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有哪些原因?肛裂還是痔瘡,別傻傻分不清

肛裂(anal fissure)是消化道出口從齒狀線到肛緣這段最窄的肛管組織表面裂開,形成小潰瘍,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呈梭形或橢圓形,長約0.5~1.0cm,常引起肛周劇痛。肛裂最常見的部位是肛門的前後正中,以後正中為多。肛裂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病的20%,多以年輕人為主,但肛裂更青睞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日本大腸肛門會志報告的結果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1.6倍。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由於病程長和反復發作,裂口上端的肛門瓣和肛乳頭水腫,造成肛乳頭肥大,下端皮膚呈袋狀垂向下突出於肛門外,形成“前哨痔”,肛裂、前哨痔、肛乳頭肥大常同時存在,稱為肛裂三聯征。

一、肛裂還是痔瘡,別傻傻分不清

肛裂和痔瘡在症狀上都有便血和疼痛的相似點,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鑒別:

第一,痔瘡和肛裂在早期都偶有便血,但痔瘡一般是無痛的,病情發展到後期,痔核還會脫出肛門;而肛裂會呈週期性的疼痛

第二,可以從顯微上看出兩者的區別:質地柔軟光滑的是痔瘡;在肛管部位有明顯裂口的就是肛裂。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肛裂的特有症狀是肛門會有週期性的疼痛,在便時便後患者會感受到兩次像被刀割一樣的疼痛。這是因為大便時肛管擴張,造成周圍皮膚的破裂,而引起的疼痛,而在便後,內括約肌痙攣收縮也會再次引發疼痛。

二、肛裂有哪些原因?

1.便秘

便秘是引起肛裂發病的最大原因。這主要是因為便秘的患者排便不暢,需要十分用力才能將幹硬的糞便排出體外,糞便會摩擦皮膚使皮膚破裂,造成肛裂。

2.腹瀉

慢性腹瀉也是肛裂發病的一個主要因素。腹瀉時,肛管皮膚會不斷地與水樣進行接觸,長期如此使皮膚出現炎症,造成肛裂。

3.產後

產後也容易患上肛裂,這主要針對女性。原因十分簡單,除了是生產時會刺激並累及肛門外,更主要的是由於產後發生便秘的概率會更高。

另外,一些物理損傷也會造成肛管皮膚彈性不足,血流不豐富時,也會導致肛裂。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三、肛裂難自愈,要怎麼治?

肛裂通常難以自愈,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糞便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不停對肛門造成刺激,形成惡性循環;

其二,肛裂發展迅速,初期肛裂可能迅速演變為慢性肛裂或者陳舊性肛裂;

其三,肛裂患者多半伴有肛腸病,比如肛竇炎和肛周膿腫,這些炎症會對肛周反復刺激,加重症狀,使其難以痊癒。

難愈並不代表不能治癒,對付這種難纏的病,最關鍵的是對因治療:

1.先治好便秘

肛裂大多都是便秘引起的,所以治療肛裂首先要調理好自身的便秘症狀。多喝水能夠預防便秘,因此,平時要多喝白開水,容易上火的人還可以飲用一些促進排便且去火的花草茶。但是不要常喝濃茶,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也要少喝。另外,大便時最好採用蹲便,有助於順利排便。

肛裂,一种比便秘还严重的病!它是怎么来的?帮你分析原因
2.肛門護理

每次排便時要注意清潔,做好護理,在排便後用水清洗傷口,保持清潔。要諮詢醫生遵醫囑,採取可以有效改善血液迴圈的護理方法,比如堅持1-2周的浴。另外,平時需要保持肛門的乾爽透氣,避免暴露在過於潮濕的環境下。

3.藥物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需要由就診的醫生根據具體病情開具,不可自己胡亂用藥,濫用藥物還可能會有流產等風險。當發展到較為嚴重的陳舊性肛裂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一般是通過將周遭皮膚全部切除,使其形成新的創面,進行癒合。

四、肛裂久拖不愈有哪些危害

1、引起潰瘍

一直不治療肛裂,這種皮膚裂傷就會有感染的情況,發展成潰瘍。這會讓傷口進一步的惡化,治療起來會更麻煩,人也會更加痛苦。

2、引起肛乳頭炎

肛乳頭炎是一種肛乳頭急性炎症,是肛乳頭增生形成肛乳頭肥大。會給人一種肛門異物感,還會導致肛門水腫、脹痛,這種疾病有惡變的可能,而且特別容易反復。

3、引起肛竇炎

肛竇炎是發生在肛竇的炎症,如果肛裂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引起這種疾病。肛竇炎主要是細菌感染導致的,肛裂之後每天都要大便,大便中的細菌就會引起傷口的感染,就有可能引發肛竇炎。

4、裂痔

肛裂久治不愈還會形成裂痔,又叫做哨兵痔,這是肛裂常見危害。裂口下方受到嚴重的刺激,靜脈和淋巴回流障礙引起水腫,就會形成這種外痔。肛門附近本身就是容易潮濕的狀態,再得上這種外痔,痛苦加倍。

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性成癮?擺脫性成癮要怎麼做!

坊間一直有關於「性成癮」的討論,甚至也有一些電影作品如《女性癮者》、《Shame》提到相關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目前精神醫學上尚無統一公認的標準來界定性成癮這一行為模式。以權威診斷工具《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為例,雖然在DSM-I(第一版)和DSM-II(第二版)中,曾經以過度的、非性欲倒錯的性行為將性成癮作為一種疾病現象描述,但在DSM-IV(第四版)以及最新DSM-V(第五版)中,已將「性成癮」這一診斷名詞刪除,主要原因可能在於,缺少足夠的循證研究證據來證實性成癮確實是一種成癮障礙。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一、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性成癮”?

性成癮,專業醫學名稱為“性衝動控制障礙”或“欲望亢進”,是指個體出現強烈的、被迫的連續或週期性性衝動行為,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焦慮、急躁、抑鬱、不安。

性成癮的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在沒有濫用藥物等情況下,依然反復出現幻想、衝動和性行為,持續半年以上或更久

•實施行為後,沒有愉快的感覺,反而出現沮喪、悔恨、抑鬱等負面情緒。

•出現想要擺脫成癮行為的意識,但總是難以控制,戒除失敗,如果無法實施,就會感到焦慮、暴躁,影響正常的生活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性成癮是病嗎?目前,臨床上缺少足夠的循證研究證據,來證明性成癮是一種病理性成癮障礙,因此從嚴格意義來講,性成癮不能算是一種疾病。

二、性成癮是變態嗎?背後的原因

作為非物質依賴的行為成癮,性成癮的成癮原因主要與個人經歷有關,比如性教育缺失或者童年創傷。

資料顯示,有41%的性成癮者缺乏良好的性教育,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黃色刊物和錄影帶,導致性啟蒙失常,對成年後的性成癮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

目前,國際上主要用《性癮篩選測試》(SAST)衡量性癮,SAST涉及過往的經歷。我們可以通過測試題對它有所瞭解,比如:是否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遭受過性侵、父母是否有性行為方面麻煩、自己是否經常沉迷於性思想……

這些題目涉及難以自控的情緒、原生家庭的影響、早期遭受攻擊或性虐待等問題。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性成癮給“患者”帶來了困擾,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社會風險。作為一種針對自己的強迫性行為,當性癮到達一定程度時,“患者”可能會失控,在坐公交、吃飯、走路的時候,腦海裡想的都是與性有關的事物。

長期如此,部分性成癮者可能不滿足於現狀,從而通過更加激烈的方式去獲取快感,出現危害他人的行為。

當然,絕大多數性成癮者不會傷害其他人,因此稱其為“變態”,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三、擺脫性成癮,需要毅力

性成癮與煙癮、酒癮有什麼不同嗎?

根據成癮行為的核心特徵,成癮多與酒精、尼古丁等化學成分有關,導致過度沉迷于上癮行為,如不戒除,其沉迷程度會越來越重,最終想擺脫卻無法自拔,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性成癮除了與化學物質無關,其他特徵與酒癮、煙癮等行為一致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那麼,擺脫性成癮,要怎麼做呢?

1、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性成癮的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比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部分治療使用抗雄激素。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抑制性衝動。

2、心理治療,增強意志力

性成癮者多數是焦慮依戀型人格,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溝通表達能力不強。因此,要擺脫性成癮,就要提高意志力,調整心態。如果自己無法做到,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師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藥物治療性成癮的效果仍存在爭議,雖然有一些研究報告證實SSRI和抗雄激素能提高戒除成功率,但由於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患者不s 要私自用藥,最好諮詢專業醫生。

被误解的性成瘾“患者”:无法控制,难以摆脱,就像是大脑上了瘾
四、色情網站與性成癮患者年輕化有關係嗎?

十年前性成癮患者大多都是中年男性為主,近此年性成癮患者愈來愈年輕化,所以就有專家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數字革命引發的色情資源氾濫,可能就是性成癮早齡化的原因。雖然色情網站與性成癮患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但是在不斷接觸這些東西的情況下,會讓部分沒有自製力的人深陷其中,進而線上下尋求放縱,直至最後成為性成癮患者,如果有覺得自己性欲過旺,自己頻繁的性行為,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建議先嘗試一下心理諮詢,早日開展心理干預,我們大可不必談性色變,至少在性成癮這個話題上,性是無辜的.所以出現性成癮問題時,不要回避,自暴自棄,充滿羞恥感,應該積極面對,

夜裡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正確刷牙需做好這5點

刷牙是一種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不僅可以使牙科內部維持清新,而且還可以避免很多牙齒疾病,對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歐美地區心臟疾病促進會的《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網上公佈的一篇科研探索發現,“刷牙的次數與降低心房纖顫和慢性心衰的風險有關”,通俗一點而言,對每日刷牙多的人來講,不僅可以減少牙齒病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身體狀況也是十分特別好的。

一、夜裡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卻不知道,絕大多數人都反了

大部分人僅有早晨醒來時的時有刷牙的習慣性,中午或晚上卻很少回家刷牙,事實上,晚上刷牙的比早上尤為重要。這主要是因為,晚上處於休眠模式,牙齒內部活動會少很多,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此時口腔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而在缺氧環境中,細菌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繁殖

再加上食物殘渣酵解需要花費的時間大約在6-8小時,剛好處於夜間休息的時間段,所以也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

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如果晚上睡覺之前不老老實實刷牙,細菌會大量滋生繁殖,時間久了,很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所以睡前刷牙還是很有必要的,“偷懶”多了,可能會誘發多種疾病:

腦血栓

睡前要是不刷牙,可導致多種細菌趁機滋生,如變形鏈球菌和乳酸菌,在酵解食物殘渣後可產生酸性物質,進而腐蝕牙齒,最終誘發齲齒

而有研究發現,有齲齒的人發生腦血栓的幾率比一般人高4倍。因為這類患者當中含大量細菌在進入血液迴圈可損壞血管內膜,時間久了,可能誘發腦血栓。

心臟病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總不刷牙或刷牙次數少的人比每天刷兩次牙的人,發生心臟病的幾率要高70%

因為不刷牙,口腔內的細菌可入侵血液,刺激血管,導致小動脈痙攣,要是累及冠狀動脈,出現收縮痙攣,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很容易發現急性心梗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胃病

如果不刷牙,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也會比較大,而這時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甚至是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所以,老老實實刷牙,尤其是晚上,千萬別偷懶,不然到時疾病“找”上門,後悔都來不及了。

二、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

而對於早上起來刷牙和吃飯的順序,到底是“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這個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議。

有的人覺得先刷牙再吃飯可以避免吃進更多的細菌,也有的人覺得先吃早飯再刷牙可以保證口腔的衛生,那到底該怎麼選?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我們先來說下:先刷牙再吃飯

如果遵從這種模式,更有利於口腔清潔,因為此時刷牙可以把悶在口腔裡一晚上的細菌及時清洗乾淨,也可有助於清新口氣,不然唾液和空氣在嘴裡滯留了一晚上,可產生臭氣的細菌繁殖得也快,很容易出現不好聞的味道。

再來看下:先吃飯再刷牙

如果遵從這種順序,可以避免進食的早餐殘渣殘留在牙齒,而且也可以清除進食後因食物殘留產生的異味,進而避免因異味產生的尷尬。

可見,這兩種順序各有各的好,沒有哪一個就一定最好的說法,大家不需要過度糾結,根據自己的習慣、作息規律選擇最方便自己的,然後認真刷牙即可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三、正確刷牙,需做好這5點

比起先刷牙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的問題,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應該是如何刷好牙,因為刷牙也是有講究的。

選擇牙刷

合適的牙刷對於口腔清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大家儘量選擇刷頭小(可以更靈活的在口腔內運轉)、刷毛尖端圓鈍、有彈性而又不太密集、軟硬適中的牙刷。

牙線

偶爾使用牙線,對口腔清潔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壓線可以深入牙齒的鄰接面,把裡面殘留的牙菌斑刮下來。相關資料顯示,使用牙線的人發生齲齒的風險要比不使用牙線的人低17.4%左右

牙膏

對於牙膏的選擇,一般重點考慮具有清潔功這一點的就行了。對於美白、防蛀、脫敏、止血等功效都是附帶的,作用並不大,尤其是在預防齲齒和牙周炎上,幾乎沒效果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刷牙方法

刷牙也是講究方法的,不是說讓牙刷在嘴裡“翻滾”一圈就行了,要注意有效刷牙。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刷牙大法——巴氏刷牙法,具體如下:

1、刷牙時,將牙刷毛和牙面保持45°角,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刷到更多的地方。

2、刷牙的時候,先橫著刷,再從上往下,由下往上轉動,總之盡可能各個角落都刷到

3、刷上排牙齒時,保持刷毛沖上,下排牙時刷毛沖下,一次刷2~3個牙,時間總共要刷夠3分鐘

早上起来后,先吃早餐还是先刷牙?告诉你答案!

四、除了刷牙,吃過3種食物後還需要馬上漱口

1、碳酸飲料

尤其是可口可樂公司,可口可樂這種,不僅包括很多的的糖,非常容易黏在牙齒上,而且在炭酸等作用下會對牙齒身心健康產生危害,因此要儘量減少喝,尤其是女性,喝醉酒還很容易發胖,倘若用餐要儘快漱口為好。

2、比較粘的甜點

如甜筒,麥牙糖,果乾,糖槳等,糖分十分濃,很容易粘附於牙齒以上,倘若沒去刷牙或漱口,也是會傷害牙齒身心健康的。

3、曲奇餅,以及一些幹食

吃過曲奇餅的人全是會感觸頗深,曲奇餅特別是在很容易吸咐在我們的後槽牙上,而且並並不是一點點,一般漱口都不容易清洗掉,最好是刷牙,當然如不必吃就會有這種層面的苦惱。

生命最後的守護者ICU,為什麼這麼貴?

ICU重症監護室,經常在電視中會見到,一個人生病非常嚴重需要搶救時,都會被送入ICU,也正是因為電視劇中誇大其詞的說法,讓很多人對它有誤解,認為進入ICU是痛苦且容易喪失性命的地方,但其實並不是,病人在進入ICU後會接受急救措施,這也是它為什麼昂貴的原因。

一、到底醫院?

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它和普通病房相比較,所使用的費用會比較高,卻是醫院搶救危重病人的中轉站,ICU裡的治療設備以及治療手段最多,大部分重症病人在進入ICU後,能得到及時救治,也可以說是生命最後的守護者。

揭秘ICU中常用的救命“神器”及费用,你知道最贵是哪项吗?
二、ICU,為什麼這麼貴?

ICU之所以貴,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護理貴

住進ICU裡的患者,病情多是比較兇險的,所以受到的護理也是頂級的,多是24小時全程陪護,不僅是定時監測,還要解決患者的衛生、飲食、排泄等問題,所以收費自然也比較高。

2、藥品貴

住進IUC的患者,往往會徘徊在生死邊緣,此時為了救命,很經常會使用一些價格高昂的“特需藥物”,而這些藥物很多是進口的,並不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內,所以費用通常都比較高。

3、設備貴

一些先進的設備往往是患者的“救命神器”,效果好,可救命,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貴!比如人工心肺機,一天消費起步都是1-2萬,床旁血液淨化技術一天需要花費8000左右,而住進ICU的患者,往往不是只需要這這一種設備,所以消費肯定是比較高昂的。

揭秘ICU中常用的救命“神器”及费用,你知道最贵是哪项吗?
4、檢查多

患者的病情通常具有病情變化快、危重、複雜等特點,所以為了更好地監測病情,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可能幾個小時就得做一下血常規、凝血等監測,而由此產生的檢查、檢驗的費用勢必隨之增高。

5、搶救多

急危重症患者進入ICU後,通常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比如動脈置管、留置胃管、氣管插管、留置尿管等,而這些疊加到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6、輸血多

如果患者出現失血過多等情況,還需要進行輸血,血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簡單來說,住進ICU的患者,通常病情都是比較危重的,需要依靠先進設備,重複檢查、特需藥物、高級護理等才可能保命,而這些加起來費用肯定是少不了的。

揭秘ICU中常用的救命“神器”及费用,你知道最贵是哪项吗?
三、ICU裡最燒錢的三個機器

給大家列舉了ICU治療室裡3大最常用的救命“神器”及費用,讓你明明白白看病。

1、ECMO:一天40-50K

也就是人工心肺機,去年新冠疫情爆發,這個儀器可是做出了巨大貢獻,可幫助患者恢復心肺功能,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被稱為救命機”,但操作難度大,耗材費用高,因此也被稱為“燒錢機”。

2、床旁血液淨化技術:一天30-40K

也就是血濾機,可以說是重症室必備的一項治療儀器,是ICU中急性腎衰患者的救命“神器”,用它能快速穩定的調節好患者的內環境。但同樣的是它的治療費也很貴,真的非常燒錢。

3、呼吸機:第一天4-8k

呼吸機相對上面兩種設備來說,本身的費用還算低一些,第一天費用在8k左右,之後1天4-5K。但一旦上了呼吸機,說明病情比較重,此時往往需要配合其它治療,比如抗生素的應用,每天可能都不會低於5K,而這樣加起來,費用也就很高了。

ICU裡的設備往往都是用於急救的,所以都比較先進、完善,費用通常也都比較高,有的患者因病情危重,可能同時使用多種先進設備,所以整體花費是不會少的,大家要正確認識這一點。

揭秘ICU中常用的救命“神器”及费用,你知道最贵是哪项吗?
四、 ICU只收三種患者

1、經過ICU緊急治療,在短時間內可獲取康復的急性、可逆、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患者。

2、經ICU嚴密監護和治療後,可降低死亡風險的患者。

3、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時,如經ICU積極救治,可恢復正常的患者。

如果屬於上述這三種情況,醫生均會給出進入ICU救治的建議。對於進ICU,大家要有正確認識,別想得太恐怖,因為ICU集齊了醫院最先進的設備,同時配備周密的護理,而這些舉措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瞭解患者的情況,即時調整治療措施,從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患者往往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救治,90%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都可以安全轉出ICU

五、ICU不適合養病

ICU的”intensive care”也是有選擇性的,重的、不穩定的病人重點監護,輕的、快要轉出的病人就相對不是重點,如果你本來就可以呆在病房的要住在ICU,也不要指望有人面對面盯著你發呆,大家都那麼忙。

六、ICU其實不“治病”。

意思是說,ICU不是拿來治療病因的,而是提供生命支援、針對危重因素進行“治標”,試圖讓患者穩定到一個生命平穩的狀態,逐漸脫離支援設備和監護設備,力爭返回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從人員配備上也能說明問題,裡面可能都是重症醫學的專家,他們對“救死”很有一套,但他們可能對你的顱內腫瘤、胰腺炎等這些問題本身並不瞭解。雖然他們裡面還有“呼吸治療師”,但他只能在你自主呼吸都不能滿足生命需要的時候用呼吸機幫你調整,但別指望他能治好你的老慢支。

出現4個症狀可能是腎出了問題!養腎護腎的方法有哪些?

30歲的小牟從事理髮行業,今年年初,他開始感覺身體有些不對勁,每天夜裡都起夜兩三次,小便顏色也發黃髮渾,並有一層浮沫,另外,他還常常覺得腰酸乏力。一開始他以為是工作累著了,請假在家裡休息幾天以後,他感覺症狀並沒什麼改善。在家人的建議下,他到醫院腎內科就診。檢查結果一出,可把小牟嚇得不輕:血肌酐已經達到了640+,已經患上了慢性腎衰竭。

小牟難以置信,為什麼就腰酸一段時間,便成了腎衰竭病人?

肾衰脚先知,脚上出现一个症状,肾脏或已经“报废”了
什麼是血肌酐?

血肌酐是代表腎功能的一項指標,正常指數為30-140μmol/L之間,如果超過140μmol/L,那麼就表示腎臟功能受損。而腎臟功能受損是沒有逆轉的可能,所以大家一定要關注腎臟健康。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腎臟病也逐漸增多,不可否認,腎的損傷跟很多不良習慣有關。

1.勞累

由於太過操勞,工作量太大以至於不能好好休息才導致的肌酐一過性地升高,那麼是可以恢復的。

2.高血壓

患有高血壓的腎病患者通常都會出現血壓和肌酐都升高的現象。

3.失水過多

由於出汗、發熱、飲水過少等原因導致的體內缺水也會使腎臟血流量減少、腎功能迅速下降。

4.高蛋白飲食

過年過節由於食用過多的高蛋白食品,使得很多人會出現血肌酐升高等現象。

肾衰脚先知,脚上出现一个症状,肾脏或已经“报废”了
頻繁出現4個症狀,可能是腎出了問題

腎衰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前者因為病情發展快速讓人很容易就能發現,後者情況更嚴重一些,早期症狀不明顯,當病人發現時多半已到了腎衰竭。到了這時,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

1. 腳踝水腫

早期的腎衰竭也會出現水腫這一現象,這是由於代謝出現了問題,導致身體過多水分無法正常排泄出來,體內水分越積越多從而出現腳踝和眼瞼水腫等現象。因此當身體出現水腫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

2. 皮膚瘙癢

皮膚出現瘙癢大家第一想法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人不講衛生所導致的?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原因,那就是腎衰竭早期,其實當人體腎臟出現問題時,由於血液排毒功能下降,導致毒素無法正常排出便會引起患者皮膚瘙癢。

肾衰脚先知,脚上出现一个症状,肾脏或已经“报废”了
3. 身體疲勞

早期腎衰竭還會出現乏力,就是病人懶得動、不想動,身上覺得沒有力氣等情況,這都是因為腎臟不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骨髓將無法製造紅細胞,從而導致身體出現貧血。

4.呼吸急促

腎衰竭早期,會出現肺活量減低,限制性通氣障礙和氧的彌散能力下降。導致呼吸困難,急促等現象。

養腎護腎的方法有哪些?

隨著人們文化水準的提高很多人家裡都有備用的醫藥箱,以備不時之需。但這恰恰就是造成腎臟疾病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有所不同所以患病時用藥量是不盡相同的。

面對腎臟疾病率的增長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保健操,對預防和控制腎臟疾病也有一定的幫助。

腰部按摩操: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放至我們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每次200下,早晚各一遍。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肾衰脚先知,脚上出现一个症状,肾脏或已经“报废”了
腳心按摩法:睡覺之前可以用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100下以上,直到雙腳搓熱為止。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症效果甚佳。

調養五臟,注意忌口:平素起居、飲食有節,講究衛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防禦能力,避免外邪侵襲,尤其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和地區;不食辛辣味,調暢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氣血暢達而避免產生氣滯血瘀。資料表明:20%~50%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還有部分原因是由於接觸有害物質。因此,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和接觸。若屬意外服用或接觸應及時發現和及早治療。若腎功能已經出現異常,平時要注意飲食合理,多吃低蛋白、低磷的食物,特別是不能吃一些含鉀較高的食物,因為腎臟有問題的人無法正常將這些物質排出體外,高鉀血症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保護腎功能,防止慢性腎衰的發生。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有哪些表現?堅持走路,能保護血管嗎?

動脈的粥樣硬化除了會影響心臟血管外,也會影響身體其它各處的血管,如影響雙下肢動脈會導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提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哪些表現?

早期患者的表現為間歇性跛行,比如患者若走路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到腿疼,具體可以為小腿或大腿部位,當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後,就不會感覺到疼痛了。另外,還有一些早期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走路一段時間後變現為疲乏。

而引起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供應下肢的血管,由於斑塊逐漸長大,把血管堵塞,在血管狹窄慢慢變成堵塞的這個過程,痛也是會逐漸增加,從運動引起到不用運動都可以引起。

如果出現了靜息痛,也就是不動也痛的情況,證明血管可能是短期之內急性堵塞,如果不馬上處理,可能下肢會壞死,可能就需要截肢。

脚跟痛、脚底痛,经常脚痛是怎么回事?病因可能有4个,保持警惕
而根據缺血和症狀的嚴重程度,ASO可分為四個時期。

1期:基本正常或幾乎沒有症狀。此時血管只是輕微狹窄,或者沒有堵塞血管,不影響血流,供血還算正常。

2期: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後就感覺小腿脹痛,休息後可緩解,但繼續行走時脹痛感又會出現。

3期:靜息痛期。睡覺時感覺腿腳發涼、疼痛,常因腿腳不適而無法入睡。

4期:組織潰瘍、壞疽。這是最嚴重的時期,遠端肢體因長期供血不足而破潰、發黑,形成壞疽,若合併感染,則會危及生命。

由此可見,ASO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時發現是關鍵!

臨床上,ASO的檢查包括CT、超聲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除此之外,中老年人也可以自查,比如觸摸腳背足背動脈,若雙側跳動良好,則表示血流正常;若一側動脈跳動減弱或完全摸不到,就要提高警惕。如果還伴有上述症狀,最好能及時去醫院檢查。

脚跟痛、脚底痛,经常脚痛是怎么回事?病因可能有4个,保持警惕

二、老人腳痛的原因還有這些

生活中,這中老年人常有腳痛的症狀,其背後原因有很多,今天小九為大家介紹。

1、腳掌痛

可能是蹠痛症,主要是前腳掌疼痛,腳掌中間出現很厚的腳墊,與足部結構不正常、不正常蹠趾有關,比如穿了不合適的鞋子,長時間走路、跳舞、慢跑等。另外,隨著年齡增長,足底脂肪墊變薄也是原因之一。

2、腳跟痛

首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長時間反復的牽拉足底筋膜引起。晨起或長時間靜止後走路,腳部疼痛加重,隨著活動量增加症狀會稍微減輕,但活動量過度時又會加重。

其次還可能是脂肪墊炎,長期走路或行走姿勢不正確,都會磨損脂肪墊,繼而引發脂肪墊炎。

脚跟痛、脚底痛,经常脚痛是怎么回事?病因可能有4个,保持警惕

3、腳趾痛

首先懷疑是痛風,第一蹠趾關節最為常見,表現為局部疼痛,嚴重可致局部潰瘍且不易癒合。另外還可能是拇趾外翻,隨著外翻程度加深,可引發拇囊炎,大拇趾內側出現紅腫疼痛等不適。

4、跟腱痛

多與跟腱炎有關,長時間走路、運動時可導致跟腱急慢性損傷,突然增加訓練強度、頻率也會損傷跟腱,誘發跟腱炎。

三、堅持走路,能保護血管嗎?

走路可強身健體,並延長壽命,是所有人群都能進行的運動。今年5月,哈佛大學發表研究,對“各種形式的走路”的健康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不間斷行走一定的步數,就能降低全因死亡率。也就是說,走路對健康長壽好處與走路時間、地點、形式無關,而與實際走路的步數有關,大約4500步後,好處趨於穩定。

脚跟痛、脚底痛,经常脚痛是怎么回事?病因可能有4个,保持警惕
2020年,美國弗雷明翰心臟研究項目表明,經常步行對心血管有好處,可以降低血壓,並減少20%~40%的中風風險。

走路的益處頗多,但與是否走得科學息息相關,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三五七”方案

“三”,即每日走路步行3公里(4800步左右),每次步行時間超過30分鐘;

“五”,即每週走路運動不少於5次;

“七”,即走路運時,心率 + 年齡 = 170最佳,要出汗但不宜大汗淋漓,要氣喘但不能氣喘吁吁。

另外,大家注意走路的四大誤區。

誤區1:

不要在飯後立馬走路,最好隔半小時,而慢跑則要飯後1小時進行,其他劇烈運動建議飯後1.5小時再進行。

誤區2:

走路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速度過快可能會損傷膝關節、踝關節,強度應當與自身素質相匹配。

誤區3:

早上鍛煉挺好,但如果不吃早餐或不喝水就進行走路鍛煉,可能會導致低血糖,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

脚跟痛、脚底痛,经常脚痛是怎么回事?病因可能有4个,保持警惕

誤區4:

走路不宜過多,長時間走路會損傷關節,可能誘發膝關節炎、滑膜炎等疾病,建議適可而止,每天鍛煉不超過6000步(不包括日常走路)。

誤區5:

很多老年人喜歡走路的過程中手臂前後大幅度搖晃,認為這樣既能增加運動量,又能避免四肢僵硬的問題,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的。在走路的過程中,這麼做會越走越累,越走越慢。正確的走路方式應該是手臂放鬆,自然地前後搖擺,晃動的最高點不要超過肩的水平線。

誤區6:

有些人走路時雙臂不動,或者筆直揮動雙臂,導致走路時雙手會變得腫脹。正常情況下,走路時揮臂是為了平衡雙腿的運動,如果有效擺臂,運動者不但可以走得更輕鬆,而且會獲得更大的動力。相反,如果像鐘擺一樣筆直揮動手臂,會降低速度。

誤區7:

如果走路的時候挺著肚子,不但形態看起來不好看,而且還會讓整個走路運動的過程更吃力。應該在走路的過程中挺直腰杆、收緊小腹。

阿莫西林和頭孢有何不同?濫用抗生素有什麼後果

現在很多的藥雖然屬性一樣,但是卻分別治療著不同的疾病,例如阿莫西林和頭孢這兩種藥,有的人發現,在自己感冒生病的時候,醫生會給自己開抗生素吃,沒過幾天自己的疾病就慢慢的變好了。有的人就自己也購買一些放在家裡,以防繼續使用,但是當問起這兩種藥有什麼區別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大多數人對這兩種藥的瞭解也就是治療感冒咳嗽的,再問就不知道了。

很多人對阿莫西林和頭孢的印象都是比較模糊,這兩種都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兩種藥物是一樣,都是消炎殺菌的抗生素,其治療效果都一樣。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抗生素≠消炎藥!

大家有沒有碰過這種情況:一旦咳嗽或者感冒的時候,媽媽就會從藥箱裡翻出一盒“阿莫西林”或者“頭孢”給你吃,說吃了很快就能消炎。

當然,有時候的確會有效果,相關症狀會得到緩解。

其實這種情況,完全就是將抗生素當成消炎藥來用了。關於抗生素和消炎藥,好多人都傻傻分不清!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一、別把抗菌藥當成消炎藥

阿元五六年前就經常咳嗽,由於從小體質就弱,阿元已經習以為常。他聽別人說吃頭孢和阿莫西林有效,所以常年備著,一感冒咳嗽就吃

一開始,阿元吃阿莫西林還比較有效,感冒很快就好了。

可是,時間一長,阿元發現自己總是隔三差五就生病,而且咳嗽從來沒有好過。去附近的診所看病,醫生也說是感冒,吃阿莫西林就好

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之下,阿元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的咳嗽根本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而是咳嗽性哮喘

也就是說,這幾年來,他一直吃錯了藥,把哮喘當成了感冒來治。由於沒有對症下藥,阿元就醫的時候肺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損傷,增加了治療難度。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雖然阿元並非感冒引起的咳嗽,但針對阿元的這種“一旦出現感冒咳嗽的症狀,就吃頭孢或者阿莫西林”的情況,醫生表示“很多人一感冒就喜歡吃阿莫西林、頭孢,嗓子一出現疼痛就說要消炎,把抗菌藥和消炎藥混為一談!

其實有90%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應該使用抗病毒藥物,而阿莫西林和頭孢都屬於抗菌藥物,並不適合治療感冒咳嗽。

二、什麼情況用抗生素?什麼情況用消炎藥?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要知道,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細菌、真菌、病毒感染,或者燙傷、曬傷,甚至是胰腺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根據不同炎症原因,使用的藥物是不一樣的

—抗生素

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抗生素是常用的一類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才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很多人喜歡用抗生素治療感冒,但感冒基本是由病毒引起的,應該使用抗病毒藥物,大家不要再用錯了。

還有,不同的病原菌對於不同的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區分,所以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或者抗菌藥物,不要自行使用。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那麼,如何分辨哪些藥物屬於抗生素呢

其實很簡單,抗生素的藥名一般含有黴素、西林、頭孢、沙星等字眼,比如青黴素、阿奇黴素、克林黴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呱拉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氨苄、頭孢拉定;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消炎藥

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可以用消炎止痛類藥物對症治療。

同樣的,消炎藥也不能亂吃。以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常見消炎藥為例,是藥三分毒,服用之後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使血壓升高、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損傷腎臟等。

所以,服用消炎藥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得私自服用。

消炎藥也很好分辨,通常包括兩類,一類是激素,帶有松字,比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一類是常見的消炎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等。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三、阿莫西林和頭孢,有何不同?

阿莫西林和頭孢是常用的兩大抗生素,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可以混在一起用嗎?

阿莫西林是青黴素的衍生物,屬於抗生素,經腸道進入血液之後,會隨著血液迴圈運送到胃、肺、皮膚等組織和器官,消滅細菌

它可以有效殺死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幽門螺桿菌等,對於肺炎、中耳炎、鏈球菌咽炎等炎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作為世界兩大抗生素之一,頭孢的地位可以說是與阿莫西林平起平坐。

頭孢類藥物可以用於比較危重的感染,主要針對腸道菌群問題,一般用於泌尿系統和消化道疾病

安全性來看,阿莫西林更容易引起過敏,頭孢的安全性就更好,不僅抗菌譜比阿莫西林更廣,對於治療感染的效果也是很大的。

四、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抗感染作用大,但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沒想像中簡單。一旦了抗生素,你可能會面臨以下情況:

1、無藥可用

抗生素可以消滅大部分細菌,但是細菌也不是“吃素”的,為了生存會不斷與抗生素鬥爭,最終產生耐藥性。如果濫用抗生素,就會導致大部分的細菌耐藥,可能出現無藥可用的局面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2、更易生病

濫用抗生素,會摧毀大量的細菌,擾亂腸道菌群的平衡,降低免疫力,使免疫系統出現漏洞,更容易生病。

3、記憶變差

研究發現,廣譜抗生素會減緩小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細胞發育,降低記憶力

世界上两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头孢,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4、傷害肝臟和腎臟

多數抗生素經過肝臟和腎臟代謝,在代謝過程中會損害肝腎器官。特別是兒童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易使得抗生素殘留,導致肝腎兩個器官首當其衝。

5、引起二重感染

病毒感染早期大量用抗生素會使得菌群失調,更利於病毒繁殖,進而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加重病情。同時也會增加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引起二重感染和真菌感染,甚至誘發哮喘和濕疹。

6、引起營養不良或缺乏維生素K

抗生素可影響腸道菌群,使得腸道中益生菌減少,誘發多種腸道疾病,影響身體對營養物質吸收,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另外維生素K是由腸道益生菌合成的,腸道中益生菌減少,勢必也讓維生素K減少,也引起出血或出血不止。

復發率最高的癌症是什麼?教你預防癌症復發

癌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如今社會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導致人們談癌色變。那麼,復發率最高的癌症是什麼?癌症為什麼會復發?癌症發病的原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復發率最高的癌症是什麼

如今癌症有很多種,人們的身體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惡性腫瘤,這讓人們很是懼怕。癌症通常都是在中晚期被發現,此時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而且癌症在治療後,還很容易復發。根據臨床醫生解答,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和胃癌,這五種癌症的復發率比較高,是比較難治癒的。但是人們患了癌症也不要失去希望,積極的配合治療是有治癒的可能性的。為何在腫瘤切除之後,癌細胞可能會“消失”多年,又悄然“復活”,發生快速轉移擴散。這一直是癌症研究領域的未解之謎。

值得慶倖的是,這一未解之謎,最近有了新突破!外媒15日報導,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Tisch癌症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癌細胞休眠、復活擴散的“開關”是一種關鍵膠原蛋白—“III型膠原蛋白”。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一、 III型膠原蛋白的神奇之處

研究人員通過高解析度成像技術,觀察小鼠體內的癌細胞變化。結果發現,靜態下的癌細胞比活躍狀態下的癌細胞,周圍環繞了更多的III型膠原蛋白。

而且,靜態下的癌細胞周圍的III型膠原蛋白,似乎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少,而癌細胞又重新活躍起來。同時,III型膠原蛋白還可以通過一種被稱為“信號通路”的特殊進程,改變自身化學成分,破壞癌細胞的“復活”。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為了進一步證實,研究人員對頭頸部癌症患者進行了取樣檢驗。結果表明,癌細胞擴散到淋巴結的患者比淋巴結裡沒有癌細胞的患者,體內原發性腫瘤周圍的III型膠原蛋白要少。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將III型膠原蛋白、癌細胞引入到小鼠體內。結果,引入III型膠原蛋白和癌細胞的小鼠與只引入癌細胞的小鼠相比,前者小鼠體內的腫瘤生長速度更慢。

這樣研究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二、 III型膠原蛋白或可成為預測腫瘤復發的新生物標誌物

Tisch癌症研究所腫瘤學副教授布拉沃-科爾德羅表示,未來可能通過改變III型膠原蛋白,來強迫癌症進入休眠,控制癌症復發。而III型膠原蛋白也有可能成為未來預測腫瘤復發的新生物標誌物。

不同癌症的休眠機制可能存在很大不同,該研究發現目前並不能確定適用於人體,III型膠原蛋白並不一定對每種癌細胞都有相同的作用。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不過,可以明確的是,一旦該方法被證實在人類身上有效,那將可能成為未來非常具有潛力的癌症治療方法,離解開癌症生長的秘密又近了一步。

三、教你幾點,預防癌症復發

目前,除了等待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更重要的是預防癌症復發。像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胰腺癌、胃腸腫瘤都是手術後復發率比較高的癌症,那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定期複查

複查包括自查和定期檢查。觀察原來病灶的位置有沒有新的異常,比如新生腫物,潰爛,疼痛等,或者全身變化。癌症複查頻率一般與癌症種類有關,癌症分化程度越低,複查的間隔應越小。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美國NCCN指南推薦,癌症治療第1年,可以每一到三個月做一次複查,1-3年內每兩到四個月進行一次複查,3-5年至少每半年複查一次,五年過後可以每年檢查一次。複查時間並非是不變的,需根據自身病情來確定。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適量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散步,八段錦。飲食上少食多餐,清淡飲食,注意忌口,遠離煙酒。作息規律,充足睡眠。

癌症患者的福音?美国研究:肿瘤复活的“开关”或被找到
有些患者想靠吃某些保健品,偏方,秘方來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復發,其實是不明智的。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省錢又健體,才是減低復發風險的合理做法。

3.保持心情愉悅

俗話說,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長期不良的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易降低人體免疫力。內科腫瘤學學科帶頭人孫燕院士的“防癌經”就有一條:一年不生一回氣。

4.保持適度運動

保持規律運動能減輕癌症患者的抑鬱和焦慮感,同時也能緩解疲勞、噁心和疼痛及腹瀉,幫助提高抵抗力。每週至少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游泳或快步走,也可選擇比較緩和的運動,如散步或上下樓梯,不能長時間坐著不動。

結語:常常有人問:“癌細胞可以完全殺死嗎?”目前的醫療,通常是用手術、放療或化療的方式治療,手術是切除那種已形成腫塊的癌細胞,普通的化療和放療是消滅成年“長大的”癌細胞,但對幼年癌細胞作用力較小,所以有微小病灶存在生長的可能性。當患者再次受到侵害時,這些幼年癌細胞極可能會蘇醒,惡化成成年癌細胞,這也是癌症轉移復發的原因之一。癌症患者們要積極地配合醫生治療,在治療完成後,也務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努力提高身體免疫力。

微波爐會致癌嗎?微波爐的這些妙用你知道嗎?

生活中你可能離不開微波爐,因為它太方便了:我們習慣用它熱牛奶、蒸米飯,甚至是烤雞翅。然而,各種有關微波爐的謠言也沒停止過.微波爐的發明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都會選擇中午自己帶飯吃,在公司用微波爐熱一下後直接食用,很多媽媽有時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會在頭一晚做好,第二天直接放微波爐熱一下吃。網路上流傳說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吃了會傷身體,傷大腦,還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有些甚至還說會產生致癌物質,引起一些疾病。真的是這樣嗎?微波爐真有那麼可怕嗎?我們來逐條分析——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一、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到底是真是假?

微波爐致癌言論不絕於耳,網路上一些媒體引用外國一些所謂的研究,發表“微波爐致癌”的文章,引起眾人恐慌。真相到底是怎樣?

微波爐的工作原理是將電能轉化成微波,微波的能量使食物中的極性分子高速振動,分子高速震動摩擦會產生巨大熱量,食物隨之變熱。微波加熱食物比普通加熱要快5到10倍。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微波加熱不會讓元素衰變成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其攜帶的能量也還無法破壞食物分子結構。因此,微波加熱致癌屬實有點危言聳聽。當然,如果使用微波加熱的過程中,不小心把食物燒焦,那確實可能會增加產生致癌物質的風險。但這是加熱過度導致,與微波加熱這種方式沒有關係。
還有部分人群相信微波爐裡的微波會輻射人體。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微波爐的確會產生輻射,但這種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介於無線電波與紅外線之間,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更重要的是,微波爐的金屬外殼可以遮罩微波,爐門關閉,從門縫裡洩漏出來的微波很少,只相當於一個10瓦日光燈的輻射量。因此,只要確保微波爐產品合格,並在正常使用狀態,大可不必擔心所謂輻射致癌的問題。

二、微波爐“加熱黑名單”,加熱容器要規範

微波爐加熱要注意容器規範,這份微波爐“加熱黑名單”請您收好。

1.陶瓷容器

儘量選用耐熱陶瓷,避免或不使用普通陶瓷。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2.玻璃容器

微波爐加熱要選擇硼矽酸玻璃、微晶玻璃等熱穩定性好的玻璃。普通玻璃耐熱性差,只能短暫適用於中低溫,不能長時間高溫加熱。

3.塑膠容器

塑膠容器耐熱達120℃以上的材質,適用于微波加熱,如聚丙烯類(PP)保鮮盒、打包盒;聚偏二氯乙烯(PVDC)蒸煮袋、耐高溫保鮮膜;聚甲基戊烯(PMP)耐高溫保鮮膜等。但聚酯薄膜(PET)、密胺等材料在遇高溫時,分子結構不穩定、容易變形或釋放有害物質。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4.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包括帶有金屬邊的其他器皿都不可放入微波爐。微波無法穿透金屬材質,發出的微波全部被反射回去,就會引起火花。

鋁箔紙本質上也是金屬,它可以用於烤箱或有燒烤功能的微波爐,但前提必須是燒烤模式。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金屬錫紙也會反射微波,食物包裝袋若是含有金屬錫紙,應先拆掉包裝,放入微波爐可加熱容器再進行加熱,避免出現爆炸現象。

5.一次性塑膠容器

像優酪乳、黃油的盒子,這類一次性的容器,無法承受高溫。容器在加熱過程中可能會變形或融化,食物就會被化學物質污染。

紙袋、塑膠袋、報紙等也不可放入微波爐。紙袋遇高溫,可能被點燃導致爐內起火,十分危險。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三、加熱食物防風險,4種食物要小心

微波爐加熱食物很方便,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放入微波爐,以下4種食物要注意:

1.雞蛋

高溫+高壓,雞蛋等於“炸彈”!微波爐加熱雞蛋時內外同時加熱,內部產生更多熱量,雞蛋的水分瞬間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而蛋殼阻擋了氣體的釋放,很可能發生爆炸。

有時在微波爐裡雞蛋並沒有爆炸,但是,它還可能在你拿出來的瞬間,由於內部熱空氣迅速釋放而爆炸!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2.水果

像雞蛋一樣表皮密封的水果,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可能會引起爆炸。如葡萄、藍莓、聖女果等。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3.

微波爐不等於燒水壺。微波爐加熱清水,水在劇烈的分子振動下不斷升溫,有可能超過沸點。肉眼無法識別溫度,輕易觸碰可能導致燙傷,杯子也有碎裂的風險。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4. 幹辣椒

幹辣椒是無水物質,也是密封顆粒,放進微波爐加熱就像爆米花,溫度升高就會不斷發生爆炸。幹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揮發性和不穩定性,加熱過程中可能著火,且加熱幹辣椒散發出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刺激眼睛和嗓子。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四、高效利用微波爐小妙招

1.果蔬去皮

剝蒜之前,先用微波爐加熱約10-20秒,去皮更簡單。土豆泡水後稍微加熱,也可以輕鬆去皮。用刀在番茄上劃個十字,加熱十幾秒,去皮很方便。

受潮的乾果等食物,味道大不如前。只要食物沒有變質,放進微波爐加熱,就能恢復口感和味道。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2.去除異味

家裡的毛巾、洗碗布等沾上了異味,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入微波爐加熱半分鐘,就能去除異味,微波爐的高溫還能對毛巾進行高溫消毒。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3.去除腥味

切肉類、魚類之後會沾上腥味。可以將砧板打濕,均勻塗上洗潔精,放入微波爐,加熱一分鐘。取出後,將洗潔精清洗乾淨,此時的砧板已被充分消毒。
微波炉是“神器”还是“坑货”?加热食物不健康? 别听信传言
4.切洋蔥不流淚

切洋蔥會辣得眼睛滴出淚水,把洋蔥放入微波爐裡加熱30秒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5.烤薯片

拿出幾個洗乾淨的馬鈴薯,用刀切成2-3毫米的薄片,放在盤中加熱三分鐘,之後拿出盤子將馬鈴薯片翻面,再加熱三分鐘,注意不要被烤焦。

6.烤肉

取一個碗一個盤子,將碗扣在盤子上,然後在碗底上擺好幾片肉,每片肉設定好一分鐘的時間,蓋好一張吸油紙,這樣烤好的肉滴出油就不會弄髒微波爐。

7.烤玉米

拿出一張濕紙巾將玉米包裹好,然後放入微波爐中烤大約三分鐘,拿出來用玉米叉插好就可以開吃了。

8.快速烤紅薯

將紅薯皮洗刷白白洗好不用擦哦,保留一定水分!直接將紅薯用廚房紙包好,用微波爐高火加熱3分鐘,翻面再加熱3分鐘,美味紅薯就出爐啦!

乳腺癌怎樣自查?預防乳腺癌,從生活點滴做起

乳腺癌發病的年齡分佈在東西方國家有所不同,在高發區如北歐、北美等國家,乳腺癌從20歲左右開始出現,在絕經期即45-50歲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勢頭,大約年齡每增長10-20歲發病率上升1倍,絕經期後上升相對緩慢,75-85歲達到最高。而在亞洲等低發達地區,乳腺癌的發病率在絕經後會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45-55歲之間,亞洲人移居西方國家後仍保持這種年齡分佈特徵。

但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儘管乳腺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卻不斷下降,其原因不僅得益於女性乳腺癌篩查和早診制度的建立,更得益於近年來不斷發展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和綜合診療規範化水準的提高。

一、乳房腫塊不痛不疼?小心是乳腺癌

生活中,許多女性都是早早發現了乳房腫塊,但是感覺腫塊不大,沒有疼痛感,不影響生活。所以對腫塊不管不顧。當腫塊惡化,胸部出現紅腫、脹痛、潰爛時,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乳腺癌的乳房腫塊,早期往往沒有不適感,不痛不疼;只有到晚期才會出現疼痛,並伴隨局部皮膚潰爛、浸潤等症狀。因此無痛性腫塊更要提高警惕,小心是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全球癌症資料顯示:2020年,女性乳腺癌約占新發癌症病例的11.7%,首次超過肺癌。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乳腺癌如此可怕,那麼,乳腺癌都有哪些症狀呢?

1. 乳房腫塊:腫塊形態差異大,摸起來質地偏硬、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楚。腫塊大多單獨出現,偶爾出現多個,前期沒有疼痛感。

2.乳頭異常:乳腺癌可能會出現乳頭扁平現象,回縮、凹陷、甚至縮入乳暈下,完全看不見乳頭。當乳頭周圍出現癌腫,乳頭常被上牽,雙側乳頭便會高低不一。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3.乳頭溢液:女性在非妊娠期從乳頭流出血液、乳汁、膿液,稱為乳頭溢液。部分乳腺癌患者單側乳房會出現乳頭溢液,液體多為血性,漿液性或水樣。如果乳頭破潰,長時間無法癒合,也可能是乳腺癌的信號。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4. 腋窩淋巴結腫大:早期患者同側的腋窩淋巴結腫大,隨著病情的發展,淋巴結會增多變大,最後相互融合固定。到了晚期,鎖骨和對側腋窩部位都會摸到轉移的淋巴結。

5. 皮膚改變:乳腺癌患者乳房皮膚可能出現小凹陷,像“酒窩”。 若癌細胞阻塞了淋巴管,乳房皮膚會呈 “橘皮樣改變”,即乳腺皮膚就像橘子皮一樣。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二、哪些人容易罹患乳腺癌?

乳腺癌的患病人群中多存在一些共同特徵。如果你具備以下這些特點,一定要警惕乳腺癌。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乳腺疾病或良性腫瘤者;月經初期提早、絕經延遲的女性;年齡超過40歲仍未婚、未育、未哺乳的女性;肥胖女性。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三、3種自查方式,教你“揪出乳腺癌

自查方法有3種:

1.視察:通過鏡子,觀察乳房是否對稱,外形輪廓有無異常;乳頭是否有溢液、回縮;乳房皮膚是否有凹陷、皺縮、脫屑症狀。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2.觸摸檢查以右側乳房為例,女性可以舉起右手,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指的指腹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觸摸檢查乳房,從乳房週邊起至少三圈,直至乳頭。最後,輕輕擠壓乳頭,看是否有異常溢液。如若摸到腫塊,或擠壓乳頭時出現混濁的,微黃色或血性溢液,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3.平臥檢查:平臥在床上,運用觸摸檢查的方式進行自檢,平臥是為了讓乳房平坦自然,方便自檢。

經期規律的女性,月經結束一周後是乳腺癌自查的最佳時間。經期不規律的女性,可以在每月的固定時間自查。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四、預防乳腺癌,從點滴做起

1.避免飲酒:飲酒對於女性來說,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飲酒婦女患乳癌的危險性較很少飲酒者高,每日飲酒1杯或l杯以上者,乳癌危險性比很少飲酒者增高45%以上,這種危險性在絕經前婦女中最為顯著。目前認為,酒精可刺激腦垂體前葉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與乳癌發生有關。因此,女性尤其是絕經前後的女性,應戒酒和少飲酒。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2.少喝咖啡:咖啡、可哥、巧克力,這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嘌呤,黃嘌呤可促使良性乳腺增生,而良性乳腺增生又與乳癌發生有關。女性特別是絕經前婦女,如果過多地攝取這類食物,隨著黃嘌呤的大量攝入,乳癌發生的危險性就會大大地增加。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女性,應少飲咖啡,少吃巧克力。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3.多吃果菜:研究發現,粗糧、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纖維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含有多種能阻止和減慢癌症發展各個階段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以大豆類、玉米、食用菌類、海藻類、大蒜、番茄、橘類和漿果類水果等作用最為顯著。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適當地多吃些這類食物,不僅有益於健康,還有助於乳癌的預防。

乳房肿块不疼不痛?不可能是乳腺癌? 5点病症别轻视

4.食魚有益:據有關報導,魚類食品吃得較少的美國、瑞士、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國家的婦女,乳癌發生率均較高,而攝取魚類食品較多的日本,婦女乳癌發生率則較低。專家們說,魚類中含有一種脂肪酸,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經常適當地多吃些魚,對預防乳腺癌十分有益。

5.戒菸:人體內有一種可以減少菸草中致癌毒物作用的酶,有些女性體內的這種酶活力很低,所以她們一旦吸菸,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6.生育別太晚:一般來說,醫生和專家都會建議女士們在30周歲之前完成頭胎的生育工作。一方面,女性生理巔峰期通常出現在30歲之前,然後會慢慢衰退。哺乳是女性自我免疫乳腺癌的一次天然過程,生育為乳腺細胞提供了修復契機,遲遲未結婚或總是要不上孩子的女性自然比其他婦女更可能中乳腺癌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