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大意!胰腺癌很會偽裝.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各種癌症是非常多的,這些癌症威脅著我們的健康,那麼大家知道胰腺癌症狀是什麼嗎?

胰腺癌以及變為了我們人類的一大殺手了,對於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大家要是能夠瞭解的話,就能做到及早的預防了。

胰腺癌發病隱匿,但進展迅速,一般自覺症狀開始到入院時間為1-6個月,平均4個月。統計顯示,病程3~6個月的患者占80%,病程1個月以內僅14%。

胰腺癌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當出現症狀時往往病程發展至中晚期,而失去治療機會。要提高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應重視早期不典型症狀。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一、為什麼胰腺癌會被稱為“癌中之王”?

據相關資料顯示,胰腺癌的生存率在1970年左右,僅僅只有2.5%,而到了2010年,也就只有8.2%,直到術後輔助化療等治療的改進,才有點大的進步,但整體來看還是十分兇險。

另外,綜合全球各地的報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幾乎都在10%以下

那胰腺癌為何這麼“猛”呢?原因主要有3點:很難早期發現、缺乏好的靶向藥、腫瘤微環境複雜

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很難早期發現。這和它的位置有很大關係,它很好地隱藏在胃、肝臟、脾臟等其它器官的後面,腹部按壓基本找不到它,初期時腫瘤又很小,一般的B超、ct也無法篩查出來,所以早期很難及時察覺。

再加上它又很會偽裝,基本沒什麼特異性表現,比如腹痛,很容易被當做普通胃病,因為胃病更為常見,最終等你察覺到不對勁時,它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二、胰腺癌很會“偽裝”,別大意

胰腺癌是一個很好的“偽裝者”,所以為了能及時揪出它,我們要學會甄別,尤其是下面幾點我們一定要注意。

1、經常肚子疼,不一定是胃病

當出現腹痛時,別直接將其默認為胃病,也有可能是胰腺癌給你敲響的“警鐘”,所以要注意辨別。

一般胃病引起的,多是陣發性的,與飲食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比如胃潰瘍,疼痛多呈燒灼樣或鈍痛,其發病與進食有關,吃飯時疼,飯後休息一段時間又會慢慢好轉

而胰腺癌引起的,多表現為持續性加重疼痛、鈍痛,痛感更為劇烈,偶爾還可向腰背部放射。

2、頸部劇烈疼痛,不一定是頸椎病

說到頸椎痛,絕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頸椎病,但事實上胰腺癌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細胞、血液侵蝕到骨頭並壓迫神經時,也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3、突然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同樣的,提起血糖高,大家都會與糖尿病聯繫到一起。可胰腺負責內、外分泌功能,當它出問題,也會導致血糖突然升高。所以,沒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突然患上了糖尿病的年輕人也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很“狡猾”,為了能及時抓住它,建議40歲以後,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悶脹不適、頑固性腹痛和腰背痛、莫名體重明顯下降、突發糖尿病等症狀時,需提高警惕,當心胰腺癌,及時就醫檢查診治。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三、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1.菸民。吸菸是一個已經明確的風險因素。有20%的胰腺癌患者是吸菸引起的。另外,常吃薰制或加工肉,會使血糖升高從而增加胰腺癌風險。

2.糖尿病患者。日本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胰腺癌的風險比健康人群高2.12倍,而女性則要高出1.5倍。如果中老年人無飲食和生活習慣問題,血糖卻不受控制,長期有糖尿病,應考慮接受胰腺癌檢查。

3.肥胖人群。美國的研究顯示,肥胖也會增加胰腺癌風險。BMI超過30的話,男性胰腺癌風險會增加1.4倍,女性則增加1.3倍。

男性防癌秘訣,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發病風險

說起癌症,很多人都很害怕。其實“談癌色變”正是兩方面因素導致的:一方面是因為癌症確實有讓人害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家對癌症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人們往往只知道癌症的可怕之處,卻並不知道,想要遠離癌症,就要從科學認識癌症開始。從細節著手,堅持做到,不抱僥倖心理,少一個危險因素,就少一份風險,要有風險意識!切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癌症的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比如吸煙、酗酒、缺乏運動和久坐、不良飲食習慣、熬夜、焦慮等。如果能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下麵5種癌症,男性要特別防範

1、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人專屬的一項實質性器官,可起到控制排尿、分泌前列腺液、運輸精子和精液等多種作用,對男性意義重大,被稱為“男人的生命腺”。

然而現在大部分男性都有久坐不動、攝入脂肪超標、意私人衛生、性生活頻繁、經常憋尿等不良習慣,對前列腺的傷害也進一步加大,這些危險因素都容易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前列腺癌早期,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而隨腫瘤增長,可逐漸出現尿路梗阻症狀,具體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甚至尿失禁、尿瀦留等;等病情嚴重,癌細胞出現骨轉移時,還可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情況,嚴重折磨患者。

所以,為了儘早發現前列腺癌,建議以下高危人群,最好定期進行篩查:

①年齡超過50歲;

②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③長期保持高脂高熱量、低纖維飲食;

④長期精神壓力大、久坐不動;

關於前列腺癌篩查項目,比較常見的有直腸指檢、PSA篩查。其中直腸指檢可幫助我們瞭解前列腺是否脹大、變硬、出現結節等情況,做出初步判斷;PSA篩查是前列腺癌最敏感的腫瘤標誌物,如指標出現異常升高,則要進一步做穿刺確診。

2、肺癌

作為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肺癌也是男性發病最多的癌症類型,原因與大多男性有吸菸行為有很大關係。

肺癌侵襲身體,往往導致患者出現陣發性的刺激性乾咳,老菸民要是出現這種情況,要高度警惕肺癌,尤其是咳嗽時發現痰中帶有少量的血液,多是因為腫瘤生長刺激導致毛細血管破損引起。

另外,不少患者還有胸悶、胸痛等表現,多由病灶侵犯胸膜或支氣管壁引起。疾病發展到後期,患者還會出現侵犯心血管、血液、中樞神經等多個系統,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所以,對於為了及時發現肺癌,建議以下高危人群,也要定期篩查:

①年齡40歲以上;

②吸菸≥20包/年;或長期處於二手菸或油菸環境下;

③有肺癌家族史;

④長期接觸石棉、鈾、鈹等物質者;

⑤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關於肺癌的早期篩查,胸部ct起到關鍵作用,但因存在放射劑量較大的缺陷,所以往往會建議選擇低劑量螺旋ct篩查。

3、肝癌

在肝癌患者當中,男性患病人數要高出女性7-10倍, 原因與男性喝酒多、工作壓力大、頻繁熬夜、精神緊張等有關。

發病後,一開始同樣沒啥明顯表現,當出現右上腹疼痛、腹脹、腹瀉、食欲減退、噁心、嘔吐、乏力、消瘦等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入難以治癒的中晚期。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所以,為了可以及時發現疾病,建議以下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有肝癌家族史者;

乙肝患者;

③慢性肝炎或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酒精肝硬化患者;

④長期酗酒者。

以上這些人群最好定期進行肝臟b超、抽血檢查肝功能以及血清甲胎蛋白等篩查,幫助及時發現肝癌。

4、淋巴瘤

這也是比較“偏愛”男性的一類癌症,發病後,患者最經常出現的一大表現便是淋巴結腫大,多呈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及“橡皮樣”感,剛開始可活動,常孤立或散在於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分,到了晚期容易與皮膚粘連,不能活動,還可能形成潰瘍;另外,患者還有持續發燒、皮膚瘙癢、骨骼症狀等多種表現。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①有淋巴瘤家族史者;

②存在免疫系統缺陷;

③乙肝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EB病毒感染者;

④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電子輻射者。

建議上述高危人群定期,平時多關注自己的淋巴,出現淋巴結腫大,及時去醫院進行抽血等檢查排查淋巴瘤。

5、膀胱癌

在這類癌症患者當中,男性患病人數要高出女性2-3倍, 原因與男性多有抽菸習慣、喝水少、常憋尿等習慣有關。

發病後,患者往往會有排尿方面的問題,這是膀胱癌的典型表現,具體包括尿頻尿急、尿痛、尿瀦留、尿血等,其中無痛性尿血非常具有代表性,大約85%的患者都可出現,因腫瘤破裂出血引起,多為間歇性出現,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膀胱癌的高危人群:

①年齡超過60-70歲;

②長期抽菸或接觸二手菸;

③經常憋尿、喝水也少;

④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下;

⑤從事皮革、石化、印染等職業者。

建議上述高危人群定期,尤其是出現無痛性血尿者,及時進行膀胱鏡篩查,這是診斷膀胱癌非常關鍵的一項方法,可幫助瞭解腫瘤形狀、分級、侵犯程度等具體情況。

上述這5種癌症,對男性朋友格外“青睞”,所以男性要提高警惕,多加防護,做好預防工作。

二、男性防癌5個“秘訣”,你能做到幾個?

1、戒菸

“這是預防癌症的重大舉措之一,以美國為例,相關資料顯示,從1991年以來,美國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了足足26%,而推行戒菸這個舉措起到了重要作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明確菸草(包括二手菸)中含的致癌物質有70種多種,可導致多種癌症的發生,尤其是肺癌,想要預防癌症,一定要儘快戒菸,且越早越好。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2、限酒

實事求是地說,酒精早在1987年就已經被列為致癌物了,因為它當中的主要成為乙醇,在進入體內後會代謝出一種叫乙醛的致癌物,可導致DNA和蛋白質損傷、抑制DNA修復,從而誘發肝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所以,想要預防癌症,遠離酒精也很重要,能不喝就不喝。

3、少吃加工肉

加工肉類,經過菸熏、醃漬等處理,容易聚集致癌因素,所以要少吃,一般每人日常攝入紅肉控制在50-75g/天,雞肉魚肉大概在50-100g/天。

4、多運動

英國有一項研究顯示:只要你每天堅持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便能明顯下降癌症的發病風險,即便是多站一會也可起到一些作用。尤長宣也認為:想要預防癌症,每天鍛煉30分鐘,一周至少3次是基本標準,且要注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結合

一份男性专属的“防癌手册”,尽量做好5点,帮你远离“男”题
5、控制欲望

性與癌症之間也有一定的關聯,混亂的、頻繁的性生活與前列腺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項外國研究表明,一生中性伴侶量數量>7個的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的幾率比伴侶數量<3個的男性高1倍,所以男性朋友要控制好的自己的欲望,適當進行性生活,避免混亂性生活。

防癌食物大推薦

1、蘆筍

含有硒和植物纖維等,可用來防治多種癌症。

2、苦瓜

苦瓜的抗癌作用是由於它含有一種類奎寧蛋白,能啟動免疫細胞的活性,苦瓜種子中含有抑制細胞侵襲、轉移的成分。

3、茄子

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還含有龍葵堿、葫蘆素、水蘇堿、膽鹼等物質,其中龍葵堿和葫蘆素被證實具有抗癌作用。

4、大蒜

實驗證實,大蒜素、大蒜辣素對許多癌細胞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大蒜素還能阻斷在體內合成亞硝胺。大蒜富含硒、鍺,鍺能啟動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什麼是CIMAvax EGF疫苗?餓死癌細胞疫苗即將在美上市

說起古巴,很多人並不是很瞭解,對它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個比較落後國家的形象,尤其是現如今古巴也受到了疫情的困擾,對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生產和經濟都出現了大幅度下降。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是最先研發出B型腦膜炎疫苗的國家。不僅如此,古巴還創造了很多的醫療奇跡,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了癌症疫苗。古巴這個國家不但研製出了癌症疫苗,還給老百姓免費使用.下面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古巴由於經濟封鎖,相對貧窮落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巴的醫療十分發達,疫情嚴重時還前往義大利等國家援助。

資料顯示,古巴的國民健康狀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包括男女平均預期壽命、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資料。

古巴的醫療水準讓美國也心服口服。在1982年的一份報告中,美國承認古巴的醫療水準比其他發展中國家高,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好。

古巴成功研发癌症疫苗,一针注射“饿死”癌细胞,或将在美上市
古巴在眼科、人體器官移植、神經外科、癌症治療等領域的醫療水準,都居於世界前茅,也為全球醫療進步做出很多貢獻。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古巴最著名的一種藥物——CIMAvax EGF,肺癌疫苗。

一、什麼是CIMAvax EGF疫苗?

CIMAvax EGF是古巴研發上市的全球第一支肺癌疫苗,通過調動和“訓練”人體免疫系統,達到抑制和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CIMAvax EGF的抗癌原理,簡單來說就餓死”癌細胞

無論是正常細胞還是癌細胞,生長分裂時都離不開一種蛋白質——表皮生長因數(EGF)。CIMAvax EGF可以啟動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EGF抗體,而EGF抗體可以進一步與EGF結合,最終清除血液中的EGF。當癌細胞失去EGF,就相當於沒有了“食物”來源,只能被“餓死”。

古巴成功研发癌症疫苗,一针注射“饿死”癌细胞,或将在美上市
目前,CIMAvax EGF疫苗主要用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但需要注意,CIMAvax EGF的作用不是直接對抗癌細胞,而是通過抑制EGF,阻止癌細胞生長,緩解患者的症狀,延長生存期。

由於CIMAvax EGF疫苗起效相對較慢,因此只適用於完成一線放療或化療後的非小細胞肺癌IIIB-IV期患者,以及在一線治療完成後4周,經實體腫瘤療效評價為病情穩定(SD)、完全緩解(CR)或者部分緩解(PR)的患者。

二、療效受認可,百姓免費用

看到這,不少人忍不住好奇:CIMAvax EGF疫苗的效果到底如何?

古巴分子免疫中心發表於《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誌的一項III期試驗表明,在405名隨機分配接種CIMAvax EGF疫苗或最佳支持治療的患者中,接種疫苗組的中位生存期為10.83個月,接受最佳支持治療組的中位生存期為8.86個月,其優勢為2個月左右,不算明顯

但是,至少完成4次CIMAvax EGF疫苗接種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為12.43個月,與對照組的中位生存期9.43個月相比,有顯著的生存獲益

古巴成功研发癌症疫苗,一针注射“饿死”癌细胞,或将在美上市

此外從安全性上看,接種疫苗組的不良反應主要為1-2級,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腫痛,以及噁心、頭痛、低熱、呼吸困難等,屬於輕度不良反應

因此,通過注射CIMAvax EGF疫苗可以有效抑制EGF和EGFR結合,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2017年,美國正式開展CIMAvax EGF疫苗的臨床試驗,美國隨後幾年公佈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對於在腫瘤中PD-L1表達低且無法單獨對nivolumab產生良好反應的患者來說,CIMAvax EGF疫苗聯合療法的療效顯著。

古巴成功研发癌症疫苗,一针注射“饿死”癌细胞,或将在美上市
研發並上市了這麼“厲害”的疫苗,古巴並沒有藏著掖著,而是與百姓共用,還大方地與世界各國分享。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古巴免費向公民提供Cimavax EGF疫苗的注射治療。CIMAvax EGF疫苗有兩項重要專利,其中一項允許80個國家使用。

三、腫瘤專家:送你7大“防癌經”

如果一切進行得順利,CIMAvax EGF疫苗將於2023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癌症疫苗研發上市,不過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先做好預防。

(1)戒菸並遠離二手菸、三手菸。

(2)避免久坐不動,適當鍛煉身體,保持合理的體重,避免超重。

(3)作息規律,早睡早起,少熬夜。

(4)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5)出現尿意、便意時要及時排洩,不要憋尿、憋便。

(6)做好防曬工作,避免過度日曬。

(7)食物多樣化。

古巴成功研发癌症疫苗,一针注射“饿死”癌细胞,或将在美上市
1、食物多樣化,穀類為主

各種各樣的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夠供給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每日的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來適當搭配這樣才能夠滿足人體對於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在各類食物中應以穀類為主,並需注意粗細糧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水果和薯類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其他活性物質。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水果,而水果中的糖和有機酸及果膠等又比蔬菜豐富。豐富的蔬菜、水果和薯類的飲食,對於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和預防某些癌症等均有著重要的作用。

3、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除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外,含鈣量較高,利用率也高。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以及B族維生素,加工成豆製品後更易消化。因此,應提倡常吃豆類及豆製品。

4、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肥肉和葷油是高熱能和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且是導致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鼻咽癌怎樣治療?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鼻咽癌生長在鼻腔後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較隱蔽,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患者是因發現頸部腫塊或其他轉移症狀後才被確診,從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需警惕鼻咽癌的早期信號。鼻咽癌在確診前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症狀多發生于單側。

鼻腔出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時涕中帶血,早期痰中或涕中僅有少量血絲,時有時無。晚期出血較多可有鼻血。

單側鼻塞。早期多不明顯,隨著腫瘤的長大而呈現進行性加重。它與感冒不同,表現為單側鼻塞,且抗感冒治療無效。 若腫瘤堵塞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性鼻塞。

單耳部症狀。癌腫組織增大,侵犯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引起耳部疼痛、耳鳴、聽力減退、若壓迫咽鼓管咽口時,使鼓室內外壓差變化增大,可加重耳鳴症狀。

偏頭痛。約見於1/3的病人,頭痛劇烈且部位較固定,服用止痛劑無效。頭痛是由癌組織侵犯或壓迫顱神經所引起。

單側口眼歪斜。鼻咽癌侵犯到顱神經,還可產生口角歪斜,患側眼視力下降,或出現複視。這些症狀有時是某些患者的初診主訴。

頸部腫塊。據統計約80%的患者有鎖骨下後方、耳垂下方的淋巴結轉移,腫塊增長迅速,可無任何症狀,起初可以活動,而後在短時間內即發生粘連,固定不動。

鼻咽癌也可發生遠處轉移至肝、肺、骨骼等部位,從而引起相應部位的症狀。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一、全球近一半鼻咽癌在中國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資料,中國鼻咽癌患者約占全世界的一半,2020年全球新發鼻咽癌患者13.3萬例,中國占了6.2萬例。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鼻咽癌發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遺傳

2、環境

3、病毒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二、別把鼻咽癌當成鼻炎來治

由於鼻炎和鼻咽癌的症狀相似,患者容易混淆,醫生也容可能誤診。

鼻炎患者經常感冒,鼻塞具有交替性、間歇性的特點,通常隨著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側臥時下側鼻孔鼻塞加重,上側鼻孔通氣良好。而鼻咽癌引起的鼻塞具有顯著特點,一開始是一側鼻塞,隨著病情進展逐漸發展為雙側鼻塞,呈進行性、持續性。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除了鼻塞,鼻咽癌還有其他常見症狀,持續出現兩周時應警惕。

1、頭痛

鼻咽癌會侵犯顱底骨質、神經、血管等,引起頭痛,頭痛表現為單側頭痛,具有持續性的特點。

2、聽力減退

當鼻咽癌發生在鼻咽側壁或咽鼓管口時,咽鼓管會不斷被壓迫,導致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症狀。

3、鼻涕帶有血絲

吸鼻子時,鼻涕回縮,沾上血絲,然後從口咽部吐出,也就是“咽式鼻出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痰中帶血,導致誤診。

4、吞咽困難

鼻咽癌不斷發展,會逐漸對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產生壓迫,引起吞咽困難、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等。

三、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近年來,鼻咽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香港知名導演陳木勝等都被鼻咽癌盯上。面對鼻咽癌,防比治更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醃制食物、戒煙;

預防感冒,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減少病毒感染的幾率。

避免吸入有毒物質,例如吸入霧霾、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有害煙霧。

做好篩查,定期體檢,如果出現疑似鼻咽癌的症狀,應儘早就診,查明原因。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四、鼻咽癌治療方法

1.放射治療 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方法,鈷60放射治療優於深部X線照射,亦可並用腔內鐳療。放療對癌細胞有較為直接的殺滅作用,但是不良反應比較大,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因此,劑量大小、照射範圍、照射療程要根據病變範圍及患者的身體狀況慎重選擇。

2.聯合化療 化療可用於配合放射治療,或用於晚期有遠處轉移或放射治療後復發病人的姑息治療。

3.手術治療 由於鼻咽癌的特點,外科手術不能作為治療的首選方法。但在放療後復發時,外科手術作為挽救性治療措施還是有益的。

4.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中藥在治療晚期鼻咽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減少放、化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而且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中可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五、治療鼻咽癌民間偏方

1、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蓮30克、金果欖9—12克。水煎服,每天一劑。

2、土茯苓30克。水煎代茶飲。

3、紫草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射干60克,水煎服。或搗敷或醋磨搽敷患處。

5、15~20%醋制囪砂溶液滴鼻,每日3~4次,一般可連續滴用,直至治癒後繼用2~3個月。

菊花也會患癌!如何預防肛門癌?

如今這社會是談癌色變,而身邊的癌症卻又重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要對疾病有比較健康的認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於肛門癌的那些事兒。

很多患者一旦有便血、便痛、肛門墜脹或瘙癢,或者曾經感染過病毒,就會很擔心自己是否患有肛門癌。

首先,要和大家科普一下:肛門癌可不是那麼容易得的!

肛門癌,是肛管直腸大約4cm範圍的肛管和肛周皮膚兩部分的癌,臨床少見疾病,只占所有結直腸和肛門癌的2%或更少。美國的一家專門治療癌症的中心資料顯示,肛管癌的發生率是4%,遠遠低於其他腫瘤的發生。其中肛管癌多見於女性,肛周皮膚癌則更多見於男性。

肛門癌是發生于齒線下方的為肛門周圍癌,鱗狀細胞癌多發生于肛管及肛門周圍,由肛管和肛門周圍鱗狀上皮發生,常因肛瘺、痔、手術瘢痕、及潛毛囊腫長期慢性刺激損傷引起。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發生原因是由於憂思抑鬱、痰聚食傷,致氣滯血瘀,邪毒外侵,下注肛門,鬱結積聚而發病。近年來發現人乳頭狀病毒(HPV)與其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國外研究顯示,90%左右的肛門癌與HPV感染有關)。

疯狂的同性生活:患上癌症,失去肛门!5类人群的健康值得关注
一、肛門癌越來越多了

發表在《新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指出,肛門癌的發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其重要原因是HPV的傳播。臨床統計發現,約99%的宮頸癌、95%的肛門癌、70%的嘴部癌症與HPV病毒感染有關。

疯狂的同性生活:患上癌症,失去肛门!5类人群的健康值得关注
如今,發達的互聯網讓人們的社交更加便利,年輕人的觀念也越來越開放,但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是否能做好安全措施。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只要出現肛門部位的HPV感染,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肛門癌的發病率。

就像大多數癌症一樣,臨床醫學仍無法明確肛門癌的具體發病原因,但卻已經清楚與肛門癌有關的危險因素,特別是以下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有肛門疣的患者;

•有肛/交行為的人群;

•長期免疫力不全的人群,例如愛滋病患者;

•肛門長期發炎患者,例如長期肛瘺或肛門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肛門癌。

•因前列腺癌、膀胱癌、子宮癌、直腸癌而必須接受盆腔放射治療的患者

二、出現4個症狀,及時檢查

由於肛門癌的病例較為少見,相關科普較少,所以大眾對它都比較陌生。

肛門癌早期與痔瘡均有肛周瘙癢、肛周腫塊、排便不清等症狀,這讓很多患者將肛門癌和痔瘡混淆。其實,肛門癌若侵犯到肛管以及括約肌,還會引發疼痛感,尤其是腫瘤潰爛後,更會導致排便疼痛。

疯狂的同性生活:患上癌症,失去肛门!5类人群的健康值得关注
總的來說,肛門癌會引發4大症狀,高危人群需要留意:

1、出血且肛周有異物感,分泌物增多

肛門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是便血,而痔瘡也會便血。但是排除痔瘡這個病因後,如果肛門出血不緩解,異物感明顯,分泌物增多,需要警惕肛門癌。

2、肛門疼痛與瘙癢

肛門癌會導致肛門及肛周皮膚出現瘙癢、疼痛的表現。

3、大便異常

肛門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影響患者的排便,尤其是腫瘤不斷變大後,會出現排便變細、排便不盡等表現。

4、淋巴結腫大

肛門癌後期常導致患者的盆腔或腹股溝有淋巴結腫大的問題。

小九建議,對於初次發現自己有“痔瘡”的患者,最好到醫院檢查清楚,看看到底是痔瘡還是其他疾病,避免因誤診而延誤治療。

三、預防是關鍵

儘管肛門癌的發病率並不高,但作為癌症,仍然有必要預防。

首先,日常生活中應當避免肛門感染HPV,在性生活的過程中養成正確使用安全套的習慣。雖然安全套不能消滅感染因數,但卻能減少絕大多數的致病因素。

另外,肛門癌的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因素。假若出現上述肛門癌疑似症狀,建議第一時間到醫院做肛門指檢,該項檢查可以幫助醫生發現患者肛門與直腸的異樣。

疯狂的同性生活:患上癌症,失去肛门!5类人群的健康值得关注
如何預防肛門癌?

要預防肛門癌首先要保養肛門,還要降低肛門疾病。這就得先從生活飲食習慣開始,多攝取纖維、少油炸或太辣的食物、多休息、保證充足的運動及水分。

長期坐辦公桌的人,最好每一至二小時活動一下筋骨,如廁後用清水沖洗、儘量少磨擦。一旦發現肛門有問題得趕快就醫,尤其是大腸直腸癌、肛門癌等,切勿相信其它的偏方,以免病情加劇。

接種HPV疫苗是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同性戀以及經常發生肛交行為的高風險群體,要注意使用安全套,同時相比於其他群體,更應該接種HPV疫苗。疫苗接種之後,高危群體還應該定期做肛門鏡的檢查。只有建立起預防的意識,才能避免肛門的癌變。

化療有用嗎?為什麼化療後身體變得更差了

在癌症威脅健康的過程中,許多不良症狀都會出現。因此發現癌症之後,應該第一時間展開治療,通過正確的方式控制病情的發展,這樣才能防止癌症嚴重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應用到化療這種手段,因此發現癌變出現後,應該選擇合理的治療措施,這樣才能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否則患癌之後身心健康受損,疾病又得不到控制,有可能會讓患癌的人壽命縮短。那麼,今天就帶你瞭解瞭解化療的那些知識!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一、癌症到了晚期,還有必要治療嗎?

癌症到了晚期,還要不要治療?

對於這個問題,腫瘤精准醫療專家內德•賈瓦迪博士說出了他的看法,“儘管目前癌症暫時無法治癒,但是對於癌症晚期的患者來說,通過精准醫療,可以延長生存期,帶來新的希望。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可能就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患者等到了治療方法”。

經常有人問我,親戚朋友被確診癌症晚期,還有繼續治療的必要嗎?既然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那麼是不是放棄治療更好?事實上,癌症晚期不等於被判了死刑,有一些癌症,即使到了晚期,也依然有治癒的可能

不過,治癒癌症不是指讓癌症消失,而是指實現臨床治癒,也就是說,癌症患者經過治療之後,體內已經檢測不到癌症,或者癌症長期沒有復發,也沒有因為癌症死去。在臨床上,通常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癌症的治癒率。5年生存率,不是說癌症患者治療後只能活5年,而是指治療5年之後,還有多少癌症患者活著。5年生存率越高,癌症治癒率越大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二、患者化療後身體變得更差了,化療真的有用嗎?

臨床上,部分患者在經過化療後,身體反而會變得更差,甚至有的患者不久就離開了,這也讓不少人對化療產生了質疑,化療真的有用嗎?它會加速患者的死亡嗎?

需要明確的是,化療仍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療曾經是治療血液腫瘤的首選手段,在治療絨癌、小細胞肺癌等實體腫瘤上,化療的有效率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在乳腺癌的治療上,化療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化療可以消滅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或者可以縮小腫瘤。對於原來因為腫瘤太大無法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來說,通過化療縮小病灶之後,就可以順利進行手術,將病灶切除。

麼,化療會加速患者的死亡嗎?

在大部分情況下,化療都不會加速腫瘤患者的死亡。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不同個體對於化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一些體質較差、年齡較大或者存在多種併發症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化療的副作用,最後導致死亡。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很低,約為5%。更何況,現在的化療輔助用藥有了很大的發展,可以減輕患者在化療中產生的不適反應。”總的來說,癌症患者不必懼怕化療,化療對於病情的好處,遠遠大於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三、癌症預防在於早,3個方面自測是否需要癌症篩查

對於癌症的預防,防癌體檢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防癌體檢,是不是每年檢查一次最好?其實不一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醫師畢曉峰分享了3個方法,大家可以自測是否需要做防癌體檢:

  • 你的年齡多大?

年齡越大,接觸的致癌物越多,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大。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約占所有癌症患者的94%。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有針對性地進行防癌體檢。

  • 你有沒有經常抽菸?

吸菸不僅與肺癌有關,還與食管癌、喉癌、胃癌、乳腺癌等癌症有密切的關係。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吸菸量越多,發生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因此,對於一年吸菸在30包以上的人群來說,應及早進行肺癌篩查。此外,經常吸入二手菸、三手菸、廚房油菸,以及有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慢阻肺等人群,也要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篩查肺癌。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为什么还要做化疗?肿瘤医生说了一番心里话

  • 你有沒有經常吃這些食物?

1、添加酒精的食物

如果已經有癌症在影響健康,在飲食過程中應該遠離含有酒精的食物。很多人患上癌症之後沒有戒酒,日常飲食過程中做不到滴酒不沾,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如果已經出現了癌症,在飲食過程中儘量少吃辛辣食物。很多人飲食太過重口味,平時總是愛吃一些辛辣的食物,而這些辛辣食物本身具備較強的刺激性。

3、醃制的食物

出現癌症之後常見的醃制食物最好少吃,醃制食物種類多,常見的火腿、罐頭、鹹魚都屬於醃制食物。醃制食物雖然美味,但是裡面會含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物質。特別是已經出現了消化道惡性腫瘤,在飲食過程中更需要避開這些醃制的食物。

否則攝入了醃制食物中的亞硝酸鹽,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癌症發展,這樣對癌症病情控制不利。因此,發現癌症正在影響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選擇營養豐富,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獲取營養物質,不要經常攝入醃制食物增加身體負擔。

直腸癌症狀有哪些?定期體檢是預防直腸癌的關鍵

如果你覺得身體不舒服,大便的次數明顯增多,還伴有血絲,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及早到醫院治療。瞭解病因,才能解決問題。下面就來瞭解一下直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吧。

1.排便習慣的改變。排便次數從一天一次變為兩次或三次。每次都有無盡的感覺;大便的形狀開始發生變化,例如從粗到細,大便變成深色或深紅色。大便變得薄而粘稠,次數增加但沒有大便。

2.粘液和膿血會。當癌症破裂時,糞便常常含有鮮紅色或深紅色的血液和粘液,糞便和血液混合。大便或粘液中有血液,大便或腹瀉和便秘的頻率交替出現。大便的形狀變化,變薄,變得平坦或槽。

3.貧血和體重減輕。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貧血,體重減輕,疲勞和發熱,甚至痢疾,常伴有疲勞和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便血,攝入不足和過量消耗。

4.腹痛和腹脹。結腸癌患者由於腸梗阻可能會出現腹脹和腹痛,腹痛的發生率高於腹脹的發生率。

患了直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

直腸癌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大部分由直腸息肉演變而來的。不過,從直腸息肉發展為直腸癌往往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在這期間可以發現苗頭,及時幹預,就有很大的機會阻止直腸癌。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百万“造口人”的生存困境,谁能懂?
預防直腸癌,定期體檢是關鍵

•大便潛血檢查,可以發現大便中的微量出血,從而判斷腸是否有出血性病變;

•肛門指檢,可發現80%的直腸癌,檢查距離肛緣7-10cm的肛門和直腸有無病變;

•腸鏡檢查,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標準,可以觀察全結腸,還能進行活檢和息肉治療。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百万“造口人”的生存困境,谁能懂?

直腸癌能治好嗎?

癌症並不都是可怕的,直腸癌只要沒有擴散,及時治療還是可以痊癒的。很多直腸癌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後效果都不錯。平時飲食上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少吃生冷硬的東西。思想上不要盲目悲觀,應用樂觀的心態去正確面對

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的綜合治療。直腸癌的治癒率需要根據腫瘤分期情況而定。早期直腸癌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中期直腸癌通過綜合治療,大概有60%到70%的患者可以治癒;晚期直腸癌治療效果相對較差。

直腸癌到了後期,想要治癒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對於晚期直腸癌需要患者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和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這樣對患者更好的抵抗這種疾病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晚期直腸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分析病情,然後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帶來更好的控制病情的效果。

肺癌生存率高不高?如何預防肺癌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幾率越高。

此外,吸菸不僅直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還對周圍人群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被動吸菸者肺癌患病率明顯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發病率比農村高,這可能與城市大氣污染和菸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有關。因此應該提倡不吸菸,並加強城市環境衛生工作。2019年9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合血液檢測和電腦斷層掃描成像(CT)的新型檢測技術,可更早、更準確地檢測出肺癌,有助於患者儘早開始治療。

一、肺癌生存率高不高?

肺癌生存率高不高,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能否發現得夠早。一般來說,肺癌分期越早,治癒率就越高。

資料顯示,Ⅰ期肺癌患者經過系統的治療之後治癒率在80%以上,Ⅱ期肺癌患者的治癒率在50%左右,到了Ⅲ期、Ⅳ期,治癒率越來越低,只有20%-30%。所以,發現的越早,治療難度就越低,打敗肺癌的勝算就越大

此外,治療手段也對治癒率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不同的肺癌患者身體狀況不同,病情也不一樣,需要根據病例類型、分期、分型後,才能最終確定治療方案。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雖然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也已經越來越好。

二、肺癌治療依然存在三大難點

  • 第一是肺部的血流供應豐富,導致肺癌的轉移率較高;
  • 第二是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早診率較低;
  • 第三是針對不同的分型,要制定精准的治療方案。
  • 醫生提醒大家,抗癌不是十天半個月的事,而是一場持久戰。癌症很狡猾,及時手術之後也不能一勞永逸,還是要保持警惕,做好防範措施,定期複查,以免癌症復發轉移。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三、肺癌來臨時,會有3大信號,不要忽視了

在世界範圍內,2020年肺癌新發病例高達2020萬例。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確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生存率大大下降。如果在早期就能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被肺癌“盯上”了呢?一定要抓住以下3大信號:

1、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典型症狀之一,尤其是腫瘤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時,會引起頻繁的劇烈咳嗽

2、痰中帶血

腫瘤不斷生長,使毛細血管破損,會引起少量出血,導致咳痰的時候,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有吸菸習慣的人,更容易出現這一症狀。

3、胸痛

肺部腫瘤會阻塞大氣通道,使肺葉缺氧,從而導致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早期胸痛的症狀比較輕,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發展為隱痛、悶痛,疼痛感較明顯,難以忍受。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除了要密切觀察身體出現的疑似肺癌的異常症狀,還要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及早發現肺癌。LDCT的輻射更小,其輻射劑量只有普通CT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這個檢查在很多大醫院都可以做。其他的體檢手段,對肺癌來說都不好使。要麼純屬噱頭,要麼錯判漏判的概率太高,要麼對人體傷害太大。

四、什麼樣的人建議做LDCT篩查呢?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的建議,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 現在還在吸菸或者戒菸至今不到15年;

2. 年齡在55~80歲之間;

3. 重度吸菸史。啥叫重度吸菸史?美國CDC的定義是大於30包• 年,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抽1包菸,抽了達到或者超過30年就被稱為有重度吸菸史;或者說你每天抽2包菸,抽了15年,也達到重度吸菸史的標準了。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與胸片相比,LDCT降低了 20% 的肺癌死亡率。這也是將LDCT推薦作為肺癌篩查項目的主要依據。因此對於吸菸者來說,LDCT確實是一個能做到早期發現肺癌、並且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方式。

五、不吸菸的人,的必要做LDCT肺癌篩查嗎?

韓國最近剛剛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回顧了兩萬多名接受過LDCT篩查的人,在不吸菸者和吸菸者中分別有0.45%(55/12176)和0.86%(143/16631)的人被確診肺癌。另外,這些通過LDCT發現肺癌的患者,其長期生存情況都遠遠好于其他患者。因為通過篩查,這些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是在I期甚至0期就被發現的,而其他沒做LDCT的大多數不吸菸肺癌患者是出現症狀才去醫院檢查的,但出現症狀,意味著疾病可能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

LDCT發現的肺癌患者的預後都比較樂觀,尤其是針對不吸菸人群。所以權衡各種利弊,有些研究認為對於年齡在55歲以上,無論是吸菸者還是不吸菸者,LDCT篩查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肺癌逐漸年輕化? 如何預防人類健康殺手肺癌

很多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大多數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身體出現不適再去就醫一般多已經是中晚期。”另外,有多年的吸菸史的人群也屬於肺癌的高發人群,要更加注意肺癌的早期篩查。

吸菸是國際公認的導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吸菸的人依然有可能會患肺癌。肺癌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疾病,不吸菸的人群被動吸菸以及和抽煙的人有接觸也會受到影響;其次,空氣污染、廚房油菸以及汽車尾氣等周圍的環境也是造成肺癌的重要因素。另外,雌激素類物質、生活過度勞累、有肺癌家族史等都是罹患肺癌的因素。

從臨床來看,肺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有所增加。肺癌以前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多發的疾病,以60歲以上居多,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診斷為肺癌,裡邊甚至包括一些年輕的女性。

健康人群应如何预防肺癌?提醒:这4件“小事”,日常需多加注意
作為健康人群,應如何預防肺癌呢?

1、戒菸是首要

抽菸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同時,還要遠離二手菸、三手菸。

2、重視臨床症狀

當出現肺癌早期的症狀,比如持續咳嗽、胸悶胸痛、聲音嘶啞、痰中帶血等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健康人群应如何预防肺癌?提醒:这4件“小事”,日常需多加注意
3、做好職業防護

職業上容易受到放射性輻射以及接觸致癌化合物的人,在工作的時候,應做好防護,避免長期與致癌因數接觸。

4、肺部疾病及早治療

肺炎的產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肺部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和癌變。比如說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肺部的疾病,比方說肺結核肺炎等,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會進一步的惡化成肺癌。 因此如果肺部有疾病,應該儘早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子可以防止進一步癌變的發生。

5、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運動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如果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話,那麼自身的免疫力也會提高,免疫力提高了人就不容易生病,癌症也不會找上門來。 我們應該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抽空插空的進行鍛煉,既不影響工作又增強了自己的體質。另外運動還會使自己的身心情變好,有積極的心態也會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

6、定時體檢很重要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再加上不正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的肺癌的發病率也會很高。因此我們應該 養成定時體檢的好習慣,一年進行兩次全面檢查,這樣子可以把癌症的發生扼殺在搖籃裡,如果患上癌症了,也能在早期及時的發現,及時治療,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治癌不如防癌,人到中年出現這11種症狀要警惕

對於患者本人來說,大多會存有兩種極端的想法,有人想要活下去,所以會選擇積極的治療,有人為了不拖累家人,不想人財兩空,會直接放棄治療,聽天由命,而對於癌症患者的親人們來說,當家人患上癌症之後也是一種很痛苦的選擇,當親人患有癌症晚期是到底治還是不治呢?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癌症,一旦處於晚期階段治癒率是比較低的,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經歷各種痛苦,但若是放棄又可能有心存不甘,所以患者和家屬在這兩者之間會很痛苦。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治還是不治,無非要解決兩個問題:能不能治好,有沒有錢治。

需要明確的是,癌症晚期不等於絕症,是指腫瘤擴散和轉移到其他器官和組織。儘管癌症晚期無法完全治癒,但可以通過放療或化療等縮小腫瘤,或者延緩腫瘤的生長速度,減輕患者的不適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期

有的癌症類型,比如乳腺癌晚期,能通過系統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達到臨床治癒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不過,癌症的治療費用不低,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治好的,需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臨床上,癌症治療費用可以分為3大部分:

手術費用

具體多少錢因人而異,有的幾十K,有的幾百K。對於癌症早期的患者來說,通常只需要進行1次手術。但如果是癌症中晚期,往往需要進行2-3次,甚至更多手術,費用也會翻倍增加。

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費用

手術只能清除部分癌細胞,為了徹底清除殘留的癌細胞,癌症中晚期的患者還需要進行放療、化療等術後輔助治療。放化療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進行幾個療程,同樣要花不少錢。

定期複查的費用

癌症治療後不能高枕無憂,必須要定期檢查身體。在癌症治療完成後的5年內,患者複查比較頻繁,每次費用在幾千K不等。如果發現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費用還會更高。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綜合算下來,一名癌症中晚期的患者的總治療費用約在幾十萬至幾百萬新台幣,病情嚴重的可能要上千萬新台幣。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一下子拿出幾十萬新台幣是比較困難的,導致很多家庭只要出現一個癌症患者,生活水準就急劇下降

治癌不如防癌,人到中年出現這11種症狀要警惕

癌症越早發現,治癒率就越高,治療費用也越低。臨床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直是癌症防治的重點。那麼,當癌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表現呢?

1、癌症的11種表現

•持續性低熱、渾身乏力、體重出現不明原因減輕;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不痛不癢的腫塊

•皮膚原有的痣在短時間內變大、變色、腐爛等

•身體出現異常的哽咽感和疼痛感

•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異常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便血

•持續性乾咳、咯血、聲音嘶啞

•聽力下降、耳鳴、耳悶、頭痛

•陰道異常出血,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和絕經後出血

•排尿困難、尿不盡、無痛性血尿

•皮膚或粘膜潰瘍長時間不癒合

2、定期檢查

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儘早治療,提高生存率。7大常見癌症的篩查建議,總結給你。

•乳腺癌:44-54歲每年一次乳腺X線篩查,54歲以上每2年乳腺X線篩查,尤其是乳腺癌高風險者。

•肺癌:55-74歲且累計吸菸量在30包/年以上、年齡≥50歲且累計吸菸量在20包/年以上的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胸部X線和痰細胞學檢查。

•肝癌:有肝臟疾病史、肝癌家族史、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定期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

•結直腸癌:從50歲起,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宮頸癌:21-65歲應定期進行巴氏試驗、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

•子宮內膜癌:35歲以上、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者或可疑基因突變者,應每年做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前列腺癌:從50歲起,每年進行一次PSA + 直腸檢查。

以平常心看待癌症:認識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對許多癌症患者,起到了安慰的作用。這種安慰,不是欺騙,符合科學,符合實際。

其實,許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被癌症嚇死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科學、正確的看待癌症,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癌症。隨著醫學的進步,患者綜合治療後達到長期無病生存,已經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新藥研發和審批的速度也在加快,後續將會有更多“神奇療法”,多活一天就多一份治癒的希望。因此與腫瘤作戰要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 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戰略上堅信癌症可防可治,在戰術上做好長期戰、持久戰的準備,在醫生幫助下,制定好科學、靈活的作戰策略,家屬和親友也要提供廣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