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有多重要,男人雄激素旺盛會有哪些表現?

雄性激素,也稱雄性荷爾蒙,一種維持正常生殖功能以及能夠調節人體脂肪組織分佈和組成的激素。若體內發生缺乏,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引發肥胖、腹部脂肪堆積以及代謝異常。是男性朋友非常熟知的一種激素。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這一物質是男性特有的激素,與女性是扯不上關係的,可現實卻是,無論男女,都是有雄性激素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對此就有許多女性朋友非常費解,我們怎麼會有雄性激素呢?我們不應該是雌性激素麼?那些雄性激素在我們體內究竟有什麼用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僅女性體內會有雌、雄兩種激素,在男性體內一樣有雌、雄兩種激素,在這一點上男女是很公平的!

雄激素到底有什么用?怎样能增进雄激素?这里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雄激素對男人到底有多重要?

男性體內的雄激素在青春期後分泌最為旺盛,在此時男性身體會長出第二性征,開始變聲、出現喉結等。

隨著年齡的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會逐漸減少,在35歲之後男性會發現自己的精力、體力都大不如前,這就是雄性水準低所致的。

雄性激素對於男性而言非常重要,體內雄性激素水準不足會導致男性性徵發育受到影響,讓男性變得沒有那麼“陽剛”,也可能會導致男性性器官發育出現障礙、性欲低等現象出現。

男性出現雄性激素過低,很可能是因為一些病理性原因所致,如睾丸功能障礙、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以及分泌器官異常等。

瞭解了雄性激素低的男性身上會出現的一些症狀表現後,再來瞭解下男性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時會有哪些表現,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雄激素到底有什么用?怎样能增进雄激素?这里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雄激素旺盛的男人,通常會有哪些表現?

1、性需求較大

一般情況下,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男性,在生活中的欲望也會比較強,並且“性能力”也會比一般人要好。

2、鬍鬚生長速度快

雄性激素分泌的多少,還會直接影響到男性鬍鬚的生長速度,一般情況下,分泌旺盛的男性三五天不刮鬍子就會顯得很邋遢,而雄性激素分泌少的男性則不會有這個困擾。

3、肌肉發達

肌肉發達與否也離不開雄激素的分泌,男性肌肉發達的話,說明他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量也很充足。

在生活中足量的鍛煉也可以讓身體長出肌肉,這也是一個促進雄性激素分泌的方式,對於一些分泌量少的男性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雄激素到底有什么用?怎样能增进雄激素?这里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4、睡眠品質好

不少男性都擁有好睡眠,可以做到沾床就睡,這說明他的雄性激素分泌很旺盛。足夠的睡眠可以促進體內雄性激素分泌,在淩晨是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長期保持足夠的睡眠,可以讓男性雄性激素處於良性迴圈下,對於健康而言很有好處。

5、免疫力好

雄性激素分泌高的男性,身體的免疫力也比較好。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男性的體質都比女性好的原因,因為男性體內會分泌大量雄性激素。

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少生病,說明體內雄性激素含量較高,反之如果經常感冒、發燒等小病小痛的話,很可能是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雄激素到底有什么用?怎样能增进雄激素?这里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6、刺激男人性器官的發育

刺激男性器官的發育,並使它們保持於成熟狀態陰莖、前列腺、精囊的發育增大,都需要雄激素的刺激。所以有些睾丸發育不良的人,都需要長期補充睾酮,才能保持男性的體態和功能。

7、促進精子的生成

精子是在睾丸中的曲細精管內產生的。據研究,曲細精管中的睾酮濃度要比血液中高100倍,它們以蛋白質結合的形式保留在管內並發揮作用。所以睾酮濃度低的,生精功能就會顯著減退。

8、促進蛋白質合成

肌肉和骨骼的生長都需要蛋白質的合成,雄激素能促進體內代謝的正氮平衡,故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增長肌肉,促進機體和骨骼的生長,

人類為什麼要睡覺?睡眠好壞決定你的壽命長短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藥學院和美國癌症學會花了六年時間對100萬名年齡介於30歲到102歲的研究物件進行調查。

調查顯示:成年人睡眠時間在6.5—7.4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而少於4.5小時或高於9.4小時,死亡率明顯增高。

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太少或太多都不好。睡眠超過9小時的中老年人,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風。

另外,睡眠時間過長,還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

人類為什麼要睡覺?

大多數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個人在睡覺時更容易受到敵人和掠奪者的攻擊。但是,每個人卻仍在睡覺。

睡覺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讓大腦和身體休息。然而,大多數器官在睡眠期間繼續工作。特別是,大腦在睡眠中高度活躍。佛洛德認為睡眠的一個目的是通過夢境來解決埋藏在無意識中的消極思想。而現代有科學家推測,在睡眠期間,未使用的突觸會被修剪以加強其餘的突觸,就像修剪枯枝能增強玫瑰花叢的健康一樣。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短正在成為死亡的重要行為風險因素。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過短和過長的睡眠時間都與全因死亡率有關。儘管薈萃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但仍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慮:長睡眠時間和死亡率之間的聯繫在東亞人口中似乎比在北美或歐洲人口中更強。

此外,睡眠時間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可能在不同的人口亞群中有所不同;個別研究已經強調了睡眠時間的死亡風險因性別和年齡而異。然而,在東亞人口中,身體品質指數(BMI)與睡眠時間以及心血管疾病(CVD)和癌症死亡率有關,因此也應被視為睡眠時間和死亡結果之間關聯的潛在混淆因素或調節因素。

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根據主要健康人群中的BMI進行分層分析。為了,在一個集合的縱向佇列中評估睡眠時間與全因和主要原因死亡率之間的性別相關性,並根據年齡和身體品質指數對這種相關性進行分層,來自亞洲的四個國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雜誌上。

這項來自亞洲佇列聯盟9個佇列的個人水準資料的佇列研究從1984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進行。最終人群包括來自日本、中國、新加坡和韓國的參與者。主要的暴露因素是自我報告的睡眠時間,以7小時為參考類別。主要的結局指標是死亡率,包括死於所有原因、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原因。

結果共有322721名參與者(平均[SD]年齡,54.5[9.2]歲;178 542[55.3%]名女性),隨訪中19419名男性死亡(男性的平均[SD]年齡,53.6[9.0]歲),13768名女性死亡(女性的平均[SD]年齡,55.3[9.2]歲)。總的來說,在男性和女性中,7小時的睡眠時間是與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關的最低點,而8小時是男性的模式睡眠時間,是女性第二常見的睡眠時間。

男性和女性的睡眠時間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都是J型的。男性(HR=1.34;95%CI,1.26-1.44)和女性(HR=1.48;95%CI,1.36-1.61)的全因死亡率在睡眠時長10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的關聯最大,分別增加34%與48%的死亡率。

其中,性別是睡眠時間與心血管疾病(χ25=13.47,P=0.02)、癌症(χ25=16.04,P=0.007)和其他原因(χ25=12.79,P=0.03)死亡率之間關係的一個顯著修飾因素。年齡僅在男性中是一個顯著的修飾因素(全因死亡率:χ25=41.49,P<0.001;癌症:χ25=27.94,P<0.001;其他原因的死亡率:χ25=24.51,P<0.001)。

綜上,睡眠時間是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一個行為風險因素。年齡是男性睡眠持續時間的修飾因素,但在女性中不是。在這些人群中,睡眠時間的建議可能需要在性別和年齡方面加以考慮。

延伸閱讀:專家支招,助您好眠

有句話說得好,晚上12點後睡是不要臉,1點後睡是不要命!但有的人很苦惱,我並不想熬夜或睡眠不足,無奈失眠啊。要想有好的睡眠,也是有特殊的技巧。

美國醫生安德魯•韋爾發明了一種4-7-8呼吸法,有助於在60秒內快速入睡。

4-7-8呼吸法,即吸氣數到4,憋氣時數到7,吐氣時數到8。

具體方法如下:

閉嘴,用鼻子吸氣,在心中默數4個數(1、2、3、4);

憋氣,從1數到7(1、2、3、4、5、6、7);

嘴巴吐氣,默數到8(1、2、3、4、5、6、7、8)。

以上的步驟,重複3到4遍。堅持六到八周,效果較好。

另外失眠的朋友還可以嘗試通過食療改善睡眠,不必都吃,選一種適合自己的即可。

1.桂圓蓮子湯

取桂圓、蓮子各100g,煮成湯。此湯具有養心、寧神、健脾、補腎的功效,適合中老年人、長期失眠者服用。

2.靜心湯

龍眼肉、川丹參各10g,加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鐘服用。對心血衰弱的失眠者療效最佳。

3.三味安神湯

酸棗仁10g,麥冬、遠志各3g,以300毫升的沸水沖泡,每天於睡前服用。

男人結紮了還是男人嗎?男人結紮有什麼缺點?

夫妻如果已經有了孩子,或者因為身體的原因,不適合再生育,那麼肯定要選擇避孕的方式來避免麻煩。如果夫妻倆不把避孕的措施做好,那自然會讓妻子遭受身體上的傷害。

相信大家也看過很多避孕的相關方式,如果既不願意吃避孕藥,又不喜歡戴避孕套,對於選擇不再生孩子的夫婦來說,採用結紮的手段,自然是一個一勞永逸的選擇。

結紮手術顧名思義,那就是通過阻斷精子通往卵子的這個道路來避免懷孕的可能。

從資料上可以看到,一般女性做結紮手術的比例要高高大於男性,這除了她們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之外,還因為在這個社會中,大家對於男性做結紮手術有很大的偏見。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結紮了,還是“男人”嗎?

男性結紮,學名叫“輸精管結紮術”,通過結紮輸精管可以阻斷精子的排出路徑,達到避孕效果。結紮手術時,要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在陰囊上切兩個直徑1釐米左右的口子,將兩側輸精管拉出並切斷,最後將切口縫合。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但是亞洲男性結紮的人數要遠遠低於女性,最大的原因是不夠瞭解——他們認為結紮會影響性功能。

實際上,切斷輸精管對性能力沒有影響,性能力主要與雄性激素和海綿體有關,之所以會出現“結紮後不行了”,大多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有人問:結紮時候,輸精管被切斷了,還能正常排精嗎?

從理論上來講,輸精管已經被切斷,排精是不可能的,但不會影響快感,因為不會傷害神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結紮會影響男性的快感和性功能。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為什麼結紮了還會懷孕?

當然,除了性功能,男性擔心的還有結紮效果。結紮的避孕作用是100%嗎?也不一定。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結紮手術雖然只是小手術,但成功率並沒有100%。如果結紮手術失敗,患者本人不知情,平時又不採取避孕措施,那麼就很有可能“中招”。

在此提醒男性朋友,結紮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不要為了省錢、省事而選擇不正規醫院,否則可能手術失敗。

此外,結紮手術成功後不能立即停止避孕措施,因為在手術前,已經有精子進入精囊、輸精管壺腹,可以存活2~3個月。正確做法是結紮後至少避孕2個月時間,然後去醫院做複查,確定手術成功後再停止避孕。

男人結紮有什麼缺點嗎?

丹麥一項研究發現,男性結紮後,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研究人員調查了215萬名24~83歲的丹麥男性,歷時38年,通過對他們的婚姻、婚育、就醫次數、結紮年齡、前列腺發病情況等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共有13.96萬人結紮過,約占總人數的6.5%,平均結紮年齡為38.3歲。

此外,共有2.62萬參試者被確診為前列腺癌,約占總人數的1.2%,平均確診年齡為65.4歲。研究人員發現,做了結紮手術的男性,10年後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沒有做結紮手術的男性高15%

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雖然結紮男性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了15%,但發生其他癌症的風險卻降低9%,原因可能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

男人做了结扎,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精子都哪儿去了?涨知识了
延展科普

1、結紮後,精子去哪了?

結紮後,睾丸依然會不斷產生精子,這些精子排不出去,會不會越積越多,影響身體健康呢?實際上,排不出去的精子會被巨噬細胞不斷“”掉,然後進行分解、吸收。

2、想生孩子怎麼辦?

結紮後如果又要孩子,可以進行“輸精管再通手術”,但不能保證手術100%成功。

不過,結紮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安全套的作用不僅是避孕,還可以預防性病傳染,所以該戴還是得戴。而且結紮手術雖然是小手術,但也有一定的風險,能不能做還得跟醫生商量好。

結紮手術適用人群

1,羅志祥那種,性伴侶和性生活太多,怕女人故意懷孕,這類人很適合結紮。

2,丁克極其擔心意外懷孕,家人催生,伴侶又是隨丁,這類人群也適合結紮。因為找了隨丁的伴侶,可能出現伴侶紮套套,晚上偷襲,故意不做安全措施等方法。一旦女方偷偷懷孕,男方沒有任何辦法逼迫女方打掉。這種情況下,極其擔心懷孕的男丁也適合結紮。

男性輸精管結紮手術的注意事項

1、做好術前諮詢,解除顧慮;

2、術後陰囊切口周圍皮膚出現小塊青紫無需就診,如果陰囊腫大,皮膚出現逐漸擴大的表紫或出血等情況,應及時診治;

3、術後兩周內禁房事,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4、術後需繼續避孕3個月。

研究顯示長期慢跑可防癌,老年人應該如何慢跑?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所以,堅持運動,有利於身體的健康,而要說起運動,多數人首先會想到跑步。跑步作為常見的一種運動方式,既不限時間,又不限地點,而且,堅持跑步運動,也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方式,起到一定的養生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減肥瘦身,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如此,若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進行每天跑步的話,還可以收穫以下這多個好處,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一、75萬人研究:慢跑能防7種癌

為瞭解15種癌症風險與運動之間的關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75萬名成年人的9項前瞻性研究進行匯總分析,並刊登在著名醫學雜誌《臨床腫瘤學雜誌》上。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最終發現,每週運動量達到7.5~15小時的人,7種癌症的幾率明顯下降,具體為腎癌(降低11%~17%)、骨髓癌(14%~19)、肝癌(18%~27%)、男性結直腸癌(8%~14%)、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1%~18%)乳腺癌(6%~10%)、子宮內膜癌(10%~18%)。

其中,跑步的代謝當量(MET能達到10級,高於騎單車(5)、爬樓梯(6)、跳繩(7)等運動,即使是慢跑也有很大的收益。

此外,慢跑的好處還遠不止於此。

《心血管疾病進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如能長期堅持慢跑,可降低40%的個人早亡風險;堅持40年以上,其預期壽命可延長3年多。此外,慢跑還能增強血管的彈性,延緩血管、大腦老化,對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癡呆症)有好處。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總的來說,慢跑的好處非常多,是一項很養生的運動。

二、跑多慢才叫慢跑?

對於慢跑,有些人不太能掌握慢跑的“度”,不知道哪種速度最適合自己。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慢跑的速度也不同,沒有明確的數值要求,通常要結合心率自身健康情況而定。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看跑步時感覺如何,如果感覺很輕鬆,一點也不累,呼吸自然,可以正常說話,那就說明強度還不夠。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此外,還可以通過2個指標來判斷。

一是心率:

在安靜的狀態下,成年人的心率為60~100次/分鐘,運動時心率可上升至160次/分鐘或更高,但心率過高也存在風險,因此建議運動心率 =(220 – 年齡)×70%。

二是速度:

建議在3~4分鐘內跑完400米,以此類推,可稍微加快速度,對提升心肺功能沒有幫助。

這裡要注意,如果此前沒有運動或者心肺功能較弱,可以先從快走、走跑交替開始鍛煉,等身體適應後再開始慢跑,以免發生意外。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三、慢跑怎麼跑最健康?

雖然跑步的好處有很多,但只有姿勢正確、時長科學、強度合理,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健康慢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年齡超過50歲、心臟病患者、過度肥胖者,建議在運動前先進行相關檢查,以免發生意外。

2、慢跑時間也有講究,最佳跑步量為至少3天/周,15~20分鐘/次。如果想要達到更佳效果,可增加到45~60分鐘/次。當然,最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慢跑節奏

跑步時,節奏的控制也很重要。這裡給大家支個招:跑步的節奏儘量保持均勻,頭部固定、軀幹伸直,雙臂彎曲,兩手放鬆自然擺動,同時注意呼吸節奏,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避免岔氣。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4、跑步前做好準備運動

開始跑之前,一定要做至少5-10分鐘熱身運動,盡可能放鬆膝關節和腳踝,可以做緩慢的深蹲或簡單的伸展動作。

5、不要空腹跑步

跑步是一項消化比較大的運動,最好不要空腹跑,否則容易低血糖,增加心臟負擔,可能出現心率不齊、昏厥等情況。

跑步好處多,對身心健康都有益,所以是鼓勵大家可以跑步的,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四、老年人應該如何慢跑?

多數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問題,對於膝關節不好的老人來說,應該如何慢跑?

慢跑的強度較大,老年人容易增加損傷,尤其是沒有良好運動基礎、膝關節不好的老人。但這不是說要杜絕慢跑,只是更加注意方法,建議先找專業醫師評估膝蓋狀態,然後學習科學的跑步方法,循序漸進。

剛開始可以先快步走,再逐漸增加強度。假設運動時間為1小時,一開始可以慢跑10分鐘,快走50分鐘,然後逐漸過渡到慢跑25分鐘,快走35分鐘,以此類推,直到適應。

跑步傷膝蓋嗎?

事實上,不正確的跑步姿勢和習慣,才是損傷膝蓋的罪魁禍首。

正確跑步姿勢

首先儘量保持腿部放鬆,一條腿往後蹬時,另一條腿要屈膝前擺,小腿儘量放鬆,依靠大腿的力量,帶動髖部向前。跑步時不要全掌著地,長期如此可能出現脛骨問題,建議腳跟先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全腳掌著地。

每天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不知不觉,收获了3个好处
早前,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就曾用X光線掃描了2683名研究物件的膝關節,研究發現,不跑步的人患關節炎的風險比常運動的人風險高出約7.8%。

另一個由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士4國組成的研究團隊,對17項總計11.4829萬人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研究發現,不論男女,只有3.5%的健身跑步者有膝蓋或者髖部的關節炎。對比之下,那些喜歡久坐或不跑步的人群,罹患關節炎的概率高出7%。而參加競技跑步的人,膝蓋或髖部關節炎發生率會比普通人稍高,但也在13.3%左右。研究人員指出,跑步反而促進膝蓋的血液流動和細胞再生,運動造成的壓力可促進軟骨、肌肉、肌腱和韌帶發育,對膝蓋起到保護作用。

 

性生活頻率越高越好嗎?一次性生活,持續時間越長越好嗎?

感覺別人生活豐富多彩,自己的生活卻平淡無奇。無論是老夫老妻,或是新婚夫婦,都會希望生活多姿多彩,但似乎很多人都會失望,他們把生活過得很糟糕。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現在生活壓力大,年輕人加班熬夜、酗酒泡吧似乎成為常態,已經給身體埋下隱患,當新婚的時候,突然發現腎很糟糕。因而導致早洩情況的發生

那麼對於性愛時間,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呢?

關於這個標準,專家給出一個資料,一般在10—15分鐘為正常,低於5分鐘這屬於不正常,但專家提醒,給對方的愛,時間並不是唯一標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是愛的基礎。

男人“坚持”多久时间才正常?你达标了吗?医生提出一个标准
一、性生活頻率越高越好嗎?

此前,有許多觀點認為,夫妻生活次數越多,幸福感會隨之提高,兩者呈正比關係。

為了探索夫妻生活頻率與幸福感之間的因果關係,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進行了實驗對比,結果發現,單純提高夫妻生活頻率不能讓人感覺更幸福,反而可能導致需求下降,降低歡愉感。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經濟行為與組織雜誌》上。

男人“坚持”多久时间才正常?你达标了吗?医生提出一个标准

在研究中,科學家將志願者夫妻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沒有夫妻生活頻率要求,而另一組志願者必須將每週的頻率提高一倍。在整個過程中,志願者們需要每天線上回答問題,以幫助研究人員瞭解他(她)們的感受,從而測量他(她)們的健康行為指數和幸福程度。

通過3個月的調查和觀察,研究人員發現,被要求提高頻率的志願者們都完成了任務,但雙方的幸福感不升反降。進一步分析發現,他們不僅感覺欲望下降,而且能收穫的快樂也在下降。

這次實驗可以看出,真正理想的夫妻生活不是“天天”,而是保持適當。

二、最佳的性生活頻率是多少?

其實,夫妻生活頻率沒有統一的最佳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大,生活環境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美國學者根據年齡因素對性能力的影響規律,總結出一個“頻率公式”,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頻率 = 年齡的十位數 × 9,將所得乘積的十位數作為週期,個位數則作為次數。

舉兩個例子,小B今年20歲,那麼他的夫妻生活頻率則為,十位元數2 × 9 = 18,也就是10天內,過8次夫妻生活;

小D今年40多歲,那麼她的夫妻生活頻率應為,十位元數4 × 9 = 36,也就是30天內,過6次夫妻生活。

男人“坚持”多久时间才正常?你达标了吗?医生提出一个标准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公式只是根據統計學估算的數值,僅供參考,具體應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三、一次性生活,持續時間越長越好嗎?

大部分人認為,男性堅持的時間越久,說明他的能力越強,過短則可能是功能障礙。難道男性真的是時間越長越好嗎?

醫師表示,從不同的調查結果來看,5~10分鐘都是正常的。從男性引發性欲直到到達高潮這個過程很可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很可能是在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完成。

當然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人體質稍微相對較好一點,這種到達高潮的閾值就會高一些,那麼所堅持的時間就長一些。而有的人時間更短,就說明他所能到達高潮的閾值更小,那麼所能堅持的時間也就更短一些。

男人“坚持”多久时间才正常?你达标了吗?医生提出一个标准
不過,性生活是否正常也不完全取決於時間有多久,更多還要看雙方的感受,只要都覺得滿意,就沒什麼問題。若是事後雙方都感到不適,那就說明不理想。

堅持時間長短並不是說越短越好,也並不是說越長越好,如果太短的話可能是“早洩”,而時間太長的話可能是“陽強”,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值得“炫耀”的,而是應該趁早去治療的。

綜上所述,男性的堅持時間應該控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只要不影響雙方的身體健康,同時能體會到想要的愉悅就是最好的,無需太過追求“太長”的時間。

生活中的傷腎行為,你做過幾個?怎樣才能呵護好你的腎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腎乃先天之本,是指人體的生命之本源。作為五臟六腑之一的腎,它對於人體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生活中,常可以聽到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引起的腎臟受損,腎臟作為我們的泌尿系統很關鍵的一個器官,我們每天都要好好愛護它!特別是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食品中的添加劑也逐漸增多,一些不知不覺中的傷腎行為也都每天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上演。。那麼傷腎的行為究竟有哪些?你又中了幾條呢?

切除一个肾对人有什么影响?还能活,但这些危害会伴随一辈子
傷腎行為,你做過幾個?

目前,全世界約有8.5億腎病患者,每年約240萬人死於慢性腎疾。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習慣會傷害腎臟,比如:

1、吃得太鹹

人體攝入的鹽分需要通過腎臟代謝,吃得太鹹,腎臟就要超負荷工作。此外,吃太鹹還容易引起高血壓,進一步損傷腎臟。

2、喝水太少

喝水太少,流經腎臟的血液就會減少,排洩功能減弱,導致代謝廢物難以排洩,不斷堆積,引發腎臟病變。

3、濫用藥物

許多藥物具有腎毒性,如果隨意服用,很容易損傷腎臟,比如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等。此外,超量用藥或藥物選擇不當,也會造成腎臟損傷。

切除一个肾对人有什么影响?还能活,但这些危害会伴随一辈子
4、經常憋尿

長期憋尿會使尿液長時間在膀胱內停留,滋生細菌,還逆流至腎臟,引發腎盂腎炎。

5、長期吸菸

菸草含有多種腎毒性化學物質,比如尼古丁、鉛、鎘等,嚴重損害腎臟健康。吸菸還會使血管異常收縮,影響腎臟血流。

只剩一個腎,人會怎麼樣?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過濾身體毒素,並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腎臟有強大的代償能力,每個腎臟有120萬個腎小球,兩個腎加起來就是240萬個。正常情況下,只要有60萬~80萬個腎小球在工作,就可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因此,有些人會認為兩個腎很多餘,只留一個就夠了。

切除一个肾对人有什么影响?还能活,但这些危害会伴随一辈子
從理論上來說,人如果只剩一個健康的腎臟,還是可以生活的。但凡事都有意外,我們需要考慮特殊情況。只剩一個腎臟時,腎臟的代償能力會明顯下降,如果唯一的髒也受傷了,那麼就沒有“替補隊員”了。

舉個例子,公司有一個項目,本來是兩個人共同承擔。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人離職了,那麼工作就會全部落到另一人身上,他要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才能做完工作,久而久之會嚴重透支身體

研究也發現,患者在失去一個腎後,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1倍

切除一个肾对人有什么影响?还能活,但这些危害会伴随一辈子
所以,一個腎雖然也能活,但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腎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總之得不償失。

怎樣呵護你的腎

1、蛋白質適量攝入

腎臟與蛋白質的代謝相關,長期高蛋白質飲食也可能損傷腎臟,建議適量攝入即可。

2、少吃鹽,多喝水

飲食保持清淡,控制鹽分攝入,少吃鹽分高的醃制類食物。成年人每天喝1500~1700ml水,促進尿液排洩,降低代謝廢物在腎臟的濃度。

3、積極運動

運動有助於控制血壓、血糖和預防肥胖,可以根據喜好和身體狀況選擇類型,跑步、游泳、羽毛球都不錯。

切除一个肾对人有什么影响?还能活,但这些危害会伴随一辈子
4、合理用藥

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切勿濫用藥物。如果長期服用的藥物有腎毒性,應該定期檢查腎功能。

5、定期體檢

腎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想及時發現,體檢最好的辦法,尤其對於高危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抽血化驗腎功能、腎超聲檢查。

最後送上幾個補腎食療方

1、牛膝杜仲豬腰湯

材料:豬腰1對約150克,淮牛膝20克,杜仲12克,生薑4片。

做法:選新鮮豬腰,剖開,割去白色內膜,用水反復漂去尿味;杜仲、淮牛膝、生薑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約2~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補益肝腎,強壯腰膝。民間一直有“腰骨痛,豬腰煲杜仲”的說法。這是因為杜仲性溫、微辛,有補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對腰背痛以及盜汗、小便頻數症確有輔助治療作用。豬腰性平,能和理腎氣,通利膀胱。

2、黑豆鯉魚湯

材料:黑豆30克,鯉魚1條(約250克),生薑1片。

做法:將黑豆洗淨,浸3小時;生薑洗淨。鯉魚去鱗、鰓、腸髒,洗淨,起油鍋,略煎。把全部用料一齊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至黑豆熟爛,加鹽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黑豆色黑入腎,性味甘平,功能利水,活血,益腎。《本草綱目》說它能:“治腎病、利水下氣。”鯉魚性味甘平,功能利水消腫。《食物本草備考》說它能“消水腫,黃疸,腳氣。”生薑能散水氣、合用為湯,共奏補腎虛、去水濕之功。

人老了為什麼越來越怕冷,科學研究證明和自身免疫細胞有關

“當,一個人,穿起棉衣;當,這天氣,成了謎~”

聽過《後會無期》這首歌的朋友們,此時此刻,相信已經看著改編的歌詞感同身受的唱起來了~

是呀,微冷的初冬即將來臨,溫暖的日子又要跟我們說拜拜了~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段子,說怎麼證明你老了呢?那就是不用老媽說你,你自己就穿上秋褲了~這話雖然聽起來搞笑,但其中的道理卻值得人深思。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每當秋冬換季時,街上的老人們總是早早的就換上了冬裝,然後是成年人和孩子們,最後極不情願穿上冬裝的,才是那些青少年們。

所以每當秋冬換季和春夏換季時,只要一上街,你就能像在體驗“時空穿梭”一樣,看見“生活在各個季節裡的人”;有穿棉衣的,有穿毛呢大衣的,有穿夾克外套的,當然肯定也少不了套上一件單衣就出門的。而這些人當中穿的最少的,一定是正值青春的年輕人們。

看著他們面對寒冷,一臉無畏的表情,你不禁心生疑問,難道人真的會年紀越大越怕冷嗎?為啥呢?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免疫系統是通過控制炎症的免疫代謝檢查點來維持脂肪組織穩態的關鍵節點。脂肪駐留的免疫細胞負責控制內臟脂肪組織(VAT)的炎症,並調節禁食誘導的脂肪分解、冷誘導的產熱和胰島素抵抗。雖然幾十年的研究已經指出了抗微生物免疫反應的先天和適應性免疫方面的許多缺陷,但只有有限的研究探索了負責維持組織平衡的組織駐留免疫細胞如何調節衰老過程和對壓力的恢復能力。

Cell Metab:为什么越老越怕冷?免疫细胞来“背锅”
脂肪組織老化的特點是炎症加劇、輕度胰島素抵抗和禁食誘導的脂肪分解抵抗。雖然這些表型在肥胖人群的脂肪組織中也是共有的,但有一些重要的差異區分了衰老與肥胖的脂肪。這些差異中包括不同免疫群體的組成和活動:調節性T細胞(Tregs)在肥胖個體中具有保護作用,但它們的積累在衰老過程中是有害的;脂肪B細胞會獲得獨特的衰老表型,與機體不耐寒有關;促炎性巨噬細胞在肥胖脂肪組織中占主導,而老年脂肪組織表現出M2樣巨噬細胞的損失和脂肪分解的抑制。

衰老會損害機體的綜合免疫代謝反應,這些反應已經進化到維持機體的核心體溫,以便幫助機體在寒冷壓力、感染和飲食限制下生存。脂肪組織炎症調節生熱應激反應,但目前,脂肪組織駐留細胞如何在老年群體中幫助產熱還不清楚。此外,在衰老的脂肪組織中,單細胞解析度的組織駐留免疫細胞轉錄組的詳細描述還沒有被定義。

最近,研究人員報告了脂肪組織駐留白細胞群的年齡相關變化,包括第2組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s)的急劇損失。通過補充IL-33可以使老年小鼠的ILC2數量恢復到成年時的水準,但未能挽救老年小鼠的代謝障礙和寒冷引起的死亡增加。

轉錄組分析顯示了老年ILC2的內在缺陷:研究人員發現在衰老過程中,IL-33會促進致病的ILC2s增殖,這些ILC2s有內在的缺陷,會促進促炎症反應和降低脂肪組織的恢復能力,而移植成年ILC2s則足以保護老年小鼠免受寒冷。

因此,在衰老過程中,脂肪組織的ILC2s的功能缺陷驅動了產熱失敗。

疏通經脈行氣血!幫你抵禦寒冷

1.摩擦兩足,可使濁氣下降,並能清明目,對神經衰弱、失眠、耳鳴、高血壓等均有輔助治療效果,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功效。

2.手掌中有勞宮穴,若每天早晚握拳相互敲打左右手勞宮穴各36下,再按摩整個手掌,能疏通氣血津液,調節臟腑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3.手背為手之陰陽兩經彙聚之處,若每天早晚各拍打手背36下,可調和陰陽,疏通經絡,加速血液迴圈,預防壽斑出現,促使壽斑消失。

4.通過對背部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經脈、調和臟腑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無力、陽痿等症。方法是:雙手握拳,用拳虎口部敲擊腰部脊柱兩側。

經常生氣的危害:氣生百病,經常生氣或會增加患癌幾率

喜怒哀樂都是人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不僅可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還可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就有這一種說法,癌症也可能和生氣有關。經常生氣也可能會誘發癌症。

據媒體報導,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癌之前遭受過不良事件的打擊。在心理學上,經常壓抑自我,總愛生悶氣的性格被稱為“C型性格”,甚至還有一個名稱是“癌症性格”。

中醫則認為,肝主疏泄,生氣會使得人的氣機逆亂沖上,血隨氣上,從而導致氣血不暢,瘀滯於內,刺激癌細胞的出現。

臨床發現大多數癌症患者在診斷之前就有比較消極、被動的性格表現,思維上偏於負面,而這樣的性格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一、經常生氣,會導致癌症?

實際上,生氣也好,負面情緒也罷,它們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兩者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研究發現,生氣、壓抑等消極情緒會導致淋巴細胞功能減退,使得免疫力低下,進而提升患癌風險。近年來學者研究也發現,心理狀態會通過神經遞質、內分泌來影響機體的免疫活動,並提出“C型行為”。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C型行為主要表現為過度壓抑、憤怒、悲傷等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洩,其體內的致病因數水準更高,與腫瘤的發生率有關。調查發現,乳腺癌、胃癌、宮頸癌、肝癌等癌症患者的C型行為更為明顯。

此外,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情緒不佳會嚴重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研究指出,情緒和精神因素會引起神經內分泌變化,導致免疫系統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影響腫瘤治療效果,讓癌細胞有復發轉移的機會

2018年,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發現,“壓力激素”會促進癌細胞生長,並促進癌細胞產生耐藥性。

因此,經常生氣雖然不能直接致癌,但卻會通過影響機體內環境,提升健康人的患癌風險,降低癌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二、經常生氣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1、誘發心血管疾病

醫生表示,當讓你暴怒時,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多,引起血管收縮或冠狀動脈痙攣,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嚴重者還會出現心率失常、心臟驟停,甚至是猝死。

2、誘發胃病

醫生指出,很多研究證實情緒和胃的關係密切。憂鬱、缺乏自信的人,更易患膽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亢奮、暴躁的人,更易胃出血;而悲哀、應激反應頻繁的人,則更易引起胃腸道粘膜的急性出血性炎症。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3、誘發肝病

醫生指出,不良情緒也容易誘發肝病,例如經常發怒、滿腹牢騷的人,就比心態平和的人更易患肝病。脾氣不好、容易發怒可導致肝臟功能失調以及相關器質性病變。

4、內分泌失調

醫生表示,在子宮疾病患者中,不少人有性格急躁的傾向。緊張、愛發脾氣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其中,生殖系統和激素的關係最為密切,損害也就更為明顯,例如乳腺增生症、子宮肌瘤等,就跟雌激素水準過高有關。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三、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

既然生氣會給身體帶來這麼多影響,那麼為了健康著想,我們就要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跟生氣、壓抑等不良情緒說拜拜。

01

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遇到困難、委屈或憤怒的事情時,要明白生氣不能幫助解決事情,不如想開一點,放棄生氣的念頭。當你忍不住生氣時,可以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例如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看喜劇或做些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快樂起來。

02

對於經常愛發脾氣、容易氣憤的人,不妨跟家人、朋友多溝通,理性表達自己憤怒的原因,他們能幫助你瞭解他人的看法,從而讓情緒得到開導,心情會更為平和。

癌症和生气有关系吗?总是生气,身体迟早有4种改变,别为难自己

03

如果你經常感覺自己會生氣,就可以通過深呼吸來緩解這樣的情緒。在生氣時,很容易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語傷害到別人,也可能激化矛盾。先坐下來深呼吸十秒鐘,不要太過著急宣洩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血液迅速上湧,導致頭疼。

然後可以多思考一下這件事情值不值得生氣,為了一件事情而損傷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這樣的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很多的怒氣就已經能夠被自我消化了。如果還是很生氣,可以找人傾訴,或者用一些別的方式宣洩怒氣,比如跑步。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避免受到一些不良情緒的影響,凡事看開一點,身體也會更好一點。

直腸並不“直”,異物風險大,怎麼把直腸異物取出來?

直腸,作為消化道的末端,承受著人體重要的機能活動之一——排便。如果直腸有靈魂,它也一定很無奈,為了滿足機體的口欲,舌頭的味蕾品嘗了各種味道,上消化道則吸收了營養物質,最後輪到直腸,只能作為排出糞渣的器官。但是,直腸說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既然攤上這工作,就要認真值守,也為人體健康做出一份貢獻。

什麼是直腸異物?

凡是不該在這個地方出現的東西,那都算異物。而眾所周知的是,應該在直腸裡出現的只有一種東西:屎。換句話說,在直腸的眼裡,世間的東西分三種:屎、異物和其他塞不進來的東西……

直肠异物是什么?灯泡、水瓶、茄子…再次呼吁:别往肛门塞东西了
雖然“直腸異物”是個尷尬的話題,但近年來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其背後的健康風險值得警惕。

一、直腸並不“直”,異物風險大

長條形物體如果從肛門深入,很容易嵌頓於轉彎處,而且肛門括約肌就像“橡皮筋”一樣,讓肛門保持關閉狀態,最多擴張2~3釐米。異物滑入肛門後,括約肌會收縮關閉,讓異物難以取出。

更糟糕的是,異物塞入肛門後,患者會變得緊張,此時異物會被向內擠壓,如果盲目用各種方法取出,可能導致異物被推到更深處,到達直腸壺腹部——這個地方特別容易“”東西,東西進去了很難取出。

直腸異物輕則造成肛門出血裂傷、直腸粘膜受傷出血、肛門失禁,重則造成腸梗阻、腸壞死、腸穿孔,危及生命安全。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出現大便失禁、直腸脫垂等情況。

一旦出現腸穿孔,患者在術後很可能要進行腸造口術,佩戴3~6個月糞袋,再通過二次手術恢復排便通路。

直肠异物是什么?灯泡、水瓶、茄子…再次呼吁:别往肛门塞东西了
臨床上,直腸異物的種類可謂五花八門,有燈泡、玻璃瓶、金屬管、火腿腸、黃瓜、茄子,還有麻將、衣架、蠟燭、成人玩具等。其中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約為37:1。

二、原因千奇百怪

你可能會問,直腸裡為什麼會出現異物呢?其中的原因真是千奇百怪。

1、口源性異物

直腸異物有可能經口進入,例如吞下的骨刺、魚刺、義齒、瓜子、棗核等,它們的體積較小,形狀不規則且尖銳,難以消化,當嵌在肛門直腸交接處時,很容易損傷粘膜,誘發感染。

一旦感染,患者會出現肛門疼痛、便秘、直腸脹痛、腹脹等不適,嚴重時還可能刺穿消化道,引發腹膜炎等併發症,危及生命。

2、便秘

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尤其是長期便秘的老年人,經常會用手或借助工具來解決便秘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將工具塞入直腸裡。臨床案例中,有人想用開塞露來緩解便秘,卻不小心將瓶子塞進直腸;有人誤信便秘偏方,將皂角條、柳枝、甚至是黃鱔等塞入。

直肠异物是什么?灯泡、水瓶、茄子…再次呼吁:别往肛门塞东西了
3、危險遊戲

年輕群體可能好奇心驅使,嘗試將棒狀物塞入直腸後無法取出;也有一類是老年人,獨居、未與子女同住或配偶去世多年,缺乏性知識,長期壓抑,於是嘗試用玻璃瓶、遙控器等刺激肛門,結果不慎將異物推入深處。

4、精神問題

部分患者可能因心理或精神類疾病,即使沒有肛腸疾病,卻喜歡往肛門裡塞食物、異物等物體,其行為由病態心理支配

醫生指出,雖然多數直腸異物患者在描述原因時會說是摔跤、自行通便、治痤瘡、止癢或手滑等,但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與性癖好、與人打賭、遊戲、好奇心等有關。

三、怎麼把異物取出來?

如果有較大的異物進入直腸,千萬不要嘗試自行用手或工具取出,這樣會把異物越推越深,導致腸道受損,甚至大出血。患者應儘快到醫院,不要因害羞、尷尬而延誤病情,醫生會根據異物的屬性、位置,通過合適的方法將它取出。

•自然排出

如果是體積較小、形狀較圓的異物,例如玻璃球、紐扣等,患者一般能夠自行排出。醫生會建議患者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或食用油、液體石蠟等,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異物排出。

如果在觀察期間患者出現腸梗阻、腹痛等症狀,或者超過一周未見異物排出,則會改用其他方法。

直肠异物是什么?灯泡、水瓶、茄子…再次呼吁:别往肛门塞东西了

•內鏡取物

當自然排出方法失敗時,如果確診異物依然停留在直腸內,一般會選擇內鏡方法,在結腸鏡下使用異物鉗鉗夾或圈套器等,將異物取出。

•剖腹取物

如果異物過長或過粗,無法自然排出,或者已經合併腸梗阻、大出血、穿孔等併發症,會採取手術介入。

常用的手術方法是剖腹探查術,醫生會打開患者腹腔,探查異物在腸道中的位置,可行的話,會向直腸遠端施加擠壓,迫使異物排出。如果不可行,會剖開腸管,取出異物。

如果合併腸管壞死等併發症,還會進行部分腸管切除術、Hartmann術或預防性末端回腸造口術。

直肠异物是什么?灯泡、水瓶、茄子…再次呼吁:别往肛门塞东西了
•經肛取物

如果異物的位置較低,嵌頓在直腸頸部,則考慮施打局部麻醉,在肛門括約肌充分麻醉、肌肉鬆弛的情況下,用異物鉗將異物取出。

直腸異物取出術治療原則

1、通常建議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治療,相比較硬腰聯合麻醉而言,全麻具有更好的腹部及盆底肌肉鬆弛的效果,

2、仔細評估直腸異物的大小、外觀特徵及質地,能通過內鏡方式儘量採取經肛內鏡異物取出;如果內鏡方式嘗試失敗,可以考慮常規經肛異物取出(包括:TAMIS異物取出術、導尿管輔助下的直腸異物取出術);如果經肛入路失敗,可以考慮腹腔鏡輔助下的直腸異物取出;如果腹腔鏡下異物取出失敗,最終只能採取開腹直腸異物取出術。

3、針對直腸異物患者而言,是不能進行常規方式進行腸道準備的,如果在術前或者術中患者出現直腸穿孔的情況,不論穿孔位置是位於腹膜內還是腹膜外,術者都應該仔細評估是否應行Hartmann術。

4、待直腸異物取出後,應該通過電子結腸鏡檢查等方式,排除是否存在腸壁損傷穿孔的可能性。

5、異物順利取出後,需要觀察至少48小時,確認患者不會發生膿毒血症和穿孔,方可出院。

被雷劈是怎麼回事?人們下雨天如何避免被雷擊?

小時候我們經常開玩笑的發誓說,如果自己沒有做到某件事,或者撒了什麼謊,那自己就會立馬被天打雷劈。

童言無忌,小孩總是以為被雷劈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敢這樣發誓,但是當他們知道了雷真的會劈死人,他們還敢這樣發誓嗎?

雷劈人,其實和那個人的人品沒有關係,不存在什麼做錯什麼虧心事被雷劈,這其實純粹就是安全問題。即使你是一個大好人,做了很多好事,你沒有雷雨天的安全防範意識,你一樣有可能會被劈中,雷電是不長眼的,做好防範措施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雷擊傷人的新聞

我們早已屢見不鮮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男性其實比女性更易遭雷劈

據國際雷擊和電擊倖存者記錄

男性被雷劈的概率約為女性的6倍

雷擊發生的原理

暴雨時

雲層內部水汽會不斷分解摩擦

產生一系列靜電

雲層上方是正電荷

雲層下方是負電荷

而地面則是正電荷

這些正負電荷相吸時

便會讓雲與雲、雲與地之間

產生的強烈放電現象

也就是閃電

被雷劈和发誓没关系,却和睾丸有关?
美國雷電傷害專家瑪麗的一項研究表明

男性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

會讓男性毛髮旺盛、皮膚乾燥

在運動摩擦中

他們的皮膚、毛髮更容易產生靜電

像是一根行走的避雷針

被雷劈和发誓没关系,却和睾丸有关?
所以當人與地面直接接觸時

便會讓正負電荷接頭

引起放電

雷擊死亡率不高,但傷害卻很大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資料統計

自2001年到2010年

美國每年平均有超過400人被雷擊中

其中每年平均死亡約39人

死亡率只有不到10%

其餘90%的受害者都倖存了下來

1、被嚴重燒傷

雷電的溫度很高

大約是太陽表面溫度的5倍

輕一點是被燒傷

嚴重的會失去四肢,終身殘疾

甚至死亡

2、各種器官受傷

人體的各個部位

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

常見的有

心臟停止供血、耳膜破裂、大腦損傷

軟組織受損、肌肉痙攣等

3、失去知覺,神經系統受損

正常情況下

我們對身體的感知

是通過電信號

由神經系統返回給大腦完成的

但被雷劈時

體內的電流過於兇猛

導致神經系統直接崩潰

大腦接收不到信號

暫時失去知覺

就好比網線斷了

電腦就接收不到外界資訊

同時,還會留下很多後遺症

比如癲癇、失憶、語言障礙等等

當然,也有人恢復不了

導致一生癱瘓

被雷劈和发誓没关系,却和睾丸有关?
4、閃電狀“紋身”

不少人被閃電擊中後

皮膚表面還可能留下一個紋身

被稱為“利希滕貝格圖”

這個危害雖然最小

但對顏值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被雷劈和发誓没关系,却和睾丸有关?
*德國物理學家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在1777年發現,當電極連接並通過絕緣體時,會產生樹狀雕紋

下雨天如何避免雷擊?

在家裡如何防雷?

當人員處在具有良好防護設施的建築物內,應注意五個安全要點:一是要及時關閉門窗;二是不能停留在建築物的樓(屋)面上;三是不能靠近建築物的外牆以及電氣設備;四是儘量不要使用淋浴頭;五是切斷所有電源。

外出時避雷措施有哪些?

1、最好穿膠鞋,宜穿無任何金屬附著物的雨衣,可起到對雷電的絕緣作用。

2、不應依著建築物牆壁站立,宜保持一定距離,也不宜選擇車內躲雨。

3、對於突然發生的雷電,應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時要雙腳併攏,以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4、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郊外停留,在空曠的郊野無處躲避時,不要打雨傘等物件,應儘量尋找低窪處,如土坑藏身,或雙腳併攏,就地蹲下。

被雷擊中後該怎麼辦?

被雷擊中後,往往會覺得遭雷擊的人身上還有電,不敢搶救而延誤了救援時間,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如果出現了因雷擊昏倒而“假死”的狀態時,可以採取如下的救護方法:

1、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雷擊後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復越好,因為人腦缺氧時間超過十幾分鐘就會有致命危險。如果能在4分鐘內以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讓心臟恢復跳動,可能還來得及救活。

2、對傷者進行心臟按摩,並迅速通知醫院進行搶救處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閃電擊中,那些會發出呻吟的人不要緊,應先搶救那些已無法發出聲息的人。

3、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後引起衣服著火,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並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隔絕空氣,以撲滅火焰。