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肺癌專家患肺癌,肺癌和基因的關係大揭秘!

想像一下,一位專門研究肺癌的專家,天天和肺癌“打交道”,對肺癌的各種知識瞭若指掌,卻突然被診斷出自己也得了肺癌,這是不是像電視劇裡的情節,讓人驚掉下巴?這可不是虛構故事,而是真實發生在臺灣肺癌專家身上的事。這不禁讓大家好奇,肺癌跟個人基因到底有多大關係?難道基因真的是決定我們會不會得肺癌的“幕後黑手”?今天,咱們就一起揭開肺癌與基因之間神秘的面紗。

肺癌與基因的不解之緣

基因突變:肺癌的“幕後黑手”

肺癌的發生並非偶然,基因突變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研究表明,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存在多種基因突變,如EGFR、KRAS、ALK等。這些基因突變不僅影響肺癌的發生和發展,還與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例如,ALK基因突變的患者往往預後較差,更容易出現遠處轉移。

家族遺傳:基因的“接力棒”

家族遺傳因素也在肺癌的發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其他成員患肺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這是因為某些基因的突變可能會在家族中傳遞,增加了個體對肺癌的易感性。例如,BRCA2基因的突變與肺癌風險的增加有關。

基因檢測:精准醫療的“導航儀”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對肺癌基因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通過檢測肺癌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醫生可以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你可能想問,基因好好的,怎麼就突變了呢?其實原因有不少。有些基因突變是我們從父母那兒“繼承”來的,就像傳家寶一樣,不過這個“傳家寶”可不太受歡迎。如果家族裡有人攜帶著容易引發肺癌的基因突變,那後代患肺癌的風險就會比別人高。比如有研究發現,要是直系親屬(像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肺癌患者,其他人得肺癌的風險可能會比普通人群高出1.5 – 2倍。這就好比家族裡有個“肺癌小炸彈”,雖然不一定會爆炸,但始終讓人心裡不踏實。不過也別太害怕,遺傳因素只是一方面,肺癌可不是單靠基因就能“說了算”的。

除了遺傳,更多時候基因突變是後天“招惹”來的。最常見的“罪魁禍首”就是吸煙,這可是肺癌的頭號大敵。香煙裡藏著70多種致癌物,像尼古丁、焦油、多環芳烴這些“壞傢夥”,一旦被吸入體內,就會在肺部“大鬧天宮”,不斷攻擊肺部細胞的DNA,把基因這個“小管家”折騰得暈頭轉向,最終導致基因突變,細胞癌變。而且,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就越高,肺癌找上門的幾率也就越大。二手煙也同樣危險,就算自己不抽煙,長期待在有二手煙的環境裡,就相當於被動吸煙,也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這對不吸煙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

除了吸煙,環境污染也是導致基因突變的“幫兇”。室外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室內的裝修污染、廚房油煙,這些污染物裡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苯等等,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刺客”,悄無聲息地進入肺部,破壞基因的正常功能。尤其是那些長期生活在污染嚴重地區,或者從事特殊職業(像石棉開採、冶金、化工等,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的人,肺部細胞天天被這些“小刺客”攻擊,基因突變的概率大大增加,患肺癌的風險也就水漲船高。

這麼看來,基因雖然和肺癌關係密切,但並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就拿臺灣那位肺癌專家來說,就算他對肺癌的基因研究很深入,可如果生活中不注意,長期暴露在致癌環境裡(比如吸煙、接觸污染等),基因這個“小管家”也可能會被“帶壞”,導致肺癌找上門。所以,就算基因裡沒有攜帶肺癌的“定時炸彈”,也不能掉以輕心;反過來,就算家族裡有肺癌遺傳史,也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肺癌,只要做好預防措施,還是能大大降低患病風險的。

那我們該怎麼預防肺癌呢?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來說,定期體檢是必不可少的。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這就像給肺部做了個“透視眼”,可以早早發現肺部的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同時,一定要徹底遠離煙草,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這是預防肺癌最關鍵的一步。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適當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讓身體更有能力抵抗癌細胞的“入侵”。

對於沒有家族遺傳史的人,也不能放鬆警惕。吸煙的人趕緊戒煙,別再讓香煙裡的致癌物傷害自己的肺部;做飯時記得打開抽油煙機,減少油炸、爆炒等產生油煙的烹飪方式,降低廚房油煙對肺部的危害;出門時儘量避開污染嚴重的時段和區域,減少吸入有害污染物。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個心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給肺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護牆”,讓肺癌這個可怕的病魔離我們遠遠的。

肺癌和基因的關係就像一場複雜的“棋局”,基因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棋子,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我們雖然不能改變自己的基因,但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素,來降低患肺癌的風險。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從現在開始,好好呵護自己的肺部,別讓肺癌有可乘之機,健健康康地享受生活。

肺癌生存率高不高?如何預防肺癌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幾率越高。

此外,吸菸不僅直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還對周圍人群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被動吸菸者肺癌患病率明顯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發病率比農村高,這可能與城市大氣污染和菸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有關。因此應該提倡不吸菸,並加強城市環境衛生工作。2019年9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合血液檢測和電腦斷層掃描成像(CT)的新型檢測技術,可更早、更準確地檢測出肺癌,有助於患者儘早開始治療。

一、肺癌生存率高不高?

肺癌生存率高不高,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能否發現得夠早。一般來說,肺癌分期越早,治癒率就越高。

資料顯示,Ⅰ期肺癌患者經過系統的治療之後治癒率在80%以上,Ⅱ期肺癌患者的治癒率在50%左右,到了Ⅲ期、Ⅳ期,治癒率越來越低,只有20%-30%。所以,發現的越早,治療難度就越低,打敗肺癌的勝算就越大

此外,治療手段也對治癒率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不同的肺癌患者身體狀況不同,病情也不一樣,需要根據病例類型、分期、分型後,才能最終確定治療方案。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雖然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也已經越來越好。

二、肺癌治療依然存在三大難點

  • 第一是肺部的血流供應豐富,導致肺癌的轉移率較高;
  • 第二是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早診率較低;
  • 第三是針對不同的分型,要制定精准的治療方案。
  • 醫生提醒大家,抗癌不是十天半個月的事,而是一場持久戰。癌症很狡猾,及時手術之後也不能一勞永逸,還是要保持警惕,做好防範措施,定期複查,以免癌症復發轉移。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三、肺癌來臨時,會有3大信號,不要忽視了

在世界範圍內,2020年肺癌新發病例高達2020萬例。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確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生存率大大下降。如果在早期就能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被肺癌“盯上”了呢?一定要抓住以下3大信號:

1、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典型症狀之一,尤其是腫瘤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時,會引起頻繁的劇烈咳嗽

2、痰中帶血

腫瘤不斷生長,使毛細血管破損,會引起少量出血,導致咳痰的時候,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有吸菸習慣的人,更容易出現這一症狀。

3、胸痛

肺部腫瘤會阻塞大氣通道,使肺葉缺氧,從而導致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早期胸痛的症狀比較輕,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發展為隱痛、悶痛,疼痛感較明顯,難以忍受。

肺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并不难发现,不要忽视了
除了要密切觀察身體出現的疑似肺癌的異常症狀,還要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及早發現肺癌。LDCT的輻射更小,其輻射劑量只有普通CT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這個檢查在很多大醫院都可以做。其他的體檢手段,對肺癌來說都不好使。要麼純屬噱頭,要麼錯判漏判的概率太高,要麼對人體傷害太大。

四、什麼樣的人建議做LDCT篩查呢?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的建議,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 現在還在吸菸或者戒菸至今不到15年;

2. 年齡在55~80歲之間;

3. 重度吸菸史。啥叫重度吸菸史?美國CDC的定義是大於30包• 年,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抽1包菸,抽了達到或者超過30年就被稱為有重度吸菸史;或者說你每天抽2包菸,抽了15年,也達到重度吸菸史的標準了。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與胸片相比,LDCT降低了 20% 的肺癌死亡率。這也是將LDCT推薦作為肺癌篩查項目的主要依據。因此對於吸菸者來說,LDCT確實是一個能做到早期發現肺癌、並且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方式。

五、不吸菸的人,的必要做LDCT肺癌篩查嗎?

韓國最近剛剛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回顧了兩萬多名接受過LDCT篩查的人,在不吸菸者和吸菸者中分別有0.45%(55/12176)和0.86%(143/16631)的人被確診肺癌。另外,這些通過LDCT發現肺癌的患者,其長期生存情況都遠遠好于其他患者。因為通過篩查,這些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是在I期甚至0期就被發現的,而其他沒做LDCT的大多數不吸菸肺癌患者是出現症狀才去醫院檢查的,但出現症狀,意味著疾病可能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

LDCT發現的肺癌患者的預後都比較樂觀,尤其是針對不吸菸人群。所以權衡各種利弊,有些研究認為對於年齡在55歲以上,無論是吸菸者還是不吸菸者,LDCT篩查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肺癌喜歡“纏上這些人,應該如何預防肺癌?

無論男女,肺癌都是癌症中當仁不讓的第一殺手。吸煙有害健康,主要是因為吸煙會大大增加患肺癌的概率,這點毋庸置疑。90%的肺癌患者都和吸煙有關,男性吸煙患肺癌的幾率是不吸煙者的23倍,女性是13倍。為了爽,吸煙者也是蠻拼的。二手煙也會大量增加患肺癌的幾率.

2004年,著名的權威雜誌《英國癌症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經典論文,文中詳細統計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男性不同群體的肺癌死亡率。
統計資料發現:不吸菸的人,75歲因肺癌死亡的概率只僅有0.3%,而長期吸菸的人平均概率達到16%,超過了50倍;如果每天抽菸超過5支,那麼在75歲因肺癌死亡的概率達到25%。
越早戒菸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能在30歲左右戒菸成功,得肺癌死亡的概率只有不到2%,就算在50歲時戒菸,概率也只有6%。

長期抽菸的人,最怕出現這5種症狀!如果有,可能離肺癌就不遠了

抽菸容易得肺癌大多數人都知道,但其實因抽菸引起的疾病並非只有肺癌,抽菸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

美國有研究發現,在抽菸致死的原因中,只有不到1/3是因肺癌引起的,跟肺癌有同樣高比例的還有心血管疾病,比如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此外,還有肺部疾病,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1、抽菸者身體發出這5個信號,說明肺癌在招手

對於長期抽菸的人來說,如果出現下面5種症狀時,就要警惕可能是肺癌的症狀。

咳嗽

對於長期抽菸的來說,香菸對支氣管造成長期刺激,因此容易出現咳嗽的情況。

但是如果菸民出現原因不明的刺激性乾咳,咳嗽時間持續兩周以上的持續性咳嗽,通常是突發的、少痰或無痰的咳嗽,就要考慮是肺癌的可能。

痰血

咳嗽時如果出現痰中帶血或咳血,也要警惕是肺癌。

暴瘦

有的肺癌患者還會出現原因不明的暴瘦,這是因為當癌細胞在人體內不斷進行繁殖,人體內的正常養分都被奪取了,身體就會受到影響而暴瘦。

長期抽菸的人,最怕出現這5種症狀!如果有,可能離肺癌就不遠了

發熱

患了肺癌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比如白細胞,這時候就需要不斷和癌細胞進行對戰,所以身體還會出現持續發熱的症狀。

胸痛、胸悶

胸悶、胸痛以及呼吸困難也是肺癌的常見症狀,由於肺部腫瘤不斷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會堵塞氣道,肺部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換氣,無法換氣血液也就沒有辦法獲得充足的供氧,所以就會出現胸痛、胸悶症狀。

因此,長期抽菸的人如果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時,也要警惕是肺癌的可能性。

2、肺癌並非絕症,不妨考慮靶向治療

肺癌的發病率很高,很多患者在確診肺癌時感到絕望。但是,肺癌並非不治之症,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治療肺癌的藥物和方法也越來越多。那麼,得了肺癌該怎麼辦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靶向治療,那什麼是靶向治療呢?癌症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基因病,所有的癌症都來源於基因突變,正是因為基因突變才會導致癌細胞的出現的不斷繁殖。

長期抽菸的人,最怕出現這5種症狀!如果有,可能離肺癌就不遠了

目前,還很難將突變的基因變成正常的基因,但是可以通過藥物將癌細胞的信號傳導中斷,就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這種治療方法就稱為靶向治療。

對於有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靶向藥物比化療能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能夠使腫瘤縮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而且靶向治療的不良反應更小,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好。

目前,第一代靶向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有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等;第二代靶向藥物主要以阿法替尼為代表。

3、平時該如何預防肺癌?

首先要戒菸,不管是主動抽菸還是被動抽菸都是導致肺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對於預防肺癌都非常重要。

其次,定期篩查,抽菸的人群要每年堅持做胸片正側位檢查,對於有疑問的檢查結果,一定要再次詳細檢查,

長期抽菸的人,最怕出現這5種症狀!如果有,可能離肺癌就不遠了

早診早治肺癌生存率可達90%,因此,如果平時發現有異常症狀時,一定要及時檢查,尤其是長期抽菸的人群更要注意。

此外,有癌症家族史或是有慢性肺疾病史的人群,每年都應該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需要提醒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經常咳嗽、咳出大量黏液、咳血的情況要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臨床症狀再去就診很多時候往往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實現早診早治才是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