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好,人更年輕!從幾歲開始養肝?這些日常小事,比吃藥還管用

淩晨1點,手機螢幕還亮著,你一邊刷著短視頻,一邊往嘴裡塞著麻辣零食;週末朋友聚會,幾杯啤酒下肚,烤肉、火鍋輪番上陣;體檢報告出來,看到“轉氨酶輕度升高”,卻覺得“肝是‘解毒器’,這點小問題不算啥”——很多人都是這樣,一邊透支肝臟,一邊忽視它的“求救信號”。
肝臟是身體裡最“沉默”的器官,它不像心臟會跳、不像胃會疼,就算累到“瀕臨崩潰”,也很少喊“疼”。可一旦它真的“罷工”,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就會找上門,到時候再想補救,往往為時已晚。那麼,養肝護肝到底要從幾歲開始?平時又該怎麼做才能把肝臟“養得好好的”?今天就帶你解鎖“日常養肝指南”,用簡單的小事,給肝臟“上一份保險”。

為什麼養肝護肝如此重要?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臟器官,也是最繁忙的“化工廠”。它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幫助我們處理各種毒素、代謝廢物、合成蛋白質和儲存能量。肝臟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整體健康狀況。如果肝臟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消化功能,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問題、疲勞等症狀。因此,養肝護肝不僅是對肝臟的關愛,更是對整個身體的呵護。

養肝護肝,從多大開始?

1. 從年輕開始
肝臟的養護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而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肝臟疾病已經逐漸年輕化。熬夜、飲酒、高脂飲食等不良習慣,正在悄悄侵蝕年輕人的肝臟健康。因此,從20歲開始,就應該關注肝臟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從現在開始
無論你多大年齡,現在開始養肝護肝都不晚。肝臟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只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肝臟功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即使你已經有一些肝臟問題,通過科學的養護,也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提高生活品質。

肝臟最怕這5件事,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快停下!

想要養肝,首先要知道肝臟“怕什麼”。就像養花要知道花怕澇、怕曬,養肝也要避開那些“傷肝行為”。以下這5件事,是肝臟最“討厭”的,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快趕緊停下!

1. 最怕“熬夜”:讓肝臟“加班”,累到“罷工”

晚上11點到淩晨3點,是肝臟“自我修復”的黃金時間。這時候身體進入深度睡眠,肝臟會停止“解毒”工作,專心修復受損的肝細胞,清理肝臟裡的“垃圾”。可如果這時候你還在熬夜——不管是加班、刷手機還是打遊戲,肝臟就只能“被迫加班”,一邊繼續代謝身體裡的有害物質,一邊沒法修復自己,長期下來,肝細胞會越來越“疲憊”,修復能力越來越弱,慢慢出現損傷。
就像一個人每天都加班到淩晨,就算身體再好,也會有累垮的一天。長期熬夜的人,可能會出現轉氨酶升高(肝細胞損傷的信號),時間久了還會引發脂肪肝、肝炎。所以,想要養肝,先從“不熬夜”開始,儘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讓肝臟好好“睡一覺”。

2. 最怕“過量飲酒”:直接“灌醉”肝細胞,引發不可逆損傷

酒精進入身體後,90%以上都要靠肝臟代謝。肝臟會先把酒精轉化成“乙醛”——這是一種有毒物質,會直接損傷肝細胞;然後再把乙醛轉化成“乙酸”,最後排出體外。可如果飲酒過量,肝臟來不及代謝乙醛,這些有毒物質就會在肝臟裡堆積,像“毒藥”一樣殺死肝細胞。

偶爾喝一點酒,肝臟還能“扛得住”;但長期大量飲酒,比如每天喝半斤白酒、幾瓶啤酒,肝細胞會不斷受損、壞死,慢慢形成“酒精性脂肪肝”,再發展成“酒精性肝炎”,最後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更可怕的是,酒精對肝臟的損傷是“不可逆”的,一旦肝細胞壞死,就再也無法恢復。所以,養肝最好的方式是“不喝酒”,如果實在避免不了,也要控制量——男性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大概相當於1兩白酒或1瓶啤酒),女性不超過15克。

3. 最怕“高糖高油飲食”:讓肝臟變成“脂肪倉庫”

很多人喜歡吃甜食、油炸食品、肥肉——奶茶、蛋糕、炸雞、紅燒肉,這些食物吃起來過癮,卻會給肝臟“添大麻煩”。高糖食物裡的葡萄糖、果糖,會在肝臟裡轉化成脂肪;高油食物裡的脂肪,也會被肝臟吸收、儲存。如果攝入的糖和油太多,肝臟裡的脂肪會越堆越多,慢慢把肝臟變成“脂肪倉庫”,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別以為“脂肪肝是小事”——輕度脂肪肝可能沒有症狀,但如果不控制,會慢慢發展成中度、重度脂肪肝,進而引發肝纖維化、肝硬化。現在很多年輕人、甚至青少年都有脂肪肝,就是因為高糖高油飲食太普遍。所以,養肝要學會“管住嘴”,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讓肝臟“輕裝上陣”。

4. 最怕“亂吃藥、亂補保健品”:讓肝臟“中毒”

很多人覺得“生病就要吃藥,沒病就要吃保健品補身體”,卻不知道很多藥物和保健品裡的成分,需要靠肝臟代謝,有些成分甚至會直接損傷肝臟,引發“藥物性肝損傷”。比如,長期吃某些感冒藥(含對乙醯氨基酚)、止痛藥、抗生素,或者盲目吃“保肝保健品”“中藥偏方”,都可能讓肝臟“中毒”。

肝臟是身體的“解毒器”,但它的“解毒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一個人只能搬10斤的東西,你非要讓他搬50斤,他肯定會受傷。所以,養肝要記住“不盲目用藥、不盲目補保健品”——生病時遵醫囑吃藥,不要自己加量、換藥;想補身體前,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避免給肝臟“添負擔”。

5. 最怕“情緒鬱結”:讓肝臟“堵得慌”

中醫常說“怒傷肝”“肝鬱氣滯”,意思是情緒不好、經常生氣、焦慮、抑鬱,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肝臟就像身體裡的“管道工”,負責疏導身體裡的氣血、毒素,如果情緒鬱結,肝臟的“疏導工作”就會受阻,氣血不通、毒素排不出去,慢慢引發身體不適——比如頭暈、頭痛、胸悶、乏力,時間久了還會影響肝臟健康。

現代醫學也發現,長期情緒不好的人,體內會分泌“壓力激素”(皮質醇),這種激素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影響肝細胞的修復。所以,養肝不僅要“養身體”,還要“養情緒”——遇到煩心事別憋著,找朋友傾訴、出去散步、聽音樂,讓情緒“疏泄”出來,別讓肝臟“堵得慌”。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養肝護肝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無論你多大年齡,都應該關注肝臟健康,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良好的睡眠、戒酒限煙、心理調適和定期體檢,我們可以有效保護肝臟,讓肝臟保持健康和活力。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開啟健康生活的綠色篇章,為肝臟的健康保駕護航。記住,肝臟是我們身體的“勞模”,只有好好呵護它,它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為什麼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養肝護肝從現在做起?

肝癌是一種常見的癌症,得了肝癌,治癒希望似乎很渺茫,這是因為許多肝癌患者被診斷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

再加上傳統治療肝癌的藥物不僅副作用大,效率也不高.不過,自從2007年索拉非尼問世後,肝癌的靶向治療大門被開啟,緊接著,又有多種靶向藥物在臨床試驗獲得成功,肝癌的靶向治療讓患者看到了希望。

除了靶向藥物的治療之外,免疫治療更進一步提高了肝癌的治療率,譬如信迪利單抗對於肝癌晚期的緩解率就達到了15.7%。

從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最近幾年在肝癌的治療上取得的進展趕超過去的幾十年,對於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治療方式已經不再單一,治癒效果也更可觀。

一、為什麼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

肝癌有近70%-80%的患者一確診便是中晚期,那麼為什麼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呢?

其實這與肝臟的痛感神經不敏感有關,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出現了黃疸、腹脹、疼痛等的一些明顯症狀,再去檢查多數已經是中晚期了。

一旦出現下面這幾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儘快就診,有可能是肝癌發出的信號。

1.消化道症狀或者一些全身異常症狀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沒有食欲、嘔吐、腹瀉、黃疸、下肢水腫、貧血等症狀時,要警惕是肝癌發出的信號。

2.肝臟增大

身患肝癌的患者,隨著病程的進展會出現肝臟增大的現象,還有的患者會在右肋部明顯摸到硬硬的腫塊。

3.肝區疼痛

多數肝癌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的症狀,腫瘤的增長會導致肝包膜張力增加,引發持續性的鈍痛或者刺痛感,右肩也可能出現放射性的疼痛感,嚴重的還可能出現急腹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肝癌最喜歡你吃這幾種食物

肝臟作為人體的解毒器官,如果經常受到一些傷肝食物的刺激,那就可能引發肝臟的損傷,下面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的幾率。

1.酒精

喝酒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飯桌上的文化,可是攝入人體的酒精都是需要經過肝臟來代謝的,而酒精一旦進入人體會產生乙醛,對肝臟等器官造成損傷,長此以往就可能引發肝癌,尤其是雜酒更要少喝。

2.發黴的食物

很多黴變的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的食物中,都會產生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有著明顯的肝毒性,一旦攝入人體很可能引發肝癌,甚至致死。

3.沒有熟透的魚蝦蟹以及淡水魚

生吃淡水魚片或者一些未熟透的魚蝦蟹,很可能被肝吸蟲盯上引發膽管癌,還可能會引發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

想要保證肝臟的健康,除了要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攝入酒精、發黴食物以及未熟透的魚蝦蟹等食物之外,還要重視體檢篩查,定期做好肝臟疾病的篩查,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遠離肝癌的困擾。

全球肝癌患者中,中国人占一半!痛心:3种食物害了太多人
三、養肝護肝從現在做起

1、多吃養肝護肝的食物。

蛋白質能修復肝臟,比如雞蛋、牛奶、豆腐、魚、雞肉、芝麻、松子等;

維生素A可抗肝癌,比如番茄、胡蘿蔔、菠菜、動物肝臟、魚肝油及乳製品等;

B族維生素是肝臟“加油站”,比如豬肉、黃豆、大米、香菇等。

2、積極鍛煉提高免疫力。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細胞可能形成癌細胞,但人體的免疫系統有清除這些細胞的能力,當免疫力減弱時,就容易發生癌變,所以積極鍛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對於防止肝癌也非常重要。

3、生活規律,忌暴飲暴食。

早上吃得隨便或者不吃,晚上卻暴飲暴食、能躺著絕不坐著,還喜歡睡懶覺,營養過剩、身材肥胖,過度熬夜等這些都是危險因素,要保持健康的體重,胖瘦都不行,以防止營養不良或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