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生氣的4個危害,生氣時如何舒緩怒氣?

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情緒波動有關,為了防止情緒波動大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最關鍵的就是穩定個人情緒,平時遇到一些事情之後需要冷靜處理,才能避免情緒的波動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而生氣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總是說不要氣了,氣大傷身,確實是這樣的,氣是身體之本,每天高高興興的心情舒暢,全身的脈絡通暢身體也不會出現問題,而整天生氣會使身體的脈絡堵塞,這樣就很容易導致病症出現,生活中總有這麼一類人,特別的愛較真,遇事總是生氣上火,仿佛隨時隨地都會怒髮衝冠;經常生氣其實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大家常說“被氣死了”如果經常生氣的話,真的有可能會被氣死。

近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想要健康長壽,千萬不要帶著“氣”睡覺

一、帶著“氣”睡覺,會發生什麼?

面對“隔夜氣”,有人調侃過“忍一時乳腺增生,退一步卵巢囊腫”,那如果人帶著“氣”睡覺,第二天會發生什麼呢?

  • 怒氣翻倍

這項研究被刊登在美國《老年學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在爭吵或壓著脾氣選擇忍耐後的第二天,那些覺得問題已經解決的人,負面情緒沒有上升。而那些沒解決問題或避免爭論的人,第二天怨氣仍在,負面情緒高出事發當天的一倍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 加深負面記憶

另一項發表在美國《神經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存在負面記憶,而與清醒的狀態相比,睡眠可能讓你對憤怒的畫面更加進一步深化。所以,帶著“氣”睡覺,醒來時也許會更生氣。

另外,強烈的情感會影響大腦的杏仁體、紋狀體及海馬體。在強烈情感刺激下,人對某些事件的記憶會得到大幅強化

把負面情緒留到第二天,不僅可能會影響睡眠,人在胡思亂想狀態下還會將問題複雜化越想越氣,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留下心理創傷。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綜上所述,不管從人際交往,還是精神健康方面來講,“隔夜氣”都是不好的。帶“氣”入睡,不僅會讓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還可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二、生氣的危害很大…

“氣死我了”並不是一句誇張話,經常生氣、憤怒,不僅對心理有負面影響,這些情緒也會悄悄“震碎”你的身體。生氣的威力有多大?看看各科醫生怎麼說:

1、胃出血

胃和情緒的關係很親密,當一個人處於憂鬱的情緒裡,食欲會減退,容易因消化不良,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而亢奮、暴躁的人則更容易由於血管強烈收縮,引起胃出血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2、肝病

“怒傷肝”,憤怒爆發出來的人,往往會發生肝臟功能失調乃至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而經常隱忍的人,也會容易導致肝氣鬱結,易患肝病。

3、呼吸中毒

正常人在60秒內可呼吸15次,而人在生氣後,呼吸的次數會翻倍。由於快速呼吸,大量二氧化碳被呼出體外,造成機體呼吸性堿中毒,患者可表現出胸悶、胸痛、心悸、面色蒼白等。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4、乳房大忌

對於女人來說,心態好便是最好的養生。根據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情緒波動大、喜怒無常、焦慮抑鬱的人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三、生氣後兩小時,千萬別做這3件事

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兩個小時,腦卒中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的風險會增加5倍,而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病史的人,風險會疊加

生氣對身體的“快速”影響不可小覷,因此,生氣後的2小時內,儘量避免幹這些事:

  • 別開車

生氣後最好別開車,氣憤的情緒會影響人的判斷,據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生氣時開車,車禍的幾率約是正常開車的9.8倍

  • 別運動

生氣本來就升高了血壓和心率,此時再運動,會造成心臟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臟負擔

  • 別著急吃飯

生氣同樣對人體神經調節有影響,不利於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此時進食,不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極易導致消化不良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四、生氣時,如何舒緩怒氣?

1.深呼吸,開始數數

你受了委屈時覺得很氣憤,想握緊拳頭尖叫。但發洩怒氣的更好辦法是深呼吸,同時在腦中數到8,停下來,再緩慢地呼吸。重複做幾次,直到你冷靜下來,這時你的心跳會放緩,肌肉也不會再緊張。

2.遠離是非,

與人產生矛盾時,儘快離開是非之地,不要與人爭執。爭執通常讓人心情更糟。

3.與自己交談

不要因為別人的過錯而發脾氣。等待一會兒,與自己交談。在腦中默念幾次:“會沒事的。”幾分鐘後你就會覺得平靜下來,這時候更容易進行思考。

4.寫下不好的心情,然後把它扔掉

在紙上寫下你對家人、朋友或同事的不滿。可以假裝向讓你不快的人寫信。這也能幫助你記下如何解決使你不安的問題。隨後把紙片扔掉,就像把憤怒的情緒扔掉一樣。寫信也能讓你有時間冷靜下來,讓你心情變好,減輕壓力。

5.與人交談

在與人交談時,你會發現為什麼會生氣,你能做什麼來解決,以及如何改變心情。你可能發現自己完全沒有生氣,只是感到緊張、悲傷或恐懼。不管怎樣,與人交談都會對你有説明。

6.改變想法

如果總想到別人的缺點,你會一直生氣。改變對別人的看法,多想想別人的優點。用快樂代替生氣的想法能讓你更放鬆。

 

吸毒後會怎麼樣?讓我來告訴你吸毒有多可怕

你敢吸冰毒嗎?我是不敢的,可是有些人偏偏卻要鋌而走險去嘗試,哪些敢吸毒的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很多人說毒品不就是海洛因嗎?怎麼就變成冰毒了?那我想告訴你的是,毒品現在早就已經轉型了,冰毒已經成為了新型毒品

吸毒對人體的危害不是一般般大。

濫用冰毒將對濫用者的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以精神系統的損害為甚。冰毒直接作用於人體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吸毒者產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出現自殺、傷人等暴力行為,讓吸毒者心理變態,精神頹廢,道德淪喪,失去家庭責任感,給家庭、社會帶來不安隱患。

“求求你,求求你給我來一針吧!讓我死我都願意!”“就一口,最後一口,以後再也不吸了!”這是吸毒者毒癮發作時最常說的兩句話

對他們來說此刻毒品就是救贖靈魂的天堂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可是他們不知道,在這“天堂”背後,等待他們的卻是無盡的地獄深淵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智力和勞動能力,還有10萬人因吸毒死亡,面對如此龐大的吸毒數量及危害!今天有必要跟大家聊一聊毒品,是如何一步步摧殘你的身體?

先來瞭解下毒品的分類

1、傳統毒品

一般指流行較早的毒品典型代表為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其中,海洛因因危害性及成癮性最大也被稱之為“毒品之王

2、新型毒品

指通過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典型代表有,冰毒、麻古、搖頭丸、K粉,據資料顯示冰毒濫用者的比例達到了56.1%現已取代海洛因成為“頭號毒品”

毒品的種類繁多吸食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1.菸吸

將粉末和香菸中的菸絲混合在一起,或直接將粉末放紙上卷成香菸吸食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海洛因氾濫的時候,很多毒販和癮君子都是用這種方法將人拉下水

2.燙吸

將毒品粉末放在錫紙上,然後用打火機在下面烘烤,等待毒品加熱產生菸霧,再用嘴和鼻子吸入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但這種方法會讓身體,對毒性耐受度增加,導致越吸越沒勁,不少人為了更直接的快感,會採用危害更大的方式——注射

3.注射

注射的位置分為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將毒品粉末加水溶解後放入注射器內,再用針管從靜脈注入人體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另一種是極其危險的動脈注射,俗稱“開天窗”直接在頸動脈或股靜脈注射,毒品會順著血液直接進入腦子,容易當場猝死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吸毒後人體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女,43歲,吸毒時間10年”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男,46歲,吸毒時間5年”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女,59歲,吸毒時間16年”

吸毒不只是一部活生生的“毀容日記”還是一個身心俱毀的歷程

首先被攻擊的是大腦!要知道大腦是人體的指揮部,掌管著人體的記憶力、情緒、思維能力及肢體動作,而毒品就像是一個bug會讓這些能力逐漸喪失

初期階段

毒品成癮的人會出現“靈魂出竅”、“手腳消失”等異常感覺,講話沒有邏輯總是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語.“我感覺我整個人都飛起來了”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走在大街上,他們都盯著我看,他們都想謀害我”在日常生活中吸毒者還會表現出,緊張、多疑的情緒甚至會患上精神分裂症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再是免疫系統

作為人體的守護軍,免疫系統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好幫手,可一旦毒品進入人體

會直接弄死一部分的白細胞,使得免疫能力大打折扣,平常人感冒可能緩幾天就好了,吸毒者可能動不動就感染個肺炎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別人被劃破手,貼個創可貼就行,吸毒者則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傷口更易發炎、腫脹最終導致敗血症

此外,由於經常共用注射器,吸毒人員患上各種傳染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幾十倍不止,很多人因此染上愛滋病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最後是血管和消化系統

當吸毒者將毒品注射入靜脈後,血管壁容易發生化學刺激,從而引起感染造成血管梗阻,繼發起腦血栓,大動脈栓塞乃至於造成壞死性的脈管炎只能截肢來保全性命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而人體內的激素也通通被毒品攪亂,男性的性欲望逐漸喪失,陽痿、早洩是遲早的事

女性的大姨媽也變得紊亂,甚至年紀輕輕就會停經,導致不育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毒品不僅僅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還直接造成了無數個家庭破碎,一個原本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男子,吸毒後常偷母親的錢去購買毒品,長時間吸毒後,男子精神逐漸失常,對自己的母親也動不動拳打腳踢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某天鄰居報案稱其母親失蹤,經過警方的調查竟是這個男子在毒癮發作時將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將屍體肢解!而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為什麼吸毒成癮?

毒品成癮主要由兩個機制決定,一個是多巴胺,另一個是閾值.多巴胺負責在大腦內傳遞快樂資訊,吃到美食覺得很開心,看到美景覺得很高興,這些都是多巴胺帶來的情緒作用

而閾值則是指快樂的標準值只有當大腦接受到的快樂資訊,大於這個標準值時,我們才會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就像燒水一樣只有到指定的溫度,水才會咕嚕咕嚕冒泡

正常人這兩種機制一般都是趨於穩定,而吸毒之後,毒品所帶來的快樂資訊直奔大腦,直接讓你爽到飛起,這會給閾值造成一種假像

所以癮君子們一次毒品快樂閾值就升高一次.只有一次又一次吸毒增加劑量,才能獲取到最開始的那種快樂

該怎麼戒毒?

戒毒這件事情,確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但是只要想戒掉賭癮,就千萬不要放棄。戒毒確實很難,但是成功戒掉毒品以後,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想要戒掉毒癮,主要還是看我們的內心,堅定信念是打贏戒毒這場仗的主要關鍵,先實現心理戒毒,才能實現生理戒毒。

單單只靠自己的力量去戒掉毒癮,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不小心染上了毒癮,一定要堅定信念,最好是選擇一家正規的戒毒醫院,或者是戒毒所來戒掉毒癮,這樣才會比較有保障!戒毒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杜絕任何可能會讓你重新吸毒的因素,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物輔助戒毒!只要將毒癮戒掉,你的人生將一片光明!

癌症患者堅持3件事,定期複查,重回健康生活

得了癌症“花錢救自己”聽起來是多麼的荒唐和無奈,但比起這更加可怕的是:有錢也無可奈何!

癌症是近些年較為高發的慢性疾病,受到其死亡率較高的影響,它也一躍成為了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第二大嚴重威脅國人生命的疾病。大部分癌症在確診之後,患者為了活下去,都會長期進行與癌的對抗。然而,最終癌症病情也沒有得到控制,患者因各種併發症、器官衰竭死亡,留給家人“人財兩空”的結局!不但如此,有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前,看起來和普通的健康者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能正常工作、談笑風生。但是,在被確診癌症之後沒多久,患者就如同花朵一般“枯萎、凋謝”了!所以,受到對癌不瞭解的影響,我們就自然的將癌症和知曉病情、治療等套上了因果迴圈的結論。甚至是盲目的認為,也許當初患者沒有確診、沒有治療,就能向著正常人一般活下去!

堅持3件事,重回健康生活

據統計,有70%~80%的癌症患者最終死於癌症復發和轉移。癌症復發與治療不徹底、治療方式有誤、缺少生活管理等因素有關,能做好生活管理能降低復發概率,甚至達到臨床治癒。

1、吃得對且好

•多吃顏色多樣化的新鮮蔬果;

•在治療前後都應該多喝水;

•不應該也不要吸菸、喝酒;

•日常飲食要乾淨衛生,不吃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食物,比如變質食物;

•少吃高膽固醇、高鹽、燒烤食物,不吃發黴的食物;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2、運動也要做

研究指出,在抗癌期間適度運動,可以降低癌症的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尤其有利於改善體質和心肺功能,緩解焦慮抑鬱情緒。

另外,癌症患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最好是低強度、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比如慢跑。運動量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切勿過度。

3、定期複查

患者體內可能有殘留的癌細胞,不容易被發現,可能聚集並形成新的病灶。為了避免復發和鞏固治療,癌症患者一定要定期複查。具體複查計畫,醫生會根據癌症類型給出建議。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雖然在網路上,會有不少關於癌症預防的指導,但實際上,大多數預防措施對於癌症而言,目前仍未有較為明確的預防效果,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以下即可

1、控制酒精攝入

肝臟的健康與否,與酒精密切相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健康狀態,還應減少酒精攝入量,甚至是完全戒酒。

2、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

現在人在生活和飲食中,總是有些不健康的習慣出現,對於這些情況,雖然無須過於緊張,但也不宜放縱自己。

3、良好的心態

與其擔心疾病的發生,不如保持樂觀的心態,開心愉悅地度過每一天。

睡眠和消化不良有什麼關係?如何預防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本質的原因是胃動力障礙。如果由胃潰瘍或胃食管反流等導致,就屬於器質性消化不良;如果沒有相關疾病,只是消化器官消極怠工,引起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就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這種疾病,發病率約為20%,消化不良,會引起餐後不適,夜間可能更加折磨人。那麼,睡眠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起源於胃及十二指腸,但是,沒有組織結構或生化異常。通常的表現,是症狀持續或反復發作,會由於食物在胃中生存時間延長,導致進食後的飽脹不適;或者進食後感覺不舒服,還沒有吃幾口,就因飽脹感而無法正常吃飯;有時還會出現劍突下方到肚臍上方的疼痛或不適;或者是上腹部灼熱;以及噁心、噯氣、反酸、大便異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雖然不是一種器質性病變,但仍然非常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其特徵是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早飽或餐後飽脹等腹部不適。FD根據羅馬III共識分為兩個亞組:上腹痛綜合征(EPS)和餐後窘迫綜合征(PDS);這兩種類型都會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並限制社交生活。多數歐洲和美國的研究都發現睡眠障礙與 FD 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睡眠障礙的嚴重程度也與 FD 的症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但是在亞洲人群中,睡眠障礙與 FD 之間的關聯仍不清楚。因此,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日本年輕人中睡眠障礙與 FD 的關係。

研究人員以8923名大學生為研究物件。患有 FD 的受試者被進一步分類為患有餐後窘迫綜合征 (PDS) 或上腹痛綜合征 (EPS)的兩組。所有受試者均完成了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用來評估自我報告的睡眠持續時間、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深度睡眠障礙、夜間覺醒、早醒和白天嗜睡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FD 的患病率為1.9%。所有類型的睡眠障礙均與 FD 獨立呈正相關(總睡眠障礙:OR 4.11 [95% CI:2.89-5.78],入睡困難:OR 3.97 [95% CI:2.53-6.01],深度睡眠障礙:OR 4.85 [95% CI: 3.06–7.40],夜間覺醒:OR 4.35 [95% CI: 1.90–8.67],早醒:OR 4.50 [95% CI: 1.97–8.97],白天嗜睡:OR 2.83 95% 置信區間:1.25–5.56])。雖然夜間覺醒和白天嗜睡與 EPS 無關,但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與 EPS 和 PDS 獨立正相關。

由此,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睡眠障礙與年輕人的 FD 患病率呈獨立正相關,雖然夜間覺醒和白天嗜睡與 EPS 無關;但是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均與 EPS 和 PDS 獨立正相關。

如何預防消化不良

生活要規律,定時入睡,作好自我心理調理,消除思想顧慮,注意控制情緒,心胸寬闊。

戒煙酒,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飲用各種易產氣的飲料。

對於長期胃不好的朋友可以使用蒂柯舒養胃茶進行養胃,益渭通舒茶成分包含麥芽,山楂,甘草,佛手,山藥,橘皮,丁香,白扁豆,茯苓,余甘子,黃精,芡實,這些成分對於胃的保養具有一定的作用,養胃需平時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

腸癌晚期治癒希望大嗎?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腸癌,是危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肺癌。28歲的小嗵(化名)躺在病床上,她滿臉淚水、氣息微弱,距確診腸癌到住院已經四個多月了,她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僅僅因為腹痛就醫而被查出腸癌晚期,就連醫生也感歎,連手術的機會都沒了。

小嗵回憶道自己半年前開始出現便血,隱約還能看到粘液,但自己並沒有在意,以為是吃得太辣太油了,得了痔瘡,便自行去藥店買了點藥膏塗抹。可是沒想到,半年後自己狀況不見好,反而經常肚子痛,腹部也好像隱約摸到腫塊,這時自己才趕緊跑到醫院進行檢查。可沒想到,最後竟被查出腸癌晚期,沒了手術機會。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二、治癒腸癌晚期,希望有多大?

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到了晚期,約有一半的患者會發生肝轉移。傳統的觀點認為,晚期腸癌發生肝轉移後,已經不適合進行手術,建議進行保守治療。

但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表明,腸癌晚期發生肝轉移的患者保守治療效果差,反而通過手術切除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手術之後,生存期可以達到5年,甚至10年。

臨床統計,腸癌肝轉移積極治療的話,5年生存率在40%-50%左右。如果放棄治療,5年生存率只有10%。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目前,手術切除依然是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方式,尤其是早期轉移,手術切除的效果會更好。通過手術切除,可以清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同時可能切除一部分肝臟。

如果肝轉移的病灶太多或太大,術後可能有肝衰風險,此時一般會建議先做化療,減少或清除病灶後再手術。

三、高危人群要警惕症狀

腸道是指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長度約7~8米,由大腸和小腸構成,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隨著飲食的改變,腸道疾病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腸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李進教授指出,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自我察覺,等到症狀明顯,去醫院檢查時,多數已經是中晚期。因此,識別腸癌的症狀尤其關鍵。

1、大便出血

腸癌引起便血時,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痔瘡犯了。實際上,腸癌引起的便血具有顯著特點,表現為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或純血便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2、大便不規律

排便次數增多,從每天1-2次發展為每天5次以上,甚至更多,而且還可能伴有排不盡感,總是想上廁所。此外,也可能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沒有規律。

3、腹痛腹脹

當腸道內的腫瘤不斷增長,對腸造成擠壓時,會引起頻繁的腹脹、腹痛,腹痛主要表現為隱痛

4、貧血症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由於癌細胞的生命力很強,正常細胞搶不過,所以容易出現貧血症狀,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暈眼花等。

5、腹部腫塊

病情進展到中後期,可以在腹部摸到明顯的腫塊,腫塊質地堅硬,不痛不癢,活動性較差。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人:

•患有結直腸腺瘤;

•有結直腸癌病史;

•患有血吸蟲病;

•盆腔接受過放射線治療;

•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這些人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及時檢查。醫生建議,高危人群的腸鏡起始年齡應在40歲前,如果是家族性息肉病,干預年齡則提前到青少年時期。

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一是直腸指檢,這是最快最便捷的一種方式,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直腸指檢能檢查出大部分直腸癌,還可大致確定腫瘤大小、位置、形狀和浸潤深度。

二是糞便潛血檢測,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早篩方法,也比較快速簡單,但準確度一般,連續三次檢測結果比較可靠。

三是血液和糞便基因檢測,這是一種較新的技術,通過檢測血液和糞便中的結直腸癌標誌物,可以快速、有效檢測出結直腸的異變。

不過,目前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金標準仍然是腸鏡,包括結腸鏡、肛門鏡和乙狀結腸鏡。腸鏡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結直腸內的狀況,可以精准發現癌變或可能癌變的異常位置,還能同時用活檢鉗鉗取可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是目前篩查結直腸癌的最有效方法。

別大意!胰腺癌很會偽裝.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各種癌症是非常多的,這些癌症威脅著我們的健康,那麼大家知道胰腺癌症狀是什麼嗎?

胰腺癌以及變為了我們人類的一大殺手了,對於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大家要是能夠瞭解的話,就能做到及早的預防了。

胰腺癌發病隱匿,但進展迅速,一般自覺症狀開始到入院時間為1-6個月,平均4個月。統計顯示,病程3~6個月的患者占80%,病程1個月以內僅14%。

胰腺癌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當出現症狀時往往病程發展至中晚期,而失去治療機會。要提高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應重視早期不典型症狀。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一、為什麼胰腺癌會被稱為“癌中之王”?

據相關資料顯示,胰腺癌的生存率在1970年左右,僅僅只有2.5%,而到了2010年,也就只有8.2%,直到術後輔助化療等治療的改進,才有點大的進步,但整體來看還是十分兇險。

另外,綜合全球各地的報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幾乎都在10%以下

那胰腺癌為何這麼“猛”呢?原因主要有3點:很難早期發現、缺乏好的靶向藥、腫瘤微環境複雜

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很難早期發現。這和它的位置有很大關係,它很好地隱藏在胃、肝臟、脾臟等其它器官的後面,腹部按壓基本找不到它,初期時腫瘤又很小,一般的B超、ct也無法篩查出來,所以早期很難及時察覺。

再加上它又很會偽裝,基本沒什麼特異性表現,比如腹痛,很容易被當做普通胃病,因為胃病更為常見,最終等你察覺到不對勁時,它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二、胰腺癌很會“偽裝”,別大意

胰腺癌是一個很好的“偽裝者”,所以為了能及時揪出它,我們要學會甄別,尤其是下面幾點我們一定要注意。

1、經常肚子疼,不一定是胃病

當出現腹痛時,別直接將其默認為胃病,也有可能是胰腺癌給你敲響的“警鐘”,所以要注意辨別。

一般胃病引起的,多是陣發性的,與飲食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比如胃潰瘍,疼痛多呈燒灼樣或鈍痛,其發病與進食有關,吃飯時疼,飯後休息一段時間又會慢慢好轉

而胰腺癌引起的,多表現為持續性加重疼痛、鈍痛,痛感更為劇烈,偶爾還可向腰背部放射。

2、頸部劇烈疼痛,不一定是頸椎病

說到頸椎痛,絕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頸椎病,但事實上胰腺癌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細胞、血液侵蝕到骨頭並壓迫神經時,也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3、突然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同樣的,提起血糖高,大家都會與糖尿病聯繫到一起。可胰腺負責內、外分泌功能,當它出問題,也會導致血糖突然升高。所以,沒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突然患上了糖尿病的年輕人也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很“狡猾”,為了能及時抓住它,建議40歲以後,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悶脹不適、頑固性腹痛和腰背痛、莫名體重明顯下降、突發糖尿病等症狀時,需提高警惕,當心胰腺癌,及時就醫檢查診治。

胰腺癌很会“伪装”,4类人群属于高发对象,希望你不在其列

三、哪類人群容易得胰腺癌?

1.菸民。吸菸是一個已經明確的風險因素。有20%的胰腺癌患者是吸菸引起的。另外,常吃薰制或加工肉,會使血糖升高從而增加胰腺癌風險。

2.糖尿病患者。日本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胰腺癌的風險比健康人群高2.12倍,而女性則要高出1.5倍。如果中老年人無飲食和生活習慣問題,血糖卻不受控制,長期有糖尿病,應考慮接受胰腺癌檢查。

3.肥胖人群。美國的研究顯示,肥胖也會增加胰腺癌風險。BMI超過30的話,男性胰腺癌風險會增加1.4倍,女性則增加1.3倍。

健康的大便是什麼狀態?經常吃什麼有助排便

人想要維持健康狀態,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並不會被完全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最後一項吸收工作後,食物殘渣就會變成“廢物”,然後隨著便意到來排出外。此時很多人都會無情地按下沖水鍵,殊不知“大便”並非毫無用處,它可是腸道健康的晴雨錶。

一、如果一個人的腸道十分健康的話,那大便就會呈現出以下幾個狀態:

1、大便成形

正常人的大便應該是緩緩下沉的狀態,呈現出圓柱、彎曲或者是蛇形,其表面富有彈性且十分柔軟。當受到飲食影響之後,大便狀態也會發生一些改變,但絕對是呈現出成形狀態

2、大便顏色正常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大便顏色主要是以黃色、褐色等為主。受到食物色素的影響,大便短時間內會發生改變,但隨著食物殘渣完全排出後,大便顏色也會恢復至正常狀態。

3、排便非常規律

身體健康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排便習慣,通常以一天一次或兩三天一次為主,甚至是每次大便都是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就臨床研究發現,成年人1-3天排便一次,都算是正常情況。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二、大便是怎麼形成的?

食物進入人體後,一部分會被小腸消化、吸收,剩餘的殘渣會被運到大腸,對水分和電解質進一步吸收,最終形成大便,由肛門排出體外。

一般情況下,大便往往受到3個因素影響:

① 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數量

如果進食過多的食物或消化出現障礙,很容易影響小腸的消化吸收,導致食物殘渣數量增多,刺激腸道蠕動,導致排便次數增加。

② 腸道蠕動

小腸蠕動過快時,容易影響食物消化,導致殘渣變多,影響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增多且溏薄。

影響小腸蠕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進食了刺激、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受涼、腸炎、消化腫瘤疾病、緊張焦慮的情緒等。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③ 腸道菌群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上,腸道益生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分解有害、有毒物質,同時也有調節脂肪代謝、膽固醇和糖的作用,維持腸道粘膜完整性。如果腸道益生菌大量減少,就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問題。

三、為什麼大便會“前硬後軟”?

這時有人就問了,排便時經常感覺“前硬後軟”,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屬於便秘的範疇。一般來說,便秘多是生活因素造成的,比如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長期久坐不動、飲水不足等,都會讓大便排出延遲,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造成“前硬後軟”的情況。

除此之外,大便“前硬後軟”也不能忽略疾病因素。

1、胃腸道梗阻

當發生胃腸道梗阻時,會影響食物殘渣的正常通過,長時間滯留在胃部或腸道引起便秘,表現為大便前端幹硬,難以排出。

2、肛門疾病

比如痔瘡、肛裂、直腸炎、肛周膿腫等肛腸疾病,會引起排便疼痛,使得患者懼怕排便,最終產生便秘。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3、結腸應激功能減退

正常情況下,結腸內容物能夠刺激結腸正常蠕動,但是當結腸的應激功能減退,就很難產生蠕動以及排便動作,導致便秘。

4、局部病變

比如腹腔積液、系統性硬化症、膈肌麻痹等局部病變,容易導致排便無力,使糞便長時間停留在大腸無法排出,引起便秘。

四、警惕大便發出的“癌症信號”

大便是人體健康的“晴雨錶”,但很多人不會主動觀察大便。

英國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有1/3的英國人不知道什麼是“正常的大便”。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常常已是中晚期。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年輕化趨勢也很明顯。

其實,腸癌會有3個排便表現,我們應當學會區分和辨別。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1、黑便和血便

黑便,即外觀烏黑色糊狀、帶有血腥味的油性光澤黑色大便,通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來說,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於50ml且出血不是太集中,就會形成黑便。如果出血多且集中,肉眼可以看到血跡,即形成血便。很多時候,血便是顏色發紅,容易引起注意,但黑便經常被人忽略

根據便血的情況,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出血部位:

1)先便血,後排便,血的顏色鮮紅,提示出血部位在直腸或肛門,比如痔瘡、肛裂、直腸癌。

2)先排便,後便血,大便如馬路柏油一般黑,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胃或十二指腸、小腸等遠離肛門的部位,要懷疑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甚至胃癌。

2、大便變細

大便變細、排便不爽,甚至有固定的劃痕,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則要警惕早期腸癌的可能,是腸道內腫瘤擠壓大便造成的

3、排便習慣改變

腸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現腹瀉、便秘兩者交替進行,尤其是到中晚期,隨著腫瘤不斷變大,還會引起進行性便秘,直腸癌患者還會有排便不盡感。如果原本排便正常,但排便的次數突然增多,或者長時間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大便“前硬后软”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种病,很多人没意识到
對於45歲以上人群或腸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肛門指檢,每5年做一次腸鏡,以便儘早發現腸道問題。

五、經常吃什麼助排便

1、大白菜

大白菜水分含量高,而且所含營養物質豐富,性質偏涼,有滑泄清利之力,適宜改善便秘。

2、紅薯

紅薯削去外皮後洗淨切成小塊。把切好的紅薯放入煮鍋裡,加少許水,剛沒到紅薯表面即可,煮熟。紅薯煮熟後倒入牛奶煮沸。放入適量白糖攪勻即可食用。

注意:這個方法對於經常便秘和頑固性便秘的非常有效果。

3、蜂蜜

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酵素類物質。酵素可以幫助人體消化、吸收並加強新陳代謝。便秘了來杯蜂蜜水吧!

4、蘋果

蘋果洗淨,每天帶皮吃1個,可預防便秘。每天帶皮吃4—5個,可調治頑固性便秘。每日早、晚空腹吃1~2個,可調治習慣性便秘。

5、香蕉

香蕉(熟香蕉)含有的大量水溶性植物纖維,能夠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大便變軟而易於排出。

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但這4種添加劑需警惕

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史也伴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史,它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另外是為了滿足我們對口味或營養的需求。我們能在超市購買到各式各樣的食品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食品添加劑。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物會在短時間內腐敗變質,無法實現長途運輸,我們也就沒有豐富多樣的食品可選擇。因為有了抗氧化劑,食用油、麻花、堅果等食品就不會輕易有哈喇味。再比如甜味劑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等,它們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減少能量攝入,還能夠滿足糖尿病人對甜食的渴望。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一、食品添加劑並非“洪水猛獸”

對於食品添加劑,不少人的認知仍停留在“人工生產出來的”、“吃了對身體有害”、“不如天然的好”等等,其實這些認知太過於片面了。

我們先來瞭解下什麼是食品添加劑:

很多食物在存放一定時間後,就會滋生微生物,導致腐敗變質,從而危及健康。而食品添加劑就是為了改善食物色、香、味等品質,以及防腐等目的,而加入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對,你沒看錯,食品添加劑當中其實也有一大部分是天然物質。所以,別急著否定它,它的作用是很多的,它的存在對於食品工業有特殊的積極意義:

  • 比如防止食物變質,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以及預防因食用被微生物感染而誘發的食物中毒;
  • 還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滿足大眾的不同需求
  • 尤其是如果在符合規定內,適當添加一些食品營養強化劑,對提升食品的營養價值也是有幫助的可見,食品添加劑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麼“壞”。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二、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很多人都喜歡追求“零添加”、“純天然”的產品,認為這樣才是對人體無害的,但事實上,有時候零添加不一定就更安全、健康。

零添加不一定就是好,就以食品防腐劑來說,一些高蛋白食物必須用到它,不然很容易變質,而它可幫助我們延長食品保鮮期、儲存期,防止食物腐敗變質。所以,合理添加,對人們來說,反而是有好處的,它的存在大力促進了食品工業的發展,所以,也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

有些標了“零添加”的食品,事實上不一定真的就沒加,很多時候都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手段,因為現代食品基本離不開食品添加劑,而這樣掩耳盜鈴的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知情權,也一定程度上擾亂了食品市場的競爭秩序。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追求零添加食品,它不一定就如你想像中的那麼好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三、4種添加劑需警惕,尤其是家長

而對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美國兒科學會(AAP)提醒:要警惕其對孩童健康的影響,尤其是這4種添加劑:

1、高氯酸鹽

一般在乾燥食品塑膠包裝中會添加這種添加劑,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靜電。

但有研究證實,它可干擾甲狀腺素的產生,影響認知功能,尤其是對發育中的胎兒影響最深,因為此時胚胎基本需要依賴母體的甲狀腺素,接觸這種物質可提升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發病風險。

2、人造食用色素

像果汁、飲品當中會比較經常用到,可提升對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吸引力。可如果長期接觸這種物質,可提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具體機制暫不明了。

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专家提醒:“零添加”不一定更安全、健康
3、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一般在加工肉類、魚類當中很用到,但長期大量攝入這類物質,可提升胃腸癌症的發病風險,早在2006年,其就被IARC列為“可能致癌物”。

4、全氟烷基化合物

在製造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防油紙和包裝會用到這種物質,而長期接觸這種物質,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受損

結語:其實添加劑的種類有很多,食品添加劑只是這麼多添加劑中的一種,其他的添加劑還有飼料添加劑、藥品添加劑、塑膠添加劑、塗料添加劑等等,比如蘇丹紅、福馬林等是化工原料,就不是食品添加劑,很多黑心廠商為了追求更好的顏色、口感而非法添加了不合規的添加劑就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而這種問題頻頻發生也讓很多人心有餘悸。

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和飲料生產廠商應該做的,我們做為消費者也應該對食品添加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就覺得不健康。

控制血壓減輕癡呆風險!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壓?

老年癡呆症的發生是在老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是很多人對於老年癡呆不太瞭解,那麼什麼是老年癡呆症呢?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特徵性病理改變為β澱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丟失伴膠質細胞增生等。

導致癡呆症的病理生理過程在生命後期出現臨床上可識別的認知障礙之前的許多年就開始了。因此,預防策略應針對中年時期的風險因素,即大致定義為40-65歲之間的年齡段。

美國心臟協會(AHA)定義了 “生命簡單7″(LS7),這是一個由三個生物(血壓、膽固醇水準、血糖狀況)和四個生活方式(吸菸、體重指數[BMI]、飲食、身體活動)組成的心血管健康(CVH)指標的綜合得分,用於心血管疾病的初級或初級預防。堅持LS7理想的CVH建議與較低的心臟代謝疾病風險有關,如2型糖尿病(T2D)、心肌梗死和中風。

一些佇列研究探討了LS7評分與晚年癡呆或認知能力下降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並不一致。為了全面評估個人生物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因果效應,來自德國慕尼克LMU大學醫院中風和癡呆症研究所的專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lzheimer&Dementia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229976人中(平均隨訪9年),探討了由 LS7測量的中年心血管健康是否與發生的全因癡呆有關,以及該分數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否與癡呆有因果關係。

結果顯示,遵守LS7的生物指標(血壓、膽固醇、血糖狀況)與癡呆發病風險降低有關(每增加1分,風險降低7%,HR=0.93,,95%置信區間[CI;0.89-0.96])。相比之下,LS7綜合評分和生活方式子評分(吸菸、體重指數、飲食、體力活動)與癡呆症的發生沒有關係。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中,遺傳性血壓升高與較高的癡呆症風險有關(每增加一個標準差,OR= 1.31,95%CI[1.05-1.60])。

按發生癡呆狀態,(A) LS7綜合評分,(B)生物分,和(C)生活方式分在基線上的分佈。

當排除基線時有心肌梗死或中風病史的人(N = 6847人;每增加1個點,HR=0.94,95% CI [0.90-0.97]),以及額外排除隨訪期間有心肌梗死或中風事件的參與者(N = 12305人;每增加1個點,HR=0. 94,95%CI[0.90-0.98]),以及將分析限制在隨訪期大於8年的參與者(N=190,064人,事件數=204;每增加1個點,HR=0.89,95%CI[0.79-0.99]。綜上,該研究強調了中年控制血壓以減輕癡呆風險的重要性。

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壓?

1.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 g(1啤酒瓶蓋);注意隱性鹽的攝入,如鹹菜、雞精、醬油等,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2 mmHg-8 mmHg。

2.減輕體重,將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體重指數[BMI]:18.5 kg/m2-23.9 kg/m2,男性腰圍<90 cm,女性<85 cm)。體重減輕10公斤,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5 mmHg-20 mmHg。

3.規律運動,除日常生活活動外,建議每週4-7天、每天累計30-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預計可以使收縮壓下降4 mmHg-9 mmHg。

4.科學戒煙,避免被動吸煙。戒煙雖不能直接降低血壓,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壓併發症風險。

5.限制飲酒,最好是戒酒。飲酒會顯著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且其風險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飲酒最好是戒酒,可使血壓降低。

6.心理平衡,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精神緊張可啟動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壓力管理,進行個體化認知行為干預,必要情況下可採取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緩解焦慮和精神壓力。也可以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避免由於精神壓力導致的血壓波動。

鼻咽癌怎樣治療?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鼻咽癌生長在鼻腔後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較隱蔽,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患者是因發現頸部腫塊或其他轉移症狀後才被確診,從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需警惕鼻咽癌的早期信號。鼻咽癌在確診前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症狀多發生于單側。

鼻腔出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時涕中帶血,早期痰中或涕中僅有少量血絲,時有時無。晚期出血較多可有鼻血。

單側鼻塞。早期多不明顯,隨著腫瘤的長大而呈現進行性加重。它與感冒不同,表現為單側鼻塞,且抗感冒治療無效。 若腫瘤堵塞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性鼻塞。

單耳部症狀。癌腫組織增大,侵犯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引起耳部疼痛、耳鳴、聽力減退、若壓迫咽鼓管咽口時,使鼓室內外壓差變化增大,可加重耳鳴症狀。

偏頭痛。約見於1/3的病人,頭痛劇烈且部位較固定,服用止痛劑無效。頭痛是由癌組織侵犯或壓迫顱神經所引起。

單側口眼歪斜。鼻咽癌侵犯到顱神經,還可產生口角歪斜,患側眼視力下降,或出現複視。這些症狀有時是某些患者的初診主訴。

頸部腫塊。據統計約80%的患者有鎖骨下後方、耳垂下方的淋巴結轉移,腫塊增長迅速,可無任何症狀,起初可以活動,而後在短時間內即發生粘連,固定不動。

鼻咽癌也可發生遠處轉移至肝、肺、骨骼等部位,從而引起相應部位的症狀。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一、全球近一半鼻咽癌在中國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資料,中國鼻咽癌患者約占全世界的一半,2020年全球新發鼻咽癌患者13.3萬例,中國占了6.2萬例。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鼻咽癌發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遺傳

2、環境

3、病毒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二、別把鼻咽癌當成鼻炎來治

由於鼻炎和鼻咽癌的症狀相似,患者容易混淆,醫生也容可能誤診。

鼻炎患者經常感冒,鼻塞具有交替性、間歇性的特點,通常隨著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側臥時下側鼻孔鼻塞加重,上側鼻孔通氣良好。而鼻咽癌引起的鼻塞具有顯著特點,一開始是一側鼻塞,隨著病情進展逐漸發展為雙側鼻塞,呈進行性、持續性。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除了鼻塞,鼻咽癌還有其他常見症狀,持續出現兩周時應警惕。

1、頭痛

鼻咽癌會侵犯顱底骨質、神經、血管等,引起頭痛,頭痛表現為單側頭痛,具有持續性的特點。

2、聽力減退

當鼻咽癌發生在鼻咽側壁或咽鼓管口時,咽鼓管會不斷被壓迫,導致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症狀。

3、鼻涕帶有血絲

吸鼻子時,鼻涕回縮,沾上血絲,然後從口咽部吐出,也就是“咽式鼻出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痰中帶血,導致誤診。

4、吞咽困難

鼻咽癌不斷發展,會逐漸對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產生壓迫,引起吞咽困難、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等。

三、遠離鼻咽癌,請做好這4點

近年來,鼻咽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香港知名導演陳木勝等都被鼻咽癌盯上。面對鼻咽癌,防比治更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醃制食物、戒煙;

預防感冒,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減少病毒感染的幾率。

避免吸入有毒物質,例如吸入霧霾、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有害煙霧。

做好篩查,定期體檢,如果出現疑似鼻咽癌的症狀,應儘早就診,查明原因。

勿把癌症当鼻炎!医生提醒:身体出现4个症状,尽快排除鼻咽癌
四、鼻咽癌治療方法

1.放射治療 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方法,鈷60放射治療優於深部X線照射,亦可並用腔內鐳療。放療對癌細胞有較為直接的殺滅作用,但是不良反應比較大,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因此,劑量大小、照射範圍、照射療程要根據病變範圍及患者的身體狀況慎重選擇。

2.聯合化療 化療可用於配合放射治療,或用於晚期有遠處轉移或放射治療後復發病人的姑息治療。

3.手術治療 由於鼻咽癌的特點,外科手術不能作為治療的首選方法。但在放療後復發時,外科手術作為挽救性治療措施還是有益的。

4.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中藥在治療晚期鼻咽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減少放、化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而且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中可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五、治療鼻咽癌民間偏方

1、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蓮30克、金果欖9—12克。水煎服,每天一劑。

2、土茯苓30克。水煎代茶飲。

3、紫草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射干60克,水煎服。或搗敷或醋磨搽敷患處。

5、15~20%醋制囪砂溶液滴鼻,每日3~4次,一般可連續滴用,直至治癒後繼用2~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