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想要血壓穩定,注意這幾點,血壓會聽話

高血壓對於人體的危害是全面性的,其非常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產生,尤其突發性的高血壓更是會出現偏癱以及死亡,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根據自身的血壓情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尤其還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格外的注意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一、老年人血壓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為了控制血壓,有急於求成的做法,甚至覺得血壓越低越好。其實,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時有兩個忌諱:一是降壓過低,二是降壓過猛。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根據以往的相關研究顯示,降壓治療能夠減少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收縮壓每降低10mmHg,腦卒中的風險就降低30%,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風險降低13%。

但是在收縮壓降到140mmHg基礎上時,即使血壓進一步降低,也無法增加心血管獲益。

研究還發現,老年人的血壓降得過低反而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因此,老年人的血壓不是越低越好,在降血壓時一定要注意。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老年人高血壓具有以下特點:往往是收縮壓增高為主,舒張壓增高不明顯甚至還偏低;大多數合併有動脈粥樣硬化,血壓波動大,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等。

老年人的血壓不宜過低,否則容易影響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對身體有害。

二、最新降壓標準發佈,你達標了嗎?

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每降低10 mmHg,或舒張壓每降低5 mmHg,能降低10%~15%的死亡風險、35%的腦卒中風險、20%的冠心病風險及40%的心力衰竭風險。因此,高血壓患者控制好血壓能夠降低疾病的風險。

高齡老年人的血壓水準範圍為:收縮壓:107~154 mmHg,舒張壓:70~90 mmHg。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三、遵循用藥原則,血壓更穩定

1.優先選擇長效藥

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是指,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給藥的長效藥物,這樣能夠達到持續24小時的降壓作用,還能有效控制晨起和夜間血壓高峰,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長效降壓藥主要有硝苯地平控釋片、硝苯地平緩釋片、氨氯地平等。如果使用中、短效降血壓製劑,就需要每天服用2~3次藥物,很容易因為忘記服藥而引發血壓波動。

2.從小劑量開始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而出現副作用的概率和藥物的劑量是密切相關的。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年輕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可以直接選擇常規劑量;但是老年人和高齡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服用時,應該從最低的有效劑量開始,再根據需要來逐漸增加劑量。

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可以有效控制藥物劑量,既能達到降壓目的,又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3.聯合用藥

單種降壓藥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或二級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在原則上可採用聯合用藥的方案。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聯合用藥既能改善降壓效果,又可以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聯合治療的起始可採用2種藥物小劑量進行聯合治療,或者使用固定的複方製劑進行聯合治療。

4.結合生活管理

高鈉低鉀的膳食習慣是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鈉鹽的攝入量。

還要注意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

此外,還要適當運動,可以增加擴血管物質,有利於預防和控制高血壓。

長期降壓的人,應該如何吃藥?4個服藥“小竅門”,記住不虧

結語: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如果能將血壓控制好,就仍然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高血壓的危害是很大,患者一定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尤其在早上量好血壓,必要的話吃一顆降壓藥,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開啟一天新的生活,注意及時的疏散不良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有助於血壓的穩定和恢復,才能遠離血壓波動過大帶來的致命危險。

得了高血壓壽命會減短,高血壓的人都短命嗎?

高血壓已經是當今最常見的慢性病了,在高血壓患者的性別區分上,男性病發率明顯高於女性,而在年齡上,則主要是中老年人最為多見。不過,近些年隨著遺傳基因、生活環境、飲食等多方面改變和影響,高血壓已經不再是局限於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青中年隨身攜帶降壓藥的情況也非常多見!

“我老公才33歲就高血壓了,現在每天吃藥,飲食不注意,怎麼說也不聽,還總是說‘活多久,看命’,怎麼辦?”

“我大姑高血壓,63歲去世,我二姑也是,62歲去世,我朋友也是高血壓,42歲去世,我同學高血壓,40歲去世。所以我覺得高血壓風險肯定比正常人高。”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高血壓患者壽命真的比正常人短嗎?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一、高血壓減壽20年?實際沒那麼誇張

此前有文章稱,高血壓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齡為32歲,在不治療的前提下,平均死亡年齡在51歲,而正常人的平均壽命為71歲。也就是說,在患高血壓之後,高血壓患者的壽命縮短了20年。

不過,這個說法雖然廣為流傳,但證據不充分,可以可信度不高

更可靠的說法來自英國的一項長達40年的隨訪調查,統計資料發現,在1.9萬名40-69歲的志願者中,年齡在50歲以上且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的人平均壽命為73歲。年齡在50歲以上,沒有吸菸、高血壓和膽固醇的人平均壽命為83歲,與前者相差了10歲。如果再加上肥胖、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兩者之間的平均壽命則相差了15歲

綜合多個研究,高血壓確實會影響壽命,但沒有縮短20年那麼誇張。有研究人員認為,高血壓對壽命的影響,取決於是否接受治療。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20世紀80年代,美國一所大學開展了一項長達22年的研究。研究人員把高血壓志願者隨機分成了2組,研究開始的4.5年,一組接受降壓藥氯噻酮,另一組接受安慰劑治療。4.5年之後,兩組高血壓志願者都接受降壓治療。

結果發現,接受了4.5年降壓藥氯噻酮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死亡率明顯比接受了4.5年安慰劑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低

綜合來看,高血壓對壽命有一定的影響,但只要及早接受科學系統的降壓治療,同時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就能降低高血壓對壽命的影響。

二、新研究:血壓降至120,壽命再延長3年

一項發表在著名心血管期刊《迴圈》(Circulation)的SPRINT(收縮壓干預試驗)顯示,血壓降至120mmHg,可能使高血壓患者預期壽命延長0.5-3年不等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實驗人員對9361名年齡在50歲以上的高心血管風險人群進行了研究,他們都具有無糖尿病、收縮壓在130-180 mmHg的共性。結果發現,強化血壓控制(<120mmHg)的患者比標準血壓控制(<140mmHg)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都有效降低了,預期壽命也相對延長。

同時,研究人員強調,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接受規範的降壓治療,同時注意生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延長壽命。

三、給高血壓患者的健康忠告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規範,導致血壓長期波動,可能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生存期。

因此,高血壓患者應該牢牢記住以下健康忠告:

•牢記降壓目標

只有血壓達標,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和死亡風險。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瞭解自己的降壓目標。

由於個人情況不同,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即可,年齡在65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可以適當放寬,降至150/90mmhg以下即可。但這只是初級目標,有能力的患者應繼續往更健康的血壓努力。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合理的膳食

在飲食上,要避免高鈉、低鉀飲食,尤其要減少鹽分的攝入,每日攝入鹽分應少於5g;還要減少動物食品和動物油的攝入,把動物油換成玉米油、橄欖油等植物油,並堅持適量的原則;避免飲食單一化,適量補充蛋白質、鈣和維生素。

生活中,適合高血壓患者的食物有土豆、蘑菇等富含鉀、鈣的植物類食物;燕麥、玉米、紅薯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和雜糧;低脂牛奶和乳製品、豆腐和豆製品、魚類、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且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低的食物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過胖需減重

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在接受降壓治療的同時,還要積極減重

研究發現,每減少1kg體重,收縮壓可降低4mmHg。不過,減重要用科學的方法,切忌絕食、吃減肥藥等不健康的方式,同時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提倡快速減重,這樣一方面容易造成體重反彈,另一方面也會導致血壓波動。

•定期鍛煉

高血壓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比較推薦的有慢跑、游泳、爬山等有氧運動,推、拉、舉等力量練習,以及羽毛球、瑜伽、太極拳等綜合功能練習。建議每週運動2-3次,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由於早上是心血管事件的高發時間,所以推薦在下午或傍晚進行鍛煉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比正常人壽命短?短多少?醫生給出肯定答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高血壓發展到了哪一種程度,在治療基礎上調整生活、遠離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高脂肪、高熱量、高鹽分、吸煙和飲酒)、積極運動都是必要的!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壓的基礎,合理使用降壓藥是血壓達標的關鍵,儘量使用聯合治療是血壓達標的主要舉措之一,同時定期自測血壓和定期隨訪也是血壓達標的重要舉措。

 

高血壓患者開始吃降壓藥就不能停嗎? 醫生告訴您:不是這樣!

高血壓是我國最為高發的慢性病之一,有資料統計表明高血壓近些年還逐漸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部分青中年人群也開始受到高血壓困擾正因如此,當測量血壓發現有升高趨勢時,很多人會盲目購買降壓藥物服用。

在龐大的高血壓人群中,就診率只有30%左右。而且,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血壓的控制率不到30%

什麼時候吃降壓藥最好?

如果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將會成為腦卒中、心臟病、腎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顯示,約70%的腦卒中死亡和約50%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高血壓是一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那麼,這意味著得了高血壓,一定要吃降壓藥嗎?其實不一定。

高血壓的診斷,一般是以不同時間測量出三次以上血壓大於140/90mmHg為標準。正常情況下,剛發現高血壓的患者,醫生會根據心血管危險分層來決定是否需要吃藥。

如果是低危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監測血壓,減少危險因素。3個月後,如果降壓效果不明顯,血壓仍然高於140/90mmHg,則應該考慮吃降壓藥

降壓藥的作用,首先是控制血壓。其次,降壓藥還可以舒張血管、減慢心率,降低血管對降壓物質的反應,改善心臟功能等。

有的高血壓患者只在血壓升高時吃降壓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有的高血壓患者,吃了一段時間的降壓藥,血壓降下來了,然後馬上就停止吃藥。還有的高血壓患者,對於早上、中午還是晚上吃降壓藥舉棋不定……

理論上來說,一天之中,人體的血壓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呈雙峰雙谷。也就是說,上午6-10點上升,午後2-3點下降,4-6點又上升,然後緩慢下降,一直到凌晨2-3點降到最低。

所以,根據血壓波動的規律和降壓藥的不同類型,建議:

1.一天吃一次的降壓藥,吃藥時間在早上7點左右

2.一天吃兩次的降壓藥,吃藥時間分別在上午7點和下午2點左右

根據血壓波動的高峰吃降壓藥葯,血壓控制就比較理想,能更好地降低高峰期的血壓,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降壓藥要一直吃,終身不能停?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辦法,只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吃藥來有效降壓,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藥。

但是,「是葯三分毒」,一些高血壓患者擔心,自己長期吃降壓藥,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於是私自停止服用降壓藥,或者隔幾天服用一次降壓藥,試圖降低依賴的風險。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老年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付治卿解釋,降壓藥時通過作用於高血壓的某一發病機制或幾種發病機制來起到降壓作用,一旦停葯,阻斷機制就會消失,血壓會再次升高。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不是因為降壓藥引起的藥物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患者本身的發病機制導致的。所以,不用擔心長期吃降壓藥會產生葯癮。

而且,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再配合改善生活方式,血壓降到了正常值,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降壓藥可以緩慢減量,甚至可以停葯,並不是傳說中的「得了高血壓就要一輩子吃降壓藥」。

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說,還是需要堅持終身服藥,才能較好地控制住血壓。如果血壓經常波動,容易增加心梗、中風、腎衰、死亡等風險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輕度高血壓患者經過生活干預后,血壓達到標準,就可以減少用藥或停葯。大多數情況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還是「葯不離身」的。

有的患者問:「我的血壓已經正常,還需要吃降壓藥嗎?」對於這種情況想,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說,可以停止吃降壓藥的情況如下:

1.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后,就算不依賴藥物,血壓也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正常

2.一些因腎動脈狹窄、腎性高血壓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通過治療去除了疾病因素,而且血壓也恢復了正常,就可以停用降壓藥。

3.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血壓上升幅度不大,收縮壓<145mmHG(19.2千帕),舒張壓小於90mmHG(12千帕),而且沒有出現冠心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也可以考慮停葯。

4.因為不耐受某種降壓藥,後吃完某種降壓藥副作用太大,或過敏,那麼肯定需要停用這種降壓藥;但這時候需要更換其他降壓藥,而不能停用降壓藥。降壓藥能不能停,關鍵是看自己的血壓;所以我們更應該監測自己的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