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身體裡的“小火苗”會燒出癌症?這些炎症千萬別當“小透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嗓子疼得冒煙,心想“多喝熱水忍忍就好”;胃炎發作,隨手吃片胃藥就當“交差”。先別急著佛系!身體裡這些“不安分”的炎症,搞不好就是癌症的“前哨戰”!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炎症和癌症的“愛恨情仇”,再拎出幾個“危險分子”,手把手教你如何見招拆招!

炎症和癌症,到底啥關係?

炎症,說白了,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當身體受到細菌、病毒的“入侵”,或者被劃傷、碰傷時,免疫系統就會“挺身而出”,通過發炎來消滅“敵人”,修復受傷的地方。就像戰場上士兵們奮勇殺敵,保衛家園一樣。

但問題來了,如果炎症長期存在,就像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身體裡的細胞就會在反復的“戰鬥”中受到損傷,不斷修復、分裂。細胞分裂得越多,DNA複製出錯的概率也就越大,這就可能讓正常的細胞“變壞”,變成癌細胞。就像一個原本乖巧的孩子,經過長期的不良環境影響,慢慢走上了“歪路”。

德國病理學之父魯道夫•維爾肖早就說過,炎症是癌症的起源和“禍根”,癌症可以被看作是“無法癒合的傷口”。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大約有1/5的癌症患者體內長期存在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全球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中,約六分之一和炎症有關。

這些炎症堪稱“癌症預備役”,發現立刻沖醫院!

1. 幽門螺桿菌胃炎:胃裡的“定時炸彈”

症狀:胃脹、胃痛、口臭,吃嘛嘛不香。
“作案手法”:幽門螺桿菌是唯一能在胃酸裡“快樂蹦迪”的細菌,長期侵蝕胃黏膜,導致潰瘍、萎縮性胃炎,最終可能演變成胃癌。
救命指南:趕緊去醫院吹口氣做“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的話遵醫囑殺菌治療,餐具定期消毒,和家人分餐,別讓細菌“全家桶”!

2. 慢性乙肝/丙肝:肝臟的“隱形殺手”

症狀:容易疲勞、黃疸(皮膚發黃)、肝區隱痛。
“作案手法”:病毒持續攻擊肝細胞,引發炎症→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堪稱“四步絕殺”。
救命指南:定期查肝功能、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該抗病毒治療別猶豫!戒酒、別亂吃藥,給肝臟減輕負擔。

3. 潰瘍性結腸炎:腸道的“瘋狂拆遷隊”

症狀:反復腹瀉、便血、腹痛,廁所成了第二個家。
“作案手法”: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腸道,導致腸黏膜潰爛、出血。病程超過8年,腸癌風險直線上升!
救命指南:別把腹瀉當小事!出現症狀立刻做腸鏡,按醫囑吃藥,飲食避開辛辣油膩,多吃軟爛易消化的食物。

4. 宮頸炎+HPV感染:宮頸的“雙重暴擊”

症狀:白帶異常、同房出血、下腹部墜脹。
“作案手法”:高危型HPV病毒持續感染,加上宮頸炎“煽風點火”,會讓宮頸細胞一步步癌變。
救命指南:21歲以上女性每年做TCT+HPV聯合篩查,陽性的話聽醫生安排陰道鏡檢查。打HPV疫苗、注意性生活衛生,給宮頸加道“防護盾”!
藍金威而鋼
HINDUISM神油

5. 胰腺炎:胰腺的“自毀程式”

症狀:上腹劇痛、噁心嘔吐,痛感像被大象踩肚子。
“作案手法”:酗酒、暴飲暴食會誘發急性胰腺炎,如果反復發作轉為慢性,可能增加胰腺癌風險。
救命指南:疼到冒冷汗別硬扛!立刻去急診。平時戒酒、少吃高脂食物,胰腺“發火”時,連水都別喝!

6. 乳腺導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房的“危險信號”

症狀:乳房腫塊、乳頭溢液,摸起來像“小石子”。
“作案手法”:雖然不是炎症直接引起,但屬於癌前病變,比普通乳腺增生危險得多。
救命指南:每月自查乳房,每年做乳腺超聲+鉬靶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活檢!

肝炎與肝癌的預防措施
疫苗接種: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可以顯著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抗病毒治療:對於慢性HBV或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可以控制病毒複製,減少肝臟損傷,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
生活方式調整:戒酒、保持健康飲食、控制體重和避免接觸其他肝毒性物質(如黃麴黴毒素)可以減少肝臟負擔,降低肝癌風險。
定期篩查:對於肝炎患者或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AFP)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肝癌,提高治癒率。

總之,肝炎與肝癌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因果關係,尤其是慢性HBV和HCV感染。通過疫苗接種、抗病毒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對於已經感染肝炎病毒的患者,定期篩查和早期幹預是預防肝癌的關鍵措施。
頂級偉哥

炎症那麼多,怎麼預防癌症呢?

(一)養成好習慣
– 健康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它們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能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少吃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炎症反應。
–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熬夜可是炎症的“幫兇”,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炎症的“侵襲”。
– 適量運動: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迴圈。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不僅能讓你保持好身材,還能減少炎症的發生。

(二)及時治療炎症
一旦發現身體有炎症,千萬別拖!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比如肝炎患者,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胃炎患者,要按時吃藥,定期複查。別以為炎症是小事兒,拖久了就可能釀成大禍。

(三)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就像是給身體做“安檢”,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特別是有炎症病史的人,更要重視體檢。比如患有慢性肝炎的人,要定期檢查肝臟功能;有慢性胃炎的人,要定期做胃鏡。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把癌症扼殺在搖籃裡。

炎症並不是癌症的“親兄弟”,但如果不重視,它可能會成為癌症的“幫兇”。所以,從現在開始,重視炎症,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時治療炎症,定期體檢,讓炎症遠離癌症,讓健康常伴身邊!

得了胰腺炎怎麼辦?胰腺炎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麽?

胰腺炎是近此年的常見病之一,胰腺炎的原因大多由於酗酒、暴食、胰管阻塞、膽結石、膽道感染或外傷、手術等所致,病情嚴重而兇險,死亡率較高。一旦患上胰腺炎會讓患者痛苦不堪。近些年來發現,某些藥物應用不當,也會引發胰腺炎,但至今尚未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 下面就來一起來瞭解一下胰腺炎的症狀有哪些?胰腺炎怎麼治療?胰腺炎的飲食注意事項是什麼?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一、出現這些症狀,小心是胰腺炎

胰腺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位於左上腹,負責分泌多種消化酶,如胰蛋白酶、澱粉酶等,也被稱為“人體最重要的化工廠”。

胰腺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分泌胰液,參與食物的消化;二是分泌胰島素等多種激素,參與人體血糖調節。當胰腺炎破壞了胰腺的內分泌功能,患者就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腹脹、劇烈腹痛

在飽食或飲酒後,突然發作的腹痛,疼痛位置位於肚臍上方,嚴重時劇痛難忍,呈持續性鈍痛、或是刀割樣疼痛,可向肋部和背部放射,被患者稱為“生不如死”。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2、發熱

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體溫多為正常或低熱(<38℃),持續3-5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低熱(<38℃)或中度發熱(38℃左右),合併感染者伴有高熱(39℃以上)。

3、噁心嘔吐、休克

在胰腺炎發作前期,患者有頻繁、劇烈的噁心嘔吐現象,常會誤以為是胃腸不適或食物中毒導致,延誤治療。部分患者還會發生休克,甚至出現腎、肺等多個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危急。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二、誘發胰腺炎的“元兇”可能有這些

健康人群的胰酶在消化道中啟動,但在某些因素刺激下,胰酶會提前在胰腺內被啟動,造成了“自我消化”的自噬現象,導致胰腺炎的發生。

–膽結石

膽石症可直接誘導胰腺炎的發生,結石在排出過程中嵌頓於十二指腸乳頭處,造成胰管堵塞,胰管內壓力上升,進而導致胰腺炎。

–暴飲暴食、高脂血症

暴飲暴食、大量攝入過於油膩的食物,都會增加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旺盛,腸壁水腫,胰膽管之間無法順利疏通胰液,引起反流,導致胰腺自我消化。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酗酒

酒精也是導致炎症的常見病因之一,酒精促進胰酶分泌,還使十二指腸乳頭痙攣,進而導致胰管內壓力上升,誘發胰腺炎。

三、如何“遠離”胰腺炎?

輕症胰腺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60-80%,病死率低。但若是不及時干預,患者會由急性胰腺炎轉換成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通常發生於不可逆、進展性的胰腺損害,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證實,慢性胰腺炎可能是胰腺癌的癌前病變。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由於胰腺位於身體較為“隱秘”的部位,若非病發,患者很難察覺出異常。因此,日常對於胰腺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要。

首先要均衡飲食。遵循規律飲食,科學搭配的原則,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營養元素按比例搭配,飲食上葷素搭配。在節假日或是重要慶典時,切忌暴飲暴食,避免過量飲酒。酒精可影響胃液分泌,造成對胰腺的傷害。

其次,保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膽道疾病並規範治療,預防和治療血脂、血糖異常,尤其是患有“三高”的人群,一定要定期檢查自己的指標水準,合理飲食,控制體重,穩定血壓、血糖、血脂。

被稱為“生不如死”的胰腺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4個建議聽一聽

運動減重也不可少。在身體耐受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慢跑、健身操、打太極等,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肥胖者而言,要適當減輕多餘的脂肪,使血糖、血脂歸於正常範圍。

最後,要慎用藥物。某些藥物,比如硫唑嘌呤、噻唑類、磺胺、速尿、雌激素等,可能誘發胰腺炎,在治療疾病時應慎重選擇用藥,最好有醫生的指導。

四、胰腺炎的飲食注意事項

1、胰腺炎患者應該禁用肉湯、魚湯、雞湯、奶類、蛋黃等含脂肪的食物。嚴格控制脂肪和肉類及蛋白質食品。

2、急性胰腺炎患者應暫時完全禁食,以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進入十二指腸內,引起對胰腺的刺激,使胰腺持續遭受破壞。此階段營養主要依靠胃腸外供給,待病人症狀逐漸緩解後,可進食無脂低蛋白流質食物,如果汁、米湯、番茄汁、稀麵湯等。當病情好轉,可改低脂流質食物,如豬肝湯、豆漿、蛋清湯、豬腰湯等,以後可逐漸改為低脂半流質食物,每日5-6餐。

3、若病變中出現高血糖,則進糖量和脂肪量要進行相應控制。若患者又發生疼痛,說明對脂肪消化吸收不耐受,更應選擇低脂、低蛋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