,但是對於老菸鬼來說每天幾包香菸是少不了的,有的人十幾歲已經開始吸菸了,甚至有著高達十幾年的菸齡,這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吸菸對肺癌的影響非常重大,每天吸菸的量大、開始吸菸的年齡小,菸齡長直接導致肺癌。

100个菸民中,最终会有多少人得肺癌?数字可能让你感到意外
為什麼有些人抽菸可以活到百歲,有些人養生卻患癌?

而當說到抽菸,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將它與肺癌掛鉤。可也有不少唱反調的菸民,“我身邊的某某某抽了一輩子菸,不也活到90多歲,所以想抽就抽,人生苦短,及時尋樂最重要”。

其實,一個人得不得癌,涉及到概率問題。

“彩票理論”非常形象,如果我們將得癌比作“中獎”,假設a買了20張彩票,b買了2張彩票,按概率論來算,a買得多,中獎幾率更大。但這不代表a就一定會中獎,也不能說b一定不會中獎。

因此,抽菸不一定會得肺癌,但抽得越多,患癌的幾率就越大。為了降低這個風險,建議大家還是少抽菸、不抽菸,盡可能降低肺癌風險。

100个菸民中,最终会有多少人得肺癌?数字可能让你感到意外
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備受癌症“青睞”,比如中老年人??,有抽菸、酗酒、熬夜、不良飲食等不良“嗜好”的人,生活在癌症高發區的人,有癌症家族史的人,這些人要提高警惕,做好癌工作。

100個菸民中,會有多少人患肺癌?

吸菸會大大提升患肺癌的幾率,那這個幾率大概是多少呢?100個人裡,有多少人的“運氣”比較差?

刊登於《英國癌症雜誌》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很好地展示了不同群體中,男性發生肺癌後的致死率情況

其中,一些結論非常明確:

•以75歲為臨界點,如果不接觸菸草,那麼因肺癌死亡的幾率僅0.3%;但如果此前持續接觸菸草,風險提升50倍。

•同樣以75歲為臨界點,如果抽菸數>5根/天,則因肺癌死亡的幾率為1/4。

•越早戒菸,因肺癌死亡的風險越低,30歲前如果能戒掉,因肺癌死亡的風險僅不足2%。

可見,一輩子持續抽菸,最終可能每100個人中,有16人會在75歲前死於肺癌。吸菸確實是導致肺癌的一大“主謀”。

100个菸民中,最终会有多少人得肺癌?数字可能让你感到意外

如果你認為這還不夠有說服力,我們再來看看另一項涉及6萬人、時間跨度50年的大型調研

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記錄了志願者的年齡、性別、是否吸菸、菸齡、菸量等資訊,每隔10年更新一次資料,最終發現:50年裡,有25346人死亡,因肺癌死亡的人為1052人,菸民的肺癌死亡率為2.49,是不抽菸的人的15倍

所以說,抽菸會大幅度提升肺癌幾率,大家別再掙扎了,老老實實戒菸才是關鍵。

年紀大了,還有必要戒菸嗎?

隨著年紀變大,不少菸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於是會出現戒菸的念頭。那麼對於部分年紀比較大,甚至步入老年的人來說,還有必要戒菸嗎?

對此,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肖丹表示,任何年齡戒菸,其實都不算晚如果30歲前可以成功戒菸,可以降低97%未來因吸菸引起的疾病、殘疾和死亡的發生幾率;如果40歲前可以戒掉,風險降低至90%;而60歲前成功戒菸,理論上可以多活3年無病壽命。所以,只要戒菸,對各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100个菸民中,最终会有多少人得肺癌?数字可能让你感到意外
診斷出了肺癌,還能存活多久?

血淋淋的現實是,超過80%的人在確診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到真正就醫的時間間隔平均有45.2天,對於惡性腫瘤來說,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可能都足以讓腫瘤往遠處轉移了。

每個人都有諱疾忌醫或是心存僥倖的時候。但對於肺癌患者來說,拖延太久,真的會送命。肺癌診斷的早晚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生存時間,然而,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屬於晚期,總體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2%左右。

直到現在,總被人詬病“只知道切”的外科手術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即便病情尚早、還有機會接受手術,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只有54%,而那些未經積極治療的患者,五年的生存率更是只有6%。

動物也會得癌症嗎?動物癌症發病率為什麼比人的低?

近些年社會水準、醫療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人的整體壽命已經有了明顯提升,平均年齡達到了76歲左右!不過,在醫療界一直都有尚未攻克的難題存在,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兩個字:癌症!大量研究證實,在癌症面前人沒有高低貴賤、貧窮富有,任何人在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因為癌症是惡性腫瘤,而導致腫瘤出現的就是人體內部變異的細胞,也就是所謂的“癌細胞”。只要人活著、細胞新陳代謝、分裂,就可能會出現基因複製錯誤、這些變異的細胞,有可能成為免疫系統追殺的“漏網之魚”,並最終引發癌變!

關於人患癌、死亡的情況,大家聽過太多太多了。科學家們就將癌症的突破口放在了動物身上,以此來發現和預防癌症

幾年前,義大利托斯卡納一個軍事獸醫中心曾經做過一項訓練項目——讓軍犬聞人類的尿液樣本,以此糞便哪個人是前列腺癌患者。

測試結果表明,狗不僅能清楚地分辨前列腺癌,還能知道癌症分期

动物会得癌症吗?269只家鸡11只患癌,原来癌症并非人类特有
一、動物能發現人類體內的癌症?

狗鼻子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在動物界中,除了狗可以分辨出癌症之外,經過訓練的鴿子、巨鼠等動物,也具有識別疾病的本事。

科學家解釋,狗鼻子的靈敏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它們的嗅覺細胞高於人類幾十倍,能輕鬆聞到異常的氣味。人體內的癌細胞會產生可揮發分子,以前列腺癌為例,前列腺癌細胞產生的揮發分子會進入尿液,使尿液散發出特殊的氣味

這種氣味,人類是聞不到的,但是狗狗可以輕易識別。

鴿子也是著名的“動物醫生”。一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論文指出,鴿子的腦容量功能強大,經過訓練之後,也是可以分辨乳腺癌

动物会得癌症吗?269只家鸡11只患癌,原来癌症并非人类特有

二、動物也會得癌症嗎?

動物會分辨癌症,那麼它們會得癌症嗎?其實,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會患癌。

科學家發現,深海中的魚類,生活環境純天然無污染,幾乎很少會患癌,但也絕不是沒有。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科學家就發現了第一例自然患上皮膚癌野生鱒魚。目前,野生鱒魚患皮膚癌的原因尚未明確,據猜測,可能與大堡礁紫外線輻射過強有關。

與深海魚類相比,雞、鴨、鵝、豬、牛、羊等養殖動物患癌的比例明顯增高。因為它們的生活環境與人類相同,每天都會接觸或者攝入各種各樣的致癌物。

动物会得癌症吗?269只家鸡11只患癌,原来癌症并非人类特有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動物之間的癌症居然會出現傳染。

目前,還沒有證據發現人類之間的癌症會發生傳染,但是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卻表明,有一種惡性腫瘤會在狗與狗之間傳播,傳播途徑是舔咬和交配

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袋獾之間,會因為撕咬造成癌症傳染。

动物会得癌症吗?269只家鸡11只患癌,原来癌症并非人类特有
那麼,動物的癌症會傳染給人嗎?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動物的癌症可以傳染給人類。而且,人類與人類之間也暫時沒有發現會出現傳染癌症的情況。

科學家曾經做過試驗,將癌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植入到健康人的體內,結果癌細胞無法存活,說明人體內的癌細胞,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苛刻。

三、唯一未被發現患癌的動物:裸鼴鼠

目前,動物界唯一被發現的沒有患癌的動物就是裸鼴鼠。

裸鼴鼠長相醜陋,渾身光禿禿的沒有毛,皮膚又皺巴巴的,長長的齙牙裸露在外,非常突兀,用“賊眉鼠眼”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動物會得癌症嗎?269只家雞11只患癌,原來癌症並非人類特有

但是,裸鼴鼠雖然長得醜,卻本事不小。

它們在黑暗潮濕的地道中群居,眾所周知,地道中含氧量極低,其他哺乳動物幾乎很難生存。裸鼴鼠卻可以在無氧的環境中堅持將近18分鐘,相當厲害。

而且,裸鼴鼠的壽命很長,是大部分鼠類的10多倍,連癌細胞都望而卻步。

為什麼裸鼴鼠不會患癌呢?

2013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Andrei Seluanov與Vera Gorbunova發現,裸鼴鼠的組織中有一種叫高分子量透明質酸(HMW-HA)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阻斷惡性腫瘤的轉化過程。

2020年,英國劍橋大學Fazal Hadi等研究人員則指出,裸鼴鼠之所以不會患癌,是因為它們的微環境比較複雜,在微環境的作用下,癌細胞無法發展為腫瘤

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對於人類抗癌來說,裸鼴鼠提供了有益的靈感。如果能夠進一步瞭解裸鼴鼠的免疫系統,並且利用它們的抗癌機制研發出相應的藥物,也許是一個新的突破。

动物会得癌症吗?269只家鸡11只患癌,原来癌症并非人类特有
癌症並非人類獨有,動物也會患癌。動物總體上得癌症不如人得癌症多,

四、動物癌症發病率為什麼比人的低?

一是動物得了癌症,很多不會得到及時診治,

二是很多動物的壽命有限,對於只能活幾年或十幾年的動物來說,很多癌症還來不及得,動物就死了,因為癌症從發病到診斷,其實是需要很多年的,相當於是說,很多動物沒機會得癌症這種病,癌症的形成多數不是幾天幾個星期或幾年,而是需要很多年,少的十多年,多的幾十年,比如,吸煙幾年,儘管也有風險增加,但主要在吸煙很多年後才到了患癌高峰期,肺癌的高危人群是吸煙一天一包吸二十年以上者(吸煙指數二十年包)。所以,如果人的壽命只有幾年,十幾年,或者二三十年,那麼癌症將會是一種少見病甚至是罕見病,因為多數人活不到容易得癌症的年齡(五六十歲以後)。

飲食影響多種癌症,生活中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癌症預後差,很多癌症一旦患上就相當於被判了死緩!所以早期預防早期發現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我們身邊常見的那些一級致癌物吧!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一級致癌物,所謂的一級致癌物又叫確認致癌物,就是指的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了,有充分證據證明可以導致人體癌症的物質!

包括黃麴黴素、 甲醛、 尼古丁、 亞硝胺(前體物質是亞硝酸鹽,即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才轉化成亞硝胺)、苯並芘 、 砒霜、酒精等!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一、研究表明,飲食影響多種癌症

乳腺癌: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攝入量能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風險,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可降低乳腺癌總體風險。

肺癌:研究指出,大量吸煙會增加肺癌風險,而其中吃蔬果較多的人,患癌率較低。

結直腸癌:研究顯示,隨著肉類攝入量的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增加牛奶和鈣的攝入量,能適度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多吃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豐富的食物,能夠有效預防結直腸癌。

肝癌:據資料顯示,飲酒是肝癌的主要飲食相關危險因素。經常吃發黴的花生、大米等,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胃癌:研究顯示,大量食用高鹽或煙熏食物,會增加胃癌患病風險。多吃蔬菜和水果,可能會降低胃癌風險。補充維生素A、E和硒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食道癌:吸煙、飲酒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而多吃蔬菜水果則有助於預防食道癌。

二、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致癌物是指那些會增加細胞基因突變幾率,繼而增加患癌風險的物質,它們源於我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細胞癌變的加速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接觸到的致癌物有很多,最為常見的有以下5種。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1、黃麴黴素——黴變食物

黃麴黴素有很強的毒性,一次攝入超過20mg可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黃麴黴素也被認為是強效的致癌物質,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能致癌,主要引起肝癌,也可誘發乳腺癌、直腸癌等多種癌症。

米、豆類、花生、堅果等澱粉量含量高的食物在黴變過程中會產生黃麴黴素。此外砧板、筷子、抹布等如果沒有清洗乾淨,殘留食物殘渣和水分,也會產生黃麴黴素。

想要減少黃麴黴素的危害,我們日常要將花生、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儲存在低溫乾燥的環境;餐具要注意衛生,保持乾燥,並定期更換;衛生間等潮濕地方要注意多痛風。飲食中多吃點綠葉蔬菜,裡面所含的葉綠素能阻止黃麴黴素的吸收,降低黃麴黴素中毒的風險。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2、亞硝酸鹽——醃制食物

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當它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可以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亞硝胺具有強烈肝毒性,會引起肝炎、肝硬化,還會誘發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食物中的亞硝胺,主要引起腸胃道和肝臟的癌症。

日常生活中,亞硝酸鹽常被用來作為肉類食物防腐和預防肉毒桿菌生長的防腐劑,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成分。醃制類食物,例如鹹魚、海米等海產乾貨,本身蛋白質豐富且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而鹹菜、酸菜、泡菜等,雖然新鮮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很低,但隨著儲存時間延長,亞硝酸鹽含量也會增加,再加上醃制過程會產生亞硝酸鹽,因此醃菜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高。另外,不潔的井水、變質的蔬菜和變質的雞精等所含亞硝酸鹽也很高。

如何減少亞硝酸鹽的危害?建議日常要少吃醃制食物,如果非要吃,吃的時候要多喝水、多吃點蔬菜;另外要限制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不要亂喝井水,蔬菜變質了就不要吃;多吃一些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花椰菜等,可以幫助抑制亞硝胺的合成。另外,啤酒、火鍋湯和香煙中也可能含有亞硝胺,日常要少碰。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3、苯並芘——燒烤、油炸食物

苯並芘屬於多環芳烴類物質,是一種公認的強致癌物質。研究指出,食品中的苯並芘達到一定劑量就有可能誘發肝癌和消化道腫瘤。

苯並芘常見於燒烤食物(如烤魚、烤肉和烤腸等)和煎炸食物(如炸油條、油煎餅、豬油渣等)中。食品在煙熏和烘烤過程中發生炭化現象時,苯並芘的生成量會顯著增加。而肉類、脂肪在高溫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苯並芘,而且煎炸越久,苯並芘含量越高。

因此建議儘量少吃燒烤、薰制和煎炸食物,少光顧街邊攤檔。自製燒烤時,食物不要與炭火靠太近,建議可用錫箔紙包起來,燒焦的部分不要吃。在家中煎炸食物時,要儘量縮短煎炸時間,不要炸得過焦,煎炸食物後剩下的食用油儘量不要重複使用。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4、檳榔

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與口腔癌密切相關。已有充分證據顯示,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這是口腔癌前病變的一種。而且檳榔裡含有檳榔堿、檳榔次堿等多種化合物,能直接殺死細胞,同時導致炎症,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會損傷食道、胃,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

因此建議愛吃檳榔的朋友,從健康角度出發,儘快戒掉吃檳榔的習慣。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5、煙酒

煙酒與癌症密切相關。香煙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吸煙時,煙氣不僅會經過口腔或呼吸道進入體內,香煙裡的有毒物質還會隨著血液迴圈至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共同作用下,損傷正常細胞,誘發肺癌等癌症。而二手煙同樣可以導致肺癌、乳腺癌、鼻竇癌等。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經由肝臟內的酵素分解成乙醛,然後再代謝為乙酸,最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如果酒精代謝物乙醛無法代謝,長期積累在體內,會增加DNA受損情況,不僅損害身體健康,還會提高癌症發生率。經常飲酒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等癌症的風險。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戒煙可以降低吸煙的危害,也可以預防癌症。而喝酒也建議儘量少喝,如果非要喝的話,盡可能選擇低度酒,並將飲用量控制在限量以內,喝酒要控制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男性每天可攝入的純酒精量不能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ml,葡萄酒250毫升,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每天可攝入純酒精量不宜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ml,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

日本學者在1998年發表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探索喝酒與各種癌症風險的影響。他們發現,在排除了已知的其他因素之後,乙醛脫氫酶缺乏的人中多種癌症風險都是正常人的數倍。比如, 口咽喉癌是11.14倍,食管癌12.5倍,胃 癌3.49倍,結腸癌3.35倍,而與口咽喉或胃癌相伴隨的食道癌更高達54.2倍。所以,那些喝酒臉紅的人,當別人勸你喝酒的時候,你所承擔的多種癌症風險是正常人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芬蘭學者在200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他們招募了13個志願者,平均每週適量飲酒(不超過70克酒精)。其中6不吸煙,7個每天抽近20支煙,煙齡超過10年。不喝酒的時候,他們的唾液中幾乎檢測不到乙醛的存在。按照每公斤體重0.8克酒精的量喝酒之後(大致相當於60公斤的人喝2兩50度白酒)。漱口之後,每隔20分鐘收集唾液檢測乙醛。結果發現,40分鐘後,不吸煙者的唾液中乙醛上升到20-30微摩爾每升,而吸煙者則上升到50以上,持續到160分鐘之後。如果喝完酒之後,讓吸煙者每20分鐘抽一支煙,在抽煙時唾液中的乙醛馬上升到400以上。

這五類人更容易成為癌症候選人,防癌從現在開始

癌症,大多數人看來都覺得與自己毫不相關,然而它卻早已潛伏到了我們身邊。每天新聞裡關於癌症的報導等,都在證明癌症真的離我們不遠。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近日發佈最新報告,報告顯示: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數在迅速增長,僅2018年就新增1810萬病例,死亡人數高達960萬,預計到本世紀末,癌症將成為全球頭號“殺手”!

報告還顯示,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在一生中會患上癌症,1/8的男性和1/11的女性將死於癌症,預計到2040年,將有2900萬癌症病例,並有1600萬人因癌症而喪生。

在全球諸多地區當中,亞洲是癌症的重災區,近半數新增癌症病例和超過半數癌症死亡病例,都來自于亞洲!

一、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22%的患癌幾率

癌症不會偏袒任何人,它有可能“臨幸”任何人,不管是老還是少。:假設以平均壽命74歲計算,每個人一生當中得癌的幾率為22%

中国人一辈子,有多大几率会患癌?提醒:这5类人更易患癌
這只是粗略的計算,一些人由於一些“特質”,更容易成為“癌症候選人”。尤其是以下這5類人:

  • 酗酒的人

這真不是嚇唬你,因為酒當中的主要成為乙醛,進入體內後,可破壞肝細胞DNA,導致突變,最終可能演變成癌症。

  • 過早進行性生活的人

尤其是17歲之前,那女性得宮頸癌的幾率會提升5-12倍,因此年齡太小,子宮頸上皮細胞發育還未完善,對外界刺激不適應,很容易發生上皮細胞變性,最終誘導癌症的發生。

  • 喜歡吃熱食的人

老是吃一些溫度過高的食物,可刺激食道粘膜,灼傷食管,產生炎症,反復刺激可促使食管細胞增生,提升食道癌的患病風險

  • 愛生悶氣的人

這類人屬於典型的“癌症性格”,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會比那些天性樂觀的人高很多。

中国人一辈子,有多大几率会患癌?提醒:这5类人更易患癌

  • 愛吃“重口味”的人

比如喜歡高鹽的食物,這類食物當中的硝酸鹽可刺激胃黏膜,同時經分解還可分解成亞硝酸鹽和強致癌物亞硝胺,誘發胃黏膜癌變,提升胃癌患病率

所以,如果你屬於上述這5類人,那勸你儘快改掉這個癌症喜歡的“特質”,不然癌症可能很快找上門。

二、謹記5個“防癌經”

想要預防癌症,其實也不是不可能,主要就是從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下手,具體怎麼做呢?

1、吃飯吃7分飽

一些人很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談事情,再加上一些飯局上往往少不了煙酒,導致過度飲食,“吃”成一個胖子,而肥胖是癌症的獨立誘因之一。尤其是一些人很喜歡很容易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也正合“腫瘤君”的胃口

所以,每頓飯控制在七分飽,吃得差不多了就趕緊撤,不要停留在飯桌前,

中国人一辈子,有多大几率会患癌?提醒:这5类人更易患癌
2、控煙

煙當中含尼古丁、焦油等多種致癌物,抽得越多,得癌幾率越大,尤其是肺癌、腸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所以,想要預防癌症,就要嚴格控煙,

不少癌症患者都是在患癌後,才把煙戒了,如果一開始就不抽煙,可能就不需要到醫院來了

3、體檢

身體不是鐵打的,辛苦“工作”了一年,肯定也要檢查一下是否有異常,

中国人一辈子,有多大几率会患癌?提醒:这5类人更易患癌
4、不熬夜,生活要規律

人總是不睡覺,一直過度地透支自己的身體,最容易受傷的就是免疫功能,以及消化、神經、心血管、內分泌、肝腎等器官也會受到影響。而那免疫力下降,身體各個機能衰退,那疾病(包括腫瘤)自然會找上你

所以,大家儘量不要熬夜,如果因工作等原因(如醫生)很難保持規律的睡眠,也要盡可能地補眠,比如午睡

5、保持樂觀,不生氣

人如果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生氣,很容易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長期反復如此,可降低人體免疫力,給癌症“偷襲”成果的機會。而現在生活節奏快,大部分壓力都是非常大的,不過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不能反抗,那就安然“接受”,凡事都想開點,別鑽牛角尖,一切會更好。上述5個“防癌經”,大家一定要謹記哦!

中国人一辈子,有多大几率会患癌?提醒:这5类人更易患癌
三、患者思想情緒很重要

健康人患病後,必然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癌症病人的心理變化更為明顯。意志薄弱、情緒低沉的以及晚期癌症患者,如果缺乏家庭和社會的關懷,就容易產生絕望心理,放棄治療,消極等待死神的降臨。”哀莫大於心死”,這樣的病人思想上失掉了生存信念,常常過早地死去。一位患者說得好:”得了癌症,一是嚇死的,二是愁死的,三是病急亂投醫治死的,四才是病死的。一個人機體上得了癌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精神上垮了,那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造成恐懼的原因,主要是人們對癌症知識瞭解得不多,對醫學發展知之甚少。其實,癌症非絕症,大部分癌症患者可以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因此,得了癌症以後,從心理上做到:①既來之,則安之;②鼓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消極心理狀態轉化為積極心理狀態,配合治療,最好能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情緒不穩時,要學會釋放壓力,多笑。因為笑也是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對機體來說也是最好的體操,它還可以增強機體的活動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可使內分泌發生微妙的變化

你為什麼被癌症盯上了,普通人如何遠離癌症?

提到腫瘤,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絕症,其實不然,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通常我們稱為的癌症其實只是惡性腫瘤中的一部分,而部分良性腫瘤也有發展為惡性的可能。那麼腫瘤目前是什麼樣的分佈?它有什麼前世今生?其本質是什麼?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理解它。

腫瘤的全球現狀

據國際癌症機構發佈的權威資料顯示,到2018年,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患者死亡。發病率最高的4種癌症依次為:肺癌(占發病總人數的11.6%)、女性乳腺啊(11.6%)、前列腺癌(7.1%)和結直腸癌(6.1%);死亡率最高的4種癌症依次為:肺癌(占總死亡人數的18.4%)、結直腸癌(9.2%)、胃癌(8.2%)和肝癌(8.2%)。由此可見,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同時也是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是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結直腸癌和肺癌(發病率),反之亦然(死亡率),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四位。累積的惡性腫瘤風險表明,八分之一的男性和十分之一的女性將在一生中患上這種疾病。目前對癌症尚無完全根治的方法,但能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生存期和改善生活品質。從本質上來說,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只要科學系統地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是有可能的。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為什麼被癌症“盯”上了?也許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長期過度疲勞

主持人的工作強度很高,尤其是央視主持人,長期工作、過度疲勞很常見。

疲勞與癌症密切相關,從疲勞到癌症要經歷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當人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的狀態時,機體免疫力會下降,清除癌細胞的能力降低,與乳腺纖維瘤、子宮肌瘤、肝囊腫、甲狀腺瘤等疾病有關。

反過來,癌症也會導致渾身乏力,兩者相輔相成。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2、長期熬夜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節目是在半夜錄製的,而這本來是睡眠時間,長期如此會破壞生物節律,影響機體的修復速度,增加患癌風險。

2019年,世衛組織將“夜班工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致癌物。今年3月,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長期夜班會破壞癌症相關基因的自然節律,損傷DNA,增加癌症風險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熬夜會導致抑鬱症、糖尿病、肥胖等多種疾病。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3、不良飲食習慣

主持人的飲食很不規律,三餐不定,忙的時候饑一頓飽一頓,常常會忘記吃飯。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讓癌症有機可乘。

研究發現,約30%惡性腫瘤可歸因於不良飲食和營養攝入不均衡,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此外,由於工作環境的影響,主持人也需要應酬,難免接觸煙酒。煙酒早就被證實與多種癌症相關,煙酒不離手,會大大增加胃癌、結直腸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風險。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4、心理壓力大

主持人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久而久之,就讓癌症有機可乘。

普通人,如何遠離癌症?

其實,防癌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遠離致癌因素 + 及時發現

我們要重點關注癌症的預警信號,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就診治療,就能贏得主動權。癌症的預警信號包括

1、出現腫塊,腫塊不痛不癢,但會不斷增大,大小不一,可單發,也可多發;

2、原有的痣或疣出現異常變化,比如快速增大、顏色變深或變淺、瘙癢、破潰等;

3、不明原因的疼痛,比如頭痛、頸痛、胸痛、骨痛等,具有長期持續、加重的特點;

4、不明原因的出血,比如咯血、尿血、流鼻血、大便帶血、絕經後陰道不規則流血等;

5、持續低熱,使用退燒手段後依然無效;

6、沒有控制食量或增加運動,體重卻在短時間內出現不明原因下降。

結語:如今很多地方都有防癌體檢,定期的進行防癌體檢也能做到有效的防癌。當然很多人對於防癌體檢有一定的抵觸,認為防癌體檢根本不需要,但是真正做了防癌體檢的人才是對自己身體真正的負責任。

現在的防癌體檢和一般的體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主要體現在檢查的內容上。防癌體檢做的都是關於腫瘤的檢查,能有效的、儘早的發現腫瘤並且予以治療。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煙者、經常酗酒、血親中有患癌者、有肝炎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防癌體檢。

癌症,離我們很遠,但是又離我們那麼近。防癌是很關鍵的,不要等到真得了癌症,才去後悔當初自己沒有進行防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