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不如防癌,人到中年出現這11種症狀要警惕

對於患者本人來說,大多會存有兩種極端的想法,有人想要活下去,所以會選擇積極的治療,有人為了不拖累家人,不想人財兩空,會直接放棄治療,聽天由命,而對於癌症患者的親人們來說,當家人患上癌症之後也是一種很痛苦的選擇,當親人患有癌症晚期是到底治還是不治呢?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癌症,一旦處於晚期階段治癒率是比較低的,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經歷各種痛苦,但若是放棄又可能有心存不甘,所以患者和家屬在這兩者之間會很痛苦。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治還是不治,無非要解決兩個問題:能不能治好,有沒有錢治。

需要明確的是,癌症晚期不等於絕症,是指腫瘤擴散和轉移到其他器官和組織。儘管癌症晚期無法完全治癒,但可以通過放療或化療等縮小腫瘤,或者延緩腫瘤的生長速度,減輕患者的不適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期

有的癌症類型,比如乳腺癌晚期,能通過系統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達到臨床治癒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不過,癌症的治療費用不低,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治好的,需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臨床上,癌症治療費用可以分為3大部分:

手術費用

具體多少錢因人而異,有的幾十K,有的幾百K。對於癌症早期的患者來說,通常只需要進行1次手術。但如果是癌症中晚期,往往需要進行2-3次,甚至更多手術,費用也會翻倍增加。

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費用

手術只能清除部分癌細胞,為了徹底清除殘留的癌細胞,癌症中晚期的患者還需要進行放療、化療等術後輔助治療。放化療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進行幾個療程,同樣要花不少錢。

定期複查的費用

癌症治療後不能高枕無憂,必須要定期檢查身體。在癌症治療完成後的5年內,患者複查比較頻繁,每次費用在幾千K不等。如果發現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費用還會更高。

80万花完,人却也没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倾家荡产去治疗?
綜合算下來,一名癌症中晚期的患者的總治療費用約在幾十萬至幾百萬新台幣,病情嚴重的可能要上千萬新台幣。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一下子拿出幾十萬新台幣是比較困難的,導致很多家庭只要出現一個癌症患者,生活水準就急劇下降

治癌不如防癌,人到中年出現這11種症狀要警惕

癌症越早發現,治癒率就越高,治療費用也越低。臨床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直是癌症防治的重點。那麼,當癌症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表現呢?

1、癌症的11種表現

•持續性低熱、渾身乏力、體重出現不明原因減輕;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不痛不癢的腫塊

•皮膚原有的痣在短時間內變大、變色、腐爛等

•身體出現異常的哽咽感和疼痛感

•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異常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便血

•持續性乾咳、咯血、聲音嘶啞

•聽力下降、耳鳴、耳悶、頭痛

•陰道異常出血,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和絕經後出血

•排尿困難、尿不盡、無痛性血尿

•皮膚或粘膜潰瘍長時間不癒合

2、定期檢查

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儘早治療,提高生存率。7大常見癌症的篩查建議,總結給你。

•乳腺癌:44-54歲每年一次乳腺X線篩查,54歲以上每2年乳腺X線篩查,尤其是乳腺癌高風險者。

•肺癌:55-74歲且累計吸菸量在30包/年以上、年齡≥50歲且累計吸菸量在20包/年以上的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胸部X線和痰細胞學檢查。

•肝癌:有肝臟疾病史、肝癌家族史、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定期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

•結直腸癌:從50歲起,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宮頸癌:21-65歲應定期進行巴氏試驗、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

•子宮內膜癌:35歲以上、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者或可疑基因突變者,應每年做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前列腺癌:從50歲起,每年進行一次PSA + 直腸檢查。

以平常心看待癌症:認識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對許多癌症患者,起到了安慰的作用。這種安慰,不是欺騙,符合科學,符合實際。

其實,許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被癌症嚇死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科學、正確的看待癌症,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癌症。隨著醫學的進步,患者綜合治療後達到長期無病生存,已經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新藥研發和審批的速度也在加快,後續將會有更多“神奇療法”,多活一天就多一份治癒的希望。因此與腫瘤作戰要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 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戰略上堅信癌症可防可治,在戰術上做好長期戰、持久戰的準備,在醫生幫助下,制定好科學、靈活的作戰策略,家屬和親友也要提供廣泛的支援。

冬天易發腦血栓,教你怎樣預防!腦血栓吃什麼水果好?

一位年輕患者在打籃球時突然頭暈,隨之右側肢體感覺無力,經醫院診斷為“腦血栓”。醫生發現其右側肢體乏力,不能自由上下樓梯,關節活動不靈活。據瞭解,他工作壓力大,整天埋頭苦幹,吃睡不定時,更別說適當的運動。

另一位患者是在與朋友打麻將時出現頭暈、嘔吐不止,隨後便昏迷過去,經送院診斷為腦溢血。據瞭解,該患者常與朋友通宵玩麻將。

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腦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不會得腦血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腦血栓形成是老年人的疾病,常常是在老年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腦血栓形成已逐漸趨向於年輕化。

突發腦血栓,身體會亮起4個“紅燈”

腦血栓是由於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而導致的危險情況,當突發腦血栓的時候,身體會出現這幾個症狀:

流口水或口眼歪斜

比如一側的面部麻木無力,在笑的時候會發現嘴巴歪斜了,或者在刷牙的時候嘴巴無法兜住水,甚至總是流口水。

4个症状是脑血栓的前兆!脑血栓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

偏側肢體無力、麻木

偏側肢體無力可以分為上肢無力以及下肢無力,上肢無力的具體表現是,比如在刮鬍子的時候會突然覺得手臂沒有力氣,甚至連剃刀都拿不住;不能很好地用筷子來夾菜;無法自己穿衣服或系扣子等。

下肢無力會表現為在走路的時候往一邊傾斜、容易跑偏等;走路不穩,異常步態;走路的時候容易反復跌倒,特別是在仰頭或者轉頭的時候更容易跌倒

此外,當偏側的身體出現麻木感,通常也是腦血栓發出的警示,這是由於大腦不僅負責人體的肢體活動,還要負責全身的感覺,因此腦血栓會出現感覺異常的情況。

視物模糊

如果發生腦血栓,會影響為眼睛提供血液的動脈,或損害負責分析視覺的大腦中樞,患者可能會出現一隻眼睛突然視物模糊的症狀。

突發頭暈、頭痛

這是腦血栓十分常見的症狀,具體表現為頭部有悶感、頭部昏沉,甚至感到天旋地轉,由於大腦中負責協調身體平衡的功能有異常,患者的身體會站不穩,有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大汗、噁心、嘔吐的症狀。

此外,腦血栓還會出現原因不明的頭痛,或者原有的頭痛發生改變,大多表現為持續疼痛無法緩解,嚴重時會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4个症状是脑血栓的前兆!脑血栓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

冬天腦血栓高發,教你幾個預防小妙招

在寒冷的冬季,正是腦血栓的高發季節,這是因為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尤其是當溫度突然下降的時候,人體的外周血管會出現明顯的收縮,容易使血壓升高而形成腦血栓。

因此,腦血栓的高危人群在冬天更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腦血栓的高危人群主要有:

肥胖人群、飲食和生活不規律的人群、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有心房纖顫的情況,更容易形成腦血栓;糖尿病患者以及有高血脂症的中老年人也是腦血栓的高發人群。

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腦血栓的發生呢?

生活要規律

老年人的生理調節能力,會因為年齡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生活不規律,老年人就容易出現代謝紊亂的情況,會加速血栓的形成。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生活要有規律,科學合理的作息是預防腦血栓的關鍵。

喝足夠的水

在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的飲水量大約為2000~2500毫升,但是老年人的血液通常比較粘稠,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凝固和凝集,所以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水分。

喝足夠的水有利於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減少腦血栓的形成。多喝水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有毒物質。

4个症状是脑血栓的前兆!脑血栓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

注意勞逸結合

在平時要注意適度使用大腦,不要長時間讓大腦處於疲乏的狀態,60歲以下的人在使用大腦1小時後就最好休息十分鐘左右,60歲以上的人在使用大腦30分鐘時就應該休息5~10分鐘,可以減少因為過度疲勞導致的腦血栓。

戒菸戒酒

除了戒菸戒酒,而且要限制鹽的攝入量,老年人每天攝入的鹽的總量最好不要超過五克,而且要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腦血栓吃什麼水果好?

1.草莓

草莓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果膠,它可以防治壞血病,還可以幫助防治腦梗塞、動脈粥樣硬化、腦溢血,對人體有益。

2.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優良的膳食纖維和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富含精氨酸,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動,阻止血栓的形成,對降低腦梗塞、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特別的療效。

3.西瓜

西瓜富含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同時具有利尿降壓,防止腦梗塞的發生。

4.柿子

柿子當中含有很多營養物質,例如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等,它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比蘋果還強。

5.柑橘

柑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同時柑橘皮對心腦血管有更好的效果,對腦梗塞有很好的療效,注意橘皮的利用。

6.石榴

石榴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以預防腦梗塞、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7.棗

棗當中富含維生素C,有抗氧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含有維生素P,可以健全人體毛細血管,能預防腦梗塞、高血壓等疾病。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吃大蒜是否能夠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嗎?

自從戴了口罩之後,小張才知道自己有一個不好的毛病:口臭,也想通了為什麼女朋友總不願意和自己接吻。原以為是口腔問題,但後來卻沒查出什麼,醫生建議他去消化科看看。身上1處很臭,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

這一查才發現,導致他口臭的禍首藏得很深:藏在胃裡,是少數的可以在胃裡存活的細菌,也是75%以上腸胃疾病的源頭,學名幽門螺旋桿菌。

這種細菌,主要通過糞便和嘴巴的接觸、口水之間的交換完成傳播。這些生活方式,都會造成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之間傳播:

①和感染者聚餐,並且不用公筷。幽門螺桿菌會附著在口水裡,不斷傳播。

②感染後,和戀人親吻。口腔裡的牙菌斑,也是幽門螺桿菌的一個藏匿處。

③經常互相餵食彼此吃過的食物。比如一個蘋果,你一口我一口地吃;或者帶孩子的時候,把食物放進自己嘴裡嚼食一遍,再拿出來喂給孩子吃。

④上完公用廁所沒洗手,直接吃東西或用嘴巴觸碰手指。公廁馬桶上附著的糞便如果含有幽門螺桿菌,這時候就會直接通過手→口進行傳播。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在發生發展中國家高發,目前已知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均會出現組織學上的胃炎,部分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無任何症狀和體征,僅在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但如果確實出現體征或症狀時,它們可能包括:

1)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2)引起慢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包括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

3)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患者多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

這些症狀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潰瘍、胃癌等併發症的具體表現形式。另外還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會引發十二指腸潰瘍、胃腸息肉、結直腸癌,導致便秘、腹瀉和體重減輕。

早在1994年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就幽門螺桿菌定義為I類致癌原。因此,對於幽門螺桿菌的預防與治療勢在必行。

幽門螺桿菌篩查方法有哪些?

對於一般無症狀人群來說,往往不建議進行常規測試,但需要排除有報警症狀和胃癌家族史者,並將年齡閾值降低至35歲可顯著降低漏檢上消化道腫瘤的風險。在實施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 過程中,也應根據需要同時進行胃鏡檢查,避免漏診嚴重胃病或腫瘤。

對於長期受症狀困擾者,應該進行測試,以便確認是否罹患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幽門螺桿菌篩查主要包括侵入式檢查和非侵入式檢查。

侵入式檢查包括內鏡檢查,可查看上消化道的任何異常情況並取出組織樣本。非侵入式檢查包括尿素呼氣試驗、血清抗體檢測和糞便抗原檢測,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被國內外多部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推薦。

具體測試和程式包括:

血清學檢查。主要適用於流行病學調 查,可與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同時進行,更適用于胃癌篩查。胃黏膜嚴重萎縮的患者使用其他方法 檢測可能導致假陰性,血清學檢測不受這些因素影響。但呼氣和糞便檢測比血液檢測更適合於發現活動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呼氣測試。受檢者一般會吞下含有標記碳分子的藥丸、液體,若感染幽門螺桿菌,則溶液會在胃中分解並釋放出碳分子,呼氣時便會被特殊設備檢測到。但需要注意,在接受測試前一兩周應停止服用抑酸藥物質子泵抑制劑(PPI)、次水楊酸鉍、抗生素等,以免干擾測試準確性。

糞便測試。通過在糞便中尋找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外源蛋白質(抗原)來確定是否感染。與呼氣測試一樣,PPI和次水楊酸鉍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因此在測試前需停止服用。

內鏡檢查。內窺鏡可查看上消化道的任何異常情況並取出組織樣本(活檢),可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或鑒別診斷,但更具侵入性。最準確方法是對從兩個不同部位獲得的胃黏膜進行組織學檢查,並結合快速尿素酶測試或微生物培養。

吃大蒜是否能夠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嗎?

大蒜中的某些成分的確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其抗菌作用十分有限。在大蒜的所有殺菌成分中,公眾認知能夠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大多是指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成分。大蒜素的確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等作用,但不管是白皮大蒜還是紫皮大蒜,其中大蒜素的含量均較少。通過食用大蒜而殺死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從理論上需要食用相當巨量的大蒜。但由於人體結構複雜,胃部物質較為繁瑣多樣,即使靠食用巨量大蒜獲得了較多的大蒜素進入體內,它們的具體消炎殺菌作用也不能得到保障,目前仍未有任何權威性研究機構的報告表明通過食用大蒜可以達到殺滅人體內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因此,想要通過食用大蒜來殺滅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確有些誇張。

三叉神經痛是怎麼引起的?三叉神經痛能根治嗎?

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出現劇烈且陣發性的疼痛,一般好發於女性身上,簡直讓患者痛不欲生,

一、三叉神經痛是怎麼引起的?

1.局部受到壓迫

當三叉神經系統感覺根的某一個部位受到壓迫或牽拉時,可引起三叉神經痛。當出現骨質增生和鼓膜炎症增生時會使得骨孔狹窄和卵圓孔狹窄時會壓迫三叉神經。還有三叉神經受到顱底動脈和小腦上動脈壓迫時,也會引起壓迫性的疼痛感。

2.局部受到刺激

當由三叉神經支配的局部組織器官出現炎症性病症時,如受到外傷病灶、牙齦炎和鼻竇炎等,會使得局部長期受到慢性刺激,從而導致神經發炎和纖維化,這樣會使得分佈在三叉神經根上的血管出現功能性障礙和痙攣,最終導致三叉神經痛。

痛如刀割!有一种剧痛叫“三叉神经痛”,1类人易被盯上,别忽略

3.牙頜系統發生紊亂

牙頜系統紊亂時也會引起三叉神經痛,如嚴重的錯頜和牙尖早接觸等,這種牙合關係的紊亂會使得關節周圍肌群發生痙攣,肌功能障礙,從而形成小量的異常衝動,並且不地向中樞傳遞,這樣會導致中樞失去動態平衡,讓其功能發生紊亂。

4.變態反應

經過研究發現神經生理和化學機能紊亂時也會引起原發性的三叉神經痛,這種變態反應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肯定是因為過敏體質,過敏反應時會使得該組織水腫,從而壓迫和刺激三叉神經,導致局部疼痛。

5.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當患者的丘腦和大腦機能發生障礙或器質性病變時,會引起三叉神經痛。還有皰疹病毒有可能會沿著三叉神經系統侵入顱內,在脊神經節和三叉神經節內潛伏,一旦侵襲支配三叉神經的大腦皮層,就會導致三叉神經劇烈疼痛。

6.缺血

三叉神經痛和腦部缺血關係密切。當三叉神經系統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時,會使得局部營養不良,降低局部抵抗力和神經活力,再加上受到其他誘因作用而引起三叉神經疼痛。

痛如刀割!有一种剧痛叫“三叉神经痛”,1类人易被盯上,别忽略
二、偏頭痛和三叉神經痛有什麼區別?

專家答疑:兩者在5個方面都不同

醫生解釋說,偏頭痛和三叉神經痛不是同一種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鑒別:

第一,發病年齡。一般偏頭痛從兒童時期或者青少年就會起病,而三叉神經痛常見於中老年女性

第二,疼痛持續時間。偏頭痛每次疼痛的時間比較長,大約是4-72小時。三叉神經痛持續的時間很短,可能就只有幾秒鐘,最多一兩分鐘。

第三,頭痛的部位。60%偏頭痛的疼痛部位在偏側,一般在額部,有時甚至可以放射到頸肩部。三叉神經疼痛的部位是根據三叉神經的走向分佈的

人體有12對顱神經,三叉神經是第5對。三叉神經之所以叫“三叉”,是因為有三條分支。第一支分佈在一個額部和上眼瞼,支配眼睛以上的部位;第二支是上頜神經,分佈在眼睛以下、上嘴唇及上頜骨周圍的部位;第三支是下頜神經,分佈在下頜部及下牙槽的部位。

痛如刀割!有一种剧痛叫“三叉神经痛”,1类人易被盯上,别忽略
第四,疼痛程度。大多數情況下,偏頭痛疼痛程度沒有三叉神經痛劇烈。

第五,緩解因素。大多數偏頭痛休息後可以緩解,而休息對三叉神經痛緩解沒有幫助。

三、三叉神經痛有什麼特點,如何早期識別?

專家答疑:突發突止,存在“扳機點”,疼痛劇烈

三叉神經痛的最大特點是突發突止,大多數患者存在“扳機點”。

“扳機點”指誘發因素,就是一做這件事,三叉神經痛就發作。有的“扳機點”是洗臉,有的是刮鬍子,有的甚至是清風拂面。如果疼痛分10級,牙痛是3-4級,分娩痛是7-8級,三叉神經痛則是最頂級的10級,因此它又被稱為“天下第一痛”。

醫生提醒,如果疼痛有以上特點,就要當心三叉神經痛。

四、三叉神經痛能根治嗎?

專家答疑:繼發性的去除病因,可以根治

醫生介紹說,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有明確病因引起的三叉神經痛,這個病因往往在顱內。只要把那個病因去除,就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患者根據病因到對應科室就診,比如,如果腦袋裡面長了腫瘤,就要到神經外科去進行顱腦袋手術,進行切除或者是放射治療。如果檢查發現有血管壓迫三叉神經的,可以採用血管減壓手術治療。要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痛如刀割!有一种剧痛叫“三叉神经痛”,1类人易被盯上,别忽略
如果是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到目前為止是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癒患者的疼痛。

首先是藥物治療,也就是保守治療,常用藥物是卡馬西平和苯妥英鈉,服用藥物一定要遵從醫囑,千萬不要自己去藥店買藥吃,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然後是微創手術的方法,可以用神經損毀藥物,可以用射頻熱凝術進行神經阻滯,還有三叉神經半月節的球囊壓迫法。

五、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麼?

專家答疑:保持心情舒暢、清淡飲食、充足睡眠、面部保暖

1.吃飯漱口,說話,刷牙,洗臉動作宜輕柔,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誘發板機點而引起三叉神經痛。

2.飲食要有規律,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鮮產品以及熱性食物等;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豆制類,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為宜。

3.注意頭、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凍、受潮,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面;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不宜激動,常聽柔和音樂,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儘量避免觸及“觸發點”;起居規律,室內環境應安靜,整潔,空氣新鮮。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什麼是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病患飲食禁忌

前幾天60歲的高大叔突然左側胸背部疼痛,隨後在胸背部出現了串珠狀皰疹。街坊憑經驗告訴他,這是帶狀皰疹,還熱心地給他介紹了周邊的小診所,聲稱對付這病有奇方。

高大叔圖省事接受了所謂的各種“奇方”治療,但疼痛不僅一點沒改善,有一天還突然暈倒在地!入院後,高大叔被立刻轉送進了ICU。

帶狀皰疹,就是民間常說的“生蛇”,怎麼會嚴重到被送進ICU呢?

原來,一些小診所治療不規範,沒有結合患者實際濫用激素,使原本就有糖尿病的高大叔誘發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一、什麼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和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病,表現為沿皮神經分佈的皰疹和疼痛。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皮疹不明顯,但痛感強烈。並非所有帶狀皰疹都會伴隨疼痛,尤其是抵抗力較強的年輕患者,可能僅有與感冒類似的疲倦症狀,或是皮膚瘙癢的感覺。

由於病毒親神經性,出疹患者多數是體內潛伏多年的病毒在神經和皮膚中再次複製繁殖所致,所以一般來說沒有傳染性。由於帶狀皰疹不經呼吸道和飛沫傳染,所以談話、握手、共餐都不會傳染。除非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嬰幼兒接觸患病皮膚。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大部分帶狀皰疹隨著人體免疫力的修復,能夠在短期內自然癒合,但不少患者擔心帶狀皰疹會復發。對此,醫生回應:“病毒性感染更容易產生終身免疫,因此絕大部分帶狀皰疹患者不必擔心出現第二次帶狀皰疹。”

二、帶狀皰疹患者都會出現後遺神經痛嗎?

帶狀皰疹雖然有自限性,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仍有13%-47%的患者會出現一定的併發症或後遺症,與病毒侵犯神經和皮膚有關。輕者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和麻木異常感,也有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第一支的患者出現角膜潰瘍、失明等嚴重併發症。

後遺神經痛是最常見的後遺症,國際研究發現,帶狀皰疹後出現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可高達9~34%,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神經修復能力弱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醫生表示帶狀皰疹患病超過3個月,皮膚恢復良好但疼痛仍未消失,可確診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研究表明,這種病理性神經痛在70歲以上的帶狀皰疹人群裡的發生率接近20%,而80歲以上人群裡甚至超過1/3

帶狀皰疹是否出現後遺神經痛,主要與年齡、病情、疼痛程度有關。他進一步解釋說,首先,年齡越大的帶狀皰疹患者,越容易發生後遺神經痛。第二,嚴重的免疫能力低下、皰疹嚴重者,疼痛範圍越廣,皮膚損害越嚴重,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概率也越高。第三,在出皰疹前就出現疼痛症狀、劇烈疼痛者較高,後遺神經痛的概率也會增高。

近年來國外研究資料表明,30%-50%的老年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的疼痛時長可超過一年。“不過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系統,規範化鎮痛治療和神經修復,大部分輕症後遺神經痛可以逐步減輕乃至痊癒。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三、得了帶狀皰疹,如何預防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是全球難治性的疼痛性疾病之一,由於對身體臟器和運動功能影響小,多數患者不重視早期治療,以為忍一忍就可以過去。中重度持續的疼痛可能會影響人的情緒、睡眠品質,甚至會出現焦慮、抑鬱、自殺的傾向。

醫生提醒,雖然大部分帶狀皰疹神經痛可以自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會發展為頑固性疼痛,治療將變得非常棘手,醫生也很無奈,因此一定要儘早幹預和治療。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如何預防變成慢性、頑固性後遺神經痛?

第一點,患病早期,即7-14天以內給予足夠劑量和療程的抗病毒治療,迅速遏制病毒,減少病毒對神經系統的破壞,從而加快修復速度。

第二點,急性期,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炎鎮痛和神經營養治療。長期口服消炎鎮痛藥,容易出現消化道、心腦肝腎併發症,因此要特別注意使用的劑量和時間。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通過出疹位置的皮內注射、塗抹或者貼敷治療,可以減少受損神經的敏感化。新型的鈣離子通道調節劑普瑞巴林,有助於穩定神經,減少後遺神經痛關鍵的中樞敏化病理過程和程度。

不同機制的藥物和方法早期聯合鎮痛,大部分病人可以不出現影響睡眠的中重疼痛,後遺神經痛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預防。

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3类人容易被“盯”上,及时处理
第三點,對於藥物副作用大或效果欠佳的患者,醫生還有更強手段。在超聲、X光或CT等影像學引導下,對受損的感覺神經和疼痛通路進行的精准穿刺,通過物理或化學的幹預和調節,促進神經更快地修復至正常。這些治療,創傷小和風險低,我們稱之為微創介入療法,具體包括交感或非交感神經阻滯、神經節脈衝射頻、短時程外周或脊髓電刺激等。

四、帶狀皰疹病患飲食禁忌

1、忌食辛辣溫熱食物

酒、煙、生薑、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食後易助火生熱。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

2、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肥肉、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膩、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

3、慎食酸澀收斂之品

酸澀收斂之品有豌豆、芡實、石榴、芋頭、菠菜等。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情志不暢,肝氣鬱結,久鬱化火,複感毒邪而致,故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而上述酸澀收斂之品,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

患有帶狀皰疹的患者一定謹記上面所提到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哪些藥不宜與酒精服用?飲酒的幾個誤區你要知道

頭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藥物,服用頭孢的時候,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人不太清楚,經常陷入誤區,從而威脅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那麼,吃頭孢藥物可以喝酒嗎?

很明顯,吃頭孢堅決不能喝。根據醫學觀點,人體內有兩種新陳代謝方式:

第一種是乙醇能夠分解代謝;

第二種是人體肝臟會把酒精轉化為乙醛,然後乙醛分解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此時,頭孢藥物就可以抑制乙醛的代謝,只要頭孢開始抑制著乙醛的代謝後,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影響。所以,一般來說,喝酒後食用頭孢菌素很容易出現乙醛中毒。

處於中毒情況下,人會有噁心,潮紅,嘔吐及煩躁的情況,嚴重之下,可能發生心律紊亂,呼吸困難,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的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这6种药也别沾酒,你在吃吗?

因此,通常建議感冒發燒使用頭孢類藥物期間以及停藥後一周千萬不要喝酒,同時也要避免攝入含酒精(乙醇)的藥物、食品及飲料,如藿香正氣水、酒芯糖等。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这6种药也别沾酒,你在吃吗?

哪些藥不宜與酒精服用?

除了頭孢類藥物外,還有很多藥物都會與酒精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聯手作案”。那麼,哪些藥不宜與酒精服用呢?

1、抗菌藥物

除頭孢類藥物外,呋哺唑酮、甲硝唑等藥物,均會引起一種“雙硫侖”反應,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2、鎮靜催眠藥物

如安定、眠爾通、利眠寧、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等,此類藥物與酒同時服用,可致血藥濃度增高,易誘發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現象

3、解熱鎮痛劑

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這些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損傷作用,與酒同服可致胃炎、胃潰瘍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这6种药也别沾酒,你在吃吗?

一句話,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最好及時戒酒。

延伸:飲酒的幾個誤區你要知

誤區1:白酒傷身 紅酒養人

很多人認為喝白酒傷身,喝葡萄酒對健康有益,多喝點也沒關係。事實上,不管是紅酒還是白酒,關鍵還在於控制飲用量。

專家指出,每週酒精的攝入量男性為140克以下,女性為70克以下,超過這個數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險。140克酒精就相當於50度白酒的3~4兩,也就是說,成年男性每週飲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過3~4兩,而紅酒則要控制在每天一二兩。

誤區2:濃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認為,酒後喝濃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

酒後飲濃茶,茶中咖啡鹼等可迅速發揮利尿作用,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的物質)過早地進入腎臟,使腎臟受損。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樞神經和肌肉的作用,酒後喝咖啡會使大腦從極度抑制轉入極度興奮,並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迴圈,極大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會超過單純喝酒的許多倍,甚至誘發高血壓。

誤區3:喝酒紅臉不易醉

“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這句話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勸酒的理由。但事實上,醉酒和臉色並無多大關係。

一些人認為喝了酒面紅如關公是好事,認為這代表血液迴圈好,能迅速將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專家指出,酒量和臉色沒有太大關係,因人而異。

腎病最初階段都有哪些症狀,腎病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腎病在最初階段並不容易被人們察覺,那麼我們如何及時發現是否得了腎病呢?

1、夜尿增加

夜尿比平時增加了次數,或者沒有進食太多含有水分的食物,尿液增加,很可能是腎功能的不良表現。一般正常的人,年紀在五十歲之內的人,夜尿是大多不會有的。如果出現了這種表現,需要到醫院進行腎臟的檢查,這一點很重要。

2、面部浮腫

腎病早期的病人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都會有水腫的現象。這種水腫現象大多出現在早晨起床後或者上午,眼皮腫脹最為明顯,臉部水腫會在中午進食後消退。

有些人在過度勞累後也會出現水腫的情況,有時還會引起腿部、腰部的水腫,這樣的情況一般在休息後,會得到一定的緩解。所以,如果發現我們的身體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能是我們的腎出現了問題。

3、小便泡沫多

早上起來小便泡沫增多,這說明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質增多,也就是常說的蛋白尿。小便有時還會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變化,有時尿液會像紅茶、淘米水一樣渾濁,出現了這種情況需要我們重視起來,是腎出現了問題。

4、身上發癢

我們每天排出的汗液有某些身體毒素,所以每天如何排除體內的廢物,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的腎臟在身體中主要是排除毒素的作用,如果腎出現了問題,就無法快速將汗液和毒素排出,長期導致毒素對毛血細管刺激,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如果有這一點,可能是我們的腎已經出現了問題。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以为是好药
慢性腎病是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成年人的慢性腎病患病率高達10.8%,許多人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為什麼?這與腎臟很能“”的特性有關。

腎臟是個“任勞任怨”的器官,每天要處理人體大量的代謝廢物,把血液中的“垃圾”過濾,再形成尿液,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人體。為了保證完成“工作量”,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如果只是輕微受損,它會自己默默承擔,不會出現排尿、水腫等異常。

而一旦出現明顯症狀,說明已有較嚴重的損傷了。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以为是好药
二、除了泡沫尿,5大症狀也別忽略

泡沫尿是腎病最常見、最廣為人知的症狀,這也導致不少人誤解,認為只有出現“泡沫尿”才需要就醫,從而錯過治療時機。其實,除了泡沫尿、腰酸痛等常見症狀,腎病還會出現以下幾種非典型表現。

1、口腔發鹹

當患者腎功能衰竭,體內的尿素氮不能正常排出,就會滯留在腸道中,被腸道細菌分解為氨,刺激胃腸道粘膜,反流上升到口腔中,可散發出一種異臭味,感覺發鹹。

2、皮膚瘙癢

常見於終末期的腎病患者,由於體內尿素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排出,只能從皮膚排洩出去,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起瘙癢感。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以为是好药
3、食欲減退等胃腸道症狀

部分腎病患者的首發症狀只是噁心、食欲減退,等完善檢查後,才得知已進入終末期腎臟病階段。這些症狀是腎病初期隱匿的體現,待疾病進展超出人體代償能力,就會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刺激消化道。

4、貧血

終末期腎臟疾病階段,也會出現腎性貧血,症狀可能僅僅是輕度乏力,與營養不良、工作勞累及女性月經失調等引起的貧血症狀類似,容易被人忽略。

5、夜尿增多

一般來說,人在入睡後很少排尿,若是出現習慣性起夜2~3次或更多,可能是夜尿增多的表現。夜尿增多常見於高血壓性腎臟病,此時血液中的代謝物含量較高,血漿滲透壓上升,產生腎透性利尿作用,患者出現多尿的情況。

《药典》:3种中草药已被禁用!有肾毒性还致癌,别以为是好药
三、腎病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注意飲食的搭配,盡可能保住體內的肌肉組織。那麼腎病患者如何飲食?

優質足量低蛋白

這主要針對2~4期的病人,目的就是降低患者機體不能排泄廢棄物的過多積聚,維持相對良好的營養狀態,盡可能改善尿毒癥的有關症狀。

由於腎功受損,患者的腎臟不能照常代謝蛋白質,而低蛋白飲食可以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展,改善蛋白質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高血糖以及減輕代謝性酸中毒。

優質足低蛋白包括蛋、奶、肉、低蛋白澱粉(比如土豆、芋頭、藕粉、山藥、粉絲、南瓜等)。慢性腎功不全患者每日一兩肉、一個蛋、一袋奶、一斤菜、一個水果、三兩主食,可維持40g的蛋白質。當然儘量以植物蛋白為主。

低鹽限鈉

很多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比較喜歡吃重口味的東西,比如鹹鴨蛋(4g鹽)、香腸(3g鹽)等。但是高鹽高鈉會引起水腫、高血壓等,尤其對於腎功不全的患者更要節制,每日食鹽量不能超過3g;無尿少尿患者不能超過2g。

蔡晶晶還分享了限鈉小技巧:

不要在餐桌上擺放鹽瓶;

烹飪時少煎炒,使用香料代替鹽作為調味品,注意食品標籤上的含鈉量;

拒絕所有醃制食品、醬菜和含鹽的小吃;

將少量鹽灑在食物表面而不是烹製在食物中;

當開啟罐頭食品,瀝掉鹽水,再用淨水浸幾次除掉鹽分再烹飪。

低脂

低脂飲食可以減少脂肪代謝產生物在體內蓄積,減輕腎臟的高負荷工作狀態,延緩腎小球硬化和腎功不全的進展。因此,腎功不全的患者應不吃肥肉,避免氫化植物油攝入,在飲食上選用脫脂奶及其製品、堅果、植物油(如茶油)等。

限磷

常人每日磷含量在800~1000mg,腎功不全患者限磷600~800mg。高磷食物包括高蛋白食物(肉、蛋、奶、內臟)、豆類、全穀物、堅果、碳酸飲料等,這些食物不宜多吃。

高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不僅可以保持大便通暢,毒素排泄,維持人體代謝平衡作用,還可以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腎功不全患者可以每日攝入膳食纖維30~40g,以天然食物為好。多吃一些粗糧(比如玉米麵、蕎麥面等)、芋頭、海帶絲、水果以及蔬菜等。

當然,水分大的水果適合在白天、運動量大的時候吃,但不超過半碗;水分少的水果適合在傍晚8點或者肚子餓的時候吃。

瘦與長壽密切相關,但老人太瘦會更短命

“大家都說,老年人要瘦一些才長壽,瘦子能活得久,是真的嗎?”

研究顯示:瘦與長壽密切相關

二十多年來,日本平均預期壽命一直穩坐全球第一,最新資料顯示,已達到84.2歲。調查顯示,日本還是全球人口最瘦的國家。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一項樣本容量為19萬人的研究表明,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的中年人,肥胖人士的平均壽命會長大約6年。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一項樣本為11.6萬人的研究也顯示,一生都保持正常體重的人壽命最長,有過兒童時期肥胖經歷、一生都肥胖和中年時候開始發胖的人群,都會影響壽命,其早亡風險也更高。

肥胖是健康的殺手,會帶來一系列的慢性疾病,進而影響人的壽命。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減少很多威脅壽命的風險。所以維持健康體重最健康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一、千金難買老來瘦還是老來肉?

有人說,老人瘦一點,腿腳更靈活;也有人說,“千金難買老來肉”,老人胖一點,面色更紅潤健康!到底哪一種更好?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了。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否健康不是依靠胖瘦來評判,有肌肉反而更重要,因為老年人很容易發生肌少症

肌少症簡單來說就是隨年齡增長,肌肉品質、肌肉力量呈進行性減少的一種疾病,對身體有多重危害,例如:

•肌肉含量減少,肌力下降,骨密度也會受到影響,容易骨質疏鬆,這是老年易摔倒、骨折的重要因素;

•患上肌少症,患者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會受影響,當肌肉減少30%,很可能致殘,導致生活無法自理

•肌肉減少40%,會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死亡風險。

所以,老年人與其關注胖瘦,不如重視肌少症的預防。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醫生提醒,肌少症與營養不良、機能衰退、活動減少等密切相關,尤其是飲食,在這方面要多下功夫

平時儘量保證食材多樣化,多吃魚肉、雞肉、牛奶、雞蛋等蛋白質,促進肌肉的生長修復;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必要時可補充鈣劑,同時多運動,保持肌肉量和肌力,調節骨骼生長,預防肌少症。

食量要控制好,不要導致肥胖,肥胖可提升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病率。

可見,太瘦和太胖都不好。那麼,對於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重多少才算健康呢?

二、60歲以後,老人體重多少才健康?

歐洲科學家曾對老年人的體重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做過研究,結果發現:體重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巧妙,有點像字母“U”。曲線最低點便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可隨年齡發生變化。

該研究顯示,在60歲以上的老人當中,BMI值位於25~29.9之間的老年人,死亡率最低。

專家給出的原因是:年齡上來後,老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再加上疾病的影響,很容易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抗病能力下降。疾病出現時,老人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狀況去對抗,因此適當超重的營養狀態相對更好,更有利於抗病,達到長壽的目的。

那麼,老年人如何有效控制體重呢?

老年人應該通過合理的飲食配合適當的鍛煉來保持體重。平時做到均衡膳食,多吃蔬果,多吃魚肉、牛肉、大豆製品以及海產品,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同時適當鍛煉,跑步、散步、打太極、游泳等都可以。

最好有定期測體重的習慣,如果體重短時間內明顯下降,要警惕疾病。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三、老年人控制體重有2大誤區

1、少吃主食

很多老人認為,控制體重就要減少主食攝入。可事實上,主食作為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是不必可少的。只有能量充足,蛋白質才能發揮作用。同時,主食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一旦缺乏這些物質,對人體也是不利的。

所以,攝入足夠的主食很有必要,老年人主食攝入量應控制在200-300g/天。

老人太瘦更短命?欧洲研究发现:60岁过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2、單純吃素

很多老年人覺得清淡飲食更健康,可以保持各項指標穩定,控制體重,還能減輕消化系統壓力,確實,飲食清淡規律,掌握技巧,能獲取營養物質的同時讓身體調節得好,保持最佳狀態。但是,清淡飲食並非單純吃素,過度控制飲食適得其反,會讓疾病出現。

正確的做法是烹飪食物的過程中少油、少鹽、少糖,儘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而那些重口味的調料少使用,當然,還要葷素搭配正確,肉類食物、乳製品、蛋類食物、粗糧、蔬菜以及水果都可以攝入。如果單純吃素,人體需要的能量和營養沒有滿足需求,會降低抵抗力,後續出現衰老速度加快這種情況。因此,要瞭解清淡飲食具體內容是什麼,不要陷入誤區。

 

為什麼戒菸成功的人比較少?戒菸成功的人有什麼特點?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類一旦得到過某種感受,再讓人戒掉,這種感覺是比上癮這種感覺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的陋習越來越多的原因。

戒菸也是一樣,人在吸菸時腦部會釋放多巴胺,可以促進神經興奮,使大腦產生愉悅感,在嘗試過香菸帶來的快樂之後,人體對多巴胺的適應性就會變得更高,讓人不自覺的習慣於香菸帶來快感體驗,而不是生活裡真實的快樂。

所以很多人都很難戒菸,因為戒菸的人都會在戒菸不久,會引發脫隱性綜合症(Recessiveness syndrome),在剛開始脫離香菸時,感到內心的渴望更加強烈,這樣的強烈動機下會使吸菸者再度吸菸。

這個時候,誰能真正的戒調香菸,要靠的就是個人的意志力了。因而只要不是有十分堅定理由去戒菸的戒菸行為,戒菸行動都會很難成功。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一、戒菸成功的人,都有什麼特點?

菸草會使人免疫力下降,損傷細胞DNA,提高患癌風險。二手菸也很可怕,每年死於二手菸的人,有28%是年幼兒童。

戒菸很有必要,但戒菸非常難。資料顯示,有80%的菸民想要戒菸,可實際上只有3%~5%的人能成功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近年來,戒菸群裡流傳著一句話——“永遠不要和成功戒菸的人交朋友”。在《這書能讓你戒菸》一中,作者亞倫•卡爾提到:想要成功戒菸,就要改變自己的認知。

因此,有人總結成功戒菸者的性格特點,諸如:

•攻擊性強。意志堅定,也意味著固執,固執之人往往最容易傷人。

•過於果斷。能果斷做出決定,可這種行事風格有時會讓朋友啞然。

•感情上冷漠。成功戒菸的人,在可能會更冷漠。

•性格強勢。意志過於堅定,性格也會比較強勢,會給朋友壓力。

這樣看來,成功戒菸的人活該沒朋友了?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醫師表示,說戒菸成功者果斷、固執乃至不近人情,是一種“妖魔化。事實上,戒菸成功者更加自信、樂觀和豁達,他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戒菸心得。

醫師指出,戒菸成功與否與戒菸者性格有關係,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一般來說,戒菸能否能成功與戒菸動機、信念、採取的方法有關。特別是戒菸方法,只有科學的方法才能提高成功率。

二、什麼程度才算徹底戒菸?

判斷是否戒菸成功,一般有兩個標準,一是看時間,二是看症狀表現。

1、看時間

菸草的依賴程度與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意志力有關,不同人需要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是3~6個月。臨床上,3個月不吸菸是菸草依賴的臨床治癒標準,3個月後進入“保持期”,此階段堅持拒絕吸菸,才能預防復發。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2、看症狀

假若戒菸後出現以下5個表現,那麼恭喜你,你馬上就要成功了!

•睡眠品質變好

戒斷反應會讓人頭暈、頭疼、失眠,一旦度過戒斷時期,最大的改變就是失眠次數減少,睡眠品質提高。

•咽喉不適感消失

長期吸菸損傷呼吸道,引發喉嚨腫痛不適。戒菸後,咽喉不適會慢慢消失,特別是長期不吸菸,呼吸會變得越發順暢。

•精神飽滿

剛開始戒菸時,人會變得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內心躁動。一旦成功戒菸了,擺脫菸草依賴,精神狀態也越發飽滿。

•飲食正常

尼古丁會抑制食欲,所以戒菸初期可能會有明顯的饑餓感,但是別擔心,當你戒菸成功時,最初的饑餓感也會消失,不再暴飲暴食,而是恢復健康飲食習慣。

•坦然拒絕香菸

如果某天你能坦然拒絕別人遞過來的香菸,內心沒有絲毫想吸菸的欲望,那麼就說明你已經成功戒菸了!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三、戒菸門診成功率高嗎?

很多人聽說過戒菸門診,但很少人選擇嘗試。戒菸門診,是幫助吸菸人群戒菸的有效途徑,採用科學、規範的方法,為戒菸者提供正確的指導,包含藥物和非藥物2種治療方式。統計發現,戒菸者自行戒菸的成功率只有3%左右,而在戒菸門診的幫助下,戒菸成功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

永远不要和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们有何特点?医生总结出来
四、為什麼戒菸成功的人數比失敗的人數多

要想戒菸成功,方法不是第一位的,最最重要,排在第一的是真心和決心。真的,你想想,你到底心裡是有多想戒菸?真的是自己想戒嗎?不是家人、環境、經濟等等各種因素所困,而是自己心裡真的想戒?只有自己是真真切切的想戒了,真的不想抽菸了,那麼你無論用哪種方法戒,都能一直堅持戒下去,都能不復吸。強扭的瓜不甜,心裡有顆吸菸的種子,終究還會繼續吸菸的。

第二才是方法,當你發自內心的,真的想戒菸了,那麼就分析一下,以前為什麼戒菸失敗的,哪種方法更有針對性,把握更大。認真分析自己以前戒菸失敗的原因後,只要找對了方法,就可以一次性成功的輕鬆戒菸。

第三是思想不放鬆。無論什麼情況,什麼原因和理由,一定不要再吸一口菸,避免失敗複吸。最好是聞到別人吸都難受,不舒服,要躲開才好。

4個特徵可能是長壽體質?想要長壽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百歲老人是人人都羡慕的,50歲恰好是100歲的一半,50歲也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

40歲-50歲,是人體疾病的高發期。40歲之前,生命力最為旺盛,但是在4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個器官像機器一樣,逐漸磨損退化,導致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再加上到了50歲左右,人的生活狀態已經基本確定,個體往往忽視了對自身的要求,於是很容易導致中年發福、三高、心臟病、脂肪肝等疾病的爆發。

如果到了50歲,你沒有什麼疾病,並且還具有以下4個特徵。提前恭喜你,你更容易長壽。4個全有的可能就是長壽體質。

1、腿腳無疾,活動自如

腿腳無疾,活動自如,是長壽的顯著標誌!

2、手握力大

手握力大小,可以暗示身體的衰老變化程度。手握力越大,說明心臟健康有力,間接反映了該個體周身比較健康。

3、氣色好看、紅潤

身體好不好,氣色就知道。氣色好看紅潤,往往預示身體健康,更容易長壽。

4、排便正常

中老年人便秘的比比皆是,便秘對健康極其不利。除了排便困難給人不適感,用力排便還會成為高血壓、心梗、腦梗等疾病的“引爆器”!

活过90岁的老人,身上有这些共同特征,你若符合一个也是好兆头
長壽老人都存在以下這些特質

吃藥情況:沒什麼大礙,一般不會瞎吃藥,一輩子的用藥總量要遠低於平均水準。

營養狀況:比較注重飲食搭配,葷素搭配合理,飲食在營養的基礎上儘量清淡,並盡可能的保持多樣化。

作息習慣:基本上都屬於早睡早起的類型,很少熬夜。

睡覺時長:一般可保持在6-7.5小時,比較固定,不會一會多一會少。

運動情況:每個人雖然從事的類別存在很大的差異,但都能堅持,而且大多都喜歡戶外活動。

所以,你也有以上這些特徵,那恭喜你,你也是一個“准長壽人”了,繼續保持!

活过90岁的老人,身上有这些共同特征,你若符合一个也是好兆头
三、想要長壽,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①擁有健康睡眠

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先讓自己休息好了,人才有更多的精力,更強的免疫力,從而盡可能的抵抗疾病的侵襲。因為充足的睡眠可提升血液中的T、B淋巴細胞,而這兩大細胞是人體內免疫力的主力軍,建議最好23點之前睡覺。

②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是人體不可少的一項營養元素,有代謝調節、預防壞血病的作用,而不同的維生素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如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維生素A可保護視力,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其當中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每天攝入量建議:蔬菜500g,水果250g

活过90岁的老人,身上有这些共同特征,你若符合一个也是好兆头
③每天運動30分鐘

鍛煉是一種極好的強身健體的方式,有研究發現,每天如果可以堅持鍛煉30-45分鐘,堅持5天,持續3個月後,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數目可大幅度提升,抵抗力也增強,所以鼓勵大家多運動。運動方式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游泳、慢跑、打籃球或羽毛球等都可以。

活过90岁的老人,身上有这些共同特征,你若符合一个也是好兆头
④膳食營養以清淡為主

三餐多樣化要少油少鹽。還有個俗話說,蔥蒜姜湯不離口,一些疾病繞道走;冬吃蘿蔔夏喝湯,不找醫生開藥方;五穀雜糧多入口,醫生改行拿鋤頭;多吃蔬菜喝綠茶,大夫急得滿地爬。這是古人傳下的飲食秘訣,都是寶貴的養生保健經驗。

結語:這些在我們生活中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長壽的小事,是不是看起來很是簡單。畢竟無論何種有益長壽的方式最終都要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去,長壽是源自生活的,不能脫離生活的,脫離了生活的長壽方式註定只是空中閣樓,只有源自生活的長壽方式才能在我們實現長壽的路上一直陪我們走下去,讓我們更加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