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可以運動嗎?房顫患者做什麼運動好?

房顫是心房顫動的一種簡稱,該心律失常性疾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導致患者產生不規則而且快速的心律。心房失去正常的節律是導致房顫發生的主要原因。房顫的發生會導致患者的心臟功能健康受到一定的損害,是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疾病,心臟是血液源泉,房顫的危害極大,輕度房顫,人會感到心慌,乏力,頭暈,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重則心力衰竭,心臟跳停,導致猝死。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其發病率一直在持續增長。多項研究顯示,AF與中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據資料統計,AF 不僅增加了醫療負擔,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在AF 危險因素的管理中,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相關心血管疾病,還可改善AF的復發率,進而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儘管運動和AF相關結果之間的聯繫已經得到了大量證據的支持,然而,目前沒有研究資料表明運動與 AF 患者心血管發病率之間的關聯。

鑒於新診斷為AF 患者與運動習慣改變有關的心血管結果的資訊很少,近日,發表在Plos Med雜誌的一項研究,調查了新診斷為AF 的患者,運動習慣與缺血性中風、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這項佇列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韓國國家健康保險服務的資料,對2010年至2016年間新診斷為AF的66692名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在AF診斷前後2年內接受了2次連續的健康檢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了AF在診斷前後2年內的鍛煉情況,並分為4類:持續不鍛煉者(30.5%)、新鍛煉者(17.8%)、鍛煉放棄者(17.4%)和鍛煉保持者(34.2%)。考慮到人口統計學、合併症、藥物、生活方式行為和收入狀況,各組之間的基線特徵差異進行平衡。在3.4±2.0年平均隨訪期內,通過Cox模型對結果進行評估。

結果顯示,與持續不鍛煉者相比,運動者和運動維持者患心力衰竭風險較低,危險比(HRs)分別為0.95和0.92(P < 0.001)。另外,與持續不鍛煉相比,在房顫診斷前後的任何時候進行鍛煉都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鍛煉者的HR為0.82,放棄鍛煉者為0.83,維持鍛煉者為0.61(P < 0.001)。對於缺血性卒中,鍛煉者的 HR 估計值低 10%–1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7)。

研究人員進一步對鍛煉者亞組分析發現,定期適度鍛煉 170–240分鐘/周的能量消耗始終與每個結果的較低風險相關。因此,將運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對 AF 患者進行干預,對其心血管預後有著潛在益處。

綜上,在這項全國性的佇列研究中,AF診斷後開始或繼續定期運動與較低的心力衰竭和死亡風險有關。定期適度運動170-240分鐘/周可能是在房顫診斷後開始運動的患者獲得最大心血管益處,但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來確定最佳能量消耗。

房顫患者做什麼運動好?

很多患者得知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後,急著通過鍛煉運動恢復,但由於這類疾病的特異性,在房顫等急性發作時,不建議進行運動,運動的時候會進一步加重心慌症狀。但是如果房顫患者的心室率,維持正常,可以適當進行運動。此外還要取決於患者的基礎心臟病情況,心功能情況等.

房顫病人可以選擇節奏比較舒緩、便於調節運動節拍的鍛煉項目為宜,如散步、快慢走結合、健身舞、簡單會展運動、打太極拳等,在運動時要循序漸進,控制好運動頻率。

運動要講究科學,每次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運動應從低強度向中等強度逐漸過渡,開始時,每天可運動20~30分鐘,如無不適,再逐漸增加到40分鐘,50分鐘.60分鐘,每週鍛煉不應少於4次。運動應該在飯前開始、飯後不要運動。

飲食影響多種癌症,生活中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癌症預後差,很多癌症一旦患上就相當於被判了死緩!所以早期預防早期發現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我們身邊常見的那些一級致癌物吧!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一級致癌物,所謂的一級致癌物又叫確認致癌物,就是指的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了,有充分證據證明可以導致人體癌症的物質!

包括黃麴黴素、 甲醛、 尼古丁、 亞硝胺(前體物質是亞硝酸鹽,即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才轉化成亞硝胺)、苯並芘 、 砒霜、酒精等!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一、研究表明,飲食影響多種癌症

乳腺癌: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攝入量能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風險,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可降低乳腺癌總體風險。

肺癌:研究指出,大量吸煙會增加肺癌風險,而其中吃蔬果較多的人,患癌率較低。

結直腸癌:研究顯示,隨著肉類攝入量的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增加牛奶和鈣的攝入量,能適度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多吃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豐富的食物,能夠有效預防結直腸癌。

肝癌:據資料顯示,飲酒是肝癌的主要飲食相關危險因素。經常吃發黴的花生、大米等,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胃癌:研究顯示,大量食用高鹽或煙熏食物,會增加胃癌患病風險。多吃蔬菜和水果,可能會降低胃癌風險。補充維生素A、E和硒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食道癌:吸煙、飲酒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而多吃蔬菜水果則有助於預防食道癌。

二、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致癌物是指那些會增加細胞基因突變幾率,繼而增加患癌風險的物質,它們源於我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細胞癌變的加速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接觸到的致癌物有很多,最為常見的有以下5種。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1、黃麴黴素——黴變食物

黃麴黴素有很強的毒性,一次攝入超過20mg可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黃麴黴素也被認為是強效的致癌物質,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能致癌,主要引起肝癌,也可誘發乳腺癌、直腸癌等多種癌症。

米、豆類、花生、堅果等澱粉量含量高的食物在黴變過程中會產生黃麴黴素。此外砧板、筷子、抹布等如果沒有清洗乾淨,殘留食物殘渣和水分,也會產生黃麴黴素。

想要減少黃麴黴素的危害,我們日常要將花生、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儲存在低溫乾燥的環境;餐具要注意衛生,保持乾燥,並定期更換;衛生間等潮濕地方要注意多痛風。飲食中多吃點綠葉蔬菜,裡面所含的葉綠素能阻止黃麴黴素的吸收,降低黃麴黴素中毒的風險。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2、亞硝酸鹽——醃制食物

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當它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可以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亞硝胺具有強烈肝毒性,會引起肝炎、肝硬化,還會誘發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食物中的亞硝胺,主要引起腸胃道和肝臟的癌症。

日常生活中,亞硝酸鹽常被用來作為肉類食物防腐和預防肉毒桿菌生長的防腐劑,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成分。醃制類食物,例如鹹魚、海米等海產乾貨,本身蛋白質豐富且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而鹹菜、酸菜、泡菜等,雖然新鮮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很低,但隨著儲存時間延長,亞硝酸鹽含量也會增加,再加上醃制過程會產生亞硝酸鹽,因此醃菜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高。另外,不潔的井水、變質的蔬菜和變質的雞精等所含亞硝酸鹽也很高。

如何減少亞硝酸鹽的危害?建議日常要少吃醃制食物,如果非要吃,吃的時候要多喝水、多吃點蔬菜;另外要限制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不要亂喝井水,蔬菜變質了就不要吃;多吃一些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花椰菜等,可以幫助抑制亞硝胺的合成。另外,啤酒、火鍋湯和香煙中也可能含有亞硝胺,日常要少碰。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3、苯並芘——燒烤、油炸食物

苯並芘屬於多環芳烴類物質,是一種公認的強致癌物質。研究指出,食品中的苯並芘達到一定劑量就有可能誘發肝癌和消化道腫瘤。

苯並芘常見於燒烤食物(如烤魚、烤肉和烤腸等)和煎炸食物(如炸油條、油煎餅、豬油渣等)中。食品在煙熏和烘烤過程中發生炭化現象時,苯並芘的生成量會顯著增加。而肉類、脂肪在高溫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苯並芘,而且煎炸越久,苯並芘含量越高。

因此建議儘量少吃燒烤、薰制和煎炸食物,少光顧街邊攤檔。自製燒烤時,食物不要與炭火靠太近,建議可用錫箔紙包起來,燒焦的部分不要吃。在家中煎炸食物時,要儘量縮短煎炸時間,不要炸得過焦,煎炸食物後剩下的食用油儘量不要重複使用。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4、檳榔

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與口腔癌密切相關。已有充分證據顯示,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這是口腔癌前病變的一種。而且檳榔裡含有檳榔堿、檳榔次堿等多種化合物,能直接殺死細胞,同時導致炎症,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會損傷食道、胃,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

因此建議愛吃檳榔的朋友,從健康角度出發,儘快戒掉吃檳榔的習慣。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5、煙酒

煙酒與癌症密切相關。香煙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吸煙時,煙氣不僅會經過口腔或呼吸道進入體內,香煙裡的有毒物質還會隨著血液迴圈至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共同作用下,損傷正常細胞,誘發肺癌等癌症。而二手煙同樣可以導致肺癌、乳腺癌、鼻竇癌等。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經由肝臟內的酵素分解成乙醛,然後再代謝為乙酸,最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如果酒精代謝物乙醛無法代謝,長期積累在體內,會增加DNA受損情況,不僅損害身體健康,還會提高癌症發生率。經常飲酒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等癌症的風險。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戒煙可以降低吸煙的危害,也可以預防癌症。而喝酒也建議儘量少喝,如果非要喝的話,盡可能選擇低度酒,並將飲用量控制在限量以內,喝酒要控制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男性每天可攝入的純酒精量不能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ml,葡萄酒250毫升,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每天可攝入純酒精量不宜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ml,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

日本學者在1998年發表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探索喝酒與各種癌症風險的影響。他們發現,在排除了已知的其他因素之後,乙醛脫氫酶缺乏的人中多種癌症風險都是正常人的數倍。比如, 口咽喉癌是11.14倍,食管癌12.5倍,胃 癌3.49倍,結腸癌3.35倍,而與口咽喉或胃癌相伴隨的食道癌更高達54.2倍。所以,那些喝酒臉紅的人,當別人勸你喝酒的時候,你所承擔的多種癌症風險是正常人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注意!这些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现在看还不晚

芬蘭學者在200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他們招募了13個志願者,平均每週適量飲酒(不超過70克酒精)。其中6不吸煙,7個每天抽近20支煙,煙齡超過10年。不喝酒的時候,他們的唾液中幾乎檢測不到乙醛的存在。按照每公斤體重0.8克酒精的量喝酒之後(大致相當於60公斤的人喝2兩50度白酒)。漱口之後,每隔20分鐘收集唾液檢測乙醛。結果發現,40分鐘後,不吸煙者的唾液中乙醛上升到20-30微摩爾每升,而吸煙者則上升到50以上,持續到160分鐘之後。如果喝完酒之後,讓吸煙者每20分鐘抽一支煙,在抽煙時唾液中的乙醛馬上升到400以上。

你為什麼被癌症盯上了,普通人如何遠離癌症?

提到腫瘤,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絕症,其實不然,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通常我們稱為的癌症其實只是惡性腫瘤中的一部分,而部分良性腫瘤也有發展為惡性的可能。那麼腫瘤目前是什麼樣的分佈?它有什麼前世今生?其本質是什麼?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理解它。

腫瘤的全球現狀

據國際癌症機構發佈的權威資料顯示,到2018年,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患者死亡。發病率最高的4種癌症依次為:肺癌(占發病總人數的11.6%)、女性乳腺啊(11.6%)、前列腺癌(7.1%)和結直腸癌(6.1%);死亡率最高的4種癌症依次為:肺癌(占總死亡人數的18.4%)、結直腸癌(9.2%)、胃癌(8.2%)和肝癌(8.2%)。由此可見,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同時也是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是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結直腸癌和肺癌(發病率),反之亦然(死亡率),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四位。累積的惡性腫瘤風險表明,八分之一的男性和十分之一的女性將在一生中患上這種疾病。目前對癌症尚無完全根治的方法,但能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生存期和改善生活品質。從本質上來說,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只要科學系統地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是有可能的。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為什麼被癌症“盯”上了?也許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長期過度疲勞

主持人的工作強度很高,尤其是央視主持人,長期工作、過度疲勞很常見。

疲勞與癌症密切相關,從疲勞到癌症要經歷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當人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的狀態時,機體免疫力會下降,清除癌細胞的能力降低,與乳腺纖維瘤、子宮肌瘤、肝囊腫、甲狀腺瘤等疾病有關。

反過來,癌症也會導致渾身乏力,兩者相輔相成。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2、長期熬夜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節目是在半夜錄製的,而這本來是睡眠時間,長期如此會破壞生物節律,影響機體的修復速度,增加患癌風險。

2019年,世衛組織將“夜班工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致癌物。今年3月,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長期夜班會破壞癌症相關基因的自然節律,損傷DNA,增加癌症風險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熬夜會導致抑鬱症、糖尿病、肥胖等多種疾病。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3、不良飲食習慣

主持人的飲食很不規律,三餐不定,忙的時候饑一頓飽一頓,常常會忘記吃飯。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讓癌症有機可乘。

研究發現,約30%惡性腫瘤可歸因於不良飲食和營養攝入不均衡,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此外,由於工作環境的影響,主持人也需要應酬,難免接觸煙酒。煙酒早就被證實與多種癌症相關,煙酒不離手,會大大增加胃癌、結直腸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風險。

11年来6位央视主持人因癌去世!身价过亿,为何治不好一个癌?
4、心理壓力大

主持人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久而久之,就讓癌症有機可乘。

普通人,如何遠離癌症?

其實,防癌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遠離致癌因素 + 及時發現

我們要重點關注癌症的預警信號,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就診治療,就能贏得主動權。癌症的預警信號包括

1、出現腫塊,腫塊不痛不癢,但會不斷增大,大小不一,可單發,也可多發;

2、原有的痣或疣出現異常變化,比如快速增大、顏色變深或變淺、瘙癢、破潰等;

3、不明原因的疼痛,比如頭痛、頸痛、胸痛、骨痛等,具有長期持續、加重的特點;

4、不明原因的出血,比如咯血、尿血、流鼻血、大便帶血、絕經後陰道不規則流血等;

5、持續低熱,使用退燒手段後依然無效;

6、沒有控制食量或增加運動,體重卻在短時間內出現不明原因下降。

結語:如今很多地方都有防癌體檢,定期的進行防癌體檢也能做到有效的防癌。當然很多人對於防癌體檢有一定的抵觸,認為防癌體檢根本不需要,但是真正做了防癌體檢的人才是對自己身體真正的負責任。

現在的防癌體檢和一般的體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主要體現在檢查的內容上。防癌體檢做的都是關於腫瘤的檢查,能有效的、儘早的發現腫瘤並且予以治療。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煙者、經常酗酒、血親中有患癌者、有肝炎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防癌體檢。

癌症,離我們很遠,但是又離我們那麼近。防癌是很關鍵的,不要等到真得了癌症,才去後悔當初自己沒有進行防癌措施

晚上睡不著是一種病!睡前這樣做助你有個好睡眠?

每到就寢時,許多人就會開始擔心今晚能不能睡個好覺?就在焦慮睡不著、反復翻身時,時間已悄悄溜過,天快亮時才昏昏入睡,偏偏鬧鐘無情響起,只得掙扎著起床,兩眼無神的帶著黑眼圈去上班。

根據統計顯示,有睡眠問題的人比例約為38.2%,比全球平均高出11.2%平均來講,成人一天所需的睡眠時間約7-8小時,孩童約8-9小時,但研究顯示,每個人真正所需的睡眠時間其實不太相同,就像身高一樣,雖然男性、女性各有一個平均值,但實際上的差異則取決於基因的不同,因此有些人需要睡得特別多,有些人睡少一點也沒關係。原則上只要一覺醒來,覺得身體不再疲勞、體力有所恢復,就可稱為足夠的睡眠。老人经常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会影响健康吗?做好4点或睡得更香

一、晚上睡不著是一種病

睡眠是反映身心健康水準的重要指標,當睡眠出現障礙,可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擁有良好的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加強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的關鍵。然而,並非人人都能保持優質的睡眠狀態。當出現失眠、嗜睡、睡覺呼吸暫停、異態睡眠等與睡眠運動障礙相關的現象,統稱為“睡眠障礙”。

老人经常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会影响健康吗?做好4点或睡得更香
近年來的調查顯示,睡眠障礙患者的數量呈逐漸上升趨勢,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張斌表示,這主要受到生活節奏加快、手機等電子設備普及率高、生活壓力過大等影響。不,過隨著睡眠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患者得到了診治。

現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與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有明顯關係。同時,還可帶來負面情緒放大、體重增加、反應遲鈍、降低免疫力等問題,因此,大家如果出現了睡眠異常,一定要重視起來。

二、經常半夜醒來,到底是咋回事?

睡不著已經很痛苦,睡到半夜“自然醒”,更讓人無語。

這種半夜“自然醒”的情況,在醫學上屬於間歇性失眠,多表現為入睡無障礙,但睡眠時間不長,容易驚醒,影響睡眠品質。間歇性失眠的形成原因與神經緊張、外界環境刺激、過度抑鬱等有關。

1、夜尿多

若是睡前喝水過多,可能會半夜尿急起來上廁所。如果夜尿次數超過2次,就屬於異常症狀了,可能與腎臟、尿道、膀胱的相關疾病有關。

2、生物鐘紊亂

生物鐘是身體的時鐘,當長時間熬夜、生活不規律,生物鐘就可能發生紊亂,加重睡眠剝奪的程度,失眠症狀慢慢顯現。

老人经常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会影响健康吗?做好4点或睡得更香

3、抑鬱症

研究發現,約50%的抑鬱症患者首發症狀表現為失眠,早醒現象尤為明顯。如果早醒後感覺自己心情鬱悶,對日常生活工作提不起幹勁,就需要警惕是否有抑鬱的傾向。

4、肝火旺盛

研究表明,晚上睡覺經常醒來也可能與肝臟健康有關。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當肝功能受損時,會導致有害代謝物在血液“堆積”,影響睡眠。在中醫看來,肝火旺盛者容易有早醒的表現。

出現間歇性失眠時,不要刻意逼自己入睡,反而會給大腦帶來“清醒”的信號,越來越精神。入睡前或睡不著時,也不要依賴手機,這同樣不利於營造睡眠氛圍。

半夜醒來後,先不要確認時間,只要鬧鐘沒響,就不要讓任何東西干擾自己。試著深呼吸幾次,沉下心來,再次合上眼睛冥想,讓身體陷入沉睡。

老人经常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会影响健康吗?做好4点或睡得更香
三、睡前這樣做,助你有個好睡眠?

1、保持臥室溫度涼爽

在一個舒適的溫度下,人會更容易入睡。一般來說,15.6℃~22.2℃是比較“催眠”的溫度,可以在臥室安裝電扇、空調,或在傍晚打開窗戶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2、睡前少玩電子設備

研究發現,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干擾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能促進睡眠,分泌減少會干擾入睡,手機越玩越抗奮。

老人经常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会影响健康吗?做好4点或睡得更香
3、泡腳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泡腳,泡個十多分鐘就行。泡腳有利於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也可以放鬆腿部肌肉,讓身體從緊繃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促進睡眠,提高睡眠品質。

4、睡前按摩

01湧泉穴

定位:在足掌心前三分之一,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足底前部的湧泉穴,具有益精補腎的作用。白天過於憂愁、晚上睡不好時,可按揉此穴幫助睡眠。

02神門穴

定位: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此穴可寧心安神,緩解心律不齊、胸悶等症狀。

抽血可以查出哪些疾病?抽血後出現淤腫了怎麼辦?

秋冬季節,不少人因為感冒、發燒要去醫院看病,但在就診之前,醫生總是安排患者檢查一下血常規,雖說檢查費用不算貴,但平白無故的就要去抽血化驗,總是讓人難以理解。有些人還比較害怕抽血,也會想,我只是個感冒,為什麼非要抽血化驗?

抽血化驗是醫院很多檢查的第一步。比如血常規需要抽血化驗,肝功能檢查需要抽血,血糖檢查也要抽血,腫瘤標誌物也要抽血。有非常多的疾病需要通過抽血化驗才能確診,貧血、病毒感染、肝病以及愛滋病等。

有的人覺得自己只是不小心感冒了,想著醫生看兩眼,開個藥方回家吃就行了。但為了準確地掌握病情,醫生會建議大家去做一個血常規瞭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咳嗽、流鼻涕、發燒,是流感還是普通風寒,是季節性的流感,還是特殊的病毒流感,這些都能在血常規檢查中窺見一二。

所以,在醫院看病的時候檢查血常規是一個比較基礎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能夠在較小的負擔下,檢查出人體內的很多問題。

抽血化验为什么要空腹?抽血前能喝水吗?提醒:禁食少吃4类食物
那抽血可以查出哪些疾病呢?

主要包括血液系統疾病(如貧血、是否缺鐵、血小板有無異常)、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感染性疾病(明確是否因細菌等原因引起)等,甚至還可以輔助診斷腫瘤。可見,簡單的抽血卻大有作用,所以很多時候醫生會要求患者進行抽血。

用不完的血都去哪了?

每次抽血時,一次都能抽很多,結果真正用到的就那麼一小部分,所以很多人之所以抗拒抽血,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怕醫生想賺錢,或者被用做其他用途。

很多時候進行一次檢查,確實會抽多管血,這主要是因為專案不同,所以需要用到不同成分的血,如果一次性抽一管血,會增加時間以及人力。而且同一管血液拿來拿去,很容易發生污染,影響到檢查的準確性,所以這是一種比較方便省時的做法。

一般來說,醫生化驗完血液樣本後,會先保存起來備用,如果後續對檢查報告結果有疑問,會接著用於檢測,省的再抽一次血。

而如果已經確定不需要了,會通過高壓滅菌或化學處理消毒等專業方式,來統一進行廢棄處理,以免亂扔亂放產生污染。

所以,大家不用過多擔憂,既然選擇了去醫院看診,就要相信醫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疾病問題。

抽血化验为什么要空腹?抽血前能喝水吗?提醒:禁食少吃4类食物
空腹抽血=啥都不能吃嗎?

不少檢查項目會要求說“空腹抽血”,不少人就認為空腹抽血就是抽血前的12小時內,啥都不能吃,啥都不能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檢查之所以要求患者空腹,無非就是為了得到一個更準確的檢測結果。

因為一些檢查結果的參考範圍,是基於空腹狀態下的範圍值,而且空腹可以排除飲食等因素(部分人進食後血液可出現乳糜狀)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一般需要空腹的專案有:空腹血糖、血脂、腫瘤標誌物、肝腎功能、電解質、各種感染標誌物、激素水準等。

至於空腹的時間,據《靜脈血液標本採集指南》建議:至少8小時,一般在12-14小時左右最為合適。而基於空腹時間考慮,抽血檢查往往會安排在上午7:00~9:00。

為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大家一定要堅持住。另外,在檢測前一天晚上,飲食方面也要儘量清淡,儘量避免以下4類飲食:

那麼,空腹抽血,就是指這12個小時內除了不能吃東西,水也不能喝嗎?

空腹期間”可以少量喝水。不過為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大部分醫生統一主張“不喝水”

不過如果存在心臟病、高血壓等特殊情況,必須吃藥,可以少量白開水送服藥物。

其它人如果一定要喝水,可少量飲用白開水,其它液體(如茶水、碳酸飲料、咖啡等)都是不行的。尤其是不能喝酒,因為酒精可明顯提升乙酸鹽與尿酸鹽含量,從而影響檢查結果。

這種檢測要求的存在,都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查出問題,解決疾病,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好好遵守。

抽血化验为什么要空腹?抽血前能喝水吗?提醒:禁食少吃4类食物
延展——抽血後,出現淤腫了怎麼辦?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群在進行抽血檢查後,會出現局部淤青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1.冰塊冷敷 抽血後手臂淤青腫脹需要需先用毛巾包好冰塊進行冷敷,冰敷能促進毛細血管的收縮,促進針眼的癒合,還能促進組織液回流,緩解腫脹症狀。

2.毛巾熱敷 抽血後手臂淤青腫脹,需要先用冰塊冷敷,再三天后血管針眼幾乎癒合,再用溫熱的濕毛巾熱敷,增高局部溫度,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對淤青處的血液吸收有一定幫助。

抽血化验为什么要空腹?抽血前能喝水吗?提醒:禁食少吃4类食物

怎麼防止抽血後淤腫

找准按壓位置 抽血後按壓針眼的時候,按壓的位置要靠上一些,因進針的時候是斜行的,一般是30度角,針頭進入皮膚後,會向前走一段距離再進入血管的,所以血管的針孔要比皮膚的針孔靠上一些,按壓的時候要壓在血管的針孔處效果才好的。

確保按壓效果 抽血後按壓一定要把握好力度,確保血管傷口在按壓時處於閉合狀態,同時按壓的時間一般在5分鐘以上,確保傷口處血液結痂,避免傷口裂開,出現內出血,能最大程度避免淤腫現象。

經常生氣的4個危害,生氣時如何舒緩怒氣?

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情緒波動有關,為了防止情緒波動大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最關鍵的就是穩定個人情緒,平時遇到一些事情之後需要冷靜處理,才能避免情緒的波動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而生氣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總是說不要氣了,氣大傷身,確實是這樣的,氣是身體之本,每天高高興興的心情舒暢,全身的脈絡通暢身體也不會出現問題,而整天生氣會使身體的脈絡堵塞,這樣就很容易導致病症出現,生活中總有這麼一類人,特別的愛較真,遇事總是生氣上火,仿佛隨時隨地都會怒髮衝冠;經常生氣其實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大家常說“被氣死了”如果經常生氣的話,真的有可能會被氣死。

近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想要健康長壽,千萬不要帶著“氣”睡覺

一、帶著“氣”睡覺,會發生什麼?

面對“隔夜氣”,有人調侃過“忍一時乳腺增生,退一步卵巢囊腫”,那如果人帶著“氣”睡覺,第二天會發生什麼呢?

  • 怒氣翻倍

這項研究被刊登在美國《老年學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在爭吵或壓著脾氣選擇忍耐後的第二天,那些覺得問題已經解決的人,負面情緒沒有上升。而那些沒解決問題或避免爭論的人,第二天怨氣仍在,負面情緒高出事發當天的一倍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 加深負面記憶

另一項發表在美國《神經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存在負面記憶,而與清醒的狀態相比,睡眠可能讓你對憤怒的畫面更加進一步深化。所以,帶著“氣”睡覺,醒來時也許會更生氣。

另外,強烈的情感會影響大腦的杏仁體、紋狀體及海馬體。在強烈情感刺激下,人對某些事件的記憶會得到大幅強化

把負面情緒留到第二天,不僅可能會影響睡眠,人在胡思亂想狀態下還會將問題複雜化越想越氣,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留下心理創傷。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綜上所述,不管從人際交往,還是精神健康方面來講,“隔夜氣”都是不好的。帶“氣”入睡,不僅會讓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還可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二、生氣的危害很大…

“氣死我了”並不是一句誇張話,經常生氣、憤怒,不僅對心理有負面影響,這些情緒也會悄悄“震碎”你的身體。生氣的威力有多大?看看各科醫生怎麼說:

1、胃出血

胃和情緒的關係很親密,當一個人處於憂鬱的情緒裡,食欲會減退,容易因消化不良,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而亢奮、暴躁的人則更容易由於血管強烈收縮,引起胃出血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2、肝病

“怒傷肝”,憤怒爆發出來的人,往往會發生肝臟功能失調乃至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而經常隱忍的人,也會容易導致肝氣鬱結,易患肝病。

3、呼吸中毒

正常人在60秒內可呼吸15次,而人在生氣後,呼吸的次數會翻倍。由於快速呼吸,大量二氧化碳被呼出體外,造成機體呼吸性堿中毒,患者可表現出胸悶、胸痛、心悸、面色蒼白等。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4、乳房大忌

對於女人來說,心態好便是最好的養生。根據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情緒波動大、喜怒無常、焦慮抑鬱的人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三、生氣後兩小時,千萬別做這3件事

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兩個小時,腦卒中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的風險會增加5倍,而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病史的人,風險會疊加

生氣對身體的“快速”影響不可小覷,因此,生氣後的2小時內,儘量避免幹這些事:

  • 別開車

生氣後最好別開車,氣憤的情緒會影響人的判斷,據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生氣時開車,車禍的幾率約是正常開車的9.8倍

  • 別運動

生氣本來就升高了血壓和心率,此時再運動,會造成心臟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臟負擔

  • 別著急吃飯

生氣同樣對人體神經調節有影響,不利於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此時進食,不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極易導致消化不良

经常生气,危害不小!4种方法缓解怒气,爱生气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四、生氣時,如何舒緩怒氣?

1.深呼吸,開始數數

你受了委屈時覺得很氣憤,想握緊拳頭尖叫。但發洩怒氣的更好辦法是深呼吸,同時在腦中數到8,停下來,再緩慢地呼吸。重複做幾次,直到你冷靜下來,這時你的心跳會放緩,肌肉也不會再緊張。

2.遠離是非,

與人產生矛盾時,儘快離開是非之地,不要與人爭執。爭執通常讓人心情更糟。

3.與自己交談

不要因為別人的過錯而發脾氣。等待一會兒,與自己交談。在腦中默念幾次:“會沒事的。”幾分鐘後你就會覺得平靜下來,這時候更容易進行思考。

4.寫下不好的心情,然後把它扔掉

在紙上寫下你對家人、朋友或同事的不滿。可以假裝向讓你不快的人寫信。這也能幫助你記下如何解決使你不安的問題。隨後把紙片扔掉,就像把憤怒的情緒扔掉一樣。寫信也能讓你有時間冷靜下來,讓你心情變好,減輕壓力。

5.與人交談

在與人交談時,你會發現為什麼會生氣,你能做什麼來解決,以及如何改變心情。你可能發現自己完全沒有生氣,只是感到緊張、悲傷或恐懼。不管怎樣,與人交談都會對你有説明。

6.改變想法

如果總想到別人的缺點,你會一直生氣。改變對別人的看法,多想想別人的優點。用快樂代替生氣的想法能讓你更放鬆。

 

吸毒後會怎麼樣?讓我來告訴你吸毒有多可怕

你敢吸冰毒嗎?我是不敢的,可是有些人偏偏卻要鋌而走險去嘗試,哪些敢吸毒的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很多人說毒品不就是海洛因嗎?怎麼就變成冰毒了?那我想告訴你的是,毒品現在早就已經轉型了,冰毒已經成為了新型毒品

吸毒對人體的危害不是一般般大。

濫用冰毒將對濫用者的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以精神系統的損害為甚。冰毒直接作用於人體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吸毒者產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出現自殺、傷人等暴力行為,讓吸毒者心理變態,精神頹廢,道德淪喪,失去家庭責任感,給家庭、社會帶來不安隱患。

“求求你,求求你給我來一針吧!讓我死我都願意!”“就一口,最後一口,以後再也不吸了!”這是吸毒者毒癮發作時最常說的兩句話

對他們來說此刻毒品就是救贖靈魂的天堂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可是他們不知道,在這“天堂”背後,等待他們的卻是無盡的地獄深淵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智力和勞動能力,還有10萬人因吸毒死亡,面對如此龐大的吸毒數量及危害!今天有必要跟大家聊一聊毒品,是如何一步步摧殘你的身體?

先來瞭解下毒品的分類

1、傳統毒品

一般指流行較早的毒品典型代表為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其中,海洛因因危害性及成癮性最大也被稱之為“毒品之王

2、新型毒品

指通過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典型代表有,冰毒、麻古、搖頭丸、K粉,據資料顯示冰毒濫用者的比例達到了56.1%現已取代海洛因成為“頭號毒品”

毒品的種類繁多吸食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1.菸吸

將粉末和香菸中的菸絲混合在一起,或直接將粉末放紙上卷成香菸吸食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海洛因氾濫的時候,很多毒販和癮君子都是用這種方法將人拉下水

2.燙吸

將毒品粉末放在錫紙上,然後用打火機在下面烘烤,等待毒品加熱產生菸霧,再用嘴和鼻子吸入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但這種方法會讓身體,對毒性耐受度增加,導致越吸越沒勁,不少人為了更直接的快感,會採用危害更大的方式——注射

3.注射

注射的位置分為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將毒品粉末加水溶解後放入注射器內,再用針管從靜脈注入人體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另一種是極其危險的動脈注射,俗稱“開天窗”直接在頸動脈或股靜脈注射,毒品會順著血液直接進入腦子,容易當場猝死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吸毒後人體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女,43歲,吸毒時間10年”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男,46歲,吸毒時間5年”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女,59歲,吸毒時間16年”

吸毒不只是一部活生生的“毀容日記”還是一個身心俱毀的歷程

首先被攻擊的是大腦!要知道大腦是人體的指揮部,掌管著人體的記憶力、情緒、思維能力及肢體動作,而毒品就像是一個bug會讓這些能力逐漸喪失

初期階段

毒品成癮的人會出現“靈魂出竅”、“手腳消失”等異常感覺,講話沒有邏輯總是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語.“我感覺我整個人都飛起來了”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走在大街上,他們都盯著我看,他們都想謀害我”在日常生活中吸毒者還會表現出,緊張、多疑的情緒甚至會患上精神分裂症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再是免疫系統

作為人體的守護軍,免疫系統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好幫手,可一旦毒品進入人體

會直接弄死一部分的白細胞,使得免疫能力大打折扣,平常人感冒可能緩幾天就好了,吸毒者可能動不動就感染個肺炎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別人被劃破手,貼個創可貼就行,吸毒者則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傷口更易發炎、腫脹最終導致敗血症

此外,由於經常共用注射器,吸毒人員患上各種傳染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幾十倍不止,很多人因此染上愛滋病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最後是血管和消化系統

當吸毒者將毒品注射入靜脈後,血管壁容易發生化學刺激,從而引起感染造成血管梗阻,繼發起腦血栓,大動脈栓塞乃至於造成壞死性的脈管炎只能截肢來保全性命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而人體內的激素也通通被毒品攪亂,男性的性欲望逐漸喪失,陽痿、早洩是遲早的事

女性的大姨媽也變得紊亂,甚至年紀輕輕就會停經,導致不育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毒品不僅僅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還直接造成了無數個家庭破碎,一個原本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男子,吸毒後常偷母親的錢去購買毒品,長時間吸毒後,男子精神逐漸失常,對自己的母親也動不動拳打腳踢

那些吸毒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看看身体是怎么一步步报废的
某天鄰居報案稱其母親失蹤,經過警方的調查竟是這個男子在毒癮發作時將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將屍體肢解!而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為什麼吸毒成癮?

毒品成癮主要由兩個機制決定,一個是多巴胺,另一個是閾值.多巴胺負責在大腦內傳遞快樂資訊,吃到美食覺得很開心,看到美景覺得很高興,這些都是多巴胺帶來的情緒作用

而閾值則是指快樂的標準值只有當大腦接受到的快樂資訊,大於這個標準值時,我們才會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就像燒水一樣只有到指定的溫度,水才會咕嚕咕嚕冒泡

正常人這兩種機制一般都是趨於穩定,而吸毒之後,毒品所帶來的快樂資訊直奔大腦,直接讓你爽到飛起,這會給閾值造成一種假像

所以癮君子們一次毒品快樂閾值就升高一次.只有一次又一次吸毒增加劑量,才能獲取到最開始的那種快樂

該怎麼戒毒?

戒毒這件事情,確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但是只要想戒掉賭癮,就千萬不要放棄。戒毒確實很難,但是成功戒掉毒品以後,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想要戒掉毒癮,主要還是看我們的內心,堅定信念是打贏戒毒這場仗的主要關鍵,先實現心理戒毒,才能實現生理戒毒。

單單只靠自己的力量去戒掉毒癮,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不小心染上了毒癮,一定要堅定信念,最好是選擇一家正規的戒毒醫院,或者是戒毒所來戒掉毒癮,這樣才會比較有保障!戒毒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杜絕任何可能會讓你重新吸毒的因素,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物輔助戒毒!只要將毒癮戒掉,你的人生將一片光明!

癌症患者堅持3件事,定期複查,重回健康生活

得了癌症“花錢救自己”聽起來是多麼的荒唐和無奈,但比起這更加可怕的是:有錢也無可奈何!

癌症是近些年較為高發的慢性疾病,受到其死亡率較高的影響,它也一躍成為了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第二大嚴重威脅國人生命的疾病。大部分癌症在確診之後,患者為了活下去,都會長期進行與癌的對抗。然而,最終癌症病情也沒有得到控制,患者因各種併發症、器官衰竭死亡,留給家人“人財兩空”的結局!不但如此,有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前,看起來和普通的健康者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能正常工作、談笑風生。但是,在被確診癌症之後沒多久,患者就如同花朵一般“枯萎、凋謝”了!所以,受到對癌不瞭解的影響,我們就自然的將癌症和知曉病情、治療等套上了因果迴圈的結論。甚至是盲目的認為,也許當初患者沒有確診、沒有治療,就能向著正常人一般活下去!

堅持3件事,重回健康生活

據統計,有70%~80%的癌症患者最終死於癌症復發和轉移。癌症復發與治療不徹底、治療方式有誤、缺少生活管理等因素有關,能做好生活管理能降低復發概率,甚至達到臨床治癒。

1、吃得對且好

•多吃顏色多樣化的新鮮蔬果;

•在治療前後都應該多喝水;

•不應該也不要吸菸、喝酒;

•日常飲食要乾淨衛生,不吃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食物,比如變質食物;

•少吃高膽固醇、高鹽、燒烤食物,不吃發黴的食物;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2、運動也要做

研究指出,在抗癌期間適度運動,可以降低癌症的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尤其有利於改善體質和心肺功能,緩解焦慮抑鬱情緒。

另外,癌症患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最好是低強度、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比如慢跑。運動量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切勿過度。

3、定期複查

患者體內可能有殘留的癌細胞,不容易被發現,可能聚集並形成新的病灶。為了避免復發和鞏固治療,癌症患者一定要定期複查。具體複查計畫,醫生會根據癌症類型給出建議。

肿瘤医院院长确诊肝癌,抗癌15年无复发,他的4个心得值得深省
雖然在網路上,會有不少關於癌症預防的指導,但實際上,大多數預防措施對於癌症而言,目前仍未有較為明確的預防效果,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以下即可

1、控制酒精攝入

肝臟的健康與否,與酒精密切相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健康狀態,還應減少酒精攝入量,甚至是完全戒酒。

2、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

現在人在生活和飲食中,總是有些不健康的習慣出現,對於這些情況,雖然無須過於緊張,但也不宜放縱自己。

3、良好的心態

與其擔心疾病的發生,不如保持樂觀的心態,開心愉悅地度過每一天。

睡眠和消化不良有什麼關係?如何預防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本質的原因是胃動力障礙。如果由胃潰瘍或胃食管反流等導致,就屬於器質性消化不良;如果沒有相關疾病,只是消化器官消極怠工,引起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就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這種疾病,發病率約為20%,消化不良,會引起餐後不適,夜間可能更加折磨人。那麼,睡眠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起源於胃及十二指腸,但是,沒有組織結構或生化異常。通常的表現,是症狀持續或反復發作,會由於食物在胃中生存時間延長,導致進食後的飽脹不適;或者進食後感覺不舒服,還沒有吃幾口,就因飽脹感而無法正常吃飯;有時還會出現劍突下方到肚臍上方的疼痛或不適;或者是上腹部灼熱;以及噁心、噯氣、反酸、大便異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雖然不是一種器質性病變,但仍然非常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其特徵是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早飽或餐後飽脹等腹部不適。FD根據羅馬III共識分為兩個亞組:上腹痛綜合征(EPS)和餐後窘迫綜合征(PDS);這兩種類型都會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並限制社交生活。多數歐洲和美國的研究都發現睡眠障礙與 FD 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睡眠障礙的嚴重程度也與 FD 的症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但是在亞洲人群中,睡眠障礙與 FD 之間的關聯仍不清楚。因此,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日本年輕人中睡眠障礙與 FD 的關係。

研究人員以8923名大學生為研究物件。患有 FD 的受試者被進一步分類為患有餐後窘迫綜合征 (PDS) 或上腹痛綜合征 (EPS)的兩組。所有受試者均完成了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用來評估自我報告的睡眠持續時間、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深度睡眠障礙、夜間覺醒、早醒和白天嗜睡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FD 的患病率為1.9%。所有類型的睡眠障礙均與 FD 獨立呈正相關(總睡眠障礙:OR 4.11 [95% CI:2.89-5.78],入睡困難:OR 3.97 [95% CI:2.53-6.01],深度睡眠障礙:OR 4.85 [95% CI: 3.06–7.40],夜間覺醒:OR 4.35 [95% CI: 1.90–8.67],早醒:OR 4.50 [95% CI: 1.97–8.97],白天嗜睡:OR 2.83 95% 置信區間:1.25–5.56])。雖然夜間覺醒和白天嗜睡與 EPS 無關,但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與 EPS 和 PDS 獨立正相關。

由此,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睡眠障礙與年輕人的 FD 患病率呈獨立正相關,雖然夜間覺醒和白天嗜睡與 EPS 無關;但是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均與 EPS 和 PDS 獨立正相關。

如何預防消化不良

生活要規律,定時入睡,作好自我心理調理,消除思想顧慮,注意控制情緒,心胸寬闊。

戒煙酒,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飲用各種易產氣的飲料。

對於長期胃不好的朋友可以使用蒂柯舒養胃茶進行養胃,益渭通舒茶成分包含麥芽,山楂,甘草,佛手,山藥,橘皮,丁香,白扁豆,茯苓,余甘子,黃精,芡實,這些成分對於胃的保養具有一定的作用,養胃需平時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

腸癌晚期治癒希望大嗎?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腸癌,是危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肺癌。28歲的小嗵(化名)躺在病床上,她滿臉淚水、氣息微弱,距確診腸癌到住院已經四個多月了,她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僅僅因為腹痛就醫而被查出腸癌晚期,就連醫生也感歎,連手術的機會都沒了。

小嗵回憶道自己半年前開始出現便血,隱約還能看到粘液,但自己並沒有在意,以為是吃得太辣太油了,得了痔瘡,便自行去藥店買了點藥膏塗抹。可是沒想到,半年後自己狀況不見好,反而經常肚子痛,腹部也好像隱約摸到腫塊,這時自己才趕緊跑到醫院進行檢查。可沒想到,最後竟被查出腸癌晚期,沒了手術機會。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二、治癒腸癌晚期,希望有多大?

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到了晚期,約有一半的患者會發生肝轉移。傳統的觀點認為,晚期腸癌發生肝轉移後,已經不適合進行手術,建議進行保守治療。

但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表明,腸癌晚期發生肝轉移的患者保守治療效果差,反而通過手術切除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手術之後,生存期可以達到5年,甚至10年。

臨床統計,腸癌肝轉移積極治療的話,5年生存率在40%-50%左右。如果放棄治療,5年生存率只有10%。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目前,手術切除依然是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方式,尤其是早期轉移,手術切除的效果會更好。通過手術切除,可以清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同時可能切除一部分肝臟。

如果肝轉移的病灶太多或太大,術後可能有肝衰風險,此時一般會建議先做化療,減少或清除病灶後再手術。

三、高危人群要警惕症狀

腸道是指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長度約7~8米,由大腸和小腸構成,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隨著飲食的改變,腸道疾病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腸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李進教授指出,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自我察覺,等到症狀明顯,去醫院檢查時,多數已經是中晚期。因此,識別腸癌的症狀尤其關鍵。

1、大便出血

腸癌引起便血時,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痔瘡犯了。實際上,腸癌引起的便血具有顯著特點,表現為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或純血便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2、大便不規律

排便次數增多,從每天1-2次發展為每天5次以上,甚至更多,而且還可能伴有排不盡感,總是想上廁所。此外,也可能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沒有規律。

3、腹痛腹脹

當腸道內的腫瘤不斷增長,對腸造成擠壓時,會引起頻繁的腹脹、腹痛,腹痛主要表現為隱痛

4、貧血症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由於癌細胞的生命力很強,正常細胞搶不過,所以容易出現貧血症狀,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暈眼花等。

5、腹部腫塊

病情進展到中後期,可以在腹部摸到明顯的腫塊,腫塊質地堅硬,不痛不癢,活動性較差。

60岁父亲肠癌去世,博士儿子忏悔:忽略症状,才走到晚期这一步
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人:

•患有結直腸腺瘤;

•有結直腸癌病史;

•患有血吸蟲病;

•盆腔接受過放射線治療;

•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這些人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及時檢查。醫生建議,高危人群的腸鏡起始年齡應在40歲前,如果是家族性息肉病,干預年齡則提前到青少年時期。

腸癌早篩有哪些檢查方式?

一是直腸指檢,這是最快最便捷的一種方式,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直腸指檢能檢查出大部分直腸癌,還可大致確定腫瘤大小、位置、形狀和浸潤深度。

二是糞便潛血檢測,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早篩方法,也比較快速簡單,但準確度一般,連續三次檢測結果比較可靠。

三是血液和糞便基因檢測,這是一種較新的技術,通過檢測血液和糞便中的結直腸癌標誌物,可以快速、有效檢測出結直腸的異變。

不過,目前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金標準仍然是腸鏡,包括結腸鏡、肛門鏡和乙狀結腸鏡。腸鏡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結直腸內的狀況,可以精准發現癌變或可能癌變的異常位置,還能同時用活檢鉗鉗取可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是目前篩查結直腸癌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