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疼痛警報”:這幾種疼別硬扛,可能是大病在敲門

身體就像一座精密的房子,偶爾的磕碰會讓牆壁發出“吱呀”聲——比如久坐後的腰疼、吃撐了的胃疼,這些小疼痛就像暫時的“牆皮脫落”,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有些疼痛不一樣,它們像房子地基鬆動時的“異響”,看似輕微,卻可能藏著大問題。無論男女,身上若出現這幾種疼痛,千萬別當“小毛病”硬扛,那是身體在拼命給你發信號呢。

胸痛:你的心臟可能在呼救

胸痛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種疼痛,但它可不是小事!胸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它可能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包括胸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

心絞痛:心臟的“求救信號”

如果你感到胸前有一種壓迫感、緊縮感,甚至像是有什麼東西在擠壓著你的胸口,這可能是心絞痛。心絞痛是冠心病發作的典型症狀,通常發生在胸骨後,疼痛可能會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前臂內側,甚至波及到頸部、下頜和牙齒。

這種疼痛往往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寒冷或飽食後出現,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可以緩解。然而,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或者頻繁發作,那可就是心臟在向你發出嚴重的警告了。這可能預示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存在,甚至可能會引發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肌壞死,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生命的“紅色警報”

心肌梗死的疼痛通常比心絞痛更為劇烈和持久,常常被描述為“壓榨樣”或“窒息樣”疼痛,患者可能會感到極度的胸悶、氣短,甚至伴有出汗、噁心、嘔吐等症狀。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後或心前區,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數天,且休息或硝酸甘油難以緩解。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出現這樣的症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心肌梗死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心臟病,需要立即就醫。及時的治療可以挽救心肌,減少心臟損傷,而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臟併發症,甚至死亡。

主動脈夾層:胸痛中的“隱形殺手”

除了心臟問題,還有一種胸痛可能是由主動脈夾層引起的。主動脈夾層是一種非常罕見但極其危險的疾病,它是指主動脈內膜撕裂,血液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的夾層血腫。這種疼痛通常被描述為“撕裂樣”或“刀割樣”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前胸部或背部,疼痛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

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馬凡綜合征等疾病都可能增加主動脈夾層的風險。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主動脈夾層可能會導致主動脈破裂,引發大出血,從而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劇烈胸痛,尤其是伴有高血壓或其他相關疾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儘快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以排除主動脈夾層的可能性。

肺栓塞:呼吸系統的“隱形危機”

胸痛還可能是肺栓塞的信號。肺栓塞是指肺動脈或其分支被血栓、腫瘤栓或其他異物堵塞的一種疾病。這種疼痛通常被描述為“銳痛”或“刺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部一側,常伴有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症狀。

肺栓塞的發病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包括長期臥床、外傷、手術、惡性腫瘤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導致肺栓塞的發生。如果不及時治療,肺栓塞可能會導致肺循環障礙,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嚴重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胸痛,尤其是伴有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症狀時,一定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

胸痛絕對不是小事,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嚴重警告信號。當出現胸痛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排除心臟、肺部等重要器官的嚴重疾病。生命只有一次,千萬別拿健康開玩笑。

頭疼:不是“累著了”那麼簡單,這兩種疼要警惕

誰沒頭疼過呢?熬夜趕方案後太陽穴突突跳,被冷風一吹後腦勺發緊,這些大多是“壓力性頭疼”,睡一覺、按按太陽穴就緩解了。但有種頭疼像“戴著緊箍咒”,疼起來整個頭都像要炸開,還帶著噁心嘔吐,甚至看東西模糊——這可能是“顱內高壓性頭疼”,就像大腦裡的“水壓”太高,把腦血管撐得生疼,背後可能藏著腦腫瘤、腦出血等問題。

張大哥就是這樣,他一開始覺得是“最近酒喝多了”,頭疼時吃片止痛藥能頂過去。直到某天早上疼得從床上滾下來,看天花板都是歪的,去醫院做CT才發現,腦子裡長了個瘤子,壓迫到了神經。醫生說,這種頭疼有個特點:早上剛醒時最疼,起來活動活動會輕一點,就像積水在夜裡攢多了,起身時晃了晃,暫時緩解了壓力。

還有種“閃電式頭疼”更要當心。比如正聊著天,突然像被人用錘子猛砸了一下頭,疼得瞬間蹲在地上,幾秒鐘後又不疼了。這可能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信號,就像腦血管裡的“小炸彈”炸了個小口,血液流到腦子裡刺激神經,疼得又急又猛。這種疼一輩子可能只經歷一次,但一旦出現,死亡率很高,必須立刻送醫院。

區分普通頭疼和危險頭疼有個小竅門:普通頭疼是“悶悶的脹”,疼起來能忍,不影響吃飯睡覺;而危險頭疼是“尖銳的疼”“炸裂的疼”,疼到直不起腰,還可能伴有發燒、抽搐、肢體麻木——這時候別猶豫,趕緊去醫院做個頭部CT,讓醫生給身體的“司令部”做個全面檢查。

腹痛:別總怪“吃壞了”,這幾個部位的疼要較真

肚子疼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疼。吃了冰西瓜後小腹墜脹,暴飲暴食後肚臍周圍脹得像皮球,這些大多是腸胃在“鬧脾氣”。但有些腹痛像“隱藏的地雷”,疼的位置刁鑽、性質古怪,背後可能藏著肝病、胰腺癌、闌尾炎等大病。

比如“右上腹疼”,像被鈍器敲打的悶疼,疼起來還牽連到右肩膀,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在作祟。膽結石就像膽囊裡的“小石頭”,當石頭卡在膽管裡,膽汁排不出去,就會引發劇烈疼痛,常發生在吃了油膩食物後——就像給堵塞的下水道倒了桶油,瞬間“炸開”。

“中上腹疼”尤其要警惕,特別是那種“隱隱的疼”,疼起來像有只手在裡面攪,還伴有黃疸(眼睛、皮膚發黃)、體重下降,可能是胰腺癌的信號。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症狀很隱蔽,很多人疼了半年才去檢查,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記住,中上腹持續的“隱痛”“燒灼感”,尤其是空腹時更明顯,別總當“老胃病”吃胃藥,最好做個腹部B超或CT。

還有種“轉移性腹痛”特別會“騙人”:一開始是肚臍周圍疼,慢慢轉移到右下腹,疼得越來越厲害,按壓時像針紮,這是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表現。很多人一開始以為是“著涼了”,等到疼得直不起腰才去醫院,這時候闌尾可能已經化膿了。

判斷腹痛是否危險,有個簡單標準:普通肚子疼會“越活動越輕”(比如吃壞東西後走走就舒服點),而危險腹痛會“越動越重”,甚至不敢翻身、不敢咳嗽;普通肚子疼可能伴有拉肚子,但危險腹痛常伴有發燒、嘔吐、停止排便排氣——這些時候,趕緊去醫院讓醫生“定位排查”,別自己亂吃止痛藥,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就像給“求救信號燈”蒙上了布。

腰背痛:不是“幹活累的”,這兩種疼要追根問底

誰沒腰疼過呢?搬重物後腰疼得直不起來,久坐後腰椎像“生銹”,這些大多是肌肉或腰椎的“小勞損”,貼貼膏藥、歇歇就好。但有種腰疼像“腰裡插了把刀”,疼得晚上睡不著,甚至疼到大腿、小腿發麻,這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嚴重的是,它可能是腎癌、胰腺癌的“偽裝”。

王先生30多歲,是個程式師,總說自己“腰不好”,疼起來就貼膏藥。直到有天疼得站不住,發現尿液像洗肉水一樣紅,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腎癌晚期。醫生說,腎癌引起的腰疼是“鈍疼”,像腰裡墜著塊石頭,常常伴有血尿,只是他一開始把疼當成了“職業病”,耽誤了一年多。

女性要特別注意“後腰兩側的疼”,如果疼得同時還伴有眼皮腫、腳踝腫、尿量變少,可能是腎炎或腎衰竭。腎臟像身體的“篩檢程式”,它出問題時不會“大喊大叫”,只會用隱隱的疼和水腫發出信號,就像篩檢程式堵塞時機器發出的“悶響”,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徹底“停機”。

還有種“夜間腰背痛”要警惕:晚上睡覺疼得厲害,翻個身都困難,但起來活動活動就減輕了,這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信號,尤其在年輕人身上常見。這種病會慢慢“凍結”脊柱,讓腰越來越直不起來,早點發現才能控制住。

區分普通腰背痛和危險腰背痛:普通疼是“肌肉酸沉”,活動後會緩解;危險疼是“骨頭縫裡的疼”“放射性的疼”,休息也不緩解,還可能伴有體重下降、發熱、大小便異常。記住,持續超過一周的腰背痛,尤其是夜間加重的疼,一定要去醫院查個究竟——腰是身體的“頂樑柱”,它的“呼救”不能當耳邊風。

身體的“疼痛語言”,需要耐心傾聽

身體從不會無緣無故地疼,那些讓你“坐立難安”“夜不能寐”“不敢活動”的疼,都是它在努力告訴你:“這裡出問題了,快幫幫我。”

別把疼痛當“嬌氣”,也別用“忍一忍就過去了”來敷衍。就像老房子的“異響”,一次兩次可能沒事,但若持續不斷,往往是大問題的開始。無論男女,對身體的疼痛多一分警惕,就給健康多一分保障。

當然,也不用草木皆兵——偶爾的頭疼腦熱、磕碰疼痛,該休息休息,該調理調理。但記住,當疼痛具備“突然發作”“持續加重”“伴有其他症狀(如發燒、體重下降、大小便異常)”這幾個特點時,別猶豫,及時去醫院。畢竟,身體的每一次“疼痛警報”,都是在給我們機會,去阻止一場可能發生的“大病風暴”。

好好傾聽身體的聲音吧,它比任何儀器都更懂自己。疼了,就認真對待,這才是對自己最負責的態度。

什麼癌症從腰疼開始,腰天天疼是不是得癌了?怎麼確診?

當癌細胞產生之後威脅健康,身體會發出警告,很多人體內有癌症出現時,腰背部位會先發出警告,如果相關的特徵和癌症入侵有關,要通過積極的治療進行改善,否則患上癌症不處理,疾病嚴重卻耽誤了處理,會因為癌症惡化,癌細胞轉移和擴散增加治療難度,癌症又是相對棘手的疾病,不可掉以輕心。可見,身體某些信號產生符合疾病的特徵,積極應對很關鍵。

身體有癌,腰背會有4個異常表現,要引起重視
腰背痛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會在幹完重活,或者久坐以後出現腰背疼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或者貼上鎮痛的膏藥,一段時間以後都能夠緩解,這不需要過於擔心,一般是由於肌肉扭傷,過度勞累導致的。只要進行治療,問題不大。
因為在臨床上,我們曾遇到過這樣的老年患者,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腰背疼痛,排除過勞,扭傷以及腰椎疾病以後,在經過檢查發現,他們患上了胰腺癌。胰腺癌出現以後會侵害到腹膜後神經叢,進而導致了腰背痛。
腰背出現異常腫塊
如果在體檢的時候,發現了邊界不清晰,形狀異常,質地堅硬的腫塊,也要引起重視,可能是惡性腫塊,需要做進一步檢查,考慮是細胞出現了病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腰背酸脹
但身體出現癌症以後,隨著腫瘤的生長,會對周圍的組織神經造成壓迫,進而導致腰背酸脹。所以不單單是過度勞累以後,或者是腰椎出現疾病會引發腰背酸脹。出現腫瘤以後,身體也會莫名出現腰背酸脹,需要引起重視。

腰背活動受限
目前臨床上,我們接觸到的案例中,有一些前列腺癌患者,乳腺癌病人以及肺癌患者,在檢查出病症的時候,會有腰背活動障礙。主要是因為癌症發生了轉移,轉移到了腰椎,導致了身體機能受限,影響了健康。
如果你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以上四種表現,說明身體出現了癌症,需要儘快去醫院腫瘤科做檢查。首先應該做腰椎CT檢查,鑒別腰背酸痛的原因,看看到底是細胞癌變,還是腰椎間盤突出。其次還要排除原發病灶,比如肺癌,腎癌,胰腺癌等。最後,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接受治療,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腰疼時應少做3件事

1、避免久站或久坐
腰部疼痛很有可能是脊椎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減少它的承重壓力,因此久站和久坐都是不可取的,最好能控制好時間,適當平躺休息,或者側臥在大腿處放一個枕頭,有助於緩解腰疼。

2、少熬夜玩手機
很多人喜歡依靠在床頭和沙發上玩手機,脊柱處於彎曲的狀態,很少翻動身體,等到出現腰疼的情況才會換個姿勢,時間長了很容易出現腰椎突出、彎曲等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熬夜,有時間做瑜伽拉伸肢體,或者是平躺休息,對脊椎有好處。

3、減少做家務的時間
拖地、刷碗、洗衣服需要頻繁彎腰起身,尤其是中年婦女,在發現腰疼的情況後應注意休息,減少家務量,如果是慢性勞損更要注意調養,否則以後會留下病根。癌症患者更要保養身體,不適合從事體力勞動。
腰部癌症的症狀和診斷

腰部癌症是指腫瘤細胞生長和擴散到腰部骨骼或周圍組織的癌症。不同的腰部癌症類型可能有不同的症狀和體征,但以下症狀是最常見的:

腰痛:腰痛是腰部癌症可以是持續性的、間歇性的或針刺樣的。疼痛的程度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重,並可能向其他部位擴散,例如臀部或腿部。
腰部腫塊:有些腰部癌症可能會導致腰部腫塊,這通常是由於腫瘤在骨骼或周圍軟組織生長引起的。

脊柱彎曲:某些腰部癌症,例如脊椎骨癌症,可能導致脊柱彎曲和姿勢改變。

神經痛:腰部癌症可能會影響周圍神經,從而導致神經痛和感覺異常。
骨折:腰部癌症可能會導致骨折,尤其是在老年人和骨質疏鬆患者中。

如何減少患癌的風險?

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其發生原因可能涉及到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患癌的風險,但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患癌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減少患癌風險的方法:
1)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能夠幫助身體排除自由基,減少癌症的風險。
2)增加魚類攝入量: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降低患上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3)選擇全穀物類食品:全穀物類食品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降低患上結直腸癌和胰腺癌的風險。
4)減少烹飪油脂的使用:過多的烹飪油脂會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使用橄欖油等健康的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