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11種表現,生活中怎樣做預防癌症?

癌症,雖然令人恐怖而談之色變,但是其還是避不開所有疾病的科學規律。任何疾病都會在早期出現一些細微的症狀,這些癌症的早期症狀往往昭示著我們人體的某些重大變故。腫瘤專家提醒廣大居民,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癌症的早期症狀,就要引起注意了,以免將來病情嚴重追悔莫及。

據國外媒體報導,許多人認為癌症完全是由遺傳基因導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一觀點是錯誤的。美國癌症協會稱,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預防和避免一半的癌症患者死亡。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1、癌症的11種表現

•持續性低熱、渾身乏力、體重出現不明原因減輕;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不痛不癢的腫塊

•皮膚原有的痣在短時間內變大、變色、腐爛等

•身體出現異常的哽咽感和疼痛感

•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異常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便血

•持續性乾咳、咯血、聲音嘶啞

•聽力下降、耳鳴、耳悶、頭痛

•陰道異常出血,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和絕經後出血

•排尿困難、尿不盡、無痛性血尿

•皮膚或粘膜潰瘍長時間不癒合

2、定期檢查

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儘早治療,提高生存率。我國7大常見癌症的篩查建議,總結給你。

•乳腺癌:44-54歲每年一次乳腺X線篩查,54歲以上每2年乳腺X線篩查,尤其是乳腺癌高風險者。

•肺癌:55-74歲且累計吸煙量在30包/年以上、年齡≥50歲且累計吸煙量在20包/年以上的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胸部X線和痰細胞學檢查。

•肝癌:有肝臟疾病史、肝癌家族史、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定期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

•結直腸癌:從50歲起,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宮頸癌:21-65歲應定期進行巴氏試驗、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

•子宮內膜癌:35歲以上、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者或可疑基因突變者,應每年做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前列腺癌:從50歲起,每年進行一次PSA + 直腸檢查。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生活中怎樣做預防癌症?

1、多喝水

多喝水雖然會增加排尿,增加排便的次數,但正因為這樣,它能把刺激膀胱粘膜以及結腸的有害物質排出,有利於身體健康。

2、健康飲食

生活中有不少食物都是我們身邊隱藏的癌症殺手,例如:發黴的食品、煙熏燒烤食品、醃制類的紅肉等等。此外,高糖、高脂、油炸類的食品同樣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3、適當運動

健康上一靜不如一動,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跳神、游泳等等,這樣不僅使得身體得到放鬆,也能從而增加免疫力,抵禦細菌入侵。但要注意的是,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在夏天戶外運動,也要做好防曬措施。有氧運動每週建議3-4次,每次20-30分鐘。

五、避免煙、酒

煙、酒是癌症的兩個“好朋友”。長期抽煙會容易引發肺部或者咽喉疾病,嚴重者會導致肺癌的發生;大量喝酒很傷肝,會增加肝炎、肝癌的發生幾率。

身上瘙癢或是癌症來臨的信號,別不當回事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平時不是這裡癢就是那裡癢,哪裡癢撓哪裡,撓一下不止癢那就撓兩下,直到撓到舒服自在才罷手。總之對付身體出現的各種皮膚奇奇怪怪的瘙癢,就一個獨門秘訣——“撓”!大多數人不會過多關注皮膚瘙癢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撓過之後該幹嘛幹嘛。

要知道,蚊蟲叮咬、衛生清潔不到位、皮膚過於乾燥、過敏變態反應、皮膚疾病等,都可導致皮膚出現瘙癢感。因此,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皮膚瘙癢都不是過於重視,認為只要抓撓、用藥止癢即可!殊不知,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身體出現異常瘙癢還可能是疾病到來的信號。

身上出现很多小红点,像小红痣,不痛不痒是怎么回事?
1、胰腺癌

尤其是胰頭癌,癌腫可導致膽道梗阻,致使膽汁酸鹽淤積,從而引起皮膚瘙癢,瘙癢部位不一,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也可能是全身性的

身上出现很多小红点,像小红痣,不痛不痒是怎么回事?
患者往往還伴有黃疸、腹痛、白陶土樣便、體重短時間大幅度下降等症狀。

2、淋巴癌

多表現為全身泛發性皮膚瘙癢,主要因癌細胞釋放出生物因數,刺激周圍神經末梢引起,可反復發作,嚴重折磨患者。患者多伴有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等表現。

3、宮頸癌

主要因癌細胞釋放異常物質,激發體內的一些免疫反應引起的皮膚變化,最終出現瘙癢,可發於手足、頸部、會陰等部位。患者往往伴有接觸性出血、陰道異常流血、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多等症狀。

身上出现很多小红点,像小红痣,不痛不痒是怎么回事?

4、直腸癌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肛門異常瘙癢都與肛周疾病、寄生蟲感染等因素有關。除此外,如果是直腸發生癌變,在患者病情發展期,癌細胞可能會侵及患者肛管、括約肌等組織,繼而發展為肛門失禁,肛周部位常常會有膿血、粘液分泌,患者可因此產生肛門瘙癢感。

5、皮膚癌

如果身上某些部位的黑色素瘤有明顯的發癢表現,很有可能是癌症引起,特別是皮膚癌,在發病過程中通常會有皮膚的特殊改變。而這些黑色素瘤多出現在容易受摩擦的部位,不斷摩擦時會誘發癌細胞,黑色素瘤體積不斷增大,發展速度快,而且表面會發癢,甚至有破潰、流膿等情況出現。

皮膚瘙癢看似無關緊要,卻也可能是癌症發出的預警信號。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觀察身體變化情況,發現異常不要掉以輕心。即使是普通的皮膚疾病,若不重視,發作起來同樣會影響日常生活。

淋巴瘤是什麼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淋巴瘤?

淋巴是我們身體內部說明排毒組織,淋巴雖然不是很出名,但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很致命的,如淋巴瘤就是這樣的一種疾病,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淋巴瘤是什麼病,淋巴瘤的病因以及淋巴瘤的危害

淋巴瘤簡單來說是一種淋巴組織腫瘤。

這種疾病的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將近70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和預後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

臨床上,將淋巴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約占10%)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約占90%)2類,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當中又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占比最多,接近一半。

而說到治癒率,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組療效相對較好的惡性腫瘤,如果淋巴瘤患者屬於I-II期,也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良預後因素,那麼經過規範的放療、化療等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到90%左右。

而非霍奇金淋巴瘤整體治癒率則不是那麼理想,如彌漫型淋巴細胞分化患者,6年生存率為61%;彌漫型淋巴細胞分化差者,6年生存率42%;淋巴母細胞型,4年生存率30%。

抗癌英雄王偉:41歲淋巴瘤晚期,半年內減脂31斤,創造生命奇跡
一、淋巴瘤更“青睞”于年輕人

目前,淋巴瘤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是,相關的研究表明,家族遺傳、病毒感染、放射污染、免疫力低等因素,都與淋巴瘤存在一定的關係。

從發病人群來看,原因主要在於年輕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不健康、經常熬夜等。

二、淋巴瘤很會“偽裝”,別大意!

淋巴遍佈全身,所以淋巴瘤也比較特殊,它可以發生於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而且,淋巴瘤的臨床表現非常多,比較容易與其他的疾病混淆,導致誤診漏診。比如:

  • 淋巴結腫大

超過2/3的淋巴瘤患者在就診時,就已經出現淋巴結腫大,主要發生在頸部、鎖骨,多數不痛不癢,容易被忽視。如果淋巴結出現在腹膜、縱膈等位置,患者可能會出現腰痛、背痛、胸悶等不適症狀。

抗癌英雄王伟:41岁淋巴瘤晚期,半年内减脂31斤,创造生命奇迹

  • 全身症狀

主要表現為持續低熱、瘙癢、盜汗、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等,其中,盜汗主要出現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大汗淋漓,汗液持續不斷地流。

體重在短時間內下降也是淋巴瘤典型的症狀,指沒有刻意減肥和節食,在半年內體重下降幅度超過10%

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長期過度疲勞、經常處於電子輻射或射線環境等,這類人群都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

三、淋巴很脆弱,請保護好它

淋巴系統對於人體來說意義重大,它是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戰鬥的前線戰士,同時還負責監視衰老、細胞突變等異常變化,及時發出警報。但是,淋巴系統也很脆弱,所以需要我們的保護。

抗癌英雄王伟:41岁淋巴瘤晚期,半年内减脂31斤,创造生命奇迹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淋巴瘤?

1、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淋巴系統具有吸收脂溶性物質的作用,如果攝入的高脂肪食物越多,淋巴的負擔就會越重,容易出問題。所以,飲食上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淋巴的健康。

2、堅持體育鍛煉

當肌肉收縮的時候,淋巴細胞的迴圈和更新才會加快。堅持體育鍛煉,有利於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淋巴瘤的發生風險。

3、預防病毒感染

EB病毒、皰疹病毒等病毒感染,也是導致淋巴瘤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預防淋巴瘤,就要做好預防病毒感染工作,以免干擾淋巴系統的正常運行,引發淋巴瘤。

抗癌英雄王伟:41岁淋巴瘤晚期,半年内减脂31斤,创造生命奇迹
4、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

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5、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

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抗癌英雄王伟:41岁淋巴瘤晚期,半年内减脂31斤,创造生命奇迹

6、生活要規律

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7、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青蒿素讓人類逃出瘧疾魔掌,青蒿素到底是中藥還是西藥

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抗瘧疾功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其實青蒿素——在1972年初提取的時候,這種可以拯救上萬人生命的抗瘧藥物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夢回70年代,當提起屠呦呦,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問三不知。然而2015年後,這位85歲的科學家名滿天下,為眾人稱道。她提取的青蒿素以及之後的雙氫青蒿素,在抗瘧疾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如果不是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恐怕永遠都沒人知道青蒿素是屠呦呦發明的。

要知道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敵人,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4.5萬人死於瘧疾。瘧疾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蚊子叮咬,當蚊子身上攜帶的瘧原蟲侵入人體的時候,就會引起持續發熱,嚴重的造成腦損傷,甚至死亡。

為了消滅瘧疾,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對於將瘧疾扼殺在萌芽階段具有重要意義,她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讓屠呦呦獲得諾獎的青蒿素,到底是中藥還是西藥?專家解釋了

青蒿素的出現,讓數百萬人逃出瘧疾的魔掌。對於深受瘧疾毒害的兒童來說,更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青蒿素的作用不僅限於治療瘧疾。隨著現代科研技術的進步,關於青蒿素的不同作用不斷被發現

一、青蒿素到底是中藥還是西藥?

關於青蒿素的“身份”,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有人說它是中藥,有人說它是西藥,還有人說它是中西藥結合體。那麼,青蒿素的真實面目究竟是怎樣的呢?

專家:西藥和中藥不是對立的關係,很多人習慣於把兩者區別開來,但實際上,西藥和中藥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西藥的來源是中藥和天然藥物,西藥和中藥起作用的成分都是化學成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嚴格來說屬於西藥,不屬於中藥。但是從源頭來看,青蒿素又是從青蒿中提取出來的,青蒿屬於中藥,從中藥中提取出的天然化合物,可以視為中藥,也可以視為西藥,因此兩者並不衝突。

二、青蒿素不僅抗瘧疾還能抗癌?

1995年,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青蒿素可以抑制胰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細胞。但是在滅殺“敵人”的過程中,不會對正常的細胞造成毒害。

經過多項試驗,研究人員發現,青蒿素將試管中全部乳腺癌細胞消滅僅需要16小時。同時,青蒿素接觸到的正常細胞卻完好無損。

研究證實青蒿素攻擊的主要靶點是腫瘤細胞膜。當腫瘤細胞膜被破壞後,通透性就會發生變化,細胞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導致膨脹而亡。而且,大量的鈣離子也會進入細胞內部,誘導細胞凋亡。

让屠呦呦获得诺奖的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专家解释了

另外,還有研究發現,青蒿素聯合其他化療藥物治療腫瘤的效果加倍。青蒿素的安全性很高,在臨床應用上,用於抗瘧疾的劑量比抗癌活性高3倍。

再加上青蒿素與其他的抗癌藥物沒有對抗作用,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治療腫瘤上,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2019年,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獨特效果

让屠呦呦获得诺奖的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专家解释了
三、3種“另類”的抗腫瘤藥物,你見過嗎?

除了青蒿素,還有許多“另類”的抗癌藥物,你知道嗎?

1、砒霜

研究發現,砒霜可以抑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研究人員將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療,結果發現ATRA和砷劑都可以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用於治療白血病的是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也是三氧化二砷,但是並不意味著服用砒霜可以起到抑制白血病的作用。目前所應用的注射砷劑和口服砷劑,都是經過提煉的。

砒霜本身具有劇毒性,食用後會導致呼吸和迴圈衰竭,造成死亡,因此切勿自行購買。

2、蟑螂

臭名昭著”的蟑螂居然也能抗癌?其實,蟑螂是中藥,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中都有相關的記載。

現代研究也發現,蟑螂的提取物對於一些癌症的細胞株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比如卵巢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原髓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源性白血病等。

让屠呦呦获得诺奖的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专家解释了
3、昆蟲毒液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科學家DipanjanPan表示,如果人們可以精確控制輸送昆蟲毒液的量,那麼人們有可能利用昆蟲毒液來治療癌症。

DipanjanPan所在的實驗室開發出一種納米載藥系統能夠將昆蟲毒液直接輸送至腫瘤部位,且不影響正常組織細胞的生理活動。DipanjanPan等人在實驗室條件下已經利用這一納米載藥系統靶向輸送昆蟲毒液成分至乳腺癌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同時由於這種載藥系統能夠很好的避開免疫系統的監控,因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DipanjanPan表示目前他們使用的主要是來自蛇和蠍子毒液中的活性成分。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測試其在小鼠和豬體內的治療效果。預計未來3-5年內,這一療法可能會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直腸癌越來越多與這些因素有關!預防腸癌,飲食是關鍵

直腸癌聽起來很嚇人,而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講法,使得一些年輕人談癌色變。很多人都認為直腸癌是吃高脂高糖低纖維食物引起的,也有人說運動少了,腸子經常不蠕動引起的,這只說對了一部分。它其實跟吃宵夜有關,和暴飲暴食、胡吃海喝有關。總的來講就是與飲食不規律,飲食無度有重要關係。在中醫,胃與大腸都是屬於陽明這個陰陽狀態,有充足的陽氣來消化食物。飲食不節會消耗腸胃大量的陽氣。特別是晚上,腸胃都要休息了,而有的人卻天天吃宵夜夜喝啤酒,嚴重影響了腸胃功能的恢復。久而久之,陽氣始衰,陰實自來。這個陰實就是癌,就是沒有陽氣來化掉的垃圾。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為什麼“直腸癌”越來越多?

“三高一少”飲食:飲食是導致直腸發生癌變的一大誘因,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特點,會刺激膽汁大量分泌,從而刺激腸道粘膜。

愛抽煙、喝酒:統計資料發現,吸煙人群患結直腸癌概率,是不吸煙人群的1.27倍。同樣,喜歡飲酒的人,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5倍

各種壓力:學習、工作、生活等種種壓力,會使得人處於負能量的情緒中,容易產生焦慮、急躁、易怒、憂鬱的心理。這些負面心理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最終可能誘發細胞惡變。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直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

腸癌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但它卻不是急性病。腸癌的過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這個階段一般需要經歷10-15年

與其他癌症相似,腸癌早期治癒率非常可觀,5年生存率高達90%,但發生轉移性的直腸癌5年生存率則大幅下降,僅為14%。

遺憾的是,大多數腸癌患者被發現時,已是腸癌晚期,這種現象主要與患者自身缺乏早篩意識有關。資料調研發現,97%的患者在患病前並沒有做過任何腸鏡篩查,往往是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才去醫院檢查。

醫生提醒早期結直腸癌由於其癌症特性,並無明顯症狀,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只要定期做腸鏡,早早把息肉摘除掉,就完全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得結直腸癌。

因此,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腹脹不適、腹部腫塊時,需警惕是直腸癌的“預警”,儘早到醫院做一次腸鏡檢查。

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聂卫平抗癌8年至今未复发,5件事是关键
當然,除了注意定期體檢,也要從生活方式上干預患癌的風險。

運動上,保持每週至少半小時的體育鍛煉,不僅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也有利於加強身體抵抗力,提高細胞活性。

飲食上,應增加膳食纖維/全穀物/乳製品的攝入,促進腸道健康;

延伸:做好飲食,預防腸癌

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腸癌與日常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2020年發表在BMJ上的研究顯示,人們可以通過飲食來預防腸癌。

1、富含鎂的食物

每天鎂攝入量大於255mg時,可觀察腸癌預防效果,降低13%-22%的腸癌發生風險。富含鎂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茄子、蘿蔔、香蕉、橘子、小米、玉米、黃豆、豌豆、紫菜、鮭魚、貝類、墨魚、松子、榛子等。

2、富含葉酸的食物

據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增加葉酸的攝入量與大腸癌風險的降低相關。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油菜、小白菜、青菜、石榴、檸檬、蘋果、山楂、核桃、動物內臟、大麥、燕麥、玉米和小米等。

3、乳製品

乳製品的攝入量與腸癌風險降低相關,可降低風險約13%-19%。但研究人員指出,由於結果的多樣性和乳製品的多樣性,無法預估出所需乳製品的劑量。

4、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腸癌風險的顯著降低相關,可使風險降低22%-43%。

5、果蔬

薈萃分析表明,食用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腸癌風險約8%-52%,每天增加100克的果蔬攝入量,即可增加對結直腸產生保護作用。

癌症患者堅持3件事,定期複查,重回健康生活

得了癌症“花錢救自己”聽起來是多麼的荒唐和無奈,但比起這更加可怕的是:有錢也無可奈何!

癌症是近些年較為高發的慢性疾病,受到其死亡率較高的影響,它也一躍成為了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第二大嚴重威脅國人生命的疾病。大部分癌症在確診之後,患者為了活下去,都會長期進行與癌的對抗。然而,最終癌症病情也沒有得到控制,患者因各種併發症、器官衰竭死亡,留給家人“人財兩空”的結局!不但如此,有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前,看起來和普通的健康者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能正常工作、談笑風生。但是,在被確診癌症之後沒多久,患者就如同花朵一般“枯萎、凋謝”了!所以,受到對癌不瞭解的影響,我們就自然的將癌症和知曉病情、治療等套上了因果迴圈的結論。甚至是盲目的認為,也許當初患者沒有確診、沒有治療,就能向著正常人一般活下去!

堅持3件事,重回健康生活

據統計,有70%~80%的癌症患者最終死於癌症復發和轉移。癌症復發與治療不徹底、治療方式有誤、缺少生活管理等因素有關,能做好生活管理能降低復發概率,甚至達到臨床治癒。

1、吃得對且好

•多吃顏色多樣化的新鮮蔬果;

•在治療前後都應該多喝水;

•不應該也不要吸菸、喝酒;

•日常飲食要乾淨衛生,不吃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食物,比如變質食物;

•少吃高膽固醇、高鹽、燒烤食物,不吃發黴的食物;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2、運動也要做

研究指出,在抗癌期間適度運動,可以降低癌症的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尤其有利於改善體質和心肺功能,緩解焦慮抑鬱情緒。

另外,癌症患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最好是低強度、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比如慢跑。運動量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切勿過度。

3、定期複查

患者體內可能有殘留的癌細胞,不容易被發現,可能聚集並形成新的病灶。為了避免復發和鞏固治療,癌症患者一定要定期複查。具體複查計畫,醫生會根據癌症類型給出建議。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雖然在網路上,會有不少關於癌症預防的指導,但實際上,大多數預防措施對於癌症而言,目前仍未有較為明確的預防效果,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以下即可

1、控制酒精攝入

肝臟的健康與否,與酒精密切相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健康狀態,還應減少酒精攝入量,甚至是完全戒酒。

2、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

現在人在生活和飲食中,總是有些不健康的習慣出現,對於這些情況,雖然無須過於緊張,但也不宜放縱自己。

3、良好的心態

與其擔心疾病的發生,不如保持樂觀的心態,開心愉悅地度過每一天。

小便時有3個表現或是膀胱癌信號,怎樣預防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膀胱內細胞的惡性過度生長,最常見的過度生長位於膀胱腔內,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由它生成的癌就稱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見的一類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見的膀胱癌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癌細胞從體內其他地方擴散到膀胱,稱作膀胱轉移癌,一般很少見,偶爾會從鄰近的臟器長入膀胱,如前列腺,結腸,直腸或子宮頸。膀胱癌好發年齡51~70歲,發病高峰為65歲,罕見於30歲以前。膀胱癌目前仍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近幾年,部分城市膀胱癌的發病率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

發病原因:膀胱癌的發病是一個多因素混合、多基因參與、多步驟形成的過程,異常基因型的積累加上外在環境的作用最終導致惡性表型的出現。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病毒或某些化學致癌物作用於人體,使原癌基因啟動成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而致癌

膀胱癌有3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发现了要及早就医!

尿尿時有這3個表現,是膀胱癌的信號

1、尿頻尿急

腫瘤細胞的生長會對膀胱功能造成影響,刺激膀胱的三角區域,使其變得更加敏感,讓患者更快感覺到尿意。

2、尿痛

癌細胞侵犯膀胱和輸尿管等處,使患者尿尿時產生疼痛,如果患者感覺到尿意之後不及時排尿,還會使膀胱產生撐痛感。

3、血尿

這是早期膀胱癌最普遍的症狀,一般是快速生長的癌細胞破潰或膀胱黏膜破裂造成的出血,然後隨尿液排出,形成肉眼可見的血尿。

如果出現以上三種症狀,就要高度警惕膀胱癌的發生,及時去醫院做檢查。一旦確診,就要儘快接受相應的治療,以免使得泌尿系統嚴重受損,甚至危及生命。

膀胱是一個比較容易受傷的器官,就連憋尿也可能對其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給膀胱更好的保護。

膀胱癌有3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发现了要及早就医!

4個原因別碰,膀胱感謝你

膀胱癌的出現主要跟這四個因素有關:

一是吸菸,這會使膀胱癌的發生風險增加3倍左右,臨床上有大約30%-50%的病例就是吸菸造成的。

二是長期尿道刺激,比如長期憋尿,以及膀胱結石長期、反復對膀胱黏膜產生刺激等,都可能會引起膀胱組織的癌變。

三是長期服用非那西丁一類的鎮痛藥物,這會加大尿路上皮細胞癌變的幾率。

四是長期接觸含苯胺的化工產品(染料、油漆、染髮劑、皮革等),刺激細胞發生癌變。

因此,預防膀胱癌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戒菸,以免香菸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致癌物刺激膀胱組織發生癌變;

二是多喝水,及時排尿,不憋尿,有膀胱結石病及時治療。另外,多吃清利膀胱的食物,即多吃水果蔬菜,適當飲用綠茶、豆漿。

三是慎用非那西丁一類的鎮痛藥物,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改用其他品類的鎮痛藥物。

四是儘量不要染髮,如果因職業原因需要接觸含苯胺的化工產品,那麼就要做好防護,如戴口罩、穿防護服。

膀胱癌有3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发现了要及早就医!

得了膀胱癌,能活多久?

WHO指出,目前早期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是91%,中期的是84%,晚期為43%,膀胱癌越早接受治療,生存率就會越高。

早期的膀胱癌可採用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來進行治療,患者的膀胱是可以保留下來的。

如果腫瘤已經侵犯膀胱肌層,就要對膀胱進行全切除了,這種方式雖然有可能治癒癌症,但在很大概率上會使患者出現尿道改流、陽痿等情況

因此,如果能在治療中全程保護性神經和陰莖血管,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就都能得到恢復

此外,不同時期的膀胱癌,其愈後是不同的。比如早期膀胱癌患者因得以保留膀胱,從而不會對排尿等功能造成大的影響。

中後期膀胱癌雖然可能需要做膀胱全切,但也可以通過陰莖血管保護的方式來維持患者的排尿功能。從總體來看,預後是比較好的的,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膀胱癌有3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发现了要及早就医!

當然,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要對治療有信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儘量保持精神放鬆,告訴自己即使沒有了膀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治療後照樣可以自助排尿。

膀胱被切除後,還能進行夫妻生活嗎?

中期膀胱癌患者如果治療前的性功能正常,那麼將膀胱全部切除後,患者的性神經和陰莖血管也能在腹腔鏡手術中得到保護,從而可以恢復自助排尿的功能。至於正常夫妻生活的恢復期則比較長,80%~90%的病人會在手術後的半年內恢復

膀胱癌有3个明显特征,肉眼可见,发现了要及早就医!
膀胱癌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麼?

1、少油煎、油炸烹調方式,儘量採用燒烤、清蒸、慢燉、汆燙、水煮方式,可時常改變各式食材的烹調方式。

2、儘量減少刺激性食物、油炸物、咖啡、煙及酒的攝取。

3、食物的外形、大小、材質軟硬等,應儘量方便病人食用吞咽,菜色應常變化。

4、可利用香菜或香草等食材,提高食物的氣味,並注意食物的搭配,除可增進新鮮感,也較易引起食欲。

5、飲食時請細嚼慢嚥,減少飲用碳酸飲料,食用流質飲食時利用吸管,可避免吃下太多空氣產生腹部脹氣,而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取。

6、進餐時的環境應維持空氣的流通,環境的清潔,不要有異味或髒亂存在,以免減少病人食欲,並讓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用餐。

7、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對食欲的提升也是有幫助的。

增強抗癌信心:新廣譜抗癌藥已獲美國FDA認定

人體的細胞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而細胞的分裂和繁殖就是新陳代謝的一環之一,在細胞的分裂生長過程中,而每一次細胞的分裂,大約會產生30億組核苷酸序列,在這些大批量的複製和分裂生長過程中,難免以後錯誤的出現,這種錯誤可能導致的是細胞還未生成就以凋亡,但也有可能導致的就是變異細胞的產生,如果這個變異細胞不幸的又沒有被免疫細胞殺滅或吞噬,那麼就可能發展成為“癌症”。

因此,癌症細胞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只是人體出現了變異而且存活下來的變異細胞而已,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症細胞增殖速度快,而且會造成人體相關部位的癌變,這就是癌症細胞的本質。因此,對於“癌症”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疾病,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非正常的身體狀態,或者說免疫失敗的身體狀態。幸運的是,如今醫學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高效抗癌藥誕生,患者們渴望可以用上性價比更高、效果更強的藥物。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一、新廣譜抗癌藥,不限癌種

今年的世界肺癌大會上,新一代廣譜抗癌藥瑞波替尼TPX-0005引人矚目。

資料顯示,瑞波替尼對於特定突變的ROS1陽性患者的客觀緩解率最多能達到90%以上,成為新一代的抗癌“神藥”。專家指出,在不久的將來,瑞波替尼有可能成為ROS1陽性初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今年10月,瑞波替尼治療NTRK陽性晚期實體瘤患者的1/2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公佈,試驗結果顯示,在曾經接受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的NTRK陽性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瑞波替尼的客觀緩解率達到48%。

而在世界肺癌大會上公佈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瑞波替尼針對初治的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第二階段的客觀緩解率為93%,其中1名患者完全緩解,病灶消失

由於抗癌效果好,目前,瑞波替尼已獲得美國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適用于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實體瘤患者,包含多種癌症。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二、意義重大,或解決耐藥難題

瑞波替尼是一款潛在“best-in-class”ROS1和NTRK靶向抑制劑,對於NTRK基因有強效抑制的作用,抑制TRK蛋白的能力也比其他NTRK靶向藥強,還可以有效抑制NTRK G595R /F589L複合突變。

作為目前首個被發現並認可的全瘤種突變基因,NTRK存在於多個瘤種,是腫瘤治療的理想靶點。在結直腸癌、肺癌、黑色素瘤、肉瘤等實體腫瘤中,NTRK融合陽性率在5%以下。在唾液腺癌、嬰兒纖維肉瘤、分泌型乳腺癌等罕見的腫瘤中,NTRK突變陽性率在90%以上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第一代TKI Larotrectinib和Entrectinib對NTRK融合突變晚期實體瘤患者均有效,但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新一代藥物研究要避免耐藥性的出現。

癌症患者先做好生活管理,延長壽命,靜候產品正式上市

延伸:怎樣做好癌症患者的生活管理?

1、飲食管理

患者應該合理膳食,食物多樣化多吃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果,避免過多的糖,必要時可以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此外,菸酒、黴變食物、燒烤食物不能碰,容易增加轉移和復發風險。至於傳說中的“發物”,如果不是過敏體質,無過敏性疾病,可以放心食用。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飲食管理的重點是保證均衡飲食、營養全面,不盲目忌口,更不能沉迷補品。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2、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機體清除癌細胞的能力,對預防轉移和復發有一定的幫助。

在運動的選擇上,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低強度、中強度或高強度運動。為了達到運動效果,建議每週至少進行 5 次中高強度的活動,每次堅持30-60 分鐘。

中強度運動包括快走、跳舞、瑜伽、高爾夫、太極拳、乒乓球等,高強度運動包括跑步、跳繩、打籃球、競走、踢足球等。如果年齡較大,可以選擇中強度運動。

3、增強抗癌信心

情緒與癌症息息相關,也會影響癌症治療效果,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免疫力。患者應該心中有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畏懼癌症,增強抗癌信心。作為家屬,應該多關注患者的內心變化,經常溝通,尊重患者的想法,給患者多一點安全感。

“广谱”抗癌药获突破,适用于哪些癌症患者?

4、按時服藥

臨床上,經常有患者不願吃藥,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腫瘤的情況非常複雜,如不謹遵醫囑,擅自停藥,很容易導致轉移和復發,加重病情。或者產生耐藥性,導致無藥可用,治療陷入僵局。

結語:如果世界上沒有癌症,沒有不治之症,沒有病痛,沒有折磨人的病毒癌細胞,那該有多好。癌症從身體到心理摧毀了每一個病人,每一個家庭。癌症很可怕。我們還在堅持,我們不會放棄,就算是重複說著同樣的話,也不會輕易放棄。相比于癌症,對於人生中遇到的其它挫折和痛苦來說,我想那可能真的不值一提。或許稍微挺挺,一切就都會過去。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從生到死,這是自然法則,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每個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珍惜現在,無畏生死。

腸癌晚期治癒希望大嗎?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腸癌,是危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肺癌。28歲的小嗵(化名)躺在病床上,她滿臉淚水、氣息微弱,距確診腸癌到住院已經四個多月了,她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僅僅因為腹痛就醫而被查出腸癌晚期,就連醫生也感歎,連手術的機會都沒了。

小嗵回憶道自己半年前開始出現便血,隱約還能看到粘液,但自己並沒有在意,以為是吃得太辣太油了,得了痔瘡,便自行去藥店買了點藥膏塗抹。可是沒想到,半年後自己狀況不見好,反而經常肚子痛,腹部也好像隱約摸到腫塊,這時自己才趕緊跑到醫院進行檢查。可沒想到,最後竟被查出腸癌晚期,沒了手術機會。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二、治癒腸癌晚期,希望有多大?

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到了晚期,約有一半的患者會發生肝轉移。傳統的觀點認為,晚期腸癌發生肝轉移後,已經不適合進行手術,建議進行保守治療。

但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表明,腸癌晚期發生肝轉移的患者保守治療效果差,反而通過手術切除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手術之後,生存期可以達到5年,甚至10年。

臨床統計,腸癌肝轉移積極治療的話,5年生存率在40%-50%左右。如果放棄治療,5年生存率只有10%。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目前,手術切除依然是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方式,尤其是早期轉移,手術切除的效果會更好。通過手術切除,可以清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同時可能切除一部分肝臟。

如果肝轉移的病灶太多或太大,術後可能有肝衰風險,此時一般會建議先做化療,減少或清除病灶後再手術。

三、高危人群要警惕症狀

腸道是指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長度約7~8米,由大腸和小腸構成,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隨著飲食的改變,腸道疾病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腸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李進教授指出,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自我察覺,等到症狀明顯,去醫院檢查時,多數已經是中晚期。因此,識別腸癌的症狀尤其關鍵。

1、大便出血

腸癌引起便血時,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痔瘡犯了。實際上,腸癌引起的便血具有顯著特點,表現為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或純血便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2、大便不規律

排便次數增多,從每天1-2次發展為每天5次以上,甚至更多,而且還可能伴有排不盡感,總是想上廁所。此外,也可能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沒有規律。

3、腹痛腹脹

當腸道內的腫瘤不斷增長,對腸造成擠壓時,會引起頻繁的腹脹、腹痛,腹痛主要表現為隱痛

4、貧血症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由於癌細胞的生命力很強,正常細胞搶不過,所以容易出現貧血症狀,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暈眼花等。

5、腹部腫塊

病情進展到中後期,可以在腹部摸到明顯的腫塊,腫塊質地堅硬,不痛不癢,活動性較差。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人:

•患有結直腸腺瘤;

•有結直腸癌病史;

•患有血吸蟲病;

•盆腔接受過放射線治療;

•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這些人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及時檢查。醫生建議,高危人群的腸鏡起始年齡應在40歲前,如果是家族性息肉病,干預年齡則提前到青少年時期。

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一是直腸指檢,這是最快最便捷的一種方式,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直腸指檢能檢查出大部分直腸癌,還可大致確定腫瘤大小、位置、形狀和浸潤深度。

二是糞便潛血檢測,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早篩方法,也比較快速簡單,但準確度一般,連續三次檢測結果比較可靠。

三是血液和糞便基因檢測,這是一種較新的技術,通過檢測血液和糞便中的結直腸癌標誌物,可以快速、有效檢測出結直腸的異變。

不過,目前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金標準仍然是腸鏡,包括結腸鏡、肛門鏡和乙狀結腸鏡。腸鏡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結直腸內的狀況,可以精准發現癌變或可能癌變的異常位置,還能同時用活檢鉗鉗取可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是目前篩查結直腸癌的最有效方法。

癌為什麼難治?身體哪些器官最易患癌?

“我從來不知道,我這麼愛運動的人,居然會得癌症……”大楊躺在病床上,無奈地說。

大楊身體向來很好,因為他從小就受運動,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無一不精,球場上的大楊魅力四射,也收穫了一波迷妹和好友。

可從去年8月開始,大楊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本來他也沒太在意,因為自認身體好,但楊媽媽見他越來越虛弱,就把他揪來了醫院。

一檢查才發現,大腸癌。好在還是早期,經過手術,大楊總算康復出院了。

據他媽媽說,之所以會讓大楊來醫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有次大楊上完廁所後沒有沖乾淨,楊媽媽看到廁所上的血漬,這才起了疑心。

醫生表示,大多數癌症雖然早期不明顯,但只要你足夠細心,總有一些蛛絲馬跡的。

癌症这类厉害的病,早期为啥没有症状,有些征兆你注意过吗?

癌症在發作前2年早有徵兆,抓住這9個求救信號

腫瘤專家指出,癌症在發作前2年就有徵兆了,如果能及時抓住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就能爭取主動權,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甚至實現臨床治癒。

1.體重不明原因減輕

沒有刻意節食,也沒有加強運動,體重在短時間內出現很大的降幅,可能是癌症來臨的徵兆。

因為癌細胞生長和繁殖需要不斷與體內正常的細胞搶奪營養,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迅速消瘦。常見的會引起此症狀的癌症有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等。

2.大便異常

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多、腹瀉和便秘交替、腹脹、腹痛等,此外還會出現便血,便血與痔瘡引起的不同,具有血液暗紅、血液與大便混合、大便表面有黏液等特點,同時還伴有惡臭味。

臨床上,引起大便異常的癌症主要有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癌等。

3.長期疲倦乏力

一般來說,當人體過度疲勞引起疲倦乏力等症狀的時候,適度休息很快就可以恢復精力。但是如果長期出現疲倦乏力的症狀,就要警惕了,可能與體內的癌細胞不斷生產、繁殖,導致免疫力不斷下降有關。這種症狀通常與消化器官腫瘤,如胃癌、胰腺癌、大腸癌等有關

4.持續咳嗽

咳嗽很常見,尤其是感冒發燒的時候,由於病毒感染,會使肺部收到刺激,從而引發咳嗽。但是,一般的咳嗽在適當休息或者服用藥物之後會逐漸消失。

需要警惕的是久治不愈的咳嗽,比如頑固的刺激性乾咳,並且伴有痰中帶血、胸悶、氣短、低熱等症狀,可能是肺癌的徵兆,應及早就診檢查。

癌症这类厉害的病,早期为啥没有症状,有些征兆你注意过吗?

5.消化不良

持續性消化不良,同時出現腹脹、腹痛、便秘、食欲下降等症狀。此外,比較明顯的還有燒心,服用藥物之後症狀無緩解,進食後還會出現明顯的飽脹感、疼痛感等,可能是胃癌、食管癌等癌症的早期症狀。

6.不明原因的疼痛

當癌症進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周圍的組織和神經就會被擠壓,引起疼痛,比如脖頸疼痛、背部疼痛、肝區疼痛等。可能引起不明原因疼痛的癌症有肺癌、肝癌等,需要注意。

7.粘膜白斑

常見的是久治不愈的口腔潰瘍,一般來說,當人體缺乏維生素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口腔潰瘍就會出現,但是存在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能痊癒。需要警惕的是存在3-4周以上的口腔潰瘍,可能白塞氏病甚或口腔癌引起的。

8.黃疸

黃疸是肝癌、胰腺癌、膽囊癌等癌症早期的典型症狀之一,大部分以進行性梗阻性的黃疸為主,具體表現為眼睛發黃、皮膚發黃等,原因與膽管阻塞,導致膽紅素排洩不暢有關。

9.低熱

發燒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等到免疫系統將細菌和病毒“征服”之後,體溫就會降下來。如果降不下來,出現持續性低燒,說明免疫系統出現了漏洞,可能與白血病、淋巴瘤等有關。

癌症这类厉害的病,早期为啥没有症状,有些征兆你注意过吗?

癌症早期症狀不易被發現,做腫瘤篩查很重要

其實,從上面的9種癌症早期的信號,我們可以看出,癌症早期的症狀確實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被混淆,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癌細胞就會在體內肆虐,不斷摧毀免疫系統。

腫瘤專家提醒,1/3的癌症是可以發現的,而發現早期癌症,做癌症篩查就很重要。那麼,什麼樣的人要做癌症篩查呢?當然是癌症高危人群!

比如,肺癌的高危人群為年齡在50歲以上、長期吸菸或吸二手菸、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肺癌家族史以及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等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

肝癌的高危人群為年齡在40歲以上者、乙肝和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聲檢查以及血清甲胎蛋白檢查。

此外,胃癌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胃鏡檢查;腸癌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腸鏡檢查;乳腺癌高危人群應定期做乳腺鉬靶攝片檢查等。

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的癌症高危人群,應做的癌症篩查項目不一樣。在進行癌症篩查之前,可以諮詢醫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癌症这类厉害的病,早期为啥没有症状,有些征兆你注意过吗?

癌症篩查的作用,不僅在於早發現,還在於提高生存率、保證生活品質、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隱患等。

身體哪些器官最易患癌?

專家表示:“癌細胞是人體內非常活躍的搗蛋分子,幾乎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除了指甲和頭髮,它可以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生根發芽、四處蔓延。而且研究發現,人體中有些部位的確格外受其‘青睞’,但男女會有明顯不同。

位居男性發病率前十位的分別是:肺、胃、肝、食管、大腸癌、膀胱、胰腺、腦、淋巴、腎;
位居女性發病率前十位的分別是:肺、乳腺、大腸、胃、肝、食管、卵巢、宮頸、胰腺、腦。
“可以說,這十種腫瘤佔據了所有腫瘤類型的80%以上。

癌為什麼難治

我們要想瞭解癌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就要回到道家中,醫“道”的層面來看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人體本無病,人體只有排病反應。

當人體有了過多的毒素的時候,就好比人體有很多垃圾,它勢必要找一個垃圾筐,其實癌症病變組織就是這個垃圾筐,我們不能說垃圾筐是病。

那為什麼醫院裡的醫生會說,癌症切除了之後癌細胞更容易擴散,意思就是當你把垃圾筐扔掉,垃圾就會到處亂跑。放化療是殺死癌細胞的,以對付轉移擴散問題,可只是殺死現有的癌細胞,好比一塊板子潮濕了要長黴,如果光殺黴,不解決潮濕的問題,黴殺得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