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虱蟲不是病,癢起來要人命,怎麼治療陰虱蟲!

要說有什麼東西會讓一位女性感到尷尬又抓狂,恐怕非陰虱蟲莫屬。很多時候,女性“下面”出現莫名其妙的瘙癢,礙於場合想撓又難為情,不撓又實在奇癢無比,更可怕的是,越撓越癢!所以,這個讓人奔潰的陰虱蟲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一、揭開陰虱的神秘面紗

家裡養寵物的人,對蝨子一定不會陌生。而這種蝨子卻不是因為人寵之間交替感染的,而是寄生於人體毛髮的寄生蟲,它就是陰虱。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陰虱是一種寄生蟲疾病,陰虱的體型小,身體扁平,形狀像甲魚,能夠借助大爪來抓住毛幹,通常寄生在人體肛門周圍的體毛以及陰毛上,然後叮咬附近的皮膚,可引起瘙癢,由於它在陰部常見,所以被稱為陰虱。

陰虱主要有幾種傳播途徑,男女都要小心

性接觸傳染

性接觸傳染也是直接接觸傳染,陰虱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通過性接觸傳染的陰虱病是最常見的,大約占了95%以上,是陰虱主要的傳播途徑。

如果在過夫妻生活的時候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在夫妻之間相互傳染,如果夫妻間一方患有陰虱,那麼極容易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另一方。

女性更容易被陰虱纏上,因為女性私處的毛髮比較旺盛,所以女性更要注意私處衛生。

間接接觸傳染

間接接觸也是陰虱病的其中一個傳播途徑,主要是因為接觸了陰虱感染者的個人用品、衣物、毛巾等,這些行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上陰虱。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被陰虱蟲纏上,身體會有幾個不適

首先,陰虱蟲寄生在皮膚上時會出現最明顯的症狀,那就是瘙癢,這是因為陰虱會在寄生位置叮咬人的皮膚來吸血,然後再注入唾液來使血液凝固,這樣就方便它下次吸血。

在陰虱注入唾液時,人就會明顯感覺到皮膚異常瘙癢。而陰虱一天要吸血很多次,所以感染陰虱後會出現陣發性的瘙癢,在夜間時瘙癢會更加嚴重

其次,私處部位會發現一些紅疹,因為被陰虱叮咬過的皮膚,通常會形成肉眼看不見的小傷口,導致局部發紅,而長出一些小紅斑點

由於感染陰虱後會非常癢,所以患者會忍不住去抓撓,這就容易被感染而形成膿包和丘疹,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丘疹、紅疹、青斑或血痂等。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最後,如果穿著淺色的內褲,還能夠發現在內褲上有類似針眼的血跡或紅點,這些是陰虱活動後留下的痕跡,而且陰虱寄生在身上時常常會到處活動,敏感的人甚至能感到有東西在爬動。

陰虱易傳播,幾招幫你快速消滅

1、及時用藥塗抹

陰虱感染可以先採用消除陰虱的凝膠和洗液來進行治療,這類藥物通常含有除蟲菊脂,比如苯甲酸酯乳劑或百部酊,可以將藥物均勻地塗抹在患處,等待5~10分鐘後再清洗乾淨。

2、控制傳染源

注意了,陰虱蟲主要通過這2種途徑傳播,得避而遠之
陰虱常發生于夫妻雙方之間,患病後夫妻二人同時治療檢查,同時要檢查有否其他性傳播性疾病的存在。除及時治療外,還應追蹤傳染來源,特別是對其性伴侶,應予以檢查治療。對患者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應煮沸滅虱或用熨斗熨燙。

3、注意衛生

出差旅行時,不用公用浴巾,不穿他人內褲,不與他人共用臥具。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對毛巾、床單、內衣褲進行煮沸清洗,日曬殺菌;對馬桶、浴巾等公共物品進行消毒。

治療陰虱,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同時有效殺滅陰虱成蟲和蟲卵。治療前應讓患者剃去陰毛,同時應將內衣、床單和被褥等用開水浸泡殺蟲。勤洗澡,勤換衣,杜絕賣淫嫖娼,學會自律生活,陰虱自然也就遠離你了。

沖馬桶最好蓋上蓋子,這個衛生小細節被很多人忽視!

為了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蹲廁所的方式也由早期傳統的蹲廁發展到現在的坐廁,而且坐廁因為方便、舒適也被很多人接受,羞羞的問你一句:大家在上完廁所沖水的時候,馬桶蓋到底蓋還是不蓋呢?有人說,不蓋馬桶蓋,沖水的時候會把細菌給沖上來。那麼衛生間的空氣就會有細菌,刷牙、洗臉時都可能會被“二次污染”。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當我們穩穩地在馬桶上坐下,肌肉得到放鬆肛腸角為大便打開通道,它們有的落入水中有的粘在馬桶壁上,這些排洩物大部分都能隨波逐流進下水道,但一些遲到的便便顆粒或尿液卻可能被“尾氣”高高濺起最後以【氣溶膠】的形式停留在空中.

*氣溶膠(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直徑0.001~100微米的固體和液體顆粒,一項英國研究顯示這些便便氣溶膠可污染6英尺(約1.83米)外的物體表面,也就是說你擺在廁所裡的物品都可能沾上便便顆粒,更可怕的是研究團隊將這些衛生間的空氣樣本送檢後發現裡面含有大量致病細菌如白色念珠菌、毛黴、黃麴黴等等.

廁所蓋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實驗人員選用了

市面上兩種類型的馬桶

一種是直沖式

另一種是虹吸式

研究者將接種了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的糞便懸液

加入兩種馬桶

分別使用開蓋和關蓋兩種方式沖水

實驗發現

直沖式馬桶含菌量

比虹吸式馬桶多14倍

病原體沖出馬桶≠人接觸了就會生病

雖然在使用毛巾、牙刷時

你可能會面臨一次又一次的「便便攻擊」

沖馬桶時,到底要不要蓋上蓋子?爭議很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但對健康的人群而言

只不過是和自己的“便便”

來了一次跨時空的親密接觸

只要你經常開窗通風

定期清洗、更換洗漱用品

就能降低患病的風險

不過,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

沖廁所要蓋上蓋子的策略

最好嚴格執行

因為各類致病菌最愛盯你這種人群

沖馬桶時,到底要不要蓋上蓋子?爭議很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尤其是在公共廁所

糞便殘留所產生的液體微粒數量

可以達到14.5萬個

是家庭馬桶的三倍

所以大家使用公共廁所時

最好優先選擇有蓋的、虹吸式的馬桶如廁

避開直沖式的馬桶或者蹲坑

為了你自己及後續如廁者的健康也建議蓋上蓋子再按沖水按鈕

總結

1.衛生間確實是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細菌急劇。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會有致病的可能。

2.傳統的開窗通風法、或者換氣乾燥,起不到殺菌作用,頂多就是抑制細菌生長,但缺點很明顯:耗時太長,效果不明顯。

3.如果想改善衛生間環境,借助一些殺菌裝置,能夠在使用後自動進行快速除濕,引進新鮮空氣,起到淨化效果。

大家都知道捐血,捐精,但你知道捐屎嗎?

“捐屎”,顧名思義就是捐出自己的便便,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為了治病,就如同捐血、捐精一樣,形式雖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

在健康人群的腸道之中,有1000中以上的細菌,總數接近於1013-1014菌落形成單位,當這些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出現了狀況,某些疾病也就隨之而來甚至是加重病情了,其中就包括一些代謝綜合征、壞死性腸炎、皮膚病、克羅恩病等等。

在2013年的時候,美國就有醫生利用糞菌移植治療好了復發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也同樣意味著糞菌移植被醫學史所認可!糞菌移植就是通過重組病人腸道菌群進行治療,糞便經過特殊處理,形成膠囊或者懸移液的形式移植到患者腸道內。

一、捐屎,真的可以賺錢

早在2012年,國外就出現了一家名為OpenBiome的“糞便銀行”。OpenBiome向志願者收購糞便

想一想以前被無情沖走的屎們,你是不是覺得錯過了XX個億……

但屎也不是誰想捐就能捐的。在“糞便徵集”的公告中,都對捐贈者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病史:身體健康,至少沒任何傳染病,無糖尿病及惡性腫瘤病史,近3個月內未使用抗菌藥物等。

此外,還需對供者進行各項身體指標的檢查,身材不能太肥胖,無代謝綜合征,作息規律正常。捐獻前,若有任何輕微的身體不適,比如牙齒發炎、休息不好等也不能捐獻。

總結一下,就是大齡胖子熬夜党拉的屎,不要!

如果你恰好是個合格的捐屎人,問題又來了,去哪兒捐?肯定要找靠譜的機構。比如OpenBiome的“糞便銀行和亞洲益菌中心(位於香港)(可以打電話問問)。

二、捐出去的屎拿去幹嘛了?

糞便,俗稱“大便”、“屎”等,是人或動物的大腸排遺物。糞便的一部分是水分,其餘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餘、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維生素B。

對於農民伯伯來說,糞便可以作為較好的莊稼有機肥料。而每一坨成功被捐贈到醫院的糞便,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屎”生價值。

1.治病救人

一個健康人的腸道內約有1000種細菌,總數達到100萬億左右。腸道菌群參與維持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當腸道菌群發生紊亂,就會引發多種腸道疾病。

捐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取“屎中精華”——糞菌,再把糞菌移植到患者的腸道、消化道裡,幫助他們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內外疾病的治療。

目前,糞菌移植療法可以治療的病有好多,包括頑固性便秘或腹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難治性腸道過敏、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甚至對治療肥胖、糖尿病(合併腸道疾病)、代謝綜合征等腸道菌群相關性的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4000人死於艱難梭菌感染,糞菌移植治療這種疾病,已經實現了90%的“一次性治癒率”。

2.用於科研

糞菌移植是正規的臨床科研專案,而想要看糞菌移植對治療哪些疾病效果更好,就需要更多的捐屎人提供“原料”來參與研究。

一般來說,“從屎到藥”會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大致有這麼幾個步驟:收集新鮮健康的糞便→放進分離系統→多次提取和加工→得到糞菌。

將糞菌移植到患者體內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把糞菌製成“人屎膠囊”給患者服用;第二種,是通過口鼻導管或腸鏡將糞菌移植到患者體內。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糞菌移植so easy啊。事實上,糞菌移植的實施方案相當嚴格。一坨屎,既能致富又能救人,真是想想就心動。但是據說,經過一系列的血液、糞便等檢查後,大概有96%的(自認為)符合條件的捐屎人會被淘汰。

如今美國FDA已經將這種療法認定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優先手段,全球醫療界都在把目光投向這個領域。

在《柳葉刀》的一項統計中,2010年到2019年,全球一共建立了367個糞便研究機構,98個在美國,84個在中國。

可以說競爭足夠激烈,比如美國第一家糞便庫OpenBiome開出40美元250g的高價求購,如果連續捐5天,還能再得到50美元的全勤獎。

不過他們轉手會以每份250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醫院。因為必須零下80度無菌保存,而很多醫院並沒有存放這類東西的庫房,只能從這裡購買。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公示,該公司2015年倒賣屎的收入為270萬美元。

老年痴呆怎麼預防?经常锻炼避免老年痴呆!

老年期認知障礙,即俗稱的“癡呆”有多種分類,占主要部分的是阿爾茨海默病,還有額顳葉癡呆、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朊蛋白病等,上述幾種癡呆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都是不可逆的。但是,有一種由腦積水引起的癡呆,又稱作正常顱壓腦積水性老年癡呆,這種癡呆在早期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有治療好轉的機會。

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對老年認知障礙做到充分瞭解,提前預防,一旦發現老人出現行為異常等可疑症狀,切不可諱疾忌醫,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醫生會對症採取系統的、梯度遞進的多次認知功能評價,對患者做出診斷。醫生提示,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在就診過程中通過認知功能評價得到臨床可能的診斷。認知功能的全面評價既可以明確患者的問題所在,也可以指導家屬有的放矢地照料老人。

經常鍛煉避免老年癡呆的發生

1、指尖的活動

指尖運動能使大腦血液流通面擴大,還能促進血液迴圈,經常的按摩大腦能幫助大腦活化,從而能夠預防癡呆症的發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剪紙、打字、做手工藝或雕刻等運動。

2、游泳

游泳是大家非常喜歡的運動。游泳不僅能提升全身肌肉的活動,幫助減重和瘦身,而且人體浸泡在水中能達到心臟的位置,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據調查發現,浸泡在水中時,大腦中的動脈血流量會明顯提升,大腦後動脈的血流量也會明顯增加。

3、彈奏樂器

根據相關報導,年輕時學過音樂的人年老生活會非常的豐富,生活品質也會非常高,彈奏樂器能增強肌肉的記憶能力,改善手指的靈活性,也能提高大腦的可塑性,防止大腦結構出現變化,也能防止記憶的衰退,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好處。

4、跳舞

跳舞是現代最常見的社交活動,根據調查顯示,跳舞同時也能夠調動大腦中的多個區域的神經功能,也可以鍛煉手部和眼睛之間的協調能力,使人變得更加的聰明,甚至有76%的幾率能避免認知障礙的發生。

結語:多運動是防治老年癡呆的最好方法,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配合藥物治療,能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

人去如煙消雲散,老人如何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當枝脈榮枯、精氣散去,生命即將畫上句點之時,我們該以何種方式轉身告別才顯得更為妥帖,一千個人或許有一千種答案。生命之所以可貴,可能正在於其不可逆轉。當我們老到無法支配自己的身體之時,選擇何種生活狀態也變得奢侈。那時,能讓生命充分得到尊重的呵護與陪伴,大約就是最好的樣子了。時至今日,隨著人口結構的演變,養老問題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年輕人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與老人對照料、陪伴的需求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老年人應如何面對衰老、有品質地安享晚年、養老事業該如何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都是未來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一、衰老不是病

“老了,老了,身體不行了……”不少中年老人時常感歎,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了,血壓、血糖、血脂也是各種不理想。

不過,很多以為自己“生病”的老人,其實都是健康人。

他解釋道,人到老年,很多健康參考指標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老年人一看數值不理想,就以為自己“病”了,但其實不然。

比如,以血壓指標為例,30歲的人的健康血壓指標是:收縮壓<120mmol/L或舒張壓<80mmol/L;

但對於老人而言,血壓控制在130/85mmol/L ,或140/90mmol/L就屬於健康的範疇了。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衰老本就是自然規律,正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不可避免。

如果只糾結於指標為何總是“不達標”,為什麼控制飲食、常鍛煉、積極服用藥物後還是無法如年輕人一般?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比較

只要符合檢查指標,合理用藥,身體控制在正常水準,通過治療不影響日常生活,就屬於健康老人。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二、晚年也可以活得漂亮、活得有尊嚴

衰老是無法抗拒的事情,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如何提升健康素質、樂享晚年生活,才是老年人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老年人不必因為衰老而終日自歎,做到以下事情也可以活得很漂亮:

正確認識老齡化:老年人要正視衰老,不斷強化自我保健意識,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樹立體檢意識,早發現且規範治療疾病。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合理安排生活:退休後的半年,突然遠離了工作場合,老年人可能會出現思想波動、情緒低落。如果精力夠,又有一技之長,可以考慮再就業;若不想參加工作,也可以多參加集體活動、戶外活動

積極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強體質。一些有氧的輕中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太極拳等都適合老年人,每次運動時間30~60分鐘為宜。

合理膳食:培養合理的飲食習慣,三餐要定時、定量,食材各類均衡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乳製品。避免抽菸酗酒、多鹽、多糖的不良飲食。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定期自我檢測:良好的血壓、血糖檢測記錄可以説明老年人及時發現指標異常,也更方便醫生調整方案。血壓檢測在清晨最佳,為避免資料出錯,可以測量兩遍,間隔1分鐘。而高血壓患者至少在早、中、晚各自測血壓1次

預防各類疾病與意外:老年人應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腦血管風險,當發現、視聽、口腔出現異常,警惕是疾病導致的表現,應及時就診。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三、人的死亡需要尊嚴嗎?

臺灣,有一間老人機構卻主動將全院舍的約束帶公開燒毀,向公眾宣示全院已達「零約束」的目標。他們期望通過這種做法,迎接一個嶄新的護老年代。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在香港TVB《長命兩百歲》節目中,主持人來到了該機構體驗了特別的一課——中風老人長期被綁的“生不如死”生活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在被“禁錮”不到半小時,就有人開始支撐不住了。主持人深有所感:“對我們來說,是體驗,但對老人來說,是體罰。”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身不由己的老人,以捆綁限制他們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是種近乎無情的“禁錮”

燒毀「綁死」老人的80條約束帶、引進日本複康器械協助他們鍛煉肌肉、重新學走路,是這家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震驚業界的創舉,也讓護老方式有了新的改變。

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該如何維護生命的尊嚴?值得我們深思

除了有尊嚴地活著,有尊嚴地死去與臨終關懷也是需要關注的老年人話題。

在傳統文化觀念中,孝道一直為人們所稱道。百善孝為先,可見“孝”在國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但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因此,當他們最終離去時,家人們也就能夠平靜的接受。

人去如煙消雲散。對於所有的子女而言,盡可能地延長親人的生命是他們共同的心願,在這份心願之上,呵護、尊重、關愛……他們有著更多的期待。但不得不承認,當生命逐漸走向終點,當身體器官已經衰竭,現代醫學已經回天乏術之時,過度治療對老人反而是一種傷害。坦然面對生死,尊重生命榮枯的自然規律何嘗不是一種理智的選擇

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如何透過腎虛症狀正確“補腎“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虛的症狀: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但現在許多人連腎虛“”的是什麼都沒搞懂

就開始亂補一通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

如何根據腎虛症狀,正確“補腎”?

1.腎氣虛

主要表現為

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容易感冒等

男性容易出現:精液自遺、滑精、早洩等問題

女性容易出現:白帶清稀、量多不止、經期過長等問題

腎氣虛治療一般以溫陽補氣為主

日常可多吃

芡實、五味子、核桃、生蠔、羊肉等溫補的食物

2、腎陽虛

腎氣虛的時間久了

就會損傷腎陽,導致腎陽虛

表現為畏寒怕冷、面色蒼白、沒力氣、頭暈眼花

腰疼、小便清長、夜尿多、性欲減退等

對腎陽虛的人

調理上以溫補腎陽為主

但力度要比氣虛大

同時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

再加一些補脾、補心陽等方法

日常飲食可以多吃煎蠔餅

3、腎陰虛

與陽虛相比,

陰虛大多症狀與燥熱有關

主要表現為

口乾舌燥、五心煩熱

嘴唇發紅、盜汗、大便幹結

除此之外

男性容易:晚上睡不著、很容易勃起、欲望強

女性容易:臉頰紅、身體消瘦、大姨媽少甚至不來

現實中,由於生活、工作的壓力

出現腎陰虛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

比如經常熬夜、自慰等

都容易導致腎陰虛

調理腎陰虛,一般用滋陰補腎的方法

日常可以多吃些滋補腎陰的食物

如銀耳百合紅棗湯、黑豆漿、黑芝麻丸等

少吃麻辣火鍋、麻辣香鍋等辛辣溫燥的食物

4、陰陽兩虛

如果說陰虛陽虛的症狀同時並存

比如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怕冷、手腳冰涼的同時

又有身體發熱,盜汗等症狀,那就是陰陽兩虛

日常保健,可以選擇一些食療方

腎虛食療方

1.霸王花陳腎煲排骨湯

材料:生薑、蜜棗、陳腎、霸王花幹、排骨、水分、米酒、食鹽

做法:將霸王花用清水洗乾淨之後泡發;將陳腎切開清洗乾淨;將排骨剁成塊,然後放入開水之中焯一邊;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之後放入準備好的蜜棗。生薑、陳腎還有霸王花、排骨以及米酒,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2.牛鞭燉雞腎

材料:牛鞭、雞腎、生薑、枸杞子、胡椒粒、牛骨湯以及食鹽、白糖、雞精

做法:將牛鞭清洗乾淨之後放入開水之中焯一邊,然後加入香料進行鹵,最後切片備用;雞腎清洗乾淨之後放入開水之中焯兩遍;枸杞子清洗乾淨,生薑切片備用;在乾淨的鍋中加入牛骨湯、牛鞭、雞腎、枸杞子、胡椒粒還有薑片,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關係:牛鞭之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以及脂肪酸,服用之後能夠有效的治療陽痿。遺精還有腎虛等等情況。所以男人補腎吃什麼好,這道食譜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3.豬腳筋煲杜仲

材料:新鮮的豬腳筋、肚中、花生、核桃、陳皮、蜜棗

做法:將豬腳筋清洗乾淨,然後放入開水之中焯一邊;陳皮清洗乾淨,然後浸透;其他的食材也全部清洗乾淨;將核桃肉放入開水之中焯一邊,這樣能夠有效的去除澀味;將所喲丶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大約兩個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調味品就可以服用 。

禁忌:建議,如果是患有感冒發熱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這道食譜,避免病情加重。

4.菟絲子粥

材料:菟絲子、大米、白糖

做法:將菟絲子清洗乾淨,然後搗碎放入鍋中煎煮;去除藥渣,將藥液進行熬煮;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白糖進行調味,最好每天服用兩劑,分別是早晚的時候服用。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補腎作用,能夠有效的治療陽痿的情況。

5.陽起石粥

材料:陽起石、蓯蓉、大米、調味品

做法:將陽起石用紗布包裹好,然後蓯蓉清洗乾淨之後切碎;將蓯蓉還有陽起石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進行煎煮;將藥液進行熬煮,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調味品就可以了。

功效:建議每天服用一劑,具有很好的溫陽益腎的作用。

6.蓯蓉羊肉粥

做法:肉蓯蓉、羊肉、大米

做法:將肉蓯蓉切碎,羊肉也清洗乾淨切碎,大米淘洗乾淨;將肉蓯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隨後放入大米一劑羊頭;小火熬粥,起鍋之前加入食鹽就可以服用了。

功效:具有很好的溫陽益精的作用,最好能夠每天服用一劑。

維他命B2需要天天吃嗎?缺乏維他命B2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維他命B2在生長代謝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身體缺乏它時,皮膚黏膜就容易發生炎症。表現為口角發生乳白色糜爛、裂口和張口出血,伴疼 痛和灼熱感等痛苦。久之還會形成潰瘍,受細菌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便有可能發生喉嚨疼、乾澀難受、體溫升高等不適;同時,還會引起其他部位的皮膚黏膜發生病變,如舌炎、口腔炎、眼結膜炎、脂溢性皮炎、陰囊炎等。

媽媽特別注意:維他命B2缺乏較為普遍。小孩由於生長發育快,代謝旺盛,小孩更易缺乏維他命B2,長期缺乏會導致小孩生長遲緩,輕中度缺鐵性貧血。

幾塊錢一瓶的維他命B2,能治哪些病?能不能長期吃?很多人不瞭解

維他命B2作為人體必需的水溶性維他命有另外一個名字——核黃素,它對人體的四大作用無可替代。

1.維他命B2參與體內營養成分的代謝活動,幫助提高機體對蛋白質以及氨基酸的利用率

2.維他命B2能夠保護人體毛囊以及皮脂的健康,如果維他命B2不足,則容易患上毛囊炎等皮膚疾病。

3.維他命B2參與了體內鐵元素的運轉活動,説明體內的鐵元素轉化成血紅蛋白

4.維他命B2可以促進體內維他命B6以及維他命B3的代謝,促進體內B族維他命協同工作。

人體缺乏維他命B2,身體會出現這4個問題

由此可見,維他命B2在人體內有著極為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地位,又因為維他命B2與人體的能量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維他命B2缺乏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通常人體內缺乏維他命B2,早期會出現乏力疲憊、口腔糖他、眼睛瘙癢乾澀等不適症狀。

幾塊錢一瓶的維他命B2,能治哪些病?能不能長期吃?很多人不瞭解

不及時補充維他命B2,則會繼續出現口腔以及陰囊的病變,臨床上稱之為“口腔生殖系統綜合征”:主要表現是口角炎、唇炎、舌炎以及陰囊皮炎等,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日常的生活與工作。

另外,近些年科學家在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人體內抗氧化防禦系統與維他命B2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繫,特別是體內全血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係數升高,容易使細胞對抗生素和氧化劑變得十分敏感敏感,尤其要注意是否是維他命B2不足引起的。

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維他命B2缺乏會有體內抗氧化防禦體系功能減弱的表現,容易出現貧血等症狀。也有研究表明,維他命B2攝入不足與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壓等有關係。

維他命B2能否長期服用,有啥副作用?

讀到這裡,大家一定也認識到了維他命B2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日常飲食基本上可以滿足每日維他命B2的需求,正常人並不需要額外的補充,但是對於維他命B2不足的人群來說,就需要通過藥物補充。

作為水溶性維他命,維他命B2在體內很容易就被消化吸收排洩,因此容易導致小便顏色發黃,除此之外,常規劑量服用並沒有特別大的副作用。

幾塊錢一瓶的維他命B2,能治哪些病?能不能長期吃?很多人不瞭解

如果過量服用維他命B2,則容易出現皮膚不適症狀,包括皮膚瘙癢、刺痛、灼熱等,特別是長期大量的服用維他命B2,就會損傷腎功能

因此人們在服用維他命B2的時候,切記要注意以下3點:

? 空腹服用維他命B2效果不及進食時服用,因此建議進食期間或進食後立即服用效果最佳;

? 維他命B2不宜與甲氧氯普胺聯合應用

? 維他命B2怕光、怕水、怕堿

幾塊錢一瓶的維他命B2,能治哪些病?能不能長期吃?很多人不瞭解

總結:一般健康的人,是不需要專門吃維他命B2片來補充。根據居民膳食指南標準來看,對於健康成年人,男性每天需要補充維他命B2的量在1.4mg以內,女性每天需要補充維他命B2的量在1.2mg以內。這些需求量在每天的飲食中,都能及時的攝取到,不需要專門進行維他命B2的補充。比如五穀雜糧、魚類、各種豆製品以及綠葉蔬菜中,都是有維他命B2的。

老年人如何預防摔倒,你家老人屬易摔人群嗎?

世界範圍內,跌倒是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平衡功能下降、骨頭脆弱,老年人跌倒發生率很高且後果嚴重。一項對美國和歐洲超過12.2萬人進行的調查發現,那些髖骨骨折的患者受傷後的死亡風險增加2.78倍,即使是8年前受的傷,髖骨骨折的人死亡風險仍會增加2倍。資料顯示,英國醫療保險系統每年為髖骨骨折支付的醫療費用超過20億英鎊。對於年輕人來說,摔跤後拍拍灰塵,又能繼續跑跑跳跳,但對於老年人而言,一次摔倒,可能存在極大的風險。

一、老年人摔倒,遠比想像中危險

導致老年人跌倒的因素眾多,可能是自身活動能力下降、大腦中樞衰退,又或是行走的環境過於昏暗、地面濕滑等等。

老年人摔倒,帶來的傷害可能是全身的。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據權威研究表示,老年人跌倒後骨折比例高達31.79%,受傷部位主要是下肢,其次是頭部和軀幹,且大多為中重度損傷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明顯退化,受到中重度損傷後,老年人長期臥床可能會引起肺部感染、靜脈血栓、褥瘡等疾病

同時也不利於消化系統運作,導致營養攝入困難,甚至影響心腦血管系統,使其徹底停止運轉。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二、老人摔倒後,要不要立刻扶?

有人說,“老人摔一跤可能就要進ICU”,這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如果老人摔跤後,急救沒做好,很可能發生繼發傷害

那麼,當遇到家裡老人或路人摔跤時,我們是否應該立馬把他們扶起來呢?

答案是否定的。當發生以上情況,千萬不要盲目移動老人。首先要判斷老人是否有意識,若老人陷入昏迷,要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

如果老人意識清醒,但因骨折或扭到而行動受阻,在必要的情況下,也要打急救電話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要注意的是,在急救車到來前,不要離開老人,要隨時觀察老人是否出現噁心嘔吐腦血管意外等情況。

如若老人跌倒後,身邊沒有人,除非是周邊環境存在危險,否則最好保持原地不動

可以先嘗試輕輕活動摔倒的部位,若沒有明顯痛感,再緩慢起身;如果疼痛難忍,千萬不要隨意亂動,應大聲呼救,或者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三、老年人如何預防摔倒

既然摔倒如此“兇險”,那麼老人出門在外或者在家行動,可以如何儘量避免摔倒呢?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1、買雙合適的鞋

不少老人可能都被腳掌變寬、腳趾變形等問題困擾,若鞋子不合腳,容易與腳分離,造成腳部勞累,甚至扭傷腳踝

有些老人會選擇穿拖鞋替代,但穿著拖鞋行走,腳抬不高,會大大增加跌倒的風險

有專家建議,老人在選鞋的時候,儘量選購鞋頭寬闊、鞋底韌性強、鞋跟比較硬的款式,當然還是要以老人。

2、積極鍛煉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打太極拳對於防止老年人摔倒有積極影響。

打太極時,常有膝關節彎曲的動作,既有助於加強腿部力量,又能讓老人鍛煉平衡能力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3、多做髖部操

很多老人摔倒後,很容易出現髖關節骨折,因此,老年朋友要經常練習護髖操。

具體的練習方式為:抬頭挺胸站立,眼睛平視前方,腳尖向正前方,雙手扶椅背或站立,左腳作為支撐點單腳站立,右腳直腿向側伸開,緩慢向上側抬起15釐米。

4 、補鈣

人到中老年後,組織器官會發生退行性變化,例如鈣質流失,使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

老人平時要做好骨密度監測,必要時服用鈣劑、維生素D以及抗骨吸收的藥物,避免一摔倒就引起骨折。

一摔倒成千古恨!老人防摔這4件事照著做,家有老人的都看看
你家老人屬易摔人群嗎?來測一試

專家介紹了一些簡單的測量方法,可以幫助檢測一下你或身邊的老人是不是潛藏著易跌倒的風險。

平衡試驗

半足距站立:身體站直,將兩腳合併,左腳向前,右腳錯後半步,看是否能站穩,身體不晃動。要求65歲以下的人,堅持60秒以上;超過65歲的人,能堅持30秒,即達標。

全足距站立:將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右腳尖抵著前左腳跟,兩腳在前後一條直線上,同樣,看看65歲以下的人,能否堅持60秒以上;超過65歲的人,能否堅持30秒,身體不晃動。

如果站不穩,說明身體的平衡能力差一些,這樣的老人走路就要小心跌倒。

起坐試驗

雙手交叉在胸前,從椅子(座高46cm)上站起來再坐下,10秒之內盡可能快地反復做5次。如果在10秒內能完成這些動作,說明老人下肢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能力沒有問題。

起立行走測試

在3米的距離內,一端為始點,另一端作為終點。在始點處,放置一把椅子,首先,老人坐在椅子上,然後,從椅子上起立,向前走步,走到3米盡頭處,轉身向回走,走到椅子處坐下。這一連串動作,如果在12秒內完成,說明老人機體活動自由、靈活;如果在12~20秒之間完成,說明老人大部分情況下可獨自活動;如果在20~29秒之間完成,說明老人的活動能力不穩定;如果超過30秒才完成,說明老人存在活動障礙。

步行試驗

要求測試者盡可能快地行走,測定6分鐘行走距離。當6分鐘內行走小於300米時,提示這個人行走困難,有跌倒風險。只有一個人行走距離大於450米時,才表明他行走功能正常。

靜態坐位平衡試驗

對於已經臥病在床、不能行走的老人,要通過靜態坐位平衡試驗來測定他是否有跌倒的風險。具體方法:端坐椅上(雙腳踏地),或坐在床邊,兩手放在大腿上,計算能維持端正坐位的時間。如果維持端坐時間少於20秒,說明這個老人身體難以支撐平衡坐位,有跌倒風險

腸壽才能長壽,4個簡單方法保持健康“腸壽”

腸道可以說是人體最長的一個器官了,在人的身體中肩負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人的腸道健康與否關係著人的身體健康與否,進而影響到人的長壽與否。腸道在人體中的作用!

腸道可以吸收營養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胃酸和胃部的粉碎,消化,就會進入到腸道中,然後腸道開始吸收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然後輸送給各個需要的器官,人體的營養全部都是腸道吸收和輸送的,大部分營養不良的人,腸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問題。

腸道可以給人體排毒

剛剛說到食物進入腸道,營養被吸收完畢以後,剩下來的就是對人體沒用的垃圾和毒素了,也是經由腸道排出體外的,如果人的腸道乾淨,腸道功能正常,這些垃圾和毒素就會很快的排出體外,相反如果人的腸道不通暢,毒素就會堆積在人體內,腸道繼續吸收毒素,使人體的毒素增加,進而導致色斑,痘痘,臉色灰暗等現象。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壽”才可能長壽,3個建議要牢記
腸道內為什麼會長息肉?

腸道息肉通俗一點說,就是腸道內壁長了一些肉疙瘩。而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吸收和排洩的通道,由此給腸道息肉的生成提供了機會。

腸道息肉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腸道的慢性炎症問題,長期的低纖維高脂飲食結構,都會刺激腸道黏膜細胞異常增多,從而形成息肉。此外,長期吸菸,年齡增大後胃腸動力不足使得糞便在腸道內長期存留,家族遺傳等因素,都會促成腸道息肉的生成。

所以,腸道息肉的生成,跟生活習慣、疾病刺激、遺傳因素等方面息息相關。

腸息肉是否會癌變?

臨床上,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有幼兒時期形成的息肉,也有一種是炎性息肉,是腸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往往是癌變的前兆,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多見。腺瘤息肉癌變與其大小、形態和病理類型有關。

在治療上,息肉在結腸鏡檢查時摘除並做病理檢查,確認其是否有癌變傾向。如果是直徑超過3釐米的腺瘤,需要手術切除。若是常規的炎性息肉,要以治療引發息肉的病變為主,炎症消失後,息肉也會慢慢消失。最後,增生性息肉的症狀不明顯,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腸息肉反復,如何才能“無後顧之憂”?

臨床上,一些腸道息肉疾病存在反復發作的情況。通常是由於誘發息肉發生的因素沒有得到根除。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壽”才可能長壽,3個建議要牢記

要想降低復發的風險,結腸息肉切除後定期複查腸鏡是至關重要的。

在生活中,還要改變高脂飲食的方式,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要多吃蔬菜和多運動,還要戒菸限酒,只有剔除掉一些危險的外在因素,才能降低復發率。否則即便息肉去除了,在腸粘膜繼續受到刺激的情況下,息肉依舊容易復發。

此外,肥胖、高血脂、有息肉家族史的群體更容易反復長息肉,而且本身因為腸道的結構,在檢查和治療過程中容易導致息肉的漏診,從而給息肉的再次復發提供了機會。而一些有慢性腸道疾病的人群,更應該積極規範化的治療疾病。

“腸壽”才能長壽

生活中,腸道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一些慢性的腸道疾病比如炎症、腹瀉或者便秘,若不能及時治療,則會干擾人體的消化系統和吸收功能,進而對人體的健康帶來整體性的影響。

而腸道息肉疾病,更是人體健康的一大隱患,研究顯示,超過九成的結腸癌,都是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從小息肉會逐漸演變成大息肉,而後在長期的刺激下會形成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終會形成癌變而影響健康。

整個過程演化的時間通常在5-10年,也有少數病例進展速度很快。所以,要想長壽就必須要保護好腸道,保證腸道的健康。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壽”才可能長壽,3個建議要牢記
4個簡單方法,保持“腸壽”

讓腸道休息。在兩餐間需要給腸道提供足夠的時間休整,從而讓它為下一次工作儲備能量。此外,睡覺之前也絕不吃太多東西,以免給腸道增加負擔,打擾腸胃休息。

細嚼慢嚥。充分咀嚼對消化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會通過食物的味道發送信號到胃腸,告訴它們有哪些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正在路上,讓腸道準備好合適的酶來迎接並分解它們。

堅持鍛煉。堅持適量的運動鍛煉,還能促進腸道蠕動,以加速排便,延緩腸道老化。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抽一小時鍛煉身體,如慢跑、跳廣場舞、打太極等。

晨起喝杯水。每天清晨起床後喝一大杯溫水,以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清潔腸道。

年紀大了為何出現“老人味?養成好習慣,別等老了被嫌棄!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靠近一些老年人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身上總有一股異味或者臭味,其實這種味道就是老人味,但可能很多老人自己感覺不到,還會很熱情的與你交談,你就比較尷尬,而往往這些老人也比較不受年輕人的待見,那麼如何能預防或者緩解這種異味呢?採取方法之前,我們得先弄清楚,老人味從何而來

為什麼老了容易有“老人味”?4個原因是罪魁禍首,要儘量避開

老年人身上出現老人味可能是4個誘因引起:

(1)皮膚細菌蟎蟲多:老年人體內細胞代謝逐漸變慢,臉上和身體上的斑點皺紋也會逐漸增多,在此時皮膚抵抗力下降,會讓蟎蟲、細菌等生長,從而形成“老人味”;

(2)身體機能老化:老年人身體的各項功能都在逐漸走下坡路,消化功能變差、腸胃變差、口腔等健康也出現異常,從而會導致身體出現呼吸異味;

(3)生活習慣改變:年紀大了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行動不便的現象,所以很多老人生活中洗澡次數較少,甚至是換衣服的頻率也會變低許多,所以會導致身體出現異味;

(4)疾病因素:老年人身上出現異味也可能是因為一些疾病引起的。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長期有抽菸喝酒習慣、飲食高油高鹽的老年人,出現“老人味”的幾率也會比其他老人要高許多。

抽菸喝酒的年輕人身上都會出現味道,更何況老年人,本身新陳代謝速度就比較慢,更容易引起氣味殘留。

而食用大量高熱量食物,會導致體內垃圾毒素變多,老年人代謝速度較慢,這些食物無法及時消化,也會導致難聞的氣味出現。

為什麼老了容易有“老人味”?4個原因是罪魁禍首,要儘量避開

對於老年人額而言,身上出現異味除了和一些生理原因相關之外,也可能是疾病因素而導致的。

老人身上出現這4種異味,可能與疾病有關

•腐敗味

患有呼吸道病變的老年人身上會出現腐敗的味道,這是因為細菌在呼吸道內出現,導致一些粘液殘留在口腔引起的;

•爛蘋果味

部分老年人身上會出現爛蘋果味,這是由於體內血糖不斷升高導致的。血糖不斷升高,會導致體內產生酮體,酮體在血液內擴散,會導致患者呼吸出的氣息中帶有丙酮,聞起來像爛蘋果一樣。

•尿騷味

尿失禁患者身上會有難聞的尿騷味,除了尿失禁之外,患有慢性腎炎、腎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時也會出現尿騷味。這些患者體內的毒性物質無法排出體外時,會通過呼吸排出,從而出現帶有尿味、氨味的氣體。

•肝臭味

這種味道聞起來像魚腥味且帶有芳香甜味的臭氣,出現這種味道,往往預示著體內肝臟功能出現嚴重損傷,並且病情較為嚴重,要及時控制。

“老人味”讓人煩透了,在這裡小編教大家一些可以減輕老人味的方法!

為什麼老了容易有“老人味”?4個原因是罪魁禍首,要儘量避開

日常做好這4點,幫你趕走“惹人厭”的老人味

首先,老年人在日常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清潔問題。一般出現異味的位置會在身體容易堆積油脂的部位,如耳後、臉部周圍、腋下、胯下等。

所以油脂分泌旺盛的人體味比較重,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從生活中做起。要多注意這些油脂分泌旺盛部位的清潔,並且勤洗澡、勤換衣,室內要保持通風

其次,飲食上也需要有所調整,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本身老年人消化功能就比較差,要注意少吃一些韭菜、大蒜等口味比較重的食物。

並且辛辣、高油脂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這些食物會增加體內油脂分泌,引起體味出現。

還有就是,老年人要適當的去進行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對於老年人改善體味很有幫助。

為什麼老了容易有“老人味”?4個原因是罪魁禍首,要儘量避開
提醒:老人味並不是一種特別嚴重的問題,年輕人也不要對此就嫌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還是要保持的,對家裡的長輩也要多給予一些關愛和關心,在他們的飲食起居上也要多注意觀察,早發現問題早解決。老人味並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對老年人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平時若能做好上述幾點,或能有效的預防和緩解老人味,老人味還可能慢慢的消失了,讓你老了也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