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胃癌早診率那麼低,胃癌常見的治療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現在的醫療技術來說,如果是患上癌症的話,沒有十足的一個把握是可以治癒的,特別是到了發展成中晚期的時候,那麼治癒率相對來說就會非常的低,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於工作,急於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

據《柳葉刀》發布的全球胃癌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期間,195個國家和地區的胃癌發病情況。結果表明,全球多地胃癌的發生和死亡總數不降反增,尤其以東亞地區居多,

為什麼胃癌早診率那麼低?

臨床數據表明,胃癌的治癒率並不低,若是能在早期發現並配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90%。是什麼原因造成早期胃癌難以察覺?醫生提醒,下麵3件事盡量別做。

1.不夠重視

人們緊張的生活節奏,三餐不按時已經是常態,偶爾引起腸胃病,也是隨便吃幾顆葯解決。實際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者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這類人若不重視自己的腸胃,往往就會忽略胃癌早期發出的「信號」。

2.沒發現癥狀

早期胃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癥狀,最明顯可能就是偶爾會胃痛、食欲不振等,往往與胃炎、胃潰瘍等病症極其相似,因此難免被誤判。

3.逃避胃鏡

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利器」,而我國對於胃鏡檢查的宣傳並不如發達國家到位,而且還存在不少人認為胃鏡檢查會「很痛」,而選擇逃避這類檢查。

預防胃癌,從細節做起

胃癌的發生與日常習慣密不可分,想要預防胃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1.規律飲食

一日三餐準點準時,多吃水果多吃菜,少吃油炸、煎烤、醃制食物,用豆類、魚類和家禽代替紅肉或加工過的肉類,可以減少患上胃癌的幾率。

2.分餐制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幽門螺桿菌又具有傳播性,尤其是一家人共餐,很容易相互感染。建議外出吃飯或家庭聚餐時,盡量採用分餐制的形式,提倡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3.除了生活習慣,定期篩查也是重要一環

胃鏡是公認的篩查胃癌「金標準」,它不但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還能獲取病變組織,做進一步的病理學檢查。

對於一般人群,建議45~5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若檢查結果沒有問題,3~5年再複查即可;若檢查後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等危險因素,應每年定期隨訪

而針對以下三類人群:

•有腫瘤家族史;

•有不良生活習慣;

•有慢性胃病;

患胃癌幾率會更高,應該及時留意身體癥狀,至少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手術為目前主要的胃癌的治療方法,但由於手術死亡率和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高,所以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如無選擇的將全部胃癌均施行擴大根治術,並不能提高胃癌的生存率。

但如果輕易的將某些可根治病例作一簡單的姑息切除,也會使某些病人失去治癒的機會。

2、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對胃癌的治療有一定療效,結合生物技術綜合治療將為提高胃癌療效開拓廣闊的前景,在所有胃癌的治療方法中,生物治療胃癌以病灶穩定率較高、生存期較長、生活品質較好為主要特點。

並在抗復發轉移方面,具有潛在優勢,同時注重遠期生存率、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生存品質。

3、化療

這種胃癌的治療方法多用於胃癌術後的輔助治療或不能手術的晚期胃癌。但是,雖然近年來從新藥研製,不論藥物的各種組合,或給藥途徑等都進行了不少工作。

但是,由於化療強烈的毒副作用,使大多數身體原本虛弱的胃癌患者難以承受。所以,迄今尚無一被大家所公認的最佳胃癌的治療方案。

戒菸難其實是“心癮”! 戒菸成功後身體越來越好

吸菸的人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還不戒菸,吸菸在人們看來是破壞健康的兇手,早一點戒菸成功,身體也能早一點恢復健康。要知道吸菸對身體的傷害,表現在各個方面,還會加快身體老化速度,所以,吸菸的人比不吸菸的人看起來會老一點。

45歲以前戒菸效果最佳

吸菸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許多在年輕時沾染了吸菸陋習的人們,人到中年都想戒菸,殊不知戒菸也是講究時機的。

有研究發現,吸菸對人體的危害是無法隨著戒菸立即消除的,尤其是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大約需要15年才能恢復到正常水準。[1]

人的身體素質在40至45歲之前都較好,在這個年齡段之前戒菸,身體的恢復能力會更好。而且在45歲以後,人體免疫力下降、代謝速度變緩,雖然吸菸者的吸菸數量和頻率沒有發生變化,但吸菸的危害積累的速度要遠遠快於之前。

因此在45歲之前就把菸戒掉的話,可以大大減少香菸對身體的持續傷害。

身體有這6大變化,暗示你戒菸快成功了

或許有很多人想問,多長時間不吸菸算戒菸成功?專家表示,每個人吸菸的情況各異,戒菸成功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或天數來判定,但可以將戒菸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個月、三個月和一年。

如果成功度過了第三個階段沒有復吸,也沒有強烈的吸菸慾望的話,那麼可以看作是戒菸成功了。

戒菸成功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首先在戒菸的兩天之內,最快表現出來的是心血管方面的癥狀。

戒菸20分鐘後血壓和心率就會恢復正常,戒菸24小時後,血氧升高到正常水準,心臟病風險也隨之減少。

戒菸的第二天,受香菸損傷的神經末梢會開始再生,嗅覺和味覺開始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戒菸後的兩周左右至三個月,心臟病風險已經大幅下降,心肺功能也在逐漸恢復。這時候如果進行跑步、爬樓梯等運動,會發現自己的體能上升了。隨之而來的是體重增加,但胰島素抵抗開始恢復正常

戒菸後的九個月氣喘和咳嗽、喉部不適漸漸消失,纖毛開始在器官中再生,肺部的垃圾和粘液得以更全面地被清除。

戒菸後的五至十五年,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已經下降到接近正常人的水準,肺癌的風險也較戒菸前下降30%至50%左右

戒菸二十年後,肺部疾病和各種癌症造成的死亡風險已經下降到正常人水準,這時可以說完全擺脫了肺癌的「陰影。」

這4個方法有助於戒菸

香菸有成癮性,雖然不如毒品般強烈,但是也有一定的戒斷反應,因此很多人堅持不下來。以下的幾個辦法能夠有助提高戒菸的成功率。

別讓嘴巴閑下來

有時候覺得嘴裡空空,就來點根菸的時候,可以嚼些口香糖或者零食,能夠分散注意力,也緩解了對香菸的渴望。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用吸管小口喝水是模擬了吸菸的動作,能緩解菸癮。[2]

尋找無菸區

盡量去一些規定不能抽菸的地方,比如圖書館、電影院或者商場。這些地方一般都禁止吸菸,會在忍不住想吸菸的時候及時阻止你的慾望,等菸癮過去。

培養別的愛好

可以在業餘時間給自己培養一個愛好,讓自己的雙手忙起來,就不會老是去想抽菸了。此外,很多人都是在感到壓力和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吸菸,培養愛好能緩解壓力,使心情愉悅。

尋找戒菸輔助產品或藥物

如果是菸癮很重的人群,上述的幾個方法可能無法剋制復吸的慾望,這時可以使用戒菸貼或其他藥物來阻止產生吸菸慾望。但是使用戒菸貼前一定要到戒菸門診諮詢醫生,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其實吸菸的人都知道,吸菸除了讓自己的肺「變黑」、讓身體變差之外,還會讓旁邊的人身體也變差,因此很多菸民或許都有嘗試戒菸的經歷。

戒菸一年的人,身上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能堅持一年不吸菸的人,在這裡要先恭喜你一下,因為你已經戒菸成功了,並且你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贊同戒菸。基本上戒菸難捱的階段,你也都熬過去了,體內的菸毒也都排光了。這個時候的你身體很輕鬆,沒有口氣難聞的困擾,心肺都很健康,供血也沒什麼問題,晚上的睡眠品質也很棒。所以,從外表上來看的話,氣色紅潤健康,看著比你吸菸的時候要年輕個好幾歲。

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抑鬱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達百萬

我們都知道人是有情緒的,也是有情感的,固然情緒,情感都是變化不定,固然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總是會某一方面的因素佔據更盛的位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曾經困擾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會漸漸消逝。可是,抑鬱症不是“情緒低落”。有很多人覺得自己情緒低落,懷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那也不是的,只是抑鬱,不是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病,“情緒低落”是病症亦或者誘因。

「日本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

「美疾控:疫情期間,25%的年輕人認真考慮過自殺」

「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即便如此,現實生活中,人們依然對這些話題諱莫如深,甚至多了一些誤解。如果你瞭解「自殺」有多常見,還會對它閉口不談嗎?

一、自殺,不是一種罕見現象

正因為對相關話題過於敏感,很多人會以為「自殺」是一種罕見現象,下面我們用幾個數據讓你知道,自殺有多常見。

①每40秒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有將近80萬人的死因是自殺,換算一下,大約每40秒就有一個人因為自殺而離開人世間,且這數字有縮短的跡象,目前可能將近30秒/人。

②15~34歲人群第二死因

而在自殺的人群當中,年輕人自殺的幾率最高,尤其是以15-34歲的人群,自殺是導致該階段人群死亡的第二大死因。在中國和日本,自殺已成為15~34歲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③女性自殺率相對較高

相關數據顯示,從全球範圍來看,男性自殺比例高於女性的自殺比例。亞洲地區自殺男女比例中女性會高一些,

④農村自殺率高於城市

在一些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自殺率,前者會高一些。而亞洲地區則恰恰相反,農村地區自殺率要高出城市自殺率2~3倍

二、自殺未遂人數是自殺死亡人數的20多倍

據WHO統計,自殺未遂的人要高出成功自殺的人多出將近20倍,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女性人群。


由上可見,潛在的自殺事件還不少,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自殺的人,身上發生了什麼?或許你能理解

生活中,面對自殺的人群,人們過於寬泛地使用「自殺」一詞,往往忽視了自殺行為背後隱藏的不同意圖,只有嘗試去瞭解自殺的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預防。那麼,ta為什麼要自殺?

1.逃避情緒和想法

想要自殺的人,往往存在很難忍受的情緒,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可能死了對這個世界或者他人來說會更好,於是想以死亡的形式從這種痛苦中解脫。

2.渴求影響他人

有的人想要自殺,只是希望以自己的死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換取別人對自己的注視或對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3.心理障礙

超過80%的自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別人的負擔、沒有什麼歸屬感、感到絕望等。

4.應激事件

應激事件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因素之一,家裡/鄰裡糾紛、經濟困境、突發重大事件、感情失敗、霸淩和性侵、自然災害造成的應激等都是常見的應激事件範圍

所以,如果身邊的人表達了有自殺的想法,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覺得Ta只是說說而已,而是需要嚴肅對待。很多時候,對「自殺」的誤解,會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

四、被誤解的「自殺」

①談論自殺,可能促使自殺?

事實:對於自殺這個話題,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的去避免討論,怕促使有這個想法的人去行動。事實卻相反,光明正大地談論自殺,不鼓勵衝動與自殺有關的行為,給ta一點時間重新考慮,反而有助於預防其自殺

②自殺突然發生,沒有任何預警?

事實:大部分自殺人群在實施自殺行為前,會出現一些言語或行為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比如反覆開玩笑要自殺、在網上寫日記、分享甚至繪製一些與死亡有關的圖片。如果能發現這些跡象,也能有效的預防自殺。

③自殺是懦弱的表現,只有精神病才自殺?

事實:不是自殺的人都患有精神病,而精神病患者也不一定會自殺,驅使人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瞭解一個人為何自殺,要注意考慮ta遇到的生活事件和社會、文化因素。

所以,要注意避免以上這些對於自殺的誤解,這樣才能正確對待,完成自救或ta救。

五、出現自殺傾向,如何自救?

首先要直面自己的情緒

確實,自我厭惡或對世界絕望的情緒都是真實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否認它們的存在,明白自己目前的狀態有多糟糕,也算是開始自我療傷的第一步。只是,不要遵照那些糟糕的感覺來行動,不要真的去傷害自己

然後,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

自我調節很重要,但也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不要覺得這樣很羞恥,也不要覺得會給別人帶來負擔,畢竟如果你真的走了,對他們的創傷會更大。請你表達想法,告訴他們你的狀態很不好,甚至想死,將心裡話說出來,對緩解焦慮、絕望情緒有很大幫助。

最後,你還可以尋求專業幫助,撥打危機熱線。

如果有需要,應該自己或在家人朋友陪同下尋找專業的心理治療,相信心理人員的專業性,不管是身體傷害還是心理創傷,他們都可以很好地幫到你。

結語:對抗虛度光陰,浪費生命的空虛和自責感,可以通過正確的學習,提升能力來解決。可能很多抑鬱症最終都無法接受自己永遠廢柴下去,所以只能不斷地嘗試和努力,讓自己變強。只有這樣才能逃過自責的痛苦。

最終,你要學會放下、休息和學習,找回自我,正確地認知自己,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過上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這個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體弱多病陽氣不足,試試中醫藥膳補陽方法

中醫上講究養腎強身,認為腎是人的先天根本,要想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要注意調養自己的腎功能。平時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作息規律,適當鍛煉,還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懂得釋放壓力。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補陽的中藥,那麼,常見的損耗陽氣的習慣有哪些呢?

一、4大習慣行為耗損陽氣,請趕緊戒掉

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都會出現陽氣不足的情況,其實這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特別是這4大習慣,會耗損陽氣,儘可能的葯戒掉。

1、喜歡吃冰凍食物

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都喜歡吃冰凍的食物或者飲料來解除煩熱,但是如果沒有節制地大量吃冰凍食物很容導致陽氣不足。因為過食寒涼的食物容易使導致寒邪直接傷害身體,導致損耗脾胃的陽氣,就容易出現腹痛、腹瀉、嘔吐、不思飲食等癥狀。因此,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應該過多食用冰凍食物。

2、過度勞累

在醫書《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出:「陽氣者,煩勞則張」;《素問•舉痛論》中提到:「勞則氣耗」。這些都說明過度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會損耗陽氣,會造成精神不振、肢體倦怠等癥狀。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動以養形,靜以養神,這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3、過量運動,導致大量出汗

運動雖然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行為,但是卻不提倡過量運動。過量運動容易大量出汗,而過度出汗就容易損傷陽氣,使陽氣隨著汗液而蒸發消失。陽氣一旦受損,就無法很好地抵禦外邪入侵和調節汗孔的開合等,很容易生病。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更不提倡過量運動,因為夏季本身就容易出汗,過量運動很容易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

4、穿太少

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也不注意穿衣保暖,不僅會讓寒氣入侵,影響陽氣的攝取,還會損耗人體的陽氣,導致寒證。因此陽氣不足的人要注意保暖避風寒,冬天要穿足夠的衣服禦寒,炎熱的夏季也不能長時間吹空調。

我們常說陽氣不足百病生,陽氣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陽氣不足,就會給身體帶來不少的危害。

二、體弱多病,陽氣不足6大危害,不可忽視

陽氣不足不但會導致我們身體睏乏,還出出現各種各樣健康問題。

經常感冒:陽氣就好像是人體的保護罩,如果陽氣被破壞,不僅體質會減弱,而且還很容易被外邪入侵。因此陽氣不足的人更容易生病,幾乎是稍微不注意就會生病。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感冒,特別是在換季的時候也是感冒的高發季節,陽氣不足的人一到換季時就容易得感冒,而且恢復的時間會比較長。

痛經:陽氣具有氣化溫養的作用,對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具有生理調和功能,女性一旦陽氣不足,就會出現脾失健運,營血生化機能減退,輕則出現陰血不足,嚴重的會導致靜脈淤滯,容易引起痛經、宮寒不孕、閉經等癥狀。

陽痿不育:男性的陽氣不足身體就會變得虛弱,腎臟就會虧虛,從而導致生理功能下降,具體的表現就是陽痿、不育等。

類風濕關節炎:陽氣不足的人容易受到風寒邪濕的侵襲,從而使血脈痹阻不通,就容易引起類風濕關節炎。

腹痛腹瀉:如果出現經常腹痛腹瀉的情況,可能跟陽氣不足也有關係,因為脾臟對於身體的消化和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而脾臟需要充足的陽氣來進行滋養,一旦陽氣不足,就會脾失健運,從而影響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就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

習慣性便秘:陽氣不足的時候無法正常推動腸道蠕動,導致大便在腸道內停留難以順利排出,時間一長就容易造成習慣性便秘。

看來陽氣不足對人體的危害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陽氣不足的人更是容易怕冷,那麼在冬季我們可以如何補充陽氣呢?

三、中醫藥膳

在飲食和營養方面,可以多吃補陽的食物。

1.巴戟天羊肉湯

材料:巴戟天,羊肉,杜仲,生薑。

做法:把所以材料一起燉湯就可以了。

功效:補腎養陽。適合男人吃。

2.當歸姜羊肉湯

材料:當歸,枸杞,羊肉,生薑,料酒。

做法:把材料洗乾淨燉湯,一個小時就可以食用。

功效:這是漢代經典中醫名方,可以補氣血、補腎陽。適合女人食用。

3.韭菜炒核桃仁

材料:核桃仁,韭菜,香油。

做法:韭菜切段,下香油熱鍋,把韭菜和核桃仁一起炒熟就可以了。

功效:補腎助陽,適用于腎陽虛、腰痛。

肝硬化的早期症狀,肝硬化治療方法

肝硬化是一種以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為特徵的慢性肝病。世界衛生組織1987年報告,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年發病率約17.1/10萬。西方發達國家主要以酒精性肝硬化為主,占所有肝硬化的2/3以上。本病發病高峰年齡在35~48歲,男女比例約為(3.6~8):1。

肝硬化是拖出來的,醫生忠告:身體有4個變化,肝硬化已經找上門

肝硬化早期,身體會冒出這4個典型症狀

1、蜘蛛痣

這是肝硬化非常典型的症狀之一,由於肝臟功能受損,患者會在頸部、胸以及前部等處形成擴張皮膚小動脈,周圍向四周輻射形成類似蜘蛛樣的小分支

表面多數是鮮紅色的,用手指壓迫痣體中心點,周圍的分支以及痣都會消失,在壓迫消失之後痣又會重新顯現。

2、食欲減退

大部分肝硬化早期的患者會出現此症狀,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但是這些症狀非常容易和胃腸道疾病相混淆出現誤診

這是因為肝硬化會導致患者胃腸道充血,胃腸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導致患者食欲減退。

3、皮膚變化

肝臟功能異常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會在臉上出現明顯症狀。體內毒素堆積太多,內分泌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由於毒素無法排出會通過皮膚向外排出,導致臉色變得越來越黃,隨著病程的發展,會出現全身皮膚黃疸的症狀。

肝硬化是拖出來的,醫生忠告:身體有4個變化,肝硬化已經找上門

4、身體乏力

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長期疲倦的感覺,這是因為肝臟功能受損導致神經、肌肉生理功能下降。在有肌肉活動時,體內會產生大量乳酸引起身體出現疲憊感

長此以往下去,體內代謝水準和身體消化吸收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導致身體缺乏營養

此外,肝硬化是有“偏愛”人群的,這些人群需要特別注意:本身患有肝炎的人群、長期酗酒人群、膽汁淤積患者、經常接觸化學藥品的人群等。

這些人群患上肝硬化的幾率會比正常人要高許多,在日常一定要重視肝臟健康體檢

除了一些高危人群以外,肝臟的健康和飲食之間也有很大聯繫,不少肝硬化患者完全是吃出來的,想要預防肝硬化,飲食上一定要注意。

肝硬化是拖出來的,醫生忠告:身體有4個變化,肝硬化已經找上門

肝硬化可能是吃出來的,這3種食物要遠離!

首先,肝硬化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鹽分攝入,高鹽食物不能吃!因為肝硬化患者肝臟破壞抗利尿素的功能減弱,尿量也會因此減少。

攝入大量鹽分會導致鹽瀦留在體內,再加上血漿蛋白質減低會導致出現水腫、腹水現象

其次,辛辣食物也是絕對禁止的。這是因為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會導致食管下端、胃底以及肝門靜脈擴張,日常經常會出現胃粘膜糜爛以及胃潰瘍,在此時再繼續進食辛辣食物,會導致胃粘膜損傷加重,誘發消化道出血

含有酒精的飲品也不能喝,因為肝硬化的肝功能已經出現異常,無法正常進行代謝。再攝入酒精,只會導致本身的病情更加嚴重,長此以往下去還可能會誘發肝癌發生。

此外,肝硬化患者日常的食譜還建議多樣化。因為肝硬化患者還會伴隨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的症狀,食譜多樣化可以促進患者食欲。

在多樣化的同時,還要保證患者熱量攝入,這樣做可以減少蛋白質消耗,減輕肝臟負擔,有利於病情康復。

肝硬化是拖出來的,醫生忠告:身體有4個變化,肝硬化已經找上門

肝硬化早期是可以治療好的,那肝硬化早期如何治療呢?一般現在主要有一下這麼幾種方法來進行治療的:

1.中藥治療: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中藥,就具有調理陰陽平衡,改善身體環境的作用,在治療的同時達到培元固本的效果,非常的不錯,像中藥【楊氏肝硬方】就據有此類的功效,效果都比較不錯。

2.病因治療:根據早期肝硬化的特殊病因給予治療。血吸蟲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採用吡喹酮進行較為徹底的殺蟲治療,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臟縮小。動物實驗證實經吡喹酮早期治療能逆轉或中止血吸蟲感染所致的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病及藥物性肝病,應中止飲酒及停用中毒藥物。

3.飲食治療: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混合性飲食。每天蛋白1g/kg體重,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一般主張食物熱量供給的來源,按蛋白質20%、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各40%分配。

避免接觸和進食對肝臟有損害的毒性物質,一定要戒煙戒酒,長期吸煙喝酒不僅會導致肝硬化,還會引起別的疾病不要過於勞累,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勞累過度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而良好的心情不僅能讓你身心感到輕鬆,對病情的恢復也大有幫助

警惕!腹痛,肛門痛,便血 ,大便次數增多小心是腸癌

吃喝拉撒是人體正常的工作運轉,通過食物來攝取足夠的營養,為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同時通過腸胃進行消化吸收,此時很可能就會在體內產生一定的氣體,也會通過放屁的形式排出體外。

說起放屁這個生理現象,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到比較尷尬,但其實人們也可以通過放屁的狀態來瞭解身體的健康狀態。

不論男女,放屁時若有這2種“味道”,可能是癌細胞發出的聲音

經常放屁,而且很臭,是腸癌嗎?

放屁,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每個人都會放,只不過多少的區別。屁可受到食物成分、進食量、腸道菌群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一天在10個以內是正常的,如果超過,說明屁過多。

而老是放屁,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吃了地瓜、土豆、洋蔥等產氣的食物,這類食物進入體內後,很容易產生氣體,可又沒有其它途徑釋放,便會通過放屁的形式排出。

如果排除了這一點,要考慮是不是腸道感染,人體腸道內有一種叫產氣腸桿菌的菌群,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幫助我們消化食物。

但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或吃了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就會導致它繼發腸道感染,致使細菌紊亂,從而使腸道內氣體增加,這時放屁的次數也會增加。

而如果本身就有腸道疾病的患者,突然聽見放屁次數增多,要警惕癌變,頻繁放屁是腸癌的典型表現之一,尤其是放的屁的味道比較特殊的時候。

不論男女,放屁時若有這2種“味道”,可能是癌細胞發出的聲音
一般來說,屁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氫氣、甲烷等氣體,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臭味的。尤其是攝入過多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超出腸道負擔的能力,也會出現臭屁。

但是如果長期如此,腸道內一直積存過度的營養物質,就會導致菌群失調,使那些富餘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這是一種致癌物,可刺激腸道,最終癌變形成腸癌。

這時體內大量蛋白質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被分解,只能在腸道內腐敗,就會有一股類似臭雞蛋的味道

此外,有的屁還會呈現出血腥味,這往往提示你消化道有出血,當血液聚集在患者的腸道當中時,胃酸以及腸道細菌會分解血液,導致血液被氧化,這時排出的大便就會像柏油一樣,出血腥臭味。

所以,如果短時間內,放屁的數量突然明顯增加或者放的屁臭的異常(臭雞蛋味和血腥味),則要警惕腸癌,尤其是發現還有腸癌的其它典型症狀時,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不論男女,放屁時若有這2種“味道”,可能是癌細胞發出的聲音

頻繁放屁不是腸癌的唯一症狀,主要症狀其實是這3個

1、大便次數增多

發生腸癌後,因癌腫佔據了腸道內的空間,從而刺激到腸道粘膜,進而導致患者想要排便的感覺增多,大便次數增多,不少人還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2、便血

一般人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主要是因為大便與癌腫的表面摩擦導致的表面破潰出現引起的,這時就會出現血便,但是很多人看到這個症狀,第一想法都是痔瘡。

所以要學會分辨,一般來說,痔瘡引起的便血顏色多是鮮紅的,腸癌主要是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發黑為主

3、腹痛、肛門痛

當癌腫發展到一定程度,引發腸道梗阻或出現糜爛、繼發感染後,患者就會有腹痛感,以中下腹疼痛最為高發,病情越重,疼痛的感覺越厲害,且持續的時間也會變長。

而病灶如果出現在肛門附近,如不少直腸內腫瘤患者還會有偶肛門墜漲、疼痛感

此外,因為癌細胞的生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不少患者還會有不明原因的大幅度的消瘦、貧血、疲乏無力等症狀。

不論男女,放屁時若有這2種“味道”,可能是癌細胞發出的聲音
如果是腸癌的高危人群,比如有腸癌家族史者,除了上述這些,還要定期進行檢查來篩查腸癌。

總結:腸癌發病率是一年比一年高,發現得晚,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瞭解腸癌病因,做好腸癌預防工作,發現腸癌相關異常症狀,及時就醫治療。

帕金森早期的這些症狀,很多親屬都沒察覺到

帕金森是一種常見於老年群體的神經病症,由於腦內多巴胺分泌減少,讓身體無法有效的進行運動,甚至出現各種肢體震顫,而在帕金森晚期階段,可能會使患者出現癱瘓和認知障礙的問題。

同樣患上帕金森也會引起機體一系列的病變,例如腦血管病和腫瘤等一系列的問題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綜合症。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這麼簡單!早期的三個信號,千萬別忽視!

我們體內的功能是非常全面的,當處於危急狀態下,腎上腺素會快速遊走全身,以此來增加身體反應速度。在此時,會出現心跳加速、滿頭大汗以及身體抖動的現象,在這其中起到聯繫作用的是交感神經。

而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過站在很多人面前緊張的體驗,在這個時候會感覺心跳加速、頭暈目眩以及手抖腳軟等。

這是因為精神過於緊繃時,大腦會將此誤認為是形勢危急,會自動進入應激狀態,讓心跳速度加快,血氧攝入量也會因此而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會消耗平常儲存的血糖,讓血糖值降低,部分人甚至會因此而發生低血糖。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這麼簡單!早期的三個信號,千萬別忽視!

之所以會出現生理性手抖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腎上腺素遊走引起的肌肉緊張,二是消耗了比平常多的能量引起的。

對於生理性的手抖,一般是不可控的。因為這是身體產生的應激反應,想要避免的話,要注意控制自身情緒,避免讓自己處於緊張狀態下,減少對交感神經的刺激。

除了生理性原因以外,手抖也是帕金森的一個典型症狀。在臨床上被稱之為靜止性震顫,一般會出現在一側上肢,在身體靜止時出現明顯的抖動。比較明顯的是,會出現拇指和彎曲的食指間相對的運動。

除了手抖以外,帕金森患者還會出現其他症狀:

1.肢體僵硬

患上帕金森的人群,絕大部分還會伴隨著肢體、軀幹僵硬的現象。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得很“面具臉”,表情變得特別不自然。

2.運動遲緩

早期帕金森患者出現的動作遲緩一般是運動障礙,在動作起步前較為困難,停止也較為困難。具體表現為:

在椅子上想要起身不能迅速站起來,走路的時候邁出步子很困難,但是一旦邁出去之後,又很難停下來。

3.字體變小

在正常寫字時,會發現自己寫的字越來越小,並且不受控制。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這麼簡單!早期的三個信號,千萬別忽視!

病理性手抖,除了帕金森還有這5種

(1)小腦半球患疾

因為腫瘤、小腦萎縮等引起手抖,該疾病引起的手抖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在靜止時不抖動,運動時抖動

一般會發生在令人恐懼的情景下,如在公共場合下,你很介意被人看到你手抖,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真的出現手抖。

(2)甲亢

甲亢是由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此時體內荷爾蒙分泌也處於過多的狀態下。手指會出現不聽大腦指揮的現象,導致出現手抖,除了手抖以外,還會有心悸、怕熱以及失眠等症狀。

(3)缺鈣

部分人群出現手抖是由於缺鈣而引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體內嚴重缺鈣的情況下,會在睡眠狀態中出現手腳抽動的症狀。

(4)腦功能障礙

當出現腦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等原因,會影響到正常生理功能,導致出現手抖。這種手抖會在日常微小動作中出現,寫字時特別明顯

(5)低血糖

低血糖的典型症狀就是無力、手抖以及心慌等,輕度的低血糖患者一般不會出現手抖。一些比較嚴重的低血糖患者,則會出現手抖等一系列的症狀,在血糖升高之後即可得到緩解。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這麼簡單!早期的三個信號,千萬別忽視!

手抖可能是生理表現,也可能是病理表現,當發現自己出現這些異常表現時,一定要注意鑒別,避免讓病情持續發展。

作為一種症狀持續加重的慢性疾病,目前仍然需要終身服用藥物,但早識別、早干預,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理規範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控制病情發展。

對於家有老人而言,子女需要觀察老人異常行為,若出現靜止性震顫、動作緩慢笨拙、主動動作減少、走路細碎步、慌張步態、前沖步態、起步困難時,應儘早前往專業醫療機構明確診斷。

血栓來臨並非“悄無聲息”!有血栓時身體異常表現

血栓是什麼

人體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當身體破了一個口子就會出現血液流出的現象,但是人體因為有自我保護能力,為了防止一直輸血,血液會在傷口處凝結形成凝固的狀態,而這一過程基本上就是血栓形成的有益的一面。

血栓的壞處

如果血管的條件比較差,比如說血管很狹窄,血管的內膜容易破損,導致血栓無法被身體進行溶解,流通就受到了影響。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顯減少,甚至完全中斷

認真提醒老人:如果身體出現3個異常,說明你離血栓不遠了
血栓是身體定時炸彈

血栓一旦堵塞血管,會導致血液運輸系統癱瘓,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突然死亡。當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時,會引起腦梗發生;而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上,則會形成心梗;在肺部出現會引起肺栓塞。據統計,每五分鐘就有1人死於血栓。

而大多數血栓在形成後。發病前都不會有明顯症狀和感覺,但是仔細觀察還是會發現一些症狀。

認真提醒老人:如果身體出現3個異常,說明你離血栓不遠了
哪些症狀預示身體有血栓?

1、睡覺流口水

如果發現在睡覺的時候經常流口水,一定要警惕。首先要排除並不是口腔疾病等引起的。排除之後,如若發現頭不管偏向那一側,口水總是向一側流。這很可能是因為腦血栓引起的,腦血栓會導致出現單側的吞咽功能障礙。

2、手腳乏力

腦血栓在剛出現時,一般會出現上肢不適或運動的時候手腳不靈活。這就是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無法進行自主活動,只能通過被動的運動來完成。有些時候還會出現手腳麻木、渾身無力以及四肢酸痛的症狀,這很可能是腦血栓的前兆。

3、胸悶肩痛

在運動之後,明顯感覺到心臟能力變差出現胸悶的現象。有時還會伴隨著心絞痛,在勞動、情緒激動的時候會出現胸部被擠壓的感覺,疼痛感會在胸骨後開始,部分人群還有消化不良的症狀,這都是血栓比較常見的症狀。

不少人在檢查後發現體內有血栓,不願意服藥而會選擇相信一些偏方來進行治療,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認真提醒老人:如果身體出現3個異常,說明你離血栓不遠了
別信血栓謠言,掌握正確方法

很多老人會選擇輸液預防血栓,但這是個極其錯誤的做法。

輸液一般用的是活血化瘀的中藥或擴張血管的西藥,這些藥物的作用只是暫時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藥物有效期一般在6~8個小時,只能指標不能治本。這些藥物在進入血管後,可能提前利用了血管被擴張、血流被加速的這些能力,若真正出現危險要輸液時,往往效果欠佳。

想要防治血栓,一定要遵醫囑並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去做出改變,需要服藥的患者一定要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在日常還需要注意飲食清淡、作息規律以及適當運動,這些生活中的細節都對防治血栓有效果。

預防血栓,我們自己能做什麼呢?

第一多喝水,對抗血液粘稠很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所以要經常喝水,而不是等到渴了的時候再喝,

第二,要保持一個健康的飲食狀況,少攝入高脂肪,熱量的食物,防止膽固醇在體內進行堆積,

第三,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游泳,打太極拳,登山,有氧運動可以有助於血管保持彈性,

檢查出癌症的人,化療會不會加快死亡?

大家提到癌症害怕在所難免,但癌症並不是沒有治癒的方法,很多輕微的癌症通過專業的手術和藥物最後都能夠康復,而有些癌症發展到最後可能就需要化療來治療。不過最近聽到很多關於化療的一些傳聞,比如化療會加速死亡,以及有人化療之後沒多久就離開了,其實對於這些傳聞醫生告知了我們答案。

化療後,為什麼有患者幾個月到兩三年就死亡?腫瘤專家揭化療真相

一、為什麼很多癌症患者化療後幾個月到兩三年就死亡?

目前,大眾對於化療普遍都存在著畏懼,甚至有很多妖魔化的言論,比如“化療化療,一化就了”的說法。也有很多人覺得,在化療之後,患者病情發展更加迅速,似乎化療是比疾病更可怕的一種存在。

很多人認為,化療是一個騙局,認為化療不管用,也認為化療的副作用太大。對於早期還未發生轉移的癌細胞,可以通過手術等傳統方式進行治療。

但是,即便是還未轉移的癌細胞,醫生也無法保障不會出現轉移,而醫生選擇化療,一方面是針對已轉移癌細胞進行治療,另一方面是解決未明顯轉移、但隨時可能轉移的情況。

因此,化療已經成為現在醫療上治療癌症的必備措施,很少有醫生會排除化療這種治療方式,這是被人認為化療過度治療的原因,畢竟對於癌症不能存在任何意思僥倖心理。

當然,也有一些患者確實在化療之後依然死亡,但這兩點之間不一定存在因果關係。另外,任何不當的治療方式都可能會引起生命危險。

但是,化療對癌症患者的正面作用已經經過多年臨床的試驗以及實踐證實,化療對腫瘤治療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讓腫瘤縮小,可以增加治癒率,另一個是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質,這些都已經被明確寫入到了治療指南中。

化療後,為什麼有患者幾個月到兩三年就死亡?腫瘤專家揭化療真相

不過,每個患者選擇化療治療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這些跟腫瘤類型、病情發展以及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等都有關係,並不是所有癌症都對化療敏感,也並非所有患者都可再化療中獲益。

有些患者之所以在進行化療之後死亡,並不能說明化療加速死亡,更可能是化療沒有起到顯著效果,無法控制腫瘤的發展

當然,如果醫生使用化療不當,也確實會導致患者死于化療引起的併發症。

二、化療到底有啥用?哪些人可以化療?

化療的主要作用是患者血液中殘留的癌細胞,可以預防癌細胞轉移。癌症所處階段是決定是否化療的重要因素,比如:

術後TNM分期,對於原位癌以及IA期的病人一般不建議化療,對於II以上的患者一般都會建議化療來減少復發轉移概率;

其次,年齡以及患者體質狀況也是考慮化療的重要因素,畢竟化療也是一種藥物,是藥三分毒;

另外,癌細胞的分級以及類型,也會影響到化療與否,比如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較高,即便早期也建議化療。

化療後,為什麼有患者幾個月到兩三年就死亡?腫瘤專家揭化療真相

三、患者最多能承受幾次化療?

對於化療的次數,根據腫瘤的不同以及化療的藥物不同會存在差異,一般患者都會堅持半年化療,次數在五次到十次不等

化療會產生副作用,常見的有噁心嘔吐以及白細胞下降、血紅蛋白降低等。減輕化療副作用可以通過輔助治療:

可以選擇止吐藥來減輕嘔吐反應,可以通過口服地榆升白片等來提升高白細胞,還可以預防骨髓移植副作用,針對會引起過敏的化療藥物,還可以提前服用葉酸片抗過敏治療。

化療後,為什麼有患者幾個月到兩三年就死亡?腫瘤專家揭化療真相

化療是一種已經被認可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聽謠傳謠,要聽從醫生建議,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病人的抗壓能力是非常弱的,所以必要的時候一定要用善意的謊言去騙他們,那他們有足夠的精神頭和癌症對抗有足夠的精力讓化療後的身體得以恢復,願每一個人都能躲開病魔。

親人患上肺癌自己也會患上肺癌嗎?

生命有時候真的很脆弱,面臨死亡的那一刻,該有多恐懼,可是人生總是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分別,看著家人得了肺癌,看著身邊人越來越虛弱,我們卻很無力,如果時光能倒流該有多好。

親戚患上肺癌,我也可能得肺癌嗎?
為什麼親人得了肺癌自己也會患上肺癌?

肺癌除了吸菸和環境空氣品質有關係之外,也與染色體的基因突變有關,致癌因數可能會引起染色體的畸變,而這種變異是有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目前對於肺癌的遺傳易感性研究,認為其遺傳易感性主要是由於代謝酶基因多態性、DNA修復機制異常和癌基因抑癌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代謝酶基因多態性。代謝酶能夠參與影響和控制化學致癌物在人體內的生物轉化啟動和代謝。肺癌患者體內的代謝酶基因都有可能存在缺失或突變,而這種基因的異常情況非常有可能存在於家族群體中,從而使肺癌呈現出家族聚集性現象。

二、DNA修復機制。DNA修復能力是染色體本身對於變異基因進行修復的一種能力,其與個體的腫瘤易感性有直接關係,當與DNA修復有關的基因出現了突變,修復能力降低,機體對腫瘤的易感性也就升高。

 

親戚患上肺癌,我也可能得肺癌嗎?
三、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癌症的發生就是各種癌基因的啟動和抑癌基因失活的作用引起的,這些癌症相關基因的突變可能能夠遺傳,引起家族中大多個體的癌症相關基因異常。

親人得了肺癌,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呢?

直系親屬。直系親屬往上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往下就是自己的子女們。如果家中這些親人得了肺癌,那自身就更需要多注意肺部健康。

旁系親屬。兄弟姐妹們都是從同一個父母得到的遺傳物質,會有較高的相似性,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人患上肺癌,自己最好也去進行檢查。

綜上所述,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大致瞭解了關於肺癌是否傳染的相關文章,無論怎麼說,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給疾病可乘之機這才是最為關鍵的,最後希望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